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蓝色字体表示新增内容,红色字体表示删减内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鉴别试验、杂质测定(限度或定量分析)、含量测定和特性参数(如:药物溶出度、释放度等)。

验证的指标有: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须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

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情况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 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三一、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杂质检査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方法专属性不强,应采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

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3.18•【文号】国食药监注[2005]106号•【施行日期】2005.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等16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5]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促进我国药品的研究开发,指导药物研究单位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开展药品研究工作,我局自2003年5月开始正式启动了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指导原则的修订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为指导思想,充分借鉴了ICH等技术指导原则。

目前我局已制定了化学药物稳定性等16个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1.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2.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和结构确证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略)3.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略)4.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略)5.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略)6.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略)7.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8.化学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9.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略)10.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略)11.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略)12.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略)13.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14.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15.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略)16.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目的是证明采用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生产工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方法时,需对分析方法进行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一二、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试验。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用对照品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所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子是指气相色谱法和髙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可采用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标准曲线斜率比值进行比较获得;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可将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比值进行比较,计算获得。

54. 数据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样品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此表源自AOAC《Guidelines for Single 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Chemical Methods for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Botanicals》二三、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的⽬的是证明采⽤的⽅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法需经验证;在药品⽣产⼯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法进⾏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法也需进⾏验证。

⽅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的⽅法包括理化分析⽅法和⽣物学测定⽅法,其中理化分析⽅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但在进⾏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法⽽⾔,⽣物学测定⽅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物学测定⽅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法也应进⾏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性。

在分析⽅法验证中,须采⽤标准物质进⾏试验。

由于分析⽅法具有各⾃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法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表1检验项⽬和验证指标项⽬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测定及校正因⼦内容定量限度溶出量测定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①-+①+专属性②+++++检测限--③+--定量限-+--+线性-+-++范围-+-++耐⽤性+++++①巳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种⽅法不够专属,可⽤其他分析⽅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该⽅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般⽤回收率(%)表⽰。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指导原则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的⽬的是证明采⽤建⽴的⽅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法需经验证;在药品⽣产⼯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法进⾏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法也需进⾏验证。

在建⽴药品质量标准、变更药品⽣产⼯艺或制剂组分、修订原分析⽅法时,需对分析⽅法进⾏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种⽅法不够专属,可⽤其他分析⽅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该所建⽴⽅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值接近的程度,⼀般⽤回收率(%)表⽰。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试验。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1.化学药含量测定⽅法的准确度原料药采⽤对照品可⽤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测定,或⽤本法所得所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个⽅法测定的结果进⾏⽐较。

制剂可在处⽅量空⽩辅料中,加⼊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测定。

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已知量的被测物进⾏测定,或⽤所建⽴⽅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种个⽅法测定结果进⾏⽐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对⾊谱⽅法⽽⾔,绝对(或定量)校正因⼦是指单位⾯积的⾊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

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之⽐,即为相对校正因⼦。

相对校正因⼦计算法常应⽤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

校正因⼦的表⽰⽅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是指⽓相⾊谱法和髙效液相⾊谱法中的相对重量校正因⼦。

相对校正因⼦可采⽤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标准曲线斜率⽐值进⾏⽐较获得;采⽤紫外吸收检测器时,可将替代物(对照品)和被替代物(待测物)在规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值进⾏⽐较,计算获得。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一. 重点用于难溶性药物,一般 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的药物;对易 溶于水的药物,在质量研究中亦应 考察其溶出度,但溶出度检查不一 定订入质量标准。
二. 用于因制剂处方与生产工艺 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品种以及治疗量 与中毒量相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包 括易溶性药物), 对后一种情况应 控制两点溶出量(第1点不应溶出过 多,如格列齐特片Ⅱ规定在60分钟与 180分钟时的溶出量分别相应为不得 多于标示量的50%和不得少于标示量 的75%)。
• 范围系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 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试样中被分析物 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 溶出度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限 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
• 对于释放度,如规定限度范围,从1小时后 为20%至24小时后为90%,则验证范围应 为90~110%。
转速的选择
• 转速通常为50、75或100转/分。转篮法以 不超过100转/分为宜;桨法以不超过75转 /分为宜;小杯法以不超过50转/分为宜
• 均采用低速搅拌为宜
溶出介质的选择
• 一般来说,酸性药物采用酸性溶剂,碱性药物
采用碱性溶剂,如溶剂为缓冲液时,应严格控制 其pH值在规定值的±0.05范围内;溶出介质应尽 量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 (pH 3 – 8),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但由 于溶出度是以溶解为理论,药物必须溶解在溶出 介质中,由于有些药物在上述溶剂中溶解度很小, 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 80,十二烷基硫 酸钠(0.5%以下),或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 醇、乙醇等(通常浓度在5%以下),但应有文献 根据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必要时应与生物 利用度作参考
通过上述研究,拟定溶出度方法,并应 进行溶出均一性试验,即要求用同一批号样 品,作一次试验(6杯6片)记录在规定时间 间隔的溶出量数据列表作图,绘制时间t — 累 积溶出量的溶出曲线,以考察同批产品的溶 出度的均一性,应注意在选择不同时间的溶 出量测定时,应尽量选择能真实反映溶出曲 线形状的时间点,即溶出曲线拐点前后几点, 同时溶出量限度考察,应至少达到标示量的 90%以上。对溶出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要 求每个时间点即片与片溶出量之间的RSD应 控制在5%以下为宜。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求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求

26
• 准确度: 也称真实度,是指该方法在规定范围内的 测量值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含量测定、 杂质定量检测需要进行准确度验证。
27

精密度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均质供试品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测定结果 之间的接近程度(离散程度),通常用SD或RSD表示。杂质定量检测 和含量测定需要进行精密度验证。
–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者测定结果的精密
度。 – 中间精密度:是指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日、不同分析者、不 同仪器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 重现性: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者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28
• 检测限:
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一般不考
虑准确性。验证方法有非仪器目视法和信噪比法。杂质
– 工艺重现性研究:制备连续3批的样品,进行全检和质量分析,
考察工艺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 中试放大:取得中试工艺参数,对放大产品全检,进行长期 稳定性试验
20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
21
• 研究内容对应的是申报资料
–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 №11: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 №12: 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第三章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 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求
药审中心近期受理的新药申请情况
(包括已有国家标准品种) 生物 制品 622 4 385 3
化 药 数目(件) 11752 71 8474 64
中 药 4071 25 4285 33
合 计 16445 100 13144 100
2
2004年
比例(%) 数目(件) 比例(%)
• 结合我国药品研发和生产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破坏 含量测定:在供试品中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 扰,并与未加的供试品比较结果;
采用破坏性试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 解及氧化) ,得到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线性
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如杂质定量试验和含 量测定均需验证。应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 至少制备5个浓度。(头孢呋辛酯颗粒发补)
准确度: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有 时也称真实度。
精密度: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质供试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 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检测限: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
定量限: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精品PPT
二、方法验证的主要方面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范围
范围系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测试方 法适用的试样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准确度
在规定范围内,制备 3 个不同浓度的试样,各测定 3次,报告已知 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精密度
❖ 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 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测试项目的目的和要求。
❖ 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 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 的要求。
精品PPT
一、方法验证的概念
一般原则
每个检测项目采用的分析方法,均
1
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1、需要验证的检测项目
鉴别,专属性最重 要
杂质检查:包括限度 试验和定量试验
定量测定:包括专 含量测定、溶出度、 释放度等
其他特定检测项目
精品PPT
二、方法验证的主要方面
2、分析方法 为完成上述各检测项目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一般包括
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器参数、试剂、系统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溶液制备、对照品溶液制备、测定、计算及测试结果的 报告等。 测试方法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各 有特点,同一测试方法可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但验证内容可 不相同。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以下检测项目需要做哪些验证内容?
专属性 线性 范围 准确度 精密度 检测限 定量限 耐用性
鉴别 √

杂质测定
杂质限度 杂质定量





√ √



定量测定 √ √ √ √ √

精品PPT
四、审评关注点
关于鉴别
由于一种分析方法基于被分析物的某一特定基团或某一特定 结构,因此通常采用 2种或以上分析方法,而且采用不同原理的分 析方法作为鉴别项, 以加强鉴别项目的整体专属性。
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质量研究中,基于申报的原料药合成工 艺、制剂处方中的辅料等一般无法保证与已上市药品的一致性, 需对质量标准中部分项目进行方法的再验证。
再验证原则:根据改变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再验证。
精品PPT
几个问题
❖ 为什么要进行方法学验证? ❖ 方法验证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 需要进行验证的检测项目主要有哪些? ❖ 一般有哪些验证内容?
直观 法
含有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分析, 在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要求时确定
信噪比 法
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确定
精பைடு நூலகம்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耐用性
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经试 验,应说明小的变动(如流速、PH)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 以确保方法有效。
系统适用性
•鉴别方法设置不全面
•忽视仿制药鉴别项分析方法的专属性验证
如不考察由于辅料不同可能对主药鉴别带来的负面 影响 ,不提供空白辅料的干扰试验资料 ,无法判断鉴 别方法的专属性。
精品PPT
四、审评关注点
关于杂质检查
存在的问题: ①未能对原料药合成工艺中涉及到的起始原料、 中间体、 聚合 物、 副产物等全面地进行与主药的分离度试验 ,往往仅是做了一 部分可获得的杂质与主药之间的分离度实验。 ②忽视提供起始原料、 中间体、 聚合物、 副产物等可获得杂质 的最低检测限 ,无法判断在现有的检测条件和方法下能否检出主 药中的杂质。 ③破坏性试验不规范:体现在试验条件的确定,降解产物的检测、 分离度的确定等方面。 ④用原料药的破坏性试验结果作为制剂的破坏性试验资料 ,忽视 了辅料在剧烈条件下降解可能带来的干扰和影响。 ⑤未提供空白辅料的实验图谱和结果 ,无法判断辅料是否干扰。 当辅料对实验结果存在干扰时 ,未能采取有效方法排除其干扰。 ⑥色谱图中主峰出现明显的其他杂质峰,未优化实验条件。
3、验证内容 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
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专属性
鉴别:证明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需确证含 被分析物的供试品呈正反应(如,阿卡波糖显色反应,钠盐焰色反应) 杂质检查:向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
对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在进行方法验证时,有必要将分析设备、电子 仪器与实验操作、测试样品等一起当作完整的系统进行评估。 所有色谱方法均应进行该指标验证,并将系统适用性作为分析方法的 组成部分。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方法再验证
原料药合成工艺改变、制剂处方改变、分析方法发 生部分改变等,均有必要对分析方法再次进行全面或部分验证, 以保证分析方法可靠。
技术指导原则之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
精品PPT
几个问题
❖ 为什么要进行方法学验证? ❖ 方法验证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 需要进行验证的检测项目主要有哪些? ❖ 一般有哪些验证内容?
精品PPT
主要内容
1
方法验证的概念
2
方法验证的主要方面
3
方法的具体内容
4
审评关注点
精品PPT
一、方法验证的概念
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时,取样测定次数应至少 6次。 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重复性测定可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 9 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精品PPT
三、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检测限 定量限
直观 法
信噪 比法
以能准确、可靠检测被测物的最小量或 最低浓度来建立。
信噪比为3:1 时相应的浓度确定检测限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测项目的
2
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
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
3
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精品PPT
鉴别
专属性
杂质定量
专属性 准确度 定量限
精品PPT
一、方法验证的概念
名词定义
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能存在下,采用的分 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 线性: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量) 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