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案2
二年级语文教案2:古诗文化渗透
二年级语文教案2:古诗文化渗透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古诗文化渗透进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教学策略调整,让学生在做题和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在。
在语文课中,可以采用一些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放映图像、配合音乐、示范演示等。
通过唱歌、朗诵、微电影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文,并能够深入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意蕴。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让古诗文化渗透日常生活学生们生活的环境和语言环境都是与古诗文相似的,把古诗文的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使学生喜爱和理解古诗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古诗文作文、制作古诗文手工、仿写古诗词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些文化活动,让学生全面感受古诗文带来的文化魅力。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产生对古诗文和文化的热情和兴趣。
让学生身心愉悦进而学习进步,这样的教育方式必然更具有效性。
通过常见的情感表达、陪伴和社交互动、体育运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兴奋,并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教育创新的活力,注重教育的效果和实效,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灵活调整,使教育变得更加完美化和精细化。
基础上,教育者一定要具有更高质量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造福社会,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
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
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幼:“想”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
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文化遗产课程教案2、定义与标志的阐述
铁花作品
制作过程
第三节、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的关系
2.京剧: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 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 戏曲的代表。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 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 2010 年 11 月 16 日,经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 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 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 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三节、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的关系
物质遗产(physical heritage) 非物质遗产(non physical heritage )
有形遗产(tangible heritage) 无形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 )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成为正式的官方用于和操作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头传说与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 的知识与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理解当代“遗产”的要点 1、概念的时代性,今人赋予的新概念 2、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法令法规在当今世界不同级别的国家的面前的差异性 3、对暂时不能进入遗产概念和分类的遗产类型的弥补性工作 4、遗产逐渐细化的分类对文化的多样性所起的作用,相互性和整体性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概念、分类、立法等对人类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 积极地、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节、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的关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举)
1.芜湖铁画: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 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 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 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传统文化优秀教案7篇
传统文化优秀教案7篇传统文化优秀教案(篇1)设计意图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
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种的认识,迁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得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1、幼儿已认识时钟。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
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
(时钟)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点击课件十二生肖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点击课件生肖钟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
变变变。
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
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2)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老师知道这些小动物中有小朋友的属相。
那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你还知道谁的属相?(3)采访客人老师的生肖那你想知道我们的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什么吗?那你们想问问吧。
四年级传统文化第2课 教案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课题
第2课《千字文》(二)
教
学
目
标
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流利诵读文本,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
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学
过
程
一、经典回放: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
二、简介《千字文》(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小学一二年级红色文化教案 (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一二年级红色文化教案第一课《闪亮的红星》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红五星标志。
2.了解红五星的含义。
3.了解长征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校园里,在五星国旗上,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这样五角星(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五角星标志,它们都是红色的,都属于红五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1.认一认(1)标准红五星标志。
(2) 奖状上的红五星。
(3)奖章上的红五星。
2.认识红五星,举例说一说,你们见过生活中还在哪看过红五星吗?“红五星就是红颜色的五角星啊,或者是红颜色的五颗星。
从特殊上讲,红五星象征胜利欢腾,给人以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三、长征小故事根据课本插画,文字,把红军长征小故事讲解给学生听,让生了解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红军在长征路上红军在长征路上经历的那些困难,过雪山,饥寒交迫,翻越高海拔金山,敌军围追堵截造成的困难。
2.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也会把自己仅有的一袋干粮送给需要的老百姓。
3.红军露宿在老百姓的屋檐下。
4.相互交流,谈谈听后感。
四、听一听1.师讲读《闪闪的红星》小故事,通过一个小小的红军故事,让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红军长征路上的不容易。
五、学一学播放《红星歌》,先听,后跟唱。
六、总结第二课红军的帽子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红军帽的样子。
2.认真听红军帽的故事。
3.感受红军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红军帽的含义,感受革命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导入1.联系生活,以护士帽警帽安全帽图片导入课题,打开孩子们的话题!2.接着导入《红军的帽子》课题。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红军帽是什么样子的?四、初步认识军军帽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红军帽?2.出示红军帽资料,教师讲解红军帽的含义。
红色文化教案第2课坚强堡垒
红色文化教案第2课坚强堡垒《红色文化教案》第2课《坚强堡垒》主要讲述的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位女共产党员的故事。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历史背景角度来看,《坚强堡垒》所描绘的是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
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时期,充满了战争、困难和牺牲。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女共产党员的经历,展现了她在革命斗争中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文化教育角度来看,《坚强堡垒》这个教案通过讲述这个女共产党员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艰辛,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从人物角度来看,《坚强堡垒》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共产党员,她在革命斗争中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她不畏艰险,坚守信念,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通过她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从教育意义角度来看,《坚强堡垒》这个教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革命斗争的艰辛和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的勇气。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教案《坚强堡垒》第2课通过讲述一个女共产党员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通过历史背景、文化教育、人物和教育意义等多个角度来展现。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艰辛,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小学历史课教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2)
小学历史课教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概述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传承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历史课的教学,向学生们传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价值,让他们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1. 课堂引导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根源,包括古代文化、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建筑等。
让学生们明白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2. 重要节日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让学生们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古代文化向学生们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如青铜器、书法、绘画、剪纸等,让他们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三、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 文化名人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诗人杜甫、文学家曹操、书法家王羲之等,让学生们了解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中国戏曲介绍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京剧、豫剧、粤剧等不同地区的戏曲形式,让学生们了解戏曲艺术对中华民族的传承意义,激发学生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3. 舞蹈与音乐通过欣赏中国传统舞蹈和音乐,如古筝、京剧脸谱舞蹈、民族舞等,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们对舞蹈和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传统建筑与博物馆的参观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们参观国内著名的历史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 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让学生们了解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们对建筑审美的鉴赏能力。
五、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们展开讨论,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和现实意义,让学生们思考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教案一:中华文化的勃兴——古代科技与发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对中华文化勃兴的重要作用;2.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骄傲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2. 分类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3. 探究中国古代其他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如井冈山水利工程、天工开物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四大发明(20分钟)分类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发明的原理和应用。
4. 探究其他科技与发明(15分钟)介绍中国古代其他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如井冈山水利工程、天工开物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并鼓励学生对中华文化保持骄傲感和好奇心。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 实物展示:纸张、指南针、火药、印刷品等;3. 课堂互动环节:问题卡片、小组讨论等。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科技展览,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撰写一份关于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研究报告;3. 开展相关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饮食文化教学设计(2)
《饮食文化》教案教学过程:一、中国饮食文化概述(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1、有巢氏(最早,旧石器时代)造巢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但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脱离动物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穡,是最早的农具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 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6、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7、汉: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萬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 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9、明清饮食文化的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最能代表清代饮食高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
课题传统美德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T案例导入(5min)T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⅛⅛(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f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动(12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文化探寻"的相关材料(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请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可学可敬的榜样,他们传递出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传统美德通过讲述"文化探寻",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有哪些榜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一、自强不息2O(X)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其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品格密不可分。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哪里?【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2-1.知礼而立》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天真活泼,自控力较差,需要老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理解力较弱,老师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原文。
教学方法
诵读、讲解、讨论、探究等
教学准备
课件、文字资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习礼”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补充
谈话:从今天开始,我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古人流传给我们关于礼节方面的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回答、补充
四、课堂学习反馈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自己做到遵守礼仪了吗?
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收获
学生做自我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下把自己学到的经典语句背诵给家长听,并在生活中自觉做到守礼。
六、教后反思:
年级及学科
一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1.知礼而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诵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原文,大体了解文意。
3.初步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习礼、行礼、守礼,并做到彬彬有礼,与人为善的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能自觉习礼、行礼和守礼。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学习经典语句“知礼而立”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知礼而立”题目的理解
老师范读
全班齐读
男女生比赛读
分组比赛读
指名读
2.结合注释和温馨点击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阅读温馨点击的内容,指名学生谈对选文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见解。
3.引导学生背诵,并检查背诵。
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交流:说说你知道的礼貌用语
传统文化教案6篇
传统文化教案(一):一、班会目标: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
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忙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教案二
传统文化之文学常识教案(二)教学目标: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并称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 识记并掌握常见作品并称及其内容。
3.在识记的基础上会灵活处理高考题。
过程与方法1.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并且识记作家并称和作品并称。
2.讲练记结合,牢固掌握文学常识。
重难点:运用识记内容灵活处理高考题。
教学过程一. 导入这一节课我重点学习“作家并称”和“作品并称”。
所谓“作家并称”,是把某些相关联的作家合在一起称呼。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掌握其所处时代、代表作、。
所谓的“作品并称”,是把把某些相关联的作品合在一起称呼,学习这些作品,要掌握其作者和作品体裁及作品的有关内容。
二.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各个小组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并称”和“作品并称”。
三.知识梳理(一)作家并称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四)诗歌(一)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文化设计教案(优秀8篇)
文化设计教案(优秀8篇)文化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四、教学方式:熟读背诵,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初读文本1、自由朗读2、范读正音【原文】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fǘ)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3、学生抽读4、全班齐读5、小组分读(二)整体感知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二的主要内容(三)品读名句:1、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翻译: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翻译:所以,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3、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翻译:极端真诚而不能够使人感动的,是没有过的;不真诚是不能够感动人的。
(四)内容概括真诚的确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一切都无从谈起。
(五)熟读、背诵名句(六)拓展延伸讨论:猪肉有瘦肉精,鱼有孔雀石绿,奶粉有三聚青安,中国部分商人讲究真诚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吗?六、作业布置:熟读文本,背诵名句文化设计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单姓、复姓及百家姓的含义。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姓氏的认识,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萌发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几姓氏卡片、教师姓名卡片,《百家姓》音乐、水彩笔。
2、伟人、科学家、运动员等名人的图片,《我爱你中国》。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姓氏,激发幼儿对姓氏的兴趣。
(1)出示自己名字的卡片,使幼儿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是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疆域、政 讲授 区、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气候等。 2 、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 2 世 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3 、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朝鲜族、俄罗斯族、 塔塔尔族。 4 、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 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 原地区的政权,其中蒙古、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难点
闭路电视 教学 辅助 手段 投影仪 语音室 √
多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算机房 其它
课后 作业
课 后 教 学 反 思 时间分 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导入: 1、地理一般分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人 文地理和历史地理五种。自然地理只有有了人类的 活动之后,才会开始自然的人化。 图片展示 2、教师拿出中国地形图与学生共同识别讨论。 一、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 1、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生息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 由此也孕育了 讲授 独特的中国文化。 首先来看一看华夏祖先的发祥地黄河 中下游 (即通常所说的古代中原) 一带和海河流域的地 理环境(图片中国中原地形图): 这里六面环山,地势险峻(图片秦岭和华山全景、 华山 1、华山 2、华山苍龙岭、华山长空栈道、华山下 棋亭) , 唯一的一个缺口河西走廊被人为的长城所阻隔。 在晋代以前,“中国”指的就是这一地区。在古代,这 一带湿润多雨, 肥沃的泾渭冲积平原地带正好可以关起 门来搞农业生产。 具有千余年帝都史的古代长安城就坐 落在这个天然包围圈里的泾渭冲积平原上。 秦始皇统一六国,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南海、 桂林、 象郡四郡, 疆域北起河套、 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 南至今越南北部和两广,西至陇山、川西和云贵高原, 东到大海,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规模。西汉时期,匈 奴呼韩邪单于降汉, 标志着控制漠北广大领域的匈奴已 成为汉朝藩属。张骞通使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西部疆 域扩展到今天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又争取乌桓 (今天辽 宁一带)归汉,设立乌桓校尉;还开发西南夷,闽、粤、 黔、滇都设置了郡县。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虽然 时有盈缩 (唐宋元明清的版图比现在要大得多, 图片唐 朝前期形势图),但基本趋势是逐渐扩大,不断巩固。 元代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版图。明代时,经郑成功收 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至清朝时,除了鸦片战争后 被俄帝国攫取的北部和西北部大片领土外,今天中国
45 分钟
面: 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二是对中国文 化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 三 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 衍的最适宜地区。 9 、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物质的, 还是精神的, 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 它们形 成于农业区, 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 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 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 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 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12、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 首先, 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 其次在不同的生 产力条件下, 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再次自然地理环境 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 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 一途径。(注意,江苏卷 2001 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 但从某 种意义上说, 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 而是中国的 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5 、 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从上到下“分土而 治”。秦以后,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国。 6 、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尚书省。 7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 惯称为三大阶梯。 8 、我国最低的内陆盆地是吐鲁蕃盘地。 9 、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在乾隆年间最终确定的。 10、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 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分为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和 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 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 、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 发展, 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 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 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 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 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 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 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 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注意: 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 简记: 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 量守恒一切活动)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 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 就能够拥有相对 无限的活动余地。 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 亡的具体过程、 方式和时间; 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 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 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 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 递。 6 、 同样的地理环境, 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 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讨论 15 分钟
学生参与 互动
30 分钟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确定。 2、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图片中国地形图) 展示图片 中国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 地域辽阔, 地势地形 并 举 例 分 复杂,古今地貌稳中有变,气候南北差异明显,四周天 析 然障碍大,环境恶劣。 (1)四周环境:周边四至,东面是浩瀚大洋,北 面是漫漫戈壁沙漠, 西面是雪山高原, 南面是崇山 峻岭。 (2)地域与地势地形:中国地域辽阔,在内部形 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 表现出不同的地理 特征,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地势来看,是西高东 低,高差悬殊。 (高山、高原以及大型内陆盆地主 要分布在西部, 丘陵、 平原以及较低的山地多见于 东部, 宽阔缓斜的大陆架则在我国大陆东南侧延伸 于海下)。地势自西而东层层下降,形成地形上的 三级台阶,习惯上称为“三大阶梯” (图片中国三 级地势图)。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的地形阶梯,被 称为“世界屋脊”,海拔在 4000—5000 米,许多 山峰超过 7000 米(图片帕米尔高原)。 学生参与 (3) 气候的差异: 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 互动 气候有三个特点: 一是季风候明显, 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 显著的变化, 随季风的进退, 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 性变化。二是大陆性气候强,表现为冬、夏两季平 均温度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或国家有较大的差异。 冬 季低于同纬度地区, 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 气温 年差较大。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特点,有 史以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受全球性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状况 还是有一定的变化。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专业课课时授课计划
教 师 专 业 司法文秘 课题 中国文化的源流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 教 学 目 标 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在完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能在实践层面广泛各种文化知识, 打开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其专业课储备丰富的精神养料,为所学专业 打下坚实的文化功底。(了解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 情感(德育目标) :用理论的滋养、知识的浸润,使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性质和意 义,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能内化于身心, 这也是对学生自身人格的锻炼和培养。 重点 1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 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也称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 态环境) 2 、人文地理环境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3 、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将它们放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来研究。 4、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地形、地貌、 气候等。 科 目 中国文化 日 期 2010 年-2011 年上学期 班 级 教研组长 09 级文 1文5 课时数 2 课时 课 型 讲授课
板书设计: 中国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
1、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2、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1)四周环境 (2)地域与地势地形 (3)气候的差异 二、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