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
p r o  ̄ e s s i o n l a
一
i n t e ra g t e d s k i l l s ,t h e n h e l p s t u d e n s t E mp l o y me n t . 【 K e y wo r d s 】 Hi g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E d u c a t i o n , Gr a d u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Co u s r e s ,s c h o o l — e n t e pr r i s e c o o p e at r i o n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8 月 下旬 刊
综述 ・ 专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毕 业 生 就 业 岗位 与职 业 能 力要 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业 实践 》 ( 2 ) 毕 1周 《 业 设计 》 ( 周 ) 毕 8
笔 者 学 院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为 使 培 养 的 学 生 能 满 足 社 会
的 需 求 ,在 进 行 了 广泛 社 会 调 研 的基 础 上 , 再 邀 请 行 业 企
一
C .自动 生 产 线 的运 行 7 P C 制 与调 试 L控 维护 和 维修 。 8 机 电一 体化 设备 英文 说 明书 阅读 9 简单 机 电
一
体化 系统 的 制作
掌握 综 合技 能 ( 技能 人才 ) 高
1 自动 生产 线 的安装 、调试 与维 修 0
开 放 性 和 实 践 性 。 高职 教 育 要 为 地 方 经济 服 务 。 笔 者 所 在
学 院 地 处 江 苏 无 锡 , 无 锡 地 区 制 造 业 发达 , 机 电 一 体 化 人 才 需 求 旺 盛 。而 机 电 一 体 化 技 术 是 综 合 应 用 机 械 制 造 、 自 动控 制 、 传 感 检 测 、计 算 机 、 微 电子 、信 号变 换 等 技 术 为
三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改革
专 业 紧 紧 抓 住 了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切 入 点 , 着 眼
业 的 实 践 专 家 、教 学 专 家 、 毕 业 生 与 本 专 业 的 教 师 组 成 专 家 组 ,经 过 四方 专 家 的 充 分 讨 论 ,确 定 了 专 业 的 三 个 主 要 就 业 岗位 :机 电 一 体 化 设 备 的运 行 维 护 ; 机 电 一 体 化 设 备 的 安装 、调 试 和 维修 : 自动 生产 线 的运 行维 护 和 维 修 。 要 使 专 业 毕业 生 适 应 就 业 岗位 的要 求 , 必 须 培 养 学 生 具 备 一 定 的职 业 能 力 。 而 职 业 能 力 是 从 事 一 门 或 若 干 相 近
基于高等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的全 面 素 质 、 能 水 平 和 创 新 能 力都 具 有 深 远 的 影 响 和 重 要 的 意 义 。 在 具 的前沿领域 , 技 甚至是多专 交叉的领域。
需要。
三、 发挥 实习指导 教师 的导航作 用 , lt nt 以 ne e 为媒 体 , r 提高 学生的信 高等教育进入市场化运作 以来 , 院校 的招 生人数 大大 增加 , 是 由 息 素 质 各 但
于教师资源有限 , 毕业设计指 导教 师心有 余而 力不足 。近 几 年 , 由于 用人
为 目标 , 以人们从事社会 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本位。然 而, 业设计是 高等教 育过程 中的重要 环节之一 , 毕 因此 , 新的人才培养 方 在
案下, 毕业设计环节面临新的 问题。本文对解决这些 问题做 出了初步的探 索, 并具 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关键词】高职 学院 机 电专业 毕业设计 教 学改革
备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等理 论知识 后 , 用近一 个学 期的 时 间, 学生 到理论与实践 的基本训练 , 将所学 的知识融会贯通 。
2 确 定 选 题 的原 则 是尽 可 能 地 选 择 实 际项 目 中的 内容 , 分 兼 顾 学 生 . 充
要结合实 际课题和所学 的书本理论 , 自己动手分 析问题 、 决实际 问题 , 解 得 已有 的理论基础 , 适当接触前沿课题。应符合 教学要 求, 面向经济 建设 , 尽 量结合 实际生产 、 研任 务 , 科 也可结合实验 室建设 , 实验 项 目改造 进行。毕 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是对学 生综 合能 力、 分析 问题 能力 、 解决 问题 能力 业设计课题 的选 择可 以给学生较大的 自由度, 学生可根据 社会的需 求和 自
机电教学改革初探
机电教学改革初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综合化、一体化显著加强,使得社会职业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我们要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
机电教学改革一、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学时太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课程和其它的专业课一样,教学课时被明显的缩减,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2、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在电机知识的介绍中,概念抽象,理论繁琐,跟数学、物理及电路等相关课程的联系很紧密。
在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分析、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设计思想的叙述一般都较清楚。
但由于原理图多、文字叙述较抽象,学生又无实物接触,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关安装位置图、面板开孔图、电气接线图及安装、调试等工艺设计方面几乎均未涉足,理论教学与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制造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
近年来PLC技术的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场合,基于PLC的实验系统无论其运行过程还是运行结果只能通过对控制对象的观察得以了解,因此PLC教学的实践环节更应强调对象模型的实例化与控制流程的动态演示。
但受控对象往往由于其体积大、重量重、价格高、维护难等因素,难以大量装备于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工程实践中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4、生源整体素质下降。
由于连年大幅扩招,生源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接受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比过去的相对降低,许多基础课的学习不够扎实,给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机电教学改革的策略1、改革课程设置1)、建立树状结构新课程体系。
我们打破课程开设的先后依课程自然排列顺序的那种课程组合呈链状结构的课程体系,扩充新课程内容,对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新型树状结构的课程体系,改课程系列为系列课程。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拟从改革研究与实践两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改革研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是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题目单一、缺乏实用性、难度较低等,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必然。
(一)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越来越多元化,毕业设计应该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实用性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培养出一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企业实际的技术难题供学生研究解决;学校也可以研发一些适合市场需求的小型机电产品,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亲身参与设计、制造和测试,从中得到真实的发展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多样化题目设计传统毕业设计中仅有一两个题目,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为此,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采用多样化题目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多元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例如,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课程培养目标等因素,设定多类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自主选择,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的发展。
(三)注重创新意识当前,机电一体化领域正在不断创新。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也应该注重创新意识。
学生应该在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对行业的敏锐性和前瞻性,了解行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在毕业设计中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探索:(一)实践环节的加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设备设施,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操作的能力培养,掌握实践技能和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浅谈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Sc enc e Techn ogy n i e nd ol I nova [ Her d t on al
创 新 教 育
浅 谈 高职 院校 机 电类 专 业课 教 学 改 革 与 实 践
王 刚 ( 辽源职业 技术学 院 吉林 辽源 1 6 01 2 ) 3 摘 要 :高 职 院 校 的 曩 学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 从 课 程 设 置 , 学模 式 教 学 效 秉 等 诸 多 方 面 考 虑 。 取 切 实 可 行 的 模 式 ,能培 养 出 机 电 专 应 教 采 业应 用能 力较 强 的合格 人 才。 关键 词 : 课程设 置 教 学模 式 教 师 学生 能 力
1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置 身 2 世 纪教 育 、 学 改 革 的 浪 潮 中 , l 教 如 何 发 挥 现 代 化 科 技 的 优 势 , 成 教 学 改 完 革 、 高 教学 效 率 、 善 教学 效 果 一 直 是 高 提 改 职 院 校 各 专 业 所 热 切 关 注 的 问 题 。 电 是 机 个 传统 的产 业 , 随 着科 技 的 高 速 发 展 , 但 特别是控制及 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 , 它 的 内 涵 已有 了 很 大 的 扩 充 和 升 华 , 代 现 机 电 已渗 透 和 兼 容 机 、 、 电 电子 、 制 、 、 控 理 化 及 计 算 机 等 众 多 领 域 的 科 学 技 术 , 以 可 说 纯 机 电 已完 全没 有 前 途 可 言 。 传 统 的 专 业 课 存 在 着 不 少 问 题 , 教 如 材 内容 陈 旧 , 进 技 术 、 进 工 艺 、 进 材 先 先 先 料 没 有 编进 教 材 ; 视 统一 , 视 学 生 的 差 重 忽 异 和 个性 特 长 的 发 展 , 重视 理 论 知 识 , 视 轻 操 作 实 践 技 能 的 培 养 , 视 了 学 生 德 智 体 忽 美 劳 的 全 面 发 展 。 统 教 材 缺 乏 各 专 业 课 传 内 容 之 间 的 联 系 , 自独 立 , 容 枯 燥 、 各 内 乏 味 , 识 面狭 窄 , 现 了教 学 内 容 重 复 , 知 出 重 点 不 突 出 , 学 生 学 习 没 有 主 动性 , 使 教学 效 果 差 , 能 适应 社会 需 求 的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不 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 , 因此 , 教 学 内 容 的改 革 是 教 学 改 革 的 核 心 , 必须 符 合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总 体 要 求 。 学 内 容 改 教 革 既 涉 及 到 各 专 业课 内容 之 间 的衔 接 与 组 合 及 每 门 课 程 的 内容 选 择 和 优 化 , 涉 及 也 教材选用、 学设计、 教 教学 方 法 与手 段 等 因 素。 改革 内容 要 根 据 教 师 的认 识 水 平 、 学 教 能 力 以 及 学 生 的 学 识 背景 、 学 内 容 的特 教 点 、 育 技 术 发 展 情 况 而 定 , 能 “ 刀 教 不 一 切 ” 要 以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为 最 终 衡 量 标 , 准 。 总 的原 则 是 变 授 人 以 鱼 为授 人 以 渔 。 但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
高等数学作为机电类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探讨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革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作为我国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以应用技术为主导。
而高等数学作为机电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 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课程设置中的内容往往偏向于理论性和抽象性,与机电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课、做题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较为有限。
老师们往往以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 教学资源有限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往往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落后,这给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老师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学生们也很难获得较好的学习条件。
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从培养质量探讨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
化专 业的毕业 生认 为 , 最重要 的专业核心 课程是机械制造 技术 、 电气与 P C控制 、 L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液压与气动技 术 、 数控机床 , 重要 度分别为 7 %、7 7 %、 9 7 %、7 6%、8 然 而 , 2 5 %: 毕业 生在工作 中对这 五 门 核心 课程 的 满 足度 却很 低 ,分 别 为
0】 9—02 3
设备维护维修所需要 的综合知识 , 具有生
产 管 理 知识 , 一 定 实 际经 验 , 识 面 广 , 有 知
作、 适应T作岗位 的能 力。 中, 其 亟待改进
的基 本T 作 能 力 是有 效 的 口头 沟通 、 极 积
为 了全 面 、 观 、 正 地 评 价 专 业 人 客 公
教 学改 革
高职机电专业
有奉 献精神 、 团队精 神 、 新精神 ” 具体 创 ;
要求是 :毕业 生具备 熟练 的设 备操 作能
力, 熟悉 设 备 的机 械 结 构 和 控 制 系 统 的 电 气 设 计 , 握 机 电设 备 的 机 电联 调 , 握 掌 掌
【 中图分 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4 0 9 8 (0 )8 0 5 — 89 2 1 0 C一 2
业 生 不 满 足 用 人 单 位 的 需 求 , 人单 位 也 用
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 。
一
应就业岗位需要作 了较好 的铺垫 。然而 ,
、
调 查 样 本 说 明
结果 示 , 电一体化专业毕 业生 的就业 机
竞争 力指 数为 8 %, 于中等水平 ; 8 处 学生 毕业 时掌握 的基本 工作 能力 只有 5 %, 1 以 至于就业质量 较低 , 即月 收入低 、 专业对 口率低 、 职率高 、 业和行业 的转换 率 离 职 高、 职场 磨合期长 等 , 就业稳定性较差 , 半 年 内的离职率达到 了 4 %;离职 率较 高 , 1 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低 , 毕
高职技能大赛背景下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技能大赛背景下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在这种背景下,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尤为关键,因为机电专业的学生往往需要接受更加实践性的教学才能够胜任工作。
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1.高职技能大赛的兴起近年来,各种各样的高职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频频举办,这些比赛不仅展现了各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
参与高职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了学生们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2.市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当前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在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上存在一些短板,这也导致了市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实际供给之间出现了不小的差距。
3.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实践教学环节。
而且,由于机电专业的具体技能要求比较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被看好。
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机电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教学改革应当注重设置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课、实训基地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参与技能大赛高职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实际能力的一次检验。
学校应当鼓励机电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技能大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且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
3.完善师资力量教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学校需要注重提高机电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了解市场需求。
试谈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
试谈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摘要:当前,由于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化,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把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努力探索针对机电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机电专业是以机械、电子技术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机电专业涉及的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已经成为各技术类专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开展素质教育所开设的重要专业。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机电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各职业院校来说,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科课堂教学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脱离实践教理论。
学生在学校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度过的,理论教学一直占主导地位,实训教学占的比重很小,而且学时很短,都是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
对于实训教学,学校一般没有科学、合理和完善的考核办法,导致广大学生忽视了实训课的重要性,以至于总是以应付的心态来完成实训课时,最终使他们的知识缺乏实践基础。
2.实践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相互脱节严重。
由于机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机电技术的应用中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广大学校在编写或选择教材时,已经注意到这些变化,将这些新的理论知识增加进入教材。
但是由于没有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训课的内容严重滞后,内容仅仅是为了对理论进行验证,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无法促进他们在实践去探索、去创新。
3.专业设置不科学,专业特色不明显。
好多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在专业设置上模仿其他学校,不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不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
机电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机电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教育阶段时间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课题最接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进行融合和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撰写毕业论文这一系列重要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标签: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实训改革课程建设科技创新过程监控0 引言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关键时刻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此,我机电工程系近年来在历届毕业设计所积累的经验和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改革,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力度,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注重学生前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1.1 开设大一特色课程。
从大一刚入校开始,就为新生安排了《专业导论》课程。
该课程从入学学习指导,到专业性质、专业研究方向、就业方向及前景等方面的介绍,再到理论课程介绍、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使新生对整个大学四年有了整体的认识,也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使其能够带着目的去学习。
1.2 大胆改革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从大一的第一学期开始,针对专业基础课以及本学科重点课程,开设了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考察,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经过多年实训教学经验,我系大胆对传统实训进行改革,不再以某某课程名称作为实训名,而是全部改成工程应用性质,如《数字逻辑电路》实训,修改为《数字系统设计》实训;《单片机应用》实训,修改为《智能化控制工程》实训;《PLC控制器》实训,修改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
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强调工程应用能力,且出题方向也不局限于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将方案放开,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题目的要求。
高职高专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职高专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摘要:高职高专的机电专业有着许多重要性的实验,但在绝大所数的实验教学中都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不良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改革机电实验教学,对此,本文将对机电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电实验教学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现代的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教育逐渐全球化、人才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脚部加快,对大学培养的学生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社会的需求不是达到饱和,而是,高职高专的机电实验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只学习了理论认识,不够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造成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过少的状况,企业要从新对学生再次培训,对企业的压力增大,从而造成学生就业难。
对此,机电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大势所趋,应针对机电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弊端,加强机电实验教学的改革,如:对单片机实验教学的内容更新;对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方法改革;对单片机实验教学的体系进行完善等等。
对此,本文将分析高职高专机电实验中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机电的实验改革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高职高专机电单片机实验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高职高专机电实验中的单片机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实验箱”操作平台,使学生的实验与学习以及系统更深层次的掌握带来了不良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单片机实验内容的具有单调性与有限性的特点。
目前,单片机所设计实验内容以辅助教科书为主,所设计的实验主要是以单片机的某些功能或者结构以及并行扩展的传统芯片,这样的实验与现今具有复杂多样性的单片机接口间的使用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学生认识如何使用单片机具有局限性。
学生不能很好的熟悉电路硬件。
绝大多数在学生操作单片机实验过程中,只会根据实验指导书对要进行连接电路的方面进行简单连线.从不分析如何连接以及为什么连接,更不会分析电路图的整体设计概念,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在完成了整个单片机实验后对简单的电路设计还不能掌握,甚至还会出现读不懂电路图情况。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类专业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等数学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机电类专业学生对高等数学学科存在着疑惑、不理解等问题,这与传统的、基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不得不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因此,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 教材与课题疏离。
高等数学教材繁重,内容广泛。
而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往往与教材内容或其所探讨的问题不相符,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
2. 知识枯燥,缺乏实际应用案例。
高等数学教学中刻板枯燥、无趣的教学内容关注过多于是练习掌握知识点,而忽略了由应用问题向基础知识的学习方式。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设计高等数学学科,与实际应用结合,将数学应用于机械控制、电子控制等机电领域,强调数学适用性。
3. 缺乏主动性,缺少动手能力。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强调老师讲解知识重点与难点,缺乏学生积极性,追求单一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交互性和探究性,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1. 教材内容改革。
机电类专业学生会接触很多计算机控制应用、运动学分析等相关课程,需要更好地结合实际应用进行高等数学的知识学习。
要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出更加合理、系统的教材内容。
2. 课程内容实际性加强。
高等数学学科和机电领域应结合紧密,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数学理论,拓展知识面。
学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3. 交互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可以相结合,嵌入式数学程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实时互动探究数学领域的学习体验。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保持灵活性。
4.技术教学手段创新。
采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工具和辅助材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落实“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更新,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改革方案。
一、引言高等数学是机电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解问题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已经显得不够适应。
对于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 教材内容繁杂,与专业需求脱节。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繁杂,学生学习时难以抓住重点和难点,同时与机电类专业的实际需求脱节。
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环节。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缺乏实践环节。
对于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单一的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手段主要以纸质教材和黑板为主,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改革方案1. 教材的调整和更新。
针对机电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可以对高等数学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实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可以通过实验、作业以及课程设计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便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四、实施进程1. 教学团队的建设。
为了保证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应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机电教学之改革
高职院校机电教学之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员,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机电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机电教学的改革提出参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1. 教学设施不完善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教学设施相对滞后,仪器设备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3.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善和教学内容滞后,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实践培训和实习机会,使得学生毕业后往往缺乏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措施1. 更新教学设施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机电类专业的教学设施更新投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确保教学设施跟上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培训和技能培养水平。
2. 调整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研和更新,加入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让学生学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中心,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系统的实践培训和实习机会。
4. 加强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机电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得到专业化、精准化的教学指导。
三、改革建议1. 加强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教学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实践。
2. 推进课程国际化高职院校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专业课程,促进课程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国际前沿科技和行业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高职机电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OCCUPATION2012 01110高动手能力,为使学生从新学徒转为普通技工奠定基础。
在此期间,安排了两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平行开课,这样学生不仅培养了专业能力,而且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也培养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进入第6学期,“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基本学完本专业课程后的最后一门学习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重点是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使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能顺利地融入到社会和企业中去。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中“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及“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精神,建立了校内“教学车间”和多个实训室。
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提供了设置“学习情境”的条件,使学生能在校内接触较为真实的生产环境,在“学习中工作”。
教学车间和实训室不仅体现了“理实一体”的理念,并且对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理论考试的成绩来衡量。
而在教学车间和实训室内,融“教、学、做”为一体,学习成果的体现是实在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得到了充分体现,由此而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共识、双赢”为原则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群,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
所谓“共识、双赢”,是建立在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多年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与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具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为这些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的基础上的。
这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作为顶岗实习基地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若干工作岗位,企业还要承担对学生教育的义务,这也是为企业自身在培养后备力量,可缩短将来毕业生上岗的培训时间。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主题论坛F ORUM43OCCUPATION2015 10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文/李松柏摘 要:本文就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
通过光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训分离,所教、所学、所用相分离的现状,通过分层教学和小班制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高。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分层教学 小班制教学一、教学现状一是传统技工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进行实训。
大部分学生反映:由于机电专业课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老师在上面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想睡觉,感到听不懂,所以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干其他事,学习效果差。
还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虽然他们在理论课堂上学会了部分知识,但是等到实训的时候,原来学到的知识已忘记了,还需要实训教师再讲一遍,感觉原来上理论课是浪费时间。
部分条件好的技校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但其一体化也是针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很少有针对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实训。
二是很多技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老师对四五十个学生。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样,有的学生做得快,有的学生做得慢,有的学生问题多,一个老师指导实操忙不过来。
学习进度不一样,快的学生做完了没事干;慢的学生刚刚开始,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还没开始。
三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科进度按教材教学,而机电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些技术很快就被淘汰,课本又没有更新,因此造成学生学的用不上,即出现“所教、所学、所用”相分离的现象。
二、改革思路1.建设能够培养“一流技工”的一体化实训室一体化实训室室内配有YL-235A 光机电一体化设备 14台,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这样的实训室既像一个生产车间,又像一间多功能教室。
在这里,教师一边给学生讲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工”与“学”真正融为一体;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说明见下表。
表设备描述就像小型自动检测线,包含了物料的机械手传送、光电检测和自动分拣等工作流程实训项目机械传动与气动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PLC 与触摸屏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2.分层教学和小班制教学结合针对学生进度不一样的情况,我们采用分层教学法,把要求完成的实训任务分为A 、B 、C 三个层次。
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难觅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高薪难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这与我国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不强,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力。
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没有特色,课程没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偏离市场需求的轨道。
是主动面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变革,还是随波逐流最终被市场淘汰,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日益市场化的机电高职毕业生的培养问题,江西理工大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突出办学的特色1.专业设置有特色。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视质量为根本,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常转换学习内容、训练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我们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减少与其他院校的重复。
功能定位较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明显。
紧紧盯住市场,对培养目标适时进行调整,课程设计和授课模式均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弹性灵活机制,以使学生同时具备就业和创业两种能力。
2.课程设置动态化、模块化。
学校高职机电类专业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沿用本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
在教学中,将传授机械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技能培养的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本身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忽视对创新技能的培养,适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编写滞后,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把握不准,教学计划制定不完善。
针对此问题,我们组成以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革方案,以工程应用为核心重组和优化课程内容,重视工程项目形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性,将各学科体系中的有关知识内容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综合传授,避免技术在学科体系中的过细划分和重复,使教学内容更切合生产实际。
高职院校电机学教学改革浅谈
高职院校电机学教学改革浅谈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电机学》课程理论性很强,其特点为:一是电机既有电路部分,又有磁路部分,知识涉及面广;二是电机磁路方面的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三是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既带有基础性又带有专业性。
因此,教好这门课要求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一门公认难教难学的课程。
一方面应要求学生知道这门课难学,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掌握其特点和学习方法。
笔者在多年的《电机学》教学实践的探索中,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内容合理化《电机学》课程内容包括变压器、交流绕组、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直流电机等。
以往课程设置:教材分上下册,一百多学时,两学期完成,内容广,学时多。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增加,该课程缩减为60学时,一学期完成。
然而,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大量压缩,否则,达不到教学目的。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教学学时上进行了相应调整。
考虑到《电机学》虽然包含大量的数学推导和演算,但它是阐述电机基本理论的课程,最关键的是明确物理概念,掌握基本原理,相对来说,数学的推导计算倒是次要的,故采用赵君有等编撰、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电机学》为教材,教学内容为变压器、交流绕组的共同理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因学时有限,根据必须、够用的原则,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去掉第三章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和瞬变过程、第十一章同步发电机的三相突然短路和异常运行、第十三章直流电机的电磁原理及运行特性和实验等内容。
为突出电机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对变压器、同步电机两部分的学时安排较多,异步电机相对较少,直流电机只作简单介绍,详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高等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专业分工越来越
细。
高等职业院校以企业培养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本位。
然而,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毕业设计环节面临新的问题。
本文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院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机电类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在具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知识后,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学生要结合实际课题和所学的书本理论,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也是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的一次培养。
所以,毕业设计环节是以往其他教学环节的继续、补充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因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会检索资料、收集信息、树立工程与经济观念、图文处理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会有明显提高,在毕业后就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高等教育进入市场化运作以来,各院校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教师资源有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几年,由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不断提前,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毕业前要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一部分学生提前工作,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相当有限。
而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确有困难,因而毕业设计成了最薄弱的环节。
如何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安排、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针对上述新的情况,我们在广泛收集往届机电类专业毕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作为高职学院的机电类专业应加强调查研究,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办学实际,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专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长期的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我们明确地把具有专业基础理论、实践技
能和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现代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能从事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等工作和从事现代化工厂自动化生产。
二、根据顶岗实习工作特点,确定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原则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毕业设计应根据顶岗实习的工作情景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具体原则如下:
1.要加强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以及潜在的创造力。
选题应由实习指导教师确定,因为学生还不具备确定选题的能力。
选题要充分考虑训练对象刚完成五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这一因素,但不能完全受这一因素的限制,还应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让一部分学生接触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因此选题范围包括两方面:(1)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基础,所选课题主要应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2)是为了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部分选题可以是本专业的前沿领域,甚至是多专业交叉的领域。
2.确定选题的原则是尽可能地选择实际项目中的内容,充分兼顾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适当接触前沿课题。
应符合教学要求,面向经济建设,尽量结合实际生产、科研任务,也可结合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改造进行。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按照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设计,强调毕业设计课题来自企业工作岗位,采用某些公司的部分项目或产品作为设计的课题。
因为这样的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在技术上紧跟当代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而且做到有的放矢,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坚持毕业设计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题目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保证。
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得到综合训练,工程实际能力会产生质的飞跃。
三、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导航作用,以Internet为媒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解本课题的相关国际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国际国内主要知名专家、知名的论著和文献以及著名的公司和企业,将相关网站全部告诉学生,并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些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介绍一些比较好的搜索网站和搜索工具。
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主要起导航的作用,并采取一些好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同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因特网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便于实习指导教师能够及时辅导学生。
四、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工作,采用新的毕业设计形式并提高质量
采取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与用人单位相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
1.提前就业的学生可以在就业单位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课题,指导教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外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由教研室对毕业设计题目和外单位导师资格进行审查并进行辅导和论文评审。
要求学生做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设计题目进行严格审核,检查学生资料检索情况,要求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计划和进度安排,每周与指导教师联系一次,汇报进度、解答疑难问题,答辩在校内进行。
2.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成就感,用这样的毕业设计课题吸引学生留校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
3.采用多个已在实际工程应用的实例,完成应届机电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设计质量比往届有明显提高。
不仅有选用教师的科研课题上的实例,还有学生在工作单位带来的项目、工厂实际的供配电系统、教师正在研究的产品设计,都是已成功的项目或正在研究的产品,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
4.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答辩的方式按组进行开题报告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以往的毕业答辩中,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较好,但答辩时不能突出重点、不能很好地表达所完成的工作,说明在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因此我们认为在科技方法训练这一实践环节中,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进行答辩之前,教师都具体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开题报告的内容表述清楚的方法。
五、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管理,检查学生资料检索情况,要求学生作开题报告;同时,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设计题目将进行严格审核,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进度安排、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六、开设毕业设计专题讲座以及新产品的巡回展
1.邀请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和教授给机电类专业毕业班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入门讲座,为学生讲授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若干设计项目作为示范,说明设计过程如何进行,应该完成的设计图样及文字资料,等等。
介绍近年来已在企业生产现场成功应用的项目中选出的多个范例,它们各具特色;既有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装置,又有采用PLC、变频器、工控机和组态软件等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有的项目相当简单,可用作设计入门,大部分项目能够用作毕业设计课题。
这些项目适用的领域很宽,包括汽车制造、冶金、矿山、化工、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
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为了配合教学,丰富电机系学生的专业知识,我们联系“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 卡车巡展”,在学院内进行,向学生展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最新的应用实例和技术。
并邀请名牌大学的教授座谈如何利用世界著名的自动化公司来促进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建设,学生反映良好。
毕业设计是学生两年多来首次进行实际课题的方案调研和设计工作,尽管根据选题的不同要求,有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方案设计,有的侧重新知识的学习,需查阅较多国内外文献资料,但要完成开题报告,都需要涉及很多原来在课程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新知识、新方法。
七、实施效果
高职类学生在这一实践环节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完成情况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有了主动权,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对他们毕业后求职上岗都有帮助,学生反映非常好。
参考文献:
[1]郝继升.教育与职业[M].北京:中国职业教育社,2007.
[2]易弘可.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黄振峰.广西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