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与地图专题等20个专题)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基本概念包括地球、地理环境、地域、地理空间等。

地理学主要采用测量、实地考察、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其中又可细分为岩石圈、软流圈、中固态地幔、外固态地幔和核心等。

地球同时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圆形效应,公转则造成了季节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现象统计数据的总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区、海洋流洋流、海陆分布、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陆地与海洋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海洋则分为大洋和海、湾、海峡等。

陆地和海洋在全球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海洋占地球表层的约71%。

陆地和海洋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领域。

五、地理分区和地理环境地理分区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以研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相互联系。

常见的地理分区有大洲分区、经济区划、气候带分划等。

地理环境是指地理要素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综合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城市化与乡村发展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城市化程度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化水平来衡量。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人口过剩、水、土地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

乡村发展则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水、干旱、冰雪灾害等,是自然环境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面对自然灾害采取的措施,包括预警系统、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减少灾害风险等方面。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们正紧锣密鼓地备战高考。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之一,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地理二轮专题,本文将从地理的各个知识点入手,对高中地理二轮专题进行详细的复习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的形状呈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结构主要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大气层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

水圈中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了解水圈的分布情况对于地理学习也是至关重要。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和生态等方面。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水文是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其中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等。

气候是指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了解气候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态是指生物圈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和工业等方面。

人口是指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人口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和资源分配。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和发展。

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了解农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

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了解工业发展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四、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考生掌握地理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验证等方式,可以增强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解答地理案例、地理综合分析等方式来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中地理经过一轮的学习之后,我们需要进行专题复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是一些地理的专题复习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自然地理系统1.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研究的对象包括地球、大地、人文等。

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地壳、地理环境、地理规律、地理现象等。

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不是完全球形,而是略呈椭球状。

地球的直径为12756.28公里。

4.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地幔是最厚的一层。

5.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使得地球的一天分为24小时,公转使得地球的一年分为365.25天。

6.地球的天然辐射:地球受太阳照射,接受太阳的辐射能,产生太阳辐射。

第二章陆地的多样性1.陆地的形成和变动:陆地的形成包括隆升与沉降两个过程,陆地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地壳漂移和地壳活动而引起。

2.陆地的构造:陆地的构造包括地壳构造和地面构造两个方面。

3.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东西两个自然区域和四个自然环境。

1.水体的分布:全球的水体分布不均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

2.水资源和水的循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分重新分配的过程。

3.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中国的水资源不均匀分布,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气候因素:气候受控于三个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

2.气候的类型和分布:气候根据降水和温度的分布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第五章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能量的循环过程。

2.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地退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的措施,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和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专题需要我们进行复习和掌握。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法。

1.自然地理专题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构造、地球的外部造地力作用和地理时空变化等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概念的澄清:明确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如地壳构造、板块运动、地质时代等。

理解这些概念是自然地理学习的基础。

重点掌握原理:地球的运动、板块构造和地理时空变化等,都有一定的原理和规律,需要着重理解和掌握。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如岩浆喷发的成因和地震的发生机制等。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地理问题。

在复习人文地理专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重点掌握地域特征:掌握各个地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征,如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和少数民族分布等。

地图分析:通过分析和解读地图,了解各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研究人口分布图、城市空间结构图等,掌握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点。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现象。

可以去城市、乡村、少数民族聚居地等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是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复习地理实践专题时,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技能的掌握:地理实践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如地图绘制、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便在实践中能够准确运用。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复习地理实践专题。

通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自然灾害防治等案例,来加深对地理实践的理解。

实践活动:参加一些与地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走访地理景点、参加地理考察等。

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分布对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在地球与地图这一部分的复习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地球的多样性和地球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2. 经纬度的作用和地理坐标的应用,学会使用经纬度进行定位和测量。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日、地球季节的形成原理,包括公转、自转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4. 地理环境与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的种类和制图方法。

5. 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基本特征。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态和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球的宜居性环境1.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2. 地球表层环境,包括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地貌的特征和地球表面的水文系统。

3. 地球的气候环境,包括气候的成因和气候类型。

4. 地球的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宜居性环境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的基本现状和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等。

2. 人口与城市化,包括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成因。

3. 城市与城市系统,包括城市的类型和发展特点、城市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4. 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中一个重要的专题,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复习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包括能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和生态破坏等。

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发展模式。

3. 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治理的措施。

4. 地球环境变化和应对策略,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节地理基本知识一、地理的定义和内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和人地关系的学科。

它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理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构成。

地壳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幔是地壳下面一层厚约2900公里的岩石层,地核是地幔下面一层半径约3500公里的高温金属层。

三、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度纬度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每24小时绕自身轴的运动,其结果是形成了昼夜交替。

公转是指地球每365.25天绕太阳的轨道运行,其结果是形成了四季变化。

地理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到某一经线的距离,以东经0度为基准,以东向为正值,以西向为负值。

地理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到赤道的距离,以赤道为基准,以北向为正值,以南向为负值。

四、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地球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的科学。

气候形成受到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

气象预报是根据大气的变化规律和数学模型来预测天气变化。

第二节地理与环境一、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生存条件。

它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二、自然资源和利用方式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上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利用方式分为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两种。

三、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措施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合理利用等。

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平均变暖的趋势。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层大气、水文和生物等自然现象及其地貌、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等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高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自然属性、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问题;人文地理则研究人的活动和人的空间行为等问题。

下面是高中地理的二轮专题复习。

一、自然地理方面的复习。

1.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等。

2.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运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的水文: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地理分布、水循环及其对地表面造成的影响。

4.地球的地质:地球的构造、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和地质灾害等。

5.地球的生态:生态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态平衡及其破坏与保护等。

1.人口地理: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人口变动和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等。

2.经济地理: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区域发展的类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交通运输和通信等。

3.城市地理学:城市化的原因和过程、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类型、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问题等。

4.农业地理:农业的类型和分布、农业生产方式和农田组织、农业发展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5.资源地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的分布和利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更加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为高考地理的复习和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共同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 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讲 地球与地图(浙江专用)

经纬网图
区域位置(半球 局部区域)定位 半球、 定位; 方位判断; ①区域位置 半球、局部区域 定位;②方位判断;③两地 经纬网图、有海陆分布的经 经纬网图、 间距离计算; 纬网图 间距离计算;④最近航线方向判定
2
(2010年浙江卷)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 ~ 题 (2010年浙江卷)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2)题。 年浙江卷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 甲 作物依次是( 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茶叶、咖啡、棉花、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甘蔗、棉花、柑橘、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棉花、黄麻、香蕉、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花生、大豆、茶叶、
B
7
(2010年上海卷 亚洲某地 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 ~(3)题。 年上海卷)亚洲某地 年上海卷 亚洲某地(约 ° , ° ,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1)~ 题 (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 B.德干高原北部 . C.阿拉伯海沿岸 . D.地中海沿岸 . )
D
4
解析: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河流特征,可以判断出四地的位置、气候,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河流特征,可以判断出四地的位置、气候,从而确定四地的 主要经济作物。甲地位于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甘蔗; 主要经济作物。甲地位于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甘蔗;乙地位于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丙地位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洲,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丙地位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 润气候,适宜柑橘生长;丁地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以葡萄种植闻名。 润气候,适宜柑橘生长;丁地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以葡萄种植闻名。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中地理是一门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科学学科。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涉及到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技术等内容。

地理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复习时更加注重系统性和深度,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指南,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工作有所帮助。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明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证明有:地平线的曲率、航空器视线的水平、航空器飞行航线的曲率、地球图片。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日照、昼夜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等有着重要影响。

3. 地球的经纬度和地球坐标地球的经纬度是地图上标志方位的直角坐标系,经度是东西向的,纬度是南北向的。

4. 地球的地貌地球的地貌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

地貌形成及其地理条件的影响。

5.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制图方式、地图尺度、地图符号、地图图例等。

二、地球的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分布地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有着很大差异。

2. 地球的海洋资源地球的海洋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等,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 地球的河流和湖泊地球的河流和湖泊对地区的水资源保障和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 地球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地球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对于地区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地球的水资源保护地球的水资源遭受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三、地球的大气和气候1. 地球的大气成分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对地球生命活动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2. 地球的大气循环地球的大气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循环系统,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3. 地球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球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不同气候类型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有着深远影响。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天,这一现象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相同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南北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小,为零。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日照变化和气候变化。

2.地球的倾斜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角,为23.5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扁球状,赤道直径比南北极直径大约43公里,是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3.地球的四季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地球运动较快,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运动较慢。

由此地球每年经历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4.时区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时间不同,为了统一时间,人们规定按照经度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度。

二、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最薄,其中包括我们生活在其上的陆壳和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海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是固态的,但是有些地方会发生岩浆活动。

地幔下是外核,由于温度较高,外核是液态的。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是固态的。

2.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是不连续的,由一块块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这种不连续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有七块大的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它们相互漂移,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质变化。

三、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的形态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半固态物质,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质构造是地球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主要有板块构造、造山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的运动,它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的气候和季节发生了变化。

地理格局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世界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出来的区域。

世界地理分区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三、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方面的内容。

气候区划是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或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带有极地气候带、寒带、温带和热带。

极地气候带位于北纬66°34'以北和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且极端。

寒带位于极地气候带和温带之间,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温带位于北纬23°30'和66°34'之间的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热带位于北纬23°30'以南的地区,气温高且年降水充沛。

四、地球的资源与资源分布地球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存在并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各种资源,如水、气候、森林、矿产和能源等。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创造出来并能够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资源,如文化、知识、科技和人力资源等。

地球的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这与地球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地球由核心、地幔、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

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洋壳和部分地壳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并且不断变化。

板块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的分裂、漂移、对撞和碰撞等现象,产生了许多地形地貌和灾害。

2.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气候与经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是指过去所谓“常态”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板块活动等都会影响气候变化。

3. 远古时期地球的地质演化和地貌形成远古时期地球存在许多不同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地震等。

这些作用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如山地、平原、盆地、岛屿等。

其中,古生代的地球演进主要指的是生命的进化和古生物存活的环境。

4. 三大自然区和地理环境特征地球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划分为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原以西为寒温带自然区,亚热带自然区以及热带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都有其特殊的生物、植物和生境,由于不同自然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自然区间的生物和植物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5. 资源与环境资源的来源主要分为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两类。

资源越来越短缺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

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矿产资源的耗竭等问题。

这些因素的加剧将导致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持续恶化。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分布和迁移是指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移动情况。

人口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紧密相关。

例如,自然环境使得区域人口疏散或聚集;经济与工业发展需要大规模劳动力的迁徙等。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具有行政、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中心等功能的居住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在城市钻研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速,但其影响也会在环境、资源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挑战。

3.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和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差距。

【高中地理】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图与地球等10个专题) 人教课标版

【高中地理】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图与地球等10个专题) 人教课标版

【专题十】中国地理【考情分析】1.围绕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成因、特征、影响设题。

如考查我国南方气候的特征、雨带移动时间规律,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系、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等。

2.提供部分文字、图像、图表信息,要求考生进行准确空间定位,然后再综合分析。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选取地理味儿浓的资料,围绕工业、农业、人口、交通、旅游、资源、环境等问题,探讨区域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的问题。

4.着力考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一般选择比较的方法,在考查视角上具有微观化的特点。

【知识交汇】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

南北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约62度。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领土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0N多);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0E多);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上(730E附近)。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大陆海岸线长18000Km,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等5000多个岛屿。

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中国地形、天气和气候1.地势和地形的概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大于4000m,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阶梯平均海拔在1000m~2000m,与第三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多冰川、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形坦荡。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面崎岖不平。

【高中地理】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图与地球等10个专题) 人教课标版8

【高中地理】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图与地球等10个专题) 人教课标版8

【专题八】环境问题与国土整治【考情分析】本专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

因此,在本专题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除加强主干知识与思维方法的整合外,还要注意密切联系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2.加强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复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具体可利用中国国土整治中有关生态破坏及整治的案例进行。

3.对本专题中能够体现地理科学研究时代性的课题,如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环境问题与外交、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等有关事例,要让学生注意搜集有关事例材料,并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变化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诠释。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区域地理内容越来越突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考试的形式由区域内容的填充和填图为主,转变成区域综合分析为主,特别是分析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对区域生产与生活进行评价、探寻区域发展的最优化模式等尤为重要。

【知识交汇】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可运用综合思维、立障设疑,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内圆和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代表什么?(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分别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⑵箭头①、②的含义是怎样的?(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⑶箭头③、④代表什么?(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⑷箭头⑤、⑥表示什么含义?(指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速度,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⑸箭头⑦、⑧表示什么意思?(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主要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技术,包括地球的形态、地图测量、自然资源和环境、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等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的二轮专题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回顾。

自然环境与资源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其形状由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离心率所决定。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赤道和两极之间的差异,赤道附近地区温暖湿润,而两极地区寒冷干燥。

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决定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和季节变化。

2. 地球的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薄的地壳层,由岩石组成。

地球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地壳的构造包括地壳板块构造和地壳的构造过程,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

3. 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上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水文地貌是由水体形成的地形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海岸线等。

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貌决定了地球的物理环境特征,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4.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球的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条件决定了资源的分布,而人类活动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地理人口地理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人口组成等地理现象的学科。

人口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和增长、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结构和特点、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等。

人口地理影响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2. 城市地理城市地理是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城市的功能和发展、城市问题和规划等地理现象的学科。

城市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区位和发展条件、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层次、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城市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关注城市化和城市问题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专题一、高考展望地球和地图专题内容考查的主要是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填绘图能力。

它是地理学科高考最常考的内容,具体考查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空间定位及经纬网知识的应用。

根据等高线地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山脉走向、阴坡、阳坡等特征, 综合分析气候、地形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由单纯考查地球和地图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二、考点透析与典型例题<一>、地理空间定位及经纬网知识的应用重要纬线及其穿过的地方重要经线及其穿过的地方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附:我国南/北极科考站地理位置长城站(66°13´S,58°58´W)位于乔治王岛上,中山站(69°22´S,76°22´E)位于拉兹曼丘陵,黄河站(78°55′N,11°56′E)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经纬网知识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 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 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 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如右图,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 、B 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 在西,B 在东,B 在A 的东方。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经线上1°和在赤道上变化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 km 。

只要知道了同一经线上任何两地间的纬度差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过地球球心的大圆每变化1°对应的实际长度是111KM )。

也可以以赤道上的长度为标准,利用公式计算任意一条纬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 L=111cos θ*d (L 指两点间的距离,θ指纬度,d 指两点间的经度间距) (3)、飞机飞行方向的确定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所飞越的是大圆航线,也就是最短的地球上两点间最短的距离。

地球上上任意两点间球面距离最短,即:地球表面两点与地球球心三点共面的情况下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劣弧部分。

如有一飞机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按照最短距离的飞行原则就必须按照这样的飞行方向进行飞行: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典型例题例一、读图,判断A 在B 的___________方向。

分析:因为A 在170°W 上,B 在170°E 上,根据图上的信息可以 判断:在170°W 和170°E 之间是0°经线,这样跨过的幅度就超 过了180°,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方位,必须根据劣弧判断。

(也可以 直接把A 所在经线搬到B 所在经线的另一侧,或移动B 所在经线到A 所在经线的另一侧,然后再判断。

)答案:A 在B 的东北方向。

例二、读材料回答有一架飞机从美国费城(75°W 、40°N )起飞,以每小时1110Km 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圈绕地球飞行一周。

因故在中国四川内江市(29.5°N )降落。

(1)内江市的经度是__________。

(2)飞机飞行了__________小时。

(3)飞机途径的国家依次是美国、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中国。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飞机是沿经线圈在飞行,即费城和内江市各自所在的经线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两经线数字之合为180。

又因为飞机是沿经线在飞行,所以遵循每飞过1°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11Km ,故本题得解。

答案:(1)、105°E放大2倍1/100 ×2 = 1/50(2)时间t=(50+60.5)*111/1110≈11小时(3)俄罗斯、蒙古<二>、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其比例值愈大, 比例尺愈大。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面积越小,图中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在经纬网地图上,可利用纬度差来计算两点间实际距离,再求算比例尺。

一般说来,画一幅小范围、内容要求详细的地图,一般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绘制方法:⑴作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纵坐标;(3)量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交各点距离,并平移到坐标图上;(4)用平滑曲线连结各点。

判读方法:(1)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2)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关键点;(3)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在剖面图上是否反映。

4、典型例题 例一、读下面地形图、完成以下要求。

(1)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种类是______,判断理由是:海拔高度在_____米以上,_______以下;相对高度在______米以下。

(2)河流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图中A 、B 两点的距离是1厘米,地面实际距离为________米。

(3)图示流域降水丰富,计划修建一个小水电站。

仅此地形考虑,比较C 、D 、E 三处在_______处建坝工程量最小,估计坝高不超过_______米。

分析: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

第一问要通过判读海拔高度和估算相对高度判定该等高线图表示的是丘陵地形,其海拔最高低于500米(3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70米。

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流。

注意河流的南段所在河段是从南向北下降(等高线向高程更高的地方弯曲表示出谷)。

A 、B 两点的图上距离1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除 厘米,即400米。

第三问有关水库坝址的选择,关键是要选择地形最峡窄的河谷、同时上游有较大范围流域的集水区域,故应选择D 年最适合。

坝高的估测应考虑整个上游流域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海拔,以及坝址处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海拔。

坝过高则溢水,坝过低则库容不充分。

此坝高不应超过20米,主要是D 处东南面海拔高度的限制。

例二、读图A ,完成下列要求:400040001图B图A图 D 图C(1)在图A 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 表示),该点海拔约_________米。

(2)在图B 的网格中,画出沿AB 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 、N 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

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

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注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取信息判断地形起伏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第(1)主要考查等高线数值的判断。

图中有四个较大的山头,以300米等高线为基线,数一数它到四个山顶间相隔几条等高线,相差最多的地势最高。

第(2)主要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一般步骤是:①在绘制地形剖面图的长方形方框左侧作高度表;②把AB 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转绘在地形剖面图的基线上并画出相应的对应点;③在地形剖面图上把各垂直对应点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完成了绘图。

第(3)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了解。

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势陡峭处宜植树造林,坡度较大处宜种植经济林,平缓处宜发展种植业。

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350米和250米是较为明显的分界线。

第(4)具体考查水库坝址的选择,选址的基本要求是:工程量尽可能小,库容量尽可能大。

【答案】(1)H 位置见图C , 600—649(2)垂直坐标标注正确 剖面线正确 (见图D )(3)M 、N 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 (见图D )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

在MN 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

低于N 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图C例三、读断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断崖E 的高度是__________。

(2)、断崖顶部的高度为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两个问题很容易混淆,要认真区分。

断崖E 的高度是指崖顶到崖底的相对高度,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海拔高度,但都是一个取值范围,不是固定的 数值。

断崖的高度可以根据公式“(n-1)d ≤△H <(n+1)d ”进行计算,其中n 指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 指等高线间距。

断崖顶部的高度是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等高线到下一个较大数值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答案:(1)、150≤△H<250(2)、250≤h<300<三>、时间计算1、地方时(1)、地方时定义: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00),并以此为标准的时间。

**注意: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②地方时的换算关系是:1h/15°;4m/1°;4s/1′。

“东加西减”③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④根据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时为了减少计算失误,常常采用回避180°经线的办法,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计算:最晚最早180(3)典型例题:已知10°W的地方时为5:00,则75°E的地方时为分析:从上图可知10°W的时间晚,75°E的时间早。

只要要求出两地间距,再根据“地方时换算关系”换算就可以得到两地的时间差,即:(10+75)°×4m/1°=时间差,再把这个结果加在10°W的时间上就得到答案。

所以,答案为:5:00+[(10+75)°×4m/1°]=10:40。

2、区时(1)、时区的划分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