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指导书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实习大纲

自然地理学实习大纲

自然地理学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与要求1.目的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生物地理学》教学的两个活动舞台。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式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合作分享,养成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巩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要求①基本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作的目的和原则,基本掌握基岩、土壤、植被调查与采样方法。

②考察研究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自然综合体总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③探讨各自然要素在构景方面的成因和价值。

④进一步考察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⑤基本掌握资料整理与主要图件编制的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野外考察的实际工作方法,并应用所获结果进行初步解释。

二、教学指导思想及要求以少而精的思想精选教学内容,用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培养。

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从知识灌输型向智能培养型教学方针的转变。

强化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自然地理要素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其中包括:1.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培养识别、判定和分析基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现象的初步能力,巩固和加深对某些自然地理基础理论的理解。

2.掌握自然地理调查的进程和各主要阶段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3.野外自然地理调查、收集各种自然地理资料及进行野外地理填图基本功的训练。

4.初步学会整理及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实际资料和编写调查报告。

二、实习主要内容:(一)通过野外作业进行以下教学内容1.进一步熟练阅读和使用地形图。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使学生全面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演变规律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目的1. 培养学生野外考察、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4. 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兴趣。

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观察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沉积岩、侵入岩、喷出岩等,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

(3)实习成果: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貌景观图,撰写实习报告。

2. 土壤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剖面结构,分析土壤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实习成果:绘制土壤剖面图,撰写实习报告。

3. 植被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植被类型、分布规律、群落结构,分析植被与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3)实习成果:绘制植被分布图,撰写实习报告。

4. 水文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分析水文过程及影响因素。

(3)实习成果:绘制水文图,撰写实习报告。

5. 环境实习(1)实习地点:XX地区(2)实习内容:调查环境污染现状、污染源,分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3)实习成果:撰写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阶段:了解实习地点的地理背景、实习内容,准备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等。

2. 实习实施阶段:按照实习计划,分组进行野外考察、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3. 实习总结阶段: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进行实习成果展示。

五、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地点的地理背景、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成果等。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篇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主题: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报告时间:XX年XX月XX日1. 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研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情况,提高我们对地理学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地野外实习,加深对自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2. 实习地点和行程安排本次野外实习地点为XX国家公园,行程安排如下:2.1 第一天:到达目的地,进行团队建设和安全培训。

2.2 第二天:进行生态系统调查,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样本采集和数据记录。

2.3 第三天:进行地形地貌观测,包括测量山峰高度、观察河流形态等。

2.4 第四天:进行气候观测,记录气温、湿度、降水等数据,并与气象预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5 第五天: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探究土壤的组成和质地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 第六天:进行植被调查,了解当地植被的分布和适应特点。

2.7 第七天:总结实习经验,撰写实习报告和交流分享。

3. 实习过程和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地考察中。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同时也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

在各项实习任务中,我们通过观察、测量和数据记录等方式,获取到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在生态系统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地理区域的生态系统差异,并进一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在地形地貌观测中,我们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加深了对地形地貌的认识。

在气候观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并对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土壤采样和分析中,我们了解了土壤组成和性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

在植被调查中,我们对当地植被的分布和适应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对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实地工作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陕西实习报告资料

陕西实习报告资料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2 0 1 4 年8 月2 8 日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前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

传统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都是分课程进行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容上,表现出简单、重复,主要是一些所谓的验证实习,即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样的实习不能真正达到自然地理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为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对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习改为野外综合实习,优化重组,形成新的实习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的通过野外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素质的目标。

同时,野外实习也是进行国土资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认识三大自然区过渡带地域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环青海湖考察,掌握通过湖泊地貌、湖泊沉积分析湖泊变化、气候变迁的基本方法;石羊河流域环境变迁与沙漠化过程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地理环境演变趋势,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模式。

(四)教学时数本实习计划安排3至4周时间,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末安排。

(五)教学方式野外实习计划介绍;实地调查和观测,采集标本和样品,室内测试分析;野外实习总结。

二、本文第一部分三大自然区过渡带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要点掌握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知识和作用。

教学时数一周时间。

教学内容1、西秦岭-陇中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水平地带性野外观察:主要考察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褐土、暖温带森林草原-黑垆土、温带干草原-荒漠草原-灰钙土、温带荒漠-灰棕漠土等水平地带性规律;2、兴隆山-马寒山垂直地带性野外观察:主要考察兴隆山-马寒山附近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综合自然地理特征;3、祁连山东段垂直地带性野外观察:山地植被、土壤等的分布规律;4、掌握黄土地貌、丹霞地貌、秦川盆地古沙丘的时代和成因,喀斯特地貌的类型与成因,认识黄河阶地的形态与特点及其形成过程,了解黄土地层古土壤序列与气候记录等;5、考察从陇南山地到河西走廊沿线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知识,实地考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手册(学生用)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手册(学生用)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手册(学生用)总论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经过近些年来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特别是为适应新世纪地理教育发展,在山东省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结合我校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长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现初步形成了以陕西省和山东泰安地区为主的2个自然地理实习基地,以及与综合自然地理实习相配套的烟台一带海岸带第四纪地质地貌短途实习基地的野外实践教学格局。

陕西地理野外实习。

该部分属于长途野外实习的内容。

主要介绍陕西省省情,陕西自然地理概况、实习路线和主要考察地点。

目的在于经过由北至南横跨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自然区的野外实习,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的地理分布及其区域差异性,加深学生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证。

烟台地理野外实习。

主要介绍烟台周边地区(百里以内,如蓬莱、昆嵛山,校园内等)的地质地貌、土壤、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实习,以课堂知识印证和野外工作方法训练为主,目的在于为长途集中实习打下基础。

我校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上,各级部门都十分重视,实习投入力度亦不断加大,为顺利地完成实习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前百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实施自然地理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增加自然地理知识,印证课堂、书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研究方法,而且为今后地理教学、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调研等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一、目的要求1.建立认识、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2.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类型判断的方法3.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观察调查方法4.能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成因分析5.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6.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一)基本内容本实习对应的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以各部门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调查、自然地理综合现象的考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主要内容。

(二)主要方式集中时段,长途实习。

时间一般安排在自然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两周时间。

主要方式有两种:基地模式:即选择自然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

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年复一年安排学生在此实习。

在基地中,选择成熟的线路和典型剖面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

点线模式: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在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

即:根据自然地理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设计野外实践教学。

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实习区域,进一步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

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

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

实施全过程野外教学:收集资料、课堂简介实习区与实习内容、沿途讲解介绍、途中地理现象(随时停车)的考察分析、实习区域专题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调研、定点自然地理要素考察分析、室内资料整理、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指导书-10天简单版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指导书-10天简单版

2010地理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指导书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计划书一目的和要求:根据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自然地理各个学科,如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与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后,应该安排2周的综合野外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目的是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为此,在野外实习期间,应要求达到以下几点:(一)路线调查:全面了解考察地区的地质概况、沉积特点、地貌成因、类型、发育条件等,以及调查了解各个地区不同土壤、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和水文状况。

(二)剖面观察:1对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土壤剖面进行观察、描述、记录,并绘制综合剖面图。

2 对典型的地质构造地区,应该对其岩性特点、结构类型、成因机制等进行观察、分析,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3对典型的地貌类型,应该对其形成机制、类型特点、发育阶段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素描图。

4尽可能的采集植物和化石标本,并按照规定收藏,记录。

(三)资料整理以及编写实习报告:对野外的观察资料、数据应及时进行统计、整理,编制成图件、表格、记录等,在野外实习全部结束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野外实习报告(要求另行通知),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二实习地点及内容安排:1实习地点安排:本次实习安排在巢湖北山地区、庐山山北及周边地区。

2实习内容安排:巢湖北山地区实习:三天六安-驻地—王乔洞—麒麟山驻地—距嶂山—金银山北山—扁井山驻地—凤凰山—平顶山巢湖—庐山:一天庐山山北及周边地区实习:五天驻地——西谷——飞来石——如琴湖——天桥——锦绣谷——仙人洞——花径——驻地。

驻地——园佛寺——大天池——龙首崖——电站大坝——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庐山博物馆——驻地。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书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作为自然地理学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在完成自然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自然地理要素野外判别方法的前提下,有组织开展的一次自然地理多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综合实习。

旨在培养GIS专业学生野外识别自然地理要素的能力、野外数据采集能力及自然地理时空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和艰苦朴素的科学素养。

二、实习准备1.时间安排:2011年10月28号至2011年11月2号。

理论上各个实习地安排一天(考虑地理景观因素及行程,东川实习点安排两天,石林与抚仙湖实习点合并为一天进行实习。

)2.熟悉实习路线:○1:昆明(呈贡)【起始点】;○2:东川;○3:巧家;○4:会泽;○5:曲靖;○6:石林;○7:抚仙湖注:图中箭头方向代表实习前进路线3.实习装备:1)图鉴:地形图、遥感图像、地图册;2)仪器:高程表、GPS、、地质罗盘、电子温湿度计;3)工具:地质锤、铁锹、铁锄、小刀、钢卷尺、土壤比色卡、PH试纸、盐酸、样品收集带;4)笔,记录本三、实习内容一)各实习点自然地理要素识别、鉴定将在各个实习点所见闻的自然地理景观、所做的鉴别记录分别整理,最后再做总结、对比分析,得出一般结论。

1.昆明→东川(2011/10/28 am8:30—12:30)清晨从学校出发,向东川方向前进,海拔一路攀升至2200m,海拔1940m的小石坝,公路两侧植被主要为云南松,间杂少许灌木丛。

到海拔接近2220m的双龙,植被几乎全是云南松及柏树。

之后海拔开始下降,到嵩明(N25°14` 16.1`` E102°58` 18``)后,地势起伏较小,有广阔的平地,四周高山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

同时,植被类型出现亚热带细叶阔叶林,池塘旁边有垂柳生长。

在无植被覆盖的裸土地上现不完全发育的石芽和溶沟。

自然地理西北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西北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保护与开发这一区域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一行人在2023年暑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西北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西北地区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我们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实习时间:2023年7月15日——7月30日三、实习目的1. 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野外考察技能,包括地形图识别、地质现象观察、土壤样品采集、植被调查等。

3.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 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实习内容(一)地质地貌考察1. 张掖丹霞地貌:考察了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了解了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其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2. 酒泉月牙泉:参观了月牙泉,了解了该地区的沙漠地貌、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 嘉峪关长城:考察了嘉峪关长城,了解了长城的地理背景、历史演变以及军事防御功能。

(二)水文考察1. 黑河:考察了黑河的源头、流域、水系特征以及水文灾害防治措施。

2. 酒泉市城区地下水:调查了酒泉市城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状况以及开发利用情况。

(三)土壤考察1. 张掖市土壤类型:考察了张掖市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土壤肥力状况。

2. 酒泉市土壤侵蚀:调查了酒泉市土壤侵蚀的原因、类型以及防治措施。

(四)植被考察1. 张掖市草原:考察了张掖市草原的植被类型、分布规律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2. 酒泉市沙漠植被:调查了酒泉市沙漠植被的种类、生长环境以及生态功能。

五、实习成果1. 完成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1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1

目录第一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述 (1)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 (1)第二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基本要求 (1)第二章新宁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新宁县地质简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质简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白垩系红色岩层的沉积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影响丹霞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地理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珍稀生物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桂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8)第一节区域概况 (8)一、地质地貌 (8)二、气候 (15)三、水系 (15)四、土壤: (16)第二节实习主要观测内容及路线 (17)一、牛塘界 (17)二、胡家垌 (20)三、公平 (20)四、反虹管: (22)五、螺狮山 (24)六、漓江 (27)七、永福 (30)八、杨堤 (33)九、古东 (35)十、白竹境 (36)十一、大圩 (37)十二、唐家湾 (41)第四章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庐山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庐山的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庐山的地质构造(见图1,图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北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西北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开拓眼界,成长之旅实习时间:2015年8月10日—2015年8月21日实习成员:山西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1301、1302、1303班全体成员实习工具:GPS、锤子、标本夹及相关制作标本工具指导老师:实习路线:临汾——西安·翠华山——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科院水利部——兰州·刘家峡水电站——西宁·青海湖——湟中·塔尔寺——兰州·中科院寒旱所——中卫市·腾格里沙漠——银川·宁夏博物馆、贺兰山岩画——太原——临汾实习目的:①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以及不同海拔高度的优势种群以及优势种。

②了解地质地貌,及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

③通过亲自观察刘家峡水库的黄河段,了解黄河。

这次实习,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实习任务:通过本次自然地理学的野外实习提高我们学生的野外实习能力,比如野外调查基本技能、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技能和学科技能,学会如何在野外记录、绘图、照相、制作标本及样本采集、用图、应用GPS和辨别方向等。

培养我们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学过的基本地理知识和理论。

最后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一方面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正文实习内容:自然地理(植物、地貌、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交通概况实习区的三大板块: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贺兰山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实习经过的兰州处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祁连山脉是青藏高寒区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的一部分)★十三朝古都——西安一、基本概况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省会,兼具现代感和历史感,因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厚重。

自然地理学专业综合实习路线和内容.

自然地理学专业综合实习路线和内容.

自然地理學專業綜合實習路線和內容
時間:97年7月25日(五)至8月6日(三)
民勤-雅布賴-阿拉善右旗
掌握新月型沙丘的成因和發育過程,測量其形態產狀(中午帶飯),瞭解沙漠化防治措施和技術;
觀察蒸發岩層的沉積特徵、芒硝韻律層理,掌握鹽湖沉積模式、湖積物採樣方法;
考察古湖岸線與古多年凍土地貌;
駐雅布賴鎮/鍛煉野營生存、生活能力。

阿拉善右旗-金昌-武威
全新世古湖泊遺跡考察;
考察乾旱區洪積扇的類型、成因,瞭解洪積物的物質組成、結構與坡度和流水作用性質之間的關係;
參觀鎳都科技博物館,深大斷裂與構造地貌考察
駐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培訓中心
武威-冷龍嶺-門源
洪積扇、泥石流地貌考察;
冷龍嶺現代冰川、現代融凍地貌、高山灌叢草甸與古冰川遺跡;
駐門源縣城。

門源-熱水煤礦-西海鎮
沿途路線考察,修正半天進行內業整理;
駐西海鎮。

西海鎮-海晏灣-西寧
分組考察青海湖東北岸湖泊地貌、環境變遷、沙漠化、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湖泊沉積層序剖面觀察,各小組選代表向全隊講解所發現的自然地理景象,教師給予點評;
駐西寧。

附:實習具體安排(7月25日—8月6日)。

西部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西部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西部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5年8月11日至8月23日实习人员:四位老师、地科学院1304、1305、1306班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

(3)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4)了解地理环境的系统规律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同时了解西部各地区的风土人情。

实习路线:临汾——西安(翠华山)——杨凌(水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银川(贺兰山)——中卫(沙坡头)——青海(青海湖、塔尔寺)——兰州(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寒旱所)——临汾指导老师:卫华、燕老师、李明、家淑珍实习内容:第一站:西安实习地点:翠华山翠华山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处秦岭北麓,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

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温带季风气候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第二站:杨凌实习地点:水保所、西安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

研究所位于陕西杨凌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西农路26号。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中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中国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姓名: xxx 学号: 班别:
院系:
图1:庐山地质地貌剖面图
1)构造地貌
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

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东北—西南走向。

图2:岩层产状要素测量
1.测量走向:
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
图3:手绘庐山北部地质地貌剖面图
28日:含鄱口—犁头尖(太乙峰)—植物园—庐林一号—石碑林—芦林湖
图4:手绘庐山地质地貌图
、芦林湖:1)观察冰川学说中冰窖形成湖;
2)观察网纹红土以及湖内岩石特征。

日:大天池—仙人洞—锦绣谷—天桥—如琴湖—花径—牯岭街—日照松林—美庐—会址
、大天池:观察分析大天池水位稳定的原因。

、仙人洞:1)观察仙人洞的洞穴特征并探究其成因和其地质基础(片岩)的关系;
2)分析泉水出露的地质、地貌条件及泉的特征。

自然地理西北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西北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西北实习报告为了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今年暑假,我选择了去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西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一、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地点选择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和青海省,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10日至2021年7月24日。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实习还旨在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嘉峪关长城等景点,以及青海省的青海湖、茶卡盐湖等自然景观。

同时,我们还对当地的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

在敦煌莫高窟,我们了解了这里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以及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我们还参观了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了解了这里的宗教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张掖丹霞地貌,我们惊叹于这里的自然奇观。

我们学习了丹霞地貌的形成原理,了解了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性。

在嘉峪关长城,我们了解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长城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青海湖,我们了解了这里的湖泊地貌和水文特征,以及湖泊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还参观了茶卡盐湖,了解了这里的盐湖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自然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实习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西北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丰富多样,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应该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地理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了自然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如GPS定位仪、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2. 实习过程(1)野外实地考察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前往实习地点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地表形态、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的观察,了解了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同时,利用GPS定位仪进行了地理坐标采集,为后续数据处理奠定了基础。

(2)室内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野外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回到实验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们根据实地考察所获取的坐标数据,建立了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解译。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揭示了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3)实习成果撰写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实习过程、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习成果等方面。

报告旨在全面反映实习过程和成果,为后续自然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实习使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的理解。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然地理研究。

最后,实习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我们今后从事自然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为我国自然地理资源的研究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部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西部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西部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西部野外自然地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野外调查工作能力和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方法,能够辨别不同的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选择在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包括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共计XX天。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貌调查: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观察了不同地貌的形成条件、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土壤观测: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土壤剖面特征等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了土壤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土壤形成和演变规律提供了实际资料。

3. 植被调查: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规律、植被覆盖度等进行了调查。

通过观察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条件,了解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为研究植被分布规律提供了实际数据。

4. 水文观测:我们对实习地区的水文特征、水文过程、水资源利用等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观测,了解了水文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分布规律,为研究水文地理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

5. 人类活动影响调查: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实际案例。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西部野外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前言目录第一章实习区自然地理环境概述第1节黄土高原第2节河西走廊第3节祁连山地第二章实习内容及实习路线(实习点)介绍第1节实习内容第2节实习内容路线一(1999年实行)第3节综合实习路线二(2002年实行)第三章实习内容图解(部分)第1节黄土的形成与演化第2节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第3节寒区地貌发育与冰雪资源第四章地貌学野外调查基本方法第1节野外调查工作程序第2节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布置第3节野外观测和记录第4节第四纪沉积物野外观测和记录第5节填绘各类图件、照像、素描和采集标本第6节地貌、第四纪地质图编制附表1沉积物野外粒度分级附表2粘性土野外鉴别方法附表3地貌基本形态—成因分类表附表4地貌形态组合分类表(以上目录部分可以设置链接)前言西北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我系第一届基地班跨区域野外综合实习的首选路线。

实习区选择中国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交汇地带。

在这里分布着著名的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三个既独立又彼此相连的次一级自然地理单元。

它们各自被看作三大自然区的缩影。

实习区的鲜明特征是地貌在地域分异中的地位十分显著。

正是地貌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在实习路线安排上可将地貌作为主线,同时考察其它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实习落脚点设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

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交通便利,可以兰州为中心拟订野外综合实习(考察)路线;为使实习内容有所侧重,也可分出三条支线:东行考察黄土高原,西行考察河西走廊,南行可考察祁连山地。

其二,有西部重点高等学府——兰州大学依托。

该校地理系长期以来在地貌、第四纪研究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实习前(或实习后)可以安排参观学习。

也可以同该校地理学基地班学生联合实习,进行学术交流等。

本书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实习区自然地理环境;第二章简单介绍实习路线和实习点内容;第三章则采用图解的方式对部分(特别是综合性强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进一步说明。

可以说,几乎每一张图(表)都能成为一个讨论专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由于地貌在西北野外实习中的重要性,第四章专门介绍了地貌学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相信,这对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野外调查也有借鉴意义。

本书的编写特点是用较少的文字和较多的图件对实习内容进行解释,通过局部某个实习点的观察实现对自然地理宏观规律的把握。

同时也希望通过实习,加深对国家重大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北防护林、青藏铁路)建设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

编者曾在兰州大学学习和任教长达十八年,也指导野外实习。

但真要编写出一本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时仍感到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一定存在不少问题,欢迎批评指正。

由于篇幅所限,引用内容没能一一加注,敬请谅解。

第一章实习区自然地理环境概述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地构成实习区的三大板块。

这里地貌营力组合复杂,地貌形态类型丰富,是一个良好的地貌野外实习区。

此外,也将有助于认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地域分异及其人地关系;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东亚季风与中国生存环境;长江水系到黄河水系、外流水系到内流水系;戈壁—沙漠—黄土带;高山—河流—绿洲—沙漠景观;区域环境开发与治理等。

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地貌、第四纪环境、气象气候、水文水资源、植被土壤、环境灾害、环境考古、区域规划、产业与城市布局等。

图1 甘肃省政区(左)及实习区地势图(右) 第一节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处我国二级地貌阶梯,被划归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

兰州恰好位于“季风三角”的顶点。

以近似南北方向延伸的六盘山、子午岭为界,黄土高原被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部分:西部、中部、东部。

这些中低山山脉既是黄土高原地貌分界,也是自然地理综合区划的界线。

实习的具体地点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部,大地构造上属鄂尔多斯地台、祁连褶皱系和西秦岭褶皱系的交接地带。

该区因位于六盘山(陇山)以西,故也被称为陇西黄土高原——与其构造基础陇西构造盆地相对应,又与六盘山(陇山)以东的陇东黄土高原相对称。

它在行政区划上相当于甘肃中部地区(也有人称它为陇中黄土高原),包括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定西地区。

其中定西地区的定西县曾经是全国18个贫困县之一。

本区由于河流切割,地形破碎,沟壑纵横,起伏很大,以黄土沟壑和黄土梁峁丘陵为主。

一般海拔2000m 左右,地表切割深度50-200m ,黄河谷地深达300-500m 。

由于更靠近物源区,黄土堆积厚度大,颗粒也较粗。

黄土记录(黄土—古土壤序列)在反映过去全球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祁连山东延余脉——兴隆山、马衔山和崛吴山等石质山地呈岛状突起于高原之上,形成特殊的山地垂直气候,使之具有发展用材林的条件。

由于马衔山海拔已超过3600m ,末次冰期冰缘地貌发育。

许多冰缘地貌现象至今仍保留完好,成为野外教学的最好教材。

黄河干流横贯本区,形成盆地与峡谷相间排列的一束一放地形。

河谷盆地较大者有兰州、靖远等,为农业精华所在地。

主要峡谷自上而下有刘家峡、盐锅盐、八盘峡、小峡,大峡、乌金峡、黑山峡等,均为良好的水库坝址。

“兰州式”黄河阶地已成为许多地貌学教科书的经典教学内容。

通过对黄河阶地的研究,可以探讨黄河的发育历史和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过程。

绝大多数城市坐落在黄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低阶地上,被称为“阶地文明”。

黄河乃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土地乃农业文明根植的基础。

炎帝、黄帝及其子孙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秦安大地湾一期(仰韶)文化就是新石器文化的一个代表。

另一方面,黄土滑坡、水土流失、扬沙—沙尘暴灾害性天气、干旱缺水、暴雨泥石流等也是长期困饶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大力推广种草种树,实行退耕还林和全民重视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第二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西界是乌鞘岭。

公路312国道和铁路兰新线都从这里经过。

翻过乌鞘岭便进入古今文明的河西走廊。

“河西”是指黄河以西,“走廊”因界于祁连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地形东西狭长而得名,又名“甘肃走廊”,止于甘、新边界,绵亘千余公里,而宽仅为几到数百公里。

实习点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但为了对干旱区全面了解,实习点必须向北方的沙漠延伸。

本区在构造上属祁连山山前坳陷带,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

海拔大多在1000-1500m之间(也有不足1000m的盆地)。

而北山山地为断续分布的中山,海拔1500~2500m,相对高度为500~1000m,构造上属阿拉善—北山地台边缘的隆起带。

走廊平原被断续分布的中山低山分隔为三大内陆水系,石羊河水系、黑河水系和疏勒河水系。

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三个灌溉农业区,即石羊河水系中下游的武威绿洲盆地区,黑河水系中下游的张掖—酒泉绿洲盆地区和疏勒河水系中下游的玉门、安西、敦煌绿洲盆地区。

走廊地势平坦、地面平整,机耕条件良好,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丰富的高山冰雪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扩大灌溉面积提供了保证,成为甘肃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河西走廊还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走廊——丝绸之路大通道!河西走廊的精华是绿洲。

绿洲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是水。

补给绿洲的水绝大部分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

这些冰雪资源的存量又受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气候因素制约。

另一方面,沙漠进退和沙漠化也严重影响绿洲生态系统。

此外,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干旱区河流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提倡节约用水,发展科学灌溉技术,调整产业结构等将有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祁连山地祁连山地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又名南山,由七条大致平行走向的山脉和谷地共同组成,大雪山(又名野马山)、走廊南山、党河南山和冷龙岭在甘肃省境内,其余在青海省境内。

疏勒南山和土尔垠大坂等山脉为两省之间的界山,当金山口以西称阿尔金山。

祁连山地势西高东低,大部海拔3,500m。

按地形可将祁连山分为东、中、西三段。

扁都口以东属东段,海拔一般低于4,000m;扁都口到北大河谷之间为中段,山势较东段高,切割也比较强烈,海拔在4,000-4,500m之间;北大河为中段,山势较东段高,切割也比较强烈,海拔在4,000-4,500m 之间;北大河谷以西为西段。

中、西段均为本省主要冰川分布区。

祁连山是一个复杂的褶皱断块山系,南北两侧以断裂下降,北坡比高2,000m,所以由走廊南望祁连山显得格外巍峨。

祁连山是一座宝山,不仅蕴藏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而且分布有多种自然资源。

祁连山的冰雪资源长期以来犹如天然的水库,对河西走廊具水力灌溉之利。

目前,须加以人工调节,修建水库把融水蓄积起来,以充分合理利用。

由于受东来暖湿气流的微弱影响,导致祁连山地的气候东部湿润,西部干旱,所以东部森林恢复良好,为较大林区之一;西部为辽阔的草原和荒漠草原,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

在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带,农业也有一定发展潜力。

图2祁连山地区地貌区划图图3祁连山地区1:100万地貌类型图图例从图例设计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主要地貌类型第二章实习内容及实习路线(实习点)介绍第一节实习内容兰州——●海拔1510m,中国的地理中心、中国西部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黄土堆积与黄土地貌,黄土记录及其反映的东亚季风气候和全球变化;●黄河阶地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黄河:外流水系、水文水资源、水土流失、悬河现象、断流现象;●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峡谷、河谷盆地、阶地、城市建设、生土建筑(窑洞式建筑)、大气逆温层、梯田、小流域治理、滑坡灾害等;乌鞘岭●海拔3035m,祁连山之东延余脉,夏季风深入大陆内部的又一屏障;●黄河(外流水系)与石羊河(内流水系)的分水岭;●季风区与干旱区的分界;●黄土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分界;●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乌鞘岭——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陇中通往河西的必经之路;乌鞘岭两侧的古代长城,历史地理和军事地理等;武威——●水——干旱区地理环境的制约因素,科学的灌溉方式、先进的灌溉技术;●民勤东沙窝:腾格里沙漠、流动沙丘、沙漠治理、防护林、沙生植物;●地貌营力系统一:东亚冬季风作用下的戈壁—沙漠—黄土带;●地貌营力系统二:流水影响下的高山—河流—绿洲—湖泊—沙漠带;●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绿洲生态,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漏斗)、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移民,黑风暴,沙漠公园,沙产业;张掖——●黑河——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形成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金张掖;●黑河莺落峡:峡谷地貌,河流阶地(共七级)与山地新构造上升;●祁连山山麓的新老洪积扇,流水作用下的坡面发育理论;●黑河支流(支沟)的泥石流及泥球构造;●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黑河水动力资源与水资源,铁路兰新线与城市布局,甘肃的商品粮基地,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裕固族,黑水国遗址等;酒泉——●文殊山——河西走廊活动构造的代表,逆掩断层、背斜、摩擦镜面等;●祁连山西段地貌、植被的垂直分带及与东段的比较;●祁连山古冰川遗迹:土大坂(海拔3350m)、吊大坂等处;●祁连山现代冰川和冰缘(寒区)地貌:“七一”冰川,冰缘现象;●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航天基地,“七一”冰川旅游资源的开发,季风气候与环境灾害,干旱区与石油资源的开发等;祁连山●祁连山一、二、三级夷平面的发育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夷平面及走廊平原同一条河流的地貌发育与传统的戴维斯理论;●景阳岭(海拔3800m):第四纪古冰川沉积物;●全球变化对祁连山冰雪水资源(量)的可能影响;●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扁都口——湟水谷地通向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夷平面地貌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大入秦工程,产业布局,绿色食品;西宁——●龙羊峡:黄河下切和溯源侵蚀,黄河源,黄河水动力资源的梯级开发;●日月山(海拔m)——黄河水系(湟水)与青海湖水系的分水岭;●青海湖(海拔3218m)——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渔业资源及湖区的开发;●青海湖的形成演化,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湖泊水位下降;●地貌环境与人类活动: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理环境的精华和未来城市带发展的自然基础,盐湖,矿山城市,青藏公路/铁路/光缆线;第二节综合实习路线一(1999年实行)第一天:兰州→皋兰山→白塔山→西柳沟→虎头崖→大沙沟→兰州①东亚季风(气候)→沙暴尘暴扬沙及浮尘天气→黄土沉积作用→黄土地貌:源、梁、峁、冲沟、切沟、细沟等;②新构造上升→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蚀→黄河阶地、峡谷与宽谷、边滩与心滩、河流沉积物,阶地二元结构等;③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记录与全球变化、黄土物质的构成;④地貌环境与城市发展(黄河峡谷、河谷盆地、阶地文明、生土建筑、引大入秦工程、大气污染、大气逆温层);⑤半干旱地区的雨养农业、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与治理、新石器文化、城堡式丹霞地貌、矿山城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