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

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

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

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

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

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合适的预习内容我们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预习:首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其次,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习惯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供大家参考!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课前预习习惯1.提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5.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6.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7.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

8.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问。

9.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10.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级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1.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善于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理解问题。

三、制订计划习惯12.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订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订切合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

四、阅读习惯13.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

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14.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数学知识,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1.确定学习目标:在每一次预习时,先确定学习目标。

例如,预习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先看一下教材上的标题和目录,了解大致学习内容。

然后在完成预习之后,回顾学习目标,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2.阅读教材:仔细阅读教材上的内容,理解课本中的公式、定义、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可以将重点内容用彩笔或者笔记标记出来,以便后面复习和总结。

3.课前习题:在课前习题中,可以找到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并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测试。

尝试解答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助,比如请家长或老师解释。

这样可以提前锻炼思维,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4.查阅参考资料:在预习时,可以查阅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

这样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其中一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寻找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学数学相关书籍,或者在网上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视频。

6.重点记忆:预习时,要重点记忆一些公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可以通过反复默写、画图等方式进行记忆训练。

记忆过程中,可以使用关键词、图表等记忆辅助工具,提高记忆效果。

7.针对性训练:根据课本内容,找到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从简单到困难的顺序,进行渐进式的训练。

可以分组分类进行训练,逐一攻破各个知识点。

8.总结复习:在预习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复习。

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所学内容,将复习过程中还存在困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还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定期回顾预习的内容。

9.边预习边思考问题:在预习时,可以边预习边思考一些问题。

例如: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有什么实际应用?如何运用这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激发兴趣。

10.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预习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应该养成每次都预习的好习惯。

坚持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点滴谈临渭区南塘小学王莉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激发学生乐于预习的兴趣开展预习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

评选“预习小能手”。

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

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进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预习习惯的养成。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①看懂例题。

学生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②总结算法。

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种,在预习时要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达到算法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

三、及时评价促进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应及时地检查、评价和反馈。

检查的方式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

四、让学生常抓不懈坚持预习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当孩子开始学习数学课程时,为了保证课堂效果与孩子的学习效果,课前预习变得至关重要。

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对未来课程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习惯养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就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1.确定课前预习的内容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时,第一步应该就是明确预习的内容,以免耽误时间。

日常教学中,老师一般会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要学习什么内容的。

这时,可以请孩子从教科书和笔记中找出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作为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

并结合教科书中的例题,思考其解题思路,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2.建立课前预习时间表小学生的时间通常比较紧张,所以需要合理利用时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规律的课前预习时间表。

家长和孩子应在下课后不久,把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时间安排好。

规律的课前预习时间表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习惯。

即使没有课前预习,孩子也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去预习。

时间表可以极大的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建立起良好的时间利用规律。

3.为课前预习提供足够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大。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学习区域,提供适当的学习工具和参考书籍,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等等。

保证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孩子心情放松,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

4.建立家访制度课前预习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有时学生需要辅导老师或家长提供的帮助。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家庭教育应该建立家访制度。

父母给孩子讲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也会帮助孩子解决在预习过程中的困境,也是对孩子课前预习的帮助。

在孩子兴趣减少的时候,父母还可以加入趣味性的小游戏等,将课前预习变得更轻松有趣,从而慢慢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和原理,同时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情况来设计更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还可以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去了解知识,更愿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更主动地参与讨论、提问。

也可以更快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给出更深入的问题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收获。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习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

家长和老师也需要通过一些引导和指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都能够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共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引导和帮助。

【2000字】。

怎样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怎样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怎样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根据近年来我国教学大变革,要求“先学后教、先讲后练”尝试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构建”更要求学生必须树立课前预习的理念,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好习惯,掌握课前预习的科学方法,提高课前预习能力。

对于这些农村孩子更是需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才能有效的学好知识,掌握本领。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儿童、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呢?第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的意识。

第二、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

第三、教师编制符合本班学生学情,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习学案和预习作业。

第四、教师及时检查、批阅学生预习作业,防止其懒惰。

第五、让学生逐步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第六、预习逐步由教师引导预习向自主独立预习转变,从而培养其认真预习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并能培养其良好的其他学习习惯,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学习,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减轻父母的负担和空槽老人的负担。

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还可以推而广之,语文、科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重视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只有养成很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断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技能,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

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

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

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

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A、举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

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钝角。

这个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第一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预习导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

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综述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通用12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篇1自去年接班一年多的时间,了解到班级学生的情况,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很重要。

一、课前预习习惯只要上新课前,要求学生先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这样能初步对新知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此外,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

对预习好的及时表扬。

二、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审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

所以,要加强审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抓住重难点理解题目的良好习惯。

三、充分利用草稿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本或试卷上常常弄得墨迹斑斑、一塌糊涂,涂破、擦破的现象时有发生。

故此,要对学生加强作业卫生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草稿本,充分发挥草稿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利用草稿的良好习惯。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业清洁、美观,而且能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

四、及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学生除了主要的学习活动以外,还要进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动才能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动放在了首位,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导致了忘记做作业或赶作业的现象发生。

及时完成作业,有利于改掉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其他活动挤出时间。

因此,要严格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错题当天校正。

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怎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怎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怎么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辅导。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1.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

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

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的培养途径有:(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

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

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哪些?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而后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达到提课堂学习效率。

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

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指导预习,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二、教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学生课前预备铃响要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

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情境,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也能专心听讲的意志力。

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

可以进行以下的训练:(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如上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为此,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和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就不会一起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

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对比分析,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三,教师要有自己的责任感。

随着十年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再颁布,教育部门的一再呐喊,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学生的自学能力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来促进这件事,事业很伟大,我们还是做吧。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
最后要说的是,做老师的更需要“贵在坚持”,做学生的才更有收获。

小学数学课课前精彩三分钟——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课前精彩三分钟——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课前精彩三分钟——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尤其农村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是教师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在各科教学中有着重要而突出的作用。

而课前三分钟的开展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它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让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能缩短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自我校成为情境教育试点校以来,学校要求每节课从导入开始,为一节课开设好头,创设好的情境。

课前精彩三分钟率先从数学开始,无论课前所做的口算、笔算、公式、概念、唱歌、背口诀、做游戏还是辩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并且都能在课余时间积极查找材料,互相讨论、思考。

可以说,课前三分钟活动对每一节数学课的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数学组课前精彩三分钟的有效开展,让老师们能有效地进入主题,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

上学期末,课前精彩三分钟在数学学科、综合学科得到推广,老师们课前安排好学生为本节课初步创设好情境,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导入让一节课很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中。

综合学科老师甚至还发现课前精彩三分钟在班级管理中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我校将好好反思情境教育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继续以“勤学、善思、实干”为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以后的工作做好。

相信家长的关注和激励将伴随着我校一路成长!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

首先,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

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鉴与这些,我就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发展心理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巧用评价激励机制五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理论分析
1、小学生数学预习的目的
2、小学生数学预习对学习数学的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1)、介绍预习方法。

(2)、指导预习方法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在四(1)班开展研究,确定同年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

七、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09年2月——2010年1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09年2月—4月)调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09年1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结题。

(4)第四阶段(2009年2月——2009年3月)课题成果鉴定、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