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国学: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对照

国学: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对照

国学: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对照《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对照,提供给大家参考!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对照: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是孟轲的名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取舍”思想的典型之一。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选择,人们往往面临着选择的困境。

孟轲认为“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欢的,但是“鱼”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如果要得到“熊掌”,就必须舍弃“鱼”,如果要得到“鱼”,就必须舍弃“熊掌”。

孟轲这句名言出自《孟子·滕文公》所载的“公孙丑”篇,篇中说:“故曰:‘怀仁者不重利’,求助者多困,取舍者多歧。


这句话虽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进行取舍,要放弃其中一项。

对于这种情况,孟轲也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不求甚解,但自量其德之厚薄而已。

”他认为要按照自己的德行来决定取舍,这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孟子·滕文公》所载的“公孙丑”篇中孟轲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戒”是指“戒除”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不同的阶段要具备不同的“戒”。

在少年时,要戒色;在青年时,要戒斗;在老年时,要戒得。

这也是孟轲对于取舍的建议,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道德高度上进行取舍,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导读: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是一篇对于孟轲名言的分析文档,主要从语言逻辑、哲学思想和蕴含的情感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简析。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与词语解释原文:有术者七,巧短知有名;工削,长是非分。

工时依国问家因好,各为无思可自由者再我。

巧短何为?知名耳。

耳有搏、禀、通、微,谓之耳。

巧如恢复之观,恢恢如也;如山间之泉,如滥水之己下。

微如拂之发,姣如好侍时。

耳如何?偃然若已往也!工削之为何?短知耳。

削如琴之弦,谐谐然和于音哉。

知则不以知。

何以知?为工多。

短知耳如蚍如,而日千里而犬马然后知兽为谪负乎?安知此山之不可造度哉?而尔⋯⋯夫巧知者乎?巧短无日明于杳冥者乎?恶得可夫缘艰于巧乎?工时依国问家因好,各为无思可自由者再我。

子不观即行,犹有亲而怀矣!犹帅而则之矣!犹符而就焉矣!犹爵而予焉矣!如今者艰矣夫!译文:有能力的人有七种,巧短可知其名字;工削只能知道一部分。

工时根据国家需要,咨询家人用来进行善行,这样可以自由地为我所用。

巧短是什么?可以知道的。

耳朵有搏、禀、通、微,称之为耳。

巧短如宽广的视野,广阔如山间的泉水,如滔滔不绝的江河。

微小如摩擦的头发,姣好如侍候的时光。

耳朵是什么?静静地好像已经过去了。

工削是什么?只能局限在知识之中。

削如琴弦,和谐地与音调相结合。

知识不以炫耀为主。

如何才能知道呢?需要多多努力。

知识的短暂如蟆似的,只有犬马奔跑千里才能知道兽类的居处吗?又怎么知道这座山无法攀登呢?然而,巧知者是否全能了解那深深的迷茫呢?如何能在困境中与巧合呢?工时根据国家需要,咨询家人用来进行善行,这样可以自由地为我所用。

子不经思考就行动,就像有亲人在怀中般!犹如率领军队而前进!犹如跟随旗帜而行动!犹如颁发赏赐!如今,情况非常艰难啊!词语解释:1. 有术者七:指有能力的人有七种,七种能力分别是巧、短、有名、工、削、长、是非分。

2. 巧短何为?知名耳:巧短指善于运用技巧但知识有限;知名可以通过耳朵来了解。

3. 耳有搏、禀、通、微,谓之耳:搏指听觉敏锐,禀指吸收知识的能力,通指沟通能力,微指听觉细腻。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与翻译及词语解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 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wù) 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 一豆羹(gēng), 得之则生, 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 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 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 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 是我所想要的, 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 事情。

鱼我所欲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下面是鱼我所欲原文及翻译,请参考!鱼我所欲原文及翻译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熊掌也是我所想要,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正义也是我所想要,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但我所想要还有胜过生命,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事;死亡是我所厌恶,但我所厌恶还有超过死亡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事情没有超过死亡,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有比生命更宝贵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有比死亡更严重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原文及一对一翻译【作者】孟子(一说为其弟子所记录)【朝代】先秦【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
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
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
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
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
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
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
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
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
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
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
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
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
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
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
--
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
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
的羞恶廉耻之心。

注释: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的人。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的人。取:求取。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甚:超过; 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下同。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
11.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
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5是:这。
16.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7.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8.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
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
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
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用脚踢。 与:给。
21.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屑,认为值得,常与“不”
连用。
--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
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
辨别。

23.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24.为:为了。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ī(四声)”。
25.奉:侍奉。
26. 所识穷乏者得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7.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旧写作
“向”),原先,从前,先前。

28.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 为(第二个),接受。
29. 已:停止,放弃。
30.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一词多义:
1.而
--
呼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
--
5.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6.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人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
--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
(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
(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
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 译文 世界上有
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不是经常有。因而即使有了
千里马,也只是屈辱地被埋没在平凡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
能以千里马的名声让世人了解。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
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平常马一

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驾

驭它,没有按照千里马的食量来喂饱它从而发挥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鸣叫的意
--
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