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景武真武汤治疗消渴经验
名老中医桑景武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糖尿病)经验
名老中医桑景武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糖尿病)经验
桑景武(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老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于此,仲景《金匮要略》已示治则:“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需温肾健脾以化饮,方能从根本消除致渴之源。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阴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即用肾气丸者,亦思过之半矣。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消渴病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名,现代医学上叫糖尿病。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主要是要通过草药的配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来达到调节体内湿热和胃火的目的,以减少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和吸收。
真武汤的主要成分是黄芪、茯苓、白术、车前子和泽泻等,这些都是中药中比较常见的药材。黄芪能够益气固表,增加机体免疫力,可以帮助减少消渴病患者的疲劳、形体萎弱等症状;茯苓、白术和泽泻都具有渗湿渗热、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湿热的水平,以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车前子则可清热解毒、利水作用,消渴患者常带有口干、多尿等症状也可改善。
除了真武汤之外,桑景武也常常建议消渴病患者要适当的控制饮食,减少糖分、淀粉等高卡路里的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糖的升高。还要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提高心肺功能,帮助机体更好地利用血糖。此外,消渴病患者还要定期检查血糖、尿检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这些综合的治疗措施,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疗效非常显著。
大量白术经验(3)
大量白术经验(3)
一、姜春华:常用大剂益气健脾药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认为肝硬化的病理状态是瘀血郁结,体质状态是气虚脾弱,其特点是病实体虚。治疗时必须病体兼顾,化瘀益气,肝脾同治,如此则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其化聚消积作用比单一组方更为妥当。
尤其是肝硬化腹水严重时,中气虚惫,脾虚湿壅,黄芪、白术需用大剂量,能增加活血破瘀功能并可防止肝昏迷。基本方中活血化瘀诸药以《金匮》下瘀血汤加味,益气健脾则重用黄芪、白术,白术常用至60g,临床疗效显著。(《名中医治病绝招》)
二、魏龙骧:治疗习惯性便秘或顽固性便秘均以生白术为主,认为便秘之源在脾胃,脾胃之药,首推白术,尤须重用,始克有济。故投以重剂生白术,少则30~60g,重则120~150g,同时,分辨阴阳,佐以他药。(《名中医治病绝招》)。
按语:白术健脾温胃运肠,对胃肠道具有行运开闭之效,大可复脾运化之职,健肠腑下行之机。施汉章、岑鹤龄教授等亦多有以重剂白术治疗便秘之临床经验,认为对各种便秘,均有良好之通便作用,能使干燥坚硬之大便变润变软,容易排出,并不引起腹痛腹泻。盖便秘者必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脾虚气弱,运化失职,胃肠功能失调,便秘由生,此为基本病机。
重用白术,健脾以助肠运,而复肠腑下行之机,实为治本之图。热郁津伤气结等亦可致顽固便秘,然亦必有脾运失调,临证明辨阴阳虚实,择配他药,则顽证可愈。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剂量白术水煎剂对胃肠推进运动有明显加强作用(生白术较炒白术作用强),这种效应通过胆碱能受体介导,并与α受体有关。
三、茅汉平:医师常用白术治疗脾虚泄泻、浮肿尿少、气虚自汗,尤其是水肿臌胀(肝硬化腹水)血浆蛋白低者,重用炙白术,利水消肿作用甚佳,用量为6~60g。茅主任认为白术具补脾燥湿、利水止汗之功,对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痰饮、泄泻、痞满等病
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医案
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医案
摘要:
1.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概述
2.下焦湿热的病因和症状
3.真武汤的药物组成和作用
4.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分析
5.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效果
6.结论
正文:
一、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概述
下焦湿热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之一,常表现为尿黄、口干、大便干燥等症状。本文通过一个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介绍下焦湿热的病因、症状以及真武汤的治疗效果。
二、下焦湿热的病因和症状
下焦湿热主要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引起。症状包括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背痛、口干口苦、身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等。
三、真武汤的药物组成和作用
真武汤是中医经典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其药物组成为:茯苓、白术、附子、生姜、炙甘草。真武汤的作用主要是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四、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医案分析
在本医案中,患者表现为尿灼痛、膀胱闭塞、小腹胀痛、黄色气味、体热
口渴等症状。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患者在服用真武汤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五、真武汤治疗下焦湿热的效果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到真武汤对下焦湿热的治疗效果显著。它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调整患者的体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六、结论
真武汤是治疗下焦湿热的有效方剂。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下焦湿热的病因、症状以及真武汤的治疗效果。
试析对古代消渴病的治疗
试析对古代消渴病的治疗
【摘要】消渴病是中医常见的疾病名,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目前,糖
尿病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努力探
索和积极寻找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理想方法和药物,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
界亟待解决和攻克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是对古代消渴病的治疗进行简要
的分析。
【关键词】消渴;《黄帝内经》;治疗;临床
一、古代消渴病的临床描述
对消渴病“三多一少”的特有症状,《黄帝内经》有着明确记载,如“肺消者,饮一嗖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丽瘦人”,“胃中热,则
消谷,令人悬心善机,脐以上皮热”。张仲景对消渴病的临床表现描述较
为全面,他将消渴一词视为主症和病机的高度概括。他在消渴病“消谷易
肌而瘦,饮一嗖二”基础上对消渴病烦渴多饮、小便反多、小便数、大便
坚等主症予以重视,丰富了消渴病主症的认识。如“渴欲饮水不止者,文
蛤散主之”——渴饮无度:“男予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多饮、多尿:“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
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则搏,即为消渴”——多食、大便坚、小便频数。
1.《黄帝内经》提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黄帝内经》对消渴的治疗,论述较为具体的为《素问·奇病论》。
论曰:“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关于“兰”历代医家看法不一。
王冰认为兰即兰草。神农曰:“兰草味辛热平,利水道,辟不祥,胸中痰
避也”。除,谓去也,陈谓久也,言兰草除陈久甘肥不化之气者,以辛能
发散故也。王冰认为“兰”当为《神农本草经》中的“兰草”,其味辛热平。从历代医家用药看。“兰”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圣济总录》附方中
名老中医经验39
名老中医经验39
名老中医经验39
华良才三消饮(重用山药花粉地骨皮)治疗消渴糖尿病
消渴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其论各具特色。笔者精研前贤教诲,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深感东垣提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兰室秘藏·消渴门》)和叶天士提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针对这一病机,笔者设计“三消饮”方治疗此症,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方剂组成:
生山药60-100g 天花粉30-60g 地骨皮15—30g 枸杞子15—30g 生地黄15—30g 玄参15—30g 丹皮10一20g 乌梅10—20g 偏重于上消者加天冬15—20g,麦冬15—20g;偏重于中消者,加知母l0-0g,生石膏30—100g,偏重于下消者加五味子lO—l5g,山萸肉10—15g,桑螵蛸10一15g。
方中生山药、天花粉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说:“天花粉,消渴神药也”。足见此药治疗消渴之功力卓著。生山药在古籍虽罕见治消渴之记载,但近代医家多认为是治疗消渴之必用妙药。二药合用,确有清热降火,止渴润燥之奇功。生地、枸杞子、乌梅酸甘化阴为臣药。丹皮、地骨皮、玄参为佐药,以清泄血中伏火。地骨皮、枸杞子二者合用有调和全身阴阳,贯通一身气血津液之妙。本方为基础方,针对三消“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和“津涸热淫”的同一性的本质,牢牢掌握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两个关键,再依据三消各有侧重特殊性的一面,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多可速见功效。
浅谈温阳法在消渴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 焘《 台密 要 》 外 自拟 鹿 角散 , 鹿 角 为主 药 治 疗 阳虚 消 渴 , 以 并指 出
冶 消渴 可 常服 肾气 丸 。 ・ 元恺 《 元 罗 卫生 宝 鉴
辨 六 经 渴》 :太 阴 云 “
而兼 滑者 , 以秘 元 煎 , 固阴 煎 , 术菟 丝 丸为 主治 疗 。 I  ̄ ・ 昌 苓 另k Y 清 俞 ' x
气 化 也 可 导 致 。 明 ・ 介 宾 在 《 疑 录 ・ 三 消 之 火 不专 从 火 张 质 论 论 》中说 :此 元 阳 既 亏 , 寒水 冷 , 阴 邪乘 之 ; 衰 则气 虚 , 不 “ 金 则 阳 阳 帅 阴 , 水 气不 化 。故饮 水 多且 便 溺 多 , 则 为肺 肾之 消 。 , ” 明言 肺 消 病 本 在 “ 阳亏 ” 此 文 也 对 张 子 和 “ 消 皆 从 火 论 ” 之 说 提 出 元 , 三
质疑 。 ・ 仲景 在 匮 要 略 ・ 汉 张 金 消渴 小 便不 利 淋 病 篇 》 : 男 子消 说 “
Ⅸ 门法 律 ・ 渴论 》 “ 医 消 日:凡冶 消 渴 者 , 用寒 凉 太 过 , 乃至 水 胜火 湮 , 犹 不知返 , 成肿满不救 , 之罪 也” 清 ・ 渐 医 。 周学 霆 《 指 禅 》 : 三 云
中医治消渴案例
中医治消渴案例
病人:李某,男性,50岁,患有糖尿病多年,近期出现口干、口渴、多尿等症状。
中医诊断:糖尿病消渴证。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药物组成:生地黄、黄精、麦冬、玄参、石斛、丹参、金银花、蒲公英、苦瓜等。
服用方法:水煎代茶饮用,每日3次。
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口渴、多尿等症状得到缓解,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证,重在调整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需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坚持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配合中药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1 -
真武汤加减方解
真武汤加减方解
真武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天花粉、附子、甘草、大枣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风寒湿痹等疾病。而真武汤的加减方是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调整药材的种类或比例,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真武汤加减方案一:
•加生姜:
–适用于症状:寒邪入肺,咳嗽有痰,口干咽燥。
–作用:生姜能温中散寒,有助于祛除湿邪,促进真武汤的药效。
•减大枣:
–适用于症状: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作用:大枣具有补脾养胃的作用,对于患有脾胃虚弱的患者,可减少大枣的用量。
真武汤加减方案二:
•加茯苓:
–适用于症状:水肿胀满,口干口渴,尿少色黄。
–作用:茯苓能利水消肿,有助于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配合真武汤一起服用可加快痊愈。
•减附子:
–适用于症状:气滞胸闷,恶心呕吐。
–作用: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对于阳气亢盛或有实热证的患者,可减少附子的使用量。
通过对真武汤加减方的灵活运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个性
化地调整药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调整药方时,应遵医嘱,不轻易自行更改药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真武汤加减临床治验举隅
阳虚 。治宜温 阳化 气利 水。方用 真武 汤加减 , 物组成 : 药 附子 ( 先煎 )5g 茯苓 3 , 1 , 0g 怀牛 膝 2 , 0g 生姜 1 , 0g 白术
3 , 芍 药 6g 薏 苡 仁 3 , 0g 白 , 0g 山药 1 , 芥 1 , 前 子 5g 荆 0g 车
右 足 小 趾 、 名 趾 色 黯 红 疼 痛 , 之 灼 手 , 血 常 规 白 细 无 按 查
呆, 唇干 , 口淡不 渴 , 怠乏 力 , 倦 腰痰 痛 , 双下 肢 膝关 节 以
下至足水肿 , 之 凹陷 , 按 畏寒 肢冷 , 频 , 液混 浊 , 尿 尿 舌淡 边有齿痕 , 沉细 。查 体 : 温 3 . ℃ , 率 9 ( mn 脉 体 67 心 00 / i.
水湿行 , 气血通 , 瘀血 除 , 病则愈 。
2 糖 尿 病 肾 病 吕某 , ,9岁 。20 0 0 女 7 0 8— 2— 3初 诊 。患 者 患 糖 尿 病
真 武汤 出 自《 寒杂 病论 》 由茯 苓 、 伤 , 白芍 药 、 白术 、
桑景武运用真式汤治疗消渴病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式汤治疗消渴病经验
“消渴病常见口渴欲饮,善食易饥,尿多
而频,心烦易怒等证,初为燥热火盛,宜清宜
滋,而后大多为虚阳亢奋,若不详察,则鱼目
混珠,贻害病家,倘细细辨之,则一目了然。”
文/ 刘立昌、桑树贤
消渴是以“三多一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可包括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但二者不能等同而视。
其临床设治尤以八法为要,然而本病变化多端,症情错综复杂,病同证异,必须审慎辨证,灵活变通,既不可执一法一方,更不能机械拘泥。
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清热为大法,这只掌握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实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临床需要。
本病应首先弄清发病的原因,病机转化规律,然后才能“现其脉证,知纪何逆,随证治之”。
本病的初期,表现为一派燥热阴虚之象,这种现象随个体差异表现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用养阴润燥之品可以解决,有的久用不效,或反复缠绵,这是什么道理呢?
桑氏认为,该病燥热是标,阳虚为本,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有降无升而口渴、小便清长;肾阳虚,水谷精微不布反随小便排出,故多饮善食。
仲景《金匮要略》记载: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
一斗,肾气丸主之”。
以药测证,也说明本病属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故急救其阳,而去其阴,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故桑氏治消渴尤重温阳,附子、肉桂、桂枝、干姜为不可缺少之佳品,临症屡屡奏效。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以荣,阳衰则木以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护养,阴液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损耗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戕阳则阴盛阳设,气乃消亡。
名家治疗糖尿病验方应用体会
名家治疗糖尿病验方应用体会
笔者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除喜用经方以外,亦常常吸收名家治验或向同行请教。临证时无论经方、时方,皆兼收并蓄。笔者常用的名家治疗糖尿病相关验方和经验有以下五部分:玉泉丸、玉液汤、祝谌予降糖方、桑景武温阳降糖方、朱章志附子理中汤运用思路及经验。
玉泉丸
玉泉即口中津液,又名玉液。道家非常重视津液的养生作用。《黄道内景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这里说的“灵液”就是玉泉,正是由于口中津液称为玉泉,于是“口”被称为玉池。叩齿和反舌均可使口中津液分泌增多,道家利用这两种方法,使口腔分泌大量津液,然后吞下,称为“咽津”。口中津液为肾液所化生。故《钟吕传道集》云:“玉液乃肾液也。肾液随元气以上升,而朝于心,积之而为金水,举之而满玉池……”。
玉泉丸出自清代叶天士的《种福堂公选良方》。
玉泉丸的组成:葛根、花粉、麦冬、生地各9 g,五味子、甘草各3 g,糯米9 g。功效: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肾、益气和中。
玉泉丸治疗糖尿病的机理
本方以滋肾阴为主,生地、麦冬均是滋阴养阴的要药,更有五味子收藏肾阴,不使耗散;葛根、天花粉均有清热生津之功;糯米补肺气,养胃津;甘草清热和胃。这样先天肾阴充足,又有后天胃阴的补充,加之清内热之品,糖尿病中的“大渴引饮”症状用药后可痊愈。
所以说,玉泉散治疗消渴病为治本之法,真正能收到“漱咽灵液灾不干”的效果。
谢觉哉推荐治糖尿病用玉泉丸
谢觉哉是我党久享盛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谢老曾患过糖尿病,因得一秘方而治愈,他因之写诗一首:“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真武汤是中医中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由清代名医桑景武所创。在中医理论中,消渴病属于“症证通用”的范畴,主要为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桑景武通过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成功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消渴病的病因多与心火上炎、肾阴亏损相关。桑景武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以清肺胃、润燥伤阴”的治疗思路。他发现通过理气、补益、阴虚等多种药物组合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真武汤是桑景武运用的一种方剂,由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大枣等药物组成。生地黄、山药、泽泻具有清热滋阴、润燥通便的功效,能够补益肾阴、清虚火;而茯苓、大枣则能够渗湿利水、健脾解酒,使机体所产生的湿气外泄,从而改善多尿、多饮等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还可以加入其他药物来调整方剂。比如,对于痰湿阻滞者,可以加入藿香、半夏等药物以祛痰化湿;对于气虚者,可以加入人参、参苓白术散等药物以补气健脾。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思想。
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是基于他对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病因上,桑景武独辟蹊径,认为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并进一步将肾虚分为真虚和假虚两类。对于真虚者,桑景武主张以滋阴补肾为主,并用真武汤配合其他补益药物,提升机体的阴液生化能力。对于假虚者,桑景武则主张以疏肝理气、滋阴泻火为主,并用真武汤配合其他疏肝理气的药物,改善患者的肝气郁结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桑景武坚持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调
治消渴验方
治消渴验方
隋
·
甄
立
言
《
古
今
录
验
》
:
消
渴
病
有
三
,
一
渴
而
饮
水
多
,
小
便
数
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
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
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外台秘要》卷十
消渴方一十七首)
本病即现代医学
糖尿病。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又很像《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脾
、
消
渴
、
消
瘅
3
个
期
。
张景
岳
:
“
消
有
阴
阳
,
不
得
尽
言
为
火
”
。
《
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脾病者,身重,善肌肉萎,足不收
,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
明、少阴血者。”
[
刺三阴交、足三里、太
三经穴,以出其血。胃管下俞:8椎旁开1、5寸。痞穴(郁热穴
:
脾
俞
、
胃
俞
之
间
。
]
《医
学
心
悟
》
“
三
消
之
治
,
不
必
专
执
本
经
,
滋
其
化
源
,
则
病
易
痊
矣
。
”
养
胃
阴
以
滋
化
源
,
补
脾
气
以
生
化
源
。
《
门法律》“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湮,犹不知反,
成
肿
满
不
效
,
医
之
罪
也
”
。
唐容
川
《
血
证
论
》
“
脾
阳
不
足
,
水
谷
固
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
中无水亦不熟也。……是故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
补
脾
阴
者
,
虽
知
母
、
石
膏
反
能
开
胃
。
”
清·
张
志
聪
《
侣
山
堂
类
辩
》
渴论“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既不渴矣。故以凉润治渴,人
知
之
,
以
燥
热
治
渴
,
人
所
不
知
也
。
”
清·
高
鼓
峰
《
醫
家
心
法
》
“
内
桂、附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禾穗得雨,生意
新。”“小便本盐而反甘,是生气泄也,是脾气下陷入于肾也,土
水
,
故
死
也
。
”
清·
黄
元
御
《
四
圣
心
源
》
卷
五
消
渴
根
原
若
木
郁
不
能
疏
泄
,
宜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真武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它由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多与脾虚湿困、气血瘀滞有关,因此真武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温阳健脾、利水祛湿、活血化瘀等途径来改善糖尿病症状。
在实践中,许多糖尿病患者通过服用真武汤成功地控制了血糖,缓解了症状。例如,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真武汤后,不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真武汤还可以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如黄芪、黄连等,以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真武汤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仍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服用中药也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总之,真武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是明代医学家,他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被广泛传颂,
为后世医学界所推崇。消渴病,又称糖尿病,是一种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桑景武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
理脾胃,疏通心脉,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消渴病的效果。
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主要是基于他对真武汤的研究和应用。真武
汤是桑景武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药方,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炙甘草、炙麦冬、白术、去皮茯苓等药物。这些药物有补中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的功效,正是桑景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是脾胃虚弱,阴虚阳
亢所致,因此他运用真武汤来调理脾胃,平衡阴阳。
首先,桑景武认为消渴病与脾胃虚弱有关,他认为脾胃是水液代谢的
主要器官,如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水液运化失调,引起多尿、多饮等
症状。因此,桑景武的治疗方法首先是通过调理脾胃,补充脾胃的气血,
调节水液代谢。黄芪、白术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补充脾胃的
功能,改善水液代谢,减轻消渴病患者的症状。
其次,桑景武认为消渴病的阴虚阳亢也是病因之一、他认为人体生理
功能的平衡取决于阴阳两极之间的平衡,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
发生。在消渴病中,阴虚阳亢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炙甘草、
炙麦冬等药物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平衡阴阳,减轻消渴病的症状。
总体而言,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是基于他对真武汤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调理脾胃,补充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效果。他的治疗方法不仅
注重治疗症状,更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从根本上解决消渴病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景武真武汤治疗消渴经验
漫云口渴多燥热每需温阳用真武
桑景武(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氏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于此,仲景《金匿要略》已见端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腾律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温肾健脾以化饮,消除致渴之源。
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明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即用肾气九者。亦思过之半矣。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
气是人身之本,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奈世人不恒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事以护肾气,戒怒郁以护肝气,坐令正气伐伤而致诸疾蜂起。消渴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淡苔滑腻,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症。故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所以治疗上总要审寒热之真伪,辨虚实之异性,以护养正气为要。
清·柯琴认为真武汤有“壮元阳以消阴霸,逐疏垢以清水源”之功,桑氏取
真武温肾阳以化气,利水湿以止渴。
桑氏体会用量过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附子,用量多在20g以上,最多用到50g,方可奏效。茯苓、白术亦多在50g至100g。经方无需有大的增减,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克有济。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
桑氏于临证中,凡消渴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治之。
例1:王某。男性,36岁。曾因口渴多饮在某医院查空腹血糖10.32mmol /L(186nlg/d1),尿糖(十十十)。诊断为“糖尿病”,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1983年10月求余诊治。患者面色光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口渴欲饮,饮而不解,夜间尤甚,尿频,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质淡。查空腹血糖15.26mmol/L(275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气虚肾亏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
附子20g 干姜20 茯苓50g 白芍50g 白术30g
守方服lO剂,诸症渐消,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缓,舌淡苔白,嘱其服用金医肾气九2个月以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欲饮,夜间尤甚乃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律,津不上朝所致,故用温肾益气壮阳之法。如不加洞察,沿用常法,妄用寒凉则谬之千里。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消,犹不知反,渐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
例2:于某,女性,23岁。1979年格患糖尿病,住本市某医院治疗,曾用降糖灵及中药治疗1个月,出院时空腹血糖10.55mmol/l(190mg/d1),尿糖(十十),出院后由于不能控制饮食,过于劳累,病情逐渐加重,消瘦,盗汗,胸片诊断:“浸润型肺结核”。于l981年4月来诊,面色苍白,两颧发红,精神疲惫,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悸头晕,口渴多次,纳差,大便稀溏,下肢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查空腹血糖8.88mmol/L(160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肾气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治宜温肾壮阳,化气益肺,方选真武汤加减:附子20g 茯苓50g 白芍50g 桂枝50g 当归50g 细辛5g 甘草lOg 木通lOg 干姜20g
服药15剂
二诊:患者仍咳嗽胸闷,心悸气短,其余诸症皆消,查空腹血糖4.44mmol /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细,此宜益气健脾,温肺养阴以善其后。取造遥散加味:
柴胡15g 白芍40g 当归l5g 白术15g 黄芪50g 五味子15g 山茱萸20g 枸杞子20g 附子20g 龙牡各20g 玄参30g
守方服20余剂,查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正常。胸片:肺部阴影缩小,自觉一切正常,嘱停服上药,服金匿肾气九1个月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溏,下肢浮肿为肾气虚弱,命门火衰;两颧发红,咳嗽盗汗为虚火上浮。若见渴止渴,实为南辕北辙,故治以温肾益气壮阳之品,选用黄芪、附子益气壮阳,化气生津,茯苓、白芍健脾益阴,桂枝、细辛通阳化气,引药人肾。逍遥散加味舒肝健脾调肺益气,龙牡沉潜固阴,以使阴平阳秘,三焦通利,病体痊愈。
例3:宗某,女性,47岁。患糖尿病13年,于1975年、1981年曾2次住院治疗,症状有所改善。l983年3月请余诊治。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查空腹血糖17.54mmol/L(316mg/dI),尿糖(十十十)。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证,急救其阳,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
茯苓50g 白芍100g 白术50g 附子20g 干姜20g 桂枝50g 麻黄20g 服上药2剂口渴大减,四肢得温,诸症改善,效不更方,连服4剂,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后以金匮肾气丸口服1个月。随防3年末见病情反复。
仲景在太阳篇用真武汤治疗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阳虚挟水,水盛而重用温阳,本于肾中阳微,故用真武温阳利水而收功。本例病人久病体衰,肾气亏馁,气不化津,津凝液敛,而表现为一派津液不布之证。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布津。茯苓、白术健脾运湿,白芍敛阴和阳,干姜味辛入气分,可协附子温肾化气。由此可见消渴非皆燥热,每属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