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 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的地位被过分突出,致使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格修养背离, 且普遍缺乏对社会、人类和文化整体价值的认同,更缺乏反思、适应和创造的品格。

为此, 应该用博雅教育理念对大学教育实施改革。

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要树立以培养“完整人” 为目标的大学教育理念,构筑以“学会选择”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以“主体性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摸式。

关键词:博雅教育;大学教育改革;应用
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的地位被过分突出并呈职业化倾向,导致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格修养的背离,学生缺乏对社会、人类和文化整体价值的认同,更缺乏广泛的反思、适应和创造的品格。

高等教育更应关注人的发展而不只是为具体的职业做准备。

高等教育必须看到专业教育以外的更多责任,这些责任都超越了专业教育的范畴。

国内外日渐兴起的博雅教育正是对现代大学教育教学弊端的反叛与改善,当是目前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一、博雅教育理念诠释
博雅教育首先由亚里斯多德提出,其核心概念是自由,其目的是培养个体自身发展的素质。

博雅教育肯定知识本身的价值,崇尚“知识即美德”,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

中古基督学校的“自由七艺”、文艺复兴时的古典人文学科,中国先秦儒家强调的“六艺”,均包含今天的文理科,并始终以个体身心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理想。

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以下“ 才智”的自由人:有儒雅自尊的品格,在自尊自爱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有求真务实的作风, 在追求真理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有举一反三的求知能力,用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

博雅教育基于一种大知识观的教育理念,旨在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

Jona than B ecker认为,“现代博雅教育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有效交际和履行公民义务的能力而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

它的特色是有一套让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课程,并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

它的交互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直接使用批评性的读本”。

为达成这一理念,现代大学一方面要建立博雅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通过有效选择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在学科专业教育中渗透博雅教育理念,增强文化知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化功能。

二、博雅教育的内涵
1.博雅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观念
博雅教育应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求知发展主体精神,培育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致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才智,在知识、思想、行为的统一中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使学生的自我能力得到拓展。

博雅精神应该是一种超越唯知教
育而成就完整人格的教育。

2.博雅教育应该涵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育提供专门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

“人文教育重点在于凸显个性,培育人文情怀和创造主体性人格,其价值在于培养富有个性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个体,在于使受教育者对人类、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各种重要问题与价值具有体悟与理解”。

人文教育所要培养的并不是一种专门化的特殊能力,而是“源于智慧的个性化的对社会实践的总体胜任能力,如自我实现的能力,选择能力,合作能力,应对挑战的能力,敬业、乐业、善业的能力,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心等等”。

这些都是现代人处理社会事务和个人生活事务所必备的品质。

3.博雅教育包含三个递进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关注个体全面发展,即学会做人,成为自尊、自爱和具有道德判断能力并赢得社会尊重的人;第二个层次是知识技能发展,即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能,为学生提供工具性知识及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机会,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第三个层次是能力发展,能力不仅是指掌握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参与实践的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是以书本知识和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仅仅指掌握知识并在考试中获取高分的能力,而不是实践中所需要的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大学教育而言,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创新能力、理性的批判思维能力、有效交际能力以及对学习的爱好,往往比深度掌握某一学科知识更有价值。

三、博雅教育理念在现代大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实施成就“完整人格”的博雅教育,意味着现代大学教育面临彻底变革。

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转向对德性、理性、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当以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塑造创新人格为基本诉求。

博雅教育的根本,首先在于重塑大学的教育观,其次在于建立能体现博雅教育理念的相关课程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

1.以培养“完整人”为目的,确立新的大学教育理念
改革看似属于技术层面的活动,但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须从思想意识着手,任何课程重组或教学方式的变革都受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所以观念变革是先导。

以“完整人”的培养为目的,是大学改革应秉持的理念。

长期以来,大学教学偏重知能学习,而忽视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出弊端。

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底蕴的积累;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较少参与实践和体验;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能,却忽略个人德性和创新品格的养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削弱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在现代语境下,大学教育正逐渐沦为为
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工具。

现代大学应该是高贵精神的殿堂。

如美国学者纽曼(New man)所说:“大学其实就是把沉思冥想的追求落实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地方。

”大学应“作为高贵的精神殿堂,大学探索和捍卫的精神和使命应该可以概括为‘致力追求最高形式的学识,捍卫超验的绝对价值’”。

大学必须是“大”学,“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教育应该主要是培智养德的教育,“就像洪堡所指出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使之成为像古希腊人和法国人那样意识到自己是有尊严的、有教养的、独立自由的公民’”。

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一定学科逻辑基础,能够较快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毕业后既能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passport”,又能主动参与到民主社会中承担起合格公民的各种责任,既懂得“以何为生”,又知晓“为何而生”。

因此,大学教育是普遍意义的人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自由精神、善良德性和独立人格的“完整人”为目标的教育。

2.以“学会选择”为导向,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大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建构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过于注重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或排斥人文教育的价值,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自19 95年国家教委召开“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以来,各大学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课程”, 教育者设计了众多不以专业为限的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这类课程通常被分为五大类或六大类科目,规定学生每类至少选修一至两门课程,但此类科目课时少,原著经典导读课程少,且没有严格的教学和训练要求。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难免将之看成是专业课程之外的“副业”,仅仅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或迎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而存在。

学生为完成学分任务泛泛地选修一些这样的课程,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其自由思索和读书的时间又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