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医养结合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医养结合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医养结合背景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结合市场需求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合理优化 课程内容,确定核心课程。在优化护理人才培养课程的过程 当中,确定核心课程内容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 应当从医养结合机构单位的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 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以此为切入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在这 一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结合行业相关要求,以护士执业资 格考试标准为指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持续性发展能力,并 注重开展老年护理职业基础培训工作,同时确定岗位能力 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应课程标准。构建独立的 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转变 传统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而构建 “123”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1”是在第 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护理知识,还 应该在每一学期分批次到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帮扶活动,通 过让学生与被护理人员接触,深入了解被护理人员的心理
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教育制度不断 改革与优化的过程当中,许多现代化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地 应用在教育行业中。通过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其能够与传统 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以及教学效率上起 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授课满意 度。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专业课 程理论方面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之 余拓宽知识面,进而弥补实践学习中的一些不足。具体而 言,相关院校可以通过职教云平台、智慧课堂、腾讯课堂 等多种网络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开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相关院校还可以 借助社会资源力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借助进 社区和进养老院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提 前储备相关工作经验。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职业特 性和岗位职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培 养医养结合的技能。

面向基层地方高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思考

面向基层地方高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思考

面向基层地方高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思考摘要:随着临床护理模式从传统护理模式向整体模式的转变,社会对高校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仍然是以普通群众为主,因此加强面向基层地方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更是目前高校的教育重点。

本文即是从高校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入手对如何培养适合基层地方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才面向基层高校教育实践性教学1.引言临床护理是医学中较普通却面向广大基层的护理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作为重点培训基地之一对培养面向基层的实用型基层人才起着巨大作用。

其中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系统护理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操作性技能,为其在以后从事该专业事业时打下厚实的基础,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

2.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思路一些高校在施行实践性教育后取得了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利用实践性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护理能力是具有一定实效性的,下面笔者就从如何做好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性教学教学质量出发,对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加以探讨。

2.1 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学生第一次接触护理专业就是基础护理学,而基础护理学的知识概述都在基础护理学的第一章--绪论里面,只有认识到绪论的重要性才能够对基础护理学这本书进行总体了解,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很多护理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绪论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将其看成纯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第一节绪论课学习时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就不够深刻。

但实际上基础护理学的绪论是整本书的纲要,只有理解了绪论内容才能够对护理学知识有一个总体了解,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时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绪论课知识的重要性。

2.2 上好教学实验课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知识时对护理学只是抽象型的理论上理解,要想真正让学生走入护理这一学科,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还要依靠教学实验课的辅助。

高校综合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

高校综合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

高校综合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素养的医学生,高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合作,开展了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方式。

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旨在让学生在不同医疗环境中获取更全面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医学素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背景与意义二、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1. 学习阶段分配在联合培养模式下,学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将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合理分配。

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医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到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践学习。

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医疗环境中获取更全面的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其全科医学素养。

2. 专业导师队伍建设针对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需要,学校和医疗机构联合建立专业导师队伍,负责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项目。

专业导师队伍包括来自学校教师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成员,他们在教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 实践经验交流学校、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将定期举办实践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实践经验得到分享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了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医疗问题,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合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模式在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医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种类的疾病和病情,培养了他们全面、综合的医学素养。

他们在综合医院可以接触到各种专科疾病的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了解到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基层医疗机构则可以让学生更贴近患者,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

2. 实践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健康、大卫生”观念赋予了护理专业新的内涵,将医疗卫生的关注点从治疗发作性疾病的疾病模式逐渐转变为保健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从传统的疾病护理向生命全过程护理转变,将预防、保健、康复与治疗融入护理体系中。

行业对护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宽领域、精细化、高素质的趋势。

为培养新型护理人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以大护理专业对接大健康产业,以专业的精方向设置对接产业的精细化需求,以校、政、院、网的跨界融合培养适应现代健康行业需要的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开展“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研究内容与实践1.实施“大护理、精方向、跨界融合”改革对接大健康服务产业链各领域及新兴岗位群,明晰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立足大护理专业,精设临床、养老、康复、社区和母婴护理等5个方向,精准对接领域扩大、岗位细分的现代健康服务业。

既大专业培养又精方向对接,形成了“既多能又一专”的专业建设新模式。

学生入学的第二学年开始对其实施分方向培养,第三学年则进入对应机构(医院+养老院、社区、康复及母婴机构等)实习。

对应培养定位调整培养规格,在能力培养上除要求具有临床护理岗位所需基本素质外,还注重培养养老护理、社区康复、家庭护理、健康保健、心理咨询、营养调剂等知识和能力。

2.构建“校院融合、临床对岗、三一递进”的育人模式牵头成立了咸阳职教集团,建立校、政、院三方联动合作机制。

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牵头、企业参与成立了咸阳职教集团,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等5所集团成员医院签订协议,在各合作医院组建了校院工作站(教学科)、教研室,制订了校院融合人才培养制度文件共计10篇51项,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实施校院融合育人,三年“三一递进”培养。

按照“学院建病房,医院设课堂”的理念实施“办学入(医)院”,将课堂移入医院,学校医院双方共同组织教学,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培养。

构建社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说明报告

构建社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说明报告

构建社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说明报告1. 引言社区学校在育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想实现真正的协同育人,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本报告旨在说明如何构建一个社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构建理念构建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构建理念。

我们认为,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应该以学校为中心,与家庭、社区和其他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

建立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育人目标,并通过合作机制确保各方协同行动。

3. 合作机制针对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我们建议建立以下合作机制:3.1 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他们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分享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行为表现。

家长也应该关注学校的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

3.2 学校与社区合作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机会。

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机制,可以促进社区资源的共享,改善学生的研究环境,并提供更多与社区相关的研究内容。

3.3 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除了家庭和社区外,学校还应该与其他机构,如教育局、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研究资源,并帮助学校与其他机构之间共同制定育人方案、开展专业培训等。

4. 实施策略在构建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时,需要制定明确的实施策略。

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4.1 制定合作协议各方应当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协议应包括课程共享、信息交流、活动组织等内容,建立起稳定和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4.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使学校、家庭、社区和其他机构可以方便地交流和分享信息。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各方可以接收到有效的信息。

4.3 加强专业培训为了提升学校和其他机构的育人能力,应加强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育人方法等,确保各方能够胜任自己的角色。

5. 结论通过构建社区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家庭、社区和其他机构的育人作用,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部颁 十八项标准规范的护理操作。其次 , 结合 临床穿插讲述病
例、 护理措施及经验教训 。 再次 , 教育学生如何从观念和行动上
做一名合格 的护士 , 在讲到急诊护理时 , 先使 学生加深急诊概 念 , 出一个“ ” , 突 急 字 并列 出大量急诊病人 的症状 、 体征及家属
我校 护理教研 室始终围绕培养 高素质 实用型护理人才 的
教育教学 目标 , 改变原有课程模式 ,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色 的
的迫切愿望 , 激发护 士救死扶伤的责任感 ; 在讲到褥疮 护理时 ,
特别强调 昏迷病人在没有 陪护情况下, 通过细致的观察病情、 按
课程体系, 护理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教学的 比例调 整到 1 , 将 : 2 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技术操作多 、 实践性强 , 要求
的讲 述中 , 结合临床案例 , 教育广大护生遵守医德 , 具备“ 独” 慎
精神 , 做一名合格护士。
4 利 用 模拟 病 房 示 教 , 养实 用 型人 才 培
为使学生理论学 习更具实践性 , 除在教学 中运用传统 的讲 解、 示教 、 回示 等教学法外 , 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 了改 革和创新。 把护理示教室和操作室按 医院病 区的形式布置 , 利用 模拟病房进行示教 , 采用情境教学法 , 求护生进 模拟病房必 要
良好 基础 。
项基本功 , 强化基本训练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根本 。由
于操作训练与设备 、 设施有密切的联 系, 因此 , 学校十分重 视护
理教学条件的改善, 以护理教研组为龙头 , 坚持 增加投资、 人员、 设备 。目 , 前 学校操作室已扩充成 4 , 个 床位增加至 2 张, 0 护理 教学人员 2 人 ,并且配备 了先进的医疗器械 。教学条件的改 O

现代学徒制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现代学徒制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现代学徒制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30201 。

二、招生对象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报考资格的应、往届中职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

三、基本学制与学历(一)学制全日制三年或二年(面向中职护理、助产专业学生,企业相关岗位员工)(二)学历学习合格取得专科学历。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等行业,既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又能胜任社区护理、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学徒岗位工作,具备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求实创新服务意识,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培养方式学校和医院联合招生、双导师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

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医院的员工。

校院共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理论传授和岗位技术技能培养、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临床导师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

六、职业范围(一)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二)面向职业范围1.临床护士岗位:可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或一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运用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知识,通过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促进其身心健康,减少伤残。

2.社区护士岗位: 主要在一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为基层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为0-6岁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

3.急救中心医疗救护员岗位:可在急救服务中心运用救护知识和技能,对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施行现场初步紧急救护。

4.养老护士岗位:可在养老院或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如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管理,老年人症状护理,老年人安全护理,老年人用药护理,老年人康复护理,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人精神心理护理及养老护理等。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林梅(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

方法在原有学校与医院培养护理人才的基础上辅以社区护理实践教育。

结果护生通过社区护理实践教育,其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科研能力等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结论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突破了我国现有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对于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联合共育 实用型 护理人才 实践体系 Key words Joint co-culture Practical type Nursing personnel Practi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2-2072-02 基金项目:2011年度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重点研究项目(编号:GJBH11009) 作者简介:林梅(1956-),女,浙江湖州,大专,副主任护师,从事社区护理教育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根据教育部高等医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以及社区护士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验基地[1]的精神,近年来,我们在原有学校与医院培养护理人才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1.1 学校实践 学校实践在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建立创新实验室项目,组建创新实验室,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模拟医院病房结构的实验区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情境模拟,以缩短与临床的距离;加强岗前模拟情景训练,在学生实习前的第六学期安排约36学时的岗前模拟情景训练,内容包括: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临床护理技能培训、护患沟通培训以及摸拟招聘会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主要针对1~2年级学生,时间3周,以暑期参观、调查和访问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布局、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服务现状等形式进行认知实践活动。

基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新体系

育、 人文关怀 、 临床护理技能培训、 护患沟通培训 以 及摸拟招聘会等。临床护理技能培训 内容融 内科 护理 学 、 科 护 理学 、 理 学基 础 、 救 护理 、 康 外 护 急 健
评 估 等课程 , 用 以病 案 为基 础 , 问题 为 中心 的 采 以 教学 方法 , 由学 生 自行设计 , 先 拟订 护理 计划 , 利 并 用 已学 的操 作技 能和各 科储备 知识 实施 护理措 施 ,
学 校

...

—LL
社 区



医 院

对学生进行综合整体的操作技能培训, 以提高学生 的技术能力。第 四, 社会实践活动 。建 立护理协
会 、 年志 愿者 协会 、 十字 阳光使 者 等 多个 学 生 青 红

.一 L 本” 的整 体护 理观 对所管 病人
5 刘 红卫. 理 临床 教学 现 状 与展 望 [] 护 理研 究 ,04 1 护 J. 20 ,8
(0 1 A): 7 5 1 0.
( 稿 日期 : 0 10 - 5 收 2 1 - 90 )
基于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 的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研究
理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 目标 , 构建 了“ 学校实训 一 社区实践 一医 院实 习” 的实践教 学体 系, 护理 对 本科生进行专 业核心 能力培养 取得 了较好 的效 果 。现 报 告如 下 。
1 学校 .社 区. 医院联 合性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 建
1 基 本框 架 , 1 . 1 图
站等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 , 感受医院和社 区 环境 , 增加对护士职业的感性认识 。而主题教育实

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B01/2018(一)在不同专业学科中实施院校合作韩媛等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使用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将学校与医院的资源与特色有机结合,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构建并实施“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护理场景临境化”的立体式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模式。

刘俊香等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中,构建院校合作急救护理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技能操作—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的综合急救能力和学习兴趣及团队合作能力。

李健芝等在健康教育学的教学中构建了校内实训、社区实践和医院见习三阶段教学法。

这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托教材和临床环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方法更加丰富,综合提高了护生的能力。

彭翠娥等在初级肿瘤专科护士培训中与怀化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合作培养,经过八年的实践研究,护生在第3年的前3个月进行相应科室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学习、临床病例见习,后7个月到医院进行专科实习和普通实习,肿瘤专科培训毕业生在考核中其综合素质包括沟通、人文关怀、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处于优先水平。

(二)在不同阶段学生中实施院校合作陈一莉等通过大一护生到临床进行志愿服务,帮助学生确认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但认为后期还需要学校、医院、社会进一步的支持,并重视后续的专业价值观教育和心理疏导。

谢卫通过加强院校合作,细化见习方案,在临床集中见习中提高了护生的知识和技能。

陈长香等构建模拟实验平台—临床见习平台—生产实习平台—实践考核平台四级递进式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技能操作—模拟课堂—见习—实习零距离无缝隙链接空间和环境。

在这些教学改革中,研究者以护生为主题,针对某一阶段或者全阶段护生的能力特点,实施院校合作,以提升护生的能力,这种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院校合作模式是现代高职护理院校培养以职业技能为主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促进高职护理院校开展效果出色的实践教学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值得大力推广和发展。

《护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护理教研室中国医科

《护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护理教研室中国医科

《护理学基础》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护理教研室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护理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护理教研室是学院的重点科室之一。

几年来,高职学院护理教研室始终严格地按照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的有关细则促进护理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并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

为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我们按照普通高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进行了认真的自评,现将测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领导重视学院领导对护理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课程建设的规划、措施。

学院设立的教学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教学工作并进行实地检查;建立了院长、教务科长、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主管院长还经常到各教研室,召开会议了解教学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各级管理部门认真地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建立了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老教授督导团深入课堂听课,反馈教学效果,提出改进的意见,促进教学改革;每年一度的优秀教学单位、优秀教师评选,年终的教学总结大会进行表彰等,鼓励教书育人,激励了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院为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鼓励年轻教师不受参加工作年限的限制攻读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在经济上给与一定的支持。

获得省级精品课程后,从大学到学院给予了丰厚的奖励,更激励了教师们的教改热情。

学院每年都拿出大量经费投入教学建设,对教学工作予以大力扶持,近5年来,护理教研室在原有基础上又增添购臵了最新型的电脑;安装了教研室计算机互联网(教研室、学生实验室等);改建了多媒体实验室;理论授课的大教室配备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便于教师授课时使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护理教研室正是在这种良好环境中,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制定的课程建设政策,使护理教学工作蒸蒸日上。

二、教师队伍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紧跟临床护理学科的发展;鼓励护理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为教师参加教材编写、撰写论文提供机会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我国,尤其是适合我省卫生市场需求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 式。 1“1.s+1.s”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科学、有效的护理^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 重要保障,因此,我们面向青海省、市、州、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 服务站,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及各级医院卫
体现现代护理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院合作、分段实 施、双证并举”的“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必
块,将每种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纳入护理评 估,加强对疾病首优护理诊断的训练;将治疗纳入护理措施和 健康教育中,增加了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护理知识。 2.7.2优化实训项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技术无 论是操作项目、操作用物还是操作标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第1~3学期,学生在校内主要学习公共
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充分利用仿真护理实训基地进行课间实
训,假期进行与护理专业工作有关的社会实践,形成初步的职 业认知。学期末安排教学见习,强化学习常用的护理技术。第二
阶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第4学期,学生在教学基地上课, 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通过“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 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医院教,学生在岗位上学,促进学生综 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第5—6学期,学生在临床、社区实习,全面
方面,通过兄弟院校、临床一线、各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多种途径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 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由护理系和合作医院 护理部主管领导对每门临床护理课程选拔出1—2名临床经验
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基本护理技能和专科护理技能过硬、具有 一定授课能力的高年资临床护理工作者,让其参加省教育厅教

院校合作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院校合作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37B01/2018◆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吴冬景 王 璐院校合作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目前各国高职护理教育均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其中护理院校合作教育是指专科护理院校与各级综合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培养临床护理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因此,院校合作对于护理学这种实践性科学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中外护理教育院校合作教育模式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院校合作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院校合作教育概念院校合作教育就是将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和条件更加紧密地与护理院校的教学系统相结合,医院提供的不仅包括实习基地,更加强调全程参与到护生的实践和理论学习中,使护生在学习早期就对护理专业形成更深刻和实际的认识,在学习护理理论期间可以深入到临床情景中,与临床护理工作者交流沟通,学习临床经验,把握临床护理发展方向,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

院校合作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与学校课堂环境资源的共同协作下,既能紧密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又能实际模拟临床环境的工作并利用临床丰富真实的病例资源,培养学生缜密的临床思维并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以使其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院校合作的教育方式属于合作教育的一种,是职业教育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具有现代性、职业性、市场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目前在很多国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二、国外院校合作现状德国是最早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产物的国家,以“双元制”为雏形,其后美国在20世纪初期提出护理教育院校结合的“产学研合作”理念,并在七十年代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在实践中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

英国紧随美国的发展,牛津大学雷吉斯医学教授威廉·奥斯勒爵士介绍了英国的床边教学,不久之后开始了北美地区的实践。

爱丁堡大学的护理教学,较早就开启了联合实践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医校共建实施方案

医校共建实施方案

医校共建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医生素质不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校共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医校共建是指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目标。

医校共建的目标是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医疗现代化需求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医学知识。

2. 开展教学科研合作。

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可以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开展临床试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 建立师资队伍交流机制。

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师资队伍交流机制,医院的临床医生可以到学校进行教学,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促进教学和临床的深度融合。

4. 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

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可以共同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等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开展医校共建,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2. 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校共建的监督管理,确保医校共建的实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3. 宣传推广。

加强对医校共建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医校共建的认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五、结语。

医校共建是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医校共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医校协同育人机制

医校协同育人机制

医校协同育人机制引言医校协同育人机制是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机制。

通过医校协同育人,旨在培养具备良好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临床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校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其带来的优势。

重要性医校协同育人机制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医校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环境,并与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师进行直接互动,从而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此外,医校协同育人机制还能够加强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的融合,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主要内容医校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学生在医疗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临床实,通过亲身参与医疗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2. 实践项目: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参与研究、诊疗、病例分析等活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专家指导:医学院校邀请专业医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借助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4. 学科交流: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学科交流,促进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水平。

5. 创新创业:医学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优势医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带来了以下几个优势:1. 综合素质提升:医校合作培养模式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2. 职业发展优势:通过参与医疗机构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医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并具备更好的职业竞争力。

3. 学术合作机会:医校合作培养模式为医学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

4. 医疗资源共享:医校合作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医学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改革探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改革探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改革探讨彭美娣【摘要】面对社会对护理的高要求和“90后”护理教育对象的个性化,护理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需要更加灵活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要求.以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的三大要素(情境、协作、教师),提出了与教学模式三大要素相对应的“建点、搭台、扩队”的三大改革策略.【期刊名称】《职业教育研究》【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作者】彭美娣【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了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开始独立于临床医学,护理工作者和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患关系的变化,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实用型、能力型护理人才迫在眉睫。

目前,护理教育的对象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9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自我、好奇、叛逆、现代,热衷于手机、QQ、微信等自媒体,对书本的兴趣减少,对他们的教学应与时代同步,与生活相融[1]。

面对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和社会对护理的高要求,护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正影响着学校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也就是用最适合的方法教给学生最需要、最关注的东西,旨在使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排)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排)

第一部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分析(一)行业背景与社会需求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中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

3万人,平均年净增长11。

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意识、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

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

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职护理人员在就业、发展前景上十分广阔。

由此可见,护理行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护理能力、质量的提高和护理对象、护理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中,一度被国家列为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

虽然护理专业发展较快,但目前全国1:1的医护比例依然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

5的比例相差更远。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然而护理专业的就业情况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困难。

一方面,现有医疗机构绝大多数都是事业单位,几乎100%超编,很多单位都已经有大量的编外人员(人事派遣),要想进医疗机构就必须参加公开招考,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公民的健康意识、保健意识在提高,社会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

此外,男护士更是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因为男护士们出现在手术室或者急诊室等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科室病房时,比柔弱的女同志更有优势,面对血淋淋的场面,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男护士配合医生临危不乱,动作比女护士要快要稳。

学校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校医院服务水平,切实方便我校师生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我校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提高诊疗水平,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校医院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校医院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

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15年上半年完成与**省**医院、**省**医院的医疗联合体组建工作。

三.组建及管理(1)组建方式。

校医院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与**省**医院、**省**医院建立契约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

(2)管理模式。

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连接纽带。

医联体采取理事会治理结构,理事会作为联合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

理事会由**省**医院、**省**医院、**医院三方推举理事组成,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理事会成员需报市级、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能履行职责。

(3)职责分工。

①**省**医院、**省**医院承担对我校医院的管理指导、技术帮扶、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等;负责我校医院疑难危重疾病患者的会诊、上转接收工作。

②我校医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开展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③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辖区医联体理事会的重要成员,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医联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护理专业群‘一核引领 三融三共多极联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

“护理专业群‘一核引领 三融三共多极联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

“护理专业群‘一核引领三融三共多极联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推介张晨;谢燕;缪金萍;李勇;陈玲【期刊名称】《职教通讯》【年(卷),期】2022()3【摘要】随着健康服务业发展,护理教育面临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要求,亟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探索了“一核引领三融三共多极联动”的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效果显著。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一)组建对接健康服务岗位群的护理专业群,确立培养具备大健康理念的“生命守护者”的目标体系在分析健康服务岗位群能力结构,组建以护理专业为核心,引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健康管理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群的基础上,学校秉承“用爱和知识守护生命”的校训。

【总页数】1页(PF0003)【关键词】护理专业;护理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结构;健康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健康理念【作者】张晨;谢燕;缪金萍;李勇;陈玲【作者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幸福天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三层次、三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工程勘测专业群课程体系为例2.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式一体、三方联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3.构建汽车后市场专业群人才培养三平台支撑"职业活动导向技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4."一核双驱三联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5.“‘文化引领课程搭台校企协同’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推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
实践体系的构建
林梅
(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湖州313000
) 摘 要 目的探讨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

方法在原有学校与医院培养护理人才的基础上辅以社区护理实践教育。

结果护生通过社区护理实践教育,
其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科研能力等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结论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突破了我国现有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对于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联合共育 实用型 护理人才 实践体系
Key words Joint co-culture Practical type Nursing personnel Practi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2-2072-
02 基金项目:
2011年度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重点研究项目(编号:GJBH11009
) 作者简介:
林梅(1956-),女,浙江湖州,大专,副主任护师,从事社区护理教育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
重点,根据教育部高等医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以及社区护士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建立“医院—社区”联合性质的实验基地[1]的精
神,
近年来,我们在原有学校与医院培养护理人才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了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
践体系的构建
1.1 学校实践 学校实践在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建立创新实验室项目,组建创新实验室,加强设计性、
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模拟医院病房结构的实验区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情境模拟,以缩短与临床的距离;加强岗前模拟情景训练,在学生实习前的第六学期安排约36学时的岗前模拟情景训练,内容包括: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临床护理技能培训、护患沟通培训
以及摸拟招聘会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其中,专业实践主要针对1~2年级学生,
时间3周,以暑期参观、调查和访问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布局、
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服务现状等形式进行认知实践活动。

同时,根据社会热点和社会形势,紧密结合专业,确立实践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如红丝带活动、
生存体验、“三下乡”等,对社会适应能力、应激应对能力进行拓展培养。

1.2 社区实践 努力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
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建立了以医学院附属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护理本科生的实训教育基地6个,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建社区师资队伍,在社区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从事社区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和在校老师结合《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一起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活动。

大三期间利用学生周三下午,周六上午空课时间,每周安排学生去社区见习,
时间4周,跟随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档案建立、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等工作,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小组学习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对社区进行评估,并在班内进行汇报表演,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的难点“安德逊社区作为服务对象”模式的理解,学会如何在社区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对社区整体的健康进行
护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
;组织
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常见慢性病调研,并针对问题结合所学的医学知识开展健康宣教,以提高学生的健
康教育技能;和学生处联合组织各种专业性公益活动,如在社区、养老院为老人血压测量、健康宣教、急救演练;在幼儿园为小朋友传授最基本的健康卫生知识,爱牙护齿,用眼卫生;在艾滋病日、高血压日等专题节日中,组织学生与与疾控中心、科协、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3 医院实践 拓展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通过临床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递进式实习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大一、大二学生为临床见习实践阶段,要求学生在暑期进行2周的医院见习,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医院的环境、护理职业的要求及工作氛围,形成对职业和服务群体的认同感;大三学生为教学实习实践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4周的医院教学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体护理的理论具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实施,了解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与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对专业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大四学生为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时间44周,目的是强化已学的医学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和巩固护理专业技能包括健康教育的技能,综合提高自己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实施成效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模式的实践体系,是突破我国现有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培养创新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新途径。

由于浙江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大多都是挂靠医院,其中社区护理人员由医院护理部统一安排调动,因此通过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模式实践体系培养的学生既能适应马上临床护理的工作,也能适应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0%、98.8%,99.6%,高于全省同类高校。

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显示,近几年来,73.0%就业去向为省市三级医院,27.0%去向为县镇二级医院。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态度好、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临床适应能力强、善于与患者沟通。

3 讨论
3.1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构建的意义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和合作,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3]。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对于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地方培养提供既适合临床专科护理,也能为社区人群健康需求提供服务的实用型卫生护理人才,充分发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推动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确保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功的基础。

3.2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构建的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重新定位,即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高的就业岗位适用性。

社区实践是护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也是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4]。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社区护理人才的实践体系的构建,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高等护理教育“学校实训加医院实习”的实践模式缺陷,使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以此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而且能较快的成为适应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3.3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构建的优势 据统计,全国护理专业的年招生量已是2001年招生量的两倍,其就业率面临严峻挑战。

而另一方面,据卫生部2007年5月10日公布的资料,2006年年底,我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护士仅为10万人。

因此,如何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培养适应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协调育人和用人的关系,是地方高等护理院校能否办出特色、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共育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将为地方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也为同类高校的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2] 林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55-1556.
[3] 卫生部文件《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4] 黄万琪,舒剑萍,程清洲,等.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4-256.
(收稿日期:2012-06-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