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山居”样本: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苦干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探索

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探索

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探索石安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副镇长李向辉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虽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

就新农村聚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

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

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

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

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

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作者:祖白云一、山区乡镇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现状和问题1、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主要表现:一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匮乏。

农民的文化程度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笔者所联汉滨区双溪乡伍何村为例,伍河村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09-2011年区直部门包联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内劳动力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占42%,初中占35%,高中占7%,文盲半文盲超过10%,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农民普遍无一技之长。

农民受农业科技培训比例极少,导致农民技能素质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封建思想遗风,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并未完全消除。

四是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农民对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知之甚少,由于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也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民主决策意识淡薄。

2、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表现在交通条件上。

近年来,随着汉滨区通村水泥路建设和“通达工程”的大力实施,虽然90%的村级道路得到硬化,但由于山区山高人稀,相当大一部分群众仍然感受不到水泥路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

伍河村人口1021人,是由原漆树垭、伍河、广培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建制村,2009年水泥路硬化只覆盖至广培片村民,新的行政村从交通数据库看,已通水泥路,但原漆树垭片和伍河片50 0余名村民生活在8平方公里的大山上,仍然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出行极不方便。

其次表现在饮水和用电上。

人饮工程因受项目影响只能覆盖部分群众聚集的村组;农电网改前期设计过程中,设计方一般都会放弃对偏远交通不便而影响施工的村组进行设计,导致出现这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用电难的现实状况。

再次表现在就学和医疗上。

山区教育一直提倡资源整合。

例如伍河村小学撤并后,孩子上学要在集镇周边学校寄宿,否则父母只能租房陪读;村卫生室门庭冷落,生病的农民基本上是小病不上医院,大病上不起医院。

桃源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桃源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收稿日期: 2 0 1 50 90 8 作者简介: 黄席权( 1 9 7 5- ) , 男, 湖南桃源县人, 农艺师, 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
2 0 1 5年 第 2 9卷 第 7期 作 物 研 究
7 1 7
1 4 深入开展农产品检验监测 几年来, 桃源县在配合省、 市完成蔬菜、 水果、 茶 叶、 稻谷例行监测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监督检测范 围、 加大频次、 增加抽检批次等, 做到了检验检测在 每个产业、 每个规模生产基地、 每个采收时段全覆 盖。每年重点开展蔬菜、 水果、 茶叶、 稻谷等主要农 加强对节假日和重点时段 产品例行监测 8次以上, 的农产品监督抽查, 对例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 跟踪性监测。监测以定性检测为主, 以蔬菜、 水果、 谷物为主, 涵盖从种植到进入批发、 零售市场或生产 加工企业前的所有环节, 突出抓好漳江、 陬市、 漆河、 三阳港、 茶庵铺等 5个重点乡镇农贸集市和寄宿制 中学食用 农 产 品 的 质 量 检 测, 每年例行监测完成 8 0 0批次以上, 监督抽查 5 0 0批次以上。同时, 启动 定量检测。乡级监测以本区域内生产基地为重点, 每乡镇完成检测数量在 5 0 0批次以上, 全县每年完 成农残检测 3 00 0 0个样品以上, 对所有农贸市场、 购物广场、 酒店和宾馆重点抽检, 对不合格农产品及 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从未出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 5 农业标准化培训与宣传已全县普及 采取社会宣传与基地宣传相结合。社会宣传重 点利用电视、 电台、 报社、 广播等媒体, 每年开设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专栏、 专版 2期以上, 大力开展标准化宣传与科普教育, 普及农产品质量 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基地宣传重点在农业标 准化基地, 每年张贴农业标准化宣传标语 1 0 0条以 上, 开办宣传墙报 5个面版, 印发宣传资料 50 0 0份 以上, 竖立宣传标识标牌与墙体标语 2 6块等。每年 定期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 2期 4 0 0人次以上。 1 6 “ 三品一标” 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本着“ 重监管、 提质量、 保安全” 的原则, 稳步推 进无公害、 绿色、 有机食品、 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认 证工作。到目前为止, 全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 地 6个, 绿色食品产地 4个, 有机食品产地 2个, 面 积1 0 6 8万公顷, “ 三品一标” 认证总数量达 7 8个, 其中绿色食品 3 0个, 无公害食品 4 6个, 地理标志产 品 2个, 涉及 1 7家企业, 涵盖粮食、 蔬菜、 水果、 茶叶 等多方面农产品。成功申报了农业部第十批绿色食 品原料基地县。

“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逐渐被提及,成为了城乡发展中的热门话题。

田园综合体是指将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相结合,打造集观光、休闲、农业体验、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与此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规划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

本文将探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规划不合理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导致一些田园综合体项目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项目在规划初期就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发展状况,盲目模仿他地的成功案例,导致在实际实施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些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导致项目实施后并没有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

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要提倡项目规划的民主化和参与性,让当地居民参与到项目规划中来,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

二、生态环境破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就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一些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了扩大规模和增加景观效果,可能会大规模开垦土地,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会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引发生态环境的恶化。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当地的居民,更是为了后代子孙。

要加强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发展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要加强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其合理发展,避免生态环境破坏的发生。

三、资源浪费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了一些资源的浪费现象。

对桃源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桃源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桃源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颜忠明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桃源县委政府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县农村经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早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笔者从分析农村发展现状及问题入手,就如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一是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局部布局欠缺规划。

近年来,农村建房不断增多,并开展了以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改”整治活动,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

仅去年全县就清理垃圾15000多吨、清理路障5600多处、清除淤泥1200多公里,改厨1633户、改厕3633座。

但目前农村局部建设过程中,虽然有统一规划,但是局部建设依然欠缺详规,致使农民建房无序进行。

农民建房一般是以组和自然村落为单位,主要是依托行政地域,实行沿路、沿河发展,形成了马路村、沿河村,也有一些自然村落几户一庄,既不成线,更不成块,“只见新房,不见新村”,这严重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另外,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迁出人口也相应增多,搬出原居住地新建住房户也增多,很多村落逐渐沦为“空心村”、“空壳村”,这类村今后将如何制定规划还有待探索。

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产业建设依然薄弱。

新农村建设近五年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27元,到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6元,增长1289元,年均增长430元,是近几十年该县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国家惠农政策密不可分,但惠农政策是一个常数,如何进一步增加农民自身的收入,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据该县三个示范片点建设的情况看,示范片的开展都与自身的产业优势分不开。

桃源县实施生态县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桃源县实施生态县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一( 二) 环 保 基 设 施 仍 需继 续加 强投 入
生 态 县 建 设 现 状 ( 一) 生 态 文 明 理 念根 植 人 心

是开辟 了电视 专栏 。在桃源县 电视 台开设 “ 创建生态 桃 源” 的专栏 . 对全县 的创建 工作开展情况 进行 跟踪报道 。二是 组 织 了主题活 动 。以“ 6 . 5环境 日” 、 “ 中国水 周 ” 、 “ 绿 色桃源 ” 为 载 体, 突 出“ 保护青 山绿水 、 建设生态桃 源” 主题 , 组织 开展 “ 万人 绿 色 出行 ” 、 “ 倡导绿色 消费 ” 、 “ 保 护母 亲河” 等 生态公益 活动。 一方 面唱响了生态建设 的主旋 律 。另一方面从 细微末节处改变着人 们 的生 活习惯 , 形 成思想上 重生 态 , 行 动上 护生态 的 良好 氛围 。 三是加 强了阵地建设 。 将生态教育搬进课堂 , 把“ 生态文 明、 美 丽 湖南” 等生态保 护教材纳入 全县 中 、 小 学教 学 内容 , 绿 色创建蔚 然成风。通过 “ 绿色学校” 、 “ 绿色社 区” 、 “ 绿 色企业 ” 、 “ 绿色消 费” 等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 全社会环境保 护意识大 幅度 提高 。 人们 幸 福指数显著提升 。
的 开展 。
( 二) 生 态 经 济 产 业 体 系形 成 框 架 按 照“ 整体 、 协调 、 循环 、 再生” 原则, 立 足现有特色产业 和资 源优势 , 以生态 经济为 主导发展模 式 , 以绿 色低碳 为 目标 , 重 点 推动旅 游产业跨域发展 。 倾力 打造旅 游经济强县 , 提升农业产业
策; 促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化; 强化各级镇府公共
环保投 入责任。 ( 二) 强措施 重监 管严格 审批 准入 对 于生 态创建工作 中的薄弱环节 , 强 化措施进行重点 监管 。 首先是 强化环保准入 ,对 于新上项 目必须要确 保符合 国家产业 政策, 要 符合节能减 排 的要求 , 对于 高能耗 、 高 污染 的项 目一律 不批, 严 把环保 “ 第 一 审批 权 ” 准 入关 口 , 对 新上 项 目严格 执行 “ 三 同时 ” 制度 , 确 保工业企业实 现“ 以新代 老” “ 增产不增污 ” : 其

从“桃花源”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从“桃花源”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从“桃花源”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在桃花源的背景和意义引出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的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探讨了桃花源与田园综合体规划的联系,分析了桃花源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随后阐述了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在实践中,也提及了可能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最后总结了桃花源对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借鉴传统文化智慧推动规划设计的实践和发展。

【关键词】桃花源、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联系、特点、启示、重要性、目标、原则、实践、挑战、解决方法、总结、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桃花源的背景和意义桃花源,又称桃源村,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理想化的乡村。

故事中,一位渔夫偶然发现了一个隐藏于山林中的桃花源,那里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居民互相和睦,生活安宁祥和。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桃花源象征着完美的田园生活,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在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于自然、文化、历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如何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将桃花源的理想境界与现实规划相结合,打造出现代版的桃花源,成为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桃花源的背景和意义不仅在于其美好的形象,更在于其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桃花源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理想化愿景,是一种追求和探索的动力源泉。

通过对桃花源的深入探讨和赋予现代内涵,可以启发人们对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推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1.2 引出关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的问题桃花源是一处传统的乡村景观,其寓意着人们向往的和谐美好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也逐渐淡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三重空间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三重空间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三重空间建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型乡村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将城市人们对于慢生活、健康养生的需求与乡村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田园综合体的三重空间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文化空间的建设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田园综合体中,通过挖掘当地乡土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浓厚乡村特色的文化空间,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可以通过建设乡村艺术馆、文化广场、民俗表演等方式,展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美食文化、民俗习俗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从而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田园综合体中也可以打造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促进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培育一批对乡村特色文化有深厚感情的文化创意人才,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产业空间的建设是田园综合体的另一重要内容。

田园综合体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农业资源特色,通过开发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空间。

可以引入一些生态园林、农家乐、农庄民宿等项目,将传统农业与现代观光农业相结合,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一系列的休闲农业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还可以通过引进一些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推动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空间的建设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田园综合体应该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通过植被的保护、水体的修复、土壤的改良等方式,打造具有丰富生态资源的生态空间。

可以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农田景观带等项目,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也可以开展一些农业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有机化,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建设田园综合体劣势分析和对策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建设田园综合体劣势分析和对策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建设田园综合体劣势分析和对策探究作者:李双美丁云峰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09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蒸蒸日上,国家更是将2020年定为决胜小康的关键时刻。

在决胜小康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引发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建设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问题郑重的提上了日程,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个激昂向上的大主题,影响了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以及乡村旅游。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和载体,田园综合体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性的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理论构想、是实践指导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动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理念突破和物质载体。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有不可替代的優势,但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劣势分析并提出一些科学性的对策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科研人员全面认识田园综合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劣势分析;对策探究一、研究背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是中国经济稳定不可或缺的支柱,是保障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的发展问题日愈显现。

在以国情为大背景下,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缓缓走来并慢慢跃入人们的视野,在江西的实践中坚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该是集绿色产业、绿色生态、绿色食品以及绿色旅游为一体,意在引导江西的乡村建设进入田园综合体时代。

可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有据可寻、有例可依的,它是经过历史检验和深度探讨为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而提出的科学方法。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灵活多样的,在建设中应根据地方特色,建设具有区域特征、民族特性、乡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田园综合体的研究相继展开,刘奇、余江滨等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文化为魂、田园综合体为物质载体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等理念。

结合推进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结合推进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龙源期刊网
结合推进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作者:彭传海
来源:《决策探索》2018年第03期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

没有美丽的乡村就没有美丽的河南,缺失了美丽的河南就谈不上美丽中国的实现。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保护了生态环境、传承了历史文化,还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但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莱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传海建议:
一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二是“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资金缺乏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最大障碍,而在当前我省农村,仅仅依靠农民的力量来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是不够的,因此,可以采用PPP模式,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有效解决“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具备项目经营能力和履约能力的社会资本,将农村的资源优势与社会资本在资金、筹划、运营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田园综合体”发展。

田园综合体建设有三大问题值得注意

田园综合体建设有三大问题值得注意

田园综合体建设有三大问题值得注意
作者:董进智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2期
董进智四川省委政研室特约研究员
田园综合体体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具备农业生产、文明生活、休闲旅游和综合服务等多
种功能,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形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完全符合中央关
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同时,试点中也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盲目追求高大上。

一个田园综合体,动辄两三个乡镇、一二十个行政村、三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积、预算投入数十
亿甚至近百亿元。

二是产业发展非粮化。

一般都是大规模发展水果、花卉等观赏性、体验性较
强的经济作物,有的还搞小产权房甚至商品房等房地产开发,较少看到种植粮食作物的。

三是
当地农民边缘化。

绝大多数地方热衷于引进工商资本,特别是搞房地产开发和文化旅游产业的
大老板,当地农村居民被挤压出局,没有话语权,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这些试点中的问题和现象,显然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任其下去,后果是严重的。

(来源:人民网)。

从“桃花源”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从“桃花源”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

从“桃花源”看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以“桃花源”为切入点,探讨了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课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介绍了桃花源的定义和特点,接着阐述了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概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桃花源景观对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启示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桃花源对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借鉴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内涵和意义,促进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

【关键词】桃花源、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景观、案例分析、借鉴意义、发展趋势、推广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是一种将农村田园风光和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的新型规划理念,旨在打造一种融合自然美景和现代便利设施的居住和休闲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需求日益增加,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方式。

而桃花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一种净土般的自然乐园,被人们视为乐土、理想家园的象征。

桃花源的存在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将这种理想化的自然环境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思考。

从“桃花源”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出发,探讨如何借鉴其精神内涵和景观特色,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进行结合,对于提升现代城市居住质量和营造宜居宜游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桃花源景观与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更好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理念。

通过对桃花源和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设计者更好地利用桃花源景观的特点来设计出更具有人文情怀和生态价值的田园综合体规划。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桃花源景观对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启示和价值,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桃源镇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桃源镇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桃源镇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现状调研分析报告桃源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桃源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

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

可以说桃源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桃源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桃源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

在此,我们对桃源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据全面统计,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

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桃源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

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

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范文示例

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范文示例

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范文例如繁荣和开展农村文化建立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立,五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结合专题调研组,深化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立进展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立现状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

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着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

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立也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文化建立呈现蓬勃安康的开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开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

在此根底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立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立的根底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效劳,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立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立严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开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立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立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

建立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立效劳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现代“桃花源”—田园综合体的解读(三),行业里的先行者

现代“桃花源”—田园综合体的解读(三),行业里的先行者

现代“桃花源”—田园综合体的解读(三),行业里的先行者今年二月五号,随着新世纪第十四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田园综合体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的官方文件上。

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从业态上来看,是“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本地农民、新产业人员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

六月中旬,负责管理申报的财政部发布通知开始田园综合体选点申报工作,到七月中下旬财政部农业司和各省市负责部门都已基本确定了各自的试点单位。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我们做了一些基础的政策解读,消费场景的分析,在最后一篇里,我们将会介绍第一批试点的田园综合体里有特色的几家,以及这个领域里现有的企业在如何做!广西南宁美丽南方——发挥优质的基础产业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半岛,规划面积69.57平方公里。

规划区内建成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入驻企业60多家,该项目主要以社会投资为主,辅助以适当比例的各类财政资金共计约26亿元。

建成了优质蔬菜基地、龟鳖养殖加工生产、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青瓦房民俗风情古村落体验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项目48个。

整个项目在规划上将形成“一轴两翼三带八区”的格局。

“一轴”即园区中轴的005县道,南翼侧重发展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精品农业,北冀重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康养农业;“三带”即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特色的精品农业体验带、以南方秀美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为特征的生态乡村体验带、以自然山水为特征的自然风光体验带;“八区”即创意农事体验区、智慧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集中区、特色养殖集聚区、加工物流集散区、循环农业示范区、传统村落保护区、生态农业康养区。

“美丽南方”航拍图基础农产领域美丽南方拥有有优质水稻9千余亩,叶菜类、番茄、香葱等蔬菜6400 余亩,蜜柚、葡萄、草莓、火龙果等特色水果3000 余亩,玫瑰、百合、格桑花等花卉1500余亩。

针对山区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针对山区新农村建设几点思考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对于山区新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虑穆建山各位委员、各位领导:新乡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定要求。

基于山区的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等历史现状及特别性,我个人以为在山区推动新乡村建设应掌握以下四个要点环节。

一、家产支撑是基础推动新乡村建设一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要点。

发育优异家产是支撑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载体,优异的家产仍是促进山区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连续增收、协调推动乡村“三个文明”建设、解决“三农”实质问题的急迫需要。

要发展山区家产,就一定发挥山区比较优势,正确掌握经济发展的契机和切入点。

一是立足生态经济家产。

依据自然条件和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加大生态恢复和建设力度,加快生态经济家产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生产发展、生活富饶、生态优异的文明发展之路。

特别是在新乡村建设中,要依据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善型社会的要求,鼎力发展山区循环经济,成立“资源—产品—花费—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鼎力培养和发展以绿色食品家产为主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以抓龙头、建基地、开发鲜活配送、服务城市、提升农产品附带值为工作思路,加快传统经济构造调整,加快农业向AAAAAA精选文档你我共享二三家产的延长与交融。

三是开发特点旅行家产。

利用山区山高谷深、林茂景美等自然资源和风气朴实、红色基地等人文资源优势,开发特点旅行项目,使山区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参观、度假的胜地,实现旅行富民发展目标。

在这三个方面,我区已有了成功的典范,如:蒲洼的山野菜加工、霞云岭堂上村的红色旅行和四马台村“以黑养绿”等。

二、乡村整合是要点山区乡村布局的特点是:居住分别、规模小,平川少、建设凌乱。

这类情况造成占地面积大、基础设备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极不合理。

为此,在新乡村建设中,一定加大对山区乡村布局的整合和优化力度,依据科学规划、逐渐实行的原则,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乡村的建设之路,以保证新乡村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反思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反思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反思文/盛雪莲、谭伊婷、褚刘旭、张睿【摘要】随着“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的全面开展,关于乡村住宅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的关注点。

为了使农房建设有序、稳定、高效推进,团队设计问卷并实地走访了多个村庄,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系统分析总结农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选取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为突破点,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显著因素,建立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鉴别模型”,对不同村庄推进集中居住区方式提供决策建议,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护乡村空间结构,使乡村能够得到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集中居住;Logistic回归;鉴别模型;决策建议【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8. 002一、新型集中居住问题的提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我国因城市快速扩张,不少地区通过“撤村并居”、“农转居”等方式,建立起各种农民集中居住区。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指出:“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

由此看出,集中居住区的出现,使得大量的自然村受到了冲击。

而在集中居住后,原本富有田园气息的生活模式被打破,村民失去心理归属,离开土地的村民不得不选择新的谋生方式,土地经济收入的减少造成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基本生活、子女教育、养老等生活问题不断凸显。

因此,为了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在2015年民政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化的指导意见》中便指出:坚决反对把农村社区建设简单理解为撤村并居,…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

2020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也颁发文件《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文件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提倡、不鼓励在城市和集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建设.doc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建设.doc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建设闽清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田”的多山县。

全县农业人口23 .36万,占全县人口的78%,耕地25 .7万亩,林地170万亩。

近年来,闽清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壮大省会卫星县。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增效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经过XXXX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传统落后的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渐向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农村社会发展步伐加快。

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首先,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3年多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41元,年均增长6 .2%。

该县每年转移6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80%的贫困人口脱贫。

第二,农业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水产品、畜牧业、茶果、食用菌、森林和竹子、蔬菜等六大主导农业产业持续增长。

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3年多7家增加到19家,销售收入5亿元。

第三,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农村中小企业逐渐聚集在工业集中区。

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3 .3亿元,年均增长15 .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0 .8亿元,年均增长17 .9%。

第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全县农村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增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群众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深化。

“平安乡”、“平安村住宅”、“文明村镇”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

首先,农民难以持续增加收入。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狭窄,农村难以巩固扶贫成果,完全摆脱贫困,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 收入 8 5 6 0元 。按 照 “ 家 、院 、村 ” 统 一 协 调 的
要 求 ,因 地 制 宜 、依 山傍 水 , 随弯 就 弯 、错 落 有 以 山 为 骨 ,以水 为 脉 ,以文 为魂 , 以 田 园 为 致 ,宜聚则 聚 、宜 散 则散 ,具 有 川 南 民居 符号 ,建

哪些 ?沐川 县 在 沐溪镇 三 溪村 以建 “ 桃源 山居 ”新 充 分尊 重农 民群众 的意愿 ,调 动和 发挥 农 民群 农 村综 合体 为 载体 ,对 以上 问题 进行 了积极 探 索 , 众 参 与建设 的积极 性 、 主动性 和创造 性 ,让农 民群 并于 2 0 1 2年 建 成 了 “ 桃 源 山 居 ”新 农 村 综 合 体 第 众 广泛 深入 参 与规 划 、建 设 和管 理全 过 程 ,着 力改
体 ,以产业为支撑 ,展现蓬勃活力。一是体现生态 之 美 。保 持 乡村 特色 ,体现 田园风 光 ,突 出 “ 原生 态 ” ,展 现 “ 农 家 味” 。 以桃 花为 媒 ,以竹 子 为 背 景 ,以油 菜 花 、桃花 沟 、梨 花 沟 、李 子沟 为板 块 , 以山形 、水体 、 田园 、农作 物 、农 家 为载体 形 成 田 园新 村 。二 是 体 现建 筑 之 美 。 因 地 制 宜 、依 山傍 水 ,错落 有致 ,散 聚结 合 。三 是体 现 文化 之 美 。抓 住 农耕 文化 主题 ,以二 十 四节 气景 点 为题 材 ,配 置 对 应 的景 观 意象 ,展示 沐 川丰 富 多彩 的农耕 文化 ; 展 示 和 体 验 沐 川 草 龙 、龙 灯 、狮 灯 、牛 灯 、旱 船 、高跷、莲萧、喔山号 、婚娶民俗 、开心农场 、 果 蔬 采 摘 。 四是 突出发 展 之要 。以 “ 文 化体 验 +态 餐饮 + 度假 休 闲 + 特色 农产 品销售 + 承载 节庆活 动”等带动现代农业和体验 、休闲产业 ,促进农 民 多元 就 业 ,多 渠道 增 收 。五 是体 现 管理新 型 化 。 以 建 “ 1 +N ” 多功 能 活动场 所 为载体 ,实现农 村 社会
化 入 户道 路 ,规 范农 家 小 院 ,提升 居住 水 平 ,实 施 5 5户农房 风貌 改造 工程 。 在农房 新 建上 ,以现有 聚
居 点 为基 础 ,通 过 规划 吸 引 、布局 优 化 ,完 善基 础
设施 ,采取原拆原建、异地新建等形式 ,把分散农 户 向聚居 点 集 中 ,扩大 聚居 点 规模 ,新规 划 聚居 点 3 个 ,扩建 2 个 ,新建农房 6 7 户。综合体农户户均 住 房面积达 到 1 0 0平 方 米 以上 。 ( 二 )发展 生产 ,促进 增收 因地制 宜 推进 产业 结 构 调整 ,培育 发展 优 势 特 色 产业 ,配 套 完善 生 产 陡基础 设 施 ,有 效促 进 农 民 增收。 “ 桃 源 山居 ”坚 持 一 三互 动 、产 村 相融 ,确 立 “ 家 家有 林 园 、户户 农 家 乐 、人 人有 就 业 ” 的产
筹 城 乡 的样 本 工 程 和 农 村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的 示 范 工 乡 结合 部 ,与 县城 一 河之 隔 。综 合体 辖 区 幅员 面 积 程 ,已初 步成 为在 全 省有 影 响 、全 市有 示范 的山 区 9 8 5亩 ,有农 户 2 0 4户 、7 6 4人 ,2 0 1 1 年 农 民人 均 城 郊结合 乡 村旅 游型 新农 村综 合体 。 “ 桃 源 山居 ”建 设 的基本 理念
桃源 山居 ” 样本 : 对 新农 村综 合体建 设 若干 问题 的思考
李 万 书
( 中共沐 川县委 党校

四川 沐川 6 1 4 5 0 0 )
要 :沐 川县 沐 溪镇 三 溪村 坚持 统筹 城 乡战 略 , 坚持 高标 准 规 划 先行 ,以 建 促 变 ,整 合 力 量 ,高 效 推 进 , 以建 “ 桃 源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6 9 2 2 ( 2 0 1 3 ) 0 5— 6 8— 0 3
在 生态 文 明建 设过 程 中 ,如 何把 生态 优 势转 化 管理 创新 ,增 强群众 幸 福感 和农 村和 谐度 。 为 经济 优势 ? 新农 村综 合 体形 态 特征 是什 么 ?城 乡 二、 “ 桃 源 山居” 建设 的基 本做 法 如何 互 动 ?新农 村 综合 体 实践 应 重点 研究 的问题 是 ( 一 )政 府主 导 ,农 民主体
桃 园 山居 沐川
山居 ” 新农 村综 合 体 为载 体 , 为新 农 村 综 合 体 建设 积 累 了 经验 。 关 键 词 :新 农 村 综 合 体
中 图分 类 号 :F 3 0
文 献 标 识 码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6 9 2 2 . 2 0 1 3 . 0 5 . 1 9

期 , 目前 正 在实 施第 二 期建 设 。 “ 桃 源 山居 ” 的 善 农村 最急 需 、最 直 接 、最基 本 的生产 生 活条 件 。 目标定 位是 建 成 “ 两 化 ”互 动 、 “ 三化 ”联 动 、统 桃 源 山居新 农 村综 合 体位 于 沐溪 镇 三溪 村 ,处 于城
【 作者简介 】 李万 书( 1 9 6 8 一) , 女, 四川沭川人 , 『 { 】 共 沐川 县委党校 、 县行政学校常务 副校 长, 主要研究方向 : 社会管理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9—2 2
筑 风 格相对 统 一 ,打 造 乡村 风貌 ,建设 山居 村落 。 在 旧房改 造 上 ,坚持农 房风 貌 与周 边环 境 相 融 的理
念 ,实 施 “ 两 池 七 改 一 规 范 ”标 准 工 程 ,开 展 屋 顶 、立 面改 造 ,整 治院 坝环 境 ,新 建庭 园绿 地 ,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