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笔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重点一: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哲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和人类社会根本问题的学科。
-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问题和认识问题。
重点二: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宇宙和人类社会进行认识的两个重要途径。
- 哲学关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自然科学则研究具体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重点三: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社会科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互为补充。
- 哲学关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而社会科学则研究人类社会的具体现象和规律。
重点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认识的辩证性和实践的决定作用。
-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点五: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或思维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或思维是第二性的。
重点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重点七: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
-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八: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共产主义的核心原则是实现物质财富共享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笔记概要,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自考马原理知识点梳理
自考马原理知识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和辩证法相统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发展的源泉是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是量变和质变。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3.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立面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性质的改变是通过量变引起的,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质变是事物发展的飞跃。
5.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系列的否定和扬弃,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二、历史唯物主义1.劳动与物质生活: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2.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发展是一个曲折的、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3.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社会形态是指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制度是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
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历史条件下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和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
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为主体、人民民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自考小抄笔记
践来检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 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思想认识也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实践的要 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
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 求进行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 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 3.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
能动地改造世界。
指导和推动作用
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2)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展。
多年的历史完整版请联系 QQ1273114568 索 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 5.过去、现在、未来这时间的三个向度的关系, 2.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
取
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展示了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极端重要性。科 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
的研究成果,最主要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 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 (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 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 论,并在些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 践 性 是 马 克 思 主 完 整 版 请 联 系 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 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本文旨在介绍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简要概括。
第一章哲学与世界观
第一节哲学的本质和任务
哲学的本质是指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哲学的任务则是指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作出的贡献。
第二节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结构、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等。
第二章唯物论基本原理
第一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二者相互关联但物质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发展是物质的普遍规律
发展是物质的内在需求和推动力,是无限多样性和一定规律性的统一。
第三章唯心论基本原理
第一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唯心论认为精神是客观实在,物质是精神产物,二者相互关联但精神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形式
意识具有主观反映客观的本质特征,包括知觉、表象和思维等形式。
第四章辩证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运动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和统一,其运动规律包括对立面的斗争、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第二节辩证法在实践中的作用
辩证法运用于实践可以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
以上为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为你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
超完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精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围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性,特点是三维性。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备要点总结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世界观的概念解释: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关系(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做出了明确表述。
3、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a) 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 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哲学物质观的演进:古代,以朴素唯物主义为代表;近代,以形而上学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恩格斯的,列宁的。
5、物质的存在形态:运动和时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绪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工人阶级与人类解放得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得产生与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就是时代得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得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与人类解放得斗争得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与人类解放得科学,就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内得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得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您得自考专家!(多选)对马克思主义得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得,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与19世纪得英法两国得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得最高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得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得贡献就是辩证法,她就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得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得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得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得最后一位代表,就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与接受费尔巴哈得哲学思想,只就是吸收了她得唯物主义得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她得抽象得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清除了她得理论中得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得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直接理论来源、(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得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就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二就是唯物主义自然马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得19世纪初,创始人就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得发展,到大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的、完整的、革命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经历了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融合,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列宁主义、思想、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物质第一性原理物质第一性原理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反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原理是指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3、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4、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是指不同事物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5、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新事物替代旧事物,但新事物又保留了旧事物的某些方面。
7、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外延:马克思主义包括许多流派,主要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联主义、实用主义等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笔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笔记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构成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
社会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与斗争。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就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尖锐、利润追求无限、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
5.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觉醒和组织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先锋队,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6.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它主张取消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生产方式的社会化,消除阶级对立和剥削,使人们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动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任务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科学而不是教条,因此需要与实际相结合,以社会变革的实践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9.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是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指导实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自学考试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识记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时代的需要本身即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是这周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他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是由马恩创立的,由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4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5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
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理论和奋斗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自觉。
8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9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0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11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12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1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14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第二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正确)唯心主义一元论(错,客观唯心一元论,主观唯心一元论)客观唯心主义:精神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错)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意识、观念等为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是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错)二元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错)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知的。
(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有神论:以不同的方式承认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存在,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神支配和决定着人类的命运。
无神论: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否认超越物质的神的存在和作用。
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上的事物是是孤立的静止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①它为研究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指导线索, 为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锐利武器。
②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
2.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坚持把物质当作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这种理解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 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的特点。
空间: 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特点。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的本原和本质是物质,都是统一于物质的。
3、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物质性。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各种动物,植物,物质均有原子分子组成)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由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证明的。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2、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第二,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三,社会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人的实践活动又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实践的历史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是人类同动物的根本区别。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即社会关系总和的基础。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
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6、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具有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他们的和谐统一,是永恒的主题。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 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
2 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3 联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4 联系和发展密切联系、不可分割①联系引起运动,运动体现联系②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事物变动的动态过程。
变化:指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趋向等。
③发展是指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性、前进性的变化。
5 系统的含义:指事物由两上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6 系统的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7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