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猪场及广大农村养猪户的猪群发生传染病种类较多
当前我国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当前我国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存栏、出栏总量世界第一,猪肉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7%。
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养猪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
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 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
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 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据农业部199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之多,其中80年代发现的新病达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猪传染病所带来的问题逐渐增多,对猪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我国猪养殖场因传染病造成猪死亡的概率达到了70%以上,对生猪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亏损。
为了可以降低猪传染病感染概率,养殖户影响在实际养殖中,落实好猪科学养殖方式,加强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防控质量,为猪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猪传染性疫病的发生概率,为生猪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常见猪传染病种类及发病特点1.1 蓝耳病(PRRS)猪蓝耳病也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该病的病原是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一般情况下仔猪发病率相对较高,一旦猪感染蓝耳病后,会出现呼吸急促,身体抵抗能力降低等症状,甚至严重的情况下呼吸道会出现病变,造成仔猪呼吸不畅,最终死亡。
而母猪在妊娠期间内感染蓝耳病后,有一定概率造成流产或者出现死胎的情况,对母猪生产繁殖能力会产生影响,所生产的仔猪存活率也会有所降低。
蓝耳病病原在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不同时期的猪,患病病症也会存在差异性。
在患病初期,生猪会出现发育不良、呼吸不通畅。
而且在发病中期,则会出现身体发热、耳部出现发绀,对生猪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一旦在养殖场中一只生猪在感染后,可能会对其余生猪造成感染,对生猪的养殖收益将会造成极大影响。
1.2 猪瘟(CSF)猪瘟(CSF)具有高传播性、隐形、慢性、亚急性与急性等特点,其病原主要是由猪瘟病毒引起,可在消化道、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仲裁环保。
生猪在发病后,会造成内脏器官出现严重出血、身体高温,如果病情越加严重,则会造成生猪出现死亡的情况。
一般生猪在初期感染猪瘟后,会出现怕冷、便秘、排尿下痢、呆滞等症状,如果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未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病猪在30d左右的时间内,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如果生猪在感染亚急性猪瘟的情况下,在患病后出现厌食、抑郁、沉闷、死前身体体温增加等情况,如果在感染慢性猪瘟的情况下,生猪的结肠会出现坏死的病症,甚至会出现“雀斑肾”。
养猪场传染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探讨
养猪场传染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探讨
1.病原体存在: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病原体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源、粪便、食物等途
径进入猪群并感染猪只。
2.不洁环境:养猪场环境脏乱差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
洁的环境中,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3.不合理饲养管理: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养猪场传染病发生的主要
原因之一、例如,超过猪只承载量的饲养、无序的猪只转移、混群饲养等,都容易导致疾病的暴发。
针对养猪场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如下:
1.提高卫生标准:保持养猪场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猪舍的粪便和污水,消毒猪圈和用具,定期清洗饲槽、饲喂设备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在
和滋生。
2.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传染病情况,加强疾病监测和
病原学检验,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定期消毒猪场和
器具,实施分群饲养,避免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猪只混群饲养,减少疾
病的传播。
4.加强营养管理:养猪场应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
合理的饲料,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猪只的抵抗力,降低感
染传染病的风险。
5.控制交叉感染:建立完善的有序猪只转移制度,防止不同猪群之间的交叉感染,注重检疫和隔离工作,确保新进猪只的健康状况。
总之,预防养猪场传染病的关键在于提高养猪场的卫生标准,加强疾病监测和饲养管理,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只有不断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在现代养猪业中,猪传染病是影响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了解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病原体的多样性猪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这使得猪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控难度各异。
2、传播途径的复杂性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和垂直传播等。
例如,猪瘟、猪蓝耳病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口蹄疫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些寄生虫病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传播。
3、季节性和地域性部分猪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例如,猪流行性腹泻在冬季较为多发,这可能与气温变化、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某些传染病在特定的地区流行,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养殖模式等因素有关。
4、易感性的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健康状况的猪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幼龄猪和老年猪的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传染病;某些品种的猪可能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遗传易感性。
5、混合感染普遍在实际生产中,猪常常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导致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
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也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效果不佳。
二、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猪传染病的基础。
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
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增强猪的免疫力。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用具、场地等进行消毒。
2、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猪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进行接种。
在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猪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更为严重。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猪的密集饲养,存在着多个猪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容易导致猪病的流行。
一、猪病流行特点1. 易于传播: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的密集饲养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传播。
当一个猪群出现疾病时,由于猪的密切接触,病原体可以很快传播到其他猪群中,导致疫情扩大。
2. 病变严重:由于猪的密集饲养,养猪场内存在大量的猪只,一旦疫情爆发,病变往往会迅速扩展,导致大量猪只生病甚至死亡。
3. 高死亡率:规模化养猪场中,密集饲养的猪只数量庞大,疫情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大量猪只的死亡。
这对养猪场来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猪病防治措施1. 加强排查: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定期监测和排查工作。
及时发现病例,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饲养管理,确保猪只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不同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猪只的生长阶段,规模化养猪场应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4. 强化检疫措施:规模化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检疫制度,严格对进场猪只进行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防止病原体的输入。
5. 加强养猪人员的培训:规模化养猪场应对养猪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猪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6. 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疾病病例,应立即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传播,保护其他猪只的健康。
7. 加强消毒工作: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托盘等的定期消毒工作,杀灭病原体,防止疫情的扩散。
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具有易于传播、病变严重、高死亡率等特点。
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病的流行,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排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强化检疫措施,加强养猪人员培训,隔离患病猪只,加强消毒工作等,全面提高养猪场疫情防控能力,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农村常见生猪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农村常见生猪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养猪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
生猪疾病的发生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生猪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养猪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农村常见生猪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展开讨论。
一、疫病类1. 猪瘟疫情原因: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猪病。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由于猪瘟能在猪体内迅速扩散并引起病毒性感染,因此异体猪的感染往往在短期内扩散成为一个大面积的感染源。
防治措施:猪瘟的常见防控措施包括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免疫、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等措施。
对于疑似感染的猪只要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原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
蓝耳病病毒对猪只的免疫能力会产生严重影响,易引发细菌性继发感染。
防治措施: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关键在于定期疫苗免疫,保持猪只的免疫力。
加强对养殖场和猪圈的消毒也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二、传染病类1. 猪传染性胃肠炎疫情原因: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对各个年龄的猪只都有感染性。
防治措施: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猪只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消毒饮水和饲料的容器,防止猪只饮水和饲料受到污染。
在疫情高发期,要加强对猪只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2. 猪丁麻病疫情原因:猪丁麻病是由猪丁麻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防治措施:猪丁麻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及时对猪只进行疫苗免疫,尤其是新生仔猪和保育仔猪。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也是预防猪丁麻病的重要手段。
三、寄生虫类疫情原因:猪疥虫病是由猪疥虫寄生在猪皮肤上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猪只感染疥虫后,会出现磨牙、搔抓等症状,并且容易引发继发感染。
防治措施:对疥虫病的防控主要包括对猪只进行定期的驱虫防治,保持猪只的卫生和环境的清洁,避免猪只接触受感染的疥虫。
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传染病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该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结合症病毒引起的以 母猪流产、木乃伊胎儿、死产和弱产等繁殖障 碍及仔猪呼吸困难。
最早在1986年在加拿大发现,1996年后在 我国猪群中开始流行。
目前已研制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其效果 仍有争议。上海畜牧兽医研究所
3、细小病毒感染
多发生在头胎母猪、孕猪产木乃伊、 死产或初生仔猪活动下降。由于细小病 毒血清型的单一性及其强免疫原性,因 此接种疫苗已成为控制细小病毒感染主 要措施。
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表现为发热、拉稀,出现 神经症状、兴奋不安,作划水样或转圈运动,阵发 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有间歇性的抽搐,严重的出 现角弓反张,最后昏迷死亡。育肥猪和成年猪,表 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神经症状和死亡。 母猪多量隐性感染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其中 以产死胎为主。公猪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能 力。
治疗:抗生素(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放线菌引起 的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流行日趋严 重。该菌极易产生耐药性。由于引起猪胸膜肺 炎的放线菌高达12个血清、各血清间无交叉保 护,使得本病的预防和控制更加困难。药敏试 验。
治疗:抗生素(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
3、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猪上呼吸 道的慢性、渐进性的传染病。幼龄猪尤其是 哺乳仔猪最易感染。成年猪感染后,常不出 现症状。
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 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 肥猪日增重下降,出血性贫血。
治疗常用药物血虫净、咪唑苯脲等药物。
三、当前猪的主要传染病--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此类传染病在我国很多猪场与地区呈 现大面积流行。损失极其惨重。在大家 熟知有: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 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病毒、猪圆环病毒、猪衣原体、慢性猪 瘟、猪弓形体、 。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分支,而动物易感染各种疾病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的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一、疾病类型及易感动物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烈性、多发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等偶蹄动物。
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易在养殖场内传播,造成严重损失。
2.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疾病,主要影响猪。
猪瘟病毒通过鼻分泌物、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在猪群中蔓延迅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尤其是鸭和鹅。
禽流感病毒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会迅速在禽场内传播,给养殖户带来严重危害。
4. 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群。
这种疾病传染性强,易在猪圈内蔓延,猪链球菌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产出性能都有严重影响。
5. 烈性传染性肠炎烈性传染性肠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幼崽猪。
该病毒可以通过粪便和直接接触传播,易导致幼崽猪死亡率居高不下。
以上列举的疾病只是畜禽养殖中常见的一部分,除了上述疾病外,还有众多其他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鸡传染性喉头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也会对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二、预防措施1. 定期接种疫苗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应按照动物疾病的传染特点和流行规律,合理选择疫苗接种时间和种类,全面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2. 严格的隔离制度养殖户应严格执行进栏前隔离、新购动物隔离等制度,确保新进动物不会带入疾病,减少疾病在养殖场内传播的可能。
3. 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动物饲养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圈舍卫生、通风透气、饮水清洁,定期消毒等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4. 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的正常生理指标:体温:38℃~40℃;呼吸:10~20次/分;脉搏:60~80次/分。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养猪专业户、牧业小区及小型自繁自养的种猪场越来越多,但由于农村缺少技术指导,对疫病防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大量发病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当前农村饲养猪群中常发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原因,防控措施谈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养猪户参考。
一、当前农村猪群中常发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一)蓝耳病在实践临床中,猪群被蓝耳病病毒感染比较普遍,非常严重。
但从当前蓝耳病发病特点来看,发病已由过去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转为以保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为主。
在临床上见有初产母猪常发生流产、早产及产死胎等;经产母猪常出现滞后产、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而流产与死胎的大为减少,亚临床感染增多;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上升,病情严重,死亡率增高。
临床上常见蓝耳病与圆环病毒Ⅱ型、或与猪瘟病毒或与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支原体、放线杆菌、链球菌及巴氏杆菌等。
使病情复杂化,出现发热、腹式呼吸、腹泻、后躯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皮下水肿、消瘦等症状,造成死亡率增高。
由于本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引起猪群中免疫力低下。
农村大多数养猪户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主要是由蓝耳病引发的。
(二)非典型猪瘟由于农户重视猪瘟免疫接种,在广大农村饲养的猪群中很难见到典型猪瘟。
部分养猪户购猪不检疫,任意从猪贩子手中买种猪,至而引入了隐性感染种猪导致猪瘟的发生或者是母猪免疫接种不科学,抗体水平低下,妊娠后感染了低毒力毒株,发生持续感染,在临床上不显现症状,其所带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即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
如其产下的仔猪存活,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出现免疫耐受,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向外排毒达4~6个月之久。
因此在农村的猪群中多见非典型猪瘟散在的发生,发病多为10~20日龄和40~70日龄这二个阶段的仔猪,表现为体温稍高、腹泻、消瘦、皮肤发白、被毛无光泽、呼吸困难等,并且常与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继而继发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或弓形虫病等,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猪场是猪生产和养殖的重要场所,生猪在繁殖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为了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 猪瘟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污染物传播等。
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关键措施是加强生猪的免疫力,定期接种猪瘟疫苗,保持猪圈卫生,禁止外来动物进入猪场,以及对疫点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消毒。
2. 猪流感猪瘟是一种常见的猪体寄生虫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口感染和经皮肤感染。
预防和控制猪痢疾的关键是清除猪圈内的污染物和传播源,保持猪圈的清洁和通风,定期为猪只进行驱虫和消毒,避免猪只饮用污染的水源。
2. 肠道寄生虫病1. 猪圈内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猪圈内的卫生和通风是预防和控制猪营养疾病的关键。
猪场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保持猪圈内的通风和温度适宜,定期清理垃圾和粪便,及时更换饲料和饮水,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干净和整洁。
2. 合理饲养管理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需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高质量饲料,合理搭配饲料配方,避免因饲料不足或质量不佳导致猪只出现营养不良和缺乏疾病。
1. 猪场内外环境管理保持猪场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是防止猪只患病的重要措施。
猪场应保持通风和排水畅通,定期清理和消毒猪圈,杜绝污染源和传播途径,避免杂草和露天粪堆等污染物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2. 疫苗接种和免疫定期接种疫苗和加强猪只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猪场应定期为猪只接种预防疾病的疫苗,加强免疫力,提高疾病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和控制猪场生猪常见疾病是猪场生产和养殖管理的关键环节。
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维护猪圈的卫生和通风、控制疾病源和传播途径、及时隔离和治疗患病猪只等,以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猪场还要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排查,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加强与兽医部门的合作,共同预防和控制猪场生猪常见疾病,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浅谈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尽管目前我国畜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牛肉、羊肉、猪肉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市场对这些畜牧产品的消费量也在同步提升,这也导致这些常见的肉类产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
猪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肉类,其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提高猪肉产量,降低猪肉价格,必须做好肉猪的养殖工作。
而在肉猪养殖之中,猪类传染病对猪肉产量有严重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对常见猪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这对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猪传染病频发的原因分析1、引种环节检疫工作不到位在肉猪养殖过程中,经常要引进种猪、仔猪,在各大猪场之间频繁的引种就可能让疾病在引种过程中传播。
如果在引种过程中没有做好检疫工作,就可能让猪传染病频繁发生。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检疫工作不到位的地区,猪传染病发生率更高,许多地区的基层检疫工作中所使用的化验设备过于陈旧,使用的技术也相对落后,引种后没有做好对新进种猪、仔猪的隔离以及养殖区域的消毒工作,这都会提高猪传染病的发生几率。
2、基层兽医机构条件较差在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活动中,基层兽医机构发挥着重要的防疫、检疫作用,决定着当地畜牧动物疫病防控效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基层兽医机构条件较差,存在防疫设备短缺、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
没有稳定的基层防疫队伍,缺少充足的业务经费,这都会导致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许多养猪厂区环境卫生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一些常见猪类传染病得不到根除,这都是猪传染病频繁发生的原因。
3、防疫密度较低在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中,受到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影响,让防疫工作的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防疫密度较低,也会让猪传染病频发。
拿口蹄疫病的预防工作为例,基层防疫人员自身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同时对防疫工作缺少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忽视了对仔猪的疫病预防,对怀孕母猪的免疫程序不合理,这都影响了最终的防疫效果。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当前猪场高发、流行的五大传染病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当前猪场高发、流行的五大传染病近年来仔猪流行性腹泻呈现出新的变化,以往猪场在爆发流行性腹泻以后,通常有很长时间的保护,不容易复发;然而如今,爆发过流行性腹泻的猪场,经常会反复发生,甚至一年重复发生2-4次,这些反复发生流行性腹泻的农场通常都非典型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蓝耳病不稳定;第二、猪场蓝耳病毒毒株较多;第三、使用过强毒株的蓝耳活疫苗;第四、每年蓝耳疫苗普免次数较多;第五、返饲效果一般。
总结这些特点可以发现,蓝耳病毒不稳定,流行毒株多,并且使用强毒株蓝耳苗进行频繁免疫,这些显然都可能导致母猪免疫抑制,免疫反应较差,导致母猪奶水中的母源抗体含量有高有低,母源抗体低的仔猪雏鸟保护措施力较差,当接触到环境中的PED野毒时,就会发生腹泻。
补充参考:2021-2021年对广西11地市多家猪场共232份腹泻临床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的阳性率分别为37.50%和0.0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为阴性。
提示2021年底至今致使广西仔猪腹泻的而致病毒主要是PEDV。
大部分广西流行毒株与2021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江苏、江西四省流行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2007年以来泰国、韩国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也非常密切,但与我国2006年前分离获得的东北毒株、经典疫苗株、韩国药物株亲缘关系较远。
2、伪狂犬专家:通常来讲,流感疫苗伪狂犬病在疫苗和诊断手段的配合下,是可以得到如何有效控制的,欧美许多国家多年前就已已经净化了该病。
并且多年来对中国农场的拜访发现,伪国产苗或者进口苗效果都还不错,所以伪狂犬病不应该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对于中国北方的伪狂犬病毒是否出现变异,目前尚未看到相关报道,所以也不能轻易下结论,需要咨询相关人员省份的科研机构。
对于伪狂犬病的控制,要特别注意猪群的流动管理,坚决杜绝将种猪育肥猪与商品育肥猪混合饲养。
一旦混养,会造成商品育肥火鸡猪将伪狂犬病毒传染给种猪育肥猪(后备猪),当后备羊与种猪群并群后,就造成伪狂犬病毒在种猪群的广泛传播。
农村养猪场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农村养猪场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的传染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造成的危害日益加重。
尤其是农村养猪场由于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圈舍卫生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免疫预防科技含量低,致使猪病特别是传染病时有发生流行,甚至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养猪业的发展。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当前农村养猪场传染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提供一些防治对策。
1当前农村养猪场(户)传染病多发的原因1.1圈舍建造不合理,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建造猪舍选址不合理,多数距离厕所较近,或房前屋后空气不流通;部分猪场没有病猪隔离舍和病死猪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消毒设施不健全,消毒器械、药品不完备。
1.2养猪场(户)防疫概念单一,对计划免疫认识不到位许多养殖场(户)对猪的免疫接种随意性很大,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对疫苗的保存、使用、免疫操作技术等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导致免疫失败;部分养殖户认为防疫就是给猪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其他病的防疫基本不进行;猪场环境卫生差,蚊蝇孳生,老鼠乱穿,极易传播疾病,环境消毒基本是“病来抱佛脚,不病不消毒”;病死猪尸体随意乱丢,造成病原的扩散和传播;发生传染病时,不能尽快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而是自己根据经验用药,等病流行开来,再找专业人员制定治疗方案,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造成病原的扩散。
1.3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造成不良应激1.3.1断奶应激临床表现为生长速度慢、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低、腹泻等症状。
1.3.2换料应激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换料应激是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由乳猪料转为肉小猪料时,若在肉小猪料中加入很多苦、辣、涩等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的饲料原料,如菜粕、血粉、羽毛粉等,或由颗粒料转化为粉料时,都会引起猪的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腹泻等应激反应。
1.3.3热应激猪不耐热,特别是育肥猪。
母猪在7~9月份卵巢机能减退,造成受胎率和不育率增加,公猪的繁育性能也严重下降。
农村养猪户对猪传染病防治措施
农村养猪户对猪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农村养猪多为一家一户,规模大小不一,饲养方式多样,加上人员走动频繁,一旦发生传染病,很难控制。
特别是近几年来,养猪业发展较快,随着品种的引进、改良、流通、交易等,往往引起疫病的传播,严重威胁农村养猪生产,猪传染病的防治成为基层兽医人员的一大难题。
笔者就农村养猪传染病的防制措施以供参考。
一、传染病的预防1、引进猪前应了解当地常发生哪些传染病,发病季节,发病日龄,有无疫苗预防等。
特别是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
其中任何一种传染病的发生,都可造成很大的损失,应对这些传染病要有充分的了解。
2、把好进猪关。
在市场购进仔猪时,一是要了解仔猪的防疫情况,是否打有耳标,没有耳标的一般没有免疫。
二是要查看畜禽产地检疫证明,未经免疫、检疫的一般不要购买。
如购进不是同窝仔猪,要隔离饲养、观察,确定健康猪后方可合群。
3、推行自繁自养。
它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养猪规模较大的户,最好饲养可繁母猪自繁自养,购进可繁母猪时,应从信誉好的良种猪场引进,这是养好猪的基础。
4、注意消毒,保持卫生。
消毒不但能杀死环境中的病菌,而且对某些病毒都有杀死作用,从而减少猪群疫病的感染机会。
正常情况下,应每周消毒一次,发生疫病时,应每日消毒一次,平时应及时清扫猪舍,保持猪舍、用具清洁卫生。
5、适时用药。
要备足常用药,如抗菌素类、驱虫药、消毒药等。
对本地危害较重的细菌疾病要有针对性的药物。
在仔猪阶段要预防仔猪黄痢、白痢、仔猪水肿病等,在断奶转群时,应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以防应激反应。
病毒性病疫病必须用疫苗预防。
6、自我制约,互不串门。
饲养人员及家人不要到有病猪发生的户(场)参观或协助治疗,要自我制约,互不串门,以防止通过人员带毒(菌)造成疫情传播。
二、各种疫苗的合理使用1、选择优质疫苗。
同一种疫苗,因生产厂家不同,效果也存在差异,选择疫苗时,要选择有批准文号、批号、制造日期、有效期,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的优质、高效、安全疫苗,是防疫成功的关键所在。
养殖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及防治
养殖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及防治养殖业是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单一饲养环境、饲料、水源等限制因素带来的传染病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养殖场常见传染病,首先需要了解病原体,然后采取适当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以下是对养殖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及防治的分点详细介绍。
一、猪场常见传染病:1.乙型猪瘟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定期疫苗接种,隔离病猪,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保持清洁卫生,迅速发现病例,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3.猪肺疫病原体:细菌- 防治措施: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二、禽场常见传染病:1.禽流感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隔离病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人禽接触防护。
2.新城疫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定期疫苗接种,加强禽舍卫生管理,控制蚊虫传播。
3.鸡骨病原体:细菌- 防治措施:合理饲养,保持干净卫生,防止鸟类感染。
三、鱼类养殖场常见传染病:1.列治文病原体:细菌- 防治措施:控制水质污染,保持水质清洁,适时投放目标鱼类的预防性药物。
2.脑脊髓炎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温和饲料,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3.寄生虫感染:原虫、虫卵- 防治措施:定期检查鱼类的体表,清理池塘和设备,注重水质管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四、牛羊场常见传染病:1.犬瘟热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疫苗接种,隔离患病动物,加强环境卫生。
2.口蹄疫病原体:病毒- 防治措施:定期疫苗接种,隔离病畜,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
3.马白痢病原体:细菌- 防治措施:定期消毒,控制虫害,提高饲养环境的卫生。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常见的养殖场传染病病原体及防治措施,实际情况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病原体。
因此,在养殖业中,及时掌握动物的养殖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养殖场管理者应该定期请专业兽医进行检查,制定科学的防疫计划,加强环境卫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及时隔离病例,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7.1.1.2 常规免疫:仔猪25-30日龄首免,每头肌注猪瘟细胞苗4头份;65日龄2免,每头肌注猪瘟脾淋苗2头份。
2.7.1.2兰耳病免疫
兰耳病活疫苗:仔猪14日龄免疫,每头肌注1头份(1毫升),免疫保护期4个月(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不佳,免疫保护率低)。育肥期再免疫1次,每头肌注2头份,直至出栏上市不再注苗。
以下推荐的疫苗为常用疫苗,其它疫苗如: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菌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及猪水肿病灭活苗等是否一定要使用,应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养殖场的生产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目使用过多疫苗,并不是疫苗用得越多猪就越健康。疫苗接种种类过多、接种次数过多、超大剂量的长期使用都可造成猪体免疫麻痹,疫苗相互干扰,造成免疫失败。
1.4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变异后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由于病原体受到外界环境变换、高度免疫接种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使某些病原体的毒力发生改变,有的毒力变强,有的毒力变弱,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和新的血清型。比如蓝耳病变异毒株引起高致病性兰耳病以及圆环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和D型血清型的出现(B型减少)等造成猪病发生时出现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比如高致病性兰耳病可引起仔猪发病率达40%-80%、育肥猪为30%,死亡率为30%-80%;母猪流产率高达50%左右, 死亡率为10%-30%.
畜牧养殖中的生猪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畜牧养殖中的生猪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生猪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畜牧业,但由于环境、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中常常出现各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猪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热传染病,病毒感染后猪只会患上高烧、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预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生猪的免疫力,定期注射疫苗,并加强生猪场的卫生管理。
2. 疥螨病:疥螨病是由寄生在猪皮肤上的疥螨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症状是猪只出现瘙痒、脱毛、皮肤炎症等。
防治疥螨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清洁猪舍,同时对确诊感染的猪只进行隔离和使用药物治疗。
3. 肺炎:猪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不良饲养条件等引起。
预防肺炎的关键是提高猪只的免疫力,注意保持猪舍的通风和卫生,同时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控制疫情的扩散。
4. 猪蛔虫病:猪蛔虫病是由寄生在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症状是猪只消瘦、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预防猪蛔虫病的方法包括做好清洁卫生,定期给猪只进行驱虫,并且注意饲养环境的管理。
5. 乳头炎:乳头炎是母猪哺乳期间常见的乳房感染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预防乳头炎的关键是加强对母猪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乳头是否有炎症,并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改善母猪的生活环境,保持卫生。
除了以上几种疾病外,生猪养殖中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病害,如圆环虫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为了减少疫病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加强生猪的免疫力,定期进行防疫接种,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合理配料饲喂,及时清除病死猪只,并严格控制猪只的流动。
养殖户还应加强自身的健康知识学习,及时了解疫病的最新防治方法,做好疫情监控和报告工作,确保生猪养殖的安全和稳定。
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传染病
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传染病我国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生猪的数量占世界总量的51.8%( 2000年统计资料)。
猪肉既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亦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亦是世界上猪病第一大国。
据典型调查估测全国生猪的死亡率约为8%~12%,一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上百亿元。
一、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近年来我国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猪及其畜产品流通渠道的增多与日渐频繁,使得猪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出现了以下特点1.传统的老病依然存在,有些原已控制的疫病又重新抬头。
如猪瘟、口蹄疫等,它们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
2.新病不断涌现。
这些新病有些是通过引种,从国外引入,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另有一些以前未见或很少发生的,出现了暴发流行,如猪链球菌2型、猪园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3.非典型疫病的出现。
如温和性猪瘟,其发生可能由于猪群长期免疫,猪体基础免疫水平较高,猪瘟病毒受压毒力发生变化或由于母猪体内强毒的持续性感染,而导致疫苗免疫效力下降。
4.老病新发,如口蹄疫,五十年代主要发生于牛、羊;70、80年代主要是猪;90年代后期牛、羊、猪同时发生。
5.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状况恶劣,细菌性疾病有所增多;另一方面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谱及耐药性越来越强,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有的甚至加至治疗量,导致一旦猪群发生细菌性疫病即到宣告无药可治的地步。
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而导致其疗效下降,危害加重。
6.并发、继发感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如猪呼吸道病,通常可见猪肺炎霉形体、猪肺疫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流感病毒等混合或继发感染;猪消化道病常由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猪轮状病毒等混合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养猪场及广大农村养猪户的猪群发生传染病种类较多,有的可以用疫(菌)苗进行免疫预防,有的可选用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和药物预防,尽可能消除传染源,挽救病猪,减少经济损失,这也是养猪场综合性防疫措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就养猪场主要传染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预防谈一点意见,供同行参考。
猪主要传染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预防以急性败血症为主症的猪传染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预防猪发生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时,其共同特点是皮肤、黏膜、浆膜出血,瘀血,高热,并出现呼吸道、消化道与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
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
常见的疫病有猪瘟、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弓形虫病及附红细胞体病等。
药物治疗治疗原则。
用特异性疗法、抗病毒疗法与抗菌疗法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结合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以提高机体的自身抗病力和免疫力,同时辅以强心、补液、补盐、止血和维生素疗法等予以综合性治疗。
治疗方法。
①猪瘟:发生猪瘟时,淘汰病猪并消毒,有条件时可用抗猪瘟血清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2次。
猪用转移因子加猪干扰素,分别肌注,或排疫肽加转移因子,分别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配合对症治疗。
未发病的猪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紧急注射,每头肌注8头份~10头份,同时肌注猪转移因子1毫升,可有效地控制疫情。
②口蹄疫:发生口蹄疫时,扑杀病猪,消毒,对未发病的猪只紧急注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每头肌注普通苗5毫升或高效苗3毫升,15天后加强免疫1次。
有条件时,可先注射高免血清,每头5毫升~8毫升,每日1次,连用2次,15天后再注射疫苗。
病猪使用猪干扰素加转移因子分别肌肉注射效果较好。
子猪每头肌注1毫升,大猪每头肌注2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
③猪丹毒:青霉素,20千克体重以下用100万单位~200万单位,20千克体重以上用250万单位~300万单位,以地噻米松注射液稀释后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
或用四环素,每千克体重7毫克~15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
有条件时,可同时皮下注射抗猪丹毒血清,子猪每头每次10毫升,3月龄~10月龄猪只每头30毫升~50毫升,成年猪每头50毫升~70毫升,每日1次,连用2次,疗效更佳。
④猪链球菌病:红弓链注射液,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使用剂量按说明书规定执行;同时配合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每日2次,连用3天。
链球菌病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同时配合肌注制菌磺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毫升,第1天注射1次,第3天再注射1次即可。
环丙沙星注射,每千克体重2.5毫克~1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同时肌注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07克,每日2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注板兰根注射液,每次每头5毫升~10毫升,每日2次,连用3天。
在实施治疗时,注意对症治疗,高热时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克,每日2次。
维生素B1每千克体重0.2毫克,每日肌注1次;有神经症状时,可每日肌注2次氯丙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毫克~1毫克;补充10%的糖盐水溶液,静注或腹腔注射,每天1次~2次。
⑤弓形虫病:磺胺-6-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60毫克~8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5天;同时配合肌注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每日2次,连用5天。
磺胺嘧啶(S)每千克体重0.7克,加甲氧苄胺嘧啶(TMP),每千克体重0.014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4天~6天。
12%复方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0毫克~6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4天;同时配合肌注卡那霉素,每头每次50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4天。
⑥附红细胞体病:血虫净(贝尼尔),每千克体重5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内服四环素片,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每日2次,连服7天。
得米先(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天。
在治疗中要注意强心,输液,补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等。
在上述疫病的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病情的发展状况,轻重程度,选用猪干扰素配合治疗,每头猪肌注0.5毫升~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或用猪转移因子,每100千克体重1毫升,每天肌注1次,连用3天;或用排疫肽肌注,每头0.5毫升~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对上述常见细菌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预防猪肺疫与猪丹毒的药物预防。
可参照治疗用药与呼吸道病的药物预防方案实施。
猪链球菌病的药物预防。
①发生疫情时,每吨饲料中拌入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200克,连续饲喂14天。
或者在20升水中加2%恩诺沙星粉50克,连续饮水7天。
②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精粉400克~500克,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40克,连续饲喂7天。
③红霉素粉1克加入50千克水中溶解后连续饮用7天。
弓形虫病的药物预防。
①磺胺-6-甲氧嘧啶(SMM),以0.02%的浓度混料,连续饲喂12天。
②SMM5份加三甲氧苄氨嘧啶(TMP)1份(每千克体重内服量为8毫克),混合后拌料,连续饲喂12天。
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预防。
①种猪:每吨饲料中加入对氨基苯砷酸钠180克,连续饲喂7天,以后减半,再喂15天(临产前母猪不得超过90克/吨的服药量)。
②子猪群: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50克、对氨基苯砷酸钠45克,连续饲喂10天;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精粉500克、对氨基苯砷酸钠45克,连续饲喂10天;或每吨饲料中加入阿散酸(对氨基苯砷酸钠)80克,或按0.3%浓度拌入尼可苏,连续饲喂12天,子猪最好补注1次补血针。
猪呼吸道传染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预防猪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其共同特点是咳嗽,呼吸困难,有的体温升高等。
常见的传染病有猪流感、猪肺疫、猪气喘病、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圆环病毒病(PCV-2)、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
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以治疗原发病因为主,结合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辅以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抗病力和自身免疫力,施于综合治疗。
治疗方法。
①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5天。
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咳喘1号注射液,每10千克体重1毫升~2.5毫升,每日2次,连用3天~5天。
②地米考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毫克~20毫克,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5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克,第1次注射后,隔日再注射1次,连用3次即可。
③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20千克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每两天注射1次,连用3次即可。
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0.2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
④麻保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5天。
同时配合肌肉注射菌磺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毫克,第1次注射后,第3天再注射1次即可。
⑤泰乐菌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2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5天。
同时配合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2克,每日2次,连用3天~5天。
⑥强力泰妙仙注射液(穿心莲、麻黄碱、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5天,同时配合肌注地塞米松加青霉素,每日2次,连用3天~5天。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选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止咳平喘药、强心补液药等配合治疗。
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可选用干扰素,每头肌注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排疫肽,第1次每头肌注2毫升,第二、三次肌注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猪转移因子,能繁母猪100千克体重1毫升,每天肌注1次,连用3次即可。
由于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多数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实施治疗时,注意选用最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采用联合用药和定期轮换用药,尽可能地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
呼吸道传染病易出现反复,临床治愈后,最好通过饲料拌药或饮水加药,再使用7天,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疫病出现反复春季是猪病的多发季节,也是猪接种疫苗最佳季节,为了充分发挥药效,使猪病治疗和疫苗接种获得最佳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选择好注射部位。
猪病治疗一般以颈部稍下方为宜。
因为此处肌肉属疏松缔结组织,容易使药物消散在毛细血管中。
有些养猪户为了图方便,喜欢在猪臀部注射,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
这是因为:1、臀部有坐骨神经,如果注射位置找不好,打在坐骨神经上,就会导致猪瘫痪。
2、猪臀不肌肉比较致密,药液消散吸收满,药物的有效利用率低,药效发挥不好。
二、正确选用针头。
一般病猪注射宜选用12号的长针头,这是因为长针头注射比较深,药液能充分进入到肌肉组织中去。
如果采用小针头,注射浅,药液吸收利用不好,而且还容易从针眼中流出。
三、保定好猪。
给猪注射时,一定药保定好猪,至少有另外一个人帮助固定猪头部,以免注射时猪乱动乱窜,折弯或折断注射针头。
如果注射针头折断,再想取出可就困难了。
四、注射速度要慢。
在有人按住猪头的情况下,要慢慢注射,徐徐推药,使药液在肌肉组织中逐渐扩散消散。
有人习惯的将注射针头扎到注射部位后很快的推药液,使药液只集中在局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散吸收,从而影响药效的及时发挥。
五、注意前注射消毒。
注射前要对注射部位用酒精或碘酊棉球消毒。
消毒时应将消毒棉球从里向外擦拭消毒部位。
注射完毕后再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1~2分钟,可使药液再肌肉中更好的扩散,不至于溢出,从而提高药效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