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结合实际谈谈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结合实际谈谈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一、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全社会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权益,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终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
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只有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真正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合理,主要看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组合是否高效,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重大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以及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是否公正公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等,严重阻碍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2013年中考政治热点时政专题复习:关注民生 畅谈幸福
关注民生
畅谈幸福
时事热点
1、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 全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 思想、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 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 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 善相关保障措施;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食品安全工 作的组织领导。
设问角度
l、“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①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②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观的需要。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社会和谐。⑤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2、你能列举一些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惠民措施吗?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试点,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教育改革,保障教育公平; 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健全城市廉租房制度。 3、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的建议、出谋划策)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⑨加强食 品药品的监管。④调节分配,增加居民收入。⑤加大职业培训,拓宽就业 渠道。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⑦推进医疗、教育改革,完善公共服务。⑧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廉租房制度等。
试题示例
三、分析说明题 9、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 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 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1)上图百姓十大期待,说明了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之三
41、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四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六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二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三是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四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五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六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七是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43、怎样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改善民生的问题摘要: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理解,通过对当前民生建设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改善民生与加强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改善民生的几个重要意义等若干方面的论述,阐述我对十八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理解。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具体涉及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基本住房、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民生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就是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那里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
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民生状况以及其基本结构和指标的改善与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地反映着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与建设的合理化与优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强烈关涉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石问题。
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没有实现城乡完全统筹;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了社会建设六大方面的内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要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经 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生领域工作密切相关。一方面,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另一方面, 发展社会事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是扩大国内需 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没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 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相配套,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也难以实现。因此,我 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到2020年,“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 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 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 入群体继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 和谐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 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对此,可从以 下3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
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 具体体现。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坚持以 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坚持尊重社会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地 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 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 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 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 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 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 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 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 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 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 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 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12、2013年两会专题 民生问题
中考热点十二:2013年两会专题(就业、三农、养老、教育=民生问题)1、你认为五年来我国为什么能取得上述成就?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国际间的携手合作等。
2、作为青少年学生,请你就教育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及解决措施。
可以这样提建议:关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建议等。
围绕上一问所提的建议去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即可。
比如:针对教育公平问题,可以从国家、当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个人等角度提出解决办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请你列举近年来我国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改善民生?并请你给新一届政府提几条建议。
我国近年来改善民生的措施: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医疗卫生需求;关注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娱乐场所等等。
给新一届政府的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4、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体现教材哪些观点?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1 / 1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3、为解决民生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战略国策有哪些?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依法治国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自主创新、三步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5、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体现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作者:王霄飞来源:《新长征》 2013年第1期王霄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科学发展,再一次郑重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提到全党的面前,进一步明确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十六大以来的10 年,我们党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是成绩斐然。
民生优先理念深入人心,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谋发展、搞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全国城乡全面实现9 年免费义务教育,增加了教育支出,调整优化了教育结构;构建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框架,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城乡;城市低保制度继续完善,农村低保实现全覆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实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老年福利制度和社会养老制度不断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2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 倍。
如此显著的成效,昭示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
民生优先,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本质体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这历史伟业,党带领全国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共产党人响亮的口号,更是建党以来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进一步地阐明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社会建设为什么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PPT课件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做到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推进改善民生的制度
通过学习教育,使老年人圆年轻时期的梦,继续为社会发展做 出贡献,过上有情趣的晚年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 量,使老年人回归社会、充实人生,赋予新的生命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老年教育是纳入学习型社会建设之中, 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安排的。说明老年教育不是传统正 规的国民教育,但又是社会所必需的继续教育,是可以作为现 代社会的大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的。发展老年教育,也自然 成为打通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的有力冲击波,成为实现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江泽民在强调民主建设的同时,提出了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用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用法治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这就形成了经济、
文化、政治“三位一体”的民生建设战略布局。
现代民生
现代民生是指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物质 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与社会生活为支撑、 以政治生活为保障、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 有序生活系统。
重大民生问题。
SUCCESS
THANK YOU
2021/3/24
为什么要重视老年教育
首先,应该说老年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是 新时期历史时代的产物。当代老年人的身上和其他人群 一样,鲜明地体现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特征。
其次,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Eg.到目前为止,已 有2亿多60岁以上老人,已是名副其实的老龄社会,老 年人这一白发银族越来越庞大,退休后的老年人如何展 开自己的生活,则成为突出的全社会的普遍问题。
时事政治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时事政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热点链接】1、党的十八大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要求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
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
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
2013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3月5日至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经过与会2975名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一、会议概况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又是一次换届的大会,全国关注,举世瞩目。
大会依照法定的程序,选举和决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把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更具广泛共识、更具动员力量的国家意志,对党和国家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开好这次大会非常重视。
会议开幕之前,中共中央召开了“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人大工作、政协工作及如何开好“两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开好这次大会,对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努力把大会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会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完成各项议案的审议,做好国家机构的换届选举工作,将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而奋斗。
3月4日上午,大会召开预备会议,选举产生了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了大会议程。
大会的议程共16项: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选举和决定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活动。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解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是党中央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实现和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项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紧迫性、基础性的艰巨任务,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体现了我国的民本文化及执政传统民生思想在也与中国自古有之的民本思想有关。
早在东周时期,诸子百家便纷纷提出了早期的民本观点。
孔子主张的“仁”的思想就被孟子发扬光大,提出“民贵君轻”等影响后世的理论,而管仲也曾说过“政之所兴,在于顺民生”。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仁政的思想开始成为后世统治者的重要执政原则。
这样的民本思想底蕴也造成了中国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转.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为: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辛勤劳作,财务才不会匱乏。
古语还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食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什么县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摘要】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极为紧密。
新疆阿克苏地区什么县财政在支持民生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于加强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当前,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以及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由此所导致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什么县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也是自治区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现已形成年产112万担优质皮棉的生产能力,棉纺、种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达35万亩,红枣、核桃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近年来,什么县各族人民群众在县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践行“居中崛起”,抢抓机遇,创新变革,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66%;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2元,同比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26元(不含农场),同比增加1356元,增长18.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06年0.42亿元,到2012年4.17亿元,增长了10倍。
(2)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2)加强社会建设  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具体来说,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
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包括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的三个层面上的具体内容。
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
改革创新 真抓实干 为哈尔滨市道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哈尔滨市道里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凝聚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加快重要领域的改革创新。
道里区作为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承担着全市实施“北跃”、“中兴”战略的支撑作用。
我们必须承担起发展责任,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实施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倾力打造“三大经济带”(友谊路总部经济带、机场路新兴产业带、松花江休闲旅游带),全力建设“六大功能区”(群力新区、老城区、小城镇示范区、迎宾路高新技术拓展区、长岭湖新区、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搞建设,千方百计惠民生,努力实现道里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早日把道里区建设成为全省、全市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为我区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加快推进“三带六区”建设,真抓实干,谱写全区经济建设发展新篇章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当前,道里区正处在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加快“三带六区”建设,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攻坚阶段,要顺利完成新时期战略任务,在城市发展竞争中晋级赶超,就必须进一步在完善“三带六区”发展布局上下功夫,不断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步伐。
浅谈五位一体建设(定稿)
浅谈五位一体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今年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领悟其思想精髓,对指导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现代化建设提出“五位一体”的构想,这个“五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本文就分别对这“五个建设”的重要性和方向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1]关键词: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全国党政军民都要以经济建设为大局,从这个大局出发,照顾大局,配合大局,在这个大局下行动。
正如邓小平所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二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3]政治建设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加强政治建设一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大众。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五年回顾1、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温家宝说,五年来,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
2、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说,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
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
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6万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8万座,治理重点中小河流2.45万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70万公顷;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56万公里;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一批跨江跨海大桥、连岛工程相继建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重建后的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民生问题
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民生问题学习目的:(1)、掌握综合运用考点知识,解决时政热点问题。
(2)、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答题速度和能力。
时政热点材料:材料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几项民生利益,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让群众活的有尊严更体面。
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材料二:温家宝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针对今年来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在住房保障方面,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在教育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这些举措的提出,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党珍爱生命、保证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需要。
我国在近年来有关民生方面的一些举措:1、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免收农业税,还发给农民补助,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2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解决农村1.5亿学生上学难问题。
3、制定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使人们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