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景武真武汤治疗消渴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消渴病是中医学上的一个病名,现代医学上叫糖尿病。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主要是要通过草药的配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来达到调节体内湿热和胃火的目的,以减少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和吸收。
真武汤的主要成分是黄芪、茯苓、白术、车前子和泽泻等,这些都是中药中比较常见的药材。
黄芪能够益气固表,增加机体免疫力,可以帮助减少消渴病患者的疲劳、形体萎弱等症状;茯苓、白术和泽泻都具有渗湿渗热、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湿热的水平,以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车前子则可清热解毒、利水作用,消渴患者常带有口干、多尿等症状也可改善。
除了真武汤之外,桑景武也常常建议消渴病患者要适当的控制饮食,减少糖分、淀粉等高卡路里的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糖的升高。
还要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提高心肺功能,帮助机体更好地利用血糖。
此外,消渴病患者还要定期检查血糖、尿检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这些综合的治疗措施,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疗效非常显著。
中医医案——消渴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疗消渴二例病案一:阴阳两虚、气血瘀阻型。
王某,男,20岁。
初诊:1981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食多、饮多、尿多一年余未予重视。
三个月前,因头晕至协和医院急诊,查血糖38.8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诊为糖尿病。
即用胰岛素治疗,每日60U,病情未能控制,尿中经常出现酮体,身体极度虚弱,饥饿感强,主食控制在一日七两,口微渴,日饮水1500ml,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
诊查: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细腻,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瘀阻。
治法:滋补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 木香10g 生熟地黄各30g 葛根15g 丹参30g 桂枝20g 制附片10g 茯苓30g 丹皮10g 泽泻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桑寄生30g 鸡血藤30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14剂二诊:2月5日。
四肢转温,舌瘀之象亦轻。
尿酮体(-),24小时尿糖定量25g。
上方加水蛭15g、五加皮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继服药14剂。
三诊:2月19日。
诸症均减轻,尿糖微量。
以后以前方为主加减治疗一年余,逐渐停用胰岛素,化验指标正常,余症皆除,现已参加工作。
病案二: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型。
郭某,男,49岁。
初诊:1985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糖尿病3年。
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乏力,消瘦,自汗,头目眩晕,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腰酸腿软,入睡困难,多梦,尿多,大便干燥。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少,脉细弦。
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尿糖(+++),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3.84mmol/L。
辨证: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治法: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0g 山药10g 苍术15g 元参30g 茯苓10g 生牡蛎30g 花粉20g 麦冬30g 枸杞子10g 黄芩10g 黄连5g 丹参30g 14剂二诊:11月9日。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消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也被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到阻碍,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消渴病医案中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医案,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案一:凉血降糖疗法患者男,42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多年,主要症状是口干、多饮、多尿。
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为阴虚火旺,治则以清热凉血,降低血糖水平。
方剂为生地黄、银耳、香菇、黄金桂、草果、茯苓、川贝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血糖水平正常。
医案二:调和脾肾疗法女患者,35岁,患有1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多尿、乏力、体重下降。
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为脾肾阳虚,治则以调和脾肾为主。
方剂为黄芪、党参、淮山药、山药、枸杞子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3个月后,体力恢复,体重回升,血糖水平稳定。
医案三:清热润肺化痰疗法男患者,49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咳嗽、气促、口渴。
舌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为热燥伤肺,治则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为主。
方剂为麦冬、沙参、银柴胡、款冬花、枇杷叶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2个月后,咳嗽减轻,口渴症状改善,血糖水平降低。
医案四:祛痰补肺疗法男患者,52岁,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主要症状是气促、咳嗽、体倦。
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瘀互结,治则以祛痰补肺为主。
方剂为陈皮、茯苓、知母、白花蛇舌草、人参等药材。
患者坚持饮用该方剂2个月后,体力增加,咳嗽症状减轻,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消渴病医案中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材组合,可以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还需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以保持病情稳定。
真武汤加减方解

真武汤加减方解
真武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天花粉、附子、甘草、大枣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风寒湿痹等疾病。
而真武汤的加减方是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调整药材的种类或比例,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真武汤加减方案一:
•加生姜:
–适用于症状:寒邪入肺,咳嗽有痰,口干咽燥。
–作用:生姜能温中散寒,有助于祛除湿邪,促进真武汤的药效。
•减大枣:
–适用于症状: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作用:大枣具有补脾养胃的作用,对于患有脾胃虚弱的患者,可减少大枣的用量。
真武汤加减方案二:
•加茯苓:
–适用于症状:水肿胀满,口干口渴,尿少色黄。
–作用:茯苓能利水消肿,有助于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配合真武汤一起服用可加快痊愈。
•减附子:
–适用于症状:气滞胸闷,恶心呕吐。
–作用: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对于阳气亢盛或有实热证的患者,可减少附子的使用量。
通过对真武汤加减方的灵活运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个性
化地调整药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在调整药方时,应遵医嘱,不轻易自行更改药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桑景武运用真式汤治疗消渴病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式汤治疗消渴病经验“消渴病常见口渴欲饮,善食易饥,尿多而频,心烦易怒等证,初为燥热火盛,宜清宜滋,而后大多为虚阳亢奋,若不详察,则鱼目混珠,贻害病家,倘细细辨之,则一目了然。
”文/ 刘立昌、桑树贤消渴是以“三多一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可包括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但二者不能等同而视。
其临床设治尤以八法为要,然而本病变化多端,症情错综复杂,病同证异,必须审慎辨证,灵活变通,既不可执一法一方,更不能机械拘泥。
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清热为大法,这只掌握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实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临床需要。
本病应首先弄清发病的原因,病机转化规律,然后才能“现其脉证,知纪何逆,随证治之”。
本病的初期,表现为一派燥热阴虚之象,这种现象随个体差异表现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用养阴润燥之品可以解决,有的久用不效,或反复缠绵,这是什么道理呢?桑氏认为,该病燥热是标,阳虚为本,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有降无升而口渴、小便清长;肾阳虚,水谷精微不布反随小便排出,故多饮善食。
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以药测证,也说明本病属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津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故急救其阳,而去其阴,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
故桑氏治消渴尤重温阳,附子、肉桂、桂枝、干姜为不可缺少之佳品,临症屡屡奏效。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以荣,阳衰则木以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护养,阴液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损耗却难恢复。
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戕阳则阴盛阳设,气乃消亡。
消渴病常见口渴欲饮,善食易饥,尿多而频,心烦易怒等证,初为燥热火盛,宜清宜滋,而后大多为虚阳亢奋,若不详察,则鱼目混珠,贻害病家,倘细细辨之,则一目了然。
初病大都采取清热、滋阴之法,这就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机体以阴抑阳,导致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该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㿠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嫩,脉沉细无力等症。
消渴病医案

消渴病医案消渴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疾病,又称为“糖尿病”。
该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发病主要与体内湿热蕴结、气虚、阴虚、气阴两伤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中医医案,用于治疗消渴病:医案一:患者男性,年龄60岁,体形瘦弱,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明显。
舌苔黄腻,脉象数而细。
辨证为湿热痰阻,气虚。
方剂选用五味调饮加减:阿胶15克、玄参12克、生地12克、山药12克、石膏15克、鹿角胶12克,水煎服。
每日两次,每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变白腻,脉象略滑有力。
医案二:患者女性,年龄52岁,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明显。
舌苔黄燥,脉象数而细弱。
辨证为阴虚火旺。
方剂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20克、山药12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太子参10克、玉竹10克。
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变白而腻,脉象略滑。
医案三:患者男性,年龄55岁,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明显。
舌苔黄腻,脉象数而细。
辨证为气阴两伤。
方剂选用六味丸加减:黄精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枸杞子15克、山药12克、沙参12克、天花粉10克。
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分两次服用。
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变白而腻,脉象略滑。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减少高糖饮食,适量运动,并保持快乐心情。
同时,中医治疗消渴病需长期坚持,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几个中医医案用于治疗消渴病的案例。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如果患者出现消渴病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积极配合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真武汤是中医中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由清代名医桑景武所创。
在中医理论中,消渴病属于“症证通用”的范畴,主要为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桑景武通过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成功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消渴病的病因多与心火上炎、肾阴亏损相关。
桑景武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以清肺胃、润燥伤阴”的治疗思路。
他发现通过理气、补益、阴虚等多种药物组合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真武汤是桑景武运用的一种方剂,由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大枣等药物组成。
生地黄、山药、泽泻具有清热滋阴、润燥通便的功效,能够补益肾阴、清虚火;而茯苓、大枣则能够渗湿利水、健脾解酒,使机体所产生的湿气外泄,从而改善多尿、多饮等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还可以加入其他药物来调整方剂。
比如,对于痰湿阻滞者,可以加入藿香、半夏等药物以祛痰化湿;对于气虚者,可以加入人参、参苓白术散等药物以补气健脾。
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思想。
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是基于他对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病因上,桑景武独辟蹊径,认为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并进一步将肾虚分为真虚和假虚两类。
对于真虚者,桑景武主张以滋阴补肾为主,并用真武汤配合其他补益药物,提升机体的阴液生化能力。
对于假虚者,桑景武则主张以疏肝理气、滋阴泻火为主,并用真武汤配合其他疏肝理气的药物,改善患者的肝气郁结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桑景武坚持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调整方剂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
同时,他还注重治疗的过程中的辨证施治,及时调整方剂和药物的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桑景武还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注重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使治疗的效果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至今,桑景武的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仍然为后世中医师所借鉴。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通过运用真武汤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症状。
师承“消渴并水肿治验”总结

摘
要
从 消 渴 并 水 肿 的病 因病 机 、 证 辨 消 渴 水肿 治验 总 结
症 状 表 现 特 点 : 见 渴 而 引 饮 , 部 多 腹 胀满 , 肢 水 肿 , 则 全 身 浮 肿 , 便 不 四 甚 小 利 , 质淡苔 白, 沉 。 舌 脉 症状 分 析 要 点 : 一 “ 脏 之 伤 , 其 穷
如膏浊, 在当地医院服速尿片(0 g次, 4m /
2~ 3次/日) 金钱 草 冲剂 (0 / , , 1g 次 3次/ 日) 治疗 2 , O余 天 , 水肿不 减 , 病势 加重 , = 0 8年 1 F20 2月 2 日到我 院就 诊 , 9 时值 吾师坐诊 , 问其病 史 , 详 查其舌质淡 、 白 苔 滑, 脉沉细无力 。因患者拒绝采静脉血 而
故其气 溢 , 为消渴嗜食肥甘 , 多饮酒 , 或 酒热 内
蓄 , 年 长 效 , 兴不 解 , 则 不 免 于 五 脏 积 酣 终 干燥 , i焦 积 热 , 而 产 生 消 渴 。渴 而 多 从 饮, 口久 内渍 脾 土 , 土 能 制水 , 泛 横 溢 脾 水 肌 肤 发 为水 肿 , 乃 消 渴 并 水 肿 证 发 病 的 此
恣 啖肥 甘酒 醴 : 粱 之 人 , 啖肥 甘 , 膏 多
卤昧 太 过 , 味 酿 热 , 气 内 积 , 谷 耗 厚 热 消
津 , 生 消 渴 , 《 问 ・ 病 论 》 有 相 产 在 素 奇 中 关 阐 述 :肥 甘 令 人 内 热 , 者 令 人 中 满 , “ 甘
伐太过。 重 治 肾 脾 : 渴 并 水 肿 , 由消 渴 日 消 多
下焦 生热 则 肾 燥 , 热 则 渴 , 久 真 元 暗 燥 3 1 损 , 门火 衰 , 命 不制 阴寒 , 邪 泛 滥 发 为 消 水 渴并 水 肿 证 。
治消渴验方

治消渴验方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
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外台秘要》卷十消渴方一十七首)本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又很像《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脾、消渴、消瘅3个期。
张景岳:“消有阴阳,不得尽言为火”。
《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脾病者,身重,善肌肉萎,足不收,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取其经,太阴、明、少阴血者。
”[刺三阴交、足三里、太三经穴,以出其血。
胃管下俞:8椎旁开1、5寸。
痞穴(郁热穴:脾俞、胃俞之间。
]《医学心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
”养胃阴以滋化源,补脾气以生化源。
《门法律》“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湮,犹不知反,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
唐容川《血证论》“脾阳不足,水谷固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
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中无水亦不熟也。
……是故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补脾阴者,虽知母、石膏反能开胃。
”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辩》渴论“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既不渴矣。
故以凉润治渴,人知之,以燥热治渴,人所不知也。
”清·高鼓峰《醫家心法》“内桂、附之辛热,壮其少火,灶底加薪,枯笼蒸溽,禾穗得雨,生意新。
”“小便本盐而反甘,是生气泄也,是脾气下陷入于肾也,土水,故死也。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五消渴根原若木郁不能疏泄,宜加桂枝,以达木气。
《本草求真》“白术为脏补气第一要药也”。
吉林省蛟河市中医院张伟“从郁热毒论治消渴病”(《河南中医药学刊》2 0 0 0年第1 5卷第9 1期):“有热而非独燥热,有虚而非独阴虚,……诸证治疗通用薏苡仁、虎杖,两药合用,清热解毒,化湿醒脾,行瘀通痹,解郁热糖毒。
古代治疗糖尿病的六个药方

古代治疗糖尿病的六个药方我国古代中医里并无糖尿病这一名称,该名称主要是现代西医检测仪器发展的结果,在工业社会中有了对人体血液尿液所含分子元素等的检测后,才出现的新名词,因为有仪器在人的尿液里检测出了葡萄糖的成分,从而将这种病命名为糖尿病。
但其实在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
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两季,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有时招苍蝇。
所以在中医里与糖尿病相近的名称为消渴症。
当然两者范畴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消渴症大部分含有在糖尿病的范畴内,但糖尿病患者中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人就不属于消渴症了。
下面,是我国古代治疗消渴症的六个典型的药方,在此仅供广大糖友参考。
⑴ 合沉汤(见《石室秘录》,此为现代剂量)熟地90克,山萸肉、麦冬各60克,玄参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代茶频饮。
适用于肾阴亏虚型糖尿病。
⑵ 神仙减水法方(见《奇效良方》,此为现代剂量)人参、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白扁豆、黄芪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每日2次。
适用于气虚为主的糖尿病。
⑶ 引龙汤(见《辨证录》,此为现代剂量)玄参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麦冬30克,北五味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适用于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4) 白龙散(见《中藏经》,此为现代剂量)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研末混匀,每次服6克,用麦冬煎浓汤送下,每日1剂。
适用于阳明热甚的糖尿病。
(5) 麦门冬汤(见《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此为现代剂量)麦冬、黄连、干冬瓜各30克,水煎服。
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
(6) 枸杞汤(见《千金方》,此为现代剂量)枸杞30克,瓜蒌根、石膏(先煎)、黄连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真武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糖尿病。
它由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多与脾虚湿困、气血瘀滞有关,因此真武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温阳健脾、利水祛湿、活血化瘀等途径来改善糖尿病症状。
在实践中,许多糖尿病患者通过服用真武汤成功地控制了血糖,缓解了症状。
例如,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真武汤后,不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真武汤还可以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如黄芪、黄连等,以增强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真武汤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仍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同时,服用中药也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总之,真武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

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标签:消渴;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经验;体会消渴古今有异。
古之消渴,有典型的“三消”症状,而今之消渴(糖尿病),大多以肥胖为基础,其体质为气阴两虚,湿、热、瘀内留,降糖药、胰岛素的广泛使用使高血糖迅速控制,患者往往無典型的三消症状,故治疗上不应拘泥于三消辨证。
1 消渴证的治疗原则临床见许多消渴证患者无典型三消症状,仅见血糖、尿糖高于正常范围,或症状错综复杂且西药难以控制。
在整体调治中,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1.1 健脾补肾总为本脾乃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升降失司,清气不升而化浊入血,故见血糖升高。
肾为后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根。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曰:“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症也。
”若肾之真阴真阳亏虚,固摄失权,则精微下注,故小便混浊而味甜而见尿糖阳性。
1.2 祛浊化瘀贯始终因脾虚失运,不能转谷为津,湿浊内生;气虚不运,血行不畅而留瘀,津液亏损,脉道不充而成瘀,两者为“因虚致瘀”,阴虚燥热,可灼血成瘀,所谓“因实致瘀”,故消渴病程多挟湿挟瘀。
1.3 健脾养胃畅气机益气养阴的滋腻之品,常可加入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砂仁等,以健运脾胃、流畅气机。
2 复方玉泉饮在消渴证治疗中的应用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于无典型三消症状或服西药血糖控制不佳者,拟定了治消渴病的基本方:复方玉泉饮,治疗以基本方为基础,加减用药。
复方玉泉饮组成为:太子参、黄芪、酸枣仁、白芍、炙甘草、怀山药、枸杞、菟丝子、苍术、葛根、麦芽、鸡内金、陈皮、丹皮。
本方以太子参、黄芪益气养阴;酸枣仁、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枸杞、怀山药共调补肾阴;以菟丝子温阳暖肾,意在“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绝”;并于众多滋腻药物中加入香燥灵动健运脾机之品——苍术,健脾化浊;以麦芽、鸡内金流畅脾胃气机;再入葛根以鼓舞脾气升清;陈皮理气健脾燥湿,丹皮清热活血化瘀。
真武汤临床应用及体会

真武汤临床应用及体会I导读:真武汤是仲景的经典名方,也是一直用在临床上的常用方。
本文作者对运用于真武汤于临床中颇有心得,大家不妨来共同学习一下。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三两、白术二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组成,主治少阴阳衰水气为患,为温阳化气利水的代表方剂。
盖水之所制在脾、所主在肾。
少阴肾寒不能化气行水,寒水反而侮脾,致脾肾阳衰、寒水内停。
真武汤证之寒水为患,以肾阳虚为主,故利水当先温肾。
笔者临床运用真武汤治疗咳喘、前列腺炎、肾炎、尿毒症、奔豚气、失眠、盗汗等症获得良好疗效。
1病例举隅1 治疗咳喘案:患者,女性, 62 岁, 2013 年 12 月来诊,咳喘 10 余年,秋冬尤甚,20 d 前因受寒致病情加重,咳逆喘息、不能平卧、痰多色白、胸膈满闷、颜面浮肿、形弱畏寒、胃不思纳,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此乃年老久咳、阳虚体衰、寒饮不化所致,给以真武汤加减:制附片15 g、白术 12 g、茯苓 12 g、干姜 12 g、炙麻黄 10 g、炒紫苏子 15 g、甘草 10 g、白芥子 10 g,1 剂/d,水煎服。
服药 5 剂后,咳喘减、浮肿消。
续守前方加法半夏 12 g、陈皮 10 g,服 12 剂而愈。
按语真武汤温阳利水,常用于少阴阳虚水泛证,本例患者虽以咳喘为主,实由脾肾阳虚、温化失职、水饮内停、上渍脾肺所致。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给予真武汤温阳化饮、湿祛饮蠲,则气降痰消,咳喘自止。
2尿毒症案:患者,女性,61 岁。
2011 年 10 月 27 日入院。
慢性肾炎病史 20 余年,浮肿反复发作,近因突然咯血入院。
经抗感染、止血治疗后,咯血止。
症见面目浮肿、尿短少、恶心、头晕,精神萎靡、腰痛腿软、烦躁、便秘,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尿蛋白(++),血肌酐420 μmol/L、尿素氮23.1 mmol/LL。
证属脾肾阳虚、寒湿郁热,以温肾健脾化湿,佐以降浊泻热,真武汤加味:制附子 12 g、白芍 12 g、茯苓 15 g、白术 12 g、生姜 8 g、猪苓 12 g、法半夏 10 g、生大黄 5 g,1 剂/d,水煎服。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桑景武是明代医学家,他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被广泛传颂,为后世医学界所推崇。
消渴病,又称糖尿病,是一种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乏力等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
桑景武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理脾胃,疏通心脉,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消渴病的效果。
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主要是基于他对真武汤的研究和应用。
真武汤是桑景武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药方,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炙甘草、炙麦冬、白术、去皮茯苓等药物。
这些药物有补中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的功效,正是桑景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是脾胃虚弱,阴虚阳亢所致,因此他运用真武汤来调理脾胃,平衡阴阳。
首先,桑景武认为消渴病与脾胃虚弱有关,他认为脾胃是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如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水液运化失调,引起多尿、多饮等症状。
因此,桑景武的治疗方法首先是通过调理脾胃,补充脾胃的气血,调节水液代谢。
黄芪、白术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补充脾胃的功能,改善水液代谢,减轻消渴病患者的症状。
其次,桑景武认为消渴病的阴虚阳亢也是病因之一、他认为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取决于阴阳两极之间的平衡,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消渴病中,阴虚阳亢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
炙甘草、炙麦冬等药物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平衡阴阳,减轻消渴病的症状。
总体而言,桑景武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是基于他对真武汤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调理脾胃,补充气血,平衡阴阳来达到治疗效果。
他的治疗方法不仅注重治疗症状,更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从根本上解决消渴病的问题。
这种综合调理的治疗方法在当时是非常独特的,也为后世医学界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桑景武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的认知下并不完全科学。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消渴病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脾胃虚弱和阴虚阳亢导致的。
因此,治疗消渴病应该综合考虑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真武汤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真武汤是一种中医药方,据说可以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生活方式。
真武汤是由多种中草药制成的,包括桑枝、山栀、茯苓、木通等。
这些中草药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温中健脾等作用。
传统上,真武汤被认为可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经、利水消肿,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然而,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控。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选择使用真武汤来治疗糖尿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将中草药与现代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糖等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大师真武汤临床实战经验

中医大师真武汤临床实战经验一、真武汤简介:【方药】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各9克)白朮二两(6克)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克)【煎服】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16).【解说】本证为脾肾阳衰,水气内停。
盖水为至阴,须赖肺、脾、肾诸脏气化以行之。
而阳虚失于气化之候,大抵与脾、肾最为相关,以其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故也。
脾阳虚,湿积而为水;肾阳虚,聚水从其类。
终至水寒之邪由下而上,由内至外,浩浩乎泛滥成灾,或上凌于心而悸,或上射于肺而喘,或上攻于胃而呕,或上犯清窍而眩,或外溢肌肤而肿,或蓄于膀胱而小便不利。
治疗之法:一要温补肾阳;二须利其水邪。
用真武汤扶阳消阴,驱寒镇水。
方中附子辛热下温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朮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附子以助阳,是主水之中而又有散寒之意;茯苓淡渗,佐白朮以健脾,是制水之中而有利水外出之功。
妙义在于芍药,一举数用:一可敛阴和营;二可制附子之刚燥;三可利尿去水,《神农本草经》云:芍药能“利小便,,而有行阴利水之功。
本方临床运用广泛'凡阳虚水停之病证,皆可应用。
伤寒论中用真武汤的有两条论述: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上述两条反映出真武汤的方证,于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临床的征象。
我(陈潮祖)用于临床又有补充,总共有:见于本脏;滞留体表;脾肾同病,升降失调;壅滞肝经;水气凌心;水泛高原;上干清阳,壅阻七窍;气化不行,湿滞经脉;共8大类,共42个征象。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桑景武运用真武汤治疗消渴病的经验
刘立昌;桑树贤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1991(000)003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刘立昌;桑树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05
【相关文献】
1.罗陆一教授运用真武汤的临证经验 [J], 司徒宝珍;罗陆一
2.张宁运用真武汤临证经验浅析 [J], 赵静雪
3.真武汤临床运用经验浅谈 [J], 陈爱香;苗培田
4.黄平运用真武汤合方经验举隅 [J], 陈澄;黄平
5.王永运用加味真武汤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J], 薛立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武汤治疗慢性咳嗽有奇效

真武汤治疗慢性咳嗽有奇效《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
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
肾中阳气虚衰,寒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
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渍筋肉,则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
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
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
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
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如此组方,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邪。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持续大于8周的咳嗽。
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有无异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胸部X线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
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专业内简称慢性咳嗽我们现在输液、挂水太多了引起的水咳,原来咳嗽,后期咳嗽怎么也不好,听听肺部湿啰音怎么也不消失,抗生素再用没效果,所以我们常用真武汤来治疗。
真武汤治疗水气病效果非常不错。
近期我治疗过三例慢性咳嗽的患者,都有两个月以上,且都是输过液吃过西药都没有效果的患者,一例是70多岁的,女性患者,开了三付原方,复诊时好了9成,一位是32岁的哺乳期女性,之前开过止嗽散什么的都不得,服用2付真武汤明显好转,一名是约10岁小男孩,长期输液,体质很差,真是真武汤症,服用三副后复诊患者好大半,后改用八珍汤来调理。
(十九)真武汤——糖尿病肺结核,消渴,抑郁,吐血

(十九)真武汤——糖尿病肺结核,消渴,抑郁,吐血178糖尿病肺结核——桑景武医案于某,女,23岁。
1979年罹患糖尿病,住某医院治疗,曾用D860、苯乙双肌(降糖灵)及中药治疗1个月,出院时空腹血糖10.55mmol/L,尿糖(++)。
因未能控制饮食,过于劳累,病情逐渐加重,消瘦,盗汗。
胸片诊断:浸洞型肺结核。
于1981年4月来诊:面色苍白,两颧发红,精神疲惫。
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悸头晕,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薄,下肢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空腹血糖8.88mmol/L,尿糖(++)。
此属肾气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治宜温肾壮阳,化气益肺,方选真武汤加减:附子20g,茯苓50g,白芍50g,桂枝50g,干姜20g,当归50g,细辛5g,甘草10g,木通10g,服药15剂。
二诊:仍咳嗽胸闷,心悸气短,其余诸症皆消,空腹血糖4.44mmo/L(80mg/dl),尿糖正常,脉沉细,此宜益气健脾,温肺养阴以善其后,取逍遥散加味:柴胡15g,白芍40g,当归15g,白术15g,黄芪50g,五味子15g,山茱萸20g,枸杞子20g,附子20g,龙牡(各)20g,玄参30g。
守方20余剂,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正常。
胸部x线片:肺部阴影缩小。
自觉一切正常,嘱停服上药,服金匿肾气丸1个月巩固疗效。
原按:患者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溏,下肢水肿为肾气虚弱,命门火衰;两颧发红,咳嗽盗汗为虚火上浮。
若见渴止渴,实为南辕北辙,故治以温肾益气壮阳之品,选用黄芪、附子益气壮阳,化气生津,茯苓、白药健脾益阴,桂枝、细辛通阳化气,引药入肾。
逍遥散加味舒肝健脾调肺益气,龙、牡沉潜固阴,以使阴平阳秘,三焦通利,病体痊愈。
评析:此案初诊用方显然有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之意。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179糖尿病口渴——桑景武医案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宗某,女,47岁。
患糖尿病13年,1975年、1981年曾2次住院治疗,症状有所改善。
1983年3月求诊: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景武真武汤治疗消渴经验
漫云口渴多燥热每需温阳用真武
桑景武(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氏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
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
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
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
于此,仲景《金匿要略》已见端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腾律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温肾健脾以化饮,消除致渴之源。
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
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
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
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
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明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
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
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
即用肾气九者。
亦思过之半矣。
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
气是人身之本,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奈世人不恒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事以护肾气,戒怒郁以护肝气,坐令正气伐伤而致诸疾蜂起。
消渴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淡苔滑腻,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症。
故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
所以治疗上总要审寒热之真伪,辨虚实之异性,以护养正气为要。
清·柯琴认为真武汤有“壮元阳以消阴霸,逐疏垢以清水源”之功,桑氏取
真武温肾阳以化气,利水湿以止渴。
桑氏体会用量过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附子,用量多在20g以上,最多用到50g,方可奏效。
茯苓、白术亦多在50g至100g。
经方无需有大的增减,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克有济。
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
桑氏于临证中,凡消渴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治之。
例1:王某。
男性,36岁。
曾因口渴多饮在某医院查空腹血糖10.32mmol /L(186nlg/d1),尿糖(十十十)。
诊断为“糖尿病”,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1983年10月求余诊治。
患者面色光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
口渴欲饮,饮而不解,夜间尤甚,尿频,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质淡。
查空腹血糖15.26mmol/L(275mg/d1),尿糖(十十十)。
此属气虚肾亏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
附子20g 干姜20 茯苓50g 白芍50g 白术30g
守方服lO剂,诸症渐消,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缓,舌淡苔白,嘱其服用金医肾气九2个月以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欲饮,夜间尤甚乃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律,津不上朝所致,故用温肾益气壮阳之法。
如不加洞察,沿用常法,妄用寒凉则谬之千里。
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消,犹不知反,渐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
”
例2:于某,女性,23岁。
1979年格患糖尿病,住本市某医院治疗,曾用降糖灵及中药治疗1个月,出院时空腹血糖10.55mmol/l(190mg/d1),尿糖(十十),出院后由于不能控制饮食,过于劳累,病情逐渐加重,消瘦,盗汗,胸片诊断:“浸润型肺结核”。
于l981年4月来诊,面色苍白,两颧发红,精神疲惫,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悸头晕,口渴多次,纳差,大便稀溏,下肢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查空腹血糖8.88mmol/L(160mg/d1),尿糖(十十十)。
此属肾气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治宜温肾壮阳,化气益肺,方选真武汤加减:附子20g 茯苓50g 白芍50g 桂枝50g 当归50g 细辛5g 甘草lOg 木通lOg 干姜20g
服药15剂
二诊:患者仍咳嗽胸闷,心悸气短,其余诸症皆消,查空腹血糖4.44mmol /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细,此宜益气健脾,温肺养阴以善其后。
取造遥散加味:
柴胡15g 白芍40g 当归l5g 白术15g 黄芪50g 五味子15g 山茱萸20g 枸杞子20g 附子20g 龙牡各20g 玄参30g
守方服20余剂,查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正常。
胸片:肺部阴影缩小,自觉一切正常,嘱停服上药,服金匿肾气九1个月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溏,下肢浮肿为肾气虚弱,命门火衰;两颧发红,咳嗽盗汗为虚火上浮。
若见渴止渴,实为南辕北辙,故治以温肾益气壮阳之品,选用黄芪、附子益气壮阳,化气生津,茯苓、白芍健脾益阴,桂枝、细辛通阳化气,引药人肾。
逍遥散加味舒肝健脾调肺益气,龙牡沉潜固阴,以使阴平阳秘,三焦通利,病体痊愈。
例3:宗某,女性,47岁。
患糖尿病13年,于1975年、1981年曾2次住院治疗,症状有所改善。
l983年3月请余诊治。
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
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查空腹血糖17.54mmol/L(316mg/dI),尿糖(十十十)。
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证,急救其阳,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
茯苓50g 白芍100g 白术50g 附子20g 干姜20g 桂枝50g 麻黄20g 服上药2剂口渴大减,四肢得温,诸症改善,效不更方,连服4剂,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
后以金匮肾气丸口服1个月。
随防3年末见病情反复。
仲景在太阳篇用真武汤治疗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阳虚挟水,水盛而重用温阳,本于肾中阳微,故用真武温阳利水而收功。
本例病人久病体衰,肾气亏馁,气不化津,津凝液敛,而表现为一派津液不布之证。
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布津。
茯苓、白术健脾运湿,白芍敛阴和阳,干姜味辛入气分,可协附子温肾化气。
由此可见消渴非皆燥热,每属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