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马蒂尔德的人生悖论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然而对于这篇名作主题的解读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郑克鲁版的《外国文学史》认为,《项链》是写小资产阶级和公务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莫泊桑旨在暴露他们的爱慕虚荣。
认为《项链》的女主人公出于虚荣心,向女友借了一条项链,去参加教育部的晚会,不慎丢失,为了偿还这条项链,辛辛苦苦劳动10年,最后女友告诉她这是一条假项链,她一念之差竟失去了半生的幸福。
一直以来马蒂尔德都被人们认为是资产阶级社会下爱慕虚荣的代表,也是人们嘲讽的对象。
认为马蒂尔德是莫泊桑笔下的悲剧人物,而马蒂尔德的悲剧却是由于自己爱慕虚荣所导致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项链》,认为主人公的爱慕虚荣是资产阶级社会下人们的弱点,且不说马蒂尔德是否爱慕虚荣,但就爱慕虚荣这一人性的弱点来说,不仅资产阶级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也有。
小说一开头就说许多妩媚动人的漂亮姑娘,仿佛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而出身在一个小职员家庭,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些漂亮姑娘中的一个。
马蒂尔德拥有和所有贵妇人一样的美貌、善良,却因为命运的阴差阳错而没有能跟贵妇人平起平坐,她向往贵妇人的生活也是情有可原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向往和憧憬美好的生活,这都是无可厚非的,马蒂尔德也是如此。
马蒂尔德的悲剧,并不是她的性格使然,而是她人生的悖论:美丽的面容、善良的品质与她的艰辛生活的悖论。
她本该过着和所有贵妇人一样的生活,可是由于出生,她就只能甘于过这种平凡的生活吗?她就不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当马蒂尔德得知要去参加舞会而自己没有漂亮的衣服的时候,她说:我没有衣裳,所以我不能够去赴这个晚会。
你倘若有一个同事,他的妻子能够比我打扮得好些,你就把这份请帖送给他。
面对这样的生活,她没有跟丈夫吵架,而是非常平和的面对事实。
当丈夫愿意给马蒂尔德钱买一套去参加舞会的衣服时,马蒂尔德思索了好几秒钟,确定她的盘算,并且也考虑到这个数目务必可以由她要求,不至于引起这个节俭科员的一种吃惊的叫唤和一个干脆的拒绝。
探究“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探究“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摘要: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有其必然性。
首先社会是个大染缸,它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其次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创作《项链》的意图,是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再其次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也促成了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最后有一个有钱的女友,有一个处处依着自己的丈夫,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又一因素。
关键词:玛蒂尔德悲剧命运必然性玛蒂尔德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常常将她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那些一味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人,这无可厚非,但我总认为仅把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怪罪于玛蒂尔德一人,有些不公正,其实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有其必然性。
首先社会是个大染缸,它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
19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崇尚浮华、追逐享乐的社会,不同的阶级,物质生活差异极大。
玛蒂尔德的家“住宅寒伧、陈设简陋,四壁萧索,桌椅板凳破破旧旧”。
吃的也极其简单“丈夫打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而贵族家庭却是“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帷幔,点着高脚的青铜灯”,“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
吃的也特别讲究“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粉红色的鲈鱼,松鸡的翅膀”。
物质上的天壤之别所造成的强烈冲击,为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
其次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创作《项链》的意图,是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
莫泊桑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也开始了文学创作。
他的小说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项链》就是其中的一篇。
玛蒂尔德是悲剧人物吗
玛蒂尔德是悲剧人物吗作者:房春生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2期《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看过的人无不为之称奇,尤其是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实在令人惊叹。
惊叹之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权威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形象,她爱慕虚荣,庸俗浅薄、追求奢华的生活,结果却因一次偶然的事件,被命运开了一个冷酷的玩笑;片刻的虚荣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酸。
教参中甚至认为这是对路瓦栽夫人虚荣心的一个强烈讽刺,因而整个故事是一个悲剧。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既片面又欠公允,其实是用圣人的眼光来审视芸芸众生。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一点也不假,但她并不庸俗浅薄,她敏感多情、富于幻想,希望进入上流社会,这是女人的天性使然,绝非小资产阶级本性。
漂亮的女人都爱虚荣,这是人性的弱点。
作者其实是想暴露人性的弱点并进而诠释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作者对玛蒂尔德抱着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写得真是曲折动人。
当然,作者在小说前半部分讽刺了她的爱慕虚荣和精神空虚,但在后半部分中对她的命运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尤其对她生活态度的转变充满了敬意。
你看她,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没有退缩,反而变得坚强起来,她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为了偿还沉重的债务,路瓦栽夫人辞退了女仆,亲手操持家务,“她懂得了穷人的生活”,为了节省开支,和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受他们的奚落。
她不再重视自己的形象,“胡乱地挽着头发”、“斜系着围裙”、“胳臂变得通红”、“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所以用十年的辛劳终于连本带利地还清了债务。
面对这样一个形象,谁能说玛蒂尔德不是一个心灵纯洁、吃苦耐劳的家庭主妇呢?谁能对她的生活勇气嗤之以鼻呢?虽然她有时也会偶尔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想起在“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但这并非是她故态复萌,而是因为“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的胡思乱想。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悲剧命运原因探索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悲剧命运原因探索摘要】小说写的是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向朋友借了一挂项链参加晚会,后来不慎弄丢了项链,最后付出十年时间偿还巨额债务的故事。
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性格分析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虚荣;诚实;悲剧《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小说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围绕“项链”展开了一个曲折又动人的故事:教育部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她丈夫单位举办的一次晚会,为了在晚会上出风头被人艳羡,她向一个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在回家时不慎将这挂项链弄丢,因此,为偿还债务,她整整付出了10年的辛劳才还清巨额债务,最后却被告知当年她借的那挂项链是假的!故事结尾不禁令人感到一片唏嘘,下面文章将从女主人公的性格来分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一、爱慕虚荣的性格玛蒂尔德的丈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部职员,是靠辛苦工作来维持着家庭开支,而玛蒂尔德却总是异想天开,十分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总是梦想过上上层社会的生活,她整天做着白日梦,梦想有钱人的生活,梦想衣食住行都是像上层社会的生活。
因此,当她有机会去参加她丈夫单位的晚会时,她的爱慕虚荣的心态充分显露了出来,她找一个好朋友借了一挂项链去参加舞会,由于不慎弄丢了这挂项链,之后她不得不走上艰难的还债之路,女主人公经过岁月的磨砺,从一名优雅的女主人变为一个辛劳的老妇人,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年,她为那次晚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是,玛蒂尔德仍然时时留恋那次晚会,好像她承担这十年的辛苦还债是甘愿的。
可见,她的虚荣心是多么的强烈。
二、腐朽的社会环境当时的法国社会,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腐朽残暴,唯利是图,对人民财产巧取豪夺,社会道德败坏,不良风气影响整个社会,特别是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盛行,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小资产阶级也深受影响,他们总想跻身上流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人在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例如《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小姐,就因为想过上上层社会的生活,因一挂项链丢失,而付出整整十年的时间去还债,最后还不悔改还沉浸于那个让她风光的晚会中的故事,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结局却被告知让她辛苦十年去还债的项链居然是假的,这不能不让人深思,玛蒂尔德就是深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的典型人物例子。
论《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
论《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汉语言文学论《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王宁摘要:玛蒂尔德作为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历来对她的解读十分多元。
本文从玛蒂尔德的性格入手,把她的性格分为显性性格和隐性性格,从两种性格的碰撞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做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项链》玛蒂尔德显性性格隐性性格悲剧命运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一类社会悲剧型女性。
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一般都具有先天的禀赋、美丽的容貌、真挚的感情和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都缺少金钱和好运气。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路瓦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毕飞宇说过:“人身上最迷人的东西有两样:一是性格,二是命运。
他们深不可测,构成现实与虚幻的双重世界。
”因此,分析人物时必须抓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性格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显性的性格呈现给人的是一种直觉,一种表象,而隐性的性格才更能展现人内心的隐秘世界。
笔者试从这两个方面对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作一分析。
一、玛蒂尔德的显性性格(一)爱美这种爱美的性格既体现在思想上,也体现在行动上。
文章的前两段主要介绍了玛蒂尔德的身世。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妇女天性爱美的思想在她这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这种美的生活对女人来讲主要是对穿的狂热的梦想。
在行动上,得到请柬之后,她先采用哭的手段把丈夫存起来购买猎枪的钱做了一套新衣服,接下来思量再三决定向好朋友佛莱思节夫人借项链。
当她看到佛莱思节夫人装满首饰的大匣子时,她是“先看”“又看”“随后又看”,这种“犹豫不决”的心态把她爱美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单纯玛蒂尔德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所嫁的也是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生存环境限制了她的眼界。
无奈的抗争——玛蒂尔德的命运悲歌
堕
无 奈 的 抗 争
玛 蒂尔德 的命 运悲歌
。 郝 晓 霞
( 江苏省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语 文组 ,江苏 如皋 2 6 0 ) 2 5 0
【 摘
要 】传 统 的 主 流 观 点 认 为 《 链 》中 的 主 人 公 玛 蒂 尔 德 的 人 生 悲剧 源 于 她 的 虚 荣 心 理 和 不 切 实 际 的 项
【 键 词 】玛 蒂 尔德 ; 荣 ; 剧命 运 ; 争 关 虚 悲 抗
法 国短 篇 小说 作 家莫 泊 桑 的《 链 》 项 以精 巧 的艺 术 构 思 、 引 人 人胜 的 故 事情 节 、 色 的心理 描 写 为 我们 塑 造 了 一位 血 肉丰 出 满 、 有个 性 魅 力 的女性 形 象— — 玛 蒂尔 德 。 如 “ 一 千个 读 富 正 有 者 就有 一 千个 哈 姆雷 特 ” ,历 来 对 玛 蒂尔 德 的 评 价 总是 众 说 纷
一
悲 剧命 运 的反 面典 型 , 人 唏 嘘 和揶 揄 。 让 毋 庸 讳 言 , 蒂尔 德 聪 明漂 亮 , 也 爱幻 想 , 安 于现 状 , 玛 但 不 有 着极 强 的 虚荣 心 和享 乐 观念 。 爱幻 想 , 不安 于 现 状本 身 并 不 是 多大 的错 误 , 人类 社 会 正 是 在对 现 状 的不 满 中才 不 断螺 旋 型 上 升 的 , 为 个 人 来 讲 , 现状 不 满 , 所 追 求 , 奋 斗 的 目标 作 对 有 有 才 会让 生 活 更有 意 义 。玛 错 就 错 在她 生 活 的 时代 错 误 , 实 现 她 自己人 生 目标 的方 式错 误 , 以 , 所 最终 她 只 能 以 十年 的青春 、 十 年 的辛 勤 劳动 为 代 价来 偿 还 自己 一夕 风 光带 来 的恶 果 , 出 了 唱
莫泊桑《项链》:不懂玛蒂尔德的不幸,就不会懂得命运的慈悲
莫泊桑《项链》:不懂玛蒂尔德的不幸,就不会懂得命运的慈悲有些女子,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竟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她便是此中一人。
------《项链》如果生得好,我相信人人可爱且善良;如果足够富贵,我相信人人都可视物质如粪土;如果没有贫穷贵贱,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自轻自贱。
01玛蒂尔德长得很好,天生丽质。
可是由于家庭原因,她没有陪嫁的资产,她也没有办法让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娶她,最后嫁给了一个小科员。
可是她觉得自己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贫寒的生活总是让她痛苦。
她幻想着豪华的住宅,奢侈的装饰,精致的客厅,丰盛精美的筵席,以及别人艳羡的目光。
然而这一切,她都没有。
命运让她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是她的心却比天还高,越是没有的,她就越想要,越是没有的,她就越喜欢。
她觉得自己没有像样的衣服,可是她偏偏喜欢这一套。
她没有珠宝首饰,可是她觉得自己就是为了这些而存在的。
由于没有这些东西,她就不能够取悦别人,否则她定能被人羡慕,并且具有其他人不具有的诱惑力,从而被人追求。
命运啊,如此捉弄了一个女人。
《红楼梦》里的晴雯,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项链》里,玛蒂尔德也是如此的了。
02为了让玛蒂尔德开心一点,丈夫费尽心机搞到一张教育部长家的请帖。
可玛蒂尔德看见了并不高兴,反而还落下泪来,因为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可以穿着去。
瞧见妻子伤心,节俭的丈夫也不忍,就建议买一件衣服。
玛蒂尔德迟迟疑疑地说:“细数呢,我不晓得,不过我估计,400法郎总可以办得到了”她说这个数字,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是太多了,丈夫准不会答应,要是少了,又买不了什么像样的衣服。
果然,那节俭的丈夫咬咬牙就答应了。
衣服做好了,玛蒂尔德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没有一件首饰,没有一粒宝石,简直是太穷酸了。
她对丈夫说,还不如不去参加宴会了,免得丢脸,因为她觉得,世上最叫人丢脸的事情,就是在许多有钱的女人堆里露穷相。
丈夫建议她去给朋友借一点首饰,她这才高兴得叫喊起来。
浅析玛蒂尔德的悲剧意义
浅析玛蒂尔德的悲剧意义【摘要】莫泊桑的《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饱受命运的捉弄,是一个度尽劫波的悲剧人物。
在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项链等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中,她从一个天真、单纯、虚伪的女人转变成一个勤劳、勇敢的女人,在此之间,玛蒂尔德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一条项链,成全了她的心愿,也彻底的撕裂了她的梦想,她在一夜之间由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变成了一个勇敢、勤劳、现实的家庭妇人,玛蒂尔德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一件极细小的事情有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玛蒂尔德是一个悲剧,是人类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但是她的悲剧也全然不是由于性格以及上天注定的,而是与社会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也是社会的悲剧,从而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项链玛蒂尔德悲剧玛蒂尔德·鲁瓦栽,她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普通人。
比起她家里寒酸的生活,她更加羡慕那些有钱的太太,因为她们有着精致的生活,华丽的衣服和豪华的居所,而她呢,只能面对寒碜的房屋、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服饰,每天幻想着一切精致和一切豪华的东西。
一日,丈夫带回来的请帖,令她发了愁,看看自己寒酸的装扮,让她拿什么去参加晚会,作为一个女人,她只会觉得丢人。
丈夫面对妻子的愁容,只好拿出自己的钱,让自己的妻子去做一件漂亮的裙袍。
有了漂亮的裙子,就不能没有好的配饰,玛蒂尔德又发愁了,无奈之下,她只有向她的一位有钱的好友求助,希望她能够借给自己一两件像样的配饰。
她如愿以偿了,她成了晚会的焦点,她开心的笑着,舞着,但是那条借来的价值不菲的项链却丢了。
她更加沮丧,本来就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她开始做更加粗重的工作,一做就是十年,生活让她从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妇人了。
从《项链》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故事开篇那个贫困但是却美丽的玛蒂尔德,与最后为了偿还项链而拼命工作、最后容颜老去的那个玛蒂尔德,可以说是有着天与地的差距。
而这一变化过程,就是玛蒂尔德由一个爱慕虚荣,发展到最后的那个不退缩,勇敢面对现实生活的玛蒂尔德的过程。
浅析马蒂尔的的悲剧命运
浅析马蒂尔德的悲剧命运《红与黑》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深刻反映了法国复辟王朝末期和七月革命前夕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有三大主人公:于连·索雷尔、德·雷纳尔夫人和马蒂尔德·拉莫尔小姐。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研究资料中对小说人物的分析,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于连和徳·雷纳尔夫人,研究他们的性格、思想或者俩人的爱情。
对于马蒂尔德,大多数人则认为她是一个骄矜、任性、虚荣、敏感的贵族姑娘,对于她最终的命运也认为是她自作自受的结果。
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马蒂尔德这个形象,她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值得我们去细细推敲。
我认为马蒂尔德的悲剧命运包括了三个方面: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时代悲剧。
首先是马蒂尔德的性格悲剧。
马蒂尔德极其沉迷于中世纪的英雄时代,每年四月三十日她都会为了纪念一五七四年的这一天发生在河滩广场的事件而戴重孝,她家里其他人是从来不这么做的。
也就是因为她的这种极端的性格使她在对待于连的爱情时一直反复无常,在爱与不爱中纠结不断,最终酿成两个人的悲剧。
同时马蒂尔德经常偷偷的去父亲的图书室偷读那些具有新思想的藏书,所以对历史、政治以及当时的社会局势有她自己的看法。
为此,“她的不幸是他比德·克鲁瓦泽努瓦先生,比德·凯吕斯先生,比德·吕兹先生,比她的其他那些朋友都有才智。
她完全想象得出,他们在跟她谈到普伦旺斯的美丽天空、诗、南方等等时,会谈些什么”①马蒂尔德性格中有着叛逆的一面,以至于让她看不惯自己所处的那个贵族社会。
在她眼中“克鲁瓦泽努瓦什么也不缺,她这一生将仅仅是半极端保王党,半自由党的公爵,一个永远不会走极端的、优柔寡断的人,因而无论在哪里都处于次要地位。
”②当她看着克鲁瓦泽努瓦和他周围的一群贵族时,她对自己说“还有比这一群人更庸俗的吗?”③她不想她的一生就这样跟他们中的一个贵族走到底,最后跟其他贵族女人一样过着攀比、奢华的生活。
正因为马蒂尔德有如此极端、叛逆的性格,也注定了她最终悲剧的结局。
都是教会女校惹的祸--玛蒂尔德悲剧成因新探(网友来稿)
都是教会女校惹的祸--玛蒂尔德悲剧成因新探(网友来稿)陈立读过《项链》的人,都会对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们往往将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根由归结为金钱至上、等级森严、腐朽堕落、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这种分析显然过于简单。
无论何人,其人生际遇固然与所生存的社会制度密不可分,但就某个人而言,其人生际遇又有着其特殊性。
“一挂假项链,十年辛酸泪。
”要寻找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真正根由,应该从她那种特殊的人生理念开始,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其理念支配的。
作品序幕部分有这么几个句子: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
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阅读这些文字,特别是透过三个“觉得”,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玛蒂尔德的思想偏执、荒唐乃至近于疯狂,并且这种思想也仅是她所独有,因为“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
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怎么会有这样荒唐乃至近于疯狂的人生理念的?大脑里天生就有是不可能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她所生活过的环境里去寻找可能的答案。
一看家庭生活。
她出身于小职员家庭,家庭经济拮据。
这样的家庭,是难以知晓上层社会所谓的“幸福生活”的具体情形的,更不用说灌输给孩子如上所述的荒唐乃至近于疯狂的理念的。
二看社会交往。
由于家庭贫贱,玛蒂尔德的社会交往也只能限于下层社会,“没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并且“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课外阅读】从玛蒂尔德说《项链》的人物塑造和主题
【课外阅读】从玛蒂尔德说《项链》的人物塑造和主题玛蒂尔德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
这部作品历经一百多年长盛不衰,几十年来,一直被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影响中国学生最深远的篇目之一。
但是,关于小说的主人公及小说的主题,一直也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一部优秀的小说,对于其中的人物及小说的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能不断有新的发展,也是很正常的。
玛蒂尔德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法子让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它、了解她、爱她、娶她,无奈中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
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社会,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然而这一切,恰恰是玛蒂尔德所具备的。
这正是玛蒂尔德一心梦想过高雅和奢华生活的资本。
她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不堪。
连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也能引起她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使得这位路瓦栽夫人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教育部长的请柬给玛蒂尔德的梦想的实现带来了一线希望,她用路瓦栽准备买猎枪的四百法郎存款做了一件长裙,又向她的有钱的女朋友借了满意的钻石项链。
夜会上,玛蒂尔德得到了成功。
她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她完全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的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不幸的是,玛蒂尔德回到家中突然发现项链不见了。
项链的丢失,几乎把玛蒂尔德推到绝境,她无法按时向朋友送还项链,只好写了封信,借口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来拖延时间。
她付出了最大努力,结果还是没能找到丢失的项链,又决然做出决定,到珠宝店买一挂相同的项链赔偿朋友。
钻石项链非常的昂贵,标价是四万法郎。
《项链》结构艺术探胜
《项链》结构艺术探胜作者:王建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9期《项链》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精品之作,其构思布局的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的精心独到、思想蕴藉的丰富深刻,历来为人所称道。
主人公玛蒂尔德,因极度爱慕虚荣而导致“梦想”与现实处境的严重“错位”,终致灾祸;在历经生活的潮起潮落之后,她的性格中的本真部分——善良、诚实、质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完成了性格的根本转变,最终“归位”,找回自我。
玛蒂尔德的心路历程能给世人深刻的启示,这一形象也成为外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独具特质的艺术形象。
在解读小说时,学生对于主题的把握,尚能知人论世,对玛蒂尔德的戏剧一生,能生发出丰富而独特的感受。
然而,对于文章精巧的构思却无法充分感知,觉得这一特点的提出,就好比是“先射箭,后画靶子”,好像生活本是如此、小说本应如此!这样既混淆了生活与小说的区别,又对作品中的结构技巧产生误读。
面对这个理解中的“瓶颈”,笔者试着假借了数学学科的原理,以巧探小说行文结构之妙处,明白作家的“良苦用心”,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假设论证,阅尽人间悲喜。
莫泊桑的小说构思精妙,往往开头平稳,中间突转,结尾出人意料而合乎情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然而对于作品此等绝妙构思,学生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
玛蒂尔德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多次“突转”,这绝不是寻常生活态势,而带有“无巧不成书”的因素,即文学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为了能体会作者这一艺术处理手法,首先可试着作出假设:假设女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沿续惯性前行,结果将会如何?结果终将平淡无奇,掀不起戏剧式的波澜。
其后,可以进一步采用“正当……时,突然/却……”的叙述方式重述故事情节,以一个新的角度去感受情节的戏剧化处理:正当她生活清苦而深感痛苦、不幸时,突然受到被邀请参加舞会的请柬;正当她为缺少穿戴而懊恼忧愁时,突然经丈夫提醒借到了项链;正当她陶醉于舞会的巨大成功、快乐时,项链却丢失了;正当她历经艰辛、还清债务时,却得知项链是假的……一挂项链怎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实质上正是她爱慕虚荣的性格使然,在这种种偶然之中孕育了必然。
用女性主义思想来解读《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成因
用女性主义思想来解读《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成因【摘要】《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所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很多学者和批评家用现实主义,宿命论,象征主义等文学理论来分析玛蒂尔德的悲剧成因。
本文则用女性主义思想来解读主人公的悲剧,得出结论:她的悲剧成因是由于父权制的压迫所致。
【关键词】《项链》;玛蒂尔德的悲剧成因;女性主义;父权制1、引言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和出色的形式倡导者之一。
他因小说风格简约,巧妙布局,结局出人意料而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项链》写于1884年,故事是围绕着女主人马蒂尔德和一串项链开展的,篇幅不长,但读者随着故事情节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最后的结局也十分耐人寻味。
对于造成马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她的资产结局小市民的虚荣心所导致的。
笔者认为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则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文本中马蒂尔德的悲剧成因,认为是由于父权制的压迫所致。
2、用女权思想来分析马蒂尔德命运悲剧成因2.1 女性主义和父权制女性主义是一系列的运动集合,目的在于为女性建立和维护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争取平等的机会。
其主要关注女性的问题,如:受歧视,没有受教育权利和工作的权利等。
通过探索男权社会结构和含意,女性主义的目的是达到性别平等。
男权社会结构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原因是其赋予男性侵略性和竞争性,加强了父权制和不平等的性别关系。
女性主义内部就父权制是否是造成女性压迫的根本原因出现了争议,激进女权主义者持肯定态度,但是像自由女权运动者和社会主义女权运动者则认为法律制度和阶级斗争是主要原因。
一些激进女权主义者提出因为父权制已经深深植根于社会中,分离主义是唯一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2.2 马蒂尔德对父权制社会的依赖2.2.1 “屋子里的天使”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被当做是天使或者是玩偶。
她们的角色就是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因为妇女们本没有阶级,没有门第之分,她们的美,她们的丰韵和她们的诱惑力就是供她们做出身和家世之用的。
【推荐下载】浅谈玛蒂尔德悲剧缘由
浅谈玛蒂尔德悲剧缘由浅谈玛蒂尔德悲剧缘由 通过以下的玛蒂尔德悲剧缘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为我们呈献了他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这是短篇小说苑囿中的一朵奇葩,虽历经一百多年,仍长盛不衰。
人们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也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具有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强烈的虚荣心造成了她的悲剧;也有人给予她更多的同情,认为她身上有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品格;也有人将她的人生悲剧的根由归结为金钱至上、等级森严、腐朽堕落、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上流社会,通过教会女校对玛蒂尔德实施了思想毒害。
对此,笔者认为是玛蒂尔德错误的人生观和她的性格特征造就了她悲惨的遭遇。
她强烈的虚荣心,诱导她靠借来的钻石项链美化自己,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一、错误的人生观、极度的虚荣心 作品开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追求虚荣的妇女形象。
对于美的追求,本无可厚非,谁没有美好的梦想?谁不想过上富裕的生活?谁不想拥有财富?谁不想获得异性的青睐?的确,梦想本身毫无过错,一般人也仅仅是偶尔或经常梦想拥有这一切,让这美好的东西在梦幻中出现,或者为之不懈地奋斗着。
然而玛蒂尔德却过分地追求美,追求奢侈的生活。
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这一句即可表明她极度的虚荣。
虽说常做些不切实际的美梦,不过是普遍的人性,可也不至于常有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在她的人生观中,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漂亮、珠宝。
她一向就想望着的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就连看望有钱的女朋友回来也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爱美、虚荣到黯然落泪,实不多见。
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这一句体现了她的错误的人生观。
对于外在的物质财富的占有,自身的漂亮、迷人,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追求。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篇一:《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深情感慨地):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
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让我们一同走进承载着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
——板书:项链二、初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这挂熠熠生辉的钻石相连,这个容貌娇俏的美丽女子,我们已经在英语课文中与她相识。
现在就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小说,快速概括小说情节。
思考一下:a.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b.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几件事?(学生读课文)这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哪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一下所概括的小说情节呢?(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四字“借”“失”“赔”“识”。
板书:失赔项链借识三、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
是什么造成玛蒂尔德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通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来一探究竟。
(1)新婚后的玛蒂尔德A、首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来美读小说的楔子部分。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体会一下这部分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B、(读完后)刚才我们已经随着玛蒂尔德畅想神游了一番,那么,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生:梦想。
(板书:梦想)C、梦想”可不可以换成“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生1:不能。
因为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
玛蒂尔德整天做白日梦,想入非非,又不去劳动创造,她的梦想完全是空想。
它表现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思想性格。
师:非常正确。
玛蒂尔德的梦想工程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它只可以给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以片刻的满足。
[复习]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玛蒂尔德德人物形象分析摘要: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文学长廊里的经典之作。
可以看出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爱人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之上。
小说中那出人意料的结尾和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一夜风光付出十年艰辛的人生悲剧都让人长久回味无穷。
玛蒂尔德通过丢失项链事件的突变,改变了人生,也改变了她本人的生活态度。
作家在塑造主人公丢失项链的过程中,表现的不仅是主人公的虚荣,而且呈现了她爱美、追求美、表现美的精神欲求,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坚定、踏实、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和达观,表现了她在特定环境下保持美好心灵的形象,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个典型,反映了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关键词:《项链》;;玛蒂尔德;虚荣;心灵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文学长廊里的经典之作。
可以看出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爱人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之上。
《项链》是高中语文课本中艺术魅力长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那出人意料的结尾和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一夜风光付出十年艰辛的人生悲剧都让人长久回味无穷。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探讨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产生因素时,大多数的结论是:一、玛蒂尔德自身的虚荣心(或对美丽却很难实现的梦想的过于痴迷和追求)。
二、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图享乐慕虚荣的社会观念及人与人之间的欺骗性。
结合课文分析,应该说这些结论都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更是造成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路瓦栽对妻子深情的爱把玛蒂尔德推向人生悲剧。
爱在这里导演了一出颇有戏剧性的极隐蔽的罪恶游戏。
高中上莫泊桑的《项链》的时候,不免感叹人生命运的变化莫测,人太容易为生命中的“偶然”所左右,也常常为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而不平,总觉得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不是她的错;并常想:佛来思节夫人会不会把那挂真的钻石项链还给玛蒂尔德,让她补上幸福安逸的生活呢?重读《项链》,不禁感动于路瓦栽对玛蒂尔德的笃爱。
马蒂尔德可悲吗
玛蒂尔德可悲吗?玛蒂尔德是《项链》的女主人公,她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玛蒂尔德出生于小职员家庭,后来嫁给一个小书记员,再怎么拔苗助长,她也只能算小资。
正是这些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的小资产阶级,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的寥寥无几,比如玛蒂尔德的丈夫,如果不是中了什么大彩或者是天上掉下个家财万贯的直系亲属,他很有可能一辈子买不起房,只能住在廉租房里,雇一个瘦小的非佣,而玛蒂尔德也只能整天做做白日梦罢了。
且慢,玛蒂尔德在部长邀请的舞会上大出风头,引起了周围一干男人包括部长的注意,好家伙,玛蒂尔德一夜狂欢,这辈子恐怕没有这么快乐过!幸运女神似乎在向她微笑!孰料,乐极生悲,玛蒂尔德丢失了借来的项链!真是苍天无眼,造化弄人啊!这么漂亮妩媚的玛蒂尔德一下子丢魂失魄,从快乐的顶峰跌入痛苦的深渊,之后,十年艰辛,玛蒂尔德红颜不再,成了一个荆钗布裙、黄脸憔悴的村妇。
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玛蒂尔德因为爱慕虚荣而陷入了人生的悲剧。
等等,玛蒂尔德真的可悲吗?当如山的债务压在头顶的时候,她英勇地选择承受,并义无反顾地用艰辛的劳动和异常的节俭来偿还债务;而生活在现代的海藻们,却选择了出卖自己。
两相比较,玛蒂尔德比海藻更可悲吗?虽然红颜不再,然而空想也不翼而飞,玛蒂尔德变得真实变得可爱;海藻之流尽管依然漂亮但已不再可爱,反而令人觉得面目可憎,这样一个人尽可夫的女子,不是比海藻更可怜复可悲么?再说爱慕虚荣,现在哪个女孩子不爱虚荣呢?我们能说这不对吗?这太正常了!只要不违犯法律不违背道德,你爱怎么虚荣尽管虚荣去吧!于国于家无碍,不出卖国格也不出卖人格,有何不可?因此,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玛蒂尔德并不可悲,甚至有潮人会说她“怎么不学海藻那样就不用十年艰辛啦”,对这些奇谈怪论,我们大可不理。
【推荐下载】试论玛蒂尔德悲剧缘由
[键入文字]
试论玛蒂尔德悲剧缘由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为我们呈献了他的短篇小说精品《项链》,这是短篇小说苑囿中的一朵奇葩,虽历经一百多年,仍长盛不衰。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玛蒂尔德悲剧缘由。
人们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也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具有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强烈的虚荣心造成了她的悲剧;也有人给予她更多的同情,认为她身上有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吃苦耐劳等可贵品格;也有人将她的人生悲剧的根由归结为金钱至上、等级森严、腐朽堕落、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上流社会,通过教会女校对玛蒂尔德实施了思想毒害。
对此,笔者认为是玛蒂尔德错误的人生观和她的性格特征造就了她悲惨的遭遇。
她强烈的虚荣心,诱导她靠借来的钻石项链美化自己,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一、错误的人生观、极度的虚荣心
作品开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追求虚荣的妇女形象。
对于美的追求,本无可厚非,谁没有美好的梦想?谁不想过上富裕的生活?谁不想拥有财富?谁不想获得异性的青睐?的确,梦想本身毫无过错,一般人也仅仅是偶尔或经常梦想拥有这一切,让这美好的东西在梦幻中出现,或者为之不懈地奋斗着。
然而玛蒂尔德却过分地追求美,追求奢侈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作者:李红军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17期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以冷峻的眼光、严肃的态度审视了玛蒂尔德这一小
资产阶级妇女的必然悲剧,读来令人警醒。
一、生存的土壤造就畸形的灵魂
1.小说开篇介绍了玛蒂尔德的出身和失意
漂亮动人却出身低微,没有财产,没有地位。
“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
”漂亮是玛蒂尔德唯一的资产,她为之骄傲。
现实很残酷,留给玛蒂尔德的失意使之心理失衡。
2.她的狂热梦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舒适的生活环境。
(2)可口的美味。
(3)漂亮的饰品。
(4)美妙可人的情人。
一个人向往美好生活本无可非议,玛蒂尔德为什么痛苦?她梦想的生活又是什么?
首先,她认为自己天生漂亮,有追求与享受这一切的资本与资格,因此,才越发痛苦不堪。
其次,从她的梦想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社会奉行与追求的是金钱、女人和享乐。
除了精致的生活,还需有人填补除了丈夫以外精神的空白,享受被追求的快乐,这就是她向往的贵妇式生活。
第三,她的思想之下是滋生这种思想的社会大温床,这个大温床让她痛苦着,快乐着,梦想着。
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二、玛蒂尔德命运的出路
一夕之欢,十年辛酸。
作者感叹“倘若当时没有失掉那件首饰,她现在会走到什么样的境界?”玛蒂尔德的命运转变有很大的偶然性,然而这偶然中似乎又蕴含着必然。
如果玛蒂尔德舞会风
光过后没有丢失项链,她的命运会怎样呢?
1.偶发事件,相似命运
舞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接下来出入上流社会,可是标志身价的饰品、衣物呢?自己是满足不了的,总有难堪的时候或意外。
2.生活依旧,痛苦难挨
出尽风头,虚荣心得到满足后,会迅速膨胀,从此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失意与狂热恐怕较先前更猛烈吧。
3.上当受骗,自吞苦果
像这样有着强烈虚荣心,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而又急于攀爬的女人,遇到冒充的社会名流,或遭受部长之流始乱终弃的结局也是常见的。
4.梦想成真,沦为玩偶
终于凭借美貌登上上流社会的舞台,投入他人怀抱。
可以想象,一边过着穷酸的生活,一边出入豪华的舞会,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还能期望怎样?充当他人的情妇,不过是“终于”成为了他人的玩物而已。
不管玛蒂尔德走向哪种结局,对她个人来说,都是悲剧性的,也是必然的。
好在她的身上还有那样天真可爱的成分,但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深化了她的悲剧色彩。
庆幸玛蒂尔德最终没有走向堕落。
作者单位:大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