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视域下的教育路径解读——评新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近年来,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教育改革永远也不能停滞不前,需要不断地更新方向和思路,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那么,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应该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呢?一、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康品格、扎实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拥有者。
所以,教育改革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教育改革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注重学生的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实践,促进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现代教育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品质好的移动设备、互联网、在线课程等现代科技,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改革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这些课程不仅仅应该让学生学好技术和技能,更应该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领悟。
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点。
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调配,制定更完善的教育政策,推广普及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进一步实现。
五、鼓励多元评价和科学评价教育改革必须鼓励多元评价和科学评价,打破以往的传统评价模式,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并完善考试制度,让考试更加科学、公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作品、实验报告、课堂表演、实习报告等等,鼓励学生多方面自我表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教育改革需要根据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方向和思路。
法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目录
• 引言 • 法学教育目标与定位 •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 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 •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完善 • 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与探索
01
CATALOGUE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法治国家建设需求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学 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 其教学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法律职业素养
法学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法 律职业素养,包括法律知识、法 律技能、法律思维和法律伦理等
方面。
塑造法治精神
法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精 神,包括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的 尊重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同。
服务社会法治建设
法学教育应立足于服务社会法治建 设,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公共意 识和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引入现实案例、法律热点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互动式教学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 兴趣。
奖励机制
设立奖学金、优秀证书等奖励,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优异成 绩。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制度
01
建立导学制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答疑解惑等帮助,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
学科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如模拟法庭比赛、法律辩论赛等,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项目
开展创新项目,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
06
CATALOGUE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完善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
确定考试评价目标
明确考试评价的目标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理解能力和 应用能力,以及评估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教育改革是不断推进的进程,而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在当前社会中,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社会进步的动力,教育改革则成为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本民生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
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关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
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能力的提高、经济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国家的卫生健康。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和期望也开始逐渐增多。
但是,教育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得到治理。
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 国家为主导。
2. 教育为人民服务。
3.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4. 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5. 推动全民素质教育。
6. 打破学科界限,推进跨学科教育。
7. 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创新。
8. 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理念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三个方面。
三、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路1.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阳光校园”,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2. 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要积极培育各类技能人才,推动普通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衔接,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和创新教育,持续深化信息化教育改革,加强信息化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4. 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
要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科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多样化的,并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浅议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及对中国教育的启示回首本世纪以来丰富的教育遗产,我们高兴地发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会给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一些有益的启示。
要素主义是西方最有影响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是一种保守的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最早陷入危机。
由于这场危机,加上当时对希特勒法西斯恐怖专政的恐慌,美国教育界20世纪以来有着较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展开了批评。
教育界认为当时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美国普遍忽略系统的书本知识教学,实用主义强调的儿童主义、从做中学、经验为主以及设计教学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散、学校管理混乱。
这不仅引起了进步主义教育阵营内部的分化,而且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潮由此,要素主义应运而生。
一、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要素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其基本观点是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授给青年一代,并促进青年一代的智力成长。
要素主义以实用主义教育为对立面,注重重新恢复学校教育在传统文知识方面的地位,重新加强对青少年的训练,主张重新恢复学校教育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地位,重新加强对青少年的训练,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育目的方面,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因为社会的进步要依赖于教育,依赖于文化的积累,要通过教育加强和捍卫美国的民主理想,通过文化造就有文化的选民。
在学校内容方面,要素主义提倡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共同要素”作为课程的内容,强调学校是传播文化的机构,应当把教育作为社会生活再现的过程,通过教育使社会遗产在每一个新生的一代身上再现出来。
要素主义也赞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不同于进步主义强调眼前的直接兴趣,要素主义强调比较高级持久的兴趣,学生的直接兴趣还要由教师加以改造。
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引下创新党校法学教育的思考
152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引下创新党校法学教育的思考白 艳(中共新巴尔虎右旗委党校,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300)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征程,对于党校的法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引下对党校法学教育进行革新,不仅符合新时期依法治国的要求,而且会提升党依法执政的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了创新法学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法治思想;创新;党校法学教育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愈发重视党校法学教育的地位以及作用。
党校法学教育尤其是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性的主要阵地之一,创新法学教育课堂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法学教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一、创新法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法律是一个国家进行治理的基础,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法治的依据,其具有保障性、全局性以及根本性等几方面的作用,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要求。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党校法学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有部分党员干部没有系统地接受法学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还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党校需要为这部分党员干部进行法学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识。
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学教育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观念将会有所强化,并在工作中将社会矛盾和法律知识相结合,从而提升法治能力,并最终达到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1]。
(二)全面提升法治素养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提出,就意味着法治文化的地位更加突出。
这就需要深入进行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全民法治信仰,从而使全民都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党员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力量,其更需要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依法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党校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学教育时,会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法治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其能够起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表率作用。
(三)更好地履行党校职能在新时期党校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创新。
在创新的过程中,将会改变传统的法学教学理论和方法,并在课堂中为党员干部传授最新的教学成果,从而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巩固法学知识。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以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首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培养未来人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改革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和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将创新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其次,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路是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优势和特长。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一方面,教育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个性化发展的思路需要教育系统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再次,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促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人才。
同时,教育改革还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估,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路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方法,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三新”视域下指向能力与素养的学科建构
“三新”视域下指向能力与素养的学科建构近年来,教育领域提出了“三新”(新课程标准、新教育评价、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旨在推动学科建构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综合素养。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三新”视域下,指向能力与素养的学科建构问题。
学科建构是指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对学科进行重新思考、重构和重设计。
以过去的传统学科教学方式为基础,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与解决。
首先,指向能力是学科建构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指向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三新”视域下,学科的指向能力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践任务与项目,让学生运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与探索更加前沿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学科建构还需要强调素养的培养。
素养是指个体在学科学习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态度。
在“三新”视域下,学科的素养应该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任务与项目,让学生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另外,品德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具备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学科背后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使其在学科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学科建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策略与方法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学习方式。
在“三新”视域下,学科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法律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法律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旨在培养更加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本文将就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加强实践教学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法律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变得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模拟法庭、实地考察等课程,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拓宽选修课程除了传统的法律基础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包括国际法、刑事法、知识产权法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通过拓宽选修课程,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深度和宽度。
三、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21世纪法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法律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职业化培养法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因此职业化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法律职业道德、法律实务能力等方面。
为此,学校可以邀请一线法律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法学专业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胸怀。
因此,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法律教育的重要方向。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法学院校的学术交流活动,派遣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法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法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来说,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方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法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向
法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向在当今社会,法律作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法律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摇篮,对于提升法律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有的法律教育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法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法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
例如,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中的法律规范、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挑战等。
现有的法律教育内容和方法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以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环境的法律人才。
2、提高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法律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相对不足。
这导致许多法律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甚至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为了提高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法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3、促进法律教育的公平性在一些地区,法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高校和发达地区。
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教育,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公平。
通过法律教育改革,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我国的法律教育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差距,如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不够、外语教学不足等。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法律人才,适应国际法律事务的需要,法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法律教育改革的方向1、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法律教育的核心环节。
应当在保留传统基础课程的同时,增加新兴领域的法律课程,如网络法、环境法、金融法等,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新的法律知识。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徐伟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4年第06期当今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兴起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学技术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興产业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创新者的摇篮,其改革与创新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
同时,也将分析新质生产力是如何引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一、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创新教育模式的时代价值1.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且系统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挖掘其潜能。
系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会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创新成果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福利和进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传播知识和技能通过接受教育,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深化对世界的理解。
同时,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其思维方式,使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新质生产力也是一种新质教育力,新质教育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时因势调整和转变教育观念,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拓展为学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此外,新质教育力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新质教育力的引领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提升,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3.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接受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指向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指向的思考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指向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1.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2.因材施教另一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因材施教。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其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多元评价传统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依赖考试成绩,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多元评价。
这意味着评价应该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育创新新课程改革鼓励教育创新。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三、新课程改革指向1.培养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强化实践环节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
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促进思维发展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模仿,而忽视思维训练。
而新课程改革则促进思维发展。
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四、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1.教师素质问题新课程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实施,但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
“双新”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政大单元教学实践反思——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课程教学为例
新教育 上旬刊172019年秋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
如果说语文课程是“以文化人”,历史课程是“以史育人”,而思想政治课程则侧重“铸魂育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
”这意味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将深入推进。
近年来,笔者积极参与了本轮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希望用文字总结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在高中思政课中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落实学科素养的感悟和思考。
一、对大单元的理解引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关于大单元的定义,他认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
根据崔教授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质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单元可以是单元教材呈现的“双新”教育背景下高中思政大单元教学实践反思—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课程教学为例◎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 兰 娟【摘要】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价值导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统一的、有实操性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教学中在明晰大单元教学含义的基础上,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学为例,深度解析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并设计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立体式教学;整合式教学;深度教学3.建设情况。
目前,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第一批示范性建设学校20所,培育学校12所,已经完成评估程序;第二批正在申报,约100多所申报高品质特色学校,40所申报高品质示范学校。
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教学改革是永恒主题,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是教育人应尽职责。
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新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 教育 的实 践 与 理 论 让 无 数 教 育 者 找 到 了方 模式 中居 主导地 位 的是判 例教 学 法 ,美 国的法 学教 “ 向、 看到了希望 , 感动并投身其 中。相对于新教育所 育教科 书被 称 为 ‘ 例 汇 编 ’其 内容 有 各 种 各样 的 判 , 弘扬 的教育精 神 对 社 会 进 步 潜 移 默 化 的影 响 而 言 , 判例和对判例所做 的注释 、 提 的问题 、 所 所附 的文 章 、 列 的参考 文献等 , 学与 考 试 主要 是 针对 判例 所 教 说其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 的理论奠基石并不过分。
一
朋友 , 一样遇到红灯 , 于上 次教训 , 等绿灯亮 了 鉴 他 了应试教育的痛处 , 是对教育终极意义 的思考 。尽 才过马路 , 但遭到了女朋友的奚落,这样老实的人 , “ 管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善 , 但新教 育所总结 的各种教 将来不吃亏才怪” 。规则的有效存在和 良好执行是 育实验成果 对我 国整个 教育体制改革不无 借鉴 意 社会有序的前提 , 规则教育要纳入 国民素质教育 , 这 与升学 、 考试似乎没有一点关系, 但这种教育却是影 新 教育 视域 下 的教育 品格 与行动 响社会 、 影响国家的行 为 , 真正发挥、 挖掘 了教育在 《 新教育》 绝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 , 更不是为 了 社会 中的应有价值 。 哗众取宠而进行 的教育理论创新 。其研究方法和结 “ 培养 人 , 就是 培 养他对 前途 的希望 ”新 教育 从 ,
张安 毅
( 郑州 大学 法学院 , 河南 郑州 40 0 ) 50 1
[ 摘
要]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 育理想 , 项教 育行动 , 一 一个教 育梦想 , 它的提 出在 教 育界 掀起 了对教 育本 身重
新 思索的浪潮。教 育的研究方法和研 究结论都 是 实践 性 的 , 新教 育对 我 国教 育的影 响是 全面 而深刻的。 当前我 国 高等教 育 中的法学教 育处于尴尬境地 , 学教 育改 革从新 教 育思 想 中获得 启 示, 以行 动教 育支撑法 学实践教 育, 法 应
新教育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教育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作者:张志国陆宁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0期张志国陆宁(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
新教育理论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构建与实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
本文在阐述新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和精神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利用新教育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育;高等教育;启示Enlightenment from New Education Theory to Higher Education ReformZHANG Zhi-guo LU Ning(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Henan 476000)【Abstract】The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en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major way of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new education theory which is founded by Zhu Yongxin, a famous educator in China.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New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Enlightenment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新教育思想介绍
“新教育”思想“新教育”思想: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英国产生,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倡导者分别在自己的国家开办“新教育”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
“新教育”思想主张建立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学校”,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的联系。
20世纪前半期,成为一种遍及欧洲各国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思潮。
(一)“新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19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工业和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发展并不平衡。
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9世纪后半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为“新教育”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新教育”思想于19世纪90年代在英国产生。
英国教育家雷迪1889年创办“阿博茨尔姆学校”,成为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新教育”思想后来扩展到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新的教育思潮。
(二)“新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雷迪英国:巴德利英国:怀特海英国:沛西·能美国:利茨法国:德摩林比利时:德可乐利瑞典:爱伦·凯1、雷迪(1858—1932)学校的任务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发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发展。
(1)学校建在面积宽广、风景美丽的乡村。
(2)上午学术活动,下午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晚上娱乐和艺术活动,以促进儿童协调发展。
学校的课程内容上,分为五部分:(1)体育活动和手工劳动(2)艺术方面的课程(3)文学和智力方面的课程(4)社会教育(5)道德和宗教教育学校生活的原则:合作、和谐、领导2、怀特海(1861—1947)“学校被无活力的概念沉沉的压住了。
教育上有了无活力的概念,这种教育不仅是无用的,尤为重要的是,它是有害的。
”——《教育的目的》“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的问题,这是一切教育的中心问题。
” 。
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的新要求与新途径”的感悟
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的新要求与新途径”的感悟在当前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
传统的学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高中学生的培养需求,必须探索新的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讨论高中学科育人面临的新要求以及可以采取的新途径。
首先,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面临的新要求是什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学科教育虽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科知识,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
因此,高中学科育人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另外,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以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
其次,面对新的要求,高中学科育人可以采取哪些新的途径呢?首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融入跨学科的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其次,高中学科育人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并了解社会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中学科育人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和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和生涯规划,使他们更好地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总之,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育人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高中学科育人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高中学科育人可以采取一些新的途径,如融入跨学科的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和研究型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及导师制和讲座等形式。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高中学科育人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高中学生的培养需求,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学习新教育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4篇)
学习新教育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4篇)学习新教育教学法篇1社会的进步以前的工业社会的班级授课制不适应现在的信息社会,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习”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
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
教师只是课堂的一个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应当成为主角。
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应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
在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得手段,使学生自觉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到优化,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和谐课堂。
教育的过程要体现受教育者的主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O
个 女朋 友 , 一样 遇 到 红 灯 , 于 上 次教 训 , 等绿 鉴 他
灯亮 了才过 马路 , 遭到 了女 朋 友 的奚 落 , 这样 老 但 “ 实 的人 , 来不吃 亏才 怪 。 规 则 的有 效存 在 和 良好 将 ” 执 行是 社 会有序 的前 提 , 则 教 育 要 纳入 国 民素质 规 教 育 , 与升 学 、 试 似 乎 没 有 一点 关 系 , 这种 教 这 考 但
触、 认识 自然 比环保 教育更 有效 , 事慈善 活动 比道 从
德说 教更 深刻 。
育》 书 给 笔 者 最 大 的震 撼 。新 教 育 , 味着 一 种 一 意
教育 理想 , 一项 教 育行 动 , 个 教育 梦想 , 的提 出 一 它 在教 育界 掀起 了对 教 育 本 身重 新思 索 的浪 潮 , 说新
摘
要: 新教 育 意味 着一 种教 育理 想 , 一项教 育行 动 , 一个教 育 梦想 , 它的提 出在教 育界掀起 了
对教 育本 身重新 思 索的浪潮 , 新教 育是 一场教 育革命 并 不 为过 。新教 育的研 究方 法和 研 究结论 说
都是 实践 性 的 , 新教 育对我 国教 育 的影响是 全 面深 刻 的。 当前我 国 高等教 育 中的 法学教 育处 于尴
育却 是影 响 社 会 、 响 国家 的 行 动 , 正 发 挥 、 掘 影 真 挖 了教 育在 社 会 中的应 有价 值 。
“ 养人 , 是 培 养 他 对 前 途 的希 望 ” 新 教 育 培 就 ,
理 想 的劳 动技 术 教 育 。 但对 我 国大 学 教 育 来 说 , 其 更撼 动 着 当前 高校 教 育 体 制 的 弊 端 , 射 出 当前 高 折
、
新 教 育 视 域 下 的教 育 品 格 与行 动
灯, 不守 交通规 则 , 明你 是 很 不 讲 公共 规 则 的人 , 说
我 们将来 没 有 办 法 一 起 生 活 。 青 年 回国 后 又 交 了 ”
一
《 教育 》 新 绝不是 泛 泛 而谈 的理 论 , 更不 是 为 了
哗众 取宠 而进行 的教 育理论 创新 。其研 究方法 和研 究结 论都 是实 践性 的。 新教 育理 论 者 和 倡导 者 , 倡 导教 育要从 实践 出发 , 教师要 走 出书斋 、 学生要走 出
尬境 地 , 学教 育 改革从新 教 育思 想 中汲取 启 示 , 以行 动教 育 支撑 法学 实践 教 育 , 法 应 以德 育加 强法
学 职业道 德教 育 。
关键 词 : 新教 育 ; 行动 ; 育改革 ; 教 启示
教 育 像 什 么 ?饮 冰 食 檗 、 尽 甘 来 ? 因 为 “ 苦 吃
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 究》
21 0 0年 第3期 ( 第9 ) 总 6期
新教 育视 域 下 的教 育路 径 解 读
— —
评新教育思想及其对我 国法学教育改革 的启示
张 安 毅
( .郑州大学法学院2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河南郑州 4 0 0 ) . 50 2
得苦 中苦 , 为人 上 人 ” 千 百 年来 我们 就 这 样被 教 方 ,
和春 天亲 密接触 。 教 育 实验 学 校通 过 学 生 与 自然 、 ”
社 会 的接触 , 发学 生 的创新 潜 能 。新 教 育 理论 从 激
实 践 而来 , 新教育 的教育 行动 也 主张到 实践 中去 , 这 对 当下 理论 研 究者 在 办 公 室缔 造 理 论 是 一 种 再 教 育 。新 教育 提倡学 生接触 自然 、 融人 社 会 , 对学生 在 毕业 前不 接 触 社 会 的 教 育 现 状 更 是 一 种 批 判 。接
教育 的本 质就 是 培 养被 教育 者 的一 种 态 度 , 一
种 习惯 。新教 育许 多 内容 是 针 对 受教 育 对 象 、 针对 国人需 要 的“ 育” 教 而强 调 的 , 也体 现 了新 教育 理 这
教育是 一场 教 育革命 并 不为 过 。“ 育既 然 是努 力 教
地去促 进 每一个 人 过 一 种幸 福 完整 的生 活 , 它本 身 就应该 是 幸 福 的 ” 。这 种 教 育 理 念 新 颖 却 又 率 真 ,
育并教 育着 我们 的下 一 代 。我们 习惯 了先 苦 后 甜 、 苦尽 甘来 的成 功模 式 , 如果 没 有 吃过 苦 就享 受 似 乎 就无 法 心安理 得 , 教 育可 以不是这 样 , 育应该 像 但 教
阳光 、 春风 , 人 以 温 暖 、 明与指 引 。这是 看 完 像 给 光 漓 江 出版社 2 0 0 9年 出版 的朱 永 新 教 授 所 著 《 教 新
论贡献 社 会 的抱 负 。 比 如新 教 育 主 张 灌 输 规 则 意
识, 这是 源 于规则 概念在 我 国缺乏 市场 、 不讲规则 反
这 种教 育真 理 自然而 然 , 触动 了应 试教 育 的痛 处 , 其 是 对教 育终 极意 义的思 考 。尽 管其理 论体 系还不 完 善, 但新 教育 所总 结 的 各种 教 育实 验 成 果对 我 国整
个 教育 体制 改革不 无 借鉴意义 。
一
而是特 权 展 示其 “ 荣 ” 殊 的怪 现 象 。作 者 让 我 们 重
温 那个 经典 故事 : 中 国青 年 在 出 国 留学 期 间与 女 某 朋 友逛街 时遇 上 了红 灯 , 发现 没有 车子来 往 , 他 于是
闯过 红 灯 , 遭 到 女 朋 友 的埋 怨 , 像 你 这 样 闯 红 但 “
等教 育 根本 性 目标 的错 位 , 比如 针 对 高 校 扩 招 带 来
从 教 育最 初 的 目的出发 , 传欣 赏 教 育 、 宣 自信 心教 育 等 教育 学 的真 知灼 见 。针 对不 少 学生 在 校 内 自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