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幼儿心理学_绪论
近形成的部分,称为大脑。负责高级神经活动。
神 经 脑: 大脑、脑干、间脑、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 系 脊髓: 统 脑神经:12对 的 外周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结 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 构 脑的三部分靠神经纤维相连接
脑科学新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脑细胞 大脑表面覆盖着4.5mm的灰质层,叫大脑 皮层,皮层分六层,由不同的神经元组成。 白质:皮层下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的髓质组 成,称为白质。 脑内信息传递的基
第三节 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研究人在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 发展趋势的学科。
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根据 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写成了《儿童 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 1、阐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 础性) 年龄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性) 发展因素?
2. 都是你害的!
“你看啦!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要不是前几天你给我出的什么 鬼主意,我今天也不会把自己搞得这么惨……”看到这种对话 ,你一定会发现这个“都是你害的”的心理游戏,比起之前那 个“是的……可是”的心理游戏来得更高级一点。因为在这段 对话中的主角也是向别人求助,不同的是,他会欣然接受对方 给他的意见,而且他回去之后也会照着对方给他的建议去做, 但是,当他失败时,他就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那个好心给他 意见的人身上。 所以,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必须一个人承担责任时,他的 内心会有巨大的担心和恐惧,因此,在他的人生里,他会纵容 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去玩这个心理游戏,而到最后却又将所有的 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只因为这样子他可以不必为自己的所作 所为负起责任。
幼儿心理学研究内容: 具体说来,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的认 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PPT课件
第二章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目录
1 2 3
第一节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因素概述 和理论模型
一、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因素概述
二、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一、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因素概述
1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2
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出生顺序是制约其心理行动特性的规定要素之一,因为儿童 在家庭内部的“心理地位”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
3
依恋行为的媒介体系
依恋行为的媒介形态:定位行为、信号行为、接近行为
安全基地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 地。人们都有依附的需要,这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必须是可以信任的并且能够提供给我们支 持和保护的重要他人。
家庭养育环境指家庭中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根据存在的形态不同,可以 分“软件”和“硬件”。
“软件”包括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育儿理念、教养方式,家庭关所需的物质条件,如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内部空间和 布局、家庭周边的儿童设施、书籍、玩具等。
2
3
学龄前儿童的外显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男孩显著多于女生,如攻击行为、违规行为和冲动的 行为表现。女孩有更多的内隐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些心理行为障碍也是男 生多于女生,如男孩患多动症的比例通常是女孩的3倍,甚至更多。自闭症患者中男孩显 著多于女孩。
本章结束
二、儿童性别
1
性别可以分为生物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生物性别,也称性,是指染色体的差异、激素分泌的差异、内外生殖器的差别而带来的生物性 不同,是生理上的男生与女生。 心理性别,是指与个人认知有关的性别,及个人对于自己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认知觉察与心理 感受,心理性别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生命初期照顾者对性别的赋予与对待而形成。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所建构认为的男人与女人的社会性别,为二元化的男女区别。
发展心理学知识:关于人的成长——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章 早期发展
10
00:03:45
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加
• 年增加量的年龄段是3-4岁,增加率约为70%。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 词义扩大:儿童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儿童所使用的单词包括很
多不同的意义。例如,幼儿常用的“狗”往往包括了“马”、 “牛”、“长颈鹿”或其他四足动物。
• (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 (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 • (4)具有想象的特点。 • (5)具有概括性质。
第四章 早期发展
6
00:03:45
3.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 童年儿童的游戏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 色都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规则一 般是由成人事先制定的,也可以是故事情节要求 的,还可以是儿童按他们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
2、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11
00:03:45
3.词类的扩展
• 幼儿掌握的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 词、量词。
第四章 早期发展
12
00:03:45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 3.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 4.从短句到长句
第四章 早期发展
13
• 第二,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的综合性活动,具 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 第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其功能是促进幼儿 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的积极发展,使主体较好地适 应现实、有目的地认识世界、能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第四章 早期发展
4
00:03:45
二、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儿童游戏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是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心理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其整个人生道路的基础。
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律和应变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 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逐步的过程,可以分为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2. 易受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3. 多样性: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独特的,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有些儿童可能在情绪管理方面有困难,有些儿童可能在社交技能方面有欠缺。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教育者的教学态度、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合作,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在幼儿心理发展基本原理或规律问题上,心理学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幼儿的心理与行为是遗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第二,幼儿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幼儿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由这三个焦点问题引发出了各种心理学派别之间的争论和百花齐放的心理学观点。
一、遗传与环境之争从科学心理学创建以来,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就开始了,直到现在仍未休止。
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从这一问题的提出直至今天,其争论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绝对的二分法,即在20世纪初叶,心理学家们对遗传、环境所持的观点是非此即彼的绝对的二分法,即关注的是“是谁起决定作用”,遗传乎?环境乎?第二个时期──二者缺一不可,即在20世纪中叶,开始注意到遗传、环境都是人类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分析各自在发展中的作用,各起多少作用?第三个时期──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发展到今天,随着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对遗传环境的研究更加深入,探究的重心又转移到“如何起作用”,分析二者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
(一)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对遗传、环境所持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要么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遗传决定的(遗传决定论),要么认为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决定论),这种极端片面的观点是无法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
遗传决定论极度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遗传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他曾在《天才的遗传》(1896)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也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学前儿童是指3到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会经历许多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具有一些特征和特点。
同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特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验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直观的,他们更善于观察和模仿。
他们还容易陷入片面、片段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性思维。
其次,学前儿童情绪变化较为频繁。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许多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他们会表现出兴奋、好奇、喜悦等积极情绪,也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
他们还会表现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情绪的反应较为强烈。
此外,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但仍然缺乏客观全面的认知能力。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思维容易跳跃,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为片面。
最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在这个阶段会逐渐离开家庭环境,与其他儿童和成人接触。
他们会通过游戏和交流来增强自己的社会性。
他们初步形成了部分的社会角色意识,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其次,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游戏和学习中获得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媒体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1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行为等方面。
2. 具体研究内容:- 认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 情感发展:情绪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 意志发展: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 个性发展: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
- 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道德行为等。
二、研究任务1. 揭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 分析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 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分析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研究性别、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探索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遗传性疾病等。
-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
- 个体与环境互动:适应、学习、教育等。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霍尔的心理测量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影响。
二、发展过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霍尔的《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的关系》(1904)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桑代克的动物学习实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 中期阶段(20世纪中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 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成果被整合到儿童发展心理学中。
-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新兴理论丰富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1. 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
第六章 第三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温柔地坚持 态度不温柔不行,不温柔就可能造成孩子心理 上的伤害,还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久而久之 就变得越来越逆反,父母说得对的孩子也不会听, 因为孩子反感父母的态度; 不坚持也不行,不坚持就不能把“不能这样做, 只能这样做”的信息清楚地传递给孩子,这个信息 就是孩子的一个边界,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言行在某 些方面是要受到一定约束的。
心情愉快,多数时间很欢挑战困难; 友善,肯与人合作,受人欢迎。
将关爱和适度的控制结合起来。对孩子坚持某些 原则,但一定是温柔地坚持,绝不是责骂,更不是强 迫。 孩子需要关爱,也需要控制。没有控制引导,孩 子就不会学习自我控制,就会变得非常自私、专横, 自我中心;但是,如果孩子受到过多地控制,就会缺 少独立性,缺少自信心。
温柔地坚持,记住这五个字,每一位早期教
育的父母的家教箴言——对每一位父母都很有用!
溺爱与苛求是教育孩子最可怕的两个极点
但遗憾的是这两个极端常相伴而行
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人 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 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例如,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 使孩子臣服就范,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不 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 与社会相处;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你的孩子一个好 品质,恰恰你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倍受折磨的 自悲和自贬。 溺爱与苛求是教育孩子最可怕的两个极点,但遗 憾的是这两个极端常相伴而行。教育孩子之难,难在 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要把 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 不然,上行下效、承先启后,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
第六章 第三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先天的非遗传的因素 3、后天的脑损伤 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遗传、成熟>和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理解:双生子爬梯实验教育(需记):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观点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需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
理解:(1)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表扬、小红花奖励等。
(2)负强化: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批评、惩罚等。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和模仿>观点: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三、精神分析理论1、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需记:❥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1)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
(2)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由低至高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2岁以后>2、美国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需记: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岁~1、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前四点为需记,后四点需理解。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各因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关系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表现 (一)从不齐全到齐全 (二)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三、从被动到主动:表现 (一)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 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二、学前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历史上有关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依据:国 外几种划分标准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美国心理学家柏尔曼 三时期理论 2.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标准: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 施太伦三阶段理论 3.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瑞士儿童心理 学家皮亚杰 四阶段论 4.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奥地利弗洛伊德 五阶 段论 5.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艾 利康宁和达维多夫 六阶段论
3.第三个时期——“如何起作用”(相互作用 论) 理论观点: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 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 这种观点比上面的理论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 定的问题。
课程回顾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以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以0—6岁学前儿童的各种 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其发展规律和 特点。主要包括: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旨在探讨学前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学前儿 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等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非常 迅速的,其发展过程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而影响因 素又是多方面的。
2.第二时期——“各起多少作用”(二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 性而难以服人。后来,人们提出了各种折衷的观点, 这些观点后被统称为“二因素论”。二因素论认为 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如斯腾 等人的“会合论”。斯腾说“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 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外界影响, 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两种因 素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比重可 因事而异”。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 起的作用给予应有的地位,但只是把二者看作相互 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 的关系。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社会因素等;2. 掌握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等;3. 分析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发展的定义和观点;2.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社会因素;3. 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等;4.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相关理论和观点;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4. 问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心理发展的兴趣;2. 讲授:介绍心理发展的定义和观点,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环境、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并讨论应对策略;5. 知识点梳理: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强化学生的记忆;6. 教室练习:安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7.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参与水平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安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心理发展的掌握水平;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1. 课件: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 教材:选用专业教材作为教学参考;3. 案例: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案例分析。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导学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导入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对自己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你们的心理发展的呢?
二、探究
1. 什么是心理发展?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2. 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遗传因素:个体的基因决定了其在心理发展中的天赋和倾向。
- 生理因素:包括大脑结构、神经系统等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对心理发展有着深遥的影响。
- 个体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和经历对其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实践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这些因素对自己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思考如何通过积极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心理发展。
四、总结
在今天的进修中,我们了解了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践环节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心理健康,通过积极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心理发展。
五、作业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理发展影响因素的短文,并结合教室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六、拓展
同砚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心理学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第三节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了解概念)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㈢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二、环境(了解概念)(一)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Eg:印度、狼孩的故事(二)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二)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第四节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一、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三个方面)见P21—P22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2、教育是——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活动。
3、教育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与家庭、环境相协调的活动二、早期教育(概念)——一般指从出生到小学前的教育。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三、幼儿教育的原则(一)热爱与尊重幼儿(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三)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四)保教合一(五)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本章作业1、心理发展的含义?2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3、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4、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幼儿教育的原则是什么?6、见p24 讨论题第9条教学后记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但学生能紧跟老师的思维来参与学习、讨论;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对知识点把握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 1、遗传因素 2、胎内环境 不良的胎内环境造成的某些素质缺陷可成为儿童心理发育的障碍。 3、脑损伤或疾病 分娩中的脑损伤、脑外伤及脑瘤、传染性脑疾病等使脑细胞受损。
4、生长发育迟缓
动机冲突若不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
3、情绪 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障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
4、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全发展。
(三)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结构 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
父母离异——孤僻、自卑、胆怯、冷漠 自虐、撒谎、多动、讲脏话。
2、托幼机构
师幼关系 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粗暴的态度易导致儿童紧张、胆怯, 学前儿童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同伴关系
不良的同伴关系,容易产生独占、攻击、粗暴或胆怯、孤独、 不合群等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
教育态度和方式 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的心理健康
专制型
(1)顺从、屈服,缺乏主见和创造性,易形成压抑、焦虑、怨恨和 自卑的心理,从而丧失信心和勇气 (2)反抗、固执、对人粗暴、缺乏理智,易产生逆反的心理 (3)逃避、空想,缺乏理想与志向,推卸责任,易产生逃学、离家 出走,甚至自杀等严重事件
发育过于迟缓,水平过低,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
1、气质与性格 托马斯等把儿童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兴奋
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更易产生攻击行为、焦虑、敌意等。
性格内向、胆小——惧怕、沉默;外向、暴躁——攻击、发脾气
2、需要与动机 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问题行为。
溺爱型
放任型
(1)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和不知关心他人 (2)依赖、懦弱、缺乏独立性,适应能力差。 (1)情绪不稳定,攻击老师,对抗家长
或冷漠型 (2)冷酷无情,往往行为残忍,欺负小朋友,虐待小动物;
(3)嫉妒、孤僻、不合群的心理和放荡等不良行为,虽然独立性强, 但不够友好,缺少责任感
民主型
正直、诚实、善良、活泼、开朗、关心他人
3、社会生活环境
居住在高层住宅或单元楼的儿童易形成孤僻、脆弱、暴躁等不良性格。 看电视过多的儿童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孤独、沉默,自我中心,学到侵犯性行为。
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
家庭氛围
不良的家庭氛围,儿童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容易 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不讲礼貌。
父母吵闹——行为紊乱、夜惊、梦魇、遗尿症。
家长素质
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行为。
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 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那里模 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