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艺术特色:
A.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
(1)清,以王孟为代表; 孟浩然:清淡。闻一多先生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 ,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 作中 (2)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雄奇豪放,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 水。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代表作品:《蜀道难》、《望 天门山》 B.盛唐田园诗:风格自然清新,多用白描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情趣盎然,神韵天成 。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 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①D[“漏声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 ②C[“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 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 在秋生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③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 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诗歌鉴赏
诗的题材分类: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 人、人生感悟、闲情意趣) 3、托物言志诗(梅兰荷菊松竹鹤雪) 、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山水田园诗
写景抒情诗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 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 ,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 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 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contents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 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 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①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 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②发展概况: A.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 渊明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词:范成 大)
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 第一步:找出所咏物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体会所咏物的精神品格 第三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由物联系到诗人的精神追求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 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鉴赏技巧: 第一步:弄清所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第二步: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体会意图:a一定有现实 的因素b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赤壁矶、京口北固亭)。 第三步:作者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领悟感情: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①,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郦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②, 两朝开济老臣心③。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一本作“丞相”。②频烦,多次烦劳。一本作“频繁”。 ③两朝,指蜀国两个国主刘备和刘禅两代。开济:开创大业,匡济时艰。 为什么作者说“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第一步:弄清所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写诸葛亮辅助刘备和刘禅的重大贡献。不仅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而且表现出他忠贞不渝 的高贵品格。 第二步: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体会意图:a一定有现实的因素b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赤壁矶、京口北固亭)。 诗人自己潦倒一生,国家混乱,壮志未酬。 第三步:作者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领悟感情: 诗人流露着对诸葛亮的深沉怀念和钦慕景仰之情。尾联写诸葛亮的悲剧,诗人直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 慨。英雄之泪为国、为民、为事业而下,表达了诗人宏愿未遂而遗憾终生的悲怆之慨。 答案:诗人由诸葛亮英雄之泪为国、为民、为事业而下,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想到了自己,表达了诗 人宏愿未遂而遗憾终生的悲怆之慨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 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 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 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 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 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 之妙。
④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答: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 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 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 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 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 ,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 恶。)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 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 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 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一)首先要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二)在边塞征战诗的大题材下,每首诗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 要注意体会跃起于边塞征战诗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痛 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 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 愁苦心情 ……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三)边塞征战诗体现出来的风格不同: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悲慨,有 的委婉清丽。 (四)注意与战争有关的词语:如“烽火”、“烽烟”、“狼烟”、“干戈 ”、“天狼”。 又如一些曲子,如“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苦)”(如“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杨柳曲”等。
即事感怀诗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 ,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 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 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⑵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 乡),不露痕迹。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古咏史诗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 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 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 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 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 古》,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 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contents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⑴“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⑴借代的修辞手法。
⑵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⑵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 ;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