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养殖污染防治有三大误解

合集下载

规模养殖的污染及整治措施

规模养殖的污染及整治措施

规模养殖的污染及整治措施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规模养殖业的发展也随之迅速崛起。

但是,规模养殖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压力,尤其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

规模养殖对水土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长期和广泛的影响,需要有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来解决。

一、规模养殖的污染问题
1、水体污染问题
规模养殖业的毒害物质和饲料残余物会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从而对水草、鱼类生长以及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空气污染问题
规模养殖业粪便等有害气体会排放到空气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破坏环境质量。

3、土地污染问题
规模养殖的动物废物以及饲料残余物导致经营场地的土壤污染。

二、规模养殖的整治措施
1、完善规定
应制定规模养殖的环保标准以及相关业务规定,包括严格规范养殖场地选址、规定废水、废气、废弃物等处理标准,从根源上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2、改善养殖环境
需要加强养殖场的分类管理,整治废水、废气以及废弃物等问题,创造一个环保的生态环境。

应采取科技手段,如使用生态液体控制室,输入负压技术等方法,减少废气和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3、强化监管
应设立规模养殖业环保联合体,积极打击违规操作行为,建立与现地环境监测站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环保社会共识,推动环保管理的高效运用。

4、加强公众教育
应用科技手段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进而参与到污染整治工作中。

总体来说,要想缓解规模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规模养殖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化发展,创造一个环保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指养殖业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都有很大危害。

本文将介绍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污染:养殖场附近的水体受到养殖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抗生素等物质会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污染:养殖废物中的粪便和尿液会被排放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微量元素等,造成土壤肥力过高,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土壤进行压力。

3. 大气污染:养殖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经由排气口排放到空气中。

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为了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 建立规范的养殖工艺:制定养殖废物处理和排放的标准,规范养殖业的经营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养殖废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减少养殖产业对化肥的需求。

将养殖废物进行生物发酵,产生生物气体来供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燃料。

3. 强化污水和废气处理:通过设立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养殖废水进行初级、中级和高级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4. 提高养殖设施的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合理布局养殖场的位置,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的污染扩散。

5. 加强监管和执法: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养殖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这需要政府、养殖业主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推动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养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环境、饲料、疾病防控等等。

在养殖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影响到养殖业的正常运营和效益。

本文将从养殖管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入手,为大家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误区一:过度投放饲料,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饲料越多越好。

他们认为越多的饲料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过度投放饲料不仅会导致饲料的浪费,还会导致环境污染。

大量的未消化的饲料会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对养殖环境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解决方法:养殖户在投放饲料时应该根据动物的实际需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进行科学的控制,避免过度投放饲料。

也可以采用一些环保措施,比如对饲料进行预处理,减少饲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误区二:长期不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导致疾病爆发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动物看起来健康就不需要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长期不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会导致疾病在动物群中大面积爆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解决方法:养殖户应该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疾病监测,发现疾病问题及时进行防控。

还可以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三、误区三: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病菌的产生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盲目使用抗生素。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快速治疗动物的疾病,保障养殖效益。

长期盲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滥用,病菌产生抗药性,最终导致疾病防治的困难。

解决方法:养殖户应该根据动物的实际疾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规定,避免抗生素滥用。

还可以采用一些替代性的健康管理措施,如饮水添加益生菌,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误区四:忽视养殖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导致生长速度和产量下降许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忽视养殖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当前环保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数量增加,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主要体现在养殖废水、养殖粪便、养殖废气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农村居民的健康。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力度,不断探索和推进各种防治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立法不够完善、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宣传教育不够到位等,导致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研究和探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字数:266】1.2 问题现状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源头广泛:农村畜禽养殖场数量庞大,规模参差不齐,管理不严格,导致污染源头广泛分布,难以监管和治理。

2. 排放污染物严重:畜禽养殖场对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大量粪便和污水排放直接污染环境,对周围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3. 缺乏污染防治意识:部分农户缺乏环保意识,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影响,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存在并加剧。

4. 缺乏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农村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技术落后的问题,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和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5. 缺乏规范化监管和执法力度:监管部门在农村畜禽养殖领域的监管力度不足,执法不严格,导致一些养殖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和处罚。

2. 正文2.1 立法政策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立法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立法政策是指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明确责任和义务,保障环境质量和农民利益。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分析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可谓令人深感担忧。

首先是废弃物的排放问题。

在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尿液和其他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庞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影响周边的空气、水和土地环境。

其次是污染物的排放问题。

在养殖过程中,动物排放的氨气、甲烷等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例如氨气会损害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而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最后是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兽药。

多数养殖场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兽药,这些化学物质也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养殖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周边环境。

养殖废水、粪便和气体等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2. 传染病的发生。

畜禽患病时易使病原体扩散,直接威胁到周边居民和交通工具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3. 顶风排污影响美观。

许多小养殖场为了方便,采取了顶风排污的方式,不仅使周围环境变得很脏,而且对周边居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化养殖。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在同一区域内养殖密度增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2. 不当处理养殖废弃物。

许多农民对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河流、土地、甚至采光井,导致周围环境受到污染。

3. 使用兽药过多。

单纯依靠兽药治疗动物疾病或滥用兽药会导致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减少和防止养殖环境污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生态养殖方式,鼓励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等技术,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

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

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执行。

附件: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附件: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农村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对策

农村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对策

农村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规模养殖业也随之迅速崛起。

规模养殖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居民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农村规模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污水、粪便、噪音等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对周边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村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情况1. 污水污染: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尿液,很难处理,大多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

2. 土壤污染: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因为养殖废弃物的堆积,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污染。

3. 空气污染:养殖场内的废气和异味,对周围的空气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噪音污染:规模养殖场的机器、设备和动物的喧闹声,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5. 生态系统破坏:规模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植被凋零,动物种群数量下降。

二、农村规模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1. 技术水平低:我国部分农村规模养殖业主对环保要求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对环保技术投入不足。

2. 规模经营不规范:一些农村规模养殖场违法违规操作,缺乏规模经营意识,导致污染物排放超标。

3. 缺乏监管:有的农村养殖场对环保法规法律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环境污染现象屡禁不止。

三、农村规模养殖环境治理对策1. 加强规划引导:政府部门应该在农村规模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建设位置和规模,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 提高技术标准:农村规模养殖业主应当提高环保技术水平,配备排污设备,加强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完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农村规模养殖的监管体系,对违反环保法规的养殖场及时进行处罚,加大对环保问题的监督力度,杜绝环境污染的发生。

4. 推动农村养殖业绿色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规模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村规模养殖业主采用环保技术,改善养殖条件,推动农村养殖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下一步努力方向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下一步努力方向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努力方向一、存在主要问题(一)工作思路不清晰。

个别县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高度不够,对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并重并举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思路不清晰,思考不系统,举措不给力,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虽然在宏观上强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种养循环、资源化利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重畜牧发展生产轻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

(二)防治规划编制不及时。

《某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历经半年时间,于7月20日正式成文出台。

但还有部分县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截止目前还未正式颁布。

8月4日,《某市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现已报市政府审批。

《某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都已下发县区。

县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正在制定中。

(三)关闭或搬迁进展滞后。

各县区都已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但是划定缺乏前瞻性,未能充分考虑旅游、交通发展趋势,禁养区划定不够科学、区域范围不具体。

加之7月27日,《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才出台,之前各县区难以把握关闭或搬迁标准,造成禁养区养殖场取缔搬迁工作进展滞后。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

在省农业厅《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中明确了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分工,但个别县区依然主体责任不清,履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联席会议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合力的工作机制。

存在各县区农业局全面负责禁养区内养殖场(户)的关闭搬迁工作的问题。

(五)畜禽散养比例较高。

全市规模以下的散养户共15906个,占全市畜禽养殖场(户)的81.64%;禁养区内有散养户92个,占全市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的29.87%。

散养户比重大、分布面广、涉及群体大。

一些中小养殖场特别是散养户环保意识薄弱,重场内的生产性投入、轻环保成本性投入,治污设施设备配备率低,养殖污染问题较突出,治理难度大。

养殖污染将受严惩!新法规保护环境生态!

养殖污染将受严惩!新法规保护环境生态!

养殖污染将受严惩!新法规保护环境生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养殖业的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养殖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立法机关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新法规,旨在保护环境生态,严惩养殖污染。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养殖业污染的危害性。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养殖场数量的急剧增加,但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并未跟上。

大量的养殖废水、养殖粪便等有机物排放进入水体,严重影响了水质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养殖业中的抗生素使用不当,也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养殖废气的排放也会引发空气污染,进而危害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因此,养殖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面对养殖污染问题,立法机关将严惩养殖业的违法行为,并出台了一系列新法规以保护环境生态。

首先,对于违规养殖场的处罚力度大幅增加。

违规养殖场将面临巨额罚款和吊销经营许可证等严厉惩罚,同时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针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监管部门将成立专门的行政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养殖行业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其次,新法规强化了养殖业的环保要求。

针对养殖污染的主要问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管理要求。

养殖场需要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再排放到环境中。

同时,对于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也有详细规定,要求养殖场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新法规还规定了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以防止抗生素滥用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

最后,新法规还鼓励和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促进绿色养殖、有机养殖的推广。

通过引导养殖企业使用环保技术设备、采取环保养殖方法,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部门将加大对绿色养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资金和政策扶持,推动养殖业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而言之,养殖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问答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问答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问答作者:王思北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4年第01期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就《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有什么现实针对性?答:我国是畜牧业大国,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个别条款涉及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原环保总局于2001年专门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这些规定对于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规定过于原则,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当前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畜禽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统筹协调不够。

一方面,有的地方为追求增加畜禽养殖量,盲目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导致局部地区环境不断恶化;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为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随意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二是畜禽养殖者的污染防治义务不明确。

目前有关环保规定没有体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特殊需要,没有考虑不同规模畜禽养殖者的实际承受能力,规定的污染防治义务过于笼统,致使大量养殖者未切实履行环保义务。

三是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最佳方案是通过制取沼气、还田利用等进行综合利用,但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目前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在总投资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因此,有必要制定出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法制保障。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相关问答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相关问答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相关问答
1. 什么是《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而颁布的
法规文件。

该条例规定了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和监管要求,旨在减少养殖业
对环境的污染。

2. 该条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内容包括: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养殖场所的选址和布局、环境影响评
价和生态补偿、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养殖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
养殖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等。

3. 为什么需要制定这样的条例?
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制定《畜禽规模养
殖污染防治条例》可以规范养殖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这个条例对畜禽养殖企业有什么要求?
该条例要求畜禽养殖企业必须合理布局养殖场所,做好环境影响评价,采取适当的污
染防治措施,保证废气和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处理和利用养殖废弃物,防止污染
物外溢、扩散和渗漏。

同时,还要建立应急预案,应对养殖污染事故。

5. 对不遵守该条例的企业将会受到什么惩罚?
该条例明确了违反规定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如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擅自兴
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可以按照一定金额的罚款来处罚;对严重违法行为,还可以
采取查封、扣押相关设施设备等强制性措施。

同时,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或刑事责任。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养殖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当前,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粪便和污水排放畜禽粪便和污水是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

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设施和技术,大量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环境中,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受到污染。

2、恶臭气体排放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这些气体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病死畜禽处理不当部分养殖户对病死畜禽的处理方式不规范,随意丢弃或掩埋,容易导致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养殖废弃物随意堆放一些养殖户将养殖废弃物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或道路两旁,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在雨水冲刷下造成二次污染。

二、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土壤的危害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对水体的危害畜禽粪便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

3、对大气的危害畜禽养殖产生的恶臭气体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道疾病等。

4、对公共卫生的危害病死畜禽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疫病传播,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

三、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原则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1、源头控制从畜禽养殖的源头入手,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和规模,选择科学的养殖方式和饲料,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过程治理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粪便、污水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利用,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思考与建议随着我国农村发展的不断推进,畜禽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同时,畜禽养殖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此,本文将就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思考与建议。

一、认识与思考1.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产生随着畜禽行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废水和废气等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笼养式畜禽养殖方式以提高养殖密度和效率为目的,而通风、排泄等问题受限制,导致室内空气质量恶劣;另一方面,自由式畜牧养殖以其低成本和高回报的特性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方式下的畜禽粪便往往是农民用于肥料作物的主要来源,而无法得到妥善处理。

这种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不断累积,形成环境负荷,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畜禽行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涉及环境保护、农业安全、公共健康等方面。

它不仅污染了土壤、水源和空气等自然资源,而且对周边的农田、水域和城市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农田受污染时,可能导致农产品被迫下架,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市场的稳定;当水源受到污染时,可能会引起水源止供、水质恶化等问题;而当污染物大量射入空气中时,不仅会对周边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源是人们对环境的不重视和管理不力。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长远目标。

然而,透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探索和推广新型的环保技术,对于改善畜禽养殖污染状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议与展望1.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为了避免废弃物的聚集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废弃物排放。

例如,通过定期清理污水、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方式来净化污染的废水,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利用符合标准的饲料和饮水,以防畜禽排泄物中的污染物达到较低水平;通过改变喂养方式和环境管理方式等手段,减少进口污染物,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用水和收集废物的成本等效果。

地方养殖污染情况及治理

地方养殖污染情况及治理

地方养殖污染情况及治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于禽畜养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养殖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地方养殖污染情况及治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方养殖污染情况地方养殖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严重。

因为养殖场使用的饲料、药物等产生的垃圾无法有效处理,导致养殖场周围的土地、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

尤其是养殖场排放的废水、废气严重超标,导致空气和水质受到极大破坏。

2. 生态破坏严重。

由于养殖场的大量养殖,导致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过度的放牧和过度的喷洒农药等行为,直接影响了周围的生态平衡。

3. 功利化导致质量下降。

为了追求利润和效益,一些地方的养殖场经常使用劣质的饲料和药物,导致禽畜生长迅速,但品质也随之大幅下降。

4. 部分养殖场存在管理混乱的情况,动物死亡和疫病爆发率高,不能及时防控,带来食品安全等隐患。

二、地方养殖污染治理地方养殖污染问题严重,治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国家对于养殖业的监管政策还未完善,缺乏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法规和标准,难以实现治理目标。

2. 实施成本较高。

为了治理地方养殖污染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但目前很多地方养殖场在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同时,无法承担治理成本,急需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3. 养殖业存在多项难题,有些难以根治。

除了治理养殖场废水和废气排放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养殖场内动物福利保护、疫情防控、产品安全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治理难度极高。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和难点,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治理地方养殖污染问题呢?1. 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落实,从源头上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模式,鼓励优秀的养殖企业,建立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和机制。

2. 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实行较高的监管和管理标准,监控废水废气等排放行为,对于出现的污染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固体等环境污染物也日益增多,给周围的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加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废水排放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其中包括粪便、尿液、兽药残留物等,这些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赤潮等问题,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废气排放畜牧养殖中,动物排泄物和饲料残渣会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养殖场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也会产生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3.固体废弃物管理养殖业中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废弃饲料、废弃养殖设备等固体废弃物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处置。

如果这些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还会成为传染病的传播源,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1.维护生态平衡畜牧养殖中大量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当地的水、土、空气资源的质量,破坏生态平衡,影响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人畜健康环境污染会对周围的人畜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水体受污染后,人畜饮水可能受到感染,空气受污染后,人畜可能患上呼吸道疾病等。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护人畜健康的必要手段。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好环境资源,才能够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畜牧养殖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和乡村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三、解决畜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1.加强环境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畜牧养殖行业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场的规模和数量,推动畜牧养殖场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 harmless化,引导农民采取合理的养殖技术和控制措施,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环境问题,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当前水环境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做好其污染防治工作。

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当中有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畜牧业技术呈进一步提升的趋势,畜禽产品结构也随之进一步调整,不断形成集约化养殖模式,而畜禽养殖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的开展不能适应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速度,所以这就要求有关人员给予畜禽养殖污染一定的重视。

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不足之处1.1结构不合理生猪污染问题十分明显,通常是由于其养殖数量非常大并且具有非常多的养殖户。

此外,畜禽规模化比重不高,主要集中在分散养殖场以及小规模的养殖场上,一些外地流动的养殖人员的养殖形式依旧是泔水,环境保护思想不足,另外缺乏关于粪污治理的相关工程,那么就导致农牧利用条件不足,所以治理粪污工作较难开展。

1.2布局不合理畜牧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规划不合理。

当前其布局而言,养殖点在建设上分布较散且建设随意,过去养殖场大部分在限养区或是禁养区建设,没有全面分析畜牧业之后的发展,不少养殖场在改建、新建以及扩建下没有被限制以及制约,且未对动物防疫条件、畜禽养殖规划和规模设计等内容进行充分考虑,使得产生非常高的污染治理费用,且治理难度较大。

1.3没有意识到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由于近年来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畜禽养殖的利润非常低,另外不少规模不大的畜禽养殖场综合实力不强,且没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在价格低下的情况下甚至难以发展下去,那么只凭养殖场就难以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处理好。

其次污染治理设施及设备的投入会消耗较多的成本,且运行成本较高。

不少养殖场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却又无法良好运行。

再就是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不能达到“普惠制”,那么养殖场依然要自行筹措资金或是配套设备的运行经费。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及其特征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及其特征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及其特征彭新宇目前我国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规范类政策。

这类政策主要是对畜禽养殖设施建设、养殖全过程、污染防治等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具体来说,包括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清粪工艺、饲料管理、排污口设置、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有关规定。

二是行政管制类政策。

这类政策主要是对畜禽养殖过程和排污行为实施严格的行政指令和管制手段,具体来说,包括排污标准、“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禁养规定、达标排污、综合利用等。

三是环境经济类政策。

这类政策是通过经济激励机制实现对养殖户行为的有效激励,促使养殖户主动采纳排污技术或减少对环境污染。

一般来看,这类政策包括正向激励政策和负向激励政策两种类型,前者包括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或减免、绿色补贴、绿色政府采购、价格补贴;后者包括罚款、污染者赔偿、排污费、超标排污费、限制性价格等。

从立法角度来看,虽然近年来政府做了许多工作,但相对于越来严重的畜禽养殖污染而言,制度建设还是滞后的,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

这是与我国过去环保工作重视工业和城市污染、忽视农业和农村污染的历史背景有关的。

一直以来,我国环保部门偏重于工业和城市的环境管理,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农业部门把畜禽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不会问津由此所致的环境问题;地方政府注重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农村环境建设没受到应有重视。

因此,在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中,存在明显的职能虚化问题。

具体来看,我国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政策存在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立法规定比较多,但法律层次不够高。

虽然在各个层次立法中都有畜禽污染防治的一些规定,但总体来看,立法层次偏低,影响其法律效力。

在法律层面,《畜牧法》是一部“产业法”,主要目的并不是防治畜牧业污染,而是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养殖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养殖污染问题。

养殖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养殖污染的现状和影响1.养殖污染的现状养殖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其中,水体污染是最为严重的。

养殖废水中的养殖污染物质主要包括粪便、尿液、饲料残渣、药物残留等。

这些污染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养殖污染的影响养殖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的致病菌和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养殖污染也会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养殖污染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三、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了有效防治养殖污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在制定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依法治理: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应遵循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确保制度的实施合法有效。

2.综合治理: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应综合考虑养殖污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全面治理养殖污染。

3.科学管理: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科学制定防治措施,科学评估防治效果。

4.可持续发展: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稳定。

5.社会参与: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促进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和民主化。

四、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制定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各级政府应组织编制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确定防治目标、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关键任务,明确管理责任和督查考核机制。

关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摘要:文章主要根据目前城镇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一些环保方面的防治建议,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保护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户逐渐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畜禽养殖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类投诉也日渐增多。

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有:污染养殖区附近水体。

畜禽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因粪便收集,畜禽圈舍冲洗等造成的,粪便、废水渗入或流入水体,污染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使原有水体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对周边群众生活饮用水造成很大威胁,而且短期内地表水,特别是地下水由于地形等因素的自净迅速漫长,主要依靠水体自净,人工治理难度较大。

污染养殖区周边空气。

畜禽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出粪、晾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并滋生蚊蝇,再加上有些养殖区卫生防护距离不够、选址不当,都会对周围群众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造成环境信访事件频发。

近年来,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能够积极反映自身受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污染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

在畜禽养殖方面,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由于臭气、苍蝇等污染,难免发生养殖户与周围群众因环境污染、言语冲突等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这些问题如果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区域社会稳定。

造成畜禽养殖污染原因分析:畜禽养殖户由于畜禽养殖利润空间小、环境污染防治知识不全面等原因,在粪便及废水处理方面投入较少,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能争取到政府沼气池项目资金和有机肥项目资金,对粪便、废水进行处理,但大多数小规模养殖户无法得到扶持,处理方法落后。

粪便一般采用晾晒的方法,废水沉淀处理后,施肥还田。

农业和畜禽养殖业在循环利用方面存在不协调。

以我们丹凤县的养鸡户为例,小规模养鸡产生的粪便,主要经过收集、晾晒后,由收购者收购,销往关中,用于果园施肥,不仅运输距离过长、而且因收购不及时造成堆积也可能造成污染,减缓粪便处理速度,在这一环节中就有可能存在私自丢弃、倾倒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部:养殖污染防治有三大误解
有些地区在划定“禁养区”并进行清理整治的时候出现了对“禁养区”概念误读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划定的“禁养区”实行“全面禁养”,即划定区域内一头猪或其他畜禽也不能养,现有养殖活动一律限期清理。

这是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表述的一种典型误解,是中国式简称导致信息和概念传导讹误的一种具体表现。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11月11日由国务院颁布,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近2年。

由于地方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和养殖业者对有关概念把握还不够准确、理解还不到位,在落实《条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对具体要求的误解,影响了《条例》精神的贯彻落实,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环保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有必要对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说明,帮助有关方面正确理解《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环保工作水平。

误解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就是达标排放
目前,不少地方存在将工业污染治理的思路和模式简单机械地套用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领域的情况,认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就是要搞污水处理工程、要搞达标排放。

具体表现为,要求养殖场必须配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所有
液体废物一律要求按照污水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

其原因
就在于没有吃透《条例》以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根本途径的基本精神。

《条例》明
确将综合利用作为治理畜禽污染的根本途径,同时对配备相应的设施在第十三条做出了明确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本条所述“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意思就是所述的各
种设施都属于“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且这类设施的
配备都要根据“需要”,并非强制要求必须要配备某种设施,
如污水处理设施。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能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和综合利用,具体建设什么设施,要视“需要”而定。

考虑到并为了鼓励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专业化和
产业化,本条还规定“已经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进一步阐明了有关设施的配备要根据“需要”,根本目的是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

误解二:粪肥等还田是在向环境排污
不少地方主管部门对畜禽粪肥、粪浆液态肥、沼渣、沼液等还田利用心存疑虑,看到液态肥、沼液等还田就
认为这是“将污染物排到田里”,是污染环境的行为。

其实,粪肥等还田利用和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有本质区别。

第一,目的不同。

排放污染物目的是将本生产环节没有利用价值且不会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单元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予以处置的
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增值,只会增加环境污染负荷;而粪肥等还田利用的目的是提供土壤和植物养分,且可在种植业生产单元实现增值。

第二,效果不同。

排放污染将直接增加环境污染物负荷,而还田利用只要符合《条例》规定(做到无害化并符合土地消纳利用需求),符合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则不会导致污染。

《条例》在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在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明确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导向就是通过“种养结合”实现“就地就近”的“还田”等“综合利用”。

为了明确还田利用的概念,《条例》在第十八条规定“将畜禽粪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应当与土地的消纳能力相适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疫病。

”明确了还田利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即一是做到无害化,二是不过量。

换句话说,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就是“用做肥料”,而不是排放污染物。

再者,没有什么东西天生是污染物。

有句话说得好,污染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如果处理利用得当,是非常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土地生态状况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农作物生产的保障,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当得不到合理的处理和恰当的利用并对环境产生了可以测定的污染效果的时候,才可以判定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而不是只要是看起来感觉脏兮兮的东西就可以被直接定义为污染物。

如前文提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还田利用也是有标准可循的,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NY/T 1334-2007)、《沼肥施用技术规范》(NY/T 2065-2011)、《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5246-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畜禽粪便贮存设施技术要求》(GB/T 27622-2011)等。

如果粪便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还田利用没有满足上述标准而导致污染,则要依照《条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存在要求沼液等液态肥还田要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情况,这显然是混淆了施肥和灌溉的基本概念,适用标准不当。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液态肥如果达到灌溉水质标准,那么其中
的肥料成分就要被处理掉,那也就改变了液态肥的本来属性和用途。

误解三:“禁养区”就是“无畜禽区”
有些地区在划定“禁养区”并进行清理整治的时候
出现了对“禁养区”概念误读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划定的“禁养区”实行“全面禁养”,即划定区域内一头猪或其他畜禽也不能养,现有养殖活动一律限期清理。

这是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表述的一种典型误解,是中国式简称导致信息和概念传导讹误的一种具体表现。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禁养区”说法的来源。

“禁养区”是相关法律和法规中所指的禁止建设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区域(即禁止建设达到省级人民政府设定养殖规模以上养殖场所的区域)的简称,而不是一头猪、一只鸡或其他畜禽都不让养的区域。

相关表述最早见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9号)(2001年)第7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之后《畜牧法》(2005年)中引用了这一概念,第40条规
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条例》则引用了《畜牧法》的表述。

可以看出,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出现“禁养区”
这三个字,所指区域也更不是一头猪都不让养的“无畜禽区”。

总结
综上,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加强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必须深入领会包括《条例》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主旨,准确把握相关具体表述和基本概念,防止望文生义以及错误和片面地理解有关法律规定,防止简单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工业污染治理的概念和套路,防止片面强调“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将还田利用视为排放污染予以限制,甚至打着环保旗号采取因噎废食的方式、通过挤压产业发展的消极途径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而给产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以至影响畜禽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保障畜牧业在支撑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乃至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推动畜禽养殖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