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二语文版必修2
2018苏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复习试卷语文一、(2017-2018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月考)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②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③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④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⑤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
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
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
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
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
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
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
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
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试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 含答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页或者应用程序。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单元综合检测2 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测试用时:100分钟;测试分数:10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错误!宗璞:且将秃笔长相守李冰何谓“南东西北”?宗璞四卷本《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是也。
宗璞本名冯钟璞,出身书香门第。
其父冯友兰是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
宗璞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60年代后长期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中外文化的滋养使得她“腹有诗书气自华”。
宗璞的作品有小说和散文,还有童话和译著.她算不得“多产作家",却是“多奖作家”,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等等。
宗璞住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冯友兰先生的老屋内。
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号“三松堂”。
如今,房舍虽旧,仍能看出当年的格局:院中三棵松,室内万卷书。
宗璞生活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中,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家、巨匠,因此,知识精英是她创作的独特对象。
抗战时期,她随父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八年。
这便是反映中国知识界抗日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丰厚的生活基础。
她在书中生动塑造了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细腻刻画了他们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
说起创作,宗璞着实不易。
写《东藏记》时,她已病痛在身,写了七年,与疾患抗争了七年。
她曾有感而发,作了一支散曲:“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
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
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
”这亦正亦谐的散曲是她心境的写照,反映了作家的生命价值、灵魂皈依和坚强意志。
一天,宗璞住院了,她穿着病号服倚在床头,因高血压脸色潮红。
她忙着赶写《北归记》,累着了,血压高,头晕.朋友劝她不要太拼了。
她说:“放不下,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在脑海里翻腾,挥之不去,不写完睡不着觉。
”去年春夏时分,宗璞突然脑出血,这次病得危急,在重症监护室里熬了两周,又住了三个月院。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新人教必修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无能为也已B .今日往而不反者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此亡秦之续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B .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被D .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寡人之.过也行李之.往来B.⎩⎪⎨⎪⎧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C.⎩⎪⎨⎪⎧君为.我呼入窃为.大王不取也 D.⎩⎪⎨⎪⎧ 因.击沛公于坐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 .拔剑撞而破.之5.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夫晋,何厌之有D .不然,籍何以至此二、阅读鉴赏(4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意蕴。
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一个时代的姓名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从而形成姓名的鲜明时代特色。
周代之前的姓名资料主要来自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有些被学者认为是人名的文字,也可以解释为族名、姓氏、职官名甚至神名,一时难作定论,因此对周之前的取名风尚暂且悬而不论,让我们从周代谈起。
周代人的姓名,也正如周代文学如《诗经》一样,洋溢着一派质朴、随意、清新、犷野之风,与后世相比,周代姓名并不咬文嚼字,刻意雕饰,但却自有一种纯真天然之美。
周人常常根据人的身体特征来进行命名。
春秋时期的晋成公,堂堂一国之君,名字叫黑臀,这肯定是由于晋成公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特别明显的缘故。
以胎记命名的名字,在春秋时还有黑背、黑肩、黑肱等,可见春秋时的人们取名并不避粗鄙。
第02单元 单元测试-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同步课堂必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配套K12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模块验收检测二语文版必修4
模块验收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雎》中的“在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
经我们考证,就在黄河中游,乃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也。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代的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奔腾的黄河水,其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围绕着这片滩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势。
然后,在滩之东端又合二为一,卷起滔滔巨浪,东流入海。
这片多达万亩的滩涂,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
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居住在这片被誉为“河心岛”的滩涂之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地域有缘。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关于周南,《辞海》解释中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
’《集解》谓即洛阳;《索隐》谓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之语。
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
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从微观上说,黄河古代称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我国江河众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除黄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唯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
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晚唱,人们自给自足,民不交皇粮,官不征田赋,不谙水性的兵匪毛贼,轻易不敢越河进滩袭扰。
村民们如世外桃源般地在此生息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
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西滩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表现诗意的载体也就更加明确。
《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植物——荇菜,西滩可觅其踪。
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今名莕菜,别称金莲儿、水荷叶。
据《诗经植物图鉴》载:“荇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以及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生育于池塘及流动缓慢的溪河中。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配套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乘彼垝.垣(guǐ) 咥.其笑矣(xì) 其黄而陨.(yǔn) 采芙.蓉(fū) B . 犹可说.也(yuè) 于.嗟女兮(xū) 靡.室劳矣(mǐ) 淇水汤.汤(shāng) C . 我戍.未定(sù) 驰椒.丘(jiāo) 白鹄.舫(hú)何时可掇.(duō) D . 氓.之蚩蚩(méng) 将.子无怒(qiāng) 自我徂.尔(cú) 无与士耽.(dān) 解析:A 项,“芙”应读fú;B 项,“说”应读tuō;C 项,“戍”应读shù。
答案:D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B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C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 .契阔谈,心念旧恩解析:A 项,莫—暮;C 项,帘—奁;D 项,—宴。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B.⎩⎪⎨⎪⎧ 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C.⎩⎪⎨⎪⎧ 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D.⎩⎪⎨⎪⎧ 相.见常日稀会不相.从许解析:C 项,“遗”都作“赠送”讲。
A 项,第一个“信”当“确实”讲;后一个“信”是名词,信使,指媒人。
B 项,第一个“谢”当“辞别”讲;第二个“谢”意思是“告诉”。
D 项,第一个“相”是副词,互相;第二个“相”偏指一方,你,指焦仲卿。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遑启.居启:开启,打开B.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忽然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适:适合,依照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本性,气质解析:A项,“启”,意为“跪”。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自名.秦罗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岂不日.戒,狁孔棘D.交广市.鲑珍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2(新课标)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与喜剧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
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这是基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
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相比较而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丑无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即被赋予积极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括恶的丑和善的丑。
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起喜剧愉悦。
喜剧的“主角”是丑,这在传统喜剧创作中是显而易见的,《秋江》中的老艄公,开的是“螃蟹脸”,笑纹如网;《十五贯》中娄阿鼠的鼻子上涂成白色小鼠,两片膏药皮挂在太阳穴上。
丑而有趣,丑而滑稽。
喜剧主角的丑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内在外在都丑的作为旧制度、旧势力代表的丑类,例如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蠹禄等等。
喜剧并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而是将其置于可笑的历史“小丑”的位置上,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
艺术家在勾勒其丑态时是嘲笑、鞭挞、讥刺他们。
这些丑类不唯因了艺术刻画而成为审美的对象,而且其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愚蠢的妄想破灭,也从另一面证实了美对丑的摧毁、美对丑的胜利。
人类得以“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
一类是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
丑的表象使其本质的美更加楚楚动人。
《巴黎圣母院》中面目难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真诚地同情受难的姑娘。
《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八字眉、三角眼、胖乎乎呆墩墩,既丑又滑稽,但他刚正不阿,勇斗权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选择题每小题3分,默写题6分,共21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B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横渡 C .哭声直上干.云霄 干:冲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痛苦 解析:选D D 项,苦:甚、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满座重闻皆掩泣又闻此语重唧唧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四万八千岁C.被驱不异犬与鸡去时里正与裹头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解析:选B A 项,“重”分别表示“更”和“再”;C 项,“与”,分别表示“介词,替、为”和“连词,和”;D 项,“于”,分别表示“比”和“被”。
B 项,“尔来”,都表示“从那时以来”的意思。
3.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 .县官..急索租B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绝域苍茫..无所有 D .耶娘妻子..走相送 解析:选 C 县官:官府;今指县一级的官员。
因为:于是写;今义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妻子:妻子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 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 A .侧身西.望长咨嗟 B .商人重.利轻别离 C .山川萧条极.边土 D .或从十五北.防河 解析:选C A 、D 两项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是“向西”“到北面”;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C 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分别是“使……凋”“使……极”。
5.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作者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腐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两句诗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
“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凄凉愁惨的气氛。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几句诗铿锵有力,写出了天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和非凡景象,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D.“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两句诗是梦境的高潮。
众仙之中只提到“云之君”,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中只写“虎鼓瑟”,充分流露出诗人的爱憎情感,为全诗尾句表达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作了铺垫。
解析:选D D项中“流露出诗人的爱憎情感”理解不当。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神话故事表现开辟通蜀道路的艰辛惨烈的诗句是“,”。
(2)杜甫《登高》中“,”两句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结一起,抒发了浓重的忧国伤时之情。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乐曲暂停,无声中恰包含更深情感的诗句是“,”。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阅读能力训练(55分)(一)课内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11分)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分)答: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诗句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分析,这两句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弃”“不可留”“乱”“多烦忧”,然后再作概括。
参考答案: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8.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6分)答:解析:比喻修辞格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使抽象之物变得具体可感,解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比喻内容来作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一比喻来说明,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11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历来为人所赞赏,请描绘它的意境。
(5分)答:参考答案: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地与楚地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仿佛昼夜都浮于其上,缓缓行动。
10.有人认为本诗主要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人认为主要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人认为是诗人在自哀自怜,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具体说明。
(6分) 答:参考答案:我认为本诗主要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的颔联描写洞庭湖的磅礴气势确实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但主要是反衬他“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寂之情,而诗人不堪的处境正是“戎马关山北”造成的。
因此,本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壮志未酬的痛苦之情。
(二)拓展阅读(3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1~12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1.两首诗都以“筝”为题材,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方面的特色。
(6分) 答:解析:《听筝》一诗中的一些词语标明了本诗所用的比喻手法,如“似”“如”等。
《夜筝》中后两句描写音乐,从中可以看出表达较为含蓄,不直接写音乐的声音,而是以无声写有声,引发人们的想象。
参考答案:《听筝》的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秦筝的音乐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可以从画面中去品赏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而在《夜筝》中诗人并没有对音乐本身作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却以“弦凝指咽声停处”的“无声”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2.试概括两首诗各自所表现的主旨。
(5分)答:解析:《听筝》一诗通过“悲怨”“独”“愁灯影”“离别恨”等词语可以判断出所写主题为离别之情。
《夜筝》诗中“低容”“深情”等词语则表明其主题为抒发人生的悲苦。
参考答案:《听筝》旨在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
《夜筝》意在表现弹筝人悲苦的人生遭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11分)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3.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且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5分)答:参考答案: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14.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6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犹”字好。
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侧重表现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11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5.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5分)答:参考答案:前两句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清秋日,诗人与魏二在靠江的高楼上饯别,橘柚飘香,醉意浓浓;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风雨入舟,气候已变。
(2分)“香”因友人而设,既有深情款待,又有真情挽留;“雨”字既有时令凄凉,又有心中悲凉,离愁别绪虽未言而胜于千言。
(3分)16.诗歌三、四句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虚实相生(或:以虚写实、想象)。
(2分)诗人为友人虚构了一个旅夜孤寂的情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3分)更表现惆怅别情。
(1分)三、表达能力训练(14分)17.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插图,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的情景。
要求:表述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
(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画面内容,选准描写的重点对象,描写的语言应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做到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素衣端坐船头。
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丝弦,悠扬的琵琶声如潺潺流水,和清风明月相应和。
18.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恰当的语句。
(不要求字数完全相同)(4分)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那些感人的诗篇,是作者生命的倾诉,是作者情感的跃动。
这样的倾诉,这样的跃动,王维将之投射于清新静谧的空山森林中;;。
参考答案:陶渊明将之寄托在恬静幽美的远村深巷中杜甫将之体现在汹涌磅礴的滚滚江水中李清照将之沉浸于凄切冷清的梧桐细雨上(任选其二即可)19.学校正在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4分)参考答案:这首诗内容丰富,形象辉煌流丽,变化惝恍莫测,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富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
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戒痴换一套新的僧袍,并嘱咐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会以为他们欺负小和尚。
戒痴忽然问:“那个可怜的太太是谁?”富太太衣着讲究,看起来很光鲜,实在看不出富太太有什么可怜的地方。
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