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3.7 眼睛与光学仪器》word教案 (3)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7眼睛与光学仪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是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眼球模型、凸透镜、光具、眼睛测试卡等。
一、引入:通过展示眼球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二、讲解: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位的作用,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和正倒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四、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包括完成眼睛测试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练习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我会在讲解和实验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我也会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眼球模型的展示,这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通过直观的模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眼睛的各个部位及其作用。
在讲解环节,我会详细介绍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位的作用,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备课人新授课上课时间课题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知道眼睛的光学原理;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能力方面知道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和使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爱护眼睛,科学用眼的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备注【前置学习】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球中的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部的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就是看不清处的物体,可佩戴镜矫正,远视眼是看不清处的物体,可佩戴镜矫正。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光线经镜头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
4.显微镜、望远镜都是由一个镜和一个镜组成,它们都是镜。
【研讨分享】一、小组交流1.研究近视眼和远视眼A.调查本班同学近视眼情况,并让近视眼的同学介绍因近视带来的不便。
B.讨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要如何才能矫正?如图2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
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2. 小组讨论,阅读课文活动3和活动4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A.照相机是哪些基本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什么?B.用照相机拍照时,为什么被测物总要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显微镜和普通望远镜分别由什么组成?其作用如何?二、展示分享请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三、拓展提升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近视人群的急剧低龄化和扩大的趋势,令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倍感担忧.图6表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或近视眼折射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惊醒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第图;表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正的是第图。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
2)知道怎样操作照相机,学会相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二、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不要求学生记住眼睛的各组成部分,能回忆起生物课上学过的视觉形成过程即可,同时,学生要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注意用眼卫生,能自觉保护视力。
(二)影像的保存: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了解照相机的使用及成像的大体过程。
(三)眼睛的好帮手:让学生通过讨论阅读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人们或取的信息很多是通过眼睛观察到的。
(二)新课教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老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播放视频-眼睛)1、眼睛的结构(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
(2)、设问: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问:人眼的凸透镜,光屏在哪里?(3)、回答: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在视网膜上形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和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显微镜、望远镜,焦距为50mm和300 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 的凹透镜一个,(以上透镜在“JZ507型光具座”选取)滴管一个,磁带盒一个,小烧杯一个,少许清水,带有箭头的白纸一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提问:透镜有几种?哪两种?学生活动: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引用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比刚才放大更多。
新课教学:一、望远镜(一)、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发现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的像要求说明:用的是哪两个透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1、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开普勒望远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2、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显微镜)调整目镜,观察细小物体,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以及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学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了解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光学仪器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如何才能看到这些物体。
2. 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通过PPT展示眼睛的构造图,讲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实验一: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4. 实验二:让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5. 实验三: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6.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学仪器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光学仪器的制作原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眼睛和光学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环节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光学原理的应用。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光学仪器的制作原理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课后调查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投影仪等,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思考如何才能看到这些物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眼睛和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了解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实践:让学生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用PPT展示讨论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眼睛和光学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查阅资料了解光学仪器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或者进行小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眼球模型的使用:我将准备一个眼球模型,这个模型将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构造。
在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眼球模型,并解释各个部分的作用。
这个模型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运用游戏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让幼儿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设计意图这次课程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我希望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眼睛和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 让幼儿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模型、视频等。
学具:画笔、纸张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2. 探究活动:让幼儿分组讨论,思考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幼儿了解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动手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引导幼儿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课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它们涉及到幼儿的理解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于眼睛和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情境引入的设计是我特别关注的重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我能够直观地展示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这样的直观展示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案: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解释光线如何通过眼球形成图像,并最终形成视觉。
2.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不同光学仪器的工作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球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难点:眼球各部分的协同作用,光学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模型、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到这个物体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2. 眼球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光线如何通过眼球形成图像,并最终形成视觉。
3.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方式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些关于眼球构造和视觉形成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光学仪器工作原理的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图示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眼睛的意识,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通过对光学仪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风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人性化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通过动画演示视觉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传递过程,以及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物像的原因。
3.介绍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讲解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4.结合实例,讲解远视、近视、散光等视觉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眼睛的各个部分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顾眼睛的基本概念。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激发学生对视觉形成原理的好奇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眼睛的结构图,简要描述视觉形成过程。
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如制作简易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3.让学生撰写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7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主要介绍眼睛的构造及其视物原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教材内容包括:眼睛的构造,眼的视物原理,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掌握眼的视物原理,能解释一些与眼睛有关的现象。
2. 掌握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眼的视物原理,光学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眼的视物原理,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眼睛模型,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形状和结构,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世界的吗?”让学生思考眼睛的视物原理。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以及眼的视物原理。
通过实例解释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实物观察(10分钟)让学生观察眼睛模型,进一步了解眼睛的构造。
同时,教师演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眼睛和光学仪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内容涵盖眼睛的构造、视物原理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5. 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观察光学仪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观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眼的视物原理、光学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3_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把握眼睛、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明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了解利用透镜能够矫正视力。
2.进程与方式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面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说明有关现象,取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视物、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方式】观看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咱们看到多彩的世界,多媒体投放眼睛与眼球的结构示用意,让学生观看、讨论。
【过渡】大伙儿真的了解咱们的眼睛吗,眼睛为何能看到如此多的信息呢?二、新课学习(一)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眼睛的成像原理类似凸面镜,能够把物体的景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如讲义图3-63。
大伙儿有无仔细观看过自己的眼睛,眼球实际上是晶状体,而晶状体相当于凸面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落到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靠调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从而取得清楚的像。
眼睛的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提问】那么咱们同窗中有戴眼镜的,这是怎么产生的,又为何需要戴眼镜呢?近视的缘故:眼球核心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像,称为轴性近视。
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必然距离,就能够取得清楚的视力。
矫正:佩带凹面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交流】那么,同理来看待远视眼,大伙儿试着说一说它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吧。
远视的缘故:眼轴较短,主核心落于视网膜以后,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楚的图象。
矫正:佩带凸面镜做成的远视眼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集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视频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幼儿对眼睛的思考,如:“是什么东西,它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世界,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脸?”2. 讲解:向幼儿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让幼儿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放大镜,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眼镜、相机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2. 讲解环节的模型和图片展示:在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时,我准备了眼睛的模型和图片。
这些教具能够直观地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我会一边展示教具,一边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确保幼儿能够掌握眼睛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环节的制作过程:我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放大镜。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7 眼睛与光学仪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的传播与反射》的第七节,主要讲述眼睛与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 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2. 掌握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能够分析常见的光学仪器;3.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一些与凸透镜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平面镜,玻璃瓶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凸透镜,平面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眼镜,观察眼镜的构造,思考眼镜是如何帮助自己看世界的。
2. 知识点讲解:(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眼睛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讲解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大小与清晰度等。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与眼睛和光学仪器相关的例题,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眼镜,如何使用望远镜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2. 请解释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与构造。
3. 请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一些与凸透镜相关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睛与光学仪器的重要性。
在讲解知识点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粤教沪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粤教沪版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
(2)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3)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了解两者的功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能利用所学的透镜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须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戴一个老花镜呢?大家平时都用过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眼睛的结构及视力的矫正,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眼睛的哪些们题?教师在肯定提问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并说明其他的问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也可以课后自己先行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议一议】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点拨】师: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等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经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当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眼睛能看到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距眼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眼睛成像:U>2f倒立缩小实像【想一想】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如何矫正视力?【点拨】师:近视:屈光度过强,眼轴偏长,清晰的图像成在视网膜前,如图3—7—1(a)。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我设计的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光学仪器来纠正视力问题。
我采用了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眼睛和光学仪器原理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
2. 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光学仪器来纠正视力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和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光学仪器来纠正视力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眼轴镜、角膜镜、视力表、眼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放大镜、望远镜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2. 实验:让学生使用眼轴镜和角膜镜来观察自己的眼睛,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如何使用视力表来检测视力,并介绍眼镜的种类和原理。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和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活动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光学仪器来纠正视力问题。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对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光学仪器,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光学原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模型来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
如何使用光学仪器来纠正视力问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环节,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加深对光学仪器使用方法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3.7眼睛与光学仪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4)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
(5)实际操作照相机,学会用照相机拍照。
(6)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利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学会相应的操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8)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眼睛和用眼卫生与学生切身相关,学会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终生受用,所以眼睛和照相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本节没有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是扩展性的介绍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整体难度不大。
相比而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以复习问题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请同学们回答凸透镜成像规律,激发思考P72页问题,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忆生物课上学过的有关知识,用多媒体投出眼睛的结构及其成像图(也可以用挂图),让学生结合图片讲解,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评析。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知道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然后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为了更好地驾御课堂教学,我在课前准备一些跟眼睛和眼镜有关的知识,以备学生提问。
如学生问:“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学生分析本节教学对象是801班学生,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对物理现象充满浓厚的兴趣,在物理课上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一定的感悟性,能很好地配合老师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对光现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等,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困难并不太。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睛和照相机2、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实验器材眼球挂图、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学方法本节内容多为常识性了解的知识,主要采用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第一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一、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会非常痛苦,所以平时大家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好好爱护看书的眼睛。
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二、新授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师:人眼睛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让全体同学再观察一遍。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相当于光屏,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符合凸透镜成像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水样液、瞳孔、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生:符合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这条规律。
的哪一条规律?2、视力矫正师: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最常见的眼睛缺陷,在视网膜上都不能得到清晰的你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1)探究近视眼的矫正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什么?师: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眼睛前放一个什么透镜?(2)探究远视眼的矫正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什么?师: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远视眼睛前放一个什么透镜?3、如何爱护眼睛师: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要注意休息;要讲究卫生、毛巾要勤洗、勤晒;经常、认真做眼保健操等三、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眼睛看见物体与凸透镜成像一样,还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板书设计近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前(配戴凹透镜)视力矫正远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后(配戴凸透镜)生:观察课本图3—66,认识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像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像落在视网膜后。
生: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使像落在视网膜前。
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让光先适当发散,使清晰的图像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生: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偏弱,使像落在视网膜后。
生:应放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让光先适当会聚,使清晰的图像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生:课堂练习: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_,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是指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__进行矫正,远视镜应配戴__________进行矫正。
课后反思1、通过学习,学生对眼睛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懂得了如何爱护自己的眼睛,课堂气氛较活跃;2、部分学生对透镜折光后改变使物体的正确落到视网膜上的过程了解不透。
第二课时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一、引入师: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眼睛的功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像的保存和眼睛的好帮手。
二、新授教学过程教学过1、影像的保存——照相机师:你了解照相机吗?对于照相机,你们想知道什么?师:这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哪一条一样?2、眼睛的好帮手(1)显微镜师:用放大镜能够看清很小的文字,但要想用它去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那不可能了,因为一般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倍,最多不过20多倍,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利用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你有什么建议或设想?师:人们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了显微镜,那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多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和观察图3—69,然后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望远镜师:太远的东西,我们是无法用肉眼看清楚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远处景物接近,看清楚?师:人们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了望远镜,那么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多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和观察图3—71,然后说出望远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三、归纳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及应用。
四、板书设计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胶片(光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镜头(凸透镜)——物镜、目镜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望远镜:镜头(凸透镜)——物镜、目镜物体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生: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照相为什么能照像?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生:阅读课本“活动”内容,说出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子等部件组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定被拍摄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版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焦距以内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可以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一次,这样就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了。
生: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先用一个凸透镜让远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然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这个像。
生: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远处物体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生:课堂练习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叫__________。
3、掌上电脑在给全班同学照合影时,从取景程框中发现有两位同学没有在框内,则应将照相机____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并将暗盒__________(选填“拉长”或“缩短”)课后反思1、通过学习,学生对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课堂气氛活跃;2、部分学生对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了解不透。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