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习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地理模拟试题(1)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西安—成都之间的交通线途经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古称蜀道(下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近代以来,公路、铁路的建设多沿原有蜀道修建。
2017年12月正式通车运营的西成高铁,放弃沿用古蜀道,桥隧比达92.1%。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古蜀道的线路选择,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聚落分布C. 水源D. 军事需求2. 近代公路修建多沿原蜀道修建,主要考虑的是A. 交通安全B. 国防安全C. 节省建设成本D. 发展旅游业需要3. 西城高铁放弃沿用古蜀道线路的原因是A. 桥梁隧道建设技术提升B. 古蜀道沿线客源较少C. 国防形式发生变化D. 古蜀道线路过于曲折【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古蜀道以翠云廊古柏为代表、实现了道路长程绿化,古道中的悬空栈道结构,是山区道路建设中资金耗费最少、破坏环境最小的方式, 筑路技术成熟后人们更愿意抄近路,而不愿意绕远,此道相对不是险峻难行,逐渐成为翻越秦岭的规模最大的道路。
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该古蜀道主要不是通过人烟密集区,B错;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故C错;古蜀道是入川出川的重要通道,不仅仅是军事需求,D错。
故选A。
【2题详解】蜀道自先秦开辟利用便考虑到了地形地貌、生态植被、气候水文的影响,经过三千余年的开拓发展与反复实践,走向比较合理。
沿线更是在千年来形成很多历史悠久的城镇,既是千百年来官驿大道,也是百姓必经之路,是连接川陕的最优化之路。
因此近代以来,川陕间公路铁路的建设多沿原有的蜀道线路,主要是为了节省建设成本,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故选C。
【3题详解】高铁多以直达为主,而古蜀道道路曲折,D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浙江省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检测卷 人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适应性检测卷人教版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第7页为答案纸。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请把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卷上,否则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下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1—2题:1、右图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应该为A、40万B、2000万C、200万D、20400万2、有关右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具有“惯性”B、人类必须尽快找到使人口不再增长的方法,从而遏止人口急剧膨胀的趋势C、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长抓不懈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总数的减少3、关于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叙述A、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道等交通便捷区位布置,目的在于方便工人上下班B、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C、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带,目的在于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D、只要是基本没有污染的企业,均应布局在居民区内4.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家的重心B.国际关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除美国这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外,还形成了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
C.世界仍不平静,国际社会中需要某个国家发挥主宰作用D.军事争霸愈演愈烈,成为民族发展和重新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5.据了解,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前预定门票,这说明A.市场距离远,旅游经济价值不高B.旅游地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D.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重视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态群落的关心与尊重6.随着“中国文化年”在法国的举办,在巴黎,不少法国人喜欢穿中式唐装,年轻人的T恤衫上也爱印上一两个汉字。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Ⅰ卷一、选择囊(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月31°N上①地至⑦地的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季节,导致⑤地与⑦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植被因素 D.纬度因素2.此季节⑤地A.低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草木凋零 D.盛行西北风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 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3~4题。
3.建设“住房4.0"可以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乡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最各异的四大自然区,下图为我国四大自然区,分布局部图。
读图,完成5~7题。
5.我国四大自然区划分的两大主要指标是A.地貌、生物B.气候、地貌 C.生物、水文 D.气候、土壤6.图中P线大致为A.400 mm等降水量线 B.1月O℃等温线C.800 mm等降水量线 D.1月10℃等温线7.图中b、c两区域之间①边界具有过渡性②差异显著,没有相似性③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④边界是清晰明确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印度中国工业园所在地——古吉拉特邦,2016年5月,印度中国工业园首批土地完成过户,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招商全面展开,标志着印度中国工业园建设正式启动。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4)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 差异性B. 整体性与差异性C. 整体性D. 阶段性2.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A. 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该经济区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故反映整体性的特征,选C。
【2题详解】经济区域的划分以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为原则,选B。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示区域内涉及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①西气东输②北煤南运③南水北调④西电东送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 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①南水北调②北煤南运③西气东输④西电东送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答案】3. D 4. C【解析】【3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选D。
【4题详解】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
天然气、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CO2 的排放量。
南水北调不影响大气质量,北煤南运的煤炭会造成大气污染,据此分析选C。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A. 内蒙古、甘、藏、青B. 青、藏、内蒙古、新C. 新、内蒙古、藏、青D. 新、藏、甘、青6.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 大面积植树造林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 退耕还草【答案】5. C 6. A【解析】【5题详解】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域地理面积及图中数值可以读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前四位的四个省区为新疆、内蒙古、西藏和青海,据此选C。
湘教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
湘教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的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既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它是()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被誉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A、骆驼B、牦牛C、黄牛D、山羊3、题干: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地球的两大半球,两地之间距离最远的大洲是:A.非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南极洲4、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黑河与鸭绿江的交汇处是我国最东端B.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2800米以上C.我国的最大și cel mai lat delta este în sudul JiangsuD.吐鲁番位于四川省5、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地势平坦,易于农业发展B.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山地地貌为主,地形崎岖,农业发展受限C.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易发生洪涝灾害D.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农业发展困难6、下列关于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错误的是()A.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B.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C.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D. 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东南丘陵的自然特点?A、土壤肥沃,多紫红色胶土B、地势起伏大,丘陵广布C、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D、气候湿润,但季节性干旱明显8、湖南省的主要农业类型有:A、水稻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C、林业为主D、渔业为主9、题目: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C. 高原气候独特D. 《黄帝内经》记载的“五运六气”是我国最早的气候理论 10、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分布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 南方地区盛产水稻,北方地区盛产小麦B. 黄河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农产区,特别是小麦的产区C.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经济作物种类繁多D. 西北地区干燥少雨,以发展耐旱农业为主11、下列关于中国地形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B. 中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C. 中国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山地面积较大D. 中国地形以盆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较小12、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 长江流域流经中国多个省份B.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C.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D.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1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自然资源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B、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东部的石油储藏区C、水资源充沛,长江及其沿岸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D、矿产资源贫乏,以农耕业为主1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以重工业为主,冶金、机械制造业等较为发达B、以轻工业为主,纺织、服装等制造业较为发达C、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业较为发达D、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较为发达15、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A. 云贵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宁夏高原D. 青藏高原16、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水平风向带的是:A. 冬季风B. 夏季风C. 动力风带D. 地形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B、地球自转的速度在赤道处最快,在两极处最慢C、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差、海陆变迁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2、题干: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普遍高温多雨B、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C、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寒气候D、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气候寒冷干燥3、题干: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将面临的主要影响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低纬度延伸B. 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C. 极地涡旋减弱,气候干燥D. 温带大陆性气候向低纬度地区扩张4、题干: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是()A. 提高供电能力,保障能源安全B.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C. 扩大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 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在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A. 四川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6、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B.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东向西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D. 地球自转周期大约为一个月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多B. 东部季风气候明显,西部干旱气候广布C. 南方多雨,北方干燥,季节性强D. 整体上呈现热带气候8、关于我国地形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 高原和山地面积占比较大C. 平原和丘陵面积相对较小D. 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9、图示区域地表植被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为()A、草原→ 森林→ 荒漠B、森林→ 草原→ 荒漠C、荒漠→ 草原→ 森林D、森林→ 荒漠→ 草原 10、某一地区的年均温约为10℃,降水量约为400毫米,这类气候条件最可能出现在()A、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热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11、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以下哪种地质作用影响?A、海洋侵蚀B、冰川地貌C、河流侵蚀、堆积D、风力侵蚀、堆积12、以下哪个地理现象与季风气候关系最为密切?A、火山喷发B、极光现象C、沙尘暴D、冰川形成1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海陆分布B. 地形地势C. 洋流活动D. 城市绿化14、在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能体现水体的蒸发作用?A. 降水B. 径流C. 蒸腾D. 凝结15、以下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特征,我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地理区域B.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是根据经济地理特征进行的,分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C. 根据地理气候特征,我国划分为寒带、温带、热带三个地理区域D.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是根据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进行的,分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16、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只有少数地区属于寒带气候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C. 我国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南北温差大,东西温差小D. 我国气候以干旱为主,降水分布不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成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
⾼⼆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新课标鲁教版⾼⼆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A. 区域通常是指⼀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 区域是按单⼀指标划分的C. 区域有明确的边界D. 区域之间的相似性⼤于差异性2、热带、暖温带等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是()A.⽓温B.积温C.均温D.温差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起。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产⼒的巨⼤飞跃。
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已经不可能在闭关⾃守中发展。
回答:3、经济全球化成为⼀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 整体性B. 开放性C. 差异性D. 可变性4、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趋复杂,产业由扩散⾛向集聚 B.区域内部⼈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微弱5、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钢都”匹兹堡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A.从重⼯业向⾼科技产业⽅向发展 B.由钢铁⼯业向汽车⼯业⽅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业向劳动密集型⼯业⽅向发展 D.进⼀步突出钢铁⼯业的主导地位6、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观念是()A.美国把⼀些排污较⼤的企业设在国外B.中国建⽴多个⾃然保护区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候监测系统D.沙特限制⽯油⽣产,发展沙漠旅游业7、从可持续发展原则⾓度考虑,下列主张和观点错误的是()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态的可持续发展B.各国应该都⾏动起来,共同致⼒于维护全球⽣态环境不受破坏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8、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我国⽽⾔可以解决的两⼤难题是()①庞⼤的⼈⼝数量②⽣态恶化③资源的充分合理利⽤④经济超常规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和熏陶深刻⽽⼜长久B.⼈⼝、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临着巨⼤压⼒C.很多地区缺⽔严重,⼯农业⽣产受到严重影响D.⼈⼝基数过⼤,⼈均国内⽣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平10、与发达国家相⽐,我国在资源利⽤上的差距主要是()A.资源种类少 B.资源利⽤率低 C.⼈均消费量⾼ D.资源总消费量⼩读“黄⼟⾼原某⼩流域⽰意图”完成11-13题:11关于黄⼟⾼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黄⼟分布最⼴泛最深厚的地区B.地貌特征是沟⾕发育,沟壑纵横C.农业垦殖历史悠久,宜农荒地已不多D.该地区⼈⼝⾃然增长率低,⼈⼝素质⾼12、黄⼟⾼原⼩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 保持⽔⼟B. 提⾼中、低产⽥的产量C. 改良⼟壤D. 解决农村燃料不⾜13、黄⼟⾼原地区采⽤轮荒制的耕作⽅式,引起的后果是()A.⼟壤肥⼒得以恢复B.林草⽣长更茂密 C.林草资源破坏严重D.⽔⼟流失得以抑制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业区之⼀;⼭西省是我国的煤炭⽣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二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B.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C.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东岸D.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2、关于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带有周期性的变化,而非单一的整体变化B. 自然带按纬度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而按经度变化则无规律可循C. 自然地带有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变化D. 自然带分布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3、在以下地理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造成的地质现象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B、亚马逊河流域的河曲C、加利福尼亚地震带的活动D、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洪涝灾害频发B、可能加剧北方地区干旱,影响农业生产C、有利于促进我国渔业的发展,扩大渔业捕捞范围D、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全年降水稀少,以干旱气候为主B、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东北地区全年降水充沛,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华南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6、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界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C、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在近地点时自转最快B、地球在远地点时自转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在一年中保持不变D、地球自转速度随季节有所变化8、下列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1)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I ,II ,III 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II 区比III 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 少 B .III 区比II 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 区强 C .III 区与I 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 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 .II 区比I 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 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2.地理界线P 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热条件不同 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3.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的年降水量范围是( ) A .300mm —450mm B .300mm —530mm C .450mm —530mm D .≥450mm 4.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雨侵蚀力是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B .当年降水量超过300mm 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C .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雨侵蚀力的大小 D .年降水量超过450mm 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3)
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二(文科)地理试卷说明:(1)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地点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2)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或拥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
第Ⅰ卷(选择题,共 54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6 小题,每题 1.5 分,共 54 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一样期间的人口增添模式表示图”, 达成以下各题。
1.该国人口增添模式的演变次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2.致使该国人口自然增添率变化的可能原由()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行④资源十分贫乏A. ①②B.①③C. ③④D.②④【答案】 1. D 2. B【分析】试题剖析:【1 题详解】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的过程是从原始型到传统型再到现代型,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从死亡率降落开始,而后是出生率降落,自然增添领先高升而后渐渐降低。
丙期间出生率最高,自然增添率最低,能够判断死亡率也比较高,属于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的原始型,乙期间出生率有所降落,可是自然增添率却比较高,说明死亡率大幅度降落,甲期间出生率连续降落,而自然增添率没有太大变化,说明死亡率仍大幅度降落,人口增添模式处于传统型,丁期间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添率的现代型。
应选D。
【2 题详解】跟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看法不停发生变化,影响人口增添率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实行如计划生育能够令人口的出生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
国内移民属于人口的机械增添,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目没有影响,资源丰富与否与人口自然增添率没关。
应选B。
【考点定位】人口增添模式的转变、影响人口自然增添的要素洛杉矶经过中心城区的“再工业化”和外头城区的“工业分别化”两种形式重构城市家产空间。
“再工业化”是在市中心中兴设计和时装家产以及电影等娱乐技术型工业;“工业分别化”是依靠城市发展轴线,在郊区出现的“工业走廊”和新城或卫星城形成的工业集聚区。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α=23°26′,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国际标准时为( )A .6月22日0时B .6月22日12时C .12月22日6时D .12月22日8时2.此图示时间的半年后,关于右图中河流与潜水面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恒河河沿岸的潜水面为a 状态 B .黄河中下游沿岸的潜水面为a 状态 C .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潜水面为b 状态 D .开普敦地区的潜水面为a 状态 3.在α由图示状态缩小为0°的时段内(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 B .东北山区河流进入主汛期 C .华北平原开始播种小麦D .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冻害下图为某城市一住宅区房屋建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对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低平,气候温湿,属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B .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 C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5.当第Ⅱ幢上午阳光被第Ⅲ幢房屋严重遮挡时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开罗正值多雨季节 B .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C .南极臭氧空洞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 .黑龙江的小麦正值收割季节读①~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6.六地中,气候类型不同但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 A .①与② B .③与⑤ C .④与⑥ D .②与⑥ 7.六地中,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植被相同的是( ) A .①与⑥ B .②与⑤ C .③与⑥ D .④与⑥下图甲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S 为一河心沙洲,乙为该河心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一、选择题1.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
该河流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全长4 880千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个国家,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太平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
据此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A . 边界问题B . 生态恶化C . 技术薄弱D . 资金短缺(2)有关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的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2.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面各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 .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 .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 .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 .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 .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 .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 .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3. 在我国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 . 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B . 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 . 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D .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4. 区域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中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B . 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 . 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D .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关于各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 . 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B . 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C . 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D .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3)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B .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C . 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 . 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4)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A .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 . 不协调→协调C . 协调→不协调D . 协调→不协调→协调5. 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分布图。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二放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3 分, 60 分)阳能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目古人们对其利用愈来愈宽泛。
据此回答2~3 题。
1.以下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A .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 .太阳能发电D.煤炭2. 2.以下地域,最适适用太阳灶做饭的是()A .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日多的吐鲁番C .海拔高、空气稀疏、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3.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清晨称“启明星”,若处傍晚则称“长庚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近来的行星,人们常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
令人难懂的是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
在金星上看太阳是()A .东升西落B.西升东落 C .直升直落D.不见太阳4.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有“中国凉都”之称,其经纬度约为东经105 度,北纬 25 度。
北京是我国的国都,经度约东经116 度,纬度北纬40 度,据此以下关于两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冬至时,北京的中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六盘水的中午太阳高度角B.我们的钟表显示的时间就是我们六盘水的地方时C.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而言,六盘水的要大于北京的D.因为经纬度不一样,就算是春分时,六盘水和北京的昼长也不行能同样以下图表示四个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据此回答5-7 小题5. 四国中人口自然增加率最高的是()A .①B.②C.③D.④6. 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A .印度B.德国C.日本D.中国7. 图中属于人口增加模式中“低—低—低”模式的是()A .①B.②C.③D.④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
传统的“桑基鱼塘”变为“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批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据此回答 8~9 题:8.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A. 混淆农业B.乳畜业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9.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类变化主假如:A. 农业技术改良B.劳动力的转移C. 市场需求的变化D.自然条件改变人口迁徙自古就有,但原由各不同样,且环境与人口迁徙之间会互相影响。
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册期末同步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册期末同步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昼夜现象B. 昼夜更替C. 四季变化D. 昼夜长短变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导致同一地点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即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和太阳照射造成的,与自转无关。
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下列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B. 地方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C.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D. 地方时是各地实际使用的时间答案:A解析:地方时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各地经度不同而时间不同。
同一纬线上,经度不同则地方时不同,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地方时东早西晚,但计算时差时东加西减适用于区时计算。
各地实际使用的时间通常是区时,而非地方时。
3.下列关于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复杂形式D.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再以长波辐射形式加热大气,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主要是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其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4.下列关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B.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C.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 中纬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答案:A解析: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属于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即空气在副热带高空堆积下沉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中纬西风带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但在南半球则为西北风。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泰兴中学期末适应性考试高二地理(选修)试题一、选择题 ( 共 6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 , 每题 2 分 , 合计 3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 年 11 月第 30 次南极察看队乘“雪龙”号赴南极察看,并成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察看站——泰山站( 76°58′ E, 73°51′ S)途中“雪龙”号获悉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轮在南极被浮冰困住随即赶往营救。
读“南极轮廓图”联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1~2 题。
1.2014 年 1 月 2 日,“雪龙”号成功营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后准备撤退时被周围涌来的浮冰围困。
此后,“雪龙”号抓住风向转变的有利机会,向东南方向突围。
带来大量浮冰的天气系统及吹散浮冰的风可能是A. 反气旋强烈东风B.气旋强烈东风C. 气旋强烈西风D. 反气旋强烈西风2.2014 年 2 月 8 日“泰山”站建成时,“泰山”站的昼夜长短情况和中午太阳高度是A. 极昼中午太阳高度约28°B.昼永夜短中午太阳高度约28°C. 极昼中午太阳高度约24°D.昼短夜长中午太阳高度约24°以下列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表示图。
据此达成3?4 题。
3. 该山地南坡属于A. 阳坡和背风坡B. 阴坡和背风坡C. 阴坡和迎风坡D. 阳坡和迎风坡4.图中①②间散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 髙山草甸B. 高寒荒漠C. 针阔混交林D. 巅峰针叶林北京时间2013 年 11 月 20 日 11 时 3 1 分,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九号。
右图是卫星运行状态照片。
据此回答5~6 题。
5.以下不属于“遥感卫星十九号”的应用领域的是A.领土资源普查B.防灾减灾C.城市规划和管理D.农作物估产6.对“遥感卫星十九号”向地面传达信息搅乱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太空垃圾D. 大气运动“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 2008 年独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到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兴中学期末适应性考试高二地理(选修)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11月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赴南极考察,并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6°58′E,73°51′S)途中“雪龙”号获悉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轮在南极被浮冰困住随即赶往营救。
读“南极轮廓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1~2题。
1. 2014年1月2日,“雪龙”号成功营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后准备撤离时被四周涌来的浮冰围困。
之后,“雪龙”号抓住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向东南方向突围。
带来大量浮冰的天气系统及吹散浮冰的风可能是A. 反气旋强劲东风B. 气旋强劲东风C. 气旋强劲西风D. 反气旋强劲西风2. 2014年2月8日“泰山”站建成时,“泰山”站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是A. 极昼正午太阳高度约28°B. 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约28°C. 极昼正午太阳高度约24°D. 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约24°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髙山草甸B.高寒荒漠C.针阔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0日11时31分,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九号。
右图是卫星运行状态照片。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不属于“遥感卫星十九号”的应用领域的是A.国土资源普查B.防灾减灾C.城市规划和管理D.农作物估产6.对“遥感卫星十九号”向地面传送信息干扰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太空垃圾D.大气运动“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8年惟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此回答7--8题:7.如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河,因断层面被侵蚀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侵蚀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8.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
如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10.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粮食短缺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80年和2010年工业结构简图”。
读图完成3~4题。
11.与1980年相比,该地区2010年A.资源利用率提高B.新兴工业迅猛发展C.已无环境污染D.失业人口明显增加12.目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为此,2010年以来该地区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①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④大力开发水电,并禁止煤炭开采⑤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绿地面积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
包括一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一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
自2010年底,一期工程完工,投入运营以来,至2012年3月8日,已累计外输天然气107.6亿立方米,成为中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绿色能源大动脉。
读图完成13~14题。
13.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⑤14.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8.目前,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从香港A.引进资金、技术B.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调入能源资源D.输入传统工业制成品㈡双项选择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9~10题。
19.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A.滑坡、泥石流B.酸雨危害C.臭氧层空洞D.荒漠化、水土流失20.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A.土壤污染B.盐碱化C.公害病D.水土流失“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
据此回答21~22题。
21.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A.对部分地区长波通信和长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世界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可能出现异常变化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22.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4.图中四地降水概率较大的两个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中右侧分别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蓄水面积分布图”。
读图完成25~26题。
25.关于图中河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A.P湖为外流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B.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C.甲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D.乙河流穿越了背斜谷地26.关于甲河流域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A.常年受到台风影响B.出现最小湖面a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D.冬季盛行西南风二、综合题(60分)27. 2013年9月,竖版世界地图正式出版发行,它以崭新的视角展示世界。
图14为“竖版世界地图和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分)⑴图14中甲在乙的▲方向。
(1分)⑵1月份弗里曼特尔的气候特征是▲;丙的气候类型为▲,形成原因是▲。
(4分)⑶影响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分布的因素有▲、▲。
(2分)⑷第30次南极科考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出发,2014年4月15日归来,航线如图中箭头所示。
这段时间内,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航行途中为保持正确航向,直接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和▲。
(4分)⑸从上海到弗里曼特尔陆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为▲。
(2分)28.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
北京在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天津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沿海比较丰富的土地资源,还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开放优势;河北采掘业、重工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优势突出。
下图为“京津冀功能定位示意图”和“京津冀产业结构及其联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⑴试从自然资源角度评价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条件▲。
(3分)⑵请将图18中的A、B、C所对应的区域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北京▲,天津▲,河北▲。
⑶根据材料分析,北京定位为“知识型+服务型”城市的理由▲。
(2分)⑷根据材料分析,北京、天津应将▲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河北,这对河北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6分)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据央视网消息:历时三年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线于2013年10月20日全线贯通。
中缅天然气管线起点位于缅甸西部皎漂港,终点为我国广西贵港,全长7676 公里。
纵贯我国西南4个省区市。
据估算,中缅天然气管线投产后每年将为我国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12年全国消费量的8%。
材料二:我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示意图。
⑴西北油气进口通道首先进入霍尔果斯,它位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东北油气进口通道首先进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分)⑵西南油气通道的起始地在缅甸马德岛上的皎漂镇,这里的工程建设深受气候影响,每年的▲季施工尤其困难。
图20中能够表示皎漂镇气候类型的示意图是▲。
(4分)⑶中缅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对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⑷我国目前一半以上的石油、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
简要分析中缅天然气和石油管线的建设,对我国优化能源进口路线及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意义。
▲(3分)30.下图为北太平洋周边区域图,图中AB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⑴AB是▲(晨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地球上区时属今天的经度范围由▲经线向东到▲经线。
⑵P、Q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地,简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⑶旧金山、诺福克两城市中,▲市气候海洋性较强,▲市沿岸附近海洋有寒流流经。
31. 结合下列图文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M、S、Y三地,一天中地方时最早的是▲,三地地貌形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作用。
(2)Y地的气候类型为▲,S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3)M河是美洲最大的河,该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请据图分析其形成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