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反馈高效突破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人教版
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重要程度:★★☆☆☆]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1)过程(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1.培养基中的R型和S型细菌的区分(1)制作装片,显微观察是否有荚膜结构。
(2)培养形成菌落——培养基中两种细菌不断增殖形成菌落,肉眼观察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的为S 型细菌,表面粗糙的为R 型细菌。
2. 利用下表区分两个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易错警示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4个误区(1)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 型细菌的DNA 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 型细菌使小鼠致死。
(2)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 型细菌均转化成S 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在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DNA 也变性失活。
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4)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S 型细菌的DNA 片段整合到了R 型细菌的DNA 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1.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B .实验说明活R 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C.该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答案 C解析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说明活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该实验结论为加热杀的S型细菌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而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实验结果,即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2 生物体内的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
DNA
提醒:具体某种生物的遗 传物质是DNA或RNA, 不能加“主要”二字。
SzLwh
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考点三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总结归纳: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型 体内核酸种类 体内碱基种类
病毒 D__N__A_或___R_N__A_
有
R型细菌
粗糙Rough
无
无
SzLwh
荚膜的化学本质是多糖
考点一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 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将R型活细菌 与加热致死的 S型细菌混合 后注射
说明R型 菌无毒性
说明S型 菌有毒性
说明加热杀死的 说明什么呢?
S型菌失去毒性
R型菌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框架】
问题·探讨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孟德尔
约翰逊
萨顿
摩尔根
20世纪中叶
①能够准确地复制自己,传递给下一代;
②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③结构比较稳定;
④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代谢。
1
2
3
4
5
DNA ?
蛋白质
6
提出“遗传 把“遗传 因子” 并总 因子”命 结遗传规律 名为基因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
利用不同的酶,每一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一
2019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六单元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六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悟真题揭密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2.(2018· 上饶模拟)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的部分实验过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 患败血症,R 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六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悟真题揭密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2)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 R 型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的“ 转化因子 ”。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六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悟真题揭密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2)结论: DNA 才是使 R 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 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第六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悟真题揭密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果如 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① ② ③ ④
)
加入S型菌物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DNA(经DNA酶处理)
接种菌型 R型 R型 R型 R型
培养皿长菌情 况
R型 R型 R型、S型 R型
第六单元
析考点层级突破
悟真题揭密高考
练规范课时冲关
[解析]
C
[本题考查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属于对理
解层次的考查。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含有 S 型细菌的蛋白质和荚 膜多糖的培养皿中没有 S 型细菌的产生,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不 是转化因子,A 不符合题意;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B 不 符合题意;③和④的自变量为 DNA 的完整性,在 DNA 保持完整的 培养皿中有 S 型细菌出现,说明 DNA 是转化因子,C 符合题意;因 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我们才能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①~④只能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D 不符合题意。]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反馈高效突破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随堂反馈高效突破[学生用书P125~P126]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解析:选C。
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2013·高考海南卷)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解析:选D。
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项错误;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项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
3.(2011·高考广东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
1944年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荚膜多糖有酶活性,故A、B项错误。
③、④可组成对照实验,由实验结果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可知: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实验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项错误。
4.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 型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达标检测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达标检测1.下图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的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A。
图中a、b,a、c和c、d相互对照,各对照组间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四组小鼠均有免疫功能;S型细菌经过加热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可能转化为活细菌,是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该实验只能说明S型菌中有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
2.如图是艾弗里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是( )A.实验一B.实验二C.实验三D.实验一和三解析:选B。
实验二中加入的DNA酶能分解S型菌的DNA,使R型菌不能转化为S型菌,所以只有一种菌落。
3.(2015·江淮名校联考)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发生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用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DNA后与R型活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D.格里菲思用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质是基因重组,A项错误;用DNA酶处理DNA后,DNA 被水解,水解产物不能引起转化现象,C项错误;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没有将DNA与其他物质区分开,所以最终没有证明S型细菌的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B项所述是艾弗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1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考点一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链球菌、小鼠。
项目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光滑粗糙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致病性有,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无注: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小鼠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小鼠体内生活并繁殖。
(2)实验过程与结果(3)实验分析a.实验①②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致病性,S型细菌有致病性。
b.实验②③对比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无致病性。
c.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菌。
d.如果没有实验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否。
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加热致死后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转化因子。
e.在实验④中是否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提示不是,发生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
(4)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果分析a.第①组实验表明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可以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b.第②③④组实验表明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用蛋白酶、酯酶或RNA酶处理后仍然具有转化活性。
c.第⑤组实验表明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经DNA酶处理后失去转化活性。
(3)实验结论: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其很可能是DNA。
(4)后续研究:艾弗里等人分析了细胞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发现这些特性都与DNA极为相似,于是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在格里菲思第④组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1)ab段R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致使R型细菌数量减少。
(2)bc段R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b点之前,已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R型细菌大量繁殖。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六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特点菌落荚膜毒性类型S 型R 型光滑有有粗糙无无第 17 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Ⅱ)。
二、教学目标:1.了解“DNA 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究过程。
2.分析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试验设计思路。
3.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的运用。
4.了解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缘由。
素养培育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遗传物质的觉察历程,理解生命的连续和进展。
2.科学思维: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培育规律分析力量。
3.科学探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在试验中的应用,培育试验设计及对结果分析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的分析〔一〕学问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沟通反响订正〕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试验(1)试验①、②比照说明R 型细菌无毒性,S 型细菌有毒性。
(2)试验②、③比照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无毒性。
(3)试验②、③、④比照说明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试验(1)试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试验③、④说明DNA 有转化作用。
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试验工程培育细菌试验原则试验结果试验结论体内转化试验小鼠体内培育R 型细菌与S 型细菌的毒性比照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体外转化试验培育基体外培育S 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比照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DNA 是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①所用材料一样,都是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试验是根底,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试验则进联系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③试验设计都遵循比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二〕根底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140〔三〕拓展〔教师精讲〕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1)在体内转化试验中,假设没有试验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
2022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链球菌的类型有无(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考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3.实验材料:T2噬菌体(如图所示)。
4.实验过程(1)标记T2噬菌体(2)侵染细菌5.实验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6.实验结论: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技法提升】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A.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C.图乙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答案:D解析: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A正确;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正确;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1.实验分析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
设计思路
S是蛋白质特征元素,P是DNA特征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 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过程 与结果
实验过程 与结果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内 部,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内部
【解析】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A
S型活细菌中的各成分没有分开,不能证明是DNA使R型细 菌转化为S型细菌
B
该结论仅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但不 能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C
将DNA、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加入培养基中,不能分清它们 谁是转化因子
D
S型活细菌的组成物质分开后,只有DNA使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解析】T2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用放射性 同位素35S和32P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 (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 质的结论。
【答案】C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 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 RNA
DNA
DNA
【答案】 ①DNA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 ②DNA能指导着蛋白质的合成。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限时:40分钟)1.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C.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A 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S型和R型两种,A错误。
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B.遗传物质是RNA,只位于拟核区C.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与R型菌相比,S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D 解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培养获得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与R型菌相比,S型菌有荚膜,有毒,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所以S型菌容易导致机体患病,D正确。
3.(2019滁州市期末)某科学家在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DNA32P标记31P标记蛋白质32S35S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表中31P和32PB.每个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均含表中32S和35SC.HIV与T2噬菌体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相同D.子代噬菌体DNA可在细菌中合成相关的mRNAD 解析:根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和表格分析,每个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表中31P,只有少数噬菌体的DNA含有32P,A错误;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因此每个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均含表中32S,不含35S,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两者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不同,C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可在细菌中合成相关的mRNA,D正确。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教案:第六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
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S型肺炎双球菌R型肺炎双球菌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有多糖类荚膜无多糖类荚膜毒性有毒无毒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2)实验②、③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3)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
(4)结论: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①、②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③、④说明DNA有转化作用,DNA的水解产物没有转化作用。
[纠误诊断](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2)从格里菲思的第④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
(×)提示:S型活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第④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提示: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4)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提示: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1。
结合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③,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实验④中的S型活菌是由R型活菌转化而来。
(2)如果由你设计完成体内转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提示:四组实验应选用年龄、体型相同且健康的小鼠;所用R型活菌液、S型活菌液的浓度及注射量应该相同等。
2022版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7课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学案新人
第17课DNA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课程标准要求学业质量水平3.1.1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3.1.2 概述DNA 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3.1.3 概述DNA 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1.通过搜集DNA结构模型构建过程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DNA的结构与其蕴藏遗传信息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命观念)2.通过模型构建,理解DNA的化学组成、平面结构以及立体结构。
(科学思维)3.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和物质与能量观,阐明DNA分子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生命观念)4.分析DNA复制过程,归纳DNA复制过程中相关数量计算,提高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
(科学思维)一、DNA的结构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3.DNA的双螺旋结构(1)空间结构: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整体骨架: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3)碱基互补配对: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4.DNA的结构特点(1)多样性:具有n个碱基对的DNA共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2)特异性:如每种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稳定性: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顺序不变,碱基之间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
二、DNA的复制1.方式推测: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实验证据(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2)实验原理:含15N的双链DNA密度大,含14N的双链DNA密度小,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的双链DNA密度居中。
(3)实验假设: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4)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条DNA带。
重带(密度最大):两条链都为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4N标记,另一条链为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第17讲 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随堂反馈高效突破
[学生用书P125~P126]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选C。
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2013·高考海南卷)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解析:选D。
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项错误;病毒的寄生具有专一性,噬菌体寄生在细菌中,不能寄生在真菌中,B项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
3.(2011·高考广东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C。
1944年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表明,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荚膜多糖有酶活性,故A、B项错误。
③、④可组成对照实验,由实验结果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可知: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实验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项错误。
4.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 型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得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解析:选A。
32P和35S分别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将S型肺炎双球菌加热杀死并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进入R型肺炎双球菌体内,使部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含32P标记DNA的S型肺炎双球菌,S型肺炎双球菌在无32P标记的小鼠体内增殖,因此部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有32P标记,部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无32P标记;含35S标记的S型肺炎双球菌加热后死亡,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中不含35S。
5.下列是关于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2P的大肠杆菌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解析:选B。
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没有性状的表现;B正确,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带上32P标记;C错误,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及其内部的噬菌体分开;D错误,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选B。
豌豆是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而不是A项所述的“主要是DNA”,A项错误;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少量在细胞质内,B项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其中不含硫元素,C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水解产物应是4种核糖核苷酸,D项错误。
7.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患肺炎和小鼠患败血症。
已知其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
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机构破坏。
以下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实验,据图回答:
(1)从D组实验中的老鼠体内可分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1944年艾弗里从S型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
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将混合物注入老鼠体内,可使老鼠致死,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类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老鼠体内,老鼠________,老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_______。
(3)如果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的S型细菌
(2)①S型细菌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②不致死R型细菌
(3)DNA被酶分解
(4)DNA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