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防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评价防治 效果的重要指标,未来应加强这方面的 研究和改进。
VS
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的防治技术,加强其有效性和安 全性的研究和改进,提高防治效果。同时 ,积极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等,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 菌性病害的分类
根据寄主植物分类
分为农作物细菌性病害、林木细菌性病害和果树细菌性病害等。
根据病原菌分类
分为真细菌病害、假细菌病害和螺原体病害等。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
01
02
03
04
坏死
叶片、茎秆或果实出现局部坏 死,表现为斑点、条斑或溃疡 等。
腐烂
植物组织在湿度较高时出现腐 烂,有时伴有恶臭。
萎蔫
植物叶片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 下出现萎蔫,可能是由于病原 菌破坏了植物维管束系统所致 。
畸形
由于病原菌对植物组织的干扰 ,导致植物形态异常,如叶片 皱缩、果实畸形等。
02
细菌性病害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空气传播
细菌性病害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传播,特 别是在近距离的范围内。
水流传播
细菌性病害可以通过水源,如雨水、灌溉水等流动 的水体传播,特别是在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下。
昆虫传播
某些昆虫可以携带细菌,并在其体内繁殖,通过昆 虫叮咬或接触植物体表造成病害传播。
案例三:蔬菜软腐病的防治
总结词
合理轮作、土壤消毒
详细描述
蔬菜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 合理轮作可以避免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减轻软腐病的发生。土壤消毒则可以采用药剂 消毒或高温消毒的方法,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残
体,也能有效控制软腐病的传播。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准确识别病虫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农作物病害1、真菌性病害真菌是引起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

例如,小麦锈病,在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褐色的锈斑;稻瘟病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会使整个植株枯萎。

这些真菌性病害通常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和传播。

2、细菌性病害像白菜软腐病,会使白菜的根茎部变软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番茄青枯病则会造成植株突然枯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

细菌性病害往往通过雨水、灌溉水和昆虫等途径传播。

3、病毒性病害常见的有烟草花叶病毒病,叶片会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缓慢、矮化。

病毒性病害一般由昆虫传播,一旦感染,很难根治。

二、常见的农作物虫害1、咀嚼式口器害虫这类害虫直接咬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等部位。

比如蝗虫,会大量啃食庄稼;玉米螟幼虫则会钻进玉米茎秆内部,导致植株折断。

2、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通过细长的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

像蚜虫,会使叶片卷曲、发黄;白粉虱不仅会危害叶片,还会传播病毒。

3、地下害虫常见的有蝼蛄、蛴螬等,它们在土壤中活动,咬食农作物的根系,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三、病虫害的识别方法1、观察症状仔细查看农作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注意有无斑点、腐烂、变色、畸形等异常现象。

2、检查害虫形态对于虫害,可以通过捕捉害虫或观察其留下的痕迹,如粪便、蜕皮等来判断害虫的种类。

3、了解发生规律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所不同。

掌握其发生规律,有助于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

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积累。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1)人工捕捉:对于一些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管理信息汇编》和《农药电子手册》等资料查询,我们搜索到在菜豆、黄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疫病和细菌性条纹病等7种。

在注册登记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有效农药成分中,单剂主要有如下产品:1、噻菌铜(龙克菌),国内仅有浙江龙湾化工独家登记并生产原药,农药制剂正式登记证号为PD,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目前国内有45家企业51个登记证件。

浙江龙湾化工日产95%叶枯唑原药3吨,农药制剂(叶青双)正式登记证号为PD85153—8,对水稻500倍稀释喷雾,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

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

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国内有52家企业73个登记证件,但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

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

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

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国内有39家企业5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国内有28企业登记54个农药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

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

CHAPTER 02
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
生物防治的定义
01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 其代谢产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病 原菌,以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
02
生物防治是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环保、 可持续等优点。
生物防治的原理
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
通过引入对有害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和繁殖。
应用方式
通过发酵工程等方法大量生产微生物 代谢产物,并将其应用于防治细菌性 病害的实践中。
包括抗生素、细菌素、酶抑制剂和抗 菌肽等。
利用植物提取物防治
植物提取物
01
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化合
物。
常见植物提取物
02
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生物碱等化合物。
应用方式
03
将植物提取物应用于植物表面保护或作为农药的辅助剂,以提
提高生物防治的应用效果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集成和优化 ,提高生物防治的应用效果。
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 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
的广泛应用。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培训和宣传 ,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
应用水平。
THANKS
[ 感谢观看 ]
抗菌肽对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抗菌肽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肽,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葡萄球菌对人体的危 害。
酶抑制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所需的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提取物的应用实例
茶多酚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降 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经验分享农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经验分享农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经验分享农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农田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场所,然而它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病虫害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还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农田的作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农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常见的农田病害1. 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常见于蔬菜、水果等作物。

潮湿环境是灰霉病的主要传播条件,因此,合理控制田间湿度,及时清理残株并保持通风,是预防灰霉病的重要措施。

2. 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对许多作物都有危害,如水稻、柑橘等。

防治炭疽病的关键在于选用健康种苗,严格消毒工具,及时清理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并喷洒合适的防治药剂。

3. 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见于果树、蔬菜等作物。

病害初期,可通过裁剪感染的枝干和叶片,预防病菌的传播。

此外,做好病株的清理工作,加强土壤管理,适时施肥,也是防治纹枯病的重要手段。

二、常见的农田虫害1. 蚜虫:蚜虫是一类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枯萎。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人工捕捉蚜虫、使用有针对性的杀虫剂以及增加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

2. 菜蛾:菜蛾是一种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会对蔬菜、水果等植物造成严重破坏。

防治菜蛾的方法包括使用环保杀虫剂、黄板诱捕等,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3. 田螺:田螺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喜欢在稻田中覆盖和繁殖,对稻谷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防治田螺的方法包括人工捕捉、水压灭螺、合理施肥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等。

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1.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农田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合理选用品种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病虫害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2. 压控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合理管理田间环境,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3. 发现病虫害及早处理:及时巡视农田,发现病虫害初期,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

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
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 病害部分 • 虫害部分 • 防治部分 • 案例分析 • 总结
01 病害部分
真菌性病害
总结词
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叶片、茎秆和根部出现病状。
详细描述
真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等,常见的例子有小麦锈病、 水稻稻瘟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控制湿度等。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数量,如瓢虫、草蛉 等。
微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如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等。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如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
化学防治
01
02
03
选择合适的农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 的农药,避免盲目用药。
合理使用农药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推 荐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 药,避免过量使用。
和农业防治等。
05 总结
主要内容总结
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包括:白粉病、 锈病、炭疽病、霜霉病、线虫病、细 菌性病害等。
针对不同病虫害的特性,应采取不同 的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
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作物 品种、土壤质地、气候变化等多种因 素有关。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
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知识,我深入了解 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农业生 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学习农作物病虫害的知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 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必不可 少的。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鉴别与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病害,这两种病害的病原体实验室观察明显,农民朋友在从事农艺生产过程中使用此法相对不易,我们可以从它们的病害症状上进行观察、区别,进而针对其病害种类对症下药,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真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畸形。

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2、常见病害种类:黑粉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

蔬菜上常见的有茄子黄萎病、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大田作物上如向日葵菌核病,西瓜、水稻的三大病害等。

3、化学防治方法:真菌类病害种类繁多,常规用药可达上百种,我们常见的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等。

二、细菌性病害1、病害症状: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

斑点、腐烂、坏死、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2、常见病害种类: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水稻叶枯病、杏叶焦病、桃幼果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3、化学防治药剂:1)抗生素类: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2)铜制剂类:氢氧化铜、王铜、碱式硫酸铜、噻菌铜3)其他类:叶枯唑、三氯异氰尿酸、敌磺钠等实际上,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我们可采取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入侵;加强农业防治,比如使用无病繁殖材料、建立合理种植制度、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选用抗病性品种;采用生物防治;实施物理防治如:热处理、温汤浸种、、外科手术、高脂膜防病等。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菜蛾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菜蛾赤眼蜂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夜蛾
0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加灌溉等。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进行防治。
03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氟虫双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蔬菜病虫害防治
针对各种蔬菜病虫害,应加强蔬菜种植环境管理、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等措施,同时采用 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进行综合防治。
果树病虫害防治
针对果树病虫害,应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修剪等物理措施,同时结合生物 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进行化学防治。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开展技术培训
蛴螬
1 2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精耕细作。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金龟子黑土蜂等进行防治。
3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辛硫磷进行土壤 处理。
04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01
根据不同地区的病害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从根本
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种植与管理
02
现状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防治成本较高、防治技术不够 先进、农民防治意识不强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和技术推广。
02
常见农作物病害
稻瘟病
01
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
02
症状识别:稻瘟病在发病初期,会在水稻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随 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呈褐色或灰白色,最终导致水稻叶片枯萎、脱落 。

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是指由于病原菌侵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最近几年,因为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天气情况的改变,导致了以条斑病和基腐病为主要特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在金寨县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病范围在逐年增大,病情也在逐渐加重,此病害具有暴发性强、流行快、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等特点,对金寨县的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而,深入认识和掌握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一、细菌性病害发病环境病原菌具有侵染性,其传播和侵染均与水分、温度有关,主要指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

侵染植物的菌株均为杆状,多数只有一至几条鞭毛,能从天然的孔隙及创伤处进入,并首先破坏宿主的细胞,然后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在农田里,病原菌通过流水、雨水和昆虫传播。

暴雨可造成大量的宿主裂口,为病原菌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病原菌主要寄生在病残体、种子和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发生病害。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发病症状在发病早期,患病部位呈现深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后慢慢变成黄棕色条斑,并有黄色的菌脓,在外界空气的流动及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变成干燥的胶状小粒。

随着病原菌的侵染,病原菌引起的稻叶卷曲、病原菌枯萎、不能抽穗,或即使抽穗,因水稻叶片受损,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够充实、稻米品质下降。

一般病害发生后,产量损失达15%~20%,最严重的可达40%~60%。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条斑病,其病原是稻生黄单胞杆菌稻细条斑病变种,病菌体分单生和双链两种,经培养后呈球形菌落,表面光滑光亮。

条斑病病原菌可在受病害的水稻籽粒中越冬,是重要的病原菌,其在籽粒、病稻草也可被携带,并可远距离扩散。

该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叶鞘部,还可随降水、降雨等水流传播病菌,直接危害水稻,并从水稻的气孔、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病害。

2、发病条件在温度26~30℃,相对湿度均大于85%的条件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几率较高,特别是多雨少光照条件下。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简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水稻的叶片和茎部产生病斑,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降低产量。

该病害的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严重威胁了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防控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疫情监测技术方案病害监测点设置在水稻产区内,设立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重要的监测点,面积需大于1亩。

同时,在这些监测点内,分布适量的水稻种植区,保证水稻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在监测点周围,应留足监测空隙带,以减少干扰。

监测频次和时间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和疫情监测需要,每个监测点保持1周监测1次的频次,并定时在水稻生长期内进行,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实际的病虫害情况,为后续防控及时有效地提供数据支持。

监测指标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监测,主要包含以下指标:•病害发生指数:根据监测区发病情况,通过计算统计,得出病害发生强度。

•病带发生率:根据监测区内已成熟的水稻植株,观察检测其叶片病斑面积占比,得出病带发生率。

•病带密度:以监测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病株数量为病带密度。

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农业生产环境管理合理的科学栽培技术与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管理可以充分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率。

建议采用以下管理措施:•灌溉管理:不宜过度灌溉,植株生长期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管理,积极防控蒸发量和浸水时间,保证土层松散且有利于根系发育。

•施肥管理:强化钾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施用,根据变化的气候及落花情况增加复合肥之比例。

•除草管理:及时进行除草,遽滞水田草长草密容易滋生害病虫。

•病虫害防治:合理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及其它化学农药。

病害防治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病株割除:及时将发病、病叶或病带严重叶片截除,妨碍病害区域内的细菌繁殖、发展和扩散。

•化学预防:通过选用合理与科学的预防药剂,如辛硫磷、恩托酯、溴氰菊酯等,控制病害的向健康水稻区的扩散。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农作物病虫害却是农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病虫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害的种类农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最常见的一种,如小麦赤霉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通过真菌感染植物的叶片、茎、果实等部位,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减产甚至死亡。

细菌性病害则主要通过细菌感染植物的根部、茎等部位,如土壤杆菌病、青枯病等。

病毒性病害则是由病毒感染植物引起的,如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

二、农作物虫害的种类农作物虫害主要包括害虫和螨类。

害虫包括蚜虫、飞虱、螟虫等,它们主要通过咬食植物的叶片、茎、果实等部位,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螨类则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如红蜘蛛、黄蜘蛛等,它们主要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叶片枯黄、凋落等。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人为手段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黄板诱捕害虫、利用粘虫球捕捉螨类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修剪植物枝叶、清除病虫害源等方式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如利用蜘蛛捕食蚜虫、利用寄生性昆虫控制螟虫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防治病害,如利用拮抗细菌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化学农药具有杀虫、杀菌等作用,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然而,化学农药使用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以上防治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选择作物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来种植;合理调控农田的水肥管理,避免过度施肥和过湿的环境,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本文将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病虫害种类及危害1.病害(1)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小麦叶锈病、棉花黄萎病等,这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可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2)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同样具有传染性,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3)病毒性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等,病毒性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可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降低。

2.虫害(1)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这类害虫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2)咀嚼式口器害虫:如菜青虫、蝗虫等,这类害虫以植物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将整片作物吃光。

(3)钻蛀式口器害虫:如水稻螟虫、玉米螟等,这类害虫钻入作物内部,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降低。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2)轮作倒茬: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土壤消毒: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2.物理防治技术(1)诱杀: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如对光的趋性、对颜色的喜好等,设置诱捕器、诱虫灯等诱杀害虫。

(2)隔离:在病虫害发生区设置隔离带,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3)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作物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

3.化学防治技术(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合理施药: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施药时间和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3)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4.生物防治技术(1)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种群,如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危害。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成为解决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的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农作物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等都会导致农作物的呈现生长迟缓、叶片枯黄、果实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螨虫、蚜虫、飞虱、青虫等也是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小影响的虫害。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防控的核心理念绿色防控是指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化学农药,依靠有机、生物、物理等方式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核心理念是综合利用天敌、病毒等生物资源,采用合理的机械设备和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通过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性和增强农田的生态环境等手段,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

三、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1. 生物防控:生物防控是指利用与害虫相生的天敌、寄生虫、病原和病毒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措施。

例如利用蜜蜂等天敌来控制飞虱,使用寄生细菌来控制农作物真菌性病害等。

这些方法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2. 物理防控:物理防控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如利用高温、低温、光照等因素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比如利用特殊灯光照射,喷洒高温水等手段来控制病毒病、霜霉病等。

3. 化学防控:在绿色防控中,化学防控是可选择的最后手段。

化学农药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应在绿色防控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四、统防统治的实施统防统治是指综合利用各类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系统防治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农作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用作食物、饲料或工业原料的种植植物。

然而,农作物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病害的攻击,导致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

以下是农作物常见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 病毒病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毒可以通过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土壤、种子、工具等媒介传播。

常见的病毒病有黄瓜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等。

防治措施:选择病毒抗性品种、定期检查病情、及时清除病源、注意昆虫控制、使用病毒清除剂、严格管理种子和其他媒介。

2. 真菌病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包括多种疾病如白粉病、尖孢霉病、叶霉病等。

真菌能在植株表面生长,从而干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选择真菌抗性品种、使用真菌防治药物、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及时清除受感染的植物部分、插夏、避雨等。

细菌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常见的细菌病有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土壤细菌性病害等。

防治措施:选择细菌抗性品种、避免机械伤害和创口、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份,喷洒铜杀菌剂等。

4. 昆虫害昆虫害是由各类昆虫引起植物叶、茎、根的侵害,如蚜虫、螟虫、飞虱等。

昆虫会吸取植物的汁液,干扰其正常生长和发育,最终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防治措施:选择种植昆虫抗性品种、采用旋转栽培技术、调整适宜的生长环境、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昆虫防治工具、通过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昆虫。

5. 杂草害杂草害是指杂草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它们会抢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超过竞争,最终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使用除草剂或手工除草、保持良好的田间管理、进行灌水管理等。

总之,农作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必须采取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

正确的选种、田间管理、预防、堆肥处理、及时发现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

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

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1. 引言细菌性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细菌性病害,农业领域一直致力于开发和应用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并讨论其应用和优缺点。

2. 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分类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

2.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来抑制或杀灭引起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

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拮抗菌防治技术: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通过竞争、产生抗生物质或释放毒性代谢产物等方式抑制细菌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茶树菌防治技术:利用茶树菌等特定菌种产生细菌溶解酶来直接降解病原菌细胞,实现对细菌性病害的有效防治。

•外源生物控制技术:引入抗病菌株或有益微生物种群,通过对细菌性病害病原体的抑制或竞争作用来进行防治。

2.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使用化学农药或抑制剂来控制和杀灭细菌病原体。

常见的化学防治技术包括:•杀菌剂喷施技术: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施,通过直接接触和杀灭细菌病原体来达到防治的效果。

•土壤消毒技术:利用化学杀菌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破坏土壤中的细菌病原体,从根源上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抑制剂施用技术:使用抑制剂,干扰细菌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目的。

2.3 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手段来灭杀细菌病原体或创造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条件。

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高温热处理技术:将患病的植株或种子暴露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高温的灭菌作用来达到防治的效果。

•紫外线辐照技术:利用紫外线辐射杀死植物体表面的细菌病原体,避免细菌性病害的传播。

•电热烘培技术:利用电热器对种苗进行烘干,通过热杀菌的方式来防治细菌性病害。

3. 技术应用与优缺点在农作物生产中,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不同技术的应用和优缺点进行详细讨论。

农民常见病防治措施

农民常见病防治措施

农民常见病防治措施1. 病害防治的重要性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病害威胁,这些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并提高产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害防治措施。

2.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2.1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农作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如霜霉病、黑斑病等。

对于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 喷洒药剂: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 清除病害部分:如果发现植株某些部分出现病斑,应及时将其剪除,以阻止病害的蔓延。

2.2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农作物病害,如花叶病毒病、黄化病等。

防治病毒性病害的措施包括:- 消灭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的介体可以是虫子、蚜虫等,农民应采取措施降低传播媒介的数量。

-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病毒植株以及其周围的杂草,杜绝病毒扩散的机会。

- 应用病毒耐受品种:选择一些对病毒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毒的侵害。

2.3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如炭疽病、溃疡病等。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 清洁田地: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残留物等,保持田间清洁和通风。

- 使用抗病种子:选用抗病性较好的种子进行播种,减少病菌侵害的可能性。

- 喷洒抗菌剂:根据细菌性病害的不同,喷洒相应的抗菌剂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3. 一些预防措施的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连作: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容易引发病害的发生。

- 喷洒药剂应注意剂量:过量的药剂使用会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伤害,应按照标准剂量使用。

- 观察和监测:农民应时刻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早发现并处理病害问题。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 结语农民常见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非常重要。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以确保农作物的健康和丰收。

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

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加土壤的 肥力,提高农作物的抗 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
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引入天敌昆虫、捕食性螨虫、微 生物等,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
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对病虫害具有 专一性和可持续性。
植物性农药
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物或浸出液来 防治病虫害,如苦参碱、烟碱等, 对人体无害且对环境友好。
通过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对可能发生 的病虫害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前采取 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 危害。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 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意识,掌握 防治技术要点。
推广先进技术
通过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和技术能 力,促进科学防治的实施。
THANKS
感谢观看
选用抗病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 的发生和危害。
合理轮作和施肥
通过合理轮作和施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 长,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
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 和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 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病害名称:蔬菜霜霉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 溉,同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CHAPTER
05
防治建议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建立病虫害防治系统
通过建立病虫害防治系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包括农业 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农作物保护措施

农作物保护措施

农作物保护措施农作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减轻自然灾害对作物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下面将从农作物保护的意义、主要危害、常见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农作物保护的意义: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预防各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护生态环境。

农作物保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3.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农作物保护可以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主要危害:1. 病害:农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严重病害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 虫害:农作物虫害是指各种昆虫类、螨类对农作物的侵害,造成植株萎蔫、叶片枯黄、结实不良等现象。

3. 杂草:杂草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夺取养分水分、影响通风透光等,严重时会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最后,常见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生物等天然捕食者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文化防治:合理种植密度、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文化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时,及时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使用农药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物理防治:如搭建隔离网、栽种抗病虫害品种、喷洒除草剂等物理手段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总的来说,农作物保护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农民朋友们在平时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能够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方案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桔病等。

细菌性病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害。

全世界细菌性作物病害约有500多种,我国主要的细菌性作物病害有60-70种。

细菌性病害常造成严重损失,据估计,全世界马铃薯每年因细菌性病害减产25%。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植物病害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从总体角度对细菌病害作以概览必要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重要细菌属及代表种介绍目前植物病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厚壁菌门和薄壁菌门,共25个属,115个种,17个亚种,217个致病变种。

但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细菌属有7个,包括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氏菌属、布克氏菌属棒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和Rostonia。

1、黄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为薄壁菌门的成员。

菌体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单鞭毛,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

黄单胞菌属细菌都是植物病原菌。

其引起的植物病害遍布全世界、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禾谷黑径病、柑橘溃疡病、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和棉花角斑病等。

该属细菌目前包含6个种即野油菜黄单胞菌、水稻黄单胞菌、白纹黄单胞菌、土毯黄单胞菌、葡萄黄单胞菌和草莓黄单胞菌。

其中野油菜黄单胞菌包括140个致病变种。

2、假单胞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是薄壁假单菌科的模式属:菌体短杆状,单生,鞭毛1-4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代谢为呼吸型。

一些种类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

氧化酶反应一般为阴性,少数为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

假单胞杆菌属的一些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如丁香假单胞菌就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

它的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为害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引起叶斑或坏死及茎秆溃疡等症状。

丁香假单胞菌包括41个致病变种。

3、欧文氏菌属欧文氏菌属是薄壁菌门肠杆菌科的一个成员。

菌体短杆状,多双生短链状、偶单生,周生鞭毛。

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兼性好气、代谢为呼吸型或发酵型。

欧文氏菌属大多数是植物致病菌。

引起植物坏死、溃疡、萎蔫、叶斑、流胶及软腐等症状。

根据寄生性和致病性特点,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可将该属分成两个组群,第一组群是解淀粉组,另一组群是胡萝卜软腐织群,共包括17个种。

解淀粉组中的重要致病菌是梨火疫病菌;胡萝卜软腐织群中的胡萝卜软腐细菌和菊欧文氏菌是常见而重要的致病菌。

以原属于欧文氏菌属的玉米枯萎病菌为基础建立了泛菌属。

4、土壤杆菌属土壤杆菌属是薄壁菌门根瘤菌科的一个成员。

菌体短杆状。

单牛或双生,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无芽孢,好气。

代谢为呼吸型,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

土壤杆菌属含4个种,其中根癌土壤杆菌和发根土壤杆菌是重要的植物致病菌、它们分别含有致瘤质粒和致发根质粒,造成冠瘿瘤和发根等畸形症状。

5、棒形杆菌属棒形杆菌属是以前的棒状杆菌属建立起来的,属厚壁菌门。

菌体短杆状至不规则状,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好气,代谢为呼吸型,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

棒形杆菌属含有5个种和7个亚种,其中密执棒形杆菌为模式种,并包括马铃薯环腐亚种、诡橘亚种、花叶亚种、内布拉斯加亚种和密执安亚种。

马铃薯环腐棒形杆菌浸染为害5种茄属植物。

6、韧皮部杆菌属韧皮部菌属是新建立的属,是一类在植物韧皮部寄生为害的细菌。

以柑橘黄龙病的病原细菌为代表。

这类细菌至今尚未获得纯培养,在电子显微镜下柑橘黄龙病病菌形态为梭形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韧皮部杆菌属包括2个种。

它们是亚洲发生的柑橘黄龙病菌和在非洲发生的柑橘青果病菌。

7、链酶菌属链酶菌属是一类高级的细菌,兼有细菌和真菌的性状,在空气中生长成散线状分枝的细长丝状体,部分分枝断裂成许多短杆状细菌如真菌的粉孢子,断裂时有鞘包被,细菌不运动,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

本属重要病原菌如马铃薯接产疥疮病菌,这种病菌所致疥疮病为我国及欧、美等其它等地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

此菌刺激寄主表皮细胞组织局部增生与木栓化,形成疥痂,影响产量和质量,此菌喜在含有有机质的碱性而潮湿的土壤中生长。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寄生性迄今发现的植物病原纲领的寄生性可分成两类。

第一类细菌属兼性寄生菌、既能寄生植物,又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这类细菌的寄生性强弱不同,寄生能力强的细菌可以为害植物键全的绿色部分;寄生能力弱的,则主要为害植物的贮藏器官及抵抗力弱的部位,或只有一定条件下才能浸入寄主体内;寄生性比较强的植物病原细菌,大多可以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或者未分解的植物残体中生存,而在土壤或水中会很快死去。

例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和棉花角斑病细菌不易在土壤中越冬,而蔬菜软腐病细菌则能在土壤中越冬。

腐生能力较强的植物病原细菌,虽然在植物体外可以长期生存,但不能大量繁殖,很快可能丧失致病性而保持生活力。

属于这一类的细菌有青枯病细菌和冠瘿细菌等。

第二类细菌属专性寄生菌,不能进行人工培养,这类细菌有木质部难养菌、韧皮部细菌和植原体等。

植物病原细菌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有的种类寄主广泛,有的种类寄主较狭窄。

三、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性、浸染和传播1、致病性致病性是病原细菌在植物上建立寄生关系时对寄主造成破坏引起病变的特性。

寄生性和致病性是不同的两种性状。

根瘤病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植物都能建立寄生关系,但对植物一般不造成有害病变。

大白菜软腐病菌的寄生性较弱,但在贮藏期却造成严重的腐烂。

2、浸染途径植物病原细菌对植物的侵入属被动侵入,即侵入时不能形成侵入结构,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气孔、水孔、皮木(孔)和蜜腺等是细菌侵入的自然孔口。

棉花角斑病菌从气孔侵入引起角斑病。

柑橘溃疡病菌和桑疫病菌从气孔和皮孔侵入引起柑橘溃疡病和桑疫病;水稻白叶枯病菌通过稻叶水孔侵入;梨火疫病菌则通过蜜腺侵入侵入。

风雨、冰雹、冻害、昆虫、线虫等自然因素以及各种农事操作活动如翻耕、施肥、嫁接、收获及运输等造成的伤口也是细菌侵入的极好途径。

一般来说,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能通过伤口侵入,反之,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同植物建立寄生关系。

例如:大白菜软腐细菌和根瘤土壤杆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很少从自然孔口侵入。

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的;而寄生性强的细菌既能从伤口侵入,又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在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类群中,假单脑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细菌以自然孔口侵入为主。

土壤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和欧文氏菌属细菌则以伤口侵入为主,韧皮部杆菌属、植原体属和螺原体则需由昆虫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

植物病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可分为局部性分布和系统性分布两类。

前者细菌局限于薄壁组织,通过细胞间蔓延,并在死亡细胞中繁殖,导致局部性病变如叶斑,腐烂和肿瘤等;后者细菌通过薄壁组织或水孔进入维管组织,主要在维管组织的木质部或韧皮部蔓延。

茄青枯病菌在木质部繁殖和蔓延购成萎蔫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菌在薄壁细胞中繁殖及蔓延较慢,只能形成局部枯斑,而进入维管组织后则顺着叶脉很快蔓延并形成长条形叶枯症状。

3、传播途径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途径有雨水、介体生物、种苗、嫁接等。

细菌在植物组织中增殖,以菌脓的形式外渗至植物体表,雨露和水滴的飞溅使细菌在植物之间传染。

所以许多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轻重同降雨的多少密切相关。

此外,病原细菌一般只能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侵入植物。

传播病原细菌的生物介体有昆虫和线虫。

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可由多种昆虫传播,其中玉米啮叶甲是主要传染介体;黄条跳甲、花椿象的成虫、菜青叶、小菜蛾、菜螟、大猿叶甲幼虫等均能携带并传播大白菜软腐细菌;蜜蜂是梨火疫病传染的重要介体;柑橘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是木虱。

线虫介体中比较肯定的是小麦粒线虫传播小麦蜜穗病。

此外,线虫同一些病原细菌如青枯病菌、棒形杆菌形成复合病原。

一些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块根、块茎、鳞茎)内外越冬越夏,随着种子和苗木的调运而传播。

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马铃薯环腐病菌、甘薯瘟病等均可通过种苗扩散的方式进行远距离传播。

植原体、木质部难养菌和韧皮部杆菌可通过嫁接而传染,并随嫁接而远距离传播,施用含有这些病原菌的未腐熟肥料也能传染给无病田块。

其他病原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期较短、但可在病残组织中存活,病残体中的病原细菌在低温及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期较长。

所以妥善处理病残组织可起到抑制病原细菌传播的作用。

四、影响植物病原细菌发生的生态因子1、病原细菌本身病原细菌群体的遗传构成、变异机制对细菌的发生有影响。

在黄单胞菌、土壤杆菌、假单胞菌和欧氏杆菌群体中都发现了产生细菌素的无毒或弱毒菌株。

试验表明,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对根癌土壤杆菌的侵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已在许多国家注册为生防制剂K84的作用机制有竞争作用和产生细菌素Agrocin84。

2、植物因素植物对病原细菌的抗性既影响病原细菌的群体大小。

同时也影响病原细菌的群体毒性构成。

在许多植物——病原细菌互作体系中,植物品种间抗性差异是明显的,例如水稻中存在着持抗白叶枯菌及细菌条斑病菌的品种(系),但存少数植物——细菌体系中植物的抗性不明显,如植物对茄青枯病菌及根癌土壤杆菌往往抗性不明显且品种间差异较小。

目前已证明黄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有些种同植物之间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

3、环境因子首先是环境生物因素。

介体生物传播病原细菌已经在前面提过了。

这里要讨论是细菌的寄生物有细菌病毒(噬菌体)和蛭孤菌。

噬菌体可导致菌体破坏,在菌落上形成噬菌斑。

利用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细菌发生量的预测。

我国在利用噬菌体预测水稻白叶枯病方面较为成功。

也有人正在研究利用噬菌体防治细菌病害。

蛭孤菌是一种微型革兰氏阴性细菌,游动极快,接触到寄主细菌后,以高速旋转进如细菌,并在1-24h内使寄主细菌变成:“空壳”。

常见的寄主是G细菌如丁香假单胞菌。

在控制的条件下蛭孤菌对一些细菌病害具有控制效果。

土壤和植物体环境中对细菌具抗生作用的微生物种类较多。

细菌中的产荧光假单胞菌某些种和菌株、芽孢杆菌的某些种草生泛生菌的某些菌株可抑制一些病原细菌。

真菌中的拟青霉、青霉、木霉和粘帚霉(能产生一些抗细菌的抗生物质;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和四环素等对细菌和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其次是环境中的理化因子如温度、湿度和水分对细菌的发生有影响。

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适温一般为26-30℃左右。

少数种类例外,茄青枯病菌的生长适温为35℃,马铃薯环腐棒形杆菌的生长适温则为20 -23℃。

湿度及水分一方面影响病原细菌的传播和侵染,另一方面影响细菌的存活。

很多病原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依赖于植物残余组织。

在高温高湿下可促使残余组织分解和腐烂,对其中细菌的存活不利。

土壤习居性病原细菌如茄青枯病菌、根癌土壤杆菌和疮痂链霉素等为好气性细菌,高湿土壤势必影响土壤通气性而降低其存活。

通气状况对不同的病原细菌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好气性细菌而言通气状况好有利于其存活和侵染,但对兼性细菌如胡萝卜欧文氏菌而言,厌氧条件下最适合其侵染及症状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