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论文
中医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探析论文
中医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探析论文中医对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探析论文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昏重痛,心悸,肢体沉重,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畏寒肢冷,腰腹胀满,尿少,动则喘息,舌淡苔白,脉沉滑。
方药:真武汤加味。
生姜10g,白芍24g,茯苓24g,白术12g,熟附片10g,泽泻24g。
⑤气机郁滞、经脉不利型:47例。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涊或弦细。
方药:四逆散加味。
枳壳12g,甘草3g,柴胡8g,白芍24g,首乌24g,乌梅15g,石决明24g,麦芽24g。
依据世卫组织制定成人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总例数中治愈188例(62.67%);好转56例(18.67%);基本好转50例(16.67%);无效6例,占2%;总有效率为98.0%。
其中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的治愈48例,好转13例,基本好转11例,无效2例;五志过极、郁而上冲型者治愈72例,好转15例,基本好转12例,无效3例;气血虚衰、血不归经型者治愈9例,好转6例,基本好转7例;肾阳亏损,水邪上干型者治愈34例,好转11例;基本好转9例,无效1例;气机郁滞、经脉不利型者治愈25例,好转11例,基本好转11例。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种,严重困扰中老年人健康问题,往往有精神上的过度刺激和抑郁,加上饮食的种种饮食,使血压处于不稳定状态,给身体带来潜在威胁,在生活和工作上要合理安排调节,保持内外环境平衡,应尽力避免对患者精神上的过度刺激或疲劳,饮食上要禁饮酒、戒烟、少糖多果、少盐多醋、少脂多活动,这样能使患者病情趋于缓解或稳定。
笔者在临床所见高血压多有虚、火、风、痰等因素。
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
在治疗方法上要标本兼顾,综合采用益阴潜阳,补养气血,解郁舒肝,调畅气机,温阳利水等法进行治疗,方能奏效。
本观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8.0%,其中治愈188例(占62.67%);好转56例(占18.67%);基本好转50例(占16.67%);无效6例(占2%);其中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治愈48例,五志过极、郁或上冲型治愈72例,气血虚衰、血难归经型治愈9例,肾阳亏损,水邪上干型治愈34例,气机郁滞、经脉不利型治愈25例。
中药学论文 x医院治疗高血压中药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xx医院治疗高血压中药处方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中药分析鉴定方向)班级2011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 4 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_________年月日目录摘要 ............................................................ I-Ⅱ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处方资料 (1)2.2 统计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2)3.1 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 (2)3.2 处方用药剂数及频率 (3)3.3 处方中药类型统计与分析 (4)3.4 处方常用中药用药情况 (6)3.5 方剂药对配伍统计与分析 (9)4 讨论 (11)4.1 少量处方用药剂数过大 (11)4.2 部分处方常用中药剂量超标 (11)4.3 处方用药规律情况讨论 (12)4.4 颗粒剂型中药处方应用情况 (12)5 结论 (13)参考文献 (13)综述 (15)致谢 (21)xx医院治疗高血压中药处方分析摘要:目的对xx医院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的规律及合理性。
方法收集医院门诊2014年10月到12月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处方共1187张,通过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396张,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医院门诊中高血压病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集中于50~79岁之间;单一处方用药量以7剂为宜,常用中药有45%剂量过大;共用中药247种,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类药物使用频次居前3位,使用率最多的中药为黄芪,常用药对为杜仲和牛膝。
高血压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老年;难治性高血压;血压控制水平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疾病,主要指经过药物治疗以及饮食控制后,仍无法降低血压18.6/12.0千帕的高血压疾病。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发病后会诱发肾脏疾病、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临洮县中医院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66.5岁。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66.1岁。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10052;生产厂家: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国药准字:H20057227;生产厂家:南京正大天晴有限责任公司)、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H32025391;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治疗。
硝苯地平缓释片采用口服的方法,每次40mg,每天2次。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采用口服的方法,每次1片,每天2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方有:桃仁15g,黄芪30g,红花10g,川穹10g,牛膝15g,甘草6g,钩藤15g,当归15g,枳壳6g,葛根15g,赤芍10g。
用水煎熬,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无效率为2.50%,有效率为17.50%,显效率达80.00%;对照组的治疗无效率为20.00%,有效率为22.50%,显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别较大(P<0.05),如表1所示。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治疗前,实验组的收缩压水平(165.8±6.28mmHg)小于对照组(166.1±7.25mmHg)(P>0.05),舒张压水平(98.29±7.38mmHg)高于对照组(97.38±11.59mmHg)(P>0.05),差异较小。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论文【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
长期服用中西医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治疗并发症有一定优势。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肝阳易升,肝火易冲。
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
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
嗜食肥甘,导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起居无常,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适应社会自然诸多方面的能力;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
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精神、神经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
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
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
此外,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辨病治疗和辨证施治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昏”、“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黯,或瘀点、瘀斑,舌胖大,舌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药在高血压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虽然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其单一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学体系,已经在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有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重点是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药应用方式:1. 草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经典方剂有降压片、血压康片等。
这些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阴阳,达到降压的目的。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3. 推拿按摩: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也被广泛运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
通过按摩推拿,改善气血流通,舒缓紧张情绪,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二、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发展趋势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高血压辅助治疗中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高疗效,满足患者的需求。
2.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温和疗法: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大多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为主,疗效确切,但有时会导致副作用。
未来中医药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寻找温和疗法,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综合疗法研究: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综合疗法研究也值得关注。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导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剂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对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依据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原则。
中医将高血压归为“头风”、“阳厥”、“阴阳失调”等病机,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失调等方面来治疗高血压。
二、常用中医药方剂1. 降压灵胶囊:该方剂以丹参、川芎、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成分,具有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2. 脉管康胶囊:此方剂主要由夏枯草、桑白皮等药物制成,通过舒张血管、抑制肾上腺素释放等作用,有效降低血压。
3. 神血宁注射液:该方剂包括丹参、地黄、川芎等成分,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缓解高血压所致的心脑损伤。
三、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评价1. 临床观察: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药物治疗周期较长,但长期服用中药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 实验研究:通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在调节血压、改善心脑功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3. 联合应用:中医药与西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两种治疗方式相互补充,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控制的疾病,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中医药的应用与效果已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努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造福患者。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治论文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以往的高血压治疗进行总结归纳。
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25-02高血压病属“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辨证责之于风,盖风性上扬,易犯巅顶,病机十九条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古代医家治眩晕多从肝论治,治虚治痰治风为重点,然本病多本虚标实,又有阴阳偏盛偏衰之殊,病因病机多样化,治疗各有侧重,作者试谈高血压病的辩证论治。
1 病因病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竞争激烈,忧思脑怒,情志抑郁,久郁化热伤阴,肝阳上亢;饮酒过度,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上蒙清窍;劳倦内伤,体力透支,或过度安逸,久坐久卧耗气,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年老体衰,脏腑受损,阴阳失调,阴虚阳亢,每致风阳上扰;以上因素,单一或多因素致病,治疗首先追究病因病机,尤其是无症状的高血压病当以病因论治。
2 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部分高血压病病程长、反复迁延,久病必瘀。
如叶天士所说:“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
临床主要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3 鉴别诊断3.1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痛,面自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3.2 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4 辩证施治4.1 肝阳上亢主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中的疗效与机制研究高血压病,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
不及时有效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病,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中被广泛应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以及机制方面的研究。
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西医结合等。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采用中药的复方制剂,常以中药颗粒或药丸形式服用。
其中一些常用的中药有山楂、丹参、天麻等。
这些中药有助于降低血压、促进血管扩张,并且不同的中药组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在高血压病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3.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中医药与西医药物结合起来,能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研究是了解中医药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中医药对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可以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
1. 血液循环系统的调节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血液循环系统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提高血液流动性,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针灸治疗也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血管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 平衡体内代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还包括通过平衡体内代谢来降低血压。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调节血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减少钠离子的潴留,防止血管痉挛等,从而达到降压的作用。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调节研究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调节研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对于高血压的调节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注重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以达到恢复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药常用的药物有丹参、山楂、薄荷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同时,中药也常搭配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国历史悠久,在高血压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对于高血压的调节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经络,改善气血循环,消除体内湿气和瘀血,从而降低血压。
二、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调节机制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医药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通过平衡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医药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
2.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中医药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少血管的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同时,中医药也可以调节血管的张力,缓解血管痉挛,提高血管弹性。
3. 促进气血运行:中医药可以通过激活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微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这有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进而降低血压。
4.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医药中的一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中的淤血,从而降低血压。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的调节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调节机制。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
要点三
心血管事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如心 肌梗死、脑卒中等,但发生率较低。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药物成分
不同中成药的药物成分不同, 部分成分可能导致肝损伤或肾
损伤。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也 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不当
如剂量不当、与其他药物合用不当 等,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Fra bibliotek床试验的结论与讨论
1 2 3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评估中成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 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讨论
针对试验结果,分析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为今后的 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望
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阐述中成 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中药物如杜仲、桑寄生等可通过抑制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等途径,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生 成,从而降低血压。
利尿剂
β受体拮抗剂
中药物如茯苓、猪苓等可通过利尿作用,减 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中药物如延胡索、苦参等可通过抑制交感神 经系统的活动,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降 低血压。
03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研究
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确定研究目的
为了探究中成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试验过程中。
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合适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病史、年龄、 性别等情况,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给药剂量 、给药方式、治疗周期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展综述高血压病在中国成人发病率很高,临床极为常见。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在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治疗局血压病在治法、方约、中医约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笔者下面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敷贴、穴位按摩、药枕、浴足疗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中药内服高血压病多以本虚标实、肝肾阴亏、风阳上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其病机。
钟春峨1采用加味天麻汤(方药组成:半夏12g,天麻6g,白术12g,茯苳12g,竹茹9g,陈皮9g甘草6g砂仁3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4周服药治疗,有效率为%。
钟春峨认为:方中天麻、钩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石决明、牛膝有消痞散结、活血化疲之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清热安神,健脾渗湿。
诸药配伍,可标本兼顾,使全身血脉畅通,阴阳平衡,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
王儒平等2从病机入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口服,即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使阴阳协调而达平和,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
孟元等3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强调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要缜密的组方、科学的制剂量化。
降压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亦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应调整处方,制订更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选用滋生青阳汤(药物组成:白芍25g,生地黄15g,熟地黄25g,生石决明40g,草决明15g,天麻15g,桑叶10g,薄荷10g,麦冬30g,钩藤30g,野菊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5g,怀牛膝15g)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35例,收效满意。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论文(共3篇)
---------------------------------------------------------------最新资料推荐------------------------------------------------------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论文(共3篇)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论文(共 3 篇)_药学论文第 1 篇:关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思考高血压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肾脏、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血压升高。
由于高血压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故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1991 年全国高血压第三次普查中发现,16 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达 11.88%,因此,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将中药治疗高血压科学化、规范化,我们收集了 1191 个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复方,建立了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并运用计算机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味、药对、药组以及用药规律,希望对临床用药能提供启示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查阅了 1980〜2003 年省级以上的中医药刊物如《中医药信息月报》、《辽宁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吉林中医药》、《山.西中医》、《湖 I 有中医杂志》、1 / 3《江苏中医杂志》、《黑龙江中医药》、《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等共 110 多种,共收集涉及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 1191 个,要求收集的中药复方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
为了提高统计精确度,首先将药名做统一和修正。
把产地不同的药材都统一为同一个药名,药物别名统一为一个常用名。
炮制方法不同的不统一为一类。
把收集到的 1191 个复方按照一致的格式:编号、药方名、药名、用量、单位、备注、参考文献,依次录入 Access 数据库。
中药学论文 某中医院治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XX中医院治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方向)班级2011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4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Ⅱ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资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3)3.1 高血压的处方占总随机抽取总处方的比例 (3)3.2 用药趋势 (3)3.3 年龄与性别分析 (4)3.4 中成药分析 (5)3.5 西药分析 (7)3.6 联合用药分析 (9)4 讨论 (9)参考文献 (13)综述 (15)致谢 (22)xx中医院治疗高血压药物处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xx中医院中药房和西药房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处方的使用情况,讨论治疗高血压的手段,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及参考。
方法收集2014年12月到2015年3月xx中医院中药房和西药房有关治疗高血压的门诊处方,调查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的分析,各种药物的用量和在处方中出现的次数,并对处方中降压药和降压药的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结果在3080张门诊处方中,治疗高血压病类处方的有580张,占总处方比例的18.83%。
单独用药的处方只占14.83%,而联合用药的处方总共占了85.17%。
联合用药成为主要的降压治疗手段。
结论我院治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上合理,药物联合使用成为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趋势,但在实际用药过程应该要注意药物联用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因药物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尽管西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对而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高血压治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认识与诊断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认识基于中医经典理论,即将高血压视为气血失调的病症。
中医药强调人体脏腑的平衡,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肾气不足等导致的。
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中医药可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辨证分型,为个体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常用疗法1. 中药治疗:中医药常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其中包括中草药的内服和外用。
经过广泛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在高血压疗效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例如,黄芪、丹参、天麻等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机体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无药物副作用,并且安全性较高,受到患者的欢迎。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自律神经: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自律神经系统,改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对平衡,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2. 改善微循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中医药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血管的压力,从而有效降低血压。
3. 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医药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和抗炎物质,可以消除体内自由基的积累,减少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血管壁的功能。
四、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目前,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中药的复方组合和单味药物的选择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综述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综述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健康杀手”。
中医药在高
血压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高
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传统理论,例如“肝
主疏泄,肝阳上亢易致高血压”等。
据统计,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
率约为80%,且对高血压相关病症,如头痛、眩晕、失眠等有较好的
调节作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
功等,这些方法在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等方面均有
积极作用。
在临床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较高。
比如丹参益心丸、天王血压丸等复方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
此外,针灸治疗高血压也备受关注,如“内关”、“风池”等穴位针刺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气功练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通过调整呼吸、集中精神等方式来缓解高血压症状,并具有辅助
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虽然中
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表明了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可以
进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
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知中医将高血压视为气血运行障碍所致,主要与肝火上升、痰湿内生、气滞血溢等有关。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其病机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1. 实证型高血压实证型高血压表现为脉搏紧数、头晕、面红、口干等症状。
中医治疗实证型高血压一般采用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中药方剂,如黄连汤、龙胆泻肝汤等。
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利尿、降血压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2. 虚证型高血压虚证型高血压表现为自汗、乏力、气短等症状。
中医治疗虚证型高血压一般采用补肾益气、固涩止泄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参附汤等。
这些方剂具有益气滋阴、固摄收敛的作用,可以平稳血压,改善患者的体质。
二、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药作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验证。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注射液和中药颗粒等剂型。
1.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常用剂型,其制作工艺规范、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常用的中药饮片有山楂、金银花、丹参等。
这些中药具有降血压、抗氧化、抗炎等作用,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液黏稠度,达到降压的效果。
2. 中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是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后通过注射剂给药的形式,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丹参注射液、三七注射液等。
这些中药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并改善心血管功能。
3. 中药颗粒中药颗粒是将中药制成颗粒状,便于患者取用和控制用量。
常用的中药颗粒有丹参片、山楂片等。
这些中药颗粒具有降压、平稳心率、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适合长期服用,可有效控制高血压。
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与西医药治疗高血压相比,中医药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反应,调整方剂和疗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研究
高血压的中医中药治疗研究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获得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适应症、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进展。
第一节:高血压的中医理论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痰浊内蕴”。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肝、脾、肾、心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是平肝息风、调畅气血、滋阴降火、利水消肿。
第二节: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适应症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适用于以下情况:高血压病人血压较高,但没有引起任何脏腑器官的病理性损害,也无并发症;没有明显的症状或是症状轻微,不需要西药治疗或不适合西药治疗者;高血压合并有其他慢性病,服用降压西药后血压下降不理想者等。
第三节: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草药治疗、针灸治疗和饮食调理。
草药治疗中,使用有效的中草药组方,如天麻、制何首乌、珍珠粉等;针灸治疗主要采用耳针治疗、电针刺激等;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合理搭配食材,如低盐饮食、多吃蔬果、少食肥腻等。
第四节: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花了多年的时间,经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中药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中药对心脏、肾脏等脏器也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五节: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与传统西医药相比,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疗原则独特、疗效显著、副作用低、个体化治疗等。
但是,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时也需要注意剂量使用、合理搭配方剂、严格掌握病情和血压的变化等。
结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作为一种综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临床研究进展显示,中医中药可以有效地降压、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0-02
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从发病因素、发病率高低来看;男性比女性高,北方比南方高,城市比农村高,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大量饮酒、膳食偏咸的比不饮酒少饮酒、膳食清淡的高,精神紧张,心理不平衡的比精神放松、心理平衡的高,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比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1。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是以眩晕、头痛为主的,有鉴于此,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比起西医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药降压效果尚不理想,起效也较慢,故需进一步改进用药思路与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
1 中医辩证治疗
1.1 肝火亢盛证
主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
次证: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法。
治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脉。
主方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当归6g、生地10g、柴胡6g、泽泻12g、木通12g、车前子10g、甘草6g
心火旺加黄连,相火旺加黄柏,木通用白木通(木通科)或川
木通(毛茛科),不用关木通(马兜铃科),慎防马兜铃酸损害肾功能2。
1.2 痰湿壅盛型
主证: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
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法。
治宜化痰降浊兼以平肝通脉,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二陈汤合参。
痰多加莱菔子、天南星、天竺黄,脾虚湿困加豆蔻、砂仁、胸闷加瓜蒌、薤白、郁金,头如裹重加薄荷、白芷。
1.3 阴虚阳亢证
主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恶心、烦热
次证: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以滋阴潜阳、柔肝熄风,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法。
主方:用镇肝息风汤。
怀牛膝30g、生赭石(先煎)30g、生龙骨15g、生牡蛎(先煎)15g、生龟板(先煎)15g、生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麦芽6g、茵陈6g、甘草5g 眩晕重加天麻、钩藤,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
失眠加酸枣仁、首乌藤。
1.4 阴阳两虚证
主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
次证: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方地黄饮子。
熟地15g、巴戟天12g、山萸肉12g、石斛12g、肉苁蓉12g、制附子6g、官桂6g、白茯苓6g、麦冬6g、石菖蒲6g、远志6g、
对晚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见阴阳两虚证可加减使用。
眩晕严重加天麻、钩藤,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
夜尿频多加益智仁、桑螵蛸。
2 其他治疗
高血压病疗法很多,药物疗法占主导地位,其他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也应充分发挥作用。
2.1 饮食疗法要及时纠正高血压病人高盐、高脂、高蛋白、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更要鼓励高血压病人多吃降压食品如芹菜、萝卜、海藻、海带、大蒜、洋葱、香蕉、白果、山楂等。
节制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降压3。
2.2 心理治疗高血压病人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午睡能防治高血压病,并有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调节情志,防止七情内伤。
从现实社会看,引起心理应激的因素颇多,如:竞争激烈,企业破产,职工离岗,就业压力,疾病负担,离婚丧偶,自然灾害等诱发心理应激,若无足够的心理应急能力,将会产生紧张、忧郁、恐惧、悲伤等情绪反应。
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通过情绪中介促使下丘脑-垂体-皮质轴活动加强,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压升高4。
2.3 功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秋冬宜练习太极拳,其
动作柔和,姿势松缓,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使血压下降,冬夏宜进行放松活动。
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同时还可改善机体内的平衡与协调。
2.4 足浴治疗足部保健和足部药浴,简便易学、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更有其现实作用。
双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足底保健属于民俗疗法,不用打针吃药就可以促进健康,虽然它不是体育运动,但足可以替代运动的不足。
在促进健康的传统疗法中,足部保健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具效果的保健方法。
2.5 药枕杭菊花、桑叶、野菊花、辛夷各500克,薄荷、红花各150克。
混合粉碎后另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作枕头使用。
每剂药可用3~6个月,为防潮,可常取出太阳晒。
凡高血压病、正偏头痛,既可以此缓解症状,又可预防早期病人复发。
此外,还有用菊花1000克,丹皮、白芷、川穹各250克,制成药枕防治之。
2.6 按摩自我按摩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使血管微扩张,血流增加,对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效果。
4 讨论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开阔了治疗途径,通过研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辨证思维和用药,使更多患者早日康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①辨证分型多,缺乏统一标准;②中药降压机制研究欠深入,缺乏药代动力学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影响疗效的进一步提高;③中药研究多着眼于降压本身,对改善生活
质量评价重视不够。
故建议尽早统一本病的辨证分型,促进中医治疗本病的规范化,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作用广等优点,进而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供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月珍,刘旭玲.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
2007(2):27.
[2] 姬衷梅.辨证治疗高血压之舒张压高(左关脉沉)150例[j].
中医研究,2008,2l(4):44_45.
[3] 王平。
毛利荣,张大成.平肝息风系列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病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406-407.
[4] 李建辉。
文荣钦,冯自铭,等.化瘀祛浊降脂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30倒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