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当注重_治病求本_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
(1)基本方药: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组成基本方药。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基本方药,实现个性化治疗。
(3)用药原则:遵循“剂量适中、疗程合理、用药安全”的原则,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第1篇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方案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治疗原则
1.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体质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治未病:重视预防,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4.综合治疗:结合中药、针灸、推拿、食疗、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多种疗法。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2.针灸治疗
(1)选穴原则: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穴位。
(2)治疗方法:采用毫针、电针、耳针等针灸疗法,每周治疗2-3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进行,确保治疗安全。
3.推拿治疗
(1)手法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推拿手法。
(3)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
(4)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治疗,避免运动损伤。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当注重“治病求本”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当注重“治病求本”
然 不 排 除 以降 压 为 目标 .但 宜选 择 临 界 性 高 血 压
苏 省 中 医 药 学会 心 系疾 病 专 业委 员会 主 任 委 员 . 苏省 中 医药科 技委 员会 副主任 委 员, 受 江 享 国务 院特殊 津贴 专 家
或 顽 固 性 高 血 压 ( 者 作 为 辅 助 手 段 ) 方 宜 简 练 后 ,
维普资讯
专 家 笔 会
笔 选 有 其 个 体 化 优 势 , 弱 点 也 在 于 此 。作 为 复 方 基 础 长 期 甚 至 终 生 治 疗 . 者 体 会 , 择 免 煎 颗粒 是 一 但 之 单 味 饮 片 品种 复 杂 、 地 不 一 , 中间 环 节 如 收 种 既 能 体 现 个 体 化 特 色 .又 便 于长 期 服 用 的 较好 产 其 采 季 节 、 存 炮 制 , 生 配伍 遣 药 、 法 用 量 , 储 医 用 患者 剂 型 。
有 明确 的 降压 疗 效 . 一 定 程 度上 恢 复 血 压 的 昼 夜 学 调查 、大规 模 回顾性 和 前 瞻性 研究 等循 证 医学 的 在
节 律 , 能 减 少 尿 MA b B 并 l 、 厂MG等 早 期 肾 损 伤 的敏 角度 ,阐述 本 病 的危 险 因素 、靶 器官 损 害及 临床 情 感 指 标 , 机 制 与 降低 肾脏 局 部 的 A g E 升 高 况 .由此 提 出了非 药物 干 预 与药 物治 疗相 结 合 的方 其 n Ⅱ、 T, 循 环和 ’ 局 部 的 N 肾脏 O水 平 等多 种 因素有 关 ( ) 3 纠 案 与措施 。其 目标 主要 是着 眼 于降压 、 减轻心 脑 肾等 治 代谢 障碍 。高血 压 常并 发糖 尿病 、 脂 异 常 、 酸 靶 器官 损 害 但 西 医 降压 药物 的持 续应 用 又不 可 避 血 尿 增高 、 岛 素抵 抗等 , 而 使病 情加 重 和复 杂 化 我 免带 来种 种副 作用 的 困扰 。因此 , 胰 从 在发挥 其 降压疗效 们 根 据 常 见 的 中 医 病 机— — 肝 肾 阴 虚 、瘀 热 内 结 可靠 的优 势 时 , 高其 整 体 调节 、 觎症 状 、 提 缓 改善 生 等 , 订 了 有 关 方 剂 , 针 箭 颗 粒 、 压 益 肾颗 粒 活质 量成 为 当务之 急 制 如 降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剂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剂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剂高血压,又称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或“primary 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数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中医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原则以及常用的方剂。

一、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主要包括疏肝理气、平肝降压、清热利湿、健脾化痰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

1. 疏肝理气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

因此,疏肝理气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药中常用的疏肝理气药有柴胡、丹参、枳壳等,可以缓解肝气不畅所导致的高血压症状。

2. 平肝降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普遍偏高,因此,平肝降压也是中医治疗的重点之一。

中药中的降压药物有天麻、钩藤、生地黄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3. 清热利湿在一些高血压患者中,存在湿热内蕴的情况,因此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也是需要考虑的。

中医中常用的清热利湿药物有黄芩、茵陈、赤小豆等,可以改善湿热内蕴所导致的高血压症状。

4. 健脾化痰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与脾胃功能紊乱、痰湿内生有关。

因此,健脾化痰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用的健脾化痰药物有茯苓、白术、党参等,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痰湿内生。

二、常用方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高血压。

1. 茯苓五苓散组成:茯苓、泽泻、壳兰、车前子、薏苡仁功效:利湿消肿、降压安神用法用量:每次10克,煎服。

2. 丹参饮组成:丹参、桑叶、生地黄、赤芍、山楂、菊花功效:活血化瘀、降压散结用法用量:每次15克,研粉煎服。

3. 安宫牛黄丸组成:牛黄、麝香、冰片、琥珀、朱砂、生牡蛎功效:疏肝理气、降压平衡用法用量:每次1粒,口服。

4. 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钩藤、当归、白芍、川附、龙骨、牡蛎功效:平肝降压、舒筋活络用法用量:每次15克,煎服。

总结: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疏肝理气、平肝降压、清热利湿、健脾化痰等原则。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调理高血压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调理高血压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调理高血压高血压是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气血不调、肝火上升、肾阴亏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中医养生之道在调理高血压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调理高血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合理调节饮食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对于高血压患者更是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平衡饮食”,既要保证营养的摄取,又要注意限制摄入盐分。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低盐饮食,减少盐分对血管的刺激,控制血压上升。

此外,中医还倡导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低糖的饮食,避免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

二、保持适量运动中医养生强调“运动为先”,适当的运动对于调理高血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通过运动可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针对高血压患者,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有氧运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过度疲劳和心血管负担。

三、合理调节情绪中医强调情志对健康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长期的愤怒、忧虑、焦虑等情绪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四、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养生注重刺激穴位,以调节人体内气血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自我按压太渊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帮助降低血压。

此外,中医推拿、艾灸等疗法也可以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五、定期就医,药物调理尽管中医养生对于调理高血压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还是需要依赖药物治疗。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医生会给予高血压患者中药调理,如桂枝、天麻等药物,以调节气血平衡,控制血压飙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总之,中医养生对于调理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调节饮食、保持适量运动、调节情绪、刺激穴位等方法,可以缓解血压升高的问题。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2013-12-25 20:01:04)转载▼玄通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汤承祖(南通市中医院)有人说,身体肥胖血压高,汤教授认为,瘦弱之人血压高的并不少。

肝火旺盛、阴虚火旺之人多有高血压,但气虚、阳虚之人患高血压者也有之。

痰湿内踞和大便经常秘结之人有酿成高血压者。

汤教授治疗高血压常喜脉证互参,辨证施治。

其中火旺者泻火,阴虚者滋阴潜阳,气虚者补气,阳虚者温阳,气阳均虚者,益气温阳,血虚者补血,痰湿互搏者化痰湿,大便秘结者解决致秘原因,常能得心应手而不复发。

周次清(山东中医学院)周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而逐渐增高,同时在一个人的身上往往有多种病证,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如果单从肝阴肝阳着手,不从整体虚衰的情况来考虑,常常是治疗上失败的主要原因。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是补益气血,燮理阴阳的整体疗法。

有时即便出现实证,也是因虚而致实的本虚标实证,在治疗上也必须采用以补为通或通补兼施的治疗方法。

周教授常用的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两个:周次清经验①益气养血,升降阴阳:用自制八物降压汤:黄芪15~30g,党参12~15g,黄精9~12g,葛根15~30g,五味子3~6g,当归9~12g,何首乌15~30g,玄参12~15g。

本方适用于头晕,乏力,目涩,耳鸣,四肢麻木,大便干,小便频,或口干少津,脉象浮弦或稍数。

这类患者或兼有糖尿病,血压多数收缩压偏高,脉压增大,一日内血压波动较大,夏季血压高于冬季。

②平补阴阳,化生肾气:用济生肾气丸作汤剂:熟地黄9~15g,山萸肉6~9g,山药9~15g,泽泻9~15g,丹皮6~12g,肉桂3~6g,炮附子6~9g,车前子9~15g,牛膝9~12g。

本方适用于年龄较大,高血压时间较长者。

患者多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心悸健忘,身倦神疲,少寐或嗜睡,下肢浮肿,大便难,小便频或不利,既不耐寒又不耐热,而且在用药时稍偏于阴,则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稍偏于阳,则出现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与方法

选择合适运动方式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剧 烈运动。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运动时监测
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 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 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监 测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 ,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07
总结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成果回顾
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辨 证施治、整体调节等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缓解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高血压效果评估
即时效果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即时效果主要表现在降低血压、缓解头痛、心悸等高血压相关症状方面。多数患者在针灸后短 时间内即可感受到明显的症状改善。
长期效果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长期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血压可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 ;而另一些患者则需要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维持血压的稳定。总体来说,针灸治疗 高血压的长期效果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个人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健脾和胃
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 吸收,减少痰湿内生,从 而降低血压。
补肾益精
通过补肾益精的方法,调 整肾脏功能,促进水液代 谢平衡,有助于降低血压 。
改善血液循环
活血化瘀
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和方法,改 善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
扩张血管
通过扩张血管的药物和方法,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心脏负荷,从 而降低血压。
0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原理
辨证论治原则
01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因,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02 平衡阴阳
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改善身体内环境,达到治疗 高血压的目的。

中医高血压治疗: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高血压治疗: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高血压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调整生活习惯。

这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运动以及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拔罐、按摩等多种方法。

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如黄芪、丹参、川芎、杜仲等,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拔罐和按摩则可以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降低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例如,肝火旺盛型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平肝潜阳为主;痰湿阻滞型高血压患者,则应采用健脾化湿、豁痰降逆的治疗方法。

中医还注重药物之间的配伍,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还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病因、病程均有不同,因此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就有所不同。

年轻患者多见于肝火旺盛、阴虚火旺等类型,而老年患者则多见于阴阳两虚、痰湿阻滞等类型。

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预防为先。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增强体质。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调整生活习惯。

这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运动以及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拔罐、按摩等多种方法。

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如黄芪、丹参、川芎、杜仲等,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中医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全面调理

中医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全面调理

中医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全面调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高血压在临床上以血压升高为特性,并伴有头疼、眩晕、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属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

中医治疗高血压虽方法各异,但都坚持标本兼治,全面调理的原则,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接下来本文从中医视角科普高血压标本兼治及全面调理的知识常识。

一、血压为什么会升高?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升高?中医认为这主要由于体内有所阻滞,导致血流不畅,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必须找到这种病理阻滞,对症下药,方可治愈。

在应激状态下,为了对身体上半身提供充足的血液,机体会对血压自动调整,促使血压升高,故高血压多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的自然反应。

中医指出高血压治疗不能仅看血压计的数值,为病人一味地开具降压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永远不可能根治高血压。

要通过缓解机体的应激状态,扶足元气,才是高血压的治本之道。

二、高血压危害若高血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病变成为中风、脑出血、肾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那么高血压究竟会产生哪些危害呢?(一)前期危害高血压前期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疼、眩晕、耳鸣、失眠、肢体麻木及心悸气短等。

头疼,通常是后脑头疼,且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如头疼很剧烈、且经常性发作,说明很可能向恶性高血压转变。

高血压患者前期多数女性患者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出现眩晕感觉。

高血压患者前期也会经常出现双耳耳鸣及胸闷气短的情况,同时高血压患者通常睡眠较差,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梦魇较多及睡眠较浅等,这主要是高血压导致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后果。

此外,高血压患者早期还会伴有肢体麻木的情况,常见症状为手指、脚趾不灵活,严重者可能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

(二)中后期危害高血压中后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血管和心脏方面。

血管的危害:高血压会导致全身小血管动脉硬化,其致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出现血、氧供给不足情况,导致功能受损;同时血管容易出现血栓,阻碍血脉的正常流通,严重者形成动脉瘤,遇血压急速升高情况,极易导致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沈绍功:中医治疗高血压应以“对证”为主,“对症”为辅

沈绍功:中医治疗高血压应以“对证”为主,“对症”为辅

沈绍功:中医治疗高血压应以“对证”为主,“对症”为辅高血压病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临证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疗高血压病,并且不断创新总结形成了系统的诊疗思想。

笔者自2001年起跟沈老侍诊学习,在沈老毫无保留、悉心教导下,步入临床工作,临证运用沈老诊疗思想治疗内科、妇科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尤其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较多体会,现与同道分享。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沈老倡导“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先确立几个辨证的单元,然后根据临床出现的病变加以组合,作出证候分类。

虚证分四类定位,辨证单元如下:四个基本虚证:气虚证: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虚证:面白,唇色淡,舌质淡,脉细数;阴虚证: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净,脉细数;阳虚证:形畏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尺部弱。

五脏定位:心主症:心悸;肝主症:胁痛;脾主症:乏力、肢体倦怠;肺主症:咳喘;肾主症:腰酸。

实证分八大纲目,笔者概括为常见的如下七个基本实证。

七个基本实证:气滞证:胀满,舌红苔薄白,脉弦;血瘀证:痛有定处,舌暗或有瘀点、斑,脉细、涩;痰浊证:苔腻,脉滑或细;寒凝证:四肢不温,肢体疼痛,舌质淡暗苔白;火热证:舌质红苔黄,脉数;内风证:眩晕、肢麻、震颤、抽搐、强直、昏迷;食滞证: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实。

高血压病临床表现多见眩晕,属内风证,但内风的形成有火、痰、瘀、虚之别,因此要加以辨证。

如高血压,眩晕、胁胀、舌红苔薄白,脉弦,则为肝郁气滞;若高血压,眩晕、胁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则为肝郁气滞化火;若高血压,眩晕,胁痛,腰酸,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则为肝肾阴虚等。

基本证型和方剂沈老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瘀血阻络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5个基本证型,分别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后下15g,黄芩10g,栀子10g,生石决明20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白豆蔻10g,陈皮10g,茯苓10g,蔓荆子10g,白蒺藜10g)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0g,枳壳10g,地龙10g,郁金10g,茺蔚子10g)大补元煎加减(熟地12g,山药15g,山茱萸10g,菟丝子10g,生杜仲10g,枸杞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归脾汤加减(党参10g,生黄芪20g,炒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0g,木香6g,酸枣仁12g,阿胶10g)由于高血压病情复杂,还常用温胆汤、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枸菊地黄汤、镇肝息风汤、二仙汤、补阳还五汤等。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病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

高血压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器官损伤,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会大大增加发生心脑血管问题的风险。

一旦患上高血压,就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没有高血压的概念,中医认为,高血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五脏不和所致,只要将体质调理好,让阴阳、气血、五脏回到正常和谐状态,就能够控制血压,消除高血压症状。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高血压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头痛、中风与肝肾有关,痰、火也是导致眩晕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有关,因此,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大致来看,高血压的病因有肝胆火旺,血气上涌;气虚血虚,气血不足;外感风寒,表气不通。

具体而言,高血压的病因和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火上炎,耗伤阴血,导致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冲动血脉,使血压升高。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酗酒过度,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阻滞气机,或化热上扰心神,或化火伤阴,使血压升高。

劳倦过度,年老体衰,久病不愈,导致肾精亏损,肾阴不足,水液失养,阴虚生内热,或阴虚不能制阳,阳亢无根,导致血压升高。

外感风寒邪气,或寒凝血脉,或寒湿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阳气不能外达而内扰清空,致使血压升高。

二、高血压的治疗1、高血压的辩证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病史和症状等,辨明病位、病因、病机,然后对症下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就是辨证施治的原则。

高血压的常见证型:肝阳上亢、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湿阻滞、肝肾亏虚、脾肾亏虚、阴阳两虚等。

不同的证型需要用不同的方药和治法来调理。

大致如下: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头痛、眩晕、耳鸣、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滑等症状。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本方案旨在结合现代中医治疗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个专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标本兼顾: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缓解血压升高,也要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

3. 整体调理: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配合中医治疗,达到身心平衡。

4.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现代医学方法,以提高疗效。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处方用药1. 基础方剂:珍珠母、菊花、钩藤、生地黄、白芍、川芎、甘草等。

2.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进行药物加减。

用药方法- 煎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

- 丸剂或散剂:对于不便煎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丸剂或散剂。

2. 针灸治疗选穴1.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

2. 配穴:肝阳上亢加肝俞、肾阴虚加肾俞、痰湿阻滞加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 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按摩1. 头部按摩:按揉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2. 背部按摩:按揉肝俞、肾俞等穴位,每次按摩10-15分钟。

3. 四肢按摩:按揉太冲、曲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4. 生活方式调理1.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监测与评估1. 定期检测血压: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观察症状变化: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3. 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结语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压升高的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慢性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失眠、耳鸣、目繁”等病症范畴,多与肝肾阴虚有关。

针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药保健方案的出现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途径。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

一、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药保健方案充分注意调理阴阳平衡,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首先要调理肝脾,舒肝理气,滋阴养血,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其次要调理肝肾,益气润肺,滋阴补血,以增强肾脏功能,降低血压。

中药常用的有柴胡、黄芪、玄参、山药等,具体的中药剂量和使用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二、饮食调理在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医药认为饮食对于调理阴阳平衡和调节体内气血有着重要作用。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食物、油炸食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可降压的食材如苹果、葡萄、大蒜、茄子等。

合理搭配食物,控制摄入盐分的量,避免饮食过咸。

三、保持适当活动量高血压患者在中医药保健方案中也需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降低血压。

建议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剧烈升高。

四、改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需要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前不宜剧烈运动或饮食过饱。

避免熬夜和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远离吸烟和酗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以调理阴阳平衡为核心,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和改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综合干预,以达到降低血压、调节体内气血平衡的目的。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各异,对于高血压中医药保健方案的使用和剂量还是需要个体化的调整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方祝元( 1964- ) , 男, 江苏省中医 院副院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临床医学博 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 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长期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 研 工 作 , 目 前主持有关高血压病的省级科研课题 2 项。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 临床体会
专家笔会Biblioteka 有 其 个 体 化 优 势 , 但 弱 点 也 在 于 此 。作 为 复 方 基 础 之 单 味 饮 片 品 种 复 杂 、产 地 不 一 , 其 中 间 环 节 如 收 采 季 节 、储 存 炮 制 , 医 生 配 伍 遣 药 、用 法 用 量 , 患 者 煎 煮 火 候 、时 间 、服 用 多 少 等 各 有 差 别 , 都 相 当 程 度地影响药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生物利用度, 这 就是中医药能够降压, 但重复性和稳定性却远不 理 想 的 原 因 。 包 括 已 经 上 市 的 以 “降 压 ”为 名 的 中 成药, 虽然处方相对稳定, 制剂工艺有所改进, 但 哪些是降压的主要有效成分仍然欠明晰, 能进行 质控的目标十分有限, 故降压的稳定性和强度多 数难以过关。有鉴于此, 笔者的体会是: 中医药虽 然不排除以降压为目标, 但宜选择临界性高血压 或顽固性高血压( 后者作为辅助手段), 方宜简练 轻灵, 并须时时顾护脾胃。 2 中医的相对优势在于整体调节, 目前高血压病 仍宜以辨证施治为主。
中医本无血压概念, 主要是根据其所表现的症 状、体征, 辨证施治, 以阴平阳秘为要, 着重改善机体 的 全 身 情 况 、缓 解 症 状 、提 高 生 活 质 量 。 而 且 对 高 血 压 病 并 发 的 器 官 损 伤 、血 脂 、血 糖 、胰 岛 素 、血 黏 度 等 机能代谢异常可有“多靶点”的调治作用 , 故仍受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当注重“治病求本”
方祝元 (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治病求本 阴虚阳亢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97X( 2007) 10- 0005- 02
近年来, 高血压病在基础与临床方面均取得了 长 足 的 发 展 。 西 医 从 遗 传 多 因 性 、胰 岛 素 抵 抗 、内 皮 细 胞 系 统 、神 经 内 分 泌 系 统 、多 肽 及 原 癌 基 因 、免 疫 系统等不同水平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 并从流行病 学调查、大规模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等循证医学的 角度, 阐述本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情 况, 由此提出了非药物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 案与措施。其目标主要是着眼于降压、减轻心脑肾等 靶器官损害。但西医降压药物的持续应用又不可避 免带来种种副作用的困扰。因此, 在发挥其降压疗效 可靠的优势时, 提高其整体调节、缓解症状、改善 生 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总之,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特色, 不能舍长就短, 必须把握好目标。由于高血压病须
长期甚至终生治疗, 笔者体会, 选择免煎颗粒是一 种既能体现个体化特色, 又便于长期服用的较好 剂型。
作 者 简 介 : 唐 蜀 华 ( 1941- ) , 男 , 主 任 中 医 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名中医, 中华 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心系病分会常务委 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行业评议专家, 江 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 员,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7 年总第 39 卷第 10 期 5
专家笔会
广泛关注。但其近期降压疗效不够理想, 在高血压急 症方面缺乏应急措施。因此, 中西医进行互补性结合 成为必要。
高血压病的血压升高和各种临床症状, 是病之 标; 导致产生临床症状和血压升高、以及引起舌苔脉象 等出现异常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病之本。中医治疗 高血压病其着眼点是放在调整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协 调, 扶正祛邪, 而不是仅仅注重降血压。但标本是相对 的, 又是可以转化的, 故根据病情的不同或疾病的不同 阶段, 也有标本同治, 甚至“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而治标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达到 “治病必求其本”的要 求, 所以中医在诊治高血压病要时时注意求本。
近 年 来 中 医 在 高 血 压 的 病 因 病 机 、证 候 实 质 、临 床治疗和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着力解决: 如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辨证分型标准尚未统 一规范 , 证候实质的观察指标、实验方法明显滞后; 中药剂型与西药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疗效评价不一, 中药降压疗效的总体趋势难以估计, 缺乏大规模、多 中心、随机对照及前瞻性研究等。
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方面把握其目标: ( 1) 改 善症状。高血压病患者并非所有症状都源自高血 压, 不少患者血压控制尚可, 但诸多症状并未相应 改 善 , 如 心 悸 、失 眠 、烦 躁 、面 红 、出 汗 、肢 麻 、乏 力 等 , 所 谓 焦 虑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时 轻 时 重 , 在 一 定条件下又可影响血压的稳定, 若以中医药辨治处 置, 往往更为有效。( 2) 保护靶器官。高血压病发展 到一定阶段 , 通过血管的损伤, 逐渐影响脑、心、肾、 大血管的功能。现代医学证明, 不同的降压药物即 使达到类似的降压强度, 但靶器官得到的益处并不 完全相同。中医药治疗从目前的研究看, 通过滋养 肝 肾 、活 血 化 瘀 等 方 法 , 对 血 管 和 心 、脑 、肾 损 伤 的 保护, 已经显示了其多靶点干预的优势。如我们近 年应用清热养阴活血方, 发现能减轻和消退动脉粥 样 斑 块 , 其 机 制 与 抑 制 炎 症 因 子 ( CRP、IL- 6) , 抑 制 斑 块 巨 噬 细 胞 CD68 和 MCP- 1 的 表 达 , 以 及 升 高 NO, 降低 ET- 1 等等有关。我们还应用降 压 益 肾 颗 粒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 研究证明该制剂具 有明确的降压疗效,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血压的昼夜 节律, 并能减少尿 MAlb、β2- MG 等早 期 肾 损 伤 的 敏 感指标, 其机制与降低肾脏局部 的 AngⅡ、ET, 升 高 循环和肾脏局部的 NO 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 3) 纠 治 代 谢 障 碍 。高 血 压 常 并 发 糖 尿 病 、血 脂 异 常 、尿 酸 增高、胰岛素抵抗等, 从而使病情加重和复杂化。我 们 根 据 常 见 的 中 医 病 机— ——肝 肾 阴 虚 、 瘀 热 内 结 等 , 制 订 了 有 关 方 剂 , 如 针 箭 颗 粒 、降 压 益 肾 颗 粒 等, 发现这些制剂, 不仅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症状, 而 且在胰岛素抵抗, 血糖、血脂、尿酸代谢等多方面指 标均获得稳定好转。
顾仁樾 (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靶器官损伤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97X( 2007) 10- 0006- 02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是危 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 肾靶器官损伤, 近年来, 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已从单纯 降低血压为主转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上。中 医学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依据, 对改善高血压病 症状、稳定疗效、防治靶器官损伤有独到之处。 1 高血压病与所致靶器官损伤的共同特点
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 目 前 最 实 用 方 便 的 是 以 病 名 、脏 腑 八 纲 、病 因 病 机 相 结合的综合分型方式。病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 病之 标为风、火、痰、瘀。故本病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 虚阳亢、阴阳( 气) 两虚四个证型及风、火、痰、瘀等四 个兼证。辨证要点在于: 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 予滋 阴、潜阳, 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 分清风火痰瘀兼夹, 予以熄风、清火、化痰、祛瘀; 审查脏腑肝肾心病机, 予以柔肝、滋肾、养心; 了解气血虚实顺逆, 予以理气 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随着分子生物心血管病学的迅速发展, 改变了 人们对本病的传统认识和诊疗模式。高血压病不仅 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 而且与代谢病如糖脂代谢 紊乱同时并存 , 更重要的是伴随心、脑、肾靶器官的 不良重塑。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不仅在于使血压达 标, 更重要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这种观点转变与传统中医治疗本病特别强调整体、 综 合 辨 证 、多 环 节 调 理 的 “治 病 求 本 ”的 思 维 模 式 相
中医学无高血压病名, 根据其临床证候, 可属中 医学“头痛”、“眩晕”范畴。若高血压病伴发心、脑、肾 等靶器官损伤, 则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中风”、 “水肿”等范畴。其中 , 头晕目眩、头痛头胀、失眠心 悸、耳鸣等可为高血压病不伴或伴有靶器官损伤者
6 2007 年总第 39 卷第 10 期
吻合, 显示中医药研究有着一定的优势。在今后中医 药研究中, 一方面要提高降压疗效, 同时加强中医药 对高血压病并发症危险因素影响和对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整体 优势, 特别是对物质代谢、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分子 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如病机、分型与基因 表达是否有一定关系、中药能否诱导或抑制细胞等。 我们相信,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领域因其独特 的优势必将有相当的潜力和前景。
在本病的所有证型中, 阴虚阳亢型所占比例最大, 约占本病的 50%, 据临床观察, 肝肾阴虚与肝阳上亢证 经常同时出现, 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辨治时可合为一 型。我们认为治疗本病应紧紧抓住阴虚与阳亢这对主 要矛盾, 并注意阴虚是本, 阳亢是标, 根据“急则治其 标, 缓则治其本”, 处理好标本缓急。当肝阳亢盛, 直冲 清窍, 风阳欲动之际, 宜急用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类药 物, 酌情加清肝泄火之品; 待木平风息, 症情较缓时则 以养阴柔肝、滋水涵木、补肾填精治本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