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导入:

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

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常,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历史见证。。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

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然而王明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以他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给我们党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和教训。

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王明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

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解放后,党校旧址上办起了师范学校,师生们在一次建校劳动中挖出了石刻,交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至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我们认识事物总要遵循一定的方向、途径、方法和原则,例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思想或是以往狭隘的经验和本本上的理论出发。方向、方法的不同说明思想路线是不同的,思想路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认识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正确与否。所以,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路线是极其重要的。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也有其思想路线,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1、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

①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概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 1929 年 6 月14日写给时任红四军纵队队长的林彪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这封信长达8000多字,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认为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 12 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此时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已初具雏形。

②初步界定思想路线内容

1930 年 5 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文章中提出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文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也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这里,“从斗争中来”,是说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这是唯物论与

辩证法的运用和体现。

资料:《反对本本主义》原文为调查工作,《调查工作》仅是毛泽东一生浩瀚著述中的一篇短文。此文在反围剿的战争中不慎丢失了,毛泽东很惋惜“丢了这篇文章就象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解放后仍时常挂念。此文稿被闽西老区的一位农民党员赖茂基将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1957年2月他将自己保存的《调查工作》一文献出。1961年1月,当毛泽东再次看到这篇失而复得的文章时,喜出望外,高兴异常。他曾激动地指着这篇文章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找到它就像找到我失散的孩子一样重要。”1964年中央决定重新印发这篇文章时,毛泽东将文章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作了如下批示:“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

2、抗日战争时期

①对思想路线作了哲学论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指责“调查研究”为“狭隘经验论”,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

严重挫折。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

1937 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随后写《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②第一次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

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在歌颂河间献王刘德求实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借用了“实事求是”这句成语的形式,吸收了其中朴素的合理因素,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作了最新的科学的解释,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的内容,时实事求是这一成语获得了新的强大生命力。这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之一。不断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