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主观题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生产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
在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平均增速。
经济增长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控制通胀的政策是必要的。
4.失业:失业是指活动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失业的影响和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平衡。
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原则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很重要。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原则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运行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汇率制度等有重要影响。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汇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外汇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要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也值得进行复习,比如经济周期、贸易政策、收入分配等。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宏观经济复习重点
宏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内容较多,而且比较难学,在学习时要注意联系比较记忆,比如说各个流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区别和联系等,要学会多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有时会涉及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题。
重要概念:GDP,NDP,NI,PI,DPI名义GDP和实际GDP最终产品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消费,投资,物质磨损,精神磨损(资本老化带来的)[这些比较基本,考试可能性不太大]重要公式:从支出角度看Y=C+I+G+(X-M);从收入角度看Y=C+S+T+K。
这两公式在计算中会用到。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以基本概念和计算为主。
(1)重要概念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注意:APC+APS=1;MPC+MPS=1)消费函数(公式重要)(2)计算注意记忆几个乘数公式以及均衡收入公式:投资乘数K=1/(1-MPC)部门中:政府购买乘数kg=1/(1-MPC)(会推导)税收乘数K T=- MPC/( 1 - MP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 MPC/(1- MPC) 平衡预算乘数=1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了解)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重要概念货币中性(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变量)自主投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有效需求资本边际效率加速原理(重要)资本的边际效率(指投资者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很快增加,所以投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利息率不变,资本边际效率越高,则越能鼓励人们进行投资;可是在凯恩斯看来,对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IS曲线,LM曲线流动偏好陷阱(重要)货币供给(包括狭义的货币供给和广义的货币供给)(2)其他知识点:掌握IS曲线的推导过程,代数表达式以及IS曲线移动产生的影响掌握LM曲线的推导过程,代数表达式以及LM曲线移动产生的影响货币需求函数L=ky-hr以及货币需求曲线IS-LM曲线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非均衡情况(包括i>s时有超额产品需求; i<s时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等各种情况,需要掌握在图中分析实现均衡的过程)要掌握教材中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中的那个图表,即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纲要,这样有助于理解整个体系。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所生成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GDP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经济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4.失业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通过调查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等指标来衡量。
5.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二、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增加。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手段实现。
2.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受到经济体制、政府政策、资源限制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因素造成。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的物价上涨,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
2.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复杂的影响,包括对货币价值、利率、投资、消费、分配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四、失业:1.失业类型:失业可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技术变革或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
2.失业的影响: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不利的影响,包括影响个人收入、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五、货币政策:1.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段时间内一国范围内金融机构创造的各种货币工具的总和,狭义货币供应量是仅由现金和可流通的存款组成的货币数量。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主观题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要点:●GDP的组成及其相关内容●CPI的计算●人口增长与生产率●国民收入账户的规则中包括的一些重要的恒等式●70法则及其应用●最低工资法与失业●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的T-account的填制●开放经济的均衡模型,及其相关事件或政策对这组均衡模型的影响与后果(会作图)●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会作图)●货币需求曲线论述题要点:(结合相关知识点并自主查阅资料开放式分析)“孪生赤字”的产生:孪生赤字是有关财政活动和国际收支关系的一个著名假说。
是指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同时发生。
这种赤字假说与乘数论存在紧密的联系。
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得相同收入水平下,国民超额储蓄下降。
政府支出的增加,无论是通过增加国内产品的消费,还是增加进出口产品的消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本国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增加进口需求,从而使得本国贸易出现逆差。
●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
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一)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有利影响 :(一)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有助于我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三)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平衡、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五)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国货币当局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六)本币升值将增强人民币的支付能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出口和引进外资(二)可能加剧我国的资本外流(三)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1、社会市场竞争激励,高端人才缺乏2、学校教育结构层面的偏差3、社会陷阱与家庭的干预4、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二、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与解决方案1、学校改善教育制度,给学生一片天2、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3、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建议: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一)府应优化制度安排,强化服务职能1政府: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综合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复习知识点。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它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要素效率来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干扰资源配置等。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即有劳动力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5.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状态。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刺激或调节经济。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9.政府债务: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债务。
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10.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和推动经济增长。
1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
了解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2.2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三大支出,它们是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个人或家庭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投资是企业或个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加固定资产的行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深入理解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失业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出现的就业人数不足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手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3.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稳定和增长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调控工具,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版)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的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由一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个人可以随意支配的全部收入。
4.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5.名义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由一国公民所生产的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6.实际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由一国公民所生产的以基准期价格计算的现期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7.消费函数:是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8.边际消费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消费。
9.储蓄函数:是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10.边际储蓄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储蓄。
11.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如果△I表示投资变动,而△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I表示投资乘数。
则KI=Y/△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税收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如果△Tx表示税收变动,而△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TX表示税收乘数。
则KTX=△Y/△Tx=-β/(1-β)。
13.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14.货币乘数: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就是货币创造乘数,即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
15.存款创造:银行通过运用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和流通准备金等货币从而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行为。
16.货币需求: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一部分财富。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人们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7.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18.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宏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2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P4103货币中性: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易媒介,而不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任何影响。
4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没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3个百分点。
P5085自动稳定器:亦成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462 6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即上去容易下去难)P3897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成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P414 不确定9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
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10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的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高三政治 宏观调控热点复习
深化整合 无论是考查经济常识、政治常识 , 还是考查哲学常识 从 “ 是什么” 、“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设问
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为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二 是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呢 ?
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提高了履行经济职 能的水平 ;
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提高了驾 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主干串讲
[温故知新]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
作用的经济。
(2)在市场经济条基件础下性,价值规律通过
、
、 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
活动,使得社会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 价格
供
(求3)市场竞经争济的一般特征:
、
、
、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宏观调控的目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安排了约4万亿元的投 资,以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四万亿投资分配如下图所示:
错题笔记
易错点一 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例1】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产品的“家电下 乡”全国推广正
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包括:
、法经律济手增段长和必要的行
政手段。
经济手段
温馨提示: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 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 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式启动。推广
“家电下乡”
高频考点总结
2013常见考点总结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
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所以,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温馨提示:记住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计划,如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
其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发行国债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
其好处是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西方经济学宏观 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公式: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DPI = GDP -Z -T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5.综合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A.、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整理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和指标二、需求与供给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宏观经济平衡和市场均衡的关系3.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决定因素和调节机制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3.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和调控方法四、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的概念和测算方法2.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类型3.失业的定义和测算方法4.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五、国际贸易与汇率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贸易的利益和限制因素3.汇率的概念和变动原因4.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六、货币与金融1.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的决定因素2.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机制与政策3.银行与央行的职能与作用4.股票、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七、政府与经济1.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4.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八、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2.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经济组织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目标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实践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和调控手段等。
2.研究并理解各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和指标,例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情况和事件,例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等。
4.细化学习内容,建立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制作总结表格来整理复习材料。
5.进行真题练习和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成果,找到巩固和提高的重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国际经济(宏观部分)复习(自己整理)
机会成本:生产以某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的产品的数量概念无差异曲线:在个体偏好相同的前提下,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构造一条可以反反应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及社会无差异曲线贸易利益的分解: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者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专业化的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利益。
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某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的缩小,并且最终达到均等。
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价格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
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达到均等。
/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相对丰要素的所有者会获益,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则会受损。
(自由贸易下,两国的单位价值等产量完全相同,所以单位成本线和要素价格也相同。
)注意: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商品难以达到一致,所以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难以实现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完全一样。
悲惨增长及前提条件: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来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
前提: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出口供给的变动可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国边际倾向较高,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要素禀赋理论: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
宏观经济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重点、难点部分) 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1-1 主要问题 [主要参看第1章] 必须从大道理上弄懂这三大问题。
1)、国民收入的决定 2)、失业问题 3)、通货膨胀问题 1-2 政府要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 安定物价 充分就业2、 基本概念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参看第1、第2章] 2-1 GDP 、名义GDP 、实际GDP 、可支配收入 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要求理解支出法):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2-3劳动力、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3、 基本分析工具:总供给总需求(AS-AD 模型)[主要参看第1章第3节、第4章第2节和第8章第1节] 3-1 模型3-2 总需求曲线AD 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物价总水平与整个社会总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其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与消费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的购买力,消费增加,所以总需求增大.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与投资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交易需求的货币量;当家庭力图把多余的货币变为有利息的资产时,资金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从而引起投资增加,所以总需求增大(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与净出口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 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所以总需求增大. 以上三个解释都是假设货币供给是固定的。
3-3 总需求的构成 AD=C+I+G+NX 即总需求由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构成; 总需求的变动就来自于这四个部分的变动。
四大构成部分之和所表示的购买力越大,则需求越大,所对应的供给曲线就越在右边。
反之,则在左边。
3-4 总供给曲线AS物价平P实质 产量Y平Pe均衡产量YeASAD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物价总水平与整个社会总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方倾斜的曲线,长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5、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受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即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6、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行为。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奥肯定律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9、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0、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3、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1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15、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16、货币需求(函数)是指整个利率--货币需求量组合或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在凯恩斯看来,是指人们放弃流动性很差的金融资产而持有不生息货币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要点:
●GDP的组成及其相关内容
●CPI的计算
●人口增长与生产率
●国民收入账户的规则中包括的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70法则及其应用
●最低工资法与失业
●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的T-account的填制
●开放经济的均衡模型,及其相关事件或政策对这组均衡模型的影响与后果
(会作图)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会作图)
●货币需求曲线
论述题要点:(结合相关知识点并自主查阅资料开放式分析)
●“孪生赤字”的产生
●人民币升值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延迟退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