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7.20恐龙教案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我们确实应该从恐龙灭绝这件事中受到教训。

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化工厂,将一些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并将污水投放到河流中,使得我们这个江南水乡都找不到一条干净的水源。

我们的这些行为确实是在剥夺我们子孙的生存空间。

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

三、评析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

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

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就以本片段为例:教师原本设计的问题是询问学生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却在回答的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碰撞擦出了火花,将它延伸到我们人类是否应该吸取教训这个问题上去了。

这一环节是教师没有经过预先设计的,但我认为它却达到了这堂课的最“精彩”。

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过程教学,课堂就好像一部经过编排、有着固定剧情的戏剧,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它所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情况自然就会产生。

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学具有生成性。

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和形势相比,教材和教学设计往往有滞后性。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人的思想、行动就必须跟着变化,死守着原有的教学设计而不顾及形势的变化,无异于“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

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所以说新课程的备课要从“技术”走向“人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冥思苦想,在设计的精巧上下工夫,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文本,研究学生上。

孩子们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在感悟人生。

他们将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视人的资源因素,重视教学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将会闪耀着语言、思想、精神和生命的光辉,走进一片更加灿烂的天地。

——浅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赵艳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应该成为小学生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将阅读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个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观;教学相长,教给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从点滴入手,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

其一,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

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

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课内阅读极少有泛读指导。

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一般不适合进行泛读指导。

而泛读,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

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

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

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外阅读了,这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就必须要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教师要立足学生,将阅读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

可以说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

那如何指导好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内部的动力和构建适合学生的
课外阅读场。

(一)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由过去注重教师的“外部输入”转变为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强调如何使学生想读。

为此,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关注小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

如果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相似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的动机。

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其阅读的兴趣、理解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必须创造条件以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阅读需要。

要满足学生不同的语文课外阅读需要,首先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闭路电视教学网,从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本的、网络的、视听的课外阅读资料,通过反复刺激,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使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

第二、关注小学生阅读成就感的生成。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

如在一次语文活动课前,我宣布要召开一次“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

学生一听,很感兴趣,纷纷找出各种故事书籍,阅读、排练。

在活动课上,每个学生都表演了准备好的故事。

经过一番竞争,共选出了十名“故事大王”。

获奖的同学兴奋不已,没获奖的心有不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由此产生并越来越高。

当然,这样的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让他们看到孩子的进步,关注到孩子阅读成就感的生成,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起来,更好地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二)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场
要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教师要做到:
第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应有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同时,还要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为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合作阅读、相互交流、分组讨论、正反争辩等等,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展示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同时,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火花,获得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积累,使自己跃上新的高度。

第三,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检测方式。

平时,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有任务感。

对课外阅读的检测方式很多,如查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等,还可以采用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平时交流以及辩论会、读书沙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师要尊重个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观,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认为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值得阅读,便布置学生去阅读,而且采用统一的方式 (如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进行检查,并未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没有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一) 激发阅读主体的兴趣。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

例如第一学段的孩子只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不能十分正确地把握和分析故事所蕴含的真正意义,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顶峰时期。

可以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

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学段时更持久,可以独自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

然而,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

如《中国少年儿童》、《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他们开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且想象自己未来的职业。

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看电视新闻、多读报,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表现神秘、玄奥、超自然的科幻读物、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并让学生阅读部分精典的传统著作。

第二、根据学段,开展活动。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例如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

教师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
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二)充分发挥阅读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第一、鼓励学会发现。

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释疑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正如杜威所说:“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


第二、培养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教师要教学相长,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一)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如:选读法。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查阅、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或阅读能延伸教学内容的作品、文章、书籍。

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就带着孩子们读了冰心的一系列的文章:《笑》、《往事》、《寄小读者》、《纸船》等等。

又如:学会精读与浏览。

教学生明确哪些作品、书籍要重点读,读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批注。

哪类作品可略读、可浏览,提醒学生不要面面俱到。

再如:圈点批画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对那些名言警句,精彩的词、句子、段落可作批注。

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
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

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性质、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二)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且有效的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安排也要科学,如指导学生在早晨多些背诵复述,晚上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三)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程序: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阅完全书后,再理清文章思路后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写出读书笔记。

(四)课内和课外相辅相成。

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按课堂上精读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进行,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四、教师要点滴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

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阅读姿势和卫生。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看书;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用餐、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的环境下看书;懂得爱护书籍,不管是自己购买的,还是借阅的书籍,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

(二)学会正确的选择书籍。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

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

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

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

(四)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

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

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

再次,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树立典型,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我们语文教育要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真正领悟课外读物的丰富内涵,领会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语——一支意味深长的歌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陈亚
摘要:重视积累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2-12册练习中都有成语歌的学习。

它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涉及的面很广,自然景色、社会历史、人物的品德言行、国家的繁荣兴盛、朋友的深情厚谊,学习以及做人的原则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我们在教学这些成语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成语歌的特点,进行归类学习;欣赏成语歌的音韵美,读出其中的节奏、韵律,在享受美的同时,熟读成诵;领略成语歌的意境美,让学生细细体味,达到熟记成语的目的;感悟成语歌中的人生美,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把成语当诗来读,当歌来唱,联系实际,学用结合,领悟成语的内涵,体会人生的真谛,唱出成语的精彩。

正文:荀子说:“积土为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

重积累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

教材从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里安排了“熟记成语”的训练。

众所周知,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而富有表现力。

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主要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和口头俗语。

而苏教版中的“熟记成语”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读来和谐压韵,琅琅上口,美不胜收。

这些成语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从数量上看,第一册有4个,2-12册的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单独列出了“熟记成语”一栏。

各册的数量分别为: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各为 32个;第五册至第八册分别为64个;第九册至第十二册各为84个。

十二册总计有692个。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数量呈台阶式递增。

这还不包括课文中的成语和练习中其它形式如成语填空中出现的。

如此庞大的数字告诉我们,成语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方面。

其次,从整个的内容上看,这些成语涉及到自然景色、社会历史、人物的品德言行、国家的繁荣兴盛、朋友的深情厚谊,学习以及做人的原则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再从一个个的练习来看,集中在一起的八个或十二个成语之间在内容上都是有关联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门与某一个字相关的成语。

例如:海不扬波、海波不惊、海纳百川、海晏河清、海水群飞、海啸山崩、海枯石烂、海誓山盟,这些成语中都带有一个“海”字,展现了大海博大的胸怀、壮观的气魄,而且这八个成语可分为四组,每组成语之间内容是一致的,第一组“海不扬波、海波不惊”形容海上风平浪静,最后一组“海枯石烂、海誓山盟”形容大海的永久,也形容情谊的坚定。

2、一组成语歌中虽然没有带有同一个字,但却共同描写了某一方面的内容。

如第七册《练习3》上的“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天相接、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人们读后,脑海中浮现的绝对不会是大漠景色,而应是如梦如幻的江南胜景,而这前后两个词之间在内容上也是相互关联的:“湖光山色”的美景就如“人间天堂”,“明月清风”的季节“桂子飘香”,“水天相接”两者“相得益彰”,“江山如画”的地方就是江南“鱼米之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后一个词是对前一个词的描写或补充说明,前后两个词之间的意思是一致的。

3、一个练习的几个成语围绕一个方面来写,其中有一半的成语带有同一个字,但前后四个词之间内容却是相反的。

例:头头是道、娓娓而谈、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拾人牙慧、老生常谈。

其中“头头是道、娓娓而谈、理直气壮、侃侃而谈、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是形容人们会说话,而其它的四个成语则是形容人们乱说话。

意思截然相反的几个成语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与第三种正好相反,几个成语围绕一个方面来写,其中有一半成语中含有同一个字。

如: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少气无力、弱不禁风、盛气凌人、八面威风、心悦诚服、甘拜下风,都与人的神态有关。

5、几个成语中不含有同一个字,但却围绕着一个方面来写,意思相反,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