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探索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探索方建中(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 210004)作者简介方建中(5),男,江苏溧阳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工商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摘 要: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因是其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生产主体型、流通服务主体型和综合性这三种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选模式中,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基于增强农业经济活力的要求,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关键词:合作组织;发展动因;模式选择;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4-0062-04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面临着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和市场化程度低等新的矛盾和问题。
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所谓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这样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在激烈的竞争中,非公司的农户为了提高自己的群体竞争能力而自愿结合起来形成产权完全归其成员所有或控制的经济共同体组织。
这是一种非市场意义的契约型经济组织,对内主要为其成员提供服务,对外以法人资格开展经营活动,履行普通经济法人的权利和义务。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把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连结起来的有效形式,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者虽然取得了独立经营的地位,但他们与社会化大生产极不适应,是商品经济体制中最脆弱的生产者。
于是,为了自卫和发展,他们便组织起来,加强合作,建立新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这就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动因。
而理论和实践也都证明,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可以为农民带来明显的好处。
1.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活动纷繁而复杂,风云变幻。
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政策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
本文将从总体概述、政策理论、政策实践、效果评估等十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
一、总体概述乡村振兴政策是指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根植于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旨在推动农村变革、发展农业现代化。
二、政策理论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城乡一体化等理论。
农村优先发展理论强调农村发展的基本地位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为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则指出了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短板和转变的方向。
城乡一体化理论则强调了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三、政策实践乡村振兴政策的实践过程中,我国政府着重解决了土地问题、农技推广、农民收入增长等关键问题。
在土地问题上,政府加大了土地承包政策的改革力度,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在农技推广方面,政府增加了农技专家培训力度,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快速普及。
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创业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四、效果评估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首先,在农村经济方面,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其次,在农村社会建设方面,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加强。
最后,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五、挑战与困难乡村振兴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农村资源有限,吸引人才回乡发展仍面临一定困难。
其次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平衡问题,一些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较慢,与他地差距较大。
六、政策应对为了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吸引更多有志于发展农村的人才回乡投资和创业。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论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初探摘要:本文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类型、职能进行了分析,并从交易成本角度研究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效率,得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对于农户而言,无论在市场信息的获取、市场交易还是谈判和履约过程中,都有利于其交易成本的降低。
关键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交易成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产品竞争又由国内市场转向日趋全球化的市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这一难题,成为了各级政府工作之重。
农民增收的根本路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其突破口在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从单个独立的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的根本途径,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则是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根本变革。
产业化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合作制,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1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涵合作一般指各成员之间的共同行动或协作劳动。
合作组织则是指各劳动主体联合起来,将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生产劳动的劳动集体或经济组织。
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具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和内涵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给出了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斯蒂格勒认为合作经济组织是或多或少的一群劳动者,在民主、互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以经营企业的方式,来谋求共同的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组织形态;泰勒尔认为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劳动者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连接起来,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
可见从本质上讲,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工人或其他劳动者为了谋求并保障自身的利益,在民主基础之上建立的经济团体。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则指个体农民作为一种分散而弱小的市场主体,为了保障自身利益、抗衡具有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而组织起来展开自我保护、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形式。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1. 引言1.1 引言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是他在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
农业合作作为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一种,具有突出的社会主义性质,旨在通过集体化的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实现农民的集体所有权和民主管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促进农民的阶级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在当今社会,农业合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农业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未来,农业合作仍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引言概述】2. 正文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是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指出,通过农业合作,农民可以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达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农业合作可以促进农民的阶级团结和自我解放。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农民受到剥削和压迫,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加强阶级团结,为农民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业合作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进步。
通过合作,农民可以共同投资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农业竞争力。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强调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并认为农业合作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2.2 农业合作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合作的作用和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业合作可以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合作,农民可以共同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概述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和金融市场化的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不足、金融产品创新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控能力较弱,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环境,探讨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
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思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金融服务不足、信贷资金短缺、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探讨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章将梳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成就,分析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将结合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分析其原因和症结所在文章将提出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以期为政府决策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理论分析
分配的思想 ;傅立叶构建 了 “ 郎吉 ”和 法 谐社会 ,充分肯定合作对生产 力促进 的作
用 ,认为协作制度能使产量增加三倍 。在 欧文 “ 新和谐公社”的理想社会 中,他强 调重视专业合作组织。马克思主义在吸收 空想社会主义合作思想合理 内核的基础上 , 更加 强调 合作 是一 种 生产 关 系。在 农 业 生产上的合作 ,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双高
外 向联 合 驱动 模 式 农 村 土 地制 度 改 革
文 献 综 述
( )国 外相 关研 究 一
在全球 金融危机 的背景下 ,有学者根
据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提 出应实行 从国际经济大循环向国内经济大循环转 变 ( 贾根 良 ) ,改变 以往过于倚重外贸促进经
辑选择。 纳什 、 夏普里等学者的 “ 讨价还价 ”
模型 、S a l 值以及 “ h pe y 核”概念拓展了合 作博 弈论 ,其指出成员决定是否加入合作 社 主要取 决于合作社能为其带来多大的收 益 ,并且这 种合作组织 只有提供与其他替 代性 的群体组织至 少相 当的收益 时,才能
作 经 济 组 织 发 展 模 式 的 路 径 选 择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双 高外 向联 合 驱 动 模 式 。 并 指 出 通 过 政 府 职 能作 用 的合 理 定位 ; 完善 市 场 、 强 化 市 场 的 引 导 作 用 :扩 大 对 外 开 放 ,加 强 国 际 交 流 合
作 ,发 挥 开放 经 济 对 农 民 合 作 组 织 的 诱 致 性 拉 动 作 用 。共 同 推 动 农 民合 作
影 响 , 出家庭结构决 定 了家庭 经济活动 提 规模 的上限 和下限 , 数量和质 量上影 响 在
新时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
E EF / s= P 一 PS= S A SN A m SN c xp S W
.
AC S=C C =S础一 S E :S FF B S一 S F NB NC十S ∞ .
由不 同生产组织去完成 , 农户之 间需要合作。 2 为抗御市场风险和 自然风 险。 民组 织 和农 业发 展需要 合作经 . 农 济。市场经济把农户推向市场 。 市场 由价值规 律这 只“ 看不 见 的手” 来 配置资源 , 通过价格 围绕 价值波 动引导生 产 和经 营。分 散的农 户面对 变化的市场 , 风险陡增 ; 农业 生产 是受 自然灾害 影响最严 重 的产业 , 单 家独户无力抗御 自然风 险。为 了减 少市场 风险 和 自然 风险 , 民组织 农 和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合作制。 3市场经济条件下 , . 合作组 织规模优 势优 于单 干农户 。农 村经 济 市场化程度 的提高推动 了农 产品 交易范 围扩张 和交 易频率增 加 , 体 个 农民进入市场 的交易成本增 加 。 产中单 独使用 大型机 械或采 用先进 生 生产技术就变得不经济。农户 的交 易费用 包括 : 信息 搜寻 费用。指 农 户搜集市场信息所投入 的时间 、 劳务和 资金等 费用 , 在现实 中 , 于农 由 民的有限理性和信息搜寻偏 差引起 的信息不对称 在我 国农村 表现 尤为 典型 。交易签约费用。指农 户在 收集到 信息 、 找到 有交 易意 向的伙 伴 后 。 自己掌握 的信息 和效用 标准 , 根据 同交易伙 伴讨 价还价 、 签订合 约
作经济的理论基础方面 的研究 更需要 与时俱 进 , 理论 方面 的深入研 究 将对合作经济 的实践活 动产生 良好 的指导 和促进作 用 , 农业 经济学 界 理论工作者们详 尽而全 面的理 论探讨 , 将对 我国正 在大 力发展 的农村 合作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新时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分析 1分工与农 业生 产专 业化 需要 合作 。分工 是商 品生 产存 在 的前 . 提, 农业生产越专业化 、 品化 , 商 就越要求进 行各种形 式的合作与 联合 。 目 前我国农业生产 巳呈现 出粮食 阶段性 、 构性 、 区性 过剩 , 结 地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需求偏好 的变化 , 农业 生产越来越 向专业 化、 产业化 和现代化发展 , 家庭 经营 和市场竞 争环境 下 , 在 农业 生产 、 销售 诸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联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乡村现代化。
3.人民农业的本质属性在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必须充分把握人民农业的本质属性。
人民农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农业,其基本目标是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乡村振兴必须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这需要从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等方面入手,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另一个重点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这包括土地使用权流转、承包期限延长、土地股权合作社等措施,以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巨大潜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以提高农村交通便利度,改善农村电力供应,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水利设施。
4.农村产业扶贫贫困地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对象。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村旅游、壮大乡村企业等,推动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5.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关注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
【 文献标识码 】A
一
、
引 言
一
体化 ( 进人产品销售环节 )或后 向一体化 ( 入生 进
产要素采购供应环节 ) me ao 在其 14 年合作社 。E l n f i 2 9
滞后 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上百年 的发展历史 ,直 到上世纪 4 年代合作经济组织才进入正统经济学理论 0 研究 的视野 。受益于科斯 1 3 年关 于企业本质的天才 97
,
,
_
理论与 实践 H O EIA H R O T E R、C , I N T LOZ
、
、
!
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理论 的研究成果 ,将合作经济组织 视为一种交易的治理 结构 ,系统考察 了合作 经济组织
作为一种科层治理结 构——企业 与其 它治 理பைடு நூலகம்构 的区
物 ,认 为组织 ( 企业 )只是作为一个个人间契约关 系
作为农 产 品生产者的农 民通过水平联合后 实施的前向
H n r s20 年 的研究引入 了新制度经济学尤其是交 edi e0 7 k
本文 为国 家哲 学 社会 科 学 基金 重大 项 目 “ 有 中 国特 色 的农 业生 产 组织 现代 化 研 究 ”( 7 Z 0 2 )的 阶段 性 研究 成 果 之一 。 具 0 & D 05
理论的经典著作 中建立了一个纵 向一体化模型 ,重点
分析水平 联合 的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 系 ,研究
如何解决合作社 内部 的委托代理问题 。P ii 考察 了 hlp ls 企业理论分析合作经济组织时 的适用性 ,力 图建立 一 个现 实有效 的完整 的有关 合作经济组织 的经济理论 。
理论研究 了合作经济组织在不 同市场结构条件下的绩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农业经济的心得体会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方面,对于了解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对农业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提供粮食、纤维和能源等生活必需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作用广泛,因此学习农业经济对于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业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核心部门,农村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掌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再次,农业经济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体,他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质量。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民收入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掌握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群众的富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最后,农业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学习农业经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消耗情况,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为构建生态农业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学习农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农业经济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等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农业经济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另外,学习农业经济还需要关注农业的实践和创新。
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合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
它是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由自愿的成员组成,旨在共同获取经济利益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互助关系,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将探讨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一、合作经济的理论基础1.1合作经济的定义合作经济是一种以合作原则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它是在公有制和私有制之外的另一种经济形式。
它侧重于合作、共同拥有和管理,并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来实现成员的经济利益和社区发展的目的。
1.2合作经济的历史合作经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协作运动成为了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运动,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自助的工人互助社团,为工人阶级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经济逐渐成为了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一种手段,丰富了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面貌。
1.3合作经济的原则合作经济有七项原则,其中最核心的是自愿性、公平分配、自我管理和教育等。
这些原则确保了合作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合法性,并且构成了其文化基础。
二、合作经济的实践2.1劳动互助社劳动互助社是中国合作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它依托于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集体经济活动。
同时它也是中国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的解决方法之一。
劳动互助社的实践反映了合作经济理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2生态合作社生态合作社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合作经济模式,它关注的是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并且秉承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管理和决策,可以由成员共同拥有和运营合作企业,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2.3互助保险社互助保险社是一种以互助、共济、共同利益为原则,并提供财产互助、人身互助、谷物互助等服务的保险组织。
互助保险社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保障风险的需求,同时也是在保险行业中合作经济形式的重要体现。
三、合作经济的未来合作经济的未来取决于与其相伴随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_概述及范文模板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农业合作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农民基于互助合作的原则,通过成立合作社或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式,集体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种形式。
它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又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变。
本报告将对农业合作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背景、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形式、农业合作化带来的利弊与挑战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所涉及内容的概述,并解释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和剖析农业合作化在中国乡村地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
通过对历史背景、组织与管理形式以及利弊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供对相关问题有更全面认识的读者参考,同时对未来农业合作化发展方向和政策进行展望和建议。
此外,本报告还将促进人们对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2. 农业合作化的历史背景2.1 农业合作化的起源农业合作化是一种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旨在提高农村生产力和解决农村问题。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
在这个时期,农民面临着土地瘟疫、贫困和不公平的土地分配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先进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探索新型的农村组织形式。
2.2 农业合作化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并尝试解决土地问题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合作化政策和措施,并鼓励农民组建自己的合作社。
由于深受政府支持和激励措施,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迅速发展起来。
合作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产和管理单位,在整个农村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解决了农民之间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了集中采购、销售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农业合作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他对农民合作社的理念、农业合作对农民的益处、农业合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社制度原则以及合作社制度的实践意义等方面。
农业合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对当今农业生产仍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农业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当今社会,农业合作仍然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理论,农民合作社,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度,农民益处,实践意义,原则,借鉴意义。
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业合作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对农业合作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他对农民合作社的理念的倡导和对农业合作在农民和农业生产中的益处的深刻分析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他还指出,农业合作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合作社制度原则,包括平等、民主、集体所有制和公益性等,为农业合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合作社制度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在当今农业生产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合作社的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农民合作社的理念。
他认为,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救的途径,是农民通过合作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农民合作社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理 (4)2.1 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的赋能 (6)2.1.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7)2.1.2 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8)2.1.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9)2.2 数字经济对农业供应链的优化 (10)2.2.1 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11)2.2.2 促进农产品流通创新 (13)2.2.3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14)2.3 数字经济对农业服务的创新 (16)2.3.1 推广智能农业服务 (17)2.3.2 提供个性化农业咨询 (19)2.3.3 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 (20)三、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20)3.1 技术瓶颈与人才短缺 (22)3.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23)3.3 农业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24)3.4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25)四、数字经济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26)4.1 加强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28)4.2 推动农业数据共享与开放 (29)4.3 完善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30)4.4 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法规 (32)五、结论与展望 (33)5.1 研究结论 (34)5.2 研究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多重作用机理,揭示了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整合以及推动经营管理创新等途径,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文章也详细分析了当前数字经济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如技术瓶颈、数据安全、人才短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本文旨在为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业的变革。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地探讨了农业合作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根据他们的观点,农业合作是一种生产方式,通过集体合作和劳动分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他们认为,农业合作可以消除私有制带来的生产关系上的矛盾,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强调了合作性和集体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和团结,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他们对农业合作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这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他们看来,农业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农民的自身发展和壮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村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
他们的理论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正确的道路,即通过农业合作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富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正文2.1 农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涵农业合作理论强调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集体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孤立无法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劳动分工的合理安排。
农业合作理论关注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体化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应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农业合作理论还强调农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业合作应当建立在农民自愿参与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不能强加于农民,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
农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体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治。
2020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考测试答案1-4全
2020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形考测试答案1-4全下载下来用word搜索功能,复制题干部分内容(5-6个字,避开标点,搜索会准确),到本文档搜索。
题目1农业产业经营体制第二次改革是()a. 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b. 布局区域化c. 农业产业化d. 废除人民公社正确答案是:农业产业化题目2开展动植物种养技术规程化,可以促进动植物生产技术的规范化、系统化和()a. 科学化b. 高效化c. 示范化d. 标准化正确答案是:标准化题目3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作用a. 指导b. 主导c. 表率d. 引导正确答案是:主导题目4下面选项不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有()a. 高校指导型b. 股份合作型c. 专业协会牵头型d. 能人牵头型正确答案是:高校指导型题目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a. 集约化生产b. 集体经济c. 分散经营d. 适度规模经营正确答案是:适度规模经营题目6泰国的正大集团是哪种一体化形式的典型代表()a. 工商企业+农场b. 合作社+农场c. 农协+农户d. 公司+基地+农场正确答案是:公司+基地+农场题目7下面选项不属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的基本保障体系的是()a. 合同保障b. 制度保障c. 组织保障d. 经营组织内部安排正确答案是:合同保障题目8在发展农业一体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政府扶持的主要措施包括信贷支持、政策优惠、制定法规、降低税率和()a. 价格保护b. 价格补贴c. 高效管理d. 提供保险正确答案是:高效管理题目9合作组织作为农民联合的自助组织,其唯一的宗旨就是()a. 联系企业b. 为社员服务c. 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d. 寻找产品出路正确答案是:为社员服务题目10下面选项属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是()a.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b. 中介组织c. 农民专业协会d. 龙头企业正确答案是:农民专业协会题目11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产力条件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a. 企业化b. 多元化c. 社会化d. 机械化正确答案是:社会化题目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a.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b. 提升农业产业地位c. 提高农民组织程度d. 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答案是:提高经济效益题目13商业银行对农业的贷款,以哪个银行为主()a. 建设银行b. 农业银行c. 农村信用社d. 农业开发银行正确答案是:农业银行题目14下面不属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是()a. 专业合作社b. 农民专业协会c. 合作协会d. 中介组织正确答案是:中介组织题目15在农业产业化高级阶段起作用的资本主要是()a. 人力资本b. 知识资本c. 产权资本d. 金融资本正确答案是:知识资本题目16农村要素市场的三大支柱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a. 农资市场b. 金融市场c. 技术市场d. 原料市场正确答案是:金融市场题目17下列选项中,属于紧密型的利益分配机制是()a. 市场交易型b. 资产整合型c. 利润返还型d. 保护价格型正确答案是:资产整合型题目18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在报道山东潍坊经营的同时配发了()的社论a. 《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方向》b. 《论农业产业化》c.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何挑大梁》d. 《农业产业化的创新路径》正确答案是:《论农业产业化》题目19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a. 生产机械化b. 生产区域化c. 生产规模化d. 生产标准化正确答案是:生产标准化题目20农业产业经营体制第一次改革是()a. 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b. 废除人民公社c. 现代农业d. 农业产业化正确答案是:废除人民公社题目21山东省()市率先提出了“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
农业现代化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国际合作模式
农业现代化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国际合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农业对外合作中,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对于促进各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农业现代化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国际合作模式。
一、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在农业对外合作中,国际合作模式非常丰富多样。
比如双边合作、多边合作、跨国公司投资等各种形式。
三、技术交流与合作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通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各国可以分享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
四、资金投入与合作资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国际合作可以引进外资,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投入力度。
五、市场开拓与合作市场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
国际合作可以帮助农产品出口到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农业商品的竞争力。
六、资源共享与合作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互惠互利,更好地利用资源。
七、人才培养与合作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合作可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八、政策支持与合作政策环境对于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政策沟通与协调,促进各国农业政策的融合和发展。
九、环境保护与合作环境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际合作可以推动各国合作共建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十、食品安全与合作食品安全是农产品质量的核心。
国际合作可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合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
十一、区域合作与合作区域合作可以推动周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区域农业合作共赢。
比如东盟农业合作,可以促进东盟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十二、总结农业现代化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国际合作模式是多方参与、多形式的。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的变化发生着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 并在这种变迁中发生改变 。尽管国务院多次明确要求把农信社真正 办成农 民群众的合作金融组织 , 然而并没有改变农信社是行政主导型的合作金融组织 , 把农信社办成
论, 很难建立一个有效率的、 能够 自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2 世纪 8 0 0年代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逐渐替代 了农业信贷补贴论。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是在批判农业 信贷补贴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 它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 其理论推理 : 农村资金缺乏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
中不合理的金融安排(口 女政府管制、 利率控制等) , 抑制了其发展 ; 加上运用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 , 导致贷 款回收率降低回 该理论的政策主张 : 。 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储蓄动员 , 充当农村内部的金融 中介 ; 利
率市场化 , 实际存款利率为正 , 实现储蓄动员和平衡资金供求 ; 评判农村金融体系运转成功与否的标准是 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中介量和经营的 自 立性与可持续性 ; 主张取消专项特定 目标贷款制度 ; 适当发展非 正规金融市场等。该理论完全依赖市场机制 , 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干预 , 特别强调利率市场化。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 0 0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不是一 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 金融机构对于借款人的情况存在着不完全信息 , 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一个农 村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 。 主张政府与市场同时发生作用 , 认为政府介入农村金融市场 , 可以弥补市场 自身缺 陷 , 但政 府 只能成 为市 场 的有 益补 充 。该 理论 的政策 主 张 : 政府 在不 损害 金融机 构动 员储 蓄 的同 时从外部供给资金 ; 鼓励利用借款人联保小组 、 组织借款人互助合作形式 , 利用担保融资、 使用权担保 以及互助储金会等办法改善信息的非对称性 ; 通过融资与实物买卖 (E 、 H 料 作物等 ) 相结合确保贷款 回 收; 给予金融机构一定 的特殊政策 , 促进其发展 ; 通过政府的适 当介人 , 提高非正式金融市场 的一般效 率。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出现之前 , 政府通过干预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是休 ・ ・ T 帕特里 克于 16 年在一篇研究“ 96 供给超前” 融资优点和潜力的论文 中提出来的。 金融制度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先导。 制度经济学认为 , 效率边界限制合作范围。 当合作范围超越了效 率边界时 , 效率会下降。当制度安排改变了潜在的利润或者当创新成本降低 , 使制度变迁变得合理时, 就会发生制度创新 。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 按照交易费用理论 , 合作的边界应被限定在 合作组织 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合作组织 内部交易 的边际费用的 那个点上[ 3 1 。合作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交易的联合 , 合作 的动 因是处于彼此之间的利益 。 完整的利益概 念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合作者 的社会地位 ) 。按照现代金融制度理论 , 金融制度可以成为经济进 步的工具 , 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 的障碍。内生的制度性因素对结构性因素 、 金融市场内生风险等其他因 素具 有直 接和本 源性 的影 响 。经 验显示 , 一个 地 区要形 成金 融发展 的 内生机 制 , 着重 在金融 制度 安排 应 上下功夫 。 就理论而言, 任何制度都只是服务和服从于特定制度 目标 , 即制度有特定的边界。 迄今为止 , 制度经济学对合作金融组织的权利与责任 、 开放与稳定、 转让与控制等理论问题缺乏合理解释。 只有具有内生性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最有生命力 , 合作金融组织最根本 的优势在于为社员所有 、 接近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五题
1
日
农 业
公
社
950
19
61 06
3 04 0 04 90
以 上 两处 的记载 基 本相符
,
说 明了 这些
农 业 劳 动组 合 {
共 耕 社
36
统计数 字 还 是 可靠 的 可 以 看出
,
。
我 们 从 以 上 统计 数 字
自十月革 命后包括 国 内战争 的极
。
622 95 0 6 18 9
,
农庄的形 式 问题上
运 动 的方式上
,
斯 大 林 明确地 选择 农 业 劳动组合为 当时集 体农庄 的基本 形式 ; 在集 体化
、
斯大林 认为不能 只依靠 农 民 简单 地
,
和 平地加 入集体 农庄
,
,
而要使 农 民进行
反 对富农 的群众 性斗争
即在集 体化运 动的 同时
。
,
开展 消灭 富农的斗争
列宁 曾经 说
,
:
“
小 经 济 是 不 能使 人 类 摆 脱 群 众的 贫 困 的
”
。 。
必 须考
虑 如何 向公共 经 济 的大 农场 过 渡 仅 在彼 得格勒省 就有 3 个
,
并 立 刻来实 行这 种 过 渡
,
苏 维 埃 政权建 立 初期所颁 布的
,
一 系列 法令和决 议 中都曾强调 过集体 农 业 的地 位和作用 2 个 莫 斯科 近 郊有 1
建 立农业 机器及 拖
拉 机站 以 指导集 体农 业 的发展等 等 理论 ②
。
以上 这些 内容就 是 以斯 大 林为首 的苏联 共产党 中央 在推
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农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探讨摘要关键词一、可持续农业理论的提出(内容、原因、时间)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1)/view/3439660.htm1985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通过了《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
随后美国农学会进一步深化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美国国会在农学会的基础上,重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阐述,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概念。
在我国,许多学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尽管这些概念存在着不同表述的差异,但总体来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共识。
(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孙伟1,2 , 郑桂萍1*农业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农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总人口22%的农业大国,但在农业资源相对短缺,耕地资源数量供应不足,质量严重下降,农业基础设施总体装备水平落后,农业物质技术条件非常脆弱。
农业生产的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之上的。
因此,我国农业与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浅析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蔡宗寿张霞阮建雯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方面1、化工产品与可持续发展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这鼓励了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等化工产品的大量使用。
大量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等化工产品的使用,确实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化学肥料、农用化学品等化工产品的过量使用让我们的耕地质量不断变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马列主义农业合作制理论 (一)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1.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济单元的个体经 济; 2.经济规模狭小,生产手段落后,生产力 水平低; 3.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 4.是一种二重性的经济成分; 5.具有不稳定性。
(二)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佳方 法是办合作社 (三)合作化原则和办法 1.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2.逐步过渡。 3.国家援助。 4.物质利益原则。 (四)以流通领域的合作为基础,促进生 产合作 (五)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建设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特征:通过政权暴力,废除土地的封建地 主所有制,将土地无偿地分配给农民,建 立了土地的个人所有制。制度安排是强制 性的变迁,但满足了大多数人(农民)的 要求,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快 速增长。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占农村人口6070%的3亿无地农民无偿得到了约7亿亩土 地。 1949-1952,粮食年均增长13%,棉花年 均增长61%,油料年均增长20%。
旧中国农村土地关系
表2-1 农村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
单位:%
地主 江苏8村 浙江8村 云南6村 65.0 65.1 50.8
富农 22.5 12.5 18.2
中农及贫农 12.5 22.4 31.0
10%的地主和 富农占有70-80% 的土地,贫农、 中农和其他阶层 只占有20-30%的 土地
土地分配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在质量上。 上等地,中等地,下等地的分配
一、农业合作化的实践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1949-1957) 1.互助组(1952-1953)——社会主义的萌芽 农地私有,自负盈亏,劳动互助。 2.初级社(初级生产合作社) (1956-1958)— —社会主义性质 农地公有,统一劳动,统一分配。 3.高级社(高级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 农地公有,统一劳动,统一分配。 1957年97.5%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加入高级 社的占96.2%。
978) 特点: “一大二公”、“一平二调” 采取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生产劳动组织军事化 政社合一
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我国经历了 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 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 报》、新华社、国务院新闻办和《北京日报》联 合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请民众评选出建国以来 最重要的事件。 出乎意料的是,民众挑选文革名列第一,“三年 自然灾害”名列第二。
1959年至1961年,1959年的粮产量下降 17.6%,从上年的2亿吨降到1.7亿吨,1960 年又比1959年减产18.5%、2,650万吨,此 后直到1966年粮产量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 据分析,这三年减产的粮食中只有一小部分与 旱灾有关,主要的减产因素不是自然灾害,而 是耕地抛荒和弃收。 1959-1961年三年灾难时期,中国大陆的非 正常死亡人口,肯定不低于2791万——香港 中文大学(金辉) 1962年调整为三级所有(人民公社、生产大 队、生产队),队为基础。全国共有504万个 生产队。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一节 合作经济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合作经济产生与发展
一、合作经济的起源 1.合作经济思想的萌发 英国 托马斯.莫尔 1516年出版《乌托邦》 意大利 托马斯.康帕内拉 1623年出版《太 阳城》 这些思想中隐含着合作经济思想,虽然存 在许多不科学的成份,但对人们思想觉悟 的启蒙作用巨大。
2.和谐制度的构想 法国 昂利.圣西门 1821年出版《论实业制 度》,设想的未来社会——“实业制度”; 法国 沙尔.傅立叶 19世纪初发表了《论家 务协作社》和《新世界》等著作,提出了 和谐社会制度——“法郎吉”的设想。
1)法郎吉的财产通过招股的办法筹集,并 由全体成员共同合作; 2)法郎吉的规模1600-2000人,最理想是 1620人; 3)法郎吉中人从都要参加劳动,同时也要 保证人人都有工作。 4)法郎吉收入根据劳动、资本和才能按5: 4:3进行分配。
3.合作社的实践 英国 罗伯特. 欧文继承并发展了空想社会 主义的合作思想,提出建立合作公社的设 想,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使空想社会主 义合作思想系统化并变成了暂时的现实。 欧文合作社观点: 财产公有化 管理民主化 分配需要化 劳动结合化
英国 威廉· 金,主张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阶 级要团结起来,办合作社。主张先建消费 合作社,把利润作为公社基金,再创办生 产合作社,积累更多的资本,最后用于组 建欧文式的公社。曾亲自组织消费合作社, 1827年创办了布莱顿合作社。 欧文、威廉· 金被称为“合作社之父”。
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环境的变化,国际合作社 联盟在1921年、1937年、1966年和1995年四次 修订合作社基本原则 。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 盟修改后确定的合作社7项原则: (1)自愿开放的会员资格; (2)成员民主管理 ; (3)成员经济参与; (4)独立性与自主性 ; (5)教育、培训与信息 ; (6)合作社间的合作; (7)关注社会。
4.合作经济原则的雏形 1844年“罗虚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其 办社原则: 入社自由 民主管理 收益分享 重视教育 恪守中立
5.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 作为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 —国际合作社联盟(英文简称ICA)l895年 成立于英国伦敦。定义:“合作社是人们 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 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 组织”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发展的客观原 因 1.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2.农业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需要; 3.是克服农产品易腐性和农业资产专用性 的需要; 4.小规模农户寻求规模经济的需要。
第二节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
胡钧指导下,1918年8月其学生创办了消 费公社; 薛仙舟1919年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合作银 行; 李立三等1922年7月成立“安源路矿合作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