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治验2
喘 证
苏子 6~10克 紫菀6~10克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苏子清利上 下,降气平喘,化痰止咳。紫菀以润肺为主, 苏于似降气为要。二药伍用,一润一降,润 降合法,化痰止咳,下气平咳,利 气宽膈的 力量增强。 主 治:咳嗽气喘,咯痰不爽,胸膈满闷 等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兼见 上述诸症者。
2、(1)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
多有表证
喘 证
内伤: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无表证,兼有痰浊阻 肺或肝气逆肺症状
虚喘
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 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 脉微弱,病势徐缓。
病变脏器 :
肺、脾、肾、心
四、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肺部有干、湿性哕音、哮鸣音
胸部X线摄片、CT检查及心电图检测。 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
必要时支气管镜、结核菌素试验,痰培养、
第一步:诊断是什么证
根据患者有气喘胸闷,气促不能平卧,
可以诊断为喘证。
第二步: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畏寒发热。体温为37.9℃,全
身酸楚疼痛,烦闷,汗出不畅(风寒袭肺, 肺气不宣),咯痰黏稠而黄,口渴喜冷饮, 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表邪未解, 内已化热,以致肺中痰热内盛)可诊断为表 寒肺热
第三步:治疗原则
有关病因病机的中医文献
刘河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 息粗……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 为喘也”。 《丹溪心法· 喘病》:“七情之所感伤,饱食 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宜畅而为 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 喘。” 《景岳全书· 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 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参赭镇气汤治疗非肺因性喘证验案2则
参赭镇气汤治疗非肺因性喘证验案2则高靖【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喘证;参赭镇气汤;验案【作者】高靖【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120.5喘证,为临床常见难治病症。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张锡纯指出:“肾虚气化不摄,则上注其气于冲,则冲气又必上逆于胃,以冲上连胃也。
由是,冲气兼挟胃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矣,此喘之所由来也。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参赭镇气汤”,由野台参、生赭石、生芡实、生山药、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紫苏子组成,“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此方无明显寒热偏性,降气而无泄下之弊,补气而无壅滞之患,药味不多,却配伍严谨,用之得当,收效甚速,诚为喘证治疗之良方也。
笔者临床对于喘证之非肺因者投以此方亦常获奇效,特录验案2则如下。
任某,女,49岁。
2013年1月28日初诊。
发现血糖升高2年,伴胸闷憋喘、双下肢水肿半年余。
患者半年前出现胸闷憋气、少尿、双下肢水肿症状,起初于劳累后时有气促,现至静息亦感胸闷憋气,伴心前区疼痛,夜间难以平卧。
曾多次于西医院行利尿、改善循环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
刻诊:神清,精神弱,口干,口渴,乏力,喘息憋气,动则尤甚,至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伴冷汗出、心前区疼痛、四末逆冷,双下肢水肿,纳少,寐欠安,小便少,大便不畅,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HR 96次/min,律齐;BP 150/85mmHg。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AVF、V4、V5、V6导联T波倒置。
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包积液,左室射血分数38%。
胸部正侧位片示:双肺间质改变,左心增大,双侧胸腔积液,考虑心衰;右肺中叶小班片影,考虑炎症可能;心包局限增宽呈细带状水样密度区,考虑存在微量积液。
中医医案——喘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肾散寒法治愈喘证病案:罗某,男,40岁。
初诊:1948年1月2日。
主诉及病史:久咳多年。
今早因挑担过于用力遂至大喘抬肩,半卧不起,摇头嘘气,手冷汗出。
求余诊治。
诊查:面色青而喘促不止,呼多吸少,频咳涎沫,半卧而不敢动。
脉浮面紫,双尺弱,苔白质淡红。
辨证:喘无善证。
患者肢冷汗出而大喘抬肩,呼多吸少乃属寒水射肺、肾不纳气之暴喘。
水冷金寒则咳吐涎沫。
治法:温肾纳气,散寒止喘。
处方:细辛6g 熟附子24g(先煎)干姜12g 肉桂3g(焗服)白芍15g 炙甘草9g 法半夏15g 五味子15g2剂复煎。
二诊:服上方药2剂并复煎后喘定汗止,仍有咳唾涎沫。
再剂于上方加入款冬花15g、白果肉15g、柿蒂9g,嘱服3剂后咳嗽消失,诸症缓解而治愈。
按语本例属寒喘。
病者素有咳嗽病史,肺弱可知。
况每日以抬轿挑1担为生,劳则伤肾,过于用力则肺气亦伤,久则肾虚肺寒。
复因汗出当风,引动里寒而发为暴喘气逆之证,故宗仲景小青龙汤之法加减化裁以治之。
重用附子、肉桂温肾阳,取干姜、细辛、五味子暖肺散寒,配白芍、炙甘草缓急止汗,取法半夏以燥痰湿,诸药协同而取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90,吴灼燊医案。
吴灼燊(1901—1971),广东省顺德县麻冲乡人,出生于中医世家。
少入塾读书,聪敏勤奋,常习岐黄古著。
16岁随父习医,自学成才。
1921年起在广州悬壶行医。
1957年应聘到市传染病院工作,1959年奉调市中医医院一直工作到逝世。
吴灼燊为民盟成员,广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广州市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62年获广州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是医院及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吴氏行医50年,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悉心研究伤寒、温病的辨证施治法则,善用古典经方化裁治疗内、儿、妇科奇难杂证。
力主扶正驱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对中风、臌胀、热病、痛证、血证有显著疗效。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shutcm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释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喘证病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常常发生转化。如实 喘病久伤正,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 于肺,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重点观察患者喘促、气息、咳嗽、咳痰、舌脉等主症变化,结合其它次症,及时判 断病情转化,灵活选取治疗方法,谨防由轻症转为重症,有实喘转为喘脱。如起病 为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色白,不能平卧,若喘促胸闷减轻,可平卧,咳痰顺畅 量少,则好转,若出现喘促剧烈,张口抬肩、端坐不能平卧,鼻翼煽动,脉浮大或 模糊不清甚或汗脱、亡阴、亡阳等,则病情危重。 治疗期间应每周进行中医证候学判断 2 次。
释义 中医诊断符合喘证,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
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喘促加重,常伴咳嗽加剧,痰量
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或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 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检测、血常规、肺功能测定、胸部影像等
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或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喘证试题及答案
喘证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喘证的典型症状?A. 呼吸困难B. 咳嗽C. 胸痛D. 气短答案:C2. 喘证的诊断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病史B. 体格检查C. 实验室检查D. 心电图答案:D3. 喘证的治疗原则是?A. 缓解症状B. 控制病因C. 预防并发症D. 所有选项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喘证的常见并发症?A. 呼吸衰竭B. 肺心病C. 肺结核D. 气胸答案:C5. 喘证患者应避免接触哪些环境?A. 高温环境B. 潮湿环境C. 烟雾环境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喘证的常见症状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呼吸困难、气短、咳嗽2. 喘证的诊断需要结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检查结果。
答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3. 喘证的治疗原则包括缓解________、控制________和预防________。
答案:症状、病因、并发症4. 喘证的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呼吸衰竭、肺心病、气胸5. 喘证患者应避免接触________环境、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境。
答案:高温、潮湿、烟雾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喘证的常见诱发因素。
答案:喘证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感染(如感冒、肺炎)、环境刺激(如烟雾、冷空气)、运动、情绪波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2. 描述喘证的常见治疗方法。
答案:喘证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物理治疗(如呼吸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诱发因素、定期运动)、必要时的氧疗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喘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答案:喘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喘证的呼吸困难和气短症状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导致运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次,喘证的频繁发作和持续症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此外,喘证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喘证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和用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中医喘证
病 因 病 机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风寒风热 肥甘生冷 嗜酒 忧思气结 郁怒伤肝 久病肺虚 久病脾虚 肾阳衰弱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邪蕴于肺, 脾失健运, 脾失健运,上干于肺 痰浊内生, 痰浊内生,壅塞肺气 气失疏泄, 气失疏泄,肝气横逆 肺气闭阻, 肺气闭阻,乘于肺脏 气失所主 肾失摄纳 水气凌心 肺 气 上 逆 失 于 宣 降
2.辩病位: 辩病位: (1)以外邪、痰浊、肝郁气逆导致邪壅肺 气,肺气宣降不利,病位在肺。 (2)以久病劳伤 、肺肾摄纳失常、虚实 挟杂,病位在肺肾。
3.辨寒热 (1)寒证 寒证:痰清稀如水或痰白有泡沫,面 寒证 色青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四肢不 温,小便清冷,或恶寒无汗,全身酸楚, 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迟。 (2)热证 热证:痰色黄、粘稠或色白而粘,咯 热证 吐不利,身热面赤,口渴饮冷,便干尿 黄,或颧红唇赤,烦热,或发热,微恶 风寒,汗出,舌质红或干红少苔,苔黄 腻或黄燥,脉细数或浮数或滑数。
• 3.体征: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 4.辅助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片、 心电图等有助于诊断。
• (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病因
病机
临床特点
哮 宿痰伏肺, 痰阻气道, 间歇发作喉中哮鸣有声, 病 遇外邪饮食、 气道挛急, 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 情志 重咳轻或不咳。 喘 外感六淫, 证 内伤饮食情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辩证要点:
1.辨虚实: 辨虚实 (1)实喘:由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志所致,发 病急骤,病程短,多有表证;呼吸深长有余, 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 力。 (2)虚喘:由久病迁延,劳欲损伤所致,病程 多久,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轻时重,无表 证;呼吸喘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 有痰鸣咳嗽。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五节喘证
患者,男性,19岁,工人。
病史:5天前因衣着过少而出现恶寒、发 热、头痛、咳嗽之症。痰吐清稀色白,无 汗身痛。自以为感冒而服用葱姜水等,微 汗出,头痛消失,但余症无明显好转。前 一日起,病情发生变化。现症:喘逆上气, 胸部胀痛,咳而不爽,痰吐稠粘,息粗鼻 煽,形寒,身热,烦闷,无汗,口渴。舌 质红,苔薄白且根部微黄、脉浮数。
五磨饮子:行气解郁
虚喘 1.肺气虚
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 兼症:咳声低弱,吐痰稀白,自汗恶风 舌脉象:舌淡,脉软弱。
病机:肺气虚弱,气无所主 治法:补肺益气 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生脉散,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
兼症:腰膝酸软,浮肿便溏,汗出肢冷,面唇青紫, 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 油
舌脉象:舌质淡,脉微细或沉弱或舌红少津,脉细 数
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参蛤散:纳气归肾
3.喘脱
主症:咳逆甚剧,张口抬肩,鼻龛气促,端坐不能 平卧,稍动则喘气欲绝
兼症:或有痰鸣,心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 出如珠,肢冷
舌脉象: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病机: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喘证
一、概述
定义 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升降出纳失常
,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拍肩,鼻翼煽动,不能平 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重者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翕动 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頻躁不安, 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 无根,甚则发为喘脱之危重证候。
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
参附汤:扶阳固脱 蛤蚧粉:镇摄肾气
周耀庭教授治疗喘证经验
床 常见 病 多发 病 , 常伴 有 咳嗽 、 咳痰 等症 状 , 以 病程 日久 、 常 缠 绵难愈 为特 点 。由于喘证 反 复发 作 , 本寒 热虚 实错 杂 。 标 与
桔 梗 6g 甘 草 6g 黄 芩 6g 陈皮 1 、 夏 1 、 姜 6g 、 、 、 0g半 0g干 、 细 辛 3g 旋 覆 花 1 、 赭 石 2 、 子 l 、 苈 子 1 、 、 0g 代 0g 苏 0g葶 0g
b sd o y d me dfee t t n ma y kn s o sh a s d b n e rn vl ue n n od ue od a d ae n sn r o i rni i n i d fa t ma c u e y i n rd k e i,o trwi d a d c l;o trc l n ao i
[ ywo d】 h uY oig A tma T et e t x e e c Ke r s Z o at ; s n h ; ram n p r n e e i
喘证 以呼 吸急 促 、 至 张 口抬 肩 不 能平 卧 为 特征 。 临 甚 是
弦 细。 证 : 邪 内伏 、 感 寒邪 , 辨 饮 外 治法 : 肺散 寒 、 肺化 饮 , 宣 温
fo p t m t c , u e od e i a d oh rc mp iae a e . o oig as h n si' mp r n od s e od e o d s u u at k o trc l vln t e o lc td c s s Zh u Ya t o tik tsi ot tt ip lc l,r— a n l a s me tef n to so n rte t ga tma u h u cin f u gf ai sh . l o r n
朱进中咳喘病治验心得
思之 , 正与苏 子降气 汤证合 拍 , 但又考 虑 麻黄乃喘家圣 药恐仅用 苏子 降气 汤无 功 ,
乃处苏子降气汤 加麻 黄治之 。服药 2剂
未见 寸 效 , 教 于 其 恩 师李 翰 卿先 生。 求
云 :证属 苏 子 降气 汤证 无 疑 , 之 固然 “ 用
应该有 效 , 但却 用之 无效 , 关键 在于麻 黄
肝郁者 , 不去理肝 , 反予治肺 。例如 : 患者 , , 女 成人 。哮喘 反复发 作数 十年 , 8 个月前 咳喘又作 , 在某院住院治疗半 年无 效, 出院后 , 配合 中药 宣肺 定 喘 、 降气 化 痰、 纳气归 肾 等方 百 剂 仍 无 效。细 审 其 证, 喘而短 气 , 频 咳嗽 , 频 头晕 目眩 , 烦 心 心悸 , 胸胁 窜痛 , 经期 尤甚 , 间 口干 , 夜 或 口苦 , 纳呆 , 再询其病之始 , 月经期 间生气 后加重 , 苔 白, 舌 边有瘀斑 , 虚弦 滑。细 脉 思 良久 , 为心肺俱 虚 , 诊 痰饮 内聚 , 肝木 失 达 , 火凌金之 候。为 拟益气 养 阴, 肝 木 疏 化痰 , 嗽 遗 尿 方 加 减 : 胡 l g 当 归 咳 柴 O, 1 g 白芍 1g 半 夏 1 g 陈 皮 1g 青 皮 0, 0, 0, 0, 1 g紫菀 1g 麦冬 1g 党参 1 g 五味子 0, 0, 0, 0, 1 g黄芩 1g 0, 0 。药进 3剂 , 喘咳果减 , 继进 4 0剂而喘平 。 阴虚燥痰 者 , 反用 温燥 去痰 。例如 : 患者 , , 女 成。夏季喘咳发作数 十年 , 年 今 入夏以来咳 喘尤剧 , 用 中、 频 西药 物 3个 多月无效 。细审 前 医所用诸 方不 外定 喘 汤、 麻杏石 甘汤 、 小青龙汤 、 射干麻黄汤 等 加减而成 , 舌苔 薄白 , 脉弦滑。沉思 良久 , 云 : 夏季 阳气 在 外 , 主 皮 毛, “ 肺 主上 焦 , 故里寒而肺热 ; 季 阳气 人里 , 肺寒 而 冬 故 里热 , 阴虚燥痰 , 人夏必甚 , 故夏季 喘而冬
中医内科学课件-喘证
诊断
• 1、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 唇紫绀为特征。
•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 或劳累而诱发。
• 3、体征: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 4、实验室检查:血分析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
高,x-ray,EKG等协诊。
鉴别诊断
❖喘证
❖ 是指多种急、慢性疾 病中有呼吸困难的症 状。
❖ 《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 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 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 伤、体质虚弱皆为喘证的病因。
明代明确提出了虚喘、实喘的辨证纲领
《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 者无邪,元气虚也。”
“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的理论
《金匮要略》总结了外感喘证治疗的经验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 “上气” 即指喘息不能平卧的症候,其中包括“喉中作水鸡声”的 哮病和“咳而上气”的肺胀等病,并列方治疗。
金元医家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证治
❖ 刘河间说:“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 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
肺虚(慢支肺气肿) 肾虚(肺气肿.肺心病) 喘脱(呼吸衰竭、心衰)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
肺气
外邪袭肺 风热壅肺
气逆
不而
饮食不当--脾胃受损痰湿上干于肺-- 宣 喘
情志失调--肝气逆乘于肺-------
肺虚气失所主---气短而喘
肺肾虚弱
肾虚气失摄纳---出多入少,气逆上奔而喘
❖ 归纳起来,喘证的病因总不离外邪、痰浊、情志、肺肾虚弱等。 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严重阶段心阳亦受累。外邪、痰浊、 肝郁气逆,邪壅肺气,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致喘。所以 实喘主要与肺气不利有关,故曰实喘在肺。肺主气司呼吸,肺 气虚,气失所主则少气不足以息。肾为气之根,司气之摄,若 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逆于肺而喘,所以虚喘责在肺 肾。心脉上贯于肺,肾脉上络于心,心阳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 后天呼吸之气有密切关系。因此,喘证到严重阶段,不仅肺肾 俱虚,心阳亦受累。心阳虚则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面色、 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喘汗致脱。
中医科治疗喘证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喘证诊疗常规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呼多吸少,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 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 体检时见三凹征,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见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 本病应行血常规检查,并可做血清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及心肺功能测定。
5 本病应与哮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实喘1 风寒闭肺主症:喘息,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例方:麻黄汤。
2 痰热遏肺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或无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结,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肺热,化痰平喘。
例方:桑白皮汤。
3 痰浊阻肺症状: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痰白粘腻,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逆,理肺平喘。
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4 水凌心肺症状:喘咳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黯,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例方: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5 肝气乘肺症状:每遇情志剌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平素常多忧思抑郁,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降气平喘。
例方:五磨饮子。
虚喘1 肺气虚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弱。
045喘证-中医辨证治疗
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各24克,茯苓、沙参、麦冬、白果各30克,米壳48克。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Ⅱ、肾虚型
【证见】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舌质淡,脉况细。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北沙参15克,玉竹18克,黄芪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息喘丸,每次2.2克(18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蛤蚧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Ⅳ、表寒里热
【证见】
咳逆上气,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石膏30克,北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括萎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2丸,每日2次。
(2)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风寒喘咳方(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淫羊藿30克,荆芥、紫苑、陈皮、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克,前胡、桔梗各12克。水煎服。
Ⅱ、痰热郁肺
辨证首应审其虚实。一般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见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其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诊疗方案喘证指心气不足,虚衰而竭,或心气本衰复为外邪所困而引起的血行不畅,机体血虚或血瘀的病理状态。
其临床表现为心阳不振,阳虚水泛或阳虚血瘀引起的心悸怔忡,喘满咳唾,不能平卧,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等一组症候群。
慢性心力衰竭即归属于本病范畴。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西医诊断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心肺气虚证症状:心悸,气短,乏力,可兼见胸闷乏力、动则加剧,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治法:补益心肺。
方药: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党参15g,熟地黄12g,炙紫荒12g,桑白皮12g,肉桂3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茯苓15g,黄黄30g,酸枣仁10g)。
若动则咳嗽,喘息甚,可加炙黄精12g,炒山药15g以补肺止咳;汗出不止,心悸怔忡者,加帽龙骨(先煎)30g,燃牡蛎(先煎)30g,山萸肉12g,山药15g以益气止汗。
中成药:黄茂注射液,补中益气,适用于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本品io-2O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2次/ 日。
2、痰浊壅肺证症状: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炙苏子10g、白芥子15g、莱藤子15g、紫荒15g、款冬花15g、地龙10g、拿游子15g、车前子15g>桃仁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制附子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若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者,加炒杏仁10g,紫苑15g,冬花15g;腹胀便港纳差者,加焦白术10g,炒山药30g,焦三仙各15g;舌苔黄,心烦,内有热者,加黄连10g;乏力,气短,加黄日30g,党参12g°3、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症状: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夜寐易发胸憋气短,坐起则缓解,口唇青紫,颈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小腿内踝足附浮肿,小便短少,舌有紫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中医内科学 喘证
③.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④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喘》“治实者攻之即效,无 所难亦。治虚者补之未必即效,须悠久成攻,其间 转折进退,良非易出。”
⑤.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 责在肾。”
3.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 肝郁气逆 横逆犯肺 肺失宣肃 呼吸困难 喘证
4.久病不已 老欲过度 伤及于肾、肾精亏损 肾不纳气
呼多吸少
喘证
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邪侵袭 风寒风热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肺失 宣 肃
饮食不当肥嗜甘酒生无冷度
脾失健运,上干于肺 痰浊内生,壅塞肺气
忧思气结 气失疏泄,肝气横逆
喘证
情志失调郁怒伤肝 肺气闭阻,乘于肺脏
久病伤肺 阴伤气耗
久病劳伤久病及肾 肾失摄纳
(二)病机要点:
1.病位:肺肾,与肝脾相关,波及于心 2.病机:肺失宣肃,肾失摄纳。 3.病性:有虚有实,可见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小结
(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甚则累及 于心.
(二)、病性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责 之于肺、肾两脏.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 言之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 1.外邪侵袭
内伤: 2.饮食不当
3.情志所伤
4.劳欲久病
(二)、病因病机概述
1.外邪侵袭 风寒风热
邪蕴于肺 呼吸困难
肺失宣肃 喘证
2.饮食不当 肥甘生冷 嗜酒无度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 肺失宣肃 呼吸困难 喘证
红少苔、脉细数,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
寓意草,喘病证治,广服大药,安和五脏,培养肺气
寓意草,喘病证治,广服大药,安和五脏,培养肺气论浦君艺喘病证治之法人身难治之病有百证。
喘病其最也。
喘病无不本之于肺。
然随所伤而互关。
渐以造于其极。
惟兼三阴之证者为最剧。
三阴者。
少阴肾太阴脾厥阴肝也。
而三阴又以少阴肾为最剧。
经云。
肾病者善胀肿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臀部来代替脚跟、脊来代替头就成了废人。
此喘病兼肾病之形也。
又云。
劳风发在肺下。
巨阳引精者三日。
中年者五日。
不精者七日。
当咳出青黄浓浊之痰如弹子大者。
不出者伤肺。
伤肺者死也。
此喘病兼肾病之情也。
故有此证者。
首重在节欲。
收摄肾气。
不使上攻可也。
其次则太阴脾厥阴肝之兼证亦重。
勿以饮食忿怒之故。
重伤肝脾可也。
若君艺之喘证。
得之于髫幼。
非有忿欲之伤。
止是形寒饮冷。
伤其肺耳。
然从幼惯生疮疖。
疮疖之后。
复生牙痈。
脾中之湿热素多。
胃中之壮火素盛。
是肺经所以受伤之原。
又不止于形寒饮冷也。
脾之湿热。
胃之壮火。
交煽而互蒸。
结为浊痰。
溢入上窍。
久久不散。
透开肺膜。
结为窠囊。
清气入之。
浑然不觉。
浊气入之。
顷刻与浊痰野狼狈相根据。
合为党援。
窒塞关隘。
不容呼吸出入。
而呼吸正气。
转触其痰。
鼾有声。
头重耳响。
胸背骨间。
有如刀刺。
涎涕交作。
鼻酸辛。
若伤风状。
正内经所谓心肺有病。
而呼吸为之不利也。
必俟肺中所受之浊气。
解散下行。
从前后二阴而去。
然后肺中之浓痰。
咯之始得易出。
而渐可相安。
及夫浊气复上。
则窠囊之痰复动。
窒塞仍前复举。
乃至寒之亦发。
热之亦发。
伤酒伤食亦发。
动怒动气亦发。
所以然者。
总繇动其浊气耳。
浊气本居下体。
不易犯入清道。
每随火势而上腾。
所谓火动则气升者。
浊气升也。
肾火动。
则寒气升。
脾火动。
则湿气升。
肝火动。
则风气升也。
故以治火为先也。
然浊气既随火而升。
亦可随火而降。
乃凝神入气以静调之。
火降而气不降者何耶。
则以浊气虽居于下。
而肺中之窠囊。
实其新造之区。
可以侨寓其中。
转使清气逼处不安。
亦若为乱者然。
如寇贼根据山傍险。
蟠据一方。
此方之民。
势必扰乱而从寇也。
故虽以治火为先。
喘证中医优势病种_诊疗方案
喘证(心力衰竭)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J/T6—2008)。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胸痹、心悸、哮病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发病多有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Framingham标准。
目前临床上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心血管病病史、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来确定。
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准主要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哕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cmH20)。
次要标准: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心动过速(>120次/分)。
主要或次要标准包括:治疗5天以上时间后体重减轻≥4.5kg。
符合二项主要标准,或符合一项主要标准及二项次要标准者可确立诊断心衰。
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左心衰诊断标准:呼吸困难:左心衰最常见症状。
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因肺部瘀血、肺活量减低引起。
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咳嗽频繁。
咳嗽、咳痰、咯血: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若支气管粘膜下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其它:可有心脏扩大、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右心衰诊断标准:上腹胀满:右心衰竭早期症状,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的明显征象。
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者可波及全身,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加味百合地黄汤治验二则
加味百合地黄汤治验二则
任美华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0(6)6
【摘要】加味百合地黄汤系笔者据(《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加麦冬、乌药而成。
具有养心肺胃之阴而行气止痛之功。
兹举验案两则于下,以就正于同道。
(一)喘证刘某某,男,56岁。
农民。
1986年4月23日就诊。
气喘反复发作2年余,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用西药对症治疗及中药生脉散。
【总页数】2页(P31-32)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加味;胸痹;喘证
【作者】任美华
【作者单位】汩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加味茵陈蒿汤治验二则 [J], 潘洋;冯洁;徐明
2.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乳糜血尿治验举隅 [J], 周健淞;杜浩昌;王济东;李春庆
3.参芪地黄汤加减辨治消渴病并病的临床验案二则 [J], 王雪华;焦君竹;刘彤彤;宋洪丽;尚学辉;姜德友
4.六味地黄汤加味治验四则 [J], 陈春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喘证针灸医案
喘证喘即气喘、喘息。
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多由外邪袭肺,或表寒内热,或饮食不当,或情志所伤,或劳欲久病而引起。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包括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以及癔症等发生呼吸困难者。
本节收载田从豁医案1则。
该案对虚喘治以针刺拔罐,培土生金,止咳平喘。
田从豁医案培土生金止咳平喘针罐结合治疗喘证虚性喘证,以培土生金,止咳平喘为法,针罐结合治疗。
李某,女,78岁。
医案编号:089H032。
初诊:2007年1月8日。
喘憋1月余。
患者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憋。
心电图示:T波低平。
现动则气短,不能平卧,夜甚,畏寒,纳可,失眠,二便调。
既往:甲状腺功能低下40年;高血压病、高脂血症3年;耳聋2年。
舌黯,苔薄白,脉滑。
中医诊断:喘证,虚喘(肺脾不足)。
治法:培土生金,止咳平喘。
针灸处方:大椎、百会、定喘(双)、膻中、期门(双)、曲池(双)、合谷(双)、中脘、肓俞(双)、气海、水道(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大椎穴刺络拔罐。
二诊(2007年1月19日):喘憋减轻,高血压好转,针灸处方:百会、印堂、太阳(双)、膻中、定喘(双)、期门(双)、阳陵泉(双)、外关(双)、合谷(双)、三阴交(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三诊(2007年1月22日):喘憋明显好转,下肢无力,仍动则喘促,但呼吸顺畅。
针灸处方:膻中、定喘(双)、期门(双)、百会、曲池(双)、天枢(双)、三阴交(双)、期门(双)、足三里(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四诊(2007年1月26日):喘憋好转,病情减轻。
针灸处方:神庭、印堂、太阳(双)、膻中、定喘(双)、期门(双)、曲池(双)、气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
4次治疗喘憋基本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上方三剂后, 气喘平, 续服五剂, 诸症皆得改善。 以后复发, 投以该方, 屡获良效。
按: 本案肺热已盛, 气失宣降, 故用麻杏石甘汤加 生代赭石以增强镇逆平喘, 法中病机, 药达病所, 故应 手而效。
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复旧不全, 疗效明显提高, 可以推 广。
( 2000- 04- 06 收稿)
喘证治验
喘证在临床上较常见, 笔者在临证体验较多, 这里 谨录治验四则, 以供同道参考。 1 痰浊内蕴, 肺气不宣
吴某, 女, 67 岁, 1998 年 11 月 17 日就诊。患者有 老年性肺气肿, 喘咳反复发作已十余年, 秋冬加剧。近 一周来晨起喘咳剧作, 痰多色白, 胸膈满闷如窒, 步履 费力, 舌苔白腻, 脉象浮滑。此乃痰浊内壅, 肺气不宣。
孙某, 男, 32 岁, 1997 年 11 月 17 日就诊, 患者因 鼻炎而致过敏性哮喘已 7 年, 每逢秋冬季节发作频繁, 近感受风寒, 发热有汗, 鼻塞多涕, 咳嗽气喘, 胸膈烦 闷, 口唇发绀, 口苦而渴, 大便秘结, 舌苔薄黄, 脉细数。 证属风寒外束, 肺有郁热, 痰气交阻, 失其宣降, 治宜宣 肺泄热, 降气平喘。
效果比较, 见附表。
附表
两组疗效比较
总痊愈 组别例
数例 %
好转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阴道出血停
止时间( 天)
%
x ? S
中西医组 56 49 871 50 7 121 50 0 0
100 21 77 ? 11 17
西医组 32 19 591 38 8 251 00 5 151 63 841 38 41 61 , 有显著差
河南 452370 新密市中医院妇产科 张竹亭
异性( x2= 3199, P< 0105) ; 中西医组痊愈率明显高于
西医组, 有显著差异性( x 2= 818, P< 0101) 。两组治疗
痊愈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比较, 中西医组明显短于西医
组, 有极显著差异性( t = 5175, P < 01001) 。两组治疗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由单疱病毒 Ñ 型感染致病, 是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单纯以抗病毒 西药治疗本
病, 常出现病程长、易耐药、易复发等问题。我们采用 / 新制柴连汤0加减来治疗, 效果较好,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6 例 94 只眼中, 男 60 例, 女 26 例。年龄在 8~ 68 岁之间, 发病时间最短者 3 天, 最长者 23 个月, 初发者 49 例, 复发者 37 例, 其中复发 3 次以上者 23 例。临床西医分型: 上皮层型 15 例; 浅 中基质层型 38 例; 深基质层 33 例。中医分型: 风热型 22 例; 风寒型 9 例; 肝热型 23 例; 湿热型 12 例; 阴虚 型 20 例。本组病例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 35 例经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西药治疗 6~ 20 天无效而 转中医治疗。
1. 2 诊断标准 ¹ 有明显发病诱因和复发史。 º 视 力下降, 有明显角膜刺激征及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 荧光素染色( + ) , 有树枝状、地图状、盘状及点状角 膜浸润病灶。 ¼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
1. 3 治疗方法 停止使用其它眼水及西药。西药主 要以 0125% 氯霉素眼水滴眼, 治疗混合感染, 1% 阿托 品滴眼以防并发虹膜炎。全部病例均采用5 新制柴连 汤6加减方煎汤内服, 每日 1 剂; 煎药时利用药煲喷出 的蒸气熏蒸患眼 10 分钟, 每天 1 次。7 天为 1 疗程, 注意避免熏眼时烫伤。方药组成: 柴胡 15g、黄连 8g、 黄芩 10g、赤芍 12g、蔓荆子 8g、山 栀 子 10g 、龙 胆草 12g、木通 10g、荆芥 12g 、防风 12g、甘草 3g 。辨证加 减: 风热型 ) 加丹皮 10g、木贼 10g; 风寒型 ) 去栀子, 加羌活 10g、川芎 10g 、细辛 3g; 肝热型 ) 加大黄 5g ( 后 下) 、青葙子 10g; 湿热型 ) 加佩兰 15g、滑石 15g; 阴虚 型 ) 去黄芩, 加玄参 15g、知母 10g、女贞子 10g。 2 结果 2. 1 疗效标准 治愈: 局部充血及刺激症状消失, 基 质层浸润水肿消退, 溃疡愈合, 荧光素染色 阴性。好 转: 眼充血及刺激症状减轻, 基质层浸润水肿减轻, 溃 疡大部分愈合, 上皮残留轻度荧光素着色。无效: 经治 疗 2 个疗程后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改善或恶化。
按: 本例投以苏子降气汤治上顾下, 标本兼施。方 中苏子、前胡、陈皮、半夏皆能降逆上之气, 兼能除痰, 气行则痰行; 当归润以和血, 与苏子配合, 取温润下气 之功, 降气以达津液, 使肺与大肠表里相通, 大便不攻 自下; 用肉桂以补君相之火, 沉香降气纳肾, 两者相伍, 对于治疗上盛下虚者甚为恰合; 代赭石则善镇逆气, 益 彰其功。
时伤气耗血, 冲任不固, 胞宫收缩无力, 临床以气虚型 多见。方用归脾汤加胶艾汤加减, 方药主要组成: 生黄 芪 20g、党参 15g、白术 15g 、茯苓 15g、木 香 9g、当归 15g、川芎 10g、生地 12g 、阿胶 15g、艾叶 12g、甘草 6g。 方中阿胶烊化, 当归、白术炒用, 艾叶炒炭。伴有血瘀 者加桃仁 12g、益母草 20g 、炒浦黄 15g; 恶露日久者有 臭味加败酱草 20g、金刚藤 20g 。日一剂, 早晚分两次 口服, 7 天一疗程, 治疗一疗程后观察其效果。 1. 4 疗效判定: 痊愈: 阴道出血停止, 伴随症状消失; 好转: 出血明显减少, 症状减轻; 无效: 出血及症状无改 善。统计学处理: 采用 x2 检验和 t 检验。 2 结果
P值
x2= 818
P< 01 01
x2= 31 99 t= 51 75 P< 01 05 P< 01 001
3 讨论 子宫复旧过程, 伴随着恶露的排出。产后子宫复
旧不全, 是产褥期某些因素导致子宫复旧延迟而发生 子宫复旧不全, 使恶露延期不净, 其原因有胎膜、胎盘、 凝血块等残留, 胎盘息肉, 子宫肌瘤, 子宫畸形, 剖宫产 后的子宫, 宫内感染, 常发生在非授乳产妇、多胎产妇、 羊水过多产妇和产妇在产褥期长期卧床等。中医认为
4 阴不敛阳, 气不摄纳 张某, 女, 42 岁, 1998 年 12 月 24 日就诊。患慢性
支气管炎已 8 年, 近年来咳喘 发作尤甚, 遇寒逢苏辄 发, 最近咳嗽气急, 痰粘不爽, 咽干口燥, 盗汗, 不能平 卧, 大便秘结, 小便黄短, 舌光少苔, 脉细数。证属阴不 敛阳, 气失摄纳。治以滋阴纳气, 敛肺定喘。
处方: 生地 15 克, 萸肉 6 克, 山药 15 克, 茯苓 10 克, 泽泻 9 克, 丹皮 6 克, 沙参 12 克, 麦冬 10 克, 五味 子 6 克, 炙苏子 9 克, 杏仁 9 克。服上方三剂, 喘促减 轻, 二便通利, 已能卧寐, 盗汗显减, 前方合度, 续进三 剂, 咳喘均平。续于原方去杏仁、苏子调理而安。
按: 本例喘咳多年, 病机为肾阴亏虚, 肺气耗散, 故 予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滋阴纳气, 敛肺定喘。方中以 北沙参清肺热, 益肺气, 复津液, 使肺气清肃下行; 加杏 仁、苏子止咳平喘, 下行消痰, 兼能润肠通便。
( 2000- 03- 10 收稿)
/ 新制柴连汤0加减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河南 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眼科 张笑吟
中原医刊 2000 年 9 月第 27 卷第 9 期 # 57 #
迟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开始时间。
( 2000- 04- 11 收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体会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是产褥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产后/ 恶露不绝0的范畴, 本文选择 1994 年~ 1998 年 我院妇科门诊 88 例 产后子宫复旧不 全患者 ( 经 B 超检查宫腔内无残留胎盘者) , 其中 56 例用中西 医结合治疗,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 1 分组: 88 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 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56 例, 年龄 21~ 46 岁, 平 均 2613 岁, 初产妇 26 例, 经产妇 30 例, 其中剖宫产后 9 例。病程 21~ 51 天, 平均 病程 3219 天。西医治疗 组 32 例, 年 龄 21~ 38 岁, 平均年龄 2619 岁, 初产妇 16 例, 经产妇 16 例, 其中剖宫产后 5 例。病程 21~ 49 天, 平均病程 3113 天。 1. 2 诊断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5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6第一版为诊断依据。 1. 3 治疗方法: ¹ 西医组: 宫缩素针 10 单位肌注, 1 日两次, 青霉素针 80 万单位, 肌注 1 日两次, 7 天为一 疗程。 º 中西医结合组: 西医治疗用药同西医组, 同时 加用中药汤剂治疗。中医认为产后恶露不绝多是因产
河南
4 6420 0
罗山县中医院 崔堂斌 罗山县人民医院 赵玉巧
法当降气涤痰, 宣肺平喘。 处方: 生麻黄 6 克, 杏仁 10 克, 前胡 6 克, 冬花 9
克, 厚朴 6 克, 白芥子 9 克, 莱菔子 10 克, 炙苏子 9 克, 甘草 3 克。服上方三剂后, 喘咳遂减, 胸中舒畅。续服 六剂, 喘咳自平。
处方: 苏子 10 克, 川朴 6 克, 前胡 6 克, 半夏 8 克, 陈皮 5 克, 当归 6 克, 肉桂 115 克( 研未 冲服) , 沉香 115 克( 研末冲服) , 杏仁 9 克, 生赭石 30 克( 先煎) , 甘
草 3 克。服上方三剂, 气息喘促大减, 即能平卧, 神情 好转。效大更方, 共进上方十二剂后, 痰化喘平, 二便 正常。
按: 本例证属痰浊内蕴, 肺气不宣, 用三拗汤宣肺 平喘, 三子养亲汤降气涤痰, 因痰浊较多, 故加厚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