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七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1-3单元)文学常识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1-3单元)文学常识复习
• C.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龙须沟》等。
• D.泰戈尔,美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新月集》《飞鸟集》 等。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等。
•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现代 作家。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 等。
(一)古代诗歌阅读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2.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一)古代诗歌阅读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 “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与杜甫 并称“李杜”,他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5、《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 (围绕信、礼的重要来说即可
。)
6.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 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 大雪的喜爱。

【语文】2018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语文】2018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2018年新版教材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一、字音、字形二、词语解释三、文学常识四、课内阅读(一)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夸张……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文学常识复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文学常识复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文学常识复习1、作者:莫怀戚【名家简介】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重要作品】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课文: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83,1984年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

4、《金色花》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选自《新月集》,由郑振铎翻译的。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

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遣责封建主义和种族制度,批判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专横,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

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七年上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上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上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七年上语文期中复习资料语文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内容丰富,包括了文言文、现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体。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就七年上语文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学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代表人物,如《诗经》、《楚辞》、《史记》、《红楼梦》等。

2. 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注重修身养性,崇尚道德伦理;注重描写自然景物,追求意境美;注重表达情感,追求真实感。

3.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

同时,也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

二、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现代文学开始崭露头角。

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老舍等。

2.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真实性;注重语言的精炼和独特性。

3.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往往涉及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三、诗歌1. 诗歌的分类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包括古诗和古骈文,近体诗包括现代诗和新诗。

2. 诗歌的特点诗歌注重音韵和节奏,追求形式美;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内涵美;注重形象的描绘,追求意象美。

3. 诗歌的欣赏和鉴赏欣赏诗歌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鉴赏诗歌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

四、小说1. 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分为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两大类。

传统小说包括古代小说和民间小说,现代小说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

2. 小说的特点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的描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化常识,重点、难点、必考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化常识,重点、难点、必考点

《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中心思想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考点汇总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考点汇总

第一单元《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⑦贮蓄:存放,储藏三、中心思想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人教部编版 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人教部编版 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第二单元一、字音、字形二、词语解释三、文学常识四、课内阅读(一)叙述的顺序(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二)课堂练习:请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叙述顺序:(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七年级上册 语文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汇总

七年级上册  语文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汇总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梳理1.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 刘湛秋:1935 年出生。

安徽芜湖人。

诗人,翻译家,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4)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县(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5)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6)李白(701-762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7)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南河)人,唐代诗人。

(8)马致远(约1251-1321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2.文化常识(1)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2)重音:让主石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3)停连:朗读与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及停顿,声音的延续及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相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4)北平:北京的旧称。

(5)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6)木刻:版画的一种。

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

(7)星汉:星河。

(8)左迁:降职。

(9)杨花:柳絮。

(10)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11)龙标:指王昌龄。

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12)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知识点

一、识记知识点:1.字的构成和拼音:声母、韵母、声调;2.汉字的构造和形状;3.八种基本笔画的顺序和书写方法;4.基本笔画合并形成的结构规律;5.生字词的认读;6.常用词组、习惯用语、成语的意思和用法;7.诗歌、童谣、儿歌歌词的意思、表达;8.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9.识别字音、字形、词义的基本技巧;10.填写拼音、字形、成语、词组的技巧;11.书写字形基本规范。

二、理解积累类:1.修辞方法:a.比喻:把一个事物或概念直接比拟到另一事物并进行说明、描绘;b.拟人:给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来描写;c.夸张:对实际事物的一些特点或行为进行强调,加大其表现程度;d.排比:通过列举多个相同或类似的事物并逐一说明;e.设问:把提问的句子放在篇章中,用以引导读者思考;f.反问:用反着的句子表达出来,以增强语气的疑问、肯定、否定等色彩。

2.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寓言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哲理的教育和启发;3.修辞手法:递进、对比、并列、转折、扩展、省略;4.先导导语:通过导语,把上文与下文衔接起来,以启发读者思考和引入主题;5.主题句:文章的中心思想,含有主题观点和核心论述的句子;6.写景手法:通过描写人物、场景、事物等手法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阅读理解类:1.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2.根据文章主题,选择合适的标题;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段落;5.阅读短文,判断正误;6.推理判断,对文中观点进行推理和判断;7.阅读材料,总结材料中的关键信息;8.为短文选择段落标题等。

四、写作技能类:1.书写规范:字义(形状)、字形(结构)、字音(拼音);2.选材思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3.写作结构: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基本结构;4.写作方法:描述、记叙、描写、说理等方法;5.语言表达: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知识点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归纳一、语文知识概述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内容。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二、汉字知识点汉字是语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七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画法和结构2. 常用字的认读和书写3. 常见偏旁部首的意义和作用4. 知识点难点:异形字和偏旁字的区分、多音字的音读和造句三、词语知识点词语是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七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常见词的认读、写作和意义辨析2. 常见词的搭配和用法3. 知识点难点:同音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分、固定短语的辨析和应用四、语法知识点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七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的分类和功能2. 句子的基本成分3. 常见句型和语序4. 知识点难点: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名词的数和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虚词的运用五、修辞知识点修辞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七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喻、象征、拟人的运用2. 修辞手法的加工和运用3. 知识点难点:反复、排比、夸张和对比的运用、修辞和修辞效果的区分六、学习策略和技巧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点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学习策略和技巧,以帮助提高语文水平:1. 善于利用课堂、自习、阅读等各种机会,多使用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2. 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 定期背诵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七、结语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的归纳,学生应根据教材内容,注重巩固每个知识点,注重训练各种语文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一、文章出处:《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注》,方苞,清代散文家。

选文运用了对比和咏叹的手法,语言讲究铺垫和对称,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二、文章内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跟前,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品评: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柳絮才”、“撒盐”都是比喻句,撒盐和柳絮都是白色的,把他们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雪景图。

真正的好诗需要妙喻,但妙喻不一定都美好。

好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共同拥有的“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越明显,喻体与本体越是浑然一体,那么,这首诗就越容易使人接受,就容易被广为传诵。

四、赏析:古代咏雪的诗很多,但在读这首诗时,给我们的感觉更像是描写雪的句子,简练而恰切,形象而传神。

作者以十分欣赏的态度,用“纷纷”、“大雪”、“雪骤”等词语加以渲染雪的声势和神韵。

在读到“与儿女讲论文义”时,“俄而”一词又把骤然聚闪的雪速进行了强调,以至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诗句出台。

“白雪纷纷何所似?”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偶句式。

直至“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作者以“未若”给予否定,“柳絮因风起”的喻比才出现。

在这一咏雪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层层铺垫、步步烘托的艺术手法,没有硬塞给读者结论性的东西,而是把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五、比较阅读:1、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胡儿的“撒盐”好在哪里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①盐和柳絮都是白色的,从视觉角度上看,是有相似之处的。

但是柳絮是团状物,下落的过程中与散盐的轨迹是不同的。

团状物在下落的过程中是忽上忽下运动轨迹更复杂。

而散盐在下落的过程中基本上呈直线下降,这样的比喻更符合实际。

如果将柳絮换成棉花或泡沫塑料等更符合实际了。

2018新版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8新版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名著导读、文学常识、阅读理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名著导读、文学常识、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2018年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文档资料

2018年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文档资料

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现代文知识要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现代文知识要点一《忆读书》叙事性记叙文。

冰心,谢婉莹。

1、主题:回忆幼时、少年读书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内容要点:读书好(获得美的享受、扩大知识而、对写作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好书。

二、《风筝》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主题:批判那些爱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面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憧憬。

2、内容:风筝事件,“我”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3、写法特点: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三、《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散文。

1、主题:赞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文区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内容:写母亲勤劳的一生。

3、写作特点: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村典型;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四、《小巷深处》1、主题: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激,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和自私深深自责。

2、内容:母亲靠卖冰棒微薄收入收养“我”,含辛茹苦培养我,默默让别人带生活费和营养品到学校。

3、写作特点: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细节描写。

五、《春》借景抒情散文,朱自清1、主题:抒发作者对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内容:盼春,画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等),赞春。

3、写作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六、《空诚计》罗贯中1、诸葛亮形象:临危不乱,足智多谋。

2、内容:开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3、写作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七、《心声》1、李京京形象:天真、纯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docx

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docx

初一语文必知文学常识(七年级上)大家都知道,语文的文学常识是很重要的,儿乎每一道题目都有涉及到文学常识。

但初中的文学常识比较多,也比较散乱,下而这些你不得不知的文学常识,会帮助你更好地复习。

七年级上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

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人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看一个秤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而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怵I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怵I难,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文两篇》①《蝉》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②《贝売》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Z女。

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駕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屮篇小说:《三生石》。

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止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

木£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