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历史练习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史记》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 A.长期停滞不前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C.一直非常发达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受压制,但仍有发展。

答案:B2.唐德宗曾向长安富商借钱八十余万缗,这些富商开办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机构,当时叫( )A.飞钱 B.柜坊C.票号D.邸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唐朝时柜坊是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和借贷的机构。

答案:B3.(xx·天津高考)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意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A4.(xx·浙江高考)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会馆概念的理解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说明同乡商人们建设工商会馆是为了招待行旅,存放货物,而不是作为地方的商业中心,B项说法错误;C、D两项材料都有所体现;由材料中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的记载可看出苏杭两地间的商贸联系,故A项说法正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尚书·酒诰》说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A.商业开始出现B.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C.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D.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解析:题干材料“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反映了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答案:C2.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材料说明了明代来自北方各地的货物“日夜商贩而南”,来自南方各地的货物“商贩而北”,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

答案:D3.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其中“新安大贾”指( )A.粤商B.晋商C.徽商D.浙商解析: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故排除A、D两项。

徽商在长江以南,晋商在长江以北,故“新安大贾”指徽商。

答案:C4.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解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答案:A5.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

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泉州B.广州C.南京D.上海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784年”可知,清朝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故选B项。

答案: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解析:依据材料中“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等信息判断,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草市。

草市出现在乡村交通便利的地方,是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

答案:D2.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

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

从材料看,政府对设置“市”的地域有严格的规定,开市和封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对商铺有严格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是否保护私营工商业,排除B 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商食官”制度,故D项不正确。

答案:A3.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通宵酒客行”“夜市千灯”等关键词分析,考查夜市,应选C项。

宋朝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但宋以前不被允许,A、D项排除;B项错在“普遍”。

答案:C4.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市分布在城中。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解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依据图中信息:带“贝”的文字大都与商业有关,由此可判断出贝是货币。

答案:D2.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B.春秋时范蠡经商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商朝人善于经商,留下了这个形象性的称谓。

答案:A3.(2018·重庆学业水平测试)《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商人之四方”可知其流动性大;由“市贾倍蓰”可知商人获益较大;“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讲述的是商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依然会去经商。

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4.(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②唐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我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①正确;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唐代出现的是飞钱,故②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故③正确。

答案:D5.(2018·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

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练习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练习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练习1.(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寓居于市内,唐朝的市逐突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

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增强D.市场监管的增强答案B2.(2021·肇庆期末)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赞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

〞这反映事先()A.构成了全国性的市场B.手工业取得长足开展C.对外贸易兴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3.(2021·莆田质检)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依据外地的实践状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

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这说明事先()A.社会习尚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遭到冲击C.逐利看法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答案 B4.下面是南宋时期南海〝华光礁1号〞沉船中陈列密集的部格外销瓷器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宋代航海技术落后B.南海是中国固有领土C.宋代制瓷技术高明D.瓷器贸易有利可图答案D5.(2021·黑、吉八校联考)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本外货物,官方行使多以本国银钱,因此各省盛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说明事先()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位置B.外来货币搅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遭到了出口货物的冲击D.官方贸易开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6.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A.具有一定〝防伪〞功用B.满足商品经济开展的要求C.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开展D.源于唐代相似汇票的飞钱答案A7.(2021·邯郸高一检测)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述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畅达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看管的夜市分析:解题时抓住重点词“东汉”即可。

物流畅达的草市、夜市是唐后期出现的,而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期间才出现。

答案: A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资猜中的“市”()A.表现了草市的特色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线被打破D.受时间地址的限制分析:题中资料的最有效信息是“郑人”和“乃反,市罢”。

草市到隋时才出现,并且在乡村,资猜中有郑国便可看出是春秋期间,故 A 项错误;市场中主要的商品不该当是农产品,应当主假如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故 B 项错误;到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才被打破,故 C 项错误;宋朝从前,市场都要遇到时间和地址的限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 D3.古代钱币的形成和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行分。

下边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足说了然()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商品经济的繁华D.纸币方便携带,完整代替了金属钱币分析:此题考察学生透过现象剖析实质的能力。

资料表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钱币的发展变化。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使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 C4.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这说明宋朝()B.草市具备齐备的饮食服务设备C.夜市比较繁华D.草市交易只好在清晨进行分析:从资料看,诗歌描绘的是对于草市上酒店经营的状况。

故 B 项正确。

答案: B5.北宋词人裴湘在《浪淘沙·汴州》中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

葱葱佳气锁龙城。

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

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作业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依据图中信息:带“贝”的文字大都与商业有关,由此可判断出贝是货币。

答案:D2.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B.春秋时范蠡经商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商朝人善于经商,留下了这个形象性的称谓。

答案:A3.(2018·重庆学业水平测试)《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商人之四方”可知其流动性大;由“市贾倍蓰”可知商人获益较大;“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讲述的是商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依然会去经商。

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D4.(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发展比较艰难②唐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我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①正确;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唐代出现的是飞钱,故②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故③正确。

答案:D5.(2018·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

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A组学业基础1.【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2.【北师大附中2018高一期中】北宋某某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

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

买一匹绢,需用2万个小铁钱,其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B.柜坊C.票号D.交子3.【某某某某十中2018高一期中】1974年,某某某某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这主要表明()A.南宋时对外贸易发达B.朝贡贸易满足了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C.某某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D.对外贸易海船事故频发4.【某某滨州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宋代一文物图案,上有“某某X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使用专卖兴贩”等文字,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B.宋代坊市制被打破C.某某发展成商业城市D.宋代商人地位提髙5.【西城2017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某某)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错误之处是()A.①B.②C.③D.④B组应考能力6.【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末】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

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7.【某某某某2018高一期中】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起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暇时间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他们仍会要求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8.【某某某某2018二模】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某某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材习题答案解析【学思之窗】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解题关键: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思路引领: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解题关键: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宋元时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柜坊、飞钱和纸币很早就产生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但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并且发展体现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形成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我国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王朝成为各国的交流中心,如唐朝、元朝等。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思路引领: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走向繁荣。

答案提示: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题关键:传统习俗、团结与节俭。

思路引领:从徽州人本身的传统习惯和特性上找原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买”“贮”“贷”“宝”这些古代带“贝”的文字,其含义都与商品贸易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贝在当时就是货币。

故选D项。

2.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

”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A.重农抑商的现象B.纺织刺绣的兴盛C.追商逐利的风气D.农民生活的艰辛“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财多而光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不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故A 项错误;“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是指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没有反映出汉代社会纺织刺绣的兴盛,故B项错误;该民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反映出汉代社会追商逐利的风气,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辛,故D项错误。

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交子”出现于宋朝,不是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故C项正确;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还是瓦子,都是商业经营的场所。

“通晓不绝”“终日居此”表明,北宋时期,市的经营已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

5.导学号3422400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习题[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高中历史1-3古代商业的发展习题[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B.商朝人善于经商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2.【题文】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主要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D.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3.【题文】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

”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4.【题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东洞庭)编民亦苦田少,不得耕耨而食。

并商游江南北,以通齐、楚、燕、豫,随处设肆,博锱铢于四方,以供吴之赋税,兼办徭役,好义急公。

”材料主要表明A.当地人多地少,赋税沉重B.商业是当地民众重要收入来源C.当地商业的发展已超过农业D.当地商业活动注重社会公益5.【题文】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

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这反映出清代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重农抑商推动商品化浪潮6.【题文】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映了A.学术文化的活跃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被取消7.【题文】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古代商业三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古代商业三及答案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我们现在知道“商人”这一称呼来源于A.从事商业贸易的人B.善于经商的商朝人C.铁制工具D.专门收商业税的人()2、“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A.宋朝 B.元朝C.明朝D.清朝()3、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A.宁波商帮和晋商B.宁波商帮和徽商C.晋商和徽商D.湖南商帮和徽商()4、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A.杭州B.大都C.泉州D.扬州()5、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A.商行B.柜坊C.票号D.商号()6、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的是在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8.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9.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③()11.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 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12.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13.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堂知识演练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回答1~6题。

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被称为“商人”,最初是由于()A.商朝人善于经商B.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姓商C.最早的商业活动开始于商朝D.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答案】 A2.唐代城市设有专门的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交易,这反映出()A.唐政府认识到市场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B.商品经济在唐朝占据主导地位C.唐朝时市场交易被政府严格控制D.唐朝禁止私人从事商业活动【解析】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较弱。

唐代城市中市令或市长的主要职责就是严格管理市场交易活动。

【答案】 C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C.北宋开封D.南宋临安【解析】题干情景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状况最早出现于北宋。

【答案】 C4.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③宋朝在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双边贸易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辽、夏、金、宋都是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③④应排除。

【答案】 D5.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 B.都护府C.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答案】 A6.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③⑤都是教材上列举的关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明朝中期后,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表现,故④符合要求。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商道,最早应开始于( )。

A.汉朝 B.南北朝C.唐朝D.宋朝解析从诗句中讲述的是古代波斯来东方交换商品的事实,而“桑麻”点出了是汉朝的丝绸之路。

答案 A2.中国古代的乡村集市称为“草市”,“草市”的特征有( )。

①远离城镇②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③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④不受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草市也受政府的管理。

答案 D3.“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 这首唐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农村破败B.商业繁荣C.商人众多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解析乡村人少是因为都去经商,反映当时商业繁荣和政策宽松,这与农村破败毫无联系。

答案 A4.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解析本题考查南宋商业发展的背景原因。

宋朝是中国古代惟一一个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出现在明朝;因此可以排除A、B、D三项。

答案 C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 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 D6.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其中“新安大贾”指 ( )。

A.粤商B.晋商C.徽商D.浙商解析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故排除A、D两项,徽商在长江以南,晋商在长江以北,故“新安大贾”指徽商。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答案 C2.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答案 A3.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答案 A4.(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间”。

这反映了()A.市场规划混乱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中央集权削弱D.城市防御功能增强答案 B5.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答案 A6.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

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 D7.《尚书·酒诰》记载:“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这说明()A.商业开始出现B.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C.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D.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答案 C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_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出现商业繁荣。

(1)原因:_____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表现:出现许多_________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1)政策:商人经商受________、地点的限制。

(2)特点: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_的开通。

(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继问世。

5.两宋(1)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______________相对宽松。

(2)表现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③________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表现: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1)特点:______________继续繁荣。

(2)表现①棉花、________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_贸易发展较快。

③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出现晋商和________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误区警示]“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在特定的位置设__________,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__________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①________和市的界限被打破,“________”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景德镇、____________等商业名镇。

【第3课】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Ⅱ《古代商业的发展》基础检测及参考答案

【第3课】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Ⅱ《古代商业的发展》基础检测及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Ⅱ作业考试化基础检测 三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2.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 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

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3.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 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这表明唐代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5.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 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命题: 审题: 做题: 时间:2020-01-----------------------------------------------------------------------------------------------------------------------------------------------------------6.《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高一历史二优化作业: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一历史二优化作业: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与燕国有贸易往来.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

答案:A2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该诗反映出唐代( )①商品经济十分繁荣②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兴起了许多集市③河运和海运都得到发展④政府对商业交换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解析:诗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控制。

因此,④的叙述与题目提供的材料不符。

答案:A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A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

官府鼓励经商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宋代都城很多地方都有出售凉食和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充分说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进一步增强。

答案:D5(2012·江苏单科)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历史人教必修习题:第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含解析

历史人教必修习题:第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含解析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基础巩固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买”“贮”“贷”“宝”这些古代带“贝”的文字,其含义都与商品贸易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贝在当时就是货币。

答案:D2唐人王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唐代实行坊市制B.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夜市C.唐代茶叶商品化,政府征收茶税D.宋代出现了夜市,王建的诗不符合史实答案:B3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

其依据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正确。

答案:B4古代中国城市在宋代以前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政策B.商品经济的发展C.区域位置的影响D.坊市界限的打破解析:宋代以来,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这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职能的变化。

故选B项。

答案:B5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本题考查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得国家的政治中心逐渐转移到北京,这使得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的政治中心提供物资支持,因此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的贸易繁荣,故B项正确。

明代的国家统一早在朱元璋时期已经完成,A项不符合史实;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故C项错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我国的经济文化格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其重心仍然在南方,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课 时 练 习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单选题
1.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 .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 .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
的是 A .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 .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 .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3.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胜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面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 .指出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C .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 .说明保待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4.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5.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 北宋东京(今开封)
“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
《清明上河图》(局部)
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7.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
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8.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9.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10.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唐朝长安城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③宋代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④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新高峰
A.②③B.①②
C.②④D.①③
二、材料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材料三禁百官置邸货鬻。

——《新唐书·德宗纪》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

……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
(4)材料四所说“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课时练习答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5 D A B D A
6-10 A D A B A
11.
(1)现象: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国家政治。

原因:由于诸侯割据,劳动者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以控制;工商业利润丰厚,影响资本流向。

(2)汉高祖对商人实行压制、歧视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当时经济凋敝,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害怕商人势力强大,操纵政治、经济,危害统治。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3)原因:为防止贵族、官僚与民争利。

影响:百姓能够安心经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4)表现: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在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子”;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说明: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大大超过唐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