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检测试卷

13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2、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3、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文字记载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

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权威观点

4、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 C.苏杭地

区D.珠三角地区

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7.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8、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这一措施

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

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10、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1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12.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13、“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也甭想再称帝

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

1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5、《红楼梦》《十日谈》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材料阅读题(共40分)

16、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1880年占22.9%;1900年占18.5%;1953年占8.6%;1980年占4%。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198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中的位次由195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苏联、日本和联邦德国。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岛被割让的原因和香港回归的主要背景。(6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8分)

(3)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10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