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提纲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e9a06a227916888486d7a1.png)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北师大贵阳附属中学刘畅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框内容地位和作用是:在文化传承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从空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时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将对这节课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说解,希望得到各位评委批评和指教!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突出教育的“三贴近”原则,紧扣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介绍贵州省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3)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感受贵州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5)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首先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贵州传统文化的资料,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三个设问质疑把课本的知识串联起来,自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贵州的的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热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版必修3)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333ded2b9f3f90f76c61b3f.png)
预习提纲: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
3、传统文化的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茶道
剪纸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皮影戏
中国结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京剧
书法
针灸 的 起 源 (远古 时 期 )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石 器时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工具,砭 刺是针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还有 骨针、竹针、陶针的应用,并逐步发展 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 代的不锈钢针。 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伤某些部 位后,反而减轻了病痛,因而得到启示 ,发明了灸法。 拔罐法亦起源于 原始社会,古代称 之为"角法"(古代用兽角做饮具,借燃 火的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可使其吸 附在皮肤表面以治病,故称"角法"。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剔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怎么办——具体要求(启示)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 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0、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
1)具有民族特色 2)一旦形成永不变 3)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4)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感 A、124 B、234 C、134 √ D、123
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
A、传统习俗 C、传统文艺
B、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84d111c281e53a5802ffe7.png)
一、"文化"的涵义(一) "文化"界说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要说明"什么是文化",并不是一个经院式的学究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具体问题。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化"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的原始提法。
(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有一种精神和人文的指向。
而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
英语中的Culture和德语中的Kultur均由拉丁语的Cultura转化而来。
拉丁语系的Cultura则是从对物质文化的解说开始的。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
(二) 文化的定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犹如一具血肉丰满的肌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其内涵外延差异较大。
为了深入了解文化的概念,将其分成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一)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二) 广义文化的结构层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复习提纲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e7392f92af90242a995e557.png)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四项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1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1](https://img.taocdn.com/s3/m/d7e128d79b89680203d825ad.png)
胡锦涛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 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 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保留 至今呢?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 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 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 具有民族性。
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化的重 苏 州 园 林 要标志)
明清楼台
山西平遥古城
现代建筑
客家围拢屋
传统文化的继承
09:05:01
福娃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 “鱼” 和 “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 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 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 年有余的蕴涵。 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 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柔纯 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 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2、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 B 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 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 承的必然要求 •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 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 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3、印刷术的诞生使图书、报刊等纸质媒介产 品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 使影视产品占领了人类的精神生活;网络信息 技术使文化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材料表 明
教学提纲
传统文化的继承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总结[PPT白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8bf116f7ec4afe04a1dfaf.png)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我国传统文 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 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一、说教材-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继承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
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 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
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二、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
归纳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1、研究教材,熟悉基础知识,做学案。 2、以“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为辩题, 查找资料,组织一场小辩论赛。 教学程序: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分析重难点—— 辩论活动探究——归纳小结——练习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情境
为主线,讲述了什么是传地统文位化,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
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这是一个在认识上逐一递进的过程。
不能只面陈对列席在卷历而史来遗的址全现中球实,化她影作的响用价,值我在们于的传优承秀与传张统扬文,化
只有让青年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焕发活力。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 化的特点;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阐述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三、说教学程序-分析重难点
(1)鲜衣明服上的的民娇族艳花性朵由数
位绣娘连续数百工时刺绣而 成, 尽显中国风。
(装2)展配现继合了《承传蜀性统绣精》美的刺这绣身手时艺。
(3)李宇春的刺绣西装与传 统的蜀绣又有所不同,巧妙
地结相合对了稳流行定和性传统。
关于李宇春服装的表述体 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你我同行作文提纲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你我同行作文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88a4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8.png)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你我同行作文提纲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你我同行作文提纲【篇1】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
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
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要行得正,坐得端。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无私奉献境界。
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你我同行作文提纲【篇2】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个有着深远文化的民族。
从古至今,它的文化传统一直都被传承着,直到现在。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说。
哪一样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闻名中外的“四大名著”吧!“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1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1](https://img.taocdn.com/s3/m/2d7ad868f46527d3240ce0b1.png)
2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 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 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 A、继承性 B、积累性 C、稳定性 D、民族性
3、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 是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 ③那达慕大会 ④元宵节 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 确的是 ①结构体系独特 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 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 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 ②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 ④古为今用 A、① B、①② 文化,不管是赞成还 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 ①民族 ②国家 ③社会 ④个 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大同”世界 诗赋、散文、 “天下为公” 书法等 的社会理想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思考:你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应该是什么?
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 能够保留至今吗?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 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 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北京四合院
布达拉宫
故宫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四合院的有什么 特点?
•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 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 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 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 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 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 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 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练习题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fcef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b.png)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练习题一、选择题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是指() A. 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在传承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B.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丧失了原有的特点 C.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固化不变 D.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能够得到发展和创新的保持2.关于传统文化继承性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础 B.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确保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障 C.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D.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消除文化冲突和差异的有效手段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文化实践、物质文化等方面 B. 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实践方面 C.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爱好者 D. 传统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4.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A. 对传统文化进行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 B. 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接受和机械式的传承 C.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 D. 对传统文化进行保守和守旧5.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其特定的方法和途径,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A. 通过教育和学习 B. 通过文化传媒的推广和传播 C. 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推行 D. 通过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二、判断题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是指在传承中,旧有文化的某些方面得以保留和传扬,进而为时代所需要的新文化所继承和吸收。
()2.传统文化继承性是指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承中能够得到发展和创新的保持。
()3.传统文化继承性是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言,他们的任务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适应时代的需要。
()5.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包括通过教育和学习、文化传媒的推广和传播等多种途径。
()三、简答题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应该如何处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请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
![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0b3c52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8.png)
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1、知识目标(1)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内容。
(3)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特点。
(4)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5)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2、能力目标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热、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根底梳理问题探究知识点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芒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开展,已经成为,对今天的、和具有深刻影响。
知识点2、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性:2、传统文化的影响:(1)积极作用:(2)作用:知识点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国家:(2)个人: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我国很多地区保存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是?2、有人认为,传统民居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3、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是财富还是包袱?4、辨析: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地。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汇总
![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140125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5.png)
《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汇总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踊跃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隆发达,社会才能进展进步。
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阻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进展,更好地制造新生活。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固性。
传统文化活着代相传中保留着大体特点,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本钱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进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进展进程中,随着生产力的进展,经济、政治的转变,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若是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知足人们日趋增加的精神需求,就能够对社会与人的进展起踊跃作用。
反之,若是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进展的消极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文化的继承性传统风俗的继承:传统风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阻碍,是传统文化的大体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表现其民族文化的特点和色彩。
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进展道路,具有深刻阻碍。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六、文化继承与文化进展的关系继承是进展的前提,进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进展,在进展的进程中继承。
7、阻碍文化进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进展产生重要阻碍。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进展产生重要阻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增进经济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觉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进展。
思想运动对文化进展产生重要阻碍。
高二政治课件241传统文化的继承1新必修3
![高二政治课件241传统文化的继承1新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5591e900700abb68a882fb95.png)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思考:你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tài du)应该是什么?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jīnghuá)部分继承(jìchén
传统(chuántǒng)文化中有害的传统(ch废u除ántǒn
继承传统文化
辩证的批判继承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观念
地位
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
式之一
展示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标 志
中华民族 灿烂文化 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
一个非常重 要的组成 部分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 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 有( ) A、相对(xiāngduì)稳定性并能因时而变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传统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人与自然 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
但是由于中医学缺乏清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在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后,其 作用受到置疑。特别是在19世纪30年代,西医将西方近代医学引入了中国,由于近代西医建 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之上,所以其发展与科技发展同步。同时,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 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统治集团投靠西方列强,列强保护下的西医在与中医的对峙中占据了 优势。中医在劣境中艰难生存,发展缓慢。
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 (zhòngyào)影响
第十七页,共44页。
传统(chuántǒng)思想的继承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096d2a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1.png)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一、引言: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去探寻那些古老而又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那么,在这堂课里,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知识点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包括了思想、道德、艺术、科技、风俗等各个方面。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二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三是兼收并蓄,包容性强;四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这些特点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
这些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财富。
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塑造健全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观念,如仁爱、诚信、谦虚、谨慎等,对于我们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观念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推动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9611b34f51e79b8969022638.png)
建筑被称 为凝固的 艺术
在世界建筑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
文学艺术,称为 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 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了丰富的 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位
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 以
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 不
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 子。
提示:
(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 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 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2分)
(3)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漠视对传 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 全否定传统文化、或者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 选择。(2分)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1、哪些基础知识? 2、哪些思维方法?
热点解读 学 以 致 用
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方案 (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和比较,以及在新浪网、 搜狐 网上进行了民意查结果显示七成网民支持国家调 整法定节假日.根据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 1天,即由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 (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 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 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 整 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 节 、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三)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重难点突破》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传统文化的继承》重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92ec0cf90b4e767f5bcfce95.png)
《传统文化的继承》重难点教学方法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对其应持的正确态度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特点的探究中,主要使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可以看出我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上台展示。
例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年夜饭、压岁钱等等,(教师补充:有的地方过早年,有的地方过晚年;北方23过小年,南方24过小年。
藏族有藏历年)元宵节:吃汤圆等清明节:扫墓、祭拜祖宗、烧纸钱、放鞭炮等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等教师活动:从列出的风俗习惯中,总结概括出传统文化的特征: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比如:中秋节赏月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保留着基本的特征,但是今天的月饼从口味到形式却早已花样翻新。
2、鲜明的民族性①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节日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过小年的时间不同)②对民族的强烈认同感(过春节、乡愁)3、继承性二、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其应持的正确态度1、作用学生辩论: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
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教师总结:与时俱进——积极作用;一成不变——消极作用(双重性)2、正确态度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孝文化”?教师归纳:“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重要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又被逐渐推广到整个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继承》复习提纲
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四方面。
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B
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
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c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