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鉴赏(综合性选择题)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苏轼作品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苏轼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fbfc24081c758f5f71f6710.png)
苏轼作品专练渔家傲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注】龙图。
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都。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注】王胜之:为官清廉,颇有声望。
元丰七年,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古”两句点明金陵作为虎踞龙盘之地,见证了朝代兴衰,诗人以历史的沧桑感为送别友人蓄势。
B.“渺渺”三句写老百姓不顾斜风细雨,在芳草渡口挽留友人,既渲染了别情,也突显了王胜之的声望。
C.“公驾”两句虚实结合,写朋友离开时,由青鸾驾车、红鸾陪乘越过彩雾,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色彩。
D.“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写词人想象友人翩然未歇、便飞向别处,以此为全词作结,充满了意趣。
2.本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解答】(1)C.“‘公驾’两句虚实结合”错误,“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联想想象的手法,写王胜之离去乘飞车,凌彩雾,以青鸾驾驶,有红鸾陪乘。
(2)上片写到细雨蒙蒙,斜风习习,景中弥漫着愁绪。
“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说江南父老在芳草渡口殷勤地把你挽留。
这里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老挽留友人来间接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
友人能让百姓殷切挽留,从侧面展现了他一心为民的精神。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 50首(含答案)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歌鉴赏 50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15cdf2a58da0116c174967.png)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50首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2)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干戈王中①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③,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①王中南宋末诗人。
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呜叫起来,寻找同类。
语出《诗•小雅•棠棣》。
③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
泛指美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B.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
C.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
D.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
(2)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f228e76c66137ee0619a8.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ce2aad03d8ce2f006623f3.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 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 “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 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C(2)①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解析】【分析】(1)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故选C。
(2)“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
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96c68a4b35eefdc8d333f3.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①白居易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注释】①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B. 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
C. 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C项,“闲适的生活状态”错误。
从首句“自从委顺任浮沉”可知作者宦海沉浮,仕途失意;从颈联“不问”“皆慵”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
“闲适”理解错误。
故选C。
(2)“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结合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灭除忧喜色”“消尽是非心”、颈联“唯耽酒”“只抱琴”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旷达之语。
据此,本句表面上否定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命,实则流露出自己被贬的苦闷和仕途的失意。
故答案为:⑴C;⑵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8b0f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4.png)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赏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14.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6分)两个字是“独”“空”。
(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己。
(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制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焰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4.B15.①写景上视听结合。
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80183bdd88d0d232d46a1f.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出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本诗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
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真题汇编(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40a9f1c1711cc7931b71684.png)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答案:(二)14. A(明明与诗人互通音讯。
如果与外界不通音讯,那诗人又怎么知道他患了眼疾居家呢?)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译文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注释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虽:虽然。
失:失去。
春城,春城一般指昆明。
昆明,别称春城。
本诗中未透露具体指代地点,或“春城”也可理解为“春日某城”,泛指春色。
醉上:此处指“游玩饮酒赋诗”。
期:约定。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497673763231126fdb1107.png)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三: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三: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ef23a1ccbff121dd3683ca.png)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0415610508763230121267.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________ ,________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2)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3)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4)四围山色中,________。
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享送别》)(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
(苏轼《定风波》)【答案】(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4)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5)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循循、骐骥、驽马、今宵、胸臆、吟啸、蓑。
故答案为: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⑵骐骥一跃;驽马十驾;⑶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⑷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⑸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李白①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②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③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b64e8c30975f46526d3e124.png)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诗歌综合练习题目选择题答案【教师版】【刘希国】](https://img.taocdn.com/s3/m/09d71b5433d4b14e852468e3.png)
2020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阅读综合练习A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捭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别离愁绪。
14.C(“颈联对比”错误,“归乡无望”解读错误,“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然不免有所留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
)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昨日”一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了题中“见赠”二字。
14、A(“独”字还隐约透出作者当官的孤独苦闷之情。
)C.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答高博士[南朝]何逊北窗凉夏首,幽居多卉木。
飞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为宴得快性,安闲聊鼓腹。
将子厌嚣尘,就予开耳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头两句,先向朋友描述自己居所的幽清,“夏首“则点明时令。
B.诗的三、四句景致颇富诗意:蝴蝶在花间流连,疏竹与波光交相辉映。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98976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2.png)
新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基础训练:选择题(典题示例+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题示例】1.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
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
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故选D。
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
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
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2020-2021天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
![2020-2021天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61477288762caaedc33d44e.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1)C(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分析】(1)C项“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表述错误。
下片先写今日治国,再写明年胜利在握,表达了对北伐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故选C。
(2)本题要求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本诗中根据上片“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可知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根据下片“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可知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而“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6ee709f524ccbff0218423.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陆游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
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1)B(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
“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⑵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高考语文专题题库∶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题库∶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4f9452c8d376eeafaa312c.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1)D(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分析】(1)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故选D。
(2)《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
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分明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
高考语文专题题库∶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题库∶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49202e02d276a201292e2c.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 与友人分别以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一句以距离的遥远,表达了词 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典型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济苍生、安社稷的, 例题 “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 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 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那样悲伤,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B 项,诗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 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是 诗人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 解析 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 答案 而这里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 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 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
(1)思想情感的判断 设误 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类型 失误 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 原因 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
典型
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例题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 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 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 典型 慰藉。 例题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 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哀痛,起 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D 项,设问,是有问有答。而颈联的意思是“只 要身体健康,哪里还用得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 虑?亲人之间的骨肉之情,更不会因为分别而有 解析 所疏远”。前后两句不存在问答关系,第一句应 答案 是反问。E 项,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 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根据诗歌 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喜在此佳节 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秋浦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 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 过“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风景,作者意 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第7讲 综合鉴赏(综合性选择题)
突破点一 诗歌阅读理解性选择题常见设误方式 选项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 点等角度设计题目的,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 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1.思想情感 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入手设计题目, 要求考生判断选项给出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否符合诗歌内容。 2.形象画面 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的形象特征设计题目, 要求考生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 3.表达技巧 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情感 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考生判断选项中涉 及的有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 4.语言特点 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设 计题目,要求考生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的表述的正误。
C.“上国每年春草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有明 媚的春光,实则暗指京城科举考试每年都举行, 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典型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实写送别时 雪过蓝关、寒气减弱的环境,虚写朋友南归途经 例题 湘浦的情景。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 河,不应该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 达了深厚的情谊,别具一格。
(3)表达技巧的判断 设误 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 类型 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够,不能理解表达技巧 失误 的特征和作用,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 原因 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①望余杭②,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 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答案】D
【解析】D 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 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 渊薮,以致供不应求。
(2)形象画面的判断 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
设误 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
类型 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
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景况,体现 了词人的“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 项,哀 乐颠倒。“写出词人喜见之景……寄寓着词人 解析 的欣喜之情”错误,这里应是怕见春景,而不 答案 是高兴看到春景。词中所描绘的春景虽然是乐 景,但体现的却是只身漂泊、客居建康的哀情。 综上所述,答案为 B、C。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城。③蓝关:地名,朋友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
后文“湘浦”同。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
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红霞、夕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 人拉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 典型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例题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 下第而叹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使朋友 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第三句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 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寄寓着词人 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 典型 对比眼前,感到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 例题 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 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 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 的形象。
字或八个字来概括。本诗从题目到内容,如“外 舅”“妻孥”“深知”“不忍问”“情亲”“欺 解析 老病”等用语古朴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 答案 上自然朴实。与 E 项题干所述的内容对照,会发 现“含综上,答案是 D、E。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禹庙① 杜甫
失误 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
原因 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典型 例题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③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京
B 项,“路上行人”错误,属于身份理解不当。 从诗中来看,本句的“行人”应指“朋友”, 解析 而不是“路上行人”。D 项,“实写送别 答案 时……的环境”错误,属于表现手法判断不 当。诗歌的颈联都是虚写,是诗人在想象朋友 此行之前途。综上,答案是 B、D。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秋思 陆游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花底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①县,堪留卫玠②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② 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万花”“千蕊”为夸张笔法, 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 下起雨来,光线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 霞。 C.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 特点——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 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 典型
塘③,堕泪羊公④却姓杨。 例题
【注】 ①东武:宋代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②余 杭:杭州。③河塘: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 繁华的地方。④堕泪羊公:《晋书》记载,西晋名将 羊祜镇守襄阳,有德,他死后,襄阳百姓为之立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此把它称为堕泪碑。
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 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 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典型 例题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 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的内心独白。 C.颔联两句把沉吟犹疑的原因挑明了。家人分居异 地,一方面盼望消息,一方面对消息反而产生了一 种畏惧的心理。
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
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陵:地名即今江苏南京。
③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 典型 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 例题 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并序)》中的“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 都表现了作者的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D.这首诗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 华美,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 审判趣味。
【答案】B
【解析】B 项,颔联运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写花。面对着温润 可爱的花,诗人忽然怀疑是暮雨沁入花朵,不知为何又觉得像是那 绚丽朝霞飞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