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激战三道流沟

合集下载

涞源县历史故事

涞源县历史故事

《磨笄山、燕王仙台与白石山》根据书中这样的记载,笔者遍查涞源的山名、地名,并未找到磨笄山。

2005年夏天《沧州日报》的几位朋友寻着这一线索到涞源寻访磨笄山,他们认定白石山就是当年的磨笄山。

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易水·滱水》篇载:“涞、渠二号,即巨马之异名。

然二易俱出一乡,同入濡水,南濡。

北易至涿郡范阳县会北濡,又并乱流入涞,是则易水与诸水互摄通称,东迳容城县故城北,浑涛东注,至勃海平舒县与易水合。

阚骃曰:涿郡西界代之易水,而是水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

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王‘求仙处’。

”这里说的燕王即燕昭王。

根据《水经注》之记载,遍访涞源东南之山,白石山的方位、地形地貌、景观特色与郦道元描述的燕王仙台极其相符。

查阅郎山其他资料已无线索。

搜索有关“易水”之记载,文章说《水经注》中所载之“郎山”位于易州西南四十五里。

这一看法疑问颇多。

一是涞源距易州二百余里,如果郎山位于易州,那么《水经注》就不应舍近求远,以广昌为参照,而应以易州为参照。

二是代之易水指拒马河,拒马河源头有三大支系,一个是从县城东南旗山(古称涞山)附近溢出的几组泉群,一个是从白石山鼻子岭发源的白石河,另一个则是从东团堡发源的乌龙河。

三大支系中符合位置最高、流经最长两个条件的是白石河,符合流量最大条件的则是县城的源头。

这样看,“代之易水出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是符合实际的。

三是白石山有三大高峰,即紫阳顶、佛光顶和晴云顶,均在海拔2000米以上,南麓是高差达1500米的深沟险壑,因特殊的地形,长年白云冠峰。

白石山东南100里之内再无高山。

俗话说,狼牙山高,高不过白石山半山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白石山东麓海拔1700米的鼻子岭上有一块巨大的平台,此台北部为著名的云谷,南部谷底依次为北道神、南道神两个村庄。

一股清泉从鼻子岭北侧流出,在涞源盆地东南牛心山下汇入拒马河干流。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故事经典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故事经典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故事经典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受长征先驱们创造的辉煌,体验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使命不惜一切的精神。

下面小编分享3个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1:夹金山的一天舒启兴是一个15岁的砍柴工,在地主家备受折磨。

这一年秋天,红军来到他的家乡——夹金山南麓的宝兴县。

红四方面军在宝兴先后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地方武装和游击队。

舒启兴看他们给穷苦人饭吃,比在地主家呆着强,就偷偷跟着队伍走了。

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转移去康北藏区,舒启兴跟着队伍翻越了夹金山。

他们是在种苞谷的季节翻雪山的。

早上天不亮就开始爬山了,雪山很难翻,他们走得很快,一直走到天黑。

战友们用柏树皮和干竹子扎起火把,砍来竹竿、树枝做成拐杖,用藏民送来的干海椒做御寒食品,饿了只能吃上一口雪。

大家互相鼓励着,搀扶着,艰难地往上爬。

越往上走,路越险,高原反应越大,人也越头晕,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

这时候人已经走到了疲倦的极限,但是谁坐下来,谁就永远起不来。

雪山的天气就像孩子脸,变化无常。

一开始还艳阳高照,突然间就能狂风暴雨,下起冰雹。

战士们第一次碰到冰雹天气时没经验,都把斗笠顶在头上,结果斗笠全被砸得破破烂烂的。

后来就用洗脸盆顶在头上,陶的、铜的,冰雹敲打在上面“叮叮当当”就像音乐。

有时候大家没有来得及准备,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大家只好用手捂着脸走路,冰雹砸在手上,生疼生疼的。

还有好些战士猝不及防,跌倒了,滑下山了,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午后时分,队伍到了山顶。

大家都很累,也很高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过山顶空气稀薄,大家没敢停留就继续往下走了。

傍晚,舒启兴所跟随的连队终于翻过夹金山,抵达小金县。

下山后,连队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突然袭击。

子弹从他的右手手肘射进,又从右肩膀穿出,他旁边的几个战友都牺牲了。

为了养伤,舒启兴被留了下来。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四周年主题班会课件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四周年主题班会课件
长津湖战役唤醒了我们当代年轻人
不忘缅怀革命烈士,不忘学习坚毅的意志力,不忘学习艰苦 奋斗的学习工作作风,做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传承红色基因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 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 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 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 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 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近鸭绿江一路推到了三八线。
土豆加雪球打败飞机加大炮
数据显示,志愿军第9兵团有3个军12个师共计 15万人参加长津湖战役,战斗伤亡19202人, 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伤亡总数达到 了5.2万余人。这就是说,志愿军第9兵团的伤亡
率超过了三分之一,堪称伤筋动骨。
惨烈的长津湖
“铁脚板”追车轮子
起来了。
美国王牌部队“北极熊团”志得意满,想要快速 击败中国人民志愿军。但是志愿军面对“武装到 牙齿”的敌人毫无惧色,迎头痛击,粉碎了“北极 熊团”不可战胜的神话,长津湖一役创造了第一
次全歼美军一个团的战绩。
惨烈的长津湖
志愿军冻土豆充饥
史料记载,有冻土豆吃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条件 了。由于部队的补给往往只适合带7天左右的干 粮。在长期的潜伏之后,志愿军战士连冻土豆都 没得吃,只能去扒树皮吃。在树皮都吃完之后, 他们就去刨被美军轰炸掉的树根充饥。就是在这 样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硬生生把美军从靠
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四周年(1950-2024)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2课 长征胜利万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2课 长征胜利万岁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长征的背景。 2.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 写法。 3.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4.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杨成武(1914.10.27.—2004.2.1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 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于 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 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 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 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 荣誉章。《杨成武回忆录》,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 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
思考讨论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运用、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 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 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 心突出,情感充沛。
思考讨论
5.精读倒数第5段,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体会长征胜利 的意义,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 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照应上文 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 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毛主席对 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 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课堂练习
3.下列诗词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渔浪村十三勇士

渔浪村十三勇士

“彪炳丹青渔浪村,抗日史实励后人,可歌可泣忠烈骨,感天动地中华魂。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渔浪村的一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

1931年8月,在中共满洲省委和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中共和龙县委宣告成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1932年秋,中共和龙县委将开山屯、大砬子、平岗和三道沟等区的游击队集中到渔浪村,正式成立了和龙县抗日游击队,创立了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也是和龙县第一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从1932年11月起,日本侵略者开始广泛调集兵力对东满游击根据地进行冬季“大讨伐”。

1933年2月11日夜晚,日军的讨伐队连夜向渔浪村根据地进发,讨伐队由龙井、头道沟等地200多日本守备队员和二道沟的武装自卫团员以及十多个日警组成。

与此同时,三道沟方面的100多名敌人也向渔浪村进军,要分兵将渔浪村团团包围,敌人所携带的武器包括各类枪支及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天刚亮,正在放哨的第2小队队员发现了敌军,便立即鸣枪报信。

村里放哨的战士听到枪声后立即跑到游击队的队部对情况进行汇报。

此时,敌人已经迅速包围了渔浪村。

睡在游击队队部的中队长金世、政委金嫂(外号)及安兴元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冲出游击队队部向西北方跑去。

第1队小队长李九熙想带领柳泽圭、俞万吉、李吉元、郑斗虎、金国镇5人向东冲出包围,可是这时敌人已经开始向游击队的队部进行火力围攻。

于是,李九熙、柳泽圭、俞万吉与炊事员元熙淑就在游击队队部开枪还击。

县委军事部长方相范带领蔡东植、金俊德、金万善与千国善向南突围。

此时,正在王芝坪的游击队第2小队想要解救第1小队的战友,于是向渔浪村北山处靠近,但是敌人的火力太猛烈了,没有能够达到目的。

这时,很多住在县委和区委的同志们还正在睡梦中,大家被枪声惊醒的时候,敌人已经在四周展开了包围,县委书记崔相东让大家赶快冲出村子向西南方向跑。

中队长金世、金政委、安兴元向西北方向冲了一会儿,在距离游击队队部100多米的地方渔浪村十三勇士退到附近的树林中,准备整顿队伍宿营,以待次日再战。

《血战湘江》:硬仗

《血战湘江》:硬仗

《血战湘江》:硬仗•硬片•硬汉作者:马学莹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第07期近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英雄史诗巨片《血战湘江》正在全国各大院线火热放映。

作为纪念建军90周年和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影片,电影《血战湘江》反映了红军长征中冲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故事,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壮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一场震撼人心的硬仗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欲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

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革命自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相比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电影《血战湘江》在选材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湘江一战红军遭受重大损失,过去战争题材影视作品较少触及这段历史,该片则以全景式镜头讲述了湘江战役的前前后后,再现了红军长征史上英勇悲壮的一幕,展现了红军将士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敢打必胜的革命信念,是一部学习弘扬长征精神的生动教材。

“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坚决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片中红军战士吼出的那句以生命写就的誓言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用炸药汽油轰出的战争硬片该片导演陈力曾执导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和电视剧《海棠依旧》,此次是她首次执导史诗战争巨作。

英雄人物故事精选【五篇】

英雄人物故事精选【五篇】

【导语】英雄者,国之⼲,庶民者,国之本。

要想做⼀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每个⼈都可能成为英雄。

下⾯是⽆忧考分享的英雄⼈物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英雄⼈物故事精选:詹天佑 聪明好学,⼜⽴志为国效⼒。

后来他学习⼯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也只能当助⼿。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程师。

有⼈对他不放⼼,说他⾃不量⼒,说他胆⼤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常⼤的⼯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损失。

外国⼈说中国⼯程师不⾏,我则坚持由⾃⼰来办!”为了给中国⼈争⼝⽓,他把全部精⼒都投⼊进去,和⼯⼈们⼀起吃住在⼯地,细⼼勘探,⼤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设计施⼯的第⼀条铁路,极⼤地⿎舞了全国⼈民的志⽓。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程师的英国⼈也表⽰对他由衷敬佩。

【篇⼆】英雄⼈物故事精选:谭嗣同 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

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争的义⼠,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清朝末年,发⽣过⼀次不成功的改⾰运动,叫戊戌变法。

谭嗣同等六君⼦就是为变法⽽死的义⼠。

谭嗣同从⼩就痛恨外国势⼒侵略中国,决⼼为祖国富强⽽奋⽃。

他和康有为等⼈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

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遍地,才有希望。

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备考:革命题材类小说阅读专项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备考:革命题材类小说阅读专项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备考:革命题材类小说阅读专项训练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在五面包围中(节选)魏巍坚守坑道第15天,又发生了新的困难: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

人们把那几个存水的大汽油桶,翻来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来。

团指挥所几次派运输队送水,伤亡很大,水却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着饼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时候饼干的碎末被呛得从鼻孔里喷出来。

坚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

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人们仿佛第一次认识到:水,是何等的珍品!这时候,在精神上负担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卫生员小徐了。

这个十六七岁说话还有些童声童气的孩子,虽然同别人一样渴得嗓子冒烟,但他更难受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伤员们极力抑制着的低声呻唤。

他仿佛觉得伤员们喝不上水,全是他的过错似的。

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终于发现一条细细的石缝,不时渗出一两滴水珠。

他就撕了一缕棉花,把水珠蘸起来,拧到小碗里。

尽管石缝是那样的吝啬,总算有了一丝希望。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居然拧了大半碗水。

然后,他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灯上烧起来。

小小一点灯头火,总算把水熏热了。

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几个重伤员跟前:“同志们!醒醒,喝水啦!”“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们……”“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小徐站在那里不动。

郭祥只好端起碗,递给步话机员小马,小马哽哑得很厉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叹了口气,把小碗高高擎起,说:“同志们,我带头喝!你们也非喝不可!谁要是不喝,就是对我们的胜利不关心!”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递给小马。

小马也只抿了一小口,又递给小徐。

傅崇碧:铁原阻击战打出国威军威

傅崇碧:铁原阻击战打出国威军威

傅崇碧:铁原阻击战打出国威军威作者:夏明星来源:《党史博采(纪实版)》 2020年第12期文|夏明星傅崇碧(1916.12.8 ~ 2003.1.17),四川通江人,红军岁月里担任过独立团政委,抗日战争中担任过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场上担任过主力旅旅长,成长为人民军队优秀指挥员。

抗美援朝时,他一直担任志愿军第19兵团第63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及开城保卫战。

2016年1月17日,“纪念傅崇碧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将军、学者一致褒扬:“抗美援朝期间,他担任63军军长,率部浴血拼杀,战功卓著,铁原阻击战打出威名,曾两次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

”的确,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收官阶段,傅崇碧坐镇铁原一线指挥,将“联合国军”重兵遏阻于铁原、涟川地区整整12个昼夜,为中朝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彭德怀)进行战略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为他抗美援朝征程中最绚丽的一幕。

一、“格罗斯特营这次完了!他的对手不是殖民地军队,而是强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4月22日~29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打响。

作为西线战场右翼突击集团,第19兵团具体部署是:第63军担任左翼突击,第64军担任中央突击,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担任右翼突击;第65军为第二梯队,蓄势待发。

22日黄昏,第19兵团各部经过急行军,进抵临津江北岸30余公里一线预定集结点。

临津江是朝鲜中部一条大江,江面宽百米左右,受海潮影响,江水时深时浅,涨潮时水深齐岸,落潮时水深四尺。

江南群山连绵,绀岳山、磨叉山、道乐山利守碍攻。

“联合国军”依托有利地形,大布地堡、交通壕、地雷、铁丝网,并以主力防守江南一线高地及纵深诸要点;江面架有坦克浮桥一座,构通临津江南北,江中布有铁蒺藜。

更要命的是,敌人炮兵火力可以覆盖江面和江北诸要点。

因此,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坦承:“要突破临津江是相当困难的。

”可是,强渡大江打响之后,傅崇碧指挥第63军却一鸣惊人,杨得志回忆:成群的敌机涌入江面上空,黑压压的炸弹乌云般压下来。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故事-少年铁血队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故事-少年铁血队的故事

中国抗⽇战争历史故事-少年铁⾎队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东三省那⽚⼴袤的⽩⼭⿊⽔间,涌现出⼀群⾎性少年。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与⽗辈⼀起,⽤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抗击⽇寇、保卫国家的重任,为中国⼈民抵御外侮的壮丽⾰命史诗中写下了特殊的篇章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抗⽇战争历史故事-少年铁⾎队的故事。

少年铁⾎队 “少年铁⾎队”,⼀个响当当的名字,也是东北抗联第1路军⼀⽀英勇善战的队伍。

1938年,在⽇伪军的不断围剿下,东北抗联的处境越发艰难,不断减员。

为培养后备⼲部,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各连的少年战⼠集中起来,组建“少年铁⾎队”,寓意⼩⼩少年英勇坚强,不怕牺牲。

“少年铁⾎队”下辖3个班,有50余⼈,其中最⼤的18岁,最⼩的14岁。

这些⼩战⼠每⼈都配有缴获的三⼋式马枪和刺⼑,其他装备与成年战⼠⼀样。

1939年3⽉中旬,杨靖宇率东北抗联第1路军警卫旅、“少年铁⾎队”和第2军第4师攻打完桦甸县⽊箕河林场后,随即挥师南下,进⾄敦化县⼤蒲柴河镇附近。

此时,部队的粮⾷、弹药消耗殆尽,从敌⼈⼿中夺取给养弹药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

经侦察,东北抗联将作战⽬标聚焦在⼤蒲柴河伪警察署上。

4⽉7⽇,杨靖宇亲⾃作了战⽃部署,决定当夜发起进攻。

尚未参加过攻坚战的“少年铁⾎队”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与第4师⼀部担负强攻伪警察署的重任。

夜幕低垂,寒风刺⾻。

城镇外是1丈多⾼的⼟围墙,上⾯拉着铁丝⽹,就着夜⾊能朦胧地看到炮楼⾥隐隐闪烁的灯光。

“少年铁⾎队”的⼩战⼠们顺着公路两侧的壕沟,迅速奔向⼤蒲柴河镇西门,在距离西门150⽶处埋伏下来。

不⼀会⼉,从⼩蒲柴河⽅向传来⼀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在静寂的夜⾊中分外响亮。

来者正是准备⼊城的伪军。

当这⼏个伪军骑马经过壕沟时,突然发现了隐蔽在壕沟中的⾝影。

他们⽴即策马向城内狂奔,⽓急败坏地对西门守军⼤喊:“快开门,后⾯有抗联,上来了!”负责攻坚指挥的“少年铁⾎队”指导员王传圣随机应变,决⼼利⽤伪军打开城门的混乱之机,冲⼊城内。

东北抗联PPT精选文档

东北抗联PPT精选文档



1941年1月,由于日伪特务王永贵及汉奸告密,日酋
率日伪军300余人,来到抗联十军驻地。汪亚臣鉴于敌众
我寡,决定转移。人员虽安全撤出,但给养却被敌军焚毁。


除夕夜,汪亚臣派战士护送18名送粮老乡回家过年,
不幸被汉奸发现,报告了日军守备队。


经过28、29日两天的战斗,1941年1月29日,于五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
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
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
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
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
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
命名为“尚志大街”。

毛泽东对赵尚志给予
了高度的评价:“ 的义勇
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
坚持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
是人所共知的。”

13
抗联亮剑 杨靖宇
警察分驻所。

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
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罪恶的子弹
穿透了赵尚志的腹部。身受重伤的赵尚志命令一
名抗联战士带走所有重要文件后,向事先埋伏好
的日军进行射击,但因他失血过多,不久昏迷过 去,不幸被日军俘获。
11
正气凛然

日军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他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怒斥敌人:“你们离我远点,
3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
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反日军队的组成部分,在中国
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
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血染峡谷战沙巴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血染峡谷战沙巴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血染峡谷战沙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血染峡谷战沙巴了解沙巴战斗首先要了解地理位置,因为当年营连级使用的地图是根据分队各自任务配发的,图上标注的目标在不同等级的图上详略不同,所以,即便是当年的老兵今天也很难理清楚进攻沙巴战斗的脉络。

我通过文字叙述勾勒一个大致轮廓,错误的地方难免,请老兵和对此有研究的军友指正。

一、进攻线路上重要目标的地理位置;红河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在红河右岸的越南境内,有一条公路与红河平行走向,这就是坝洒——谷柳——柑榶公路,这是一条基准线。

1、在谷柳——柑榶公路之间,谷柳以南约4公里,通往沙巴的公路在这里交会,谷沙公路是自东北向西南的走向,与外约姆河平行;谷沙公路上共有大小10座桥,我们将其标注为1~10号桥。

其中,4号桥、8号桥下面溪水较深,水面较宽直接进入外约姆河。

沙巴公路沿线两侧有一系列大家熟悉的地名:谷珊、代乃、朱缸荷、1662高地、3号桥、奔西爱、4号桥、威龙松、达果、5号桥、朱奈、6号桥、1796高地、7号桥、8号桥、马匝,过了马匝公路转向正西方,距沙巴大约5公里。

2、在坝洒——谷柳公路之间,向西南方向有一条山间乡村道路:班佛——格盖苗——新寨北垭口——新寨,过了新寨上公路距沙巴县城大约3公里。

3、在班佛——格盖苗之间,一条山间乡村道路交会,这条路向东南方向通往大平,并在大平转为正南走向,至沙巴县城大约6公里。

上面这3条路,就是我军步兵三路进攻沙巴县城的战斗线路。

炮兵弟兄记不清这些地名,可以通过图上的目标标号回忆,这一区域的目标标记为70~100。

二、三路进攻沙巴(主要说149师)当时的战场态势:22日,39师在代乃以及东南侧无名高地阻击向东驰援的316A师先头部队148团,到24日完全控制了代乃地区;23日,37师、38师钳形攻击柑榶,到25日攻克柑榶。

149师是13军的战役预备队,进攻沙巴的命令24日下达,各团行动自25日开始。

149师3个团进攻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在“啃骨头”,一是越军316A师沿线密集布阵,多点顽强阻击或伏击;二是进攻线路上地形复杂、又遇大雨;三是仓促投入战斗,在纵深近距离连续攻击,战术指挥上缺乏经验。

雁宿崖:激战之后此处无雁宿

雁宿崖:激战之后此处无雁宿

雁宿崖:激战之后此处无雁宿这篇文章与本刊记者10年前所采写的《黄土岭:“名将之花”是这样凋谢的》是上下篇,此篇本该为上,但是由于当时缺乏足够史料等原因,没有详细展开对这场战斗的探究。

可以说,没有雁宿崖战斗近乎全歼一路敌人的战果,阿部规秀也许就不会亲自带队落入八路军的重围。

但很多人只知道击毙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却不清楚在这之前的雁宿崖歼灭战。

因为这场战斗的重要意义,10年后我们再次寻访当年的战场,探究76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雁宿崖战斗。

日军排兵:“名将之花”幻想绽放在太行山上今年6月24日,记者一行从北京出发,驱车经4号国道转张石高速前往河北省涞源县。

途经紫荆关、太平梁、浮图峪、二道河等10多条隧道,有时我们看到了城镇没过多久又进入到隧道里,有时从隧道出来竟不禁舒了口气,因为实在太长了。

回望这些通过的隧道,尤感太行山脉之连绵高峻。

涞源县是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此后,日军又曾两次占领涞源城,均被八路军收复。

1938年10月,涞源城在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扫荡”中再次落入敌军手中,从此,日军一直将涞源城当作对边区进攻的重要据点。

涞源为何成为敌我必争之地,雁宿崖战斗前八路军与日军的交战情况,以及日军在涞源的布防,在《黄土岭:“名将之花”是这样凋谢的》一文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是,1939年8月20日,日军第110师团警备部队将涞源县防卫任务移交给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第4大队,彼时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警备态势为:独立第1大队(大队长辻村宪吉大佐)警备张家口地区;独立第2大队(大队长中熊直正中佐)警备怀来地区;独立第3大队(大队长绿川纯治大佐)警备蔚县地区;独立第4大队(大队长堤赳中佐)警备涞源地区;独立第5大队(大队长森田春次中佐)警备天镇地区。

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编公刊战史之《华北治安战》译本上册所载,独立混成第2旅团于10月10日发布的1939年度第三期(1939年10月至1940年3月)“治安肃正”计划中,其工作要点是“对东部及南部山地,为了扫荡共匪巢穴,应以武力讨伐肃正为主,对其他地区,为实施各项建设措施,应以一般肃正工作为主”,其要领提出“东部及南部山地地带的讨伐,除由原来负责的警备队进行外,随时以旅团主力进行讨伐”。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推荐文章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抗日十大著名战役热度:二战太平洋战役资料热度:抗日期间的著名战役热度: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五十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八万二千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

但由于种种原因,志愿军损失也很大。

三八线初定,双方展开谈判。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概述战役酝酿中朝人民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掩护了志愿军第19、第3、第9兵团集结,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万余人,地面兵力居优势。

但志愿军新入朝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准备仓促;后勤保障尚无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应。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志愿军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经与人民军商定,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

战役目的消灭敌人几个师,挫败其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战役指导具体部署在部署上,集中志愿军3个兵团共11个军及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在汶山里至春川间实施主要突击;以其中一部兵力从金化至加平劈开战役缺口,使联合国军"东西割裂,使其不能互相增援。

以人民军2个军团在东线牵制美军第2、第7师,使其不得西援。

以志愿军3个军位于肃川、元山、平壤地区,人民军2个军团位于淮阳、沙里院地区,分别担任反登陆和反空降任务。

双方部署中方部队于四月十六日全部到达集结位置。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共有十四个军,除第38军,第42军及新入朝的第47军在后方休整及担任抢修机场等任务外,正面战场有三个兵团共十一个军。

一野雄师之“红星部队”传奇

一野雄师之“红星部队”传奇

2013/07 党史博采55劲旅荟萃1943年夏,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央军委从各大军区抗日前线抽调了部分部队西进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

1944年1月,冀鲁豫军区抽调1分区3团、3分区回民支队、4分区16、32团、5分区19团、6分区11团组成西进支队;晋察冀军区抽调1分区1团、2分区34团、3分区骑兵团、4分区5团、11分区9团、军区独立团及八路军总部炮兵营组成机动旅,分别在杨得志和黄永胜、邓华的率领下,奔赴陕甘宁边区。

1944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冀鲁豫西进支队改称教导第1旅,晋察冀机动旅改称教导第2旅,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炮兵营归联司指挥。

同年11月,教导1旅整编,3、11、19团合编为该旅第1团,16、32团合编为第2团,回民支队建制不变。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教导1旅旅直一部带第2团开往东北,教导2旅也抽调第1、5、独立团开赴华北、东北。

1945年10月,教导第1、2旅留下的部队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下辖第1、9、34团和骑兵团、回民支队,旅长兼政委罗元发。

1946年4月,教导旅第9、34团和骑兵团合编为该旅第2团,回民支队中的回族官兵调往华北,其余人员整编为1团第3营,旅直组建炮兵营。

5月,教导旅兼延属军分区,该分区独立团划归教导旅并改称第3团。

不久,3团撤消,补入第1、2团。

1947年2月,教导旅划归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建制。

3月,归西北野战兵团建制。

10月,编入新成立的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旅长陈海涵、政委关盛志。

11月,以旅警卫营一部为骨干,组建教导旅第3团。

1949年1月,6纵教导旅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16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所辖第1、2、3团依次改称第46、47、48团。

16师汇聚了晋察冀军区和冀鲁豫军区的劲旅精华,由两大军区的12个团多次整编融合而成,如此豪华阵容,在我军200多个步兵师中首屈一指。

其46团和47团均有一定红军基础,前身可追溯至中央苏区红1军团侦察连、鄂豫皖红25军、陕北红28军各一部,是6军的主力团,可列入一野战斗力最强的团队序列。

长征中伟人事迹800字五篇

长征中伟人事迹800字五篇

长征中伟人事迹800字五篇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与长征中伟人事迹有关的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与长征中伟人事迹有关的作文1“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

”90岁高龄的老红军郝毅缓缓地说。

过雪山牺牲的战友被冻成了“石头”采访中,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

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

然而,70多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最悲壮的死亡行军。

夹金山下的硗碛村,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

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

”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

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

”当时只有19岁的郝毅说。

有一天,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

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过雪山牺牲的战友被冻成了“石头”老红军刘承万提起过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泪水:“好多战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许多人冻僵了,滑倒后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

”党岭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的雪山。

当时,老红军刘洪才刚满21岁。

《我的战友邱少云》 课件

《我的战友邱少云》 课件
我的战友 邱少云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课文中“我”的心理活动,体 会邱少云的精神。
2.能领悟环境描写和邱少云英勇行为 之间的联系。
背景介绍
回忆四年级学过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背景介绍
我的战友邱少云
背景介绍
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约10千米处,是南朝鲜军第9师防御阵 地的主要支撑点,由1个加强连防守,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楔入 志愿军第15军与第38军接合部。第15军为改善防御态势,决定向 该高地发起进攻。第15军前沿阵地与391高地间有一片约3000米宽 的茅草开阔地。为缩短冲击距离,达成战斗突然性,1952年10月 11日夜,第15军将第29师第87团第3营500余人秘密潜伏在距敌阵 地前沿约60米处草丛里,并令炮兵不断对391高地敌观察所和火力 点进行封锁射击,使敌处于紧张状态,以确保潜伏成功。
为了战斗的胜利,强忍 剧痛,英勇献身。
交流反馈
写邱少云是伟大的战士,为什么要这么详 细地写“我”的心理变化?
衬托
用“我”的感受凸显英雄的高大形象。
交流反馈
朗读第13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能让你直 接感受到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千斤巨石
在烈火长达三十多分钟的焚烧中,邱 少云如千斤巨石般纹丝不动,因为他的内 心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战斗的胜利!他 具有磐石般坚韧的革命意志。
抒发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现 在就站在邱少云同志的 墓碑前,你想写一句什 么话来纪念、歌颂这位 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表演交流
正是千千万万有着钢铁般 意志的战士,才使抗美援朝战 争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才 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让我们来感受抗美援朝烈士陵 园中的碑文,再一次缅怀和纪 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 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战三道流沟
三道流沟是由东、南、西三条低洼的古流水沟形成的一块狭长地带;南依祁连山,东、北两面是戈壁滩,西面是沙漠;砌着土围墙的民房分散座落在三道柳沟。

1937年3月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突围后到达了这里(距倪家营四十多公里)。

九军扼守村东南,总部直属队驻村中央,西北方面由三十军防守。

经过连日行军打仗而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们,顾不上休息就急忙挖枪眼、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

当天夜里,敌人步、骑兵协同,在机枪、大炮火力掩护下向三十军八十八师防守的南柳沟扑来,师长熊厚发带领战士们以一当十,殊死搏斗,终于击退了敌人。

激战一天的八十八师前沿阵地完全被鲜血染红。

倒下去的每一个红军战士身旁,都横着几具甚至十几具敌人的尸体,师长熊厚发负伤。

经过11天的连续恶战,殊死搏斗后,西路军人马包括伤病员已不足40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