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 血液与血液循环_图文.ppt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第五章 血液和血液循环
1.鱼类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少
2.运动能力强的鱼类,血细胞比容较大 3.静脉血中红细胞体积大于动脉血 二、红细胞 1.椭圆、中心突出 2.具有细胞核
3.运动能力强的鱼类,红细胞数量多,但体积小。
4.缺氧、雄性红细胞多
5.饥饿、病理、雌性、冬天红细胞少 6. 红细胞的调节:短时间可由脾脏释放红细胞或者通过肾 脏控制血浆量;长时间可通过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等促进头肾里面红细胞的生成。 三、白细胞 1.小而少
第六节 对缺氧和运动的生理反应
一、缺氧
分类:1.氧随变鱼类
2.氧调变鱼类
缺氧对心率、心搏量和总输出量的影响(图5-15)
缺氧的主要调节机理: 1.迷走神经兴奋:心搏率降低,但心搏量增大。 2.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增加
3.血压升高 灌注增加
呼吸表面积增大
心搏率降低,气体交换时间变长。
4.红细胞ATP降低,血红蛋白亲和力增加
(一)心脏和血管的局部调控
1.代谢物
2.旁分泌介导反应 前列腺素、氧化氮、硫化氢都能舒张血管; 内皮缩血管肽可收缩血管 (二)远程调控 1.神经调控
稳压反射,受体可能在鳃部,但心脏和血管神经的支配有
个进化过程。
2.内分泌调控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利尿肽等。 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心脏搏动,肌肉运动、脾脏的配合 游泳时的压力分配。
第三节 心脏的构造及生理特性
一、心脏的构造:
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硬骨鱼)/动脉圆锥(软骨鱼
1.鱼类心室的四种类型(图5-2) 2.鱼类心脏相对质量的特点及相对心室质量的影响因素: 3.动脉球和动脉圆锥的差异: 4.血管中瓣膜的类型 5.心脏的自动中枢的分布(图5-4)
6.特殊传导组织的有无,和哺乳类的差别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HDL-C)的水平。
防止动脉硬化
通过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 血液循环运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3
常见的血液循环运动
拉伸运动
肩部拉伸
有效放松肩部肌肉 ,改善血液循环。
大腿后侧拉伸
能够减轻腿部疲劳 ,促进腿部血液循 环。
骑行
骑行方式
可以选择室内骑行或户外骑行,户外骑行可以欣 赏风景,对精神也有益处。
骑行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骑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骑行3-5次 。
作用机理
骑行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扩胸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双手伸直,向外扩展胸部,同时抬头挺胸,然后放松 。
作用机理
通过反复扩展胸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瑜伽
瑜伽类型
如阿斯汤加瑜伽、流瑜伽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瑜伽类型。
练习时长与频率
建议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练习3-5次。
作用机理
瑜伽能够调节呼吸、放松身体,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
提肛运动
练习方法
练习者收缩肛门周围的肌肉,同时深 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呼出。
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肺 部和消化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 量和养分。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循环通过调节体液成分和渗 透压等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
07
血液循环运动在健康管理 中的应用
提高心肺功能与健康水平
增强心肺耐力
第五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 心 中空肌性器官,循环系统的动力装置 二、 血管 三、淋巴系统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一)血管种类与结构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
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 称为弹性血管
动 脉 中等动脉:管壁平滑肌比较丰富,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二) 心的外形
前后略扁圆锥体 心尖向左前下方 心底向右后上方
心的外形和血管(前)
心的外形和血管(后)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三) 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1、右心房
位于心的右上部,壁薄腔大 右心耳:左前方锥体形囊状突起 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横向每小格代表0.04秒的时间 纵向每小格代表0.1mv的电压
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1、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2、QRS波群:反映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3、T波:反映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4、P-R间期:反映房室传导时间。 5、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 6、ST段: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平台期。
2、心电图导联 引导电极安放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常规心电图包括12个导联即:I、II、III、aVR、aVL、aVF、 V1、V2、V3、V4、V5、V6
★ 心电图检测主要用于帮助诊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
标准肢体导联 I、II、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
单极胸导联导联 V1、V2、V3、 V4、V5、V6
等容舒张期 左室舒张,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
此时,室内压虽低>房内压,房室瓣尚未开。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Na+
Ito 通道: 70 年代认为 Ito 的离子成分为 Cl- , 现在认为Ito 可被 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2期: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心 力 衰 竭:当心力贮备用尽而仍不足以适应需要时。
七、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 的 0 期去极化速率和 4 期有 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 快反应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 动去极化 ④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慢 , 其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左心室(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右心房
小、中静脉(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大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途径。其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右心室(静脉血) 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动脉血)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2 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1.2.1 心室肌细胞RP和AP的形成机制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ppt课件
血液
血液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每种成分在维持 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功能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如运输氧气和 营养物质、携带并清除代谢废物、抵御病原体等。
血型与输血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类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输血时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容,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调节血浆和
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淋巴循环的特点是流量小、无脉搏、无血压。
淋巴循环是指淋巴液在淋巴管内流动的过程, 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循环的路径包括: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管→淋巴结→胸导管→ 右心房。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动脉或静脉中,可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组织缺血、 缺氧和坏死。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表现为动脉血管内壁积聚脂肪和钙质,导 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详细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可引起心脑血 管事件、肾功能不全和下肢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 脂、吸烟、糖尿病等。
血液还承担着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任 务,这些物质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 作用。
温度调节
维持体温稳定
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从身体 内部带到皮肤表面,并通过出汗 、辐射和对流等方式散热,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调节体温反应
血液中的温度感受器可以感知体 温变化,并通过调节皮肤血管的 舒缩、汗腺分泌等生理反应来维 持体温稳定。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
血液从左心室泵出,经过主动脉和各级分支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组织,然后通过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
03
运动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增强心脏肌肉
运动能够增强心脏肌肉, 使其更加强壮有力,从而 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降低心率
运动能够降低静息心率, 减少心脏的负担,有助于 预防心血管疾病。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组成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的 55%,红细胞约占40%,白细胞和 血小板约占5%。
血液特性
血液具有粘滞性、凝固性和渗透 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对于维持人 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血液循环的路径
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泵出,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返回 左心房。
改善心肺耐力
运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 使心脏和肺部更好地协同 工作,提高身体的耐力水 平。
运动对血管健康的影响
扩张血管
运动能够扩张血管,增加 血液循环的容量,降低血 压。
减少动脉硬化
运动能够减少动脉硬化的 风险,保持血管弹性,预 防心血管疾病。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使血液更好地流向身体各 个部位,提高身体的代谢 水平。
扩胸运动
总结词
扩胸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放松胸部肌肉,改善心肺功能。
详细描述
扩胸运动可以帮助舒展胸部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扩胸运动,可以放松胸部肌肉, 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心肺功能。
瑜伽
总结词
瑜伽是一种综合性的身心锻炼方式,可 以帮助调节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促进 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静脉曲张
定义
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
病因
久坐久站、静脉反流、静脉回流障碍等是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下肢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等。
治疗
药物治疗、弹力袜、手术治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血液循环过程详 解
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和营养 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
动脉血通过各级动脉分支,将血 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在组织器官内,动脉血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被细胞摄取,同时细 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 物进入血液。
经过组织器官代谢后的血液,通 过各级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 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是心脏表面的重要标志。
心腔结构与特点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和房室瓣分为四个 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和右心室。
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由室间隔分开, 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右心 室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
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由房间隔分开, 左心房接收肺静脉的血液,右心房接 收上下腔静脉的血液。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目录
• 血液循环概述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血管类型与特点 • 血液成分及功能 • 血液循环过程详解 •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及疾病
01 血液循环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 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功能
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组织 器官,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维持内环境稳定。
血浆成分及作用
水分
血浆中含有大量水分,为血液提 供液态环境,有利于各种成分的
运输和代谢。
蛋白质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课件
(1)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自律细胞为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时,距离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增大,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2)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则与静息电位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反之亦然。 (3)Na+ 通道状态:兴奋产生时,都是以Na+通道激活作为前提。Na+通道处于备用、激活、失活三种状态,其活动有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备用状态: -90 mV (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激活状态: -70 mV,Na+通道迅速开放,Na+迅速跨膜内流 失活状态: -50 mV,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窦 房 结 ↓ ↓ 结间束 房间束 ↓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心肌传导兴奋的特点 由于心脏各部位的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各不相同,故兴奋的传导具有快-慢-快的特点。窦房结的兴奋一方面通过房间束传至左右心房,引起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另一方面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交界,然后由房室束(希氏束)传至左右束支,然后通过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心房和心室间有结缔组织的纤维环隔开,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也无直接的电联系,心房和心室唯一传递兴奋的通道是房室交界区的房室结。
2. 房-室延搁 心房肌的传导速度约为0.4m/s,可将窦房结发出的兴奋迅速传遍整个左右心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速度变慢,仅为0.02~0.05m/s;所以兴奋通过房室交界的时间较长,约需0.10s,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意义:它使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按顺序进行,保证了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使心室收缩前充盈更多的血液,以利泵血功能。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后,沿心室内传导系统-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迅速传播到左右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可达4m/s,使兴奋几乎同时传到所有的心室肌,使整个心室肌同时发生收缩。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幻灯片课件
或内向移位,这就是内向整流(inwand
rectification)现象,故Ik1通道被称为内向整流 钾通道,而IK1 钾流又称为内向整流钾流。
IK1不仅参与RP的形成,而且在快反应AP的3期 复极化形成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15
16
2.心室肌 细胞的动 作电位
18
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
19
⑴ 去极化过程(0期):有效刺激→心肌细胞 →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去极化→ 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性Na+内流 →Na+平衡电位.(1~2ms)
快
快Na+通道:-70mV激活,0mV左右失活,持续约1ms,
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 。
3
本章的主要内容
心脏生理(生物电、泵血功能)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4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P85)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5
心脏----动力器官
心脏----动力器官? 心肌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推动血液 循环
1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
去极化过程(0期—持续时间1~2ms ) 膜去极化,Ap上升支( -90mv~+30mv)
复极过程(持续时间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30mv~0mv)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
静息期(4期)---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
心肌收缩和舒张? 象骨骼肌一样,也是先产生兴奋,再通 过兴奋-收缩耦联引发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
40
1.5
75
0.8
150
0.4
0.35
0.30
0.25
0.15
1.15 0.50
(四)心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②正常: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升高1℃→心率升高10次/分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界 沟上部的心外膜下。正常起搏点,长椭圆形。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心房的心内膜下,冠状窦口的前 上方。扁椭圆形,前下端发出房室束。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 在结内作短暂的延搁后传至心室,使心房肌和心室肌不在同 一时间内收缩。
正常情况下,房室结不产生冲动,但当窦房结功能发生障 碍时,房室结也可产生冲动。
心腔
左半心 右半心 心房 心室 房室口 左心房 右心房 房间隔 左心室 右心室 室间隔
右心房
三尖瓣环、三尖瓣(右房室瓣),腱索、乳头肌。 四者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防止血液逆流。
左心室 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肉柱
心传导系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并传导冲动,以 维持心的节律性舒缩。
3.说明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4.以心脏的缩舒、压力的升降、瓣膜的开关、血流 的方向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
5、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6、心室舒张期( E) A.血液粘滞度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B.主动脉血压过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C.心肌对冠状动脉的挤压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D.冠状动脉阻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E.心肌对冠状动脉的挤压力减小,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血液循环图片版
血液循环1.血液从左心房开始,经过什么部位最后回到左心房?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2.心室收缩期包括哪两个时期?等容收缩期以及快速、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辨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
虽然心室收缩,但心室容积没有改变,故称等容收缩期,约0.05s左右。
(2)射血期等容收缩期间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被冲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
射血期最初1/3左右时间内,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约占每搏输出量的2/3),流速亦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峰值,这段时期为快速射血期,历时0.1s。
随后,心室内压开始下降,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此时心室内压虽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因血液具有较大动能,依其惯性逆着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心室容积继续缩小。
此期为0.15s。
3。
心室舒张期包括哪两个时期?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快速、减慢充盈期。
(1)等容舒张期心室肌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
心室肌舒张,室内压急速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未改变。
自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启时为止,这段时期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2)充盈相当心室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启,心室充盈开始,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快速流人心室,称此期间为快速充盈期,历时约0.11s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