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磷酸铁锂材料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磷酸铁锂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研究进展
结 构 , 一 种 锂 离 子 电池 的正 极 材 料 , 称 为 锂 铁磷 (E , 子 量约 1 0) 碳 源 , 用 流变 相 反 应机 制 是 也 P G分 000为 利
电池 。
成功的在 40℃ 合成出了橄榄石相 L eO , 0 iP F 但是在 40 0 ℃结晶度不高, 影响了电化学性能, 0 C 5 保持 1 0o 2

个 FO 八 面体与两个 L e i 八面体 和一个 P F。相, O O 四 e 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优点 : 高温 固相合成法操作及 工艺路线设计简
面体共棱, 而一个 P O 四面体则与一个 FO 八面体 e
和两个 LO 八面体共棱 。L 在 4 以位形成共棱 的 单 , i i a 工艺参数易于控制, 制备的材料性能稳定, 易于实 连续直线链, 并平行于 C 从而 L 具有二维可移动 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轴, i 性 , 之在 充放 电过程 中可 以脱 出和嵌 入 。强 的 使
过程中会产生氨气、水 、二氧化碳, 他们在炉膛内经 大, 造价也高) 或工艺较复杂的缺点。 过冷却的过程时会产生碳酸氢铵晶体颗粒而造成产 25 液 相共 沉淀 法例 . 品的污染 。此外, 氨气 的产生不利于环保, 应进一步 液相共沉淀法是先用氧化剂氧化 F ( ) e Ⅱ 化合物
增加尾气处理设备 。
池产 业 发 展 的规 律 , 论 是 材 料 , 是 电池 , 本 呈 现 a dpo l [ P weS ucs0 31. 1 3 — 3. 无 还 基 n rbe 1 o r o re 0 ,9 2 2 2 2 8 msJ ] 2 1 1
1j ah , n n a my Ma u lr , 1 f c 3 P d i KNaj ds A u wa S s ee e a. et K , q iCt E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电池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历程和应用情况,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历程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电池最早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中。

2008年,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国内一汽大众的混合动力汽车,标志着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此后,磷酸铁锂电池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流电池技术之一。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96年,日本小川欣治发现了磷酸铁锂材料的正极性能,但由于其电化学性能较低,一度被认为不具备商业价值。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商业化应用,该技术的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情况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锂电池市场的3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份额更高。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安全、稳定、寿命长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超过90%。

例如一汽大众的途观L,其使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能量密度。

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还应用于储能系统,如江苏常州储能电站。

三、磷酸铁锂电池的未来发展与应用的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不断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和寿命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将极大地促进其应用。

然而,磷酸铁锂电池在长续航能力、快速充电、低温性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磷酸铁锂电池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电池组架构、提高材料性能,并采用智能充电技术等手段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用电池级纳米层状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研究

用电池级纳米层状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研究

用电池级纳米层状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研究徐丹; 肖仁贵; 柯翔; 马志鸣【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9(043)009【总页数】5页(P1415-1418,1426)【关键词】磷酸铁; 磷酸铁锂; 表面活性剂【作者】徐丹; 肖仁贵; 柯翔; 马志鸣【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Goodenough等[1]在1997年发现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在电势值3.4V(vs.Li+/Li)下能可逆的嵌脱锂离子后,由于其合成成本低、无毒、安全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了目前锂电池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

电池级磷酸铁锂常采用高温固相法[2]、水热法[3]、溶胶-凝胶法[4]、共沉淀法[5]等方法来进行制备与研究,磷酸铁锂在充电过程中形成的磷酸铁相,在放电过程中两相重新进行转化。

鉴于磷酸铁及磷酸铁锂在电化学过程中相互转化特性,因此,磷酸铁也成为制备电池级磷酸铁锂的重要前驱体,通过对磷酸铁进行改性成为有电化学活性的材料[6-9],导电层的包覆[10-11],金属离子掺杂[12-13],纳米化和材料形貌的设计[14-17],复合材料[18]等方法成为磷酸铁的重要改性方法。

磷酸铁的形貌特性对制备磷酸铁锂的电化学特性有重要影响[19]。

邵辰[20]通过控制溶液pH值制备纳米球状磷酸铁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法研制球状磷酸铁锂;吴肇聪[21]等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溶胶凝胶法改善磷酸铁锂形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常用高温固相法以磷酸铁为前驱体来制备磷酸铁锂,为了更有效将磷酸铁与锂源进行充分接触,改善高温固相法反应均匀性,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通过表面活性剂,控制磷酸铁形貌结构与颗粒大小,并探讨了磷酸铁形貌对后续制备磷酸铁锂的形貌影响,同时研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的制备以三价铁盐、磷酸、硝酸等为原料,在未加其它添加剂或者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后,利用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进行液相反应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后制备出磷酸铁,未添加SDS制备的前驱体磷酸铁记为FP;添加SDS制备的前驱体磷酸铁记为D-FP。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高
工作电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因此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和储能
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磷酸铁锂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

磷酸铁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制
备金属盐水溶液,然后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溶胶形成、凝胶形成和终产品形
成的过程。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产物具有均匀的微观结构和较好的颗粒形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高温固相法是指将相应的金属盐与磷
酸进行共热处理,产物为晶体结构的磷酸铁锂。

水热法则是通过在高温高
压水体环境下进行反应合成,具有制备简单、反应速度快的优点。

目前,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着制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通过改变金属盐浓度、pH值和热处理条件等参数,可以控制
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从而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此外,磷酸
铁锂与其他材料(如磁性材料、导电聚合物等)的复合以及表面改性等方
法也被广泛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总之,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
制备工艺的改进和深入研究电化学性能的机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
的性能,并推动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之一。

而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是其制备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近年来研究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结构特征及其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关于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合成方法,目前常见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将合适的铁源与磷酸盐混合后,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形成均匀的凝胶,然后进行焙烧得到磷酸铁。

这种方法能够控制前驱体的形貌和晶相结构,但亦存在着成本较高、反应时间长等缺点。

水热法是利用水热条件下,使反应物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磷酸铁颗粒。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热能的利用率较低。

共沉淀法是通过两种水溶液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并形成沉淀,最后通过加热干燥得到磷酸铁。

溶剂热法则是利用有机溶剂中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磷酸铁。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研究者们在选择合成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前驱体的粒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等都会影响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

在磷酸铁锂的制备过程中,前驱体的粒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磷酸铁锂的比表面积和离子扩散速率,因此不同合成方法所得到的前驱体的粒径大小是不同的,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影响也是不同的。

前驱体的晶相结构也会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了合理的调控。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结构特征是制备高性能磷酸铁锂的重要基础。

无论合成方法如何,磷酸铁的结构特征都直接影响到最终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通过X射线衍射等手段可以详细地表征出磷酸铁的结构特征,从而为制备高性能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提供基础参考。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科研领域的热点。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电池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文章首先将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基本性质、特点进行概述,包括其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等。

接着,将详细介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工艺优化、掺杂改性等手段提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包括提高比容量、改善循环稳定性、提高倍率性能等。

文章还将关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章将总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性能优化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对于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至关重要。

固相法是一种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通过将铁源、磷源和锂源混合后进行高温固相反应来制备磷酸铁锂。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但制备出的材料颗粒较大,均匀性较差。

液相法则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磷酸铁锂,包括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液相法制备的材料颗粒较小,均匀性好,但制备过程相对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介于固相法和液相法之间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原料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再经过凝胶化、干燥和热处理等步骤来制备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化,磷酸铁锂电池在工业应用领域中的前 景十分广阔。未来,磷酸铁锂电池将面临以下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推广,磷酸铁锂电 池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太阳能、风能等领 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2、储能系统领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储能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磷酸铁锂电池具有高能量 密度和长寿命等特点,使得其在储能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利用磷酸铁锂 电池,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存储能源并实现能源的平稳输出,从而提高可再生 能源的利用率。
3、太阳能和风能领域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地积极推广的能源类型。然而,由 于太阳能和风能的不稳定性,需要储能系统来平衡能源的输出。磷酸铁锂电池 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储能电池,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利 用磷酸铁锂电池,可以有效地存储太阳能和风能,并在需要时进行释放,从而 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磷酸铁锂电池的技 术创新也将不断涌现。如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 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和发展。
3、产业整合与合作加强: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市场的不断扩大,产业整合和合 作将进一步加强。各大电池制造商、能源公司和工业企业将通过合作、联盟等 方式,共同推动磷酸铁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1、电池寿命长: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长达20年,可以减少频繁更换电池带来 的成本和麻烦。
2、电池能量密度高: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相同重量的 情况下提供更高的能量输出。
3、稳定性高: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低温、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可以降低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种纳米化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纳米化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纳米化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征,黄勇平,武英,况春江,周少雄
申请号:CN201410353946.6
申请日:20140724
公开号:CN104134782A
公开日:
201411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用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材料为微纳结构的磷酸铁锂颗粒,即由纳米级磷酸铁锂颗粒的一次颗粒团聚而成的微米级二次颗粒;该微纳结构的磷酸铁锂一次颗粒表面包覆有具导电性的碳膜。

该材料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将碳源放入乙醇中,将磷酸铁锂材料放入含有碳源的溶液当中,通过球磨的方式将磷酸铁锂在溶液中充分球磨、混合,使得微纳结构的磷酸铁锂颗粒与溶液充分接触;将含有磷酸铁锂和碳源的溶液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进行造粒,将包覆了碳源膜的磷酸铁锂材料通过二次高温处理的方式,将碳源膜分解成碳膜,从而形成纳米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申请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张小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建议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3)1.2 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历史与发展趋势 (4)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6)2.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7)2.2 主要生产技术与工艺 (9)2.3 性能与成本分析 (10)2.4 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 (12)2.5 政策环境与产业政策影响 (13)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挑战 (14)3.1 材料体系性能提升的瓶颈 (15)3.2 生产成本降低的难点 (17)3.3 安全性与循环寿命问题 (18)3.4 对比其他正极材料的竞争力 (19)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建议 (20)4.1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 (21)4.2 产业链协同与优化 (23)4.3 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策略 (25)4.4 安全性提升与标准化工作 (26)4.5 应对政策变化与市场波动的策略 (27)五、结论与展望 (29)5.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成果总结 (30)5.2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展望 (31)一、内容综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料,自其发现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展也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产量、应用范围和性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产量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量逐年提升,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应用范围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性能方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材料配方等方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尽管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发展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

磷酸铁锂制备和纳米化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制备和纳米化的研究进展

修改稿:磷酸铁锂制备和纳米化的研究进展杨克亚1,沈同德2,冯卫良1,焦迎春1,章轶1(1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09;2 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研究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9)摘要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对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但LiFePO4缺点是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较低,阻碍了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进一步发展应用,而制备纳米化的LiFePO4电极材料并对其进行改性可以明显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合成纳米LiFePO4的不同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并介绍了当前LiFePO4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锂离子电池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制备纳米化Research Development of Nano-scale LiFePO4YANG Keya1, SHEN Tongde2, JIAO Yingchun1, FENG Weiliang1, LI Jing(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210009;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igh-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09)Abstract Lithiumion phosphate(LiFePO4)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specific capacity, high working voltage, long cycle life, non-memory effect, non-toxicity, andso on. Because of low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low Li+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FePO4, its applications have been limited. Synthesizing nano-LiFePO4with modification can be away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synthesizing nano-scale LiFePO4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the problems of nano-scale LiFePO4inrecent research have been summarized.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nano-scale LiFePO4were predicted.Key words LiFePO4, lithiumion battery, nano-scale, cathode material, synthesis0 绪论1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创”合作项目(课题号:39666007)2 作者简介:杨克亚(1987- ),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电极材料,Tel:133********,E-mail: yangky007@,通讯地址:南京市浦口高新区星火路10号留学人员创业园A302室3 联系人:沈同德(1965- ),男,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纳米和非晶体材料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容量可充电电池。

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设备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然而,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其储能密度不足,导致电池容量有限。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纳米材料被引入到锂离子电池中,作为各种电化学活性物质的载体,以期提高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

近年来,围绕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1. 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表面化学特性,可以提供丰富的反应位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上作为锂离子的储存载体。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纳米二氧化钛的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表面化学特性,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容量,将纳米二氧化钛引入锂离子电池,克服了传统的负极材料在储锂和释放锂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品质。

2. 纳米二氧化硅与纳米二氧化钛不同的是,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典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较高的放电比容量。

实验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在锂离子电池中形成细小的颗粒,并通过与锂离子的交换和嵌入来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纳米二氧化硅能够确保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高效储锂和释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阳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容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纳米硅纳米硅是一种优秀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利用纳米材料带来的高比表面积和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了负极材料的储能密度和循环性能。

纳米硅不仅能够激发锂离子在其表面区域的相变反应,还可以确保锂离子在与负极材料的反应中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由于纳米硅具有亲水性和亲疏水性的表面特性,可以根据电池的使用条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容量。

4. 纳米石墨烯纳米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其表面的氧基团、羟基和羰基等团簇可以作为锂离子和电子交换的反应位点,从而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介绍在锂电池行业中,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

德方纳米液相法工艺磷酸铁锂(DLFP)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颗粒均匀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DLFP的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制备方法1.准备原料:–磷酸铁锂前驱体(如氯化铁、硝酸铁、亚硝酸铁等)–溶剂(如水、有机溶剂等)–表面活性剂2.制备纳米液相法磷酸铁锂:–将磷酸铁锂前驱体溶解在溶剂中,得到前驱体溶液。

–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调节pH值,控制反应条件。

–通过加热或加压等方式促进反应。

–经过沉淀、过滤、洗涤等工艺步骤,得到磷酸铁锂产品。

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DLFP工艺中的参数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参数及其影响:1. pH值pH值对DLFP晶粒尺寸和分布均匀性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pH值可促进晶粒生长,但过高的pH值会导致晶粒粗大。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适的pH值。

2. 温度反应温度对DLFP晶粒尺寸和结晶度有影响。

较高的温度有助于快速形成纳米晶体,并提高产品结晶度,但高温也可能导致晶粒粗大。

因此,在确定温度时,需要平衡反应速率和晶粒尺寸。

3.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调节DLFP颗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4. 混合速度混合速度对DLFP颗粒的均匀性和尺寸分布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混合速度可以减小颗粒尺寸,但过高的速度也可能引起颗粒团聚。

因此,需要仔细控制混合速度。

DLFP的应用DLFP具有以下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领域:1. 高能量密度DLFP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大的功率输出。

这使得DLFP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良好的循环性能DLFP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和循环稳定性,能够保持较高的容量和功率输出。

这使得DLFP成为高端应用领域的首选正极材料。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及性能归纳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及性能归纳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及性能归纳一、磷酸铁锂的特点LiFePO4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 LiFePO4具有价格便宜、安全、环保等多种优势,是应用前景很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特别是在对成本、循环寿命、安全要求非常苛刻的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LiFePO4特定的结构所决定的一些缺点,严重地制约了LiFePO4的应用与发展。

在LiFePO4的结构中,由于没有连续的FeO6共边八面体网络,因此造成材料的低电子电导率;同时由于八面体之间的PO4四面体限制了晶格的体积变化,从而造成了LiFePO4材料极低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扩散速率的缺点,导致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较差。

因此,提高电子电导率以及离子扩散速率成为研究LiFeP04的重点[1]。

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合成环节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碳包覆,金属掺杂以及控制晶粒大小和形貌。

控制材料的晶粒大小以及形貌的方法很多,通常是在合成LiFePO4的过程中应用微纳米合成技术,并通过相关检测手段评价材料的性能,发现晶粒大小和形貌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的规律性。

下面就对近年来纳米合成磷酸铁锂的方法做简单归纳。

二、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目前纳米LiFePO4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微波合成法、模板合成法等。

1 高温固相法高温固相法是指在高温的条件下各固体反应物之间发生反应, 进而得到所需产物的一种材料制备方法。

该法制备工艺简单, 易于产业化, 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存在所得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广、颗粒形貌不规则等缺点。

Kang[2]等以Li2 CO3、FeC2O4.2H 2O、NH4H2PO4为原料, 按照非化学计量比制备了Fe 和P 原子缺失比为2 : 1 的纯Fe0.9 P0.95O4- x颗粒, 所得材料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nm, 表现出了优良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

在2C 时放电比容量为166mAh.g- 1 , 达到了理论比容量( LiFePO4和Li4 P2O7混合物的理论比容量) ;在20C、50C 和60C 时比容量分别为理论比容量的89%、8 0%、60%, 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

首先,纳米尺寸的颗粒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
脱嵌,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其次,磷酸铁锂材料具有较高
的比容量和较低的电化学活性,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
定性。

此外,纳米磷酸铁锂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能够降低电池在高温或外界冲击下的安全风险。

然而,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纳米
材料的合成工艺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其在电池中的长
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纳米材料的成本较高,需要寻求更经济、高效的生产方法,以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总的来说,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材料科学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将会在未来的电池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等优点,因此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磷酸铁则是磷酸铁锂的前驱体,对于制备高性能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能源存储需求的增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磷酸铁的研究进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磷酸铁的合成方法磷酸铁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合成、固相反应合成、水热法合成等。

溶液法合成是最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其原理是将铁盐和磷酸盐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磷酸铁。

固相反应合成是将铁盐和磷酸盐直接混合固相反应生成磷酸铁。

水热法合成是将铁盐和磷酸盐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磷酸铁。

不同的合成方法对磷酸铁的形貌和性能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对于磷酸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磷酸铁的晶体结构磷酸铁具有多种晶体结构,包括α-FePO4、β-FePO4、γ-FePO4等。

α-FePO4是最常见的一种晶体结构,其晶格参数为a=6.47 Å,b=6.76 Å,c=6.60 Å,空间群为Pna21。

β-FePO4和γ-FePO4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分别为a=8.85 Å,b=8.53 Å,c=6.69 Å,空间群为P21/n和a=5.37 Å,b=6.71 Å,c=6.88 Å,空间群为Pna21。

不同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对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对磷酸铁的晶体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磷酸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电化学性能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

磷酸铁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等性能均对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掺杂、表面修饰、纳米化等手段改善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因此备受关注。

而磷酸铁锂的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磷酸铁的制备质量和性能对最终的磷酸铁锂电池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合成方法、磷酸铁的结构特性和性能以及磷酸铁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磷酸铁的合成方法磷酸铁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溶剂热法等。

溶胶-凝胶法因其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

该方法是将适当的金属盐和磷酸盐在溶剂中混合形成溶胶,经过水热处理或加热干燥形成凝胶,再经过煅烧得到所需的磷酸铁。

溶剂热法也是一种较新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得到纳米级的磷酸铁颗粒,具有颗粒尺寸小、分散性好等优点。

二、磷酸铁的结构特性和性能磷酸铁的结构特性主要包括晶型结构、结晶度和表面形貌等。

磷酸铁具有多种晶型结构,主要包括β相、γ相、M相等。

这些不同的晶型结构对磷酸铁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如β相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γ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

磷酸铁的结晶度和表面形貌也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高结晶度和良好的表面形貌有利于提高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

磷酸铁的性能主要包括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等。

在电化学性能方面,磷酸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低的电荷传输阻抗,这使得其成为一种优秀的正极材料。

在循环性能方面,磷酸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其循环性能与其晶型结构、结晶度和表面形貌等密切相关。

三、磷酸铁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磷酸铁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

磷酸铁的结晶度和表面形貌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结晶度和良好的表面形貌有利于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荷传输速率和倍率性能。

磷酸铁的晶型结构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β相结构的磷酸铁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性能,可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磷酸铁锂 (LiFePO4)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

目前,磷酸铁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其前驱体磷酸铁的材料性质仍然是研究的焦点。

磷酸铁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成方法的改进:目前,磷酸铁的制备通常采用固相反应和湿法合成两种方法。

固相反应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低成本的优点,但其制备过程较长,温度较高,需要较长的热处理时间。

湿法合成方法则能够获得纳米级的颗粒,但其制备过程中常常涉及有机模板剂的使用,增加了制备成本。

目前研究者正在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如溶液燃烧法、微波辅助法和水热法等,以提高磷酸铁的制备效率和改善材料性能。

2. 结构性能的研究:磷酸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磷酸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铁的晶体结构与其电化学性能密切相关,调控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可以有效改善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

3. 改性技术的研究:为了提高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性研究。

通过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和修饰绝缘层等方法,可以提高磷酸铁的电导率和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其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研究者还尝试了一些表面修饰方法,如包覆纳米碳材料和合成复合材料等,以进一步提高磷酸铁的电化学性能。

磷酸铁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合成方法的改进、结构性能的研究和改性技术的研究等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者的努力,相信磷酸铁的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为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方纳米磷酸铁锂材料简介

德方纳米磷酸铁锂材料简介

12
烘干程序
因为粉末为纳米级,所以吸水能力较强。以下干燥程序是最低标准
干燥程序
时间/h 粉 温度/℃ 真空度/KPa 请切记不能烘烤,拆开后请即刻投料
极片
电芯
12
48
125
70
99
99
13
应用范围
1、电动车辆 (电动BUS、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等)电池;
2、轻型电动车辆 (电动自行车、休闲车、清洁车等)电池;
1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
2007年: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成立之 初主要致力于纳米氧化物的生产及销售; 2008年:公司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将纳米技术应用 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极大的改善了磷酸铁锂材料的 各项性能,为纳米磷酸铁锂材料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 技术支持,同年对产品进行中试; 2009年:在完成中试并反复考核纳米磷酸铁锂材料一 致性的基础上,迅速地产业化,目前已达到每年500 吨的生产能力; 2010年底:建成年产1000吨的生产线
化学成分
4.3±0.3 粒径分布 D10(μm) 0.5-0.8
D50(μm) 2.0±1.0
D90(μm) <7.0
6
物理性能
功率低温型——功率与低温一体化
外观
比表面积 振实密度 体积电阻率 水份含量
化学成分 Li(%) 4.3±0.3
灰黑色粉末,颜色均一,无结块
9.0-15.0 ㎡/g 1.4±0.2 g/cm³ <6 Ω.cm ≤500ppm
14
应用范围
3、医疗设备、特殊仪器(备;
15
应用范围
5、电动工具(电钻、电锯、割草机等)电池;
6、车模、航模等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 和 环 境 治 理 等领 域 的 f 。 而 , 、 用 闪
如 何 真 正 实 现纳 米 材 料 的 大规 模 产
( 以下简 称 “ 规 划 ” 中 , 米 材料 被 ) 纳 列 为 前 沿 新 材 料 之 一 , 表 了新 材 代 料 科 技 的发 展 方 向 , 有 重 要 的 引 具
金等 多项研 究工作 , 已任A v Mae .A g w. d . tr , n e C e 等 际性 学 术期 刊 发表 研 究 论文 3 多 h 脚. 0 篇, 授权或 中请发明专利 8 。 篇
季孟波
和动 力技术有 限公司牛 产总 监 , .
要研究 方向为新能源 材料 、 学电源 ( 化 钾离 了电 .
且 体 积 变 化 率 仅 为 6 8%。 而 , .1 然 纯 Li e F PO 自身的电子电导率 和锂 离子 扩散 系数 都极 低 , 室温 下分 别为 1- 0

解 决 的则 是 电子 传 导 速 率 的 问题 。 在Li PO 纳 米粒 子 表面 包 覆 一层 Fe 均 匀 的 高导 电薄 碳层 所 起 的 作用 在
⑥此 外 , 品质的碳 包 覆层有 利 于锂 高
发展 , 充 电锂离 子 电池 ( I ) 认 可 LB被
为 是最具 前景 的 能源存 储技 术之 一 。 为 满足 锂离 子 电池 既具 有高 容量 、 高 能 量密 度 、 速的 充 电倍 率 以及高 循 快 环性能, 同时 又 兼具 稳 定性 , 离 子 锂 电池 所 需 正 极 材 料 十分 关 键 。 较 相
微米级的 纯Li PO 材料 只有在极低 Fe 倍率 下才 具有 一定 的 电化学 活性 , 这
严重地 阻碍 了L F P i e O 正极材料的发
传导速率 ; ②有 效 降 低 纳 米 材料 表 面活性 , 最大 限度地 抑制 材料 表面 的 Fe 氧化成Fe 被 ¨而失去 活性和 引入 杂质 ; ③可 保 护 活 性 材 料 免 于 电解 质 的 腐 蚀 ; 能 够 阻 止 制 备 过 程 中 ④ LFP i e O 纳米粒子 的团聚和生 长并维 持 其纳米结 构的形 貌 ; ⑤可 维持 纳 米 尺度L F P 料在充放 电过程 中体 ie O材 积 变 化 时 电极 的 一 致 性 和 导 电性 ;
展 。 了解决这 一问题 , 为 国内外学者进 行 了大量 的研究 , 究结果表 明 , 电 研 导 材料( 主要 为碳 材料 ) 覆 、 包 金属 离子 掺 杂和 纳米 化 3 手段 可 以很好地 使 种 LF P i e O 材料达 到实 际应用的要求 。 纳 米 化 可 以在 不 损 失材 料 理 论 容量 的前 提下 , 大程 度地 改善 材料 很
池 、 料电池 )任 能源材料 、 燃 , 电化学领 域的国际 高水平期刊 发表文 章数 1 篇 , lS I 0 其 f C 期刊收 l
录 2 余篇 , 0 申请发 明 利十几项 , 并参与 了多个
自然科学基 金和“ 6 ” H, 83项 荣获 2 0 年度重庆 06 市科学技术奖励 自然科学奖■等奖 。
于 其 他 正 极 材 料 , 榄 石 结 构 的 磷 橄
酸铁锂 ( i i m Io P o p ae Lt u h rn h sh t, Li PO ) Fe 材料 由于 其高 的理论 比容
大 电流 充放 电能 力 并提 高 其 电化 学
性 能 。 主要 是 源 于 : 米材 料具 有 这 纳 更 高的 比表 面积 , 大 了反应界 面 并 增 可 以提 供更 多 的Li和 电子的扩 散通 道; 纳米材料 颗粒度 更小 , Li在其 中 的 嵌入 深 度 浅 、 散 路 径 短 , 电极 扩 在 过程 中具 有更 好的 动力学 性质 。 米 纳 化虽然 可以很好地改善L Fe i PO 材料 的 电化 学性 能 , 但随之 也 会出现 许多 亟 待解 决的 问题 , 主要 体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面 : ①纳米化Li PO 材料所表 Fe 现 出的高 比表面 积和 小粒 子尺 寸 , 使 其 在配 膏 时较难分 散 与加 工 , 涂布 时 容 易 掉粉 ; 纳 米 化 使得 材 料 活 性 ②
吴兴隆
和动 力 、 次 电化 学电容 器 等储 能器 件 与材 料 的应 用和 基础研 究 _ 作 , 1 I 二 f的 持 博 士 后科 学 基金项 H一 项 , 作为 技术 骨 f 与北 : 参 京市科 委科 技 工作攻 关项 目、 旧家 自然科学 基
纳米磷 酸铁锂材料 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 文/ 兴隆 吴 季 孟波
五 和 动 力技 术 有 限 公 司
在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刚 刚发 布 的 新 材 料 产 业 “ 二 五 ” 展 规 划 十 发
领 作 用 和 未 来 广 阔 的 市场 前 景 。 规 划 》 指 出, 加 强 纳 米 技 术 研 究 , 中 要 重 点 突 破 纳 米 材料 及 制 品 的 制 备 与 应 用 关 键 技 术 , 极 开 发 各 类 纳 米 积 材料 , 推动 它 们 在 新 能 源 、 能 减 并 节
、 化 并 应 用 于 新 能 源 等 领 域 , 造 l I , 打
出 一 极 具 国 际竞 争 力的 知 名 品悼 批
至 关 重要 。
新筋剁产业 NO. 0 2 42 1
近 些年 , 油 储备 的 日益减 少 以 石 及 地球 变暧 的威 胁 , 世界能 源基 础 给
结 构施 加 了持续 的压 力 , 可替 代能 源
于 : ①大大 提升L Fe i PO 材料的 电子
存储和 转化 系统 需 求迫切 。 于便 携 对
式 电子和 电动 车技 术来说 , 具有高 能 量密度 、 高安 全性 和低 成本 的高 能存 储 系统成 为重 中之重 。 过近 2 年 的 经 0
1- /c 0 m和 1 ~ 1-I2 s使得 s 0 0 n/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