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2020-2021年度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考试范围:物态变化;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2.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C.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3.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先升华后凝华B.升华C.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4.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如图所示,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6.秋天的早晨,某同学搭车去省城,发现当日大雾,看不清沿途稍远的树木和道路;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出城再行,雾又越来越大,即有“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城镇上空尘埃稀少B.地球近年升温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D.城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7.某些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直接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8.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凝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9.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液化放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10.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11.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A.0℃~100℃B.0℃~100℃C.-10℃~100℃D.-30℃~50℃1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1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14.在医院里,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华D.消毒,保持卫生15.下列现象中,哪个不是升华或凝华()A.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内侧玻璃上有一层“冰花”B.入冬后湖面上的水逐渐结冰C.用久了的灯泡玻璃壁发黑D.给碘加热,会有紫颜色的气冒出,一会儿,盖烧杯的蒸发皿上又有小晶粒出现分卷II二、填空题(共17个空,每小空1分,共17分)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 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 成小水珠,有的______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 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17.北京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7℃”,读作______ 或______18.如下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在BC段,锡处于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19.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______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二氧化碳是引起此效应的一种气体,但生活中却有很广泛的应用.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常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____ 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20.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21.“神州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而急剧升温,返回舱外部的保护涂料层在高温下迅速成气体,这个过程需要,从而防止返回舱因温度过高而被破坏.22.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水果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 态.23.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1)这是______图像,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这种物质固态时是______(填物质名称).(2)由图像及其推导可知:晶体在熔化时要______热,凝固时要______热,但是温度都_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 分钟.(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_____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 了(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图甲中,________ 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________ 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四、计算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26.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五、阅读理解题(共1小题,每小题11分,共11分)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A、太阳光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水的沸点100℃,所以此项不正确;B、水蒸气低于100℃就能液化成水,低于0℃是凝华成雪或霜,所以此项不正确;C、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没有发生物态的变化,所以此项正确;D、降雨时,由于水的蒸发,会使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所以此项不正确;2.【答案】B【解析】水结冰为凝固,放热,选项A错.水蒸气变为小冰晶是凝华,此过程为放热,选项B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都不可能没有水,水是生命之源,选项C错.水资源有限,任何地方都必须节约用水选项D错.3.【答案】A【解析】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灯泡内壁,在灯的内壁上又凝华,即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4.【答案】A【解析】A、从图像上看,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有下降的趋势,故是凝固图像.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凝固点为50℃,所以A选项正确;B、AB段物质温度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仍然是液态,故B错误;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态,故C错误;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5.【答案】A【解析】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而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6.【答案】D【解析】因为田野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形成雾;由于受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城镇内空气温度较高,形成热岛,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放出热量液化形成雾.7.【答案】C【解析】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汽,这是一种升华现象;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膜镀的产生是先升华后凝华.8.【答案】C【解析】白雾是小水滴,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在剧场内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水蒸气,为什么只有舞台这个地方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液化现象,由此联想到是喷洒的物质干冰造成的舞台附近温度降低: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升华吸热造成周围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白雾;综上分析,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10.【答案】B【解析】A、风扇只是让空气流动起来,不可能降低气温,所以是错误的;B、空气流动可以加速汗水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是正确的;C、风带走的是热量,而温度是不能传递的,所以是错误的;D、风带走的是汗水蒸发吸收的热量,而不是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是错误的.11.【答案】D【解析】家用寒暑表的测量范围是-30℃~50℃.1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计的读数及正确使用方法,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A.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只能测量38.5℃及其以上的温度,故A错误;B.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不可能是37.5℃,故B错误;C.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结果不会是38.0℃,故C错误;D.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只能大于或等于38.5℃,故D正确.13.【答案】D【解析】酒精的沸点是78℃,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A不正确;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不正确;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熔化温度不变.故D正确.14.【答案】A【解析】金属镜子放入口中后,水蒸气会在镜子上液化,使镜子变模糊,看不清楚牙齿情况.加热后,金属小镜子的温度升高,病人口中的水蒸气(气态)不会凝结成小水滴(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能使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15.【答案】B【解析】A、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冰晶;故A不符题意;A、湖面上的水逐渐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C、用久了的灯泡玻璃壁发黑,是灯丝温度升高时会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当气体遇到冷的玻璃时会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灯丝先发生升华现象又发生凝华现象;故C不符题意;D、给碘加热,固态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碘蒸气遇到冷的蒸发皿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题意.16.【答案】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解析】:①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②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③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④小水滴变成了小冰晶,液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⑤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⑥雪变为了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17.【答案】零下4.7摄氏度;负4.7摄氏度【解析】-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18.【答案】(1)230℃ 230℃ (2)固液共存液(3)4 吸保持不变【解析】(1)由图可知锡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都是230℃;(2))锡AB段是固态升温过程;BC段是锡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CD是锡熔化结束,温度升高的过程,是液态;DE段是液态锡的降温过程;EF段是锡的凝固过程,是固液共存;FG段是锡的固态降温过程;(3)锡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7min-3min=4min,锡在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19.【答案】温室;压缩体积.【解析】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20.【答案】吸收;温度【解析】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很高,能很快达到碘的熔点使其熔化,而沸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不会达到碘的熔点,所以才会升华,可见温度对碘的升华和熔化有影响.21.【答案】升华吸热【解析】返回舱的涂料层在高温下迅速升华为气体,同时吸收返回舱的热量,从而防止返回舱因温度过高而被破坏.22.【答案】气【解析】升华脱水的原理: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利用冰升华现象,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23.【答案】(1)晶体凝固,0℃,冰;(2)吸,放,保持不变【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读图可知,图中呈水平的这段所对应的温度值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即0℃;由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是0℃,可知这种物质固态时是冰.(2)由晶体的特点可知:晶体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但是温度都保持不变.24.【答案】(1)10;10;(2)不变;(3)-2;低;(4)变多【解析】(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液态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放热,温度是不变的;(3)从图像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25.【答案】(1)(b);(a);(2)6;(3)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①减少水的质量;②提高水的初温.【解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此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此现象.(2)因为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数据错误.(3)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出(0,90)(1,92)(2,94)(3,96)(4,98)(5,98)(6,98)(7,98)(8,98)(9,98),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由图像知: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说明吸收热量多,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26.【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7.【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气温走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细心的小丽发现教室窗户的玻璃内表面“出汗”了,这种“出汗”现象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液化B.升华C.汽化D.熔化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3.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4.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时,如图所示,他在相同的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在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表面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上述三个因索都有关5.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A.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B.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C.窗玻璃的里外两面D.不能断定在哪一面6.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C.气体、固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7.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8.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放热9.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B.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不易沸腾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10.下列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11.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A.升高B.降低C.不变D.与气压无关12.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二、填空题(共3小题)13.在无锡一月份某日的室外温度为-5℃,小河表面已结冰,冰面下面与水接触处的温度为______ ℃,此时的北方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可以______ 熔点(填提高或降低).14.在热学实验中,小红有一个新发现,根据课本上的数据,在1.01×105Pa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而实验中使用的酒精温度计的量程是-5℃-102℃.经过调查他们确认所使用的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所使用的温度计的最程超过了78.5℃?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猜想.猜想: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15.上周学校通知各班:由于天气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尤其是门外的走廊.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冰糖葫芦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再把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三、实验题(共3小题)16.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甲),请你在图乙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17.寒冷的冬天,某兴趣小组发现,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由于冰的熔化和凝固引起的.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l:冰块的厚度小.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大.(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只改变冰块的厚度进行实验,金属丝都能割穿冰块.这说明猜想1是___________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四、计算题(共2小题)19.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20.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窗户玻璃内表面“出汗”,是小液滴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是由于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玻璃上液化形成的.2.【答案】C【解析】冰在0℃以下的环境中,没有达到冰的熔点,所以不会熔化为液态,而衣服却能变干,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种物态变化是升华.3.【答案】C【解析】当烧杯中有一半水结成冰时,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即水的凝固点,小瓶内水的温度同样是0℃,但是由于小瓶内外温度相同,不能够发生热传递,不能继续放热,所以不会结冰.4.【答案】A【解析】图中水的蒸发面积是相同的,水上方空气流速也是相同的,一个用酒精灯加热,一个不加热,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深秋季节的早晨,室外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房间玻璃上液化为小液滴,附着在玻璃表面.所以小水珠应当在玻璃的内表面.6.【答案】B【解析】固体间分子的距离最小,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弱.7.【答案】D【解析】用纸锅烧水时,纸锅、水开始吸热温度升高,当水达到沸点时,吸热开始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所以D说法正确.8.【答案】A【解析】医生紧急治疗运动员肌肉扭伤时,常用蒸发快的液态氯乙烷做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液态氯乙烷急速汽化吸热.9.【答案】B【解析】压力锅密封性好,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锅内水蒸气增多,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锅内温度能达到更高的温度,饭容易熟.故选B.10.【答案】C【解析】汽化是指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A选项是冰熔化为水;B选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冰棒在上面液化形成的;C选项,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太阳出来后变成了水蒸气散去,属于汽化现象;D选项,严冬,玻璃窗内壁的冰花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11.【答案】A【解析】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12.【答案】D【解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水晶、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海波、冰、铁、食盐、水晶、黄金、固态酒精等是晶体;沥青、松香、蜂蜡、玻璃都是非晶体.故选D.13.【答案】0;降低.【解析】冰面下面与水接触处的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防止路滑造成交通事故.14.【答案】温度计内液面上方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使酒精沸点升高了;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析】因为液体上方的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温度计玻璃管是密封的结构,当温度计内液面上方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酒精的沸点会升高,超过78.5℃.15.【答案】凝固熔化放出【解析】冬天气温很低,地上的水会凝固为冰;制作冰糖葫芦时,首先要把白糖熔化为液态糖浆,然后再把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凝固后就成味美的糖葫芦.凝固过程是对外放热.16.【答案】(1)(2)海波;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解析】(1)将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用曲线连起来,如下图所示:(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17.【答案】(1)金属丝挂在冰块上,温度应该相同;(2)错误;(3)控制重物质量相同,用较粗的金属线拴住重物挂在冰块上;冰块是否被割穿【解析】(1)因为金属丝和冰块挂在一起,所以金属丝和冰块的温度应该一样.故答案是:金属丝挂在冰块上,温度应该相同;(2)只改变冰块的厚度进行实验,金属丝都能割穿冰块.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与冰块的厚度小无关,故答案是:错误;(3)为了验证第三种猜想应该控制重物质量相同,用较粗的金属线拴住重物挂在冰块上,看看冰块是否被割穿.18.【答案】用大烧杯取适量开水,把盛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入烧杯内的开水中,观察碘升华管内是否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因为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不超过100 ℃,低于碘的熔点113.60 ℃,碘是晶体,当温度低于熔点时,碘不会熔化.若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一定是因为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解析】用大烧杯取适量开水,把盛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入烧杯内的开水中,观察碘升华管内是否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因为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不超过100 ℃,低于碘的熔点113.60 ℃,碘是晶体,当温度低于熔点时,碘不会熔化.若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一定是因为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19.【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0.【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摄氏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B.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D. 0℃就是没有温度2.下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 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1,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2),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凝固和凝华现象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4.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B.为什么盐水温度降低后也会结冰?C.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D.盐水中含盐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5.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 0℃的水不能蒸发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D.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7.符合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是()A.持续放热,温度不变B.持续吸热,温度不变C.持续放热,温度升高D.持续吸热,温度升高8.保温瓶中有1000g水,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9.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A.B.C.D.10.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11.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12.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可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 (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A. abcdeB. dcbaeC. cdbaeD. dcabe13.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无法确定14.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其原因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15.冬天,汽车前挡风玻璃常出现一层“雾气”,影响了驾驶.按一下除雾开关,从玻璃下方吹出一股风,“雾气”即刻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 “雾气”附着在挡风玻璃的内侧C.吹出的风增大了“雾气”的表面积,使其蒸发加快D.吹出的风加快了“雾气”表面的空气流动,使其蒸发加快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______ 热量.17.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______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______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______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______ .18.测量空气湿度的“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 ______ ,因此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______ .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______ ,空气湿度 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王明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时,看见温度计的示数渐渐上升.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猜想4: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1)如图甲,他在操作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2)根据甲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___(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3)他纠正错误后认真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验证了猜想________,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4)若王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 ______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 ______ 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 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22.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23.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将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与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故AB正确;用正数表示零上摄氏度,用负数表示零下摄氏度,故-18℃表示零下18摄氏度,故C正确;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错误.2.【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图像上有一段水平线,说明是晶体;水平线对应的温度为该物质的熔点,所以海波的熔点是48℃,选项A错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选项B正确;在CD段该物质完全熔化,属于液态,选项C错误;在第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选项D错误.3.【答案】D【解析】往冰上撒盐,会降低冰的熔点,低于0℃,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底部形成霜.4.【答案】C【解析】在同样情况下,室外的水缸、河面的水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说明水和盐水是不同的,即河水与盐水的含盐量不同,两者的差异可能就是导致两者凝固点不同的原因,据此可提出探究问题: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选项中的BD价值不大,A 探究难度较大.5.【答案】B【解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因此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A正确;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正确;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D正确;(2)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B错误.6.【答案】C【解析】“白气”由于冰箱内的温度低,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的.7.【答案】D【解析】非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8.【答案】B【解析】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10g-2℃的冰块后,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不会熔化;水温已经达到0℃,再放出热量就会结冰.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9.【答案】B【解析】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所以应当是B.10.【答案】D【解析】雪糕在口中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所以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11.【答案】D【解析】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12.【答案】C【解析】℃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然后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取出温度计.即cdbae;13.【答案】B【解析】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较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14.【答案】D【解析】打开冰箱门后,冰箱门附近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滴,即白雾现象.15.【答案】C【解析】冬天汽车玻璃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玻璃,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出现雾气,附着在车玻璃内侧;按一下汽车除雾开关,从玻璃下方吹出一股风,加快了车窗玻璃上“雾气”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其蒸发加快.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16.【答案】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放出.【解析】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通入放在装有冷水容器B里的容器A中,容器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容器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被水吸收,所以温度升高.17.【答案】(1)减少;碘蒸气;升华;吸热;(2)碘蒸气渐渐变淡同时出现碘颗粒;凝华;放热.【解析】(1)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吸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所以看到碘颗粒减少,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碘蒸气;(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停止加热,玻璃泡中紫色气体逐渐变淡,碘蒸气就会放出热量,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18.【答案】吸热、低、少、小.【解析】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包湿布的温度计示数比另一个的示数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越潮湿,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越干燥,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19.【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正在;(3)3;D;(4)散失的热量大于(等于)吸收的热量.【解析】(1)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部或烧杯壁;(2)水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原因是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所以水温上升较慢,然后水温上升加快;而水温较高时,由于水温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散热较快,同时水的汽化速度较快,汽化需要吸热,所以水温上升又放慢,故实验验证了猜想3,原因如D所述.(4)实验时水始终不能沸腾,可能是火力不足,即酒精灯火焰太小,可能是环境温度太低,可能是散热面积太大,散失的热量大于(等于)水吸收的热量等.20.【答案】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解析】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21.【答案】(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解析】(1)我认为除去了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2)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向烧杯中的水放热,而且向水中放的热量越多,水的温度升的就会越高,因此通过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即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多少)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3)根据公式℃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越不太显著(即水升高的温度℃t就会越小).22.【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3.【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30分)1.(2020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

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A.0℃B.36.8℃C.68℃D.100℃2.(2020襄阳市)下列选项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 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B. 隆冬季节,河面上结薄冰C.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3.(2020 济宁市)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C. D.4.(2020日照)纯铁的熔点是1535℃,则1535℃的铁()A. 是固态B. 是液态C. 是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6.(2020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7.(2020 绥化市)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8.(2020湖北十堰)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冰熔化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符合实际的是()A.B.C.D.2.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3.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4.0℃气温下,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A.一点也不熔化B.熔化一部分C.全部熔化D.无法判断5.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A.水液化吸热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D.水汽化放热6.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7.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C.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8.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9.体温计的准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B.玻璃管内有一处弯曲且特别细C.玻璃管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D.玻璃管内径细,其容积比下端的玻璃泡容积小得多10.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盛水的杯子加上杯盖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D.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11.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水的表面积B.水的温度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水的质量12.已知温度计刻度均匀,读数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6℃,现在把它放在某物质中测出示数为24℃,该物质的实际温度为()A.20℃B.24℃C.30℃D.40℃13.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14.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下图),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5.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岩浆流入海水中会在海面附近产生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B.海水遇到炽热的岩浆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高温岩浆液化形成的小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海水遇到炽热岩浆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遇到低温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1)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______ 热______ ,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______ 热______ ,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该材料属于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3)下列哪个图像能表示该材料放热降温的过程______1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只会形成一层小水珠.冰块放入铝罐不会形成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8.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_____ ;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_____ 经过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寒冷的冬天,某兴趣小组发现,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由于冰的熔化和凝固引起的.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l:冰块的厚度小.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大.(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只改变冰块的厚度进行实验,金属丝都能割穿冰块.这说明猜想1是___________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2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所示的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图A、B所示的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图________ (选填“A”或“B”)所示的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不同.(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A.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所以A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B不符合题意;CD.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但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冰熔化成水之后,相同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水温升高较慢;所以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A、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的温度,加快水的汽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烧杯中的“白雾”是湿沙中汽化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盘子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上面盘子中放着的冰块,可以降低盘子的温度,水蒸气碰到就会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4.【答案】A【解析】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够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5.【答案】C【解析】水汽化时,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6.【答案】C【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7.【答案】B【解析】水结冰为凝固,放热,选项A错.水蒸气变为小冰晶是凝华,此过程为放热,选项B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都不可能没有水,水是生命之源,选项C错.水资源有限,任何地方都必须节约用水选项D错.8.【答案】C【解析】刚洗完的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说明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此实验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故ABD 错误,C正确.9.【答案】D【解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相比,前者内径很细,而下端的玻璃泡则很大,使得有微小的温度变化,即吸引很少的热量,管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会非常明显,所以可以测量的更为精密.10.【答案】B【解析】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给墨水瓶加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减慢了蒸发,不合题意.11.【答案】A【解析】观察图中情景,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显然,小明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12.【答案】A【解析】此温度计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格,温度计上示数从6℃变化到24℃,变化了24-6=18格,所以实际温度为×18=20℃.13.【答案】A【解析】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样做可以降低冰的熔点.而不能使冰雪的温度升高.14.【答案】A【解析】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15.【答案】D【解析】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岩浆使海水冒出了大量“白气”,这主要是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使海水中的水先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遇到低温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16.【答案】(1)吸;熔化;放;凝固;(2)非晶体;(3)D.【解析】(1)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该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也就是说该材料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属于非晶体.(3)A、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C、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D、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符合题意.17.【答案】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罐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罐壁放热凝华形成霜;温度不够低.【解析】把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即发生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罐外,形成霜;如果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冰熔化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但温度降低幅度较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在罐外壁上形成一层小水珠.18.【答案】升华;气态二氧化碳;水蒸气;凝华;吸收热量【解析】(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起;(2)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19.【答案】(1)金属丝挂在冰块上,温度应该相同;(2)错误;(3)控制重物质量相同,用较粗的金属线拴住重物挂在冰块上;冰块是否被割穿【解析】(1)因为金属丝和冰块挂在一起,所以金属丝和冰块的温度应该一样.故答案是:金属丝挂在冰块上,温度应该相同;(2)只改变冰块的厚度进行实验,金属丝都能割穿冰块.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与冰块的厚度小无关,故答案是:错误;(3)为了验证第三种猜想应该控制重物质量相同,用较粗的金属线拴住重物挂在冰块上,看看冰块是否被割穿.20.【答案】用大烧杯取适量开水,把盛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入烧杯内的开水中,观察碘升华管内是否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因为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不超过100 ℃,低于碘的熔点113.60 ℃,碘是晶体,当温度低于熔点时,碘不会熔化.若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一定是因为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解析】用大烧杯取适量开水,把盛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放入烧杯内的开水中,观察碘升华管内是否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因为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不超过100 ℃,低于碘的熔点113.60 ℃,碘是晶体,当温度低于熔点时,碘不会熔化.若有紫色的碘蒸气出现,一定是因为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21.【答案】(1)B (2)质量(3)达到沸点,吸热不升温【解析】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水吸收热量不同,根据Q=cm℃t知,水的质量不同;(3)读图C可知,a、b两条曲线当呈水平时所对应的温度值都是100℃,说明它们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2020—2021学年度物理第一学期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物理第一学期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3.夏天,坐在湖边的树底下,风吹来人感到凉爽.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大,湖水吸热温度升高较快B.树叶里水蒸发带走大量的热C.风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D.地形宽旷,不利于散热4.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5.下列图像中,属于松香凝固的是()A.B.C.D.6.下列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B.湿衣服变干C.盐溶于水D.残雪消融7.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8.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9.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B.碘升华是从液态变气态C.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D.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10.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11.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12.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14.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液化B.凝华C.汽化D.凝固15.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在探究“水凝固”的实验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盛有5℃水的试管固定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用温度计测得此时食盐水温度为-5℃,此实验可以说明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选填“高”或“低”).17.测量空气湿度的“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 ______ ,因此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______ .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______ ,空气湿度 ______ .18.今年,昆明市遭遇了特大干旱,为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户更加积极地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地里覆盖塑料薄膜,一方面通过________空气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________土壤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达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的目的,另一方面使蒸发到塑料薄膜上的水返回到土壤中.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21.某固态物体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2)该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晶体熔化时吸热直接变成液体.2.【答案】C【解析】冰在0℃以下的环境中,没有达到冰的熔点,所以不会熔化为液态,而衣服却能变干,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种物态变化是升华.3.【答案】B【解析】A、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不合题意.B、液体在蒸发的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符合题意.C、有风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不合题意.D、地形宽旷,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加快蒸发,加快散热.不合题意.4.【答案】B【解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气体,人眼看不见,所以AD错误;冬天空气温度较低,人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而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答案选B.5.【答案】D【解析】松香属于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6.【答案】A【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灯丝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B、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C、盐溶于水,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D、残雪消融,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7.【答案】A【解析】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样做可以降低冰的熔点.而不能使冰雪的温度升高.8.【答案】C【解析】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故选C.9.【答案】C【解析】A.固态碘受热后,吸收热量,碘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错;B.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所以碘升华就是指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B错;C.给碘加热的过程,因碘的温度和沸水、酒精灯火焰温度存在着温度差,是发生的热传递,故C 正确;D.甲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乙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乙实验,故D错.10.【答案】C【解析】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或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A.B方法不可行;C.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D.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11.【答案】D【解析】雪糕在口中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所以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12.【答案】C【解析】热风干手器在吹热风时,既提高了水的温度,又加快了空气的流动,当风力足够大时会增大水的表面积,故ABD错误,C正确.13.【答案】B【解析】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39℃、-30℃、-117℃.-80℃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30℃、-39℃,此时煤油和水银都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80℃高于-117℃,此时酒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14.【答案】A【解析】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15.【答案】A【解析】o a(o a′)段为固态加热过程; ab( a′b′)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图中乙的熔化温度高,即熔点高,加热时间的长短意味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图中熔化时对甲(20-10=10min)、乙(27-17=10min)加热的时间相等,说明两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固态时,甲升温比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少;在液态时,甲升温也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也较少.16.【答案】低【解析】试管中有少量的冰出现而食盐水没有凝固,此时食盐水的温度为-5℃,说明在-5℃时食盐水仍是液态还未凝固,而水的凝固点为0℃,可知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要低.17.【答案】吸热、低、少、小.【解析】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包湿布的温度计示数比另一个的示数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越潮湿,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越干燥,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18.【答案】减少,减小.【解析】在地里覆盖塑料薄膜,既可以减少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又可以减小土壤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抗旱.19.【答案】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解析】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20.【答案】(1)增大细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2)增大减小摩擦力【解析】(1)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增大了冰块表面的压强,使冰块的熔点降低,冰块熔化,从而细金属丝穿过冰块;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从而看不到留下的缝隙;(2)冰刀的刀口很薄,增大冰面的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熔化,最终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21.【答案】(1)69;(2)是;因为在8-12分钟的冷却过程中放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特点;(3)温度高时散热快,温度低时散热慢.【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晶体凝固的过程的实验.(1)从第8分钟到第12分钟,是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在79℃不变,所以69℃是错误的;(2)由于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3)从表格中可发现:当物质温度高时,在相同时间内,降温快即散热快;在温度低时,降温慢即散热慢.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2020-2021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份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2.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3.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A.不变B.降低C.升高D.无法确定4.今年冬季我市气温最低达-8℃,正确的读法是()A.负8摄氏度B.负摄氏8度C.摄氏负8度D.零下8度5.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 -50℃B. 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6.今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2)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7.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A.晶体B.非晶体C.晶体或非晶体D.不能判断8.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0.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11.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应该()A.将水量减少B.将火烧旺C.给容器加密封盖子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1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 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42℃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 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1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液化放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14.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A . 密度B . 沸点C . 凝固点D . 比热容15.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 . 小水滴B . 二氧化碳C . 空气D . 水蒸气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在温标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温标.1714年,德国的科学家制成了水银温度计,建立了华氏温标.这种温标是用水银作测温介质,以水银在玻璃容器内相对膨胀来表示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80格,每一格称为1华氏度,用℉表示.1742年,瑞典的科学家也用同样的温度计和同样两个原始分度点,建立了摄氏温标.不同的是摄氏温标把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两者之间等分为100格,每一格称为1摄氏度,用℃表示.下表提供了几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对应值.分析表中的数据,可推知:摄氏温度t c 与华氏温度t F 的关系式为t c =______.17.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去掉糖中的水分,但糖在 100℃左右会变质,这时要保证锅内的气压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使锅内水的沸点时温度________ 100 ℃(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如图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______ ℃,乙的示数为 ______ ℃.他们的分度值都是 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下表是张强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列方格纸上描点,作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 ______ 态(选填“固”“液”或“气”);(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______ ℃.20.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______ 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 ______ 分钟.(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凝固点为 _____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______ 了(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1.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表:(1)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被测物的温度为______℃,实验时的室温是______℃.(2)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态(选填“固”、“液”或者“固液共存”),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3)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乙所示,在容器A内装纯水,在容器B内装入大量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低于”).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洗完头发后,为让头发干快些,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样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2.【答案】A【解析】柏油是非晶体,所以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3.【答案】A【解析】人站在风扇旁吹风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风加快了人体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降低了人体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爽;把一支温度计也放在风扇旁吹风,由于温度计玻璃泡上外面没有水分,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不变的.4.【答案】A【解析】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8℃读作负8摄氏度或零下8摄氏度.5.【答案】B【解析】冰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6.【答案】A【解析】A中的酒精的凝固点低于零下50摄氏度,即能测出北方冬天的最低温度;水银的沸点是357摄氏度,高于萘的沸点,即也能测出萘沸腾时的温度,故A正确;B、由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零下50摄氏度,即用其做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测量时,还没等测出最低气温来,水银就凝固了,即不能测出北方的最低温度,故该选项错误;C、由于酒精的沸点是78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D、甲苯的沸点是110摄氏度,即也不能测出萘沸腾时的218摄氏度,即该选项也是错误的.7.【答案】B【解析】该物质从200℃就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说明该物质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这种物质一定是非晶体.8.【答案】B【解析】(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9.【答案】B【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晶体熔化时吸热直接变成液体.10.【答案】D【解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汤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沸腾;因此A、B、C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就要增大锅内水上方的气体压强.A、水量的多少和水的沸点没有关系;B、火烧的再旺,水的沸点也是不会提高的;C、使用高压锅,可以通过给容器加密封盖子提高锅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升高水的沸点,使水的沸点高于100℃;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气压会减小,水的沸点会降低,低于100℃.12.【答案】D【解析】A.六月份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7℃左右,故A错误;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5℃,故B错误;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40℃,故C错误;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故D正确.13.【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14.【答案】C【解析】当它们在冰箱内都降为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说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凝固点,地沟油的凝固点高,花生油的凝固点低,故C是正确的.15.【答案】A【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16.【答案】(t F-32)【解析】由数据知,当摄氏温度每次增加5℃,华氏温度每次就增加9℉,由此判断摄氏温度t c和与华氏温度t F的关系式是一次函数关系式,设一次函数解析式,用“两点法”求解.17.【答案】小于小于【解析】因为糖在100℃左右会变质,所以应该使水在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这样锅内水的沸点就小于100℃.18.【答案】18℃;-16℃;1℃【解析】甲温度计:零摄氏度在测温液面的下方,是零上,分度值为1℃,示数是18℃;乙温度计:零摄氏度在测温液面的上方,是零下,分度值为1℃,示数是-16℃.19.【答案】(1)(2)固;(3)晶体;(4)48.【解析】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物体在48℃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它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是晶体.物体在第3、4、5min时,温度都是48℃,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凝固点就是48℃.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高于凝固点时是液体,低于凝固点是固态.第7min时,物体温度为37℃,低于凝固点,所以是固态.20.【答案】(1)10;10;(2)不变;(3)-2;低;(4)变多【解析】(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2)液态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放热,温度是不变的;(3)从图像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21.【答案】(1)58;21;(2)固液共存;放出;不变;(3)低于【解析】(1)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58℃;从表格数据看当物质完全凝固后,温度降低到21℃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可判断当时室温为21℃;(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3到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此时处于凝固过程,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且要继续向外放热.若盐水的温度等于0℃,水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因此不能结冰,所以盐水的温度低于0℃.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4题;共42分)1.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2.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 汽化吸热B. 熔化吸热C. 凝华放热D. 升华吸热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可用酒精消毒湿巾进行消毒。

当用酒精消毒湿巾擦拭手背后,手背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 蒸发吸热B. 升华吸热C. 液化放热D. 凝固放热4.如图是“泼水成冰”的美丽景象。

睿睿查询资料发现需要用热水在极低(﹣20℃以下)的温度下才可以实现。

那么“泼水成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固5.如图,由于图象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B. 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象C. 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D. 无论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6.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冻衣服晾干B. 树叶上的露珠C. 湿衣服晾干D. 蜡烛滴“泪”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8.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B.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 晶体的熔点是80℃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0.中国诗词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1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冰是晶体B. 冰的熔点是0℃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12.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凝华B. 液化C. 蒸发D. 熔化13.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2.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应该()A.将水量减少B.将火烧旺C.给容器加密封盖子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3.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4.关于“摄氏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B.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D. 0℃就是没有温度5.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6.冰熔化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符合实际的是()A.B.C.D.7.甲苯在1atm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1atm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沸腾B.甲苯不沸腾C.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9.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份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10.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1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液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凝固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12.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下图),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3.夏天,加在鲜榨椰汁中的冰块化成水,此过程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汽化C.熔化D.液化14.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15.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名)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也说明它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7.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结冰了,但菜缸里的盐水没结冰。

2020至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初中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至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初中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2.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C.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D.降雨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3.0℃气温下,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A.一点也不熔化B.熔化一部分C.全部熔化D.无法判断4.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 37.0℃B. 37.5℃C. 38.0℃D. 38.5℃5.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6.下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 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8.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态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分布的状态来类比物质的状态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液态、固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9.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A.熔化吸热B.汽化吸热C.升华吸热D.液化放热10.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11.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结构示意图,锅盖紧扣在锅体上,盖上装有一金属管做排气孔,金属管上方倒扣着一个像大砝码模样的重锤,起限压阀作用.当锅内蒸汽压强过大时,蒸汽顶起限压阀,通过金属管向外泄气.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适当减小锅的容积B.适当增大排气孔的直径C.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D.适当加大火力蒸煮12.下图的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为气、液、固三种状态时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气态B.乙是液态C.丙是固态D.乙是固态13.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14.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B.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C.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D.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1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沸点B.熔点C.温度D.凝固点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 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17.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水果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 态.18.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气候炎热,干旱少雨,自古就有“火洲”之称.当地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如图.请回答,坎儿井的优越性在于减少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某固态物体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2)该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该物质________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其中在8min-14min是___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21.实验目的: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22.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23.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沸点和熔点不同,这应该是测量最高温度的条件,故A正确;和比热容及导电性谈不上有任何关系,故C、D错误;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故B错误.2.【答案】C【解析】A、太阳光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水的沸点100℃,所以此项不正确;B、水蒸气低于100℃就能液化成水,低于0℃是凝华成雪或霜,所以此项不正确;C、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没有发生物态的变化,所以此项正确;D、降雨时,由于水的蒸发,会使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所以此项不正确;3.【答案】A【解析】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够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计的读数及正确使用方法,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A.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只能测量38.5℃及其以上的温度,故A错误;B.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不可能是37.5℃,故B错误;C.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结果不会是38.0℃,故C错误;D.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只能大于或等于38.5℃,故D 正确.5.【答案】B【解析】A、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A的说法是错误的;B、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C、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C方法不可行;D、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D方法不可行.6.【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图像上有一段水平线,说明是晶体;水平线对应的温度为该物质的熔点,所以海波的熔点是48℃,选项A错误;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选项B正确;在CD段该物质完全熔化,属于液态,选项C错误;在第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选项D错误.7.【答案】D【解析】壶嘴冒“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这是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露珠是因为清晨温度最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这是水凝固形成的.故D 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甲、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学生之间作用力很大,空间小而紧密,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固态;乙、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略显不规则,学生之间作用力大,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液态;丙、学生排列的间距很大,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学生之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容易被压缩,对应的是气态.9.【答案】B【解析】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汽化,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10.【答案】B【解析】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11.【答案】C【解析】要想提高锅内蒸煮的温度,必须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液体的沸点.减小锅内容积,以及增大火力都不会改变锅内气压;适当增大排气管的直径,反而能使锅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增加限压阀的质量,增大锅内液面上方的气压,从而提高沸点、提高锅内蒸煮时的温度.12.【答案】D【解析】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则ABC错误,D正确.13.【答案】C【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14.【答案】C【解析】体温计比常用的温度计测量精度高,即分度值小,只有0.1℃;而常用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可以从体温计的构造上进行分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相比,前者内径很细,而下端的玻璃泡则很大,使其有微小的温度变化,即吸收很少的热量,管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会非常明显,所以可以测量的更为精密.15.【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16.【答案】汽化,吸【解析】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从而保护发射台.17.【答案】气【解析】升华脱水的原理: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利用冰升华现象,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18.【答案】水的蒸发.【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小水的蒸发.19.【答案】(1)69;(2)是;因为在8-12分钟的冷却过程中放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特点;(3)温度高时散热快,温度低时散热慢.【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晶体凝固的过程的实验.(1)从第8分钟到第12分钟,是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在79℃不变,所以69℃是错误的;(2)由于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3)从表格中可发现:当物质温度高时,在相同时间内,降温快即散热快;在温度低时,降温慢即散热慢.20.【答案】(1)是;有凝固点;(2)固液共存态;(3)凝固;放【解析】(1)从数据可以看出物体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其中8 min~14min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是不变的特点,该物质是晶体;(2)第1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故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3)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8min-14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因此要放出热量,所以8min-14min是放热过程.21.【答案】温度、表面积、液体种类、液体表面积、温度、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解析】(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水和酒精是不同种类的液体,酒精更容易干,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3)两玻璃板上的液滴表面积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需要控制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4)能够说明蒸发吸热的现象很多,例如:℃夏天,在地上洒一点水会感到凉快些;℃病人发热时在头上敷一块冷毛巾,病人会舒服些;℃夏天,为了使得食物不致于因为高温而变质,可以把食物用容器盛装放入冷水中(漂浮)同时在食物上面放一条湿润的毛巾等.22.【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3.【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还是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2.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液化放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3.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4.冬天,汽车前挡风玻璃常出现一层“雾气”,影响了驾驶.按一下除雾开关,从玻璃下方吹出一股风,“雾气”即刻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 “雾气”附着在挡风玻璃的内侧C.吹出的风增大了“雾气”的表面积,使其蒸发加快D.吹出的风加快了“雾气”表面的空气流动,使其蒸发加快5.如下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A.B.C.D.8.一支体温计示数为38 ℃,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温度,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8 ℃和 39 ℃,则下列对甲、乙两病人体温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 38 ℃,乙 39 ℃B.甲低于 38 ℃,乙 39 ℃C.甲不高于 38 ℃,乙 39 ℃D.无法确定9.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10.夏天,坐在湖边的树底下,风吹来人感到凉爽.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大,湖水吸热温度升高较快B.树叶里水蒸发带走大量的热C.风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D.地形宽旷,不利于散热11.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1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13.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14.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到粮仓中能防止粮食生虫.它过段时间后就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15.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______.17.人从游泳池的水中爬上岸上后,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这是因为________,在室温为26℃的环境下保存的酒精,打开盖子一段时间后,留在瓶中的酒精的温度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26℃. 1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其中_____是晶体熔液,该晶体熔液的凝固点是_____;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熔化过程经历时间为_______到达14分钟时物质所处状态是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某固态物体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有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2)该物质___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条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表:(1)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被测物的温度为______℃,实验时的室温是______℃.(2)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态(选填“固”、“液”或者“固液共存”),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3)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乙所示,在容器A内装纯水,在容器B内装入大量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低于”).2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________的高低;c、液体________的快慢.(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相同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__相同.℃.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_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法.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2.【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3.【答案】A【解析】往烧瓶中打气时,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停止沸腾.4.【答案】C【解析】冬天汽车玻璃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玻璃,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出现雾气,附着在车玻璃内侧;按一下汽车除雾开关,从玻璃下方吹出一股风,加快了车窗玻璃上“雾气”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其蒸发加快.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5.【答案】D【解析】A.从图像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本选项说法正确.6.【答案】B【解析】春天地面、墙壁温度比较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墙壁,使之变得湿漉漉的,也就是“回潮”现象,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出热量.7.【答案】D【解析】舌头会被冻在冰棒上,是因为舌头上的水遇到冷的冰棒发生了凝固现象,水是晶体,凝固点是0℃,凝固前后温度下降,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D选项正确.8.【答案】C【解析】若没有甩就拿着一支示数为38 ℃的体温计直接测病人的体温,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即能测出高于38 ℃的人体温度.体温计的显示甲是38 ℃,说明甲不高于38℃;测量乙的示数显示39 ℃,说明乙的体温是39℃.9.【答案】D【解析】铁的熔点为1535℃,而锡的熔点为232℃.也就是说,如果把铁和锡放在一起加热,总是锡先熔化.故用锡锅熔化铁的话,锡锅都熔化了,而铁的温度还没达到铁的熔点,所以锡锅不能熔化铁.10.【答案】B【解析】A、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不合题意.B、液体在蒸发的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符合题意.C、有风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不合题意.D、地形宽旷,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加快蒸发,加快散热.不合题意.11.【答案】C【解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12.【答案】D【解析】酒精的沸点是78℃,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A不正确;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不正确;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熔化温度不变.故D正确.13.【答案】C【解析】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停止沸腾.℃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错误,℃正确;℃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正确,℃错误;故C正确;14.【答案】B【解析】“固体粮虫净”过段时间后就会变小,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15.【答案】D【解析】升华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不符合题意;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16.【答案】热胀冷缩,乙,缩口【解析】甲乙两个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所以其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温度计;甲是体温计,由于它的液泡上方有缩口,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它能离开人体读数.17.【答案】水蒸发吸热,且风吹后蒸发更快;低于【解析】人从游泳池的水中爬上岸上后,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水的蒸发加快,同时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感觉凉快;酒精是一种比较容易蒸发的液体,打开盖子后,酒精会发生蒸发现象,蒸发时从周围吸收热量,这样就造成瓶中酒精温度低于26℃.18.【答案】乙;50℃;50℃;6分钟;固态【解析】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从图像上来看,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在上述两个图像中,乙在凝固时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该过程为凝固过程,因此乙是晶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在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在凝固过程中保持50℃不变,所以其凝固点为50℃;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所以其熔点为50℃;凝固过程所用时间为12min-6min=6min;到达14分钟时物质所处状态是固态.19.【答案】(1)69;(2)是;因为在8-12分钟的冷却过程中放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特点;(3)温度高时散热快,温度低时散热慢.【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晶体凝固的过程的实验.(1)从第8分钟到第12分钟,是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在79℃不变,所以69℃是错误的;(2)由于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3)从表格中可发现:当物质温度高时,在相同时间内,降温快即散热快;在温度低时,降温慢即散热慢.20.【答案】(1)58;21;(2)固液共存;放出;不变;(3)低于【解析】(1)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58℃;从表格数据看当物质完全凝固后,温度降低到21℃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可判断当时室温为21℃;(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3到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此时处于凝固过程,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且要继续向外放热.若盐水的温度等于0℃,水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因此不能结冰,所以盐水的温度低于0℃.21.【答案】(2)温度,表面的空气流动,(3)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4)有关,(5)控制变量.【解析】(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两玻璃板上的液滴表面积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需要控制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4)玻璃板上的酒精在温度和空气流动快慢相同,表面积不同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故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5)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小瓶内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内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去掉橡皮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B.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C.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将沿细玻璃管上升2.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3.如图所示,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4.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化B.凝华C.升华D.凝固5.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6.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O℃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8.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A.水液化吸热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D.水汽化放热9.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10.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B.C.D.11.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12.小李把同样的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13.如图所示的各现象中,要放热的是()A.衣服晾干B.形成露珠C.洒水降温D.冰雪消融14.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汽化、吸热B.液化、放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15.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A.把铜加热到100℃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C.冰雪融化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当空调工作时,总会有一些水从空调的排水管中流出来,这是由于空调在工作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排出室外,发生这样的物态变化时需要热(选填“吸”或“放”)17.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对一支刻度均匀且清晰,但数字模糊的液体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在第4格;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在第94格.若用这只温度计测室温时,示数在第22格,则室温是℃.18.夏天,吃雪糕可解热是因为冰____________,在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不容易冻坏是因为水____________在严寒的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里的水结冰,司机会在水箱里注入防冻剂.加了防冻剂的混合液不易结冰是因为混合液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20.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表:(1)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被测物的温度为______℃,实验时的室温是______℃.(2)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态(选填“固”、“液”或者“固液共存”),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3)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乙所示,在容器A内装纯水,在容器B内装入大量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低于”).21.小张同学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如图,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通过A、D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4)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 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因为橡皮塞对瓶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去掉橡皮塞后,瓶内气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影响温度计的使用,此选项错误;B、由于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本领不同,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不相同,此选项错误;C、玻璃管越细,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此选项错误;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受热膨胀将沿细玻璃管上升,此选项正确.2.【答案】B【解析】固体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目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3.【答案】A【解析】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雪糕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而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4.【答案】D【解析】“白雾”是液态的小水滴,经造雪机后变成“白雪”,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5.【答案】C【解析】“白气”由于冰箱内的温度低,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的.6.【答案】D【解析】“白气”不是气,它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说明此时水面上的温度降低了.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B、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C、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C错;D、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7.【答案】D【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合题意.B、冰可以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不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升华吸热.不合题意.D、固态的樟脑丸变成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符合题意.8.【答案】C【解析】水汽化时,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9.【答案】C【解析】(1)同一杯热水用不同的温度计测量,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2)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10.【答案】C【解析】温水放入冷冻室内发生凝固现象.A、B都是熔化图像,所以A、B不符合题意;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C的凝固点是0℃,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正确;D的凝固点不是0℃,因此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喷出的雾会迅速汽化,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12.【答案】C【解析】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油的沸点高,水的沸点低,温度高的液体能把食物烤焦、烤糊,温度低的液体不会烤焦.13.【答案】B【解析】湿衣服晾干,是汽化,要吸热;洒水降温,是汽化,要吸热;冰雪消融,是熔化,要吸热;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要放热,故B正确.14.【答案】B【解析】春天地面、墙壁温度比较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墙壁,使之变得湿漉漉的,也就是“回潮”现象,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出热量.15.【答案】C【解析】冰雪融化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所以发生了物态变化.铜加热到100℃仍然是固态,BC选项物态的状态也没有发生改变.16.【答案】液化放【解析】氟利昂在空调内部的蒸发器里面汽化,汽化要吸热,使空调蒸发器的温度降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蒸发器会发生液化现象,凝结成小水滴排出室外,在发生液化时需要放热.17.【答案】热胀冷缩;20℃【解析】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将0℃和100℃之间平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而温度计示数由4℃到94℃,实际温度变化了90℃,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18.【答案】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凝固点低【解析】冰糕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可以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对外放热,可以使菜窖内的气温不致降太低,把菜冻坏;严寒的冬天,水箱中注入防冻剂,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19.【答案】D【解析】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温度计的分度值可以很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20.【答案】(1)58;21;(2)固液共存;放出;不变;(3)低于【解析】(1)由图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58℃;从表格数据看当物质完全凝固后,温度降低到21℃温度不再变化,所以可判断当时室温为21℃;(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3到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此时处于凝固过程,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且要继续向外放热.若盐水的温度等于0℃,水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因此不能结冰,所以盐水的温度低于0℃.21.【答案】(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2)AB;(3)温度;(4)表面积;液体的种类.【解析】(1)比较A、D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上方表面积相同,不同的是空气流动速度,所以比较上述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水的表面积相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因此可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4)如果让水和酒精的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相同,发现酒精蒸发的快,所以液体的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 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2020-2021学年度初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2020-2021学年度初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2020-2021学年度初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A.B.C.D.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4.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6.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7.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酒精的沸点为78),酒精灯外焰温度可达到800),试管A内装酒精,烧杯B内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试管A内的酒精不会沸腾B.试管A内的酒精会沸腾C.试管A内的酒精可达100) D.试管A内的酒精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10.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C.气体、固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11.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二、填空题1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 做测温物质.14.为下列现象填入合适的物态变化:)1)冬天的早晨,草上结成的白霜,属于_____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时,看到的“白气”,属于______现象.)3)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______现象.15.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________侧出现冰花,这是________现象16.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三、综合题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2020—2021学年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2.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3.常温下,我们呼吸的氧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固液共存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5.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 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7.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小红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如图1,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某种物质,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2),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水,混合后的温度低于0℃B.在易拉罐中加入的“某种物质”是盐,混合后的温度等于0℃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凝固和凝华现象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8.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9.冰熔化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符合实际的是()A.B.C.D.10.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 0℃的水不能蒸发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D.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11.餐馆在烹炸食品时有三种食用油可供选择,分别是沸点较高的豆油,沸点较低的色拉油,沸点低的菜子油.那么最好选用()A.豆油B.色拉油C.菜子油D.都一样12.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14.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5.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块用塑料袋封装好的冻肉放在台秤的秤盘中,过一会儿,此秤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小题)16.请在-18℃、0℃、20℃、37℃、42℃、100℃、200℃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人体的正常温度是;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炸排骨时的油温是.17.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18.在无锡一月份某日的室外温度为-5℃,小河表面已结冰,冰面下面与水接触处的温度为______ ℃,此时的北方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可以 ______ 熔点(填提高或降低).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20.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甲),请你在图乙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1.如图所示,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晶体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和___________.(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_分钟.(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22.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23.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接触,故该选项错误;C、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D、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并且没有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且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2.【答案】A【解析】测气温的温度计的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决定了这种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水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357℃;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17℃~78℃;乙醚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14℃~35℃.因为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最高气温达到40℃,所以应选用凝固点比-50℃低、沸点比40℃高的酒精温度计.3.【答案】C【解析】据生活经验可知,常温下我们呼吸的氧是气态.4.【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5.【答案】D【解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6.【答案】A【解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像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是否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读图可知,M有一晶体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的时间段,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7.【答案】D【解析】往冰上撒盐,会降低冰的熔点,低于0℃,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底部形成霜.8.【答案】C【解析】夏天开着空调的房间,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在外表面出现水雾;(2)冬天开着暖气的房间,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时,发生液化现象,所以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水雾;9.【答案】D【解析】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A.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所以A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所以B不符合题意;CD.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但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冰熔化成水之后,相同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水温升高较慢;所以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10.【答案】B【解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因此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A正确;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正确;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D正确;(2)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B错误.11.【答案】A【解析】因为豆油的沸点较高,食物烹炸时间短,豆油的汽化时间短,豆油损失较少.12.【答案】D【解析】甲杯中装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在上面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杯的外表面;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的水面上方热的水蒸气在杯子上部分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13.【答案】A【解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升华,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形成“雾气”.14.【答案】A【解析】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15.【答案】A【解析】夏天空气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温度很低的冻肉会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在塑料袋表面形成一层小水滴,使冻肉的总质量增大,台秤的示数变大.16.【答案】100℃;37℃;42℃;-18℃;200℃【解析】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42℃;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18℃;炸排骨时的油温是200℃.17.【答案】水的沸点远低于油的沸点【解析】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溅人油中后,水会迅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18.【答案】0;降低.【解析】冰面下面与水接触处的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防止路滑造成交通事故.19.【答案】(1)自下而上;(2)98;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量大(或酒精灯火焰小);(3)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标准气压;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火力过小或者水量大造成的.(3)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20.【答案】(1)(2)海波;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解析】(1)将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用曲线连起来,如下图所示:(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这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21.【答案】(1)热胀冷缩;(2)慢;(3)钟表;(4)液;(5)80;15 (6)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液态;(5)由乙图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2.【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3.【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体温计的准确度比普通温度计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B.玻璃管内有一处弯曲且特别细C.玻璃管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D.玻璃管内径细,其容积比下端的玻璃泡容积小得多2.在小瓶内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内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去掉橡皮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B.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C.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将沿细玻璃管上升3.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B.C.D.4.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A.体温计测量范围小B.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C.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容积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D.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5.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可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 (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A. abcdeB. dcbaeC. cdbaeD. dcabe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7.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8.在足球比赛中,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为()A. 12摄氏度B. 32摄氏度C. 40摄氏度D. 100摄氏度9.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A.玻璃难熔化B.玻璃太大了C.玻璃是晶体D.玻璃是非晶体10.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0 ℃的冰比 0 ℃的水冷B.房间温度在 23 ℃时人体感觉比较温暖舒适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在 65 ℃左右D.一般人的体温约为 39 ℃11.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B.为什么盐水温度降低后也会结冰?C.盐水的凝固点和含盐量之间有什么关系?D.盐水中含盐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12.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无法确定13.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D.水蒸气14.如图所示,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 “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15.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______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______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______ .(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______ .17.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中,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一部分浸没在水中,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温度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该测量值比热水的温度______ (选填“高”或“低”).18.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结冰了,但菜缸里的盐水没结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4题;共42分)1.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2.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 汽化吸热B. 熔化吸热C. 凝华放热D. 升华吸热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可用酒精消毒湿巾进行消毒。

当用酒精消毒湿巾擦拭手背后,手背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 蒸发吸热B. 升华吸热C. 液化放热D. 凝固放热4.如图是“泼水成冰”的美丽景象。

睿睿查询资料发现需要用热水在极低(﹣20℃以下)的温度下才可以实现。

那么“泼水成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固5.如图,由于图象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B. 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象C. 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D. 无论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6.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冻衣服晾干B. 树叶上的露珠C. 湿衣服晾干D. 蜡烛滴“泪”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8.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B. 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D. 晶体的熔点是80℃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严冬:凝重的霜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0.中国诗词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1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冰是晶体B. 冰的熔点是0℃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12.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凝华B. 液化C. 蒸发D. 熔化13.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B. 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 水的沸点是99℃,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14.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B. 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C. 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D. 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二、填空题(共8题;共21分)15.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

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________热量。

16.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17.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草莓在盛果期滞销。

小明来到父母的草莓大棚帮忙。

大棚能有效地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将草莓装箱,放入冰块,这是利用冰块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________热量,以此保持草莓的新鲜。

18.冰糖葫芦是小朋友喜爱的零食,制作时,先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适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的糖浆,再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冰糖葫芦。

19.小明迷上了养殖热带鱼。

当天气冷了,需要在鱼缸里安装加热装置,使鱼缸内的水温恒定为26℃。

为了防止鱼从鱼缸内跳出,小明在鱼缸上加装了带有小孔的盖子。

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原本平直的盖子变弯曲了,并且盖子的一侧附有大量水珠。

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原因:盖子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出现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同时________热量,使盖子内外受热不均匀发生变形。

20.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瓶口,用冷水浇瓶底(如图),瓶内的水_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再次沸腾。

21.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蒸气在甲壳虫背上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珠。

之所以要把体温降到周围气温以下,是因为此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水珠的形成和生活中的________(举例)形成原理相同。

2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则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固体甲在第10分钟的状态是________。

乙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37分)23.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提出猜想】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进行实验】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20进行了四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分析论证】(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________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的,实验D可验证猜想________是否正确。

(填序号)(3)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4)【拓展应用】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

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

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军发现当放水少的杯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是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2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中甲所示。

(1)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中乙中①、②所示,则图________(①/②)是沸腾时的情况。

(2)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1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

(4)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

(5)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如图2中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

(6)如图3,在装水的大烧杯中,浮着一个盛适有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________沸腾。

(填“能”或“不能”)(7)如图4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a、b、c、d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5.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安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能使其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4)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丙的图象可知该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

(5)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后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该物质可以继续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1. A2. D3. A4. D5. D6. B7. B8. D9. A10. C11. C12. A13. A14. C15. 97.5°C;吸收16. 甲;4817. 减慢;熔化;吸收18. 熔化;放出;凝固19. 内;液化;放出20. 液化;会21. 液化;放热;露珠22. 甲;液态;需要23. (1)缺少变量,没有使胡萝卜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2)A;③(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4)不正确;没有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无关24. (1)①(2)解:如图所示:(3)98;不变(4)水的初温太低(5)D(6)能;不能(7)c25. (1)自下而上(2)慢(3)B(4)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5)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物质的熔点;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