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差别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和指导。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对市场的监管和调节,为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本文将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市场监管和调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起着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市场参与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交换,形成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秩序稳定,防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发生,确保市场价格的公正和合理。
政府也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避免出现经济过热或者衰退的情况。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是指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而私人企业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
政府在这方面承担了主导地位,通过公共投资和公共管理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保障社会的基本福利和权益。
政府也要保障市场的公平和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经济的结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推动创新和科技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税收激励、财政支持等方式来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稳健增长和转型升级。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是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的不均衡,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利益输送和资源的过度集中,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传统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能包括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由过去的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和监管转变。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上。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安排资源的分配,并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这种传统的政府职能已逐渐变得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受到了挑战。
政府所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指导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直接资源配置转变为间接引导和监管。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制定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来安排各种资源的分配。
这种集中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政府不再直接进行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
政府的职能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集中,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政府也可以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公平竞争,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和合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市场经济具有更为自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充分的竞争机制,政府不再能够通过直接的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化改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推行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者。
这种转变,需要政府职能的全面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服务理念。
以前政府职能定位是集中于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监督、行政审批、财政投入等,这种职能定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政府的职能应该转变为市场经济管理者,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政府应该搭建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竞争。
在服务理念上,政府应该从规模型向服务型进行转变,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营造和谐社会。
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一种变革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手段,是一种经济力量在市场机制下自由竞争、自主分配的运作模式。
而市场经济所需的市场机制,是指企业、市场、竞争、法律、人才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功能发挥,这种市场机制可以靠政府来调整和完善。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营商环境,如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组织市场体系等。
此外,政府还逐步深化金融、土地、证券、劳动力、资源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
三、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的相互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是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而市场化改革则要依赖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来保障各个市场要素的有效配置。
政府对市场应维护秩序、公正竞争,而市场化的改革则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逐步可能。
政府应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形象,通过搭建合理的市场环境和优化行政管理的制度机制,尽可能地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改革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行政效率、执行效果、政策平衡等。
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1。
政治职能政治职能又称统治职能,是指政府维护国家统治阶级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内部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我国政府有四大政治职能:军事安全职能;外交职能;公共安全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2经济功能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职能。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基本上具有四大经济职能:(1)经济调节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市场监督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三。
文化功能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进行管理。
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1)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3)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健康体育。
4社会功能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国家提供公共服务、改善社会管理的职能。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公开的,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解决。
相反,它们应该由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引导、规范和管理。
目前,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整社会分配和组织的社会保障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职能的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发挥计划生育职能。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转型期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
在政府与市场问题上,迄今为止有两种极端的思想和做法:一种是市场至上,市场万能,导致市场失灵;另一种是政府至上,政府万能,导致政府失灵。
这两方面的经验使当代政府努力寻求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既避免市场垄断又避免市场失灵,既避免政府垄断又避免政府失灵。
一般来说,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的不足,促进社会公平。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转型期。
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政府职能也开始发生变化。
但是,由于行政理念的转变、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政府白体能力的提高,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着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等典型现象,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它们在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政府干预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基于供求关系形成的,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上的各个参与者根据自身需求和供给情况,自主决定生产和消费行为。
资源会自然流向需求量大的领域,从而实现经济高效运行。
而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主导,通过计划、指令来安排资源配置。
政府可根据国家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和分配方案。
虽然可以实现对资源的集中调控,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限制,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二、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
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
这种自发性的市场机制可以调节供需关系,引导资源向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计划经济中的市场机制较为弱化。
由于政府的干预,价格和市场无法完全自由调节,导致资源配置受政府决策的限制,容易出现供需失衡和无效率问题。
三、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相对较小。
政府职能主要集中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政府的干预力度相对较低,注重市场的自主调节。
计划经济则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体制,政府在资源配置、价格控制、生产计划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规划。
四、效率和创新市场经济由于其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资源能够流向效率最高的领域。
市场中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成本效益,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计划经济下,由于政府的垄断地位和资源分配的限制,市场竞争相对较弱。
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体系的僵化和资源的滞留。
五、个人自由和公平市场经济注重个体的自由决策和自主权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市场经济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体的选择权,对于个人的权益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谈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又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逐渐从简单的行政管理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调节者和服务者。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探讨。
一、政府职能的演变1.1 传统的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中国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管理上。
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来规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统一决策、统一调度、统一分配资源,并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国有企业管理、市场监管、资源配置等。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方面,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更加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法制建设,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调节职能。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新职能2.1 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为市场主体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2.2 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政府应加强市场主体的监管和约束,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2.3 打造法治环境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立法、执法和司法的质量和效率,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运行。
2.4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政府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培育创新人才等方式,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创新环境,推动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
2.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扶持、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等方式,推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计划经济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践中低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
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因为在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的建国初期,国内经济萧条,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严重缺失,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而这种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极大地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
在建国初期艰苦的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已经无法再承受较大的错误,任何在社会发展中造成的失误都将对我国产生极大地影响,因此能够极大规避这种问题的社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了首选。
在当时我国坚定发展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建国初期在产权方面,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目标的追求;在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形式方面,以行政命令方式制定颁布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6年底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中预定的大部分指标。
到1956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具有自己的若干特点。
在这短短几年中,我国凭借计划经济,迅速恢复了战争的创伤。
在这种前提背景下,从1953年开始到70年代,排除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走计划经济道路,初步完成了工业化。
到了21世纪,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步入了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这种经济体制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计划经济体制拥有促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保证经济活力的特点,但是同样地,在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等问题。
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因此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代替,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职能必然发生相应变化。
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利与弊
2.含义 计划经济: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 经济体制。
3.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由中央 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 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的执行者,对资源配置 没有什么影响。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每个 消费者、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是相互独立的,政府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生产什 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完全由企业按照自己 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求情 况来决定。
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权力调配资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背离经济规律挫伤生产者和分市场经济的弊端1市场经济的重利性易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市场经济承认各个独立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各个经济主体也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是这种重利性原则也强化了人们对利益的斤斤计较甚至诱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
老 百 姓 都 在 凭 票 购 物
中国在市场经济时期的成就
1、对内改革: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城市 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并存(多种所有制:公有制、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对外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了改革开放格局;进入对外开放的新 阶段——入世
中国在市场经济时期出现的弊端
一、市场失灵 二、收入分配不公 三、经济波动
拜 金 主 义 的 出 现
社 会 的 冷 漠
—— 小 悦 悦 事 件 的 产 生
总结
计划经济的优点: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缺点:依靠国家计划和行政权力调配资 源,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条块分割, 背离经济规律,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 的积极性
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是相互关联、影响较为密切的两个方面。
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有关政权的组织、权力关系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经济制度则是涉及资源配置、市场规则、企业组织形式等经济领域的一套制度安排。
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制度框架。
首先,政治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体现在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
不同的政治体制有着不同的权力结构和政府职能布局,这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
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决策的透明度较高,成立与否往往要经过议会的投票批准。
相比之下,集权政治体制下的决策则更为集中和高效。
这些制度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政策取向和结果。
其次,经济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分配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上。
经济制度的不同决定了资源分配的方式和市场力量的作用程度。
市场经济制度注重市场的自主调节和效率,而计划经济制度则更加强调政府的调控和公平。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分配方式会影响到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利益格局的塑造,从而对政治体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还表现在社会发展和制度创新方面。
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演变往往伴随着经济制度的调整和变革。
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利益博弈,进而迫使政治体制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经济制度要求。
同样,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也会影响到经济制度的调整和演进。
逐渐民主化的政治体制会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保障私有财产权利,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还体现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
国家之间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差异会影响到国际间的政治互动和经济合作。
政治体制的稳定与信誉程度会影响外资的流入,经济制度的透明度和规则性则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和公平性。
同时,国际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也会对各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调整。
综上所述,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1. 引言1.1 市场经济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兴起是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市场经济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制度变革的过程。
市场经济基于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市场经济的兴起引发了政府职能的变革。
传统上,政府主要负责资源的分配和管理,通过直接干预市场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逐渐发生了改变。
政府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为导向,更多地扮演监管者、服务提供者和调控者的角色。
市场经济的兴起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政府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调控市场秩序,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2 政府职能的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兴起过程中,政府职能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上,政府主要扮演着资源配置、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角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在逐渐发生转变。
政府职能的变革体现在多个方面。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不再是过度介入经济活动,而是更多地扮演监管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政府不再主导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监管职能变得更加重要。
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防止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发生。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也变得更为突出。
政府需要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职能也得到加强。
政府需要在市场波动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调节和稳定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发生了显著转变。
政府不再是经济的主体,而是市场的监管者和服务者。
政府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
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转向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还对整个市场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减弱。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扮演者从调控、规划、分配等角色,然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的职能由调控向监管转变。
政府需要更多的关注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二、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1.促进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维护了市场的发展秩序和公平竞争机制。
政府积极为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和公共服务,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向市场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府的退出,使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服务和支持,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职能转变为市场经济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修复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不当角色。
政府服务和政府监管的强化,体现了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和保护市场经济环境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推动国际贸易交流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国际贸易交流带来了机遇。
政府强化监管和服务的作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还能推动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扩大企业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挑战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经济面临许多的挑战。
1.难以平衡政府和市场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但在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政府监管之间难以平衡。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服务,但同时市场也需要足够多的自由和空间。
2.政府重监管背景下,企业创新热情受抑政府职能的转变,使监管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创新热情的压抑问提高。
监管越严格,企业创新的动力就越小。
因此如何在政府监管和企业创新之间达到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规定了政府的含义,我们再来分析政府应该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担负什么样的职责。
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自由放任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也就是说,市场的自发运行会给社会带来高效率,政府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反作用,政府需要作的只是提供安全和秩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政府的职责作了如下的规定:“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这就是说要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着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经常补偿费用而有余,但若由个人或者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庇古认为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消除客观上存在的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之间的背离。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刺激有效需求来克服经济危机。
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矫正垄断,收入政策等方法来实现社会的效率、平等和稳定。
70年代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者又重新鼓吹市场的效率,举起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大旗。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政府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有时容易超出宏观调控的范围,直接干涉参与经济活动,这样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为从政府的内在特征来看,政府和市场在某些方面是相互排斥的,所以政府不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否则就容易起到反作用。
第一,政府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公共权力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政府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社会公共权力是出于缓和利益矛盾需要才产生的,公共权力的执掌者——政府会必须以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活动的宗旨,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相对脱离,凌驾于社会之上才能真正的履行其公共管理的职能。
中国的计划经济与市场
中国的计划经济与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政府集中调配资源的经济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政府主导着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通过五年计划等方式,制定详细的经济目标和计划。
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有序地调控经济,促进国家产业的发展和分配的公平性。
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的跨越,革命前期国家建立了一系列基础产业,如钢铁、煤炭等,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资源的集中分配,市场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需求和供应作出及时的调整。
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计划经济还存在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对市场经济的限制,引入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由市场需求和供应决定资源和产品的价格,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经济活力。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迅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市场经济同样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市场主导下的资源配置容易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
市场机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干预。
此外,市场经济也容易引发经济波动和危机。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非截然对立的两个体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发展的。
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保持了政府的调控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稳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市场则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
俄罗斯和中国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何不同?
俄罗斯和中国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何不同?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和探索其国家的经济制度。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知名的大国,两国的经济制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本文将解答一个关键问题:俄罗斯和中国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何不同?一、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由政府中央机构按照国家计划和需求来规划、组织和控制经济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体系。
在20世纪初期,苏联提出了计划经济的理论,认为通过国家计划的形式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社会服务的平等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俄罗斯的计划经济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历了一个非常混乱的过渡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也非常困难和缓慢。
尽管俄罗斯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计划经济的原则,但在实际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已经更多地接近于市场经济的模式。
2. 中国的计划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系。
虽然中国计划经济基于苏联的模式,但其实际应用和发展方式与苏联是不同的。
中国实行的“五年计划”是国家级别的规划,旨在平衡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同时保障生产力的提升和技术进步。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分配的价格决定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和生产规模。
政府的职能是制定经济规则和政策以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正常运行。
1. 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决定实施市场经济制度以吸引外国投资和促进国内企业发展。
但是,市场经济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在区别不同产业的份额和实行监管的问题。
2.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启动西方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在中国,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的干预,以平衡社会与经济的同时还要推动经济全球化、稳定和有序发展。
三、结论尽管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体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目标不同,也决定了两国经济体系的差异。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 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 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 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1.可以使劳动分配比较平稳,平衡。 2.可以有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 3.劳动者和管理人员要有劳动和工作的积极性。 4.调整物价,控制物价不乱上涨。特别当前阶段应该发挥供销系 统的行政职能,对其部门应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5.纠正市场失灵的弊端: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 息…… 6.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 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 7.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 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 系 8.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 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 ,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剧烈波动所导 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 9.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 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 10.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
1、计划经济有利于举全国之力,搞科研,办大事,协作攻关。 2、计划经济有利于避免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发生。 3、计划经济就业率高、人品素质高、清纯实在。
缺点: 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2、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4、灵活性差 5、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 6、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 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 主 动性 7、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 8、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9、信息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
计划经济是一种比市场经济更科学、更合理的经济模式,有利于国民经济平 稳、协调、健康、快速发展。计划经济由于其计划性,有利于国家根据经济 实力,资源状况等各方面情况,有计划、按比例地安排农、轻、重等各方面 协调发展,从而就能有效地避免各地方各自为政,盲目无序而造成有些方面 重复建设,而有些方面又建设不足甚至根本就没有建设等情况发生,从而避 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差别
姓名:李源班级:11社工学号:1169145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差别——两种体制下职能差别及我国政府职能的讨论摘要: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特点就是全能和集权,政府几乎包揽统管一切经济事务的职能。
而市场经济下政府主要有维护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健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克服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职能。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要完成政府生产与微观管理职能的更新、政府微观监管与服务职能的完善、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革新、政府经济职能的制度创新、政府对外管理职能的强化与创新这五大变革。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差别经济职能五大变革正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我国却面临着一、转折期新旧经济体制的矛盾。
尽管14年来我国以市场为主要取向的经济改革成绩斐然,但总的来说,改革仍处于由浅层向深层的过渡阶段。
二、转折期经济运行机制转轨面对的现实经济基础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产物。
然而我国现存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而且严重畸形。
因此研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条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的差别,十分迫切。
以便结合我国国情去发展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
①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到现在为止,计划经济时代有关政府职能的若干观念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改革,参考了一些书籍,整理出以下5个旧观念。
②1.1政府无所不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
法律即使存在,但存在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有了法律,政府反而束手束脚,法律的限制约束职能作用被看成是多余的,这种观念实际就是权大于法。
各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也都在政府无所不能的思想指导下层出不穷,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也不改正。
1.2政府应当支配一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有权力支配一切、有力量支配一切、有理由支配一切。
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计划经济名词解释一、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二、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践中低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
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
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其余的三种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三、基本特征20世纪50年代我国基本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后,经过多年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已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色。
(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鲜明烙印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计划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理论等都是当时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依据。
而实践上我们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又使得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政策深深地打上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烙印。
1.公有制是社会福利体制的制度基础在大力倡导公有制的前提下,我们对社会福利的理解是,在公有制的条件下才能实行真正意义的社会福利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调适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调适
亢兰斌
【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1998(000)015
【摘要】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
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所引起的经济基础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县级政府职能如何进一步调适是新一届班子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市场经济下对政府行为的准确定位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有它自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亢兰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3
【相关文献】
1.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管理的政府职能及行为边界 [J], 彭建华;喻春莲;向跃武
2.基于组织互动关系的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观点综述 [J], 陈喜强;李军
3.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再考量 [J], 窦正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的探究 [J], 王建成
5.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思考 [J], 王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李源班级:11社工学号:1169145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差别——两种体制下职能差别及我国政府职能的讨论摘要: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特点就是全能和集权,政府几乎包揽统管一切经济事务的职能。
而市场经济下政府主要有维护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健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克服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职能。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要完成政府生产与微观管理职能的更新、政府微观监管与服务职能的完善、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革新、政府经济职能的制度创新、政府对外管理职能的强化与创新这五大变革。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差别经济职能五大变革正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我国却面临着一、转折期新旧经济体制的矛盾。
尽管14年来我国以市场为主要取向的经济改革成绩斐然,但总的来说,改革仍处于由浅层向深层的过渡阶段。
二、转折期经济运行机制转轨面对的现实经济基础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产物。
然而我国现存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而且严重畸形。
因此研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条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的差别,十分迫切。
以便结合我国国情去发展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
①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到现在为止,计划经济时代有关政府职能的若干观念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改革,参考了一些书籍,整理出以下5个旧观念。
②1.1政府无所不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
法律即使存在,但存在这样的认识,即认为有了法律,政府反而束手束脚,法律的限制约束职能作用被看成是多余的,这种观念实际就是权大于法。
各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也都在政府无所不能的思想指导下层出不穷,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也不改正。
1.2政府应当支配一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认为有权力支配一切、有力量支配一切、有理由支配一切。
1.3凡是政府能做的都由政府做这是一种旧观念,是和市场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指导思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指导思想应该是凡是市场能做的都由市场做,政府只能做市场做不到的或者做不好的事情。
有哪些事情是市场做不好或者是做不到的呢?比如说,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宏观经济调控、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部门的发展,政府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计划经济下,只是由于政府力量还不足,不得不让出一小块让市场起一点作用,言外之意就是将来有一天政府力量够了,仍会取市场而代之。
1.4大政府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权力集中于中央、集中于政府,所以,大政府就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计划经济体制被看作社会主义的特征,大政府也必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市场经济下,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率的政府。
关键是政府职能的界定划分,关键在政府必须要有精炼、强干的班子。
1.5政府的利益必定是全体人民的利益这种理解首先忽视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主体的多元性。
这样的理解设定了一个错误的前提,就是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
实践一再表明,计划经济时期,以人民利益的名义所做的错误决策难道还少吗?这个观点往往成为某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损害人民利益的一种借口,政府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同样需要实践的检验。
2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
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
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③2.1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2.2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
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2.3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甚至不可能或者即使达到均衡,经济上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有必要针对市场调节在总量均衡目标实现上的局限,引入政府调节。
2.4调节收入分配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通过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分化,兼顾公平就成为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职能。
此外,由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既是无效率的,又会造成社会不公平,政府应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2.5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改革是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它意味着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遇到那些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人的阻碍和反抗。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只有通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消除这种反抗。
3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要完成的五大变革入世对我国体制改革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涉及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调整和经济职能的转变。
为此,我国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要加快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一方面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对内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管理的需要。
我国政府在融入全球化与经济转型过程中,至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完成其职能的变革。
④3.1政府生产与微观管理职能的更新国家控制与管理的这些大企业一定要向专业化发展,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领军者,成为向社会技术扩散的源泉,带动全行业乃至全国经济技术进步。
政府微观管理职能,是政府站在出资人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涉及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保留部分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
从规范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特点看,它们的数量应该是受到限制的,它们的经费支用不属于投资范畴,而是属于政府预算范畴,所以它们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政府应当成为社会投资的主体。
3.2政府微观监管与服务职能的完善经济在加快市场化、企业化、个体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事情交给了市场、企业和个人,政府在许多领域可以退出来,退出后的精力可以用到公共服务上。
政府要面向全社会,做好服务工作职能,包括营造经济环境、指导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
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政策、法律、规则等对任何企业和投资组织要平等、公开、公正和一视同仁。
政府还应加强信息的整合与交流,为企业提供及时、完整和充分的信息服务,并使提供信息也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
我们要建立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型行政模式,政府只有向服务型模式转换,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促进企业间的竞争,调动积极因素。
政府只有向服务型模式转变才能符合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我国政府经济服务职能的完善,是对许多政府缺位的弥补。
3.3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革新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其加以管理的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管理要更多地强调正常的制度性与程序性的间接经济管理,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的救急式的干预与管理。
政府宏观管理的基本政策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经济计划等等,同时还要更多地重视并转向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越来越成为构成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例如,教育、运输、安全等均构成一国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
我国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在宏观经济决策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与国际接轨,比如确立透明度原则。
我们要按照国际惯例和WTO对成员的要求来规范我们政府部门和经济部门的行为,使市场透明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透明度原则应贯彻到立法和司法部门,即要求立法、执法、审判不存在不透明的东西,否则与市场统一要求的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则相违背。
3.4政府经济职能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上它属于一种依存于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政治经济”事件,这一属性决定了它属于政府的职能范围。
在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上,当进一步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度上进行重大变革时,政府尤其需要加强它的制度创新职能。
对于中国来说,在全面开放的条件下,要加强政府的决策能力,进行经济职能的制度创新,就必须注意同时克服在发展中国家与转型经济国家中常见的那些存在于决策体制中的弊病,并参照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对现行的决策体制加以根本性的变革。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坚持以市场经济为生态环境,通过有效地开发政府新的职能领域来建立新的政府决策机制。
其次,通过适当的分权来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与效率。
3.5政府对外管理职能的强化与创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在政府职能转变时,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对内管理”,加强“对外管理”。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对外经济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外经济管理,重点要研究那些对我国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国际经济活动,如:外贸管理中的进出口贸易的拓展和安全监管;资本管理中外资流入、内资流出的安全监管;人员出入管理、国际技术转让管理等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一定要兼顾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真正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取得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
在对外经济管理中,争取国家利益与权利时,尤其需要注意:1)可以利用国际资源解决国内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各种要素、服务与商品的跨国流动更加容易,从而为各国吸引外部资源解决本国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重视开放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3)在政策执行方面加强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区域组织与国际组织的大量涌现,国际组织功能日益强大,职能也越来越复杂。
①《社科纵横》1993年04期②厉以宁—《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职能的若干观念》③《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2期④黄丙志: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要完成的五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