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 文化常识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文化常识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C.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
D.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答案】 A
【解析】【分析】A.有误。

“手足”指兄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基本的文化常识的积累。

2.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 “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 “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 “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世先生”是敬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答案】 C
【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
B . 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
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答案】 D
【解析】【分析】D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

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会试考中的称贡士。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前,最好先理顺清楚科举考试中的各种考试制度和名称。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 韵脚可平可仄”有误,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 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

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 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

B.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而文化常识主要考查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雁门太守行》中“黄金台”运用的是燕昭王筑台以重金招贤纳士的典故。

B. 《醉翁亭记》中的“太守”,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等。

D. 《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短篇小说。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格林童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

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与其它三项不同。

此项属于干支纪年。

“己亥”中“己”为天干之一,“亥”为地支之一。

其它三项都是皇帝的年号纪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辨析。

10.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珂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C:从小到大排列:“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为了区别晚唐诗人杜牧,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泊秦淮》《赤壁》就是“小杜”的诗歌。

B. “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因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C. 古代用铜壶滴水方法计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如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D. 古代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以及笄来表示女子成年,以弱冠来表示男子成年。

【答案】 D
【解析】【分析】D.“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是错误的,应是“以总角、垂髫代指童年,以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1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 B
【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巴黎圣母院》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等,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1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一“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 A
【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

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A.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15.下面这段邀请词中的画线部分,不是谦辞的一项是()
值此新春佳节,愚兄特在寒舍略备薄酒,诚邀贤弟把酒畅聊,共叙情谊。

明晚六时,恭候光临。

A. 愚兄
B. 寒舍
C. 薄酒
D. 贤弟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都是谦称,D.属于敬辞,贤弟:敬称自己或别人的弟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从谦敬方面进行辨析,谦语: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敬语: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

平时学习时要对这两种词语进行积累。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和考查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7.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A.耳顺年体健身康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________。

【答案】(1)B
(2)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解析】【分析】(1)“古稀之年”是七十岁,而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很显然不合适,故排除CD。

对联要求上仄下平,“朗”是仄声,“康”是平声。

故排除A。

故选B。

(2)针对叔叔喝醉的事实和酒后驾车的危害劝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得体,简洁、连贯。

故答案为:⑴ B;
⑵叔叔,请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等。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18.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八百里大湖
B.乐忧大湖八百里
C.喜悲大湖八百里
D.忧乐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19.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挤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1)“三闾大夫”指________。

(2)试分析这副对联的特点,并说说这种特点对表达内容有何作用。

【答案】(1)屈原
(2)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贬后任此职。

(2)认真观察这幅对联的每个字,可以看出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结合这位文人的遭遇分析理解这种特点对表达内容的作用。

因为这位文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通,他流落到湘江之滨,就会触景生情,因此这副对联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故答案为:⑴屈原
⑵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
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⑵本题考查赏析对联的能力。

赏析的角度很多,如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语言特点、内容、感情、写法等。

20.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