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二: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原文:
虞美人
李煜年代:五代十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
《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
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
《虞美人》)
附答案: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春花秋月何时了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1. “,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李煜《虞美人》)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 , 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说明:选自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精心编辑了诗的翻译、理解性默写、辨析选择题,后附有答案。
【习题】一)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李煜《虞美人》课后练习
李煜《虞美人》课后练习年嗣位,史称,在位15年。
2.曾被评价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一位古代词人是谁?()答案:C。
3.下列哪一选项中的诗词句不属于“以水喻愁”?()A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B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案:B,应属“以山喻愁”。
4.“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答案:D。
5.思考:《虞美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参考答案:《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
(言之成理即可)6.请结合作者身世并将这首《虞美人》改编成一篇小散文,字数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答案解析一、基础检测。
第一组1.李煜是五代时期哪个国家最后的君主()A.后梁B.后晋C.后汉D.南唐【答案】D2.词最早产生于()A.唐代B.五代C.北宋D.南宋【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指南唐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答案】A【解析】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
4.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答案】D【解析】D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从词中看不出使用比喻的手法,这里只是描摹了荷花的形态。
5.《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多项选择】A.春花秋月B.小楼C.雕栏玉砌D.朱颜E.一江春水【答案】A C D6.《虞美人》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多项选择】A.借写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E.借夸张抒情【答案】A C7.《虞美人》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多项选择】A.比喻B.比拟C.借代D.设问E.反诘【答案】A C D8.“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表达的情感有()【多项选择】A.美景不常B.留恋时光C.不堪忍受囚禁之苦D.生不如死的痛苦E.热爱生命【答案】B C D第二组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幽怨春花秋月何时了雕阑玉砌B.愁绪一江春水朱颜改不堪回首C.悲凉亡国之痛知多少屈意逢迎D.怀想故国之思几多愁对薄公堂【答案】B。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虞美人》1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3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4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5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6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7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9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1. “, 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
3. 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李煜《虞美人》)4.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完成第7题。
(6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1)上阕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一字为全词的诗眼。
(2分)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春花秋月何时了?(少“?”扣1分)改(2)下片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结构上与上片的“春花”、“东风”相呼应(1分)设问,一问一答,一起一伏,增强文章的气势(1分)结语以水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愁绪的汹涌奔腾,又写出愁绪的悠长深远。
形象贴切,令人无限遐想(2分).。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原文:
虞美人
李煜年代:五代十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目:
1.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诗句,将
“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
2.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
3. 李商隐的《五绝· 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李煜《虞美人》)
4.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 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
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
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
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附答案: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春花秋月何时了
4.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
《虞美人》李煜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班级:姓名:【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二)理解性默写: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简答: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 C2、 B3、 A4、 D5、 B二)理解性默写: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
春花
秋月
何时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能
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了结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虚空。小楼昨夜又刮起
东风,
故国 不 堪 回首 月明中。
了东风,我怎能忍受在这月明之夜回忆故国往事的忧愁。
雕栏玉砌应 犹 在,只是 朱 颜 改。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吗,只是旧日的宫女们容貌已老。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
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 载,视通万里为虚。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 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 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答案】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 得具体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 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这个比喻生动 地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 了。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 水,一发不可收。
拓展阅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
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 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 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 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 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 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点出全词题旨, 这也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 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 “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无形为有形,生动 感人,真乃千古绝唱。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无望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照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眺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比照来写的句子是:,。
,。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闷,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哪里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原文:
虞美人
李煜年代:
五代十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目:
1.“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
“_______”。
(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
第1页
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附
答案: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春花秋月何时了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第2页。
李煜《虞美人》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答案: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高考理解性默写
二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 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作者】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主题思想】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以此为名。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8.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
,。
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完整版)《虞美人》练习+答案
《虞美人》练习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二、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李煜阅读答案【篇一:虞美人历年中考阅读鉴赏试题】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4.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6.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理解性阅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5)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8.“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答:春花秋月——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的兴趣。
春花秋月是美景,面对美景更触发了诗人内心的悲苦和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慨叹何时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之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说说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答:含蓄地显示出郁结已久的愁绪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且将要达到迸发奔放,纵横恣肆的程度。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10.“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亡国的痛心。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
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13.选择题。
下面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b.在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人事之沧桑无常。
c.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不仅显示出愁思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思的汹涌翻腾,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和感慨。
d.结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篇二:有答案《虞美人》教学文稿——虚实结合】【学习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具体研读,能说出这首诗所寄寓的思想情感;2、能通过具体诗歌的赏析学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解题技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结合诗句解读正确的思想情感;难点:能学会辨析虚实结合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阅读导航:(一)了解作者李煜,(937-978),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二)了解背景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
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活动1】课前诊断 1、在通读全诗后,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
你认为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尝试着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请尝试着说说全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愁”?3、背诵全诗。
【活动2】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1、新课导入(歌曲)以徐小凤演唱的歌曲《虞美人》引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结合“阅读导航”明确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活动3】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点拨: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押韵规律: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2、请学生朗诵,其余学生点评: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②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3、教师范读。
4、齐读课文。
【活动4】披文入情品出诗味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点拨:(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点拨:(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点拨:(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5.品味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理解此句的妙处。
点拨:(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
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活动5】拓展学习提升能力(一)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作者的愁情的?请尝试着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点拨:比喻、设问、夸张、对比、虚实相生(二)认识虚实相生1、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虚拟之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看不见摸不着。
2、详解“虚”与“实”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d、联想的对方之景,由此及彼,即对面落笔。
有些诗作抒写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描写想象中的对方来烘托自己的苦恨离情,品读这类诗作,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不明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月自己对妻儿子女的深切思念,而是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自己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中秋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诗歌中的“实”:(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4、答题步骤(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哪些诗句是实写,写了什么;哪些诗句是虚写,写了什么)(3)析效果(a.前后进行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三)链接课本、题例引导:读柳永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