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4

合集下载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高二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仑山,位于新疆的南部,南接藏北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起帕米尔高原,蜿蜒2500公里东入青海。

昆仑山雪峰林立,其西端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慕士塔格山、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更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挺立在冰川雪域之巅。

昆仑山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地理长廊。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出自《尚书·胤征》篇,记录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

人们认识昆仑山,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

火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质量,昆仑山成为遍布白玉的地方,每走一步都踩在玉石上。

这些玉石有的向东经甘肃、青海等地抵达中华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有的向南进入古象雄王国和吐蕃王国,向西经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

这些运输玉石的道路,即后人所称的“玉石之路”。

昆仑山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因昆仑山而产生的神话相继不绝,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姮娥窃药奔月、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均与昆仑山相关。

昆仑山是黄帝与神的栖居地,“食玉膏,饮神泉”而得以长生;周穆王曾驾驭八骏西巡昆仑山,并与西王母在瑶池会见,举觞唱酬;西汉时,张骞遣副使寻黄河源至于阗,采得昆仑玉而归……“西王母”是谁?《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赤峰四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3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王静安先生说,“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道德理性的文化是从周开始的,周公治理周的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静安先生的看法我非常赞同。

“礼也者,理也”,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

《乐记》更是强调:“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是不能替代的法则。

《左传》中说:“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

’”“则”是指法则、规范,指的就是礼。

人若没有德,也就没有礼。

德是抽象的,要使这个抽象的东西进入你的本体之中,那就需要把这种道德的东西细分成很多的“则”,比方说要孝敬,要诚信,要有义,要懂礼,要谦虚,要恭敬等。

“德以处事”,是说我们处理每件事情一定要用德。

我们经常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很少有人考虑,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点在哪里。

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东方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它以人文精神为主干,这是一个根本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西方人要靠宗教来救赎,寻找自我的解脱。

中国没有救世主,中国文化一般倾向认为人性是善的。

人一生下来便注定是可以教育的。

人的灵魂可以不断升华,因为人的生命里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人的这些善端是与生俱来的,动物则不具备,所以动物是永远不能教育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社会上待久了,这个本性可能会被灰尘遮住,所以需要慢慢地把灰尘除掉,要培养它,让它茁壮成长。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有学者分析指出:回忆录和“史传”性散文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特别提倡,它们与“革命历史小说”一起,以具象手段确立现代中国历史的权威叙述,在民众之中的影响甚至超出“正史”。

革命回忆录其实就是一种史传体文学作品,是通过弘扬革命者的英雄事迹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和教育后人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写作,更多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群众写作运动大多有着切实的目的和明确的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集团写作的方式,记载并讴歌无产阶级及其人民大众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进而扩大影响,凝聚人心,壮大力量,造就自己的政治优势。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回忆录,“是‘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并被赋予了特殊政治功能和时代要求,从而承担起了传播红色文化、构建新的政治认同和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在传统中国社会,传记文学是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传记文学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

革命回忆录是介于历史与文学之间的传记体散文作品,其特点是读者面广,可读性强,其中扣人心弦的革命英雄故事,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因此在传播革命历史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积极作用。

虽然某一篇革命回忆录只是记录了某人、某事或某场战役的某个片段,但无数个片段和故事汇聚到一起,从不同角度、各个侧面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以小见大,就可以像珍珠一样被有机整合串联起来,从微观层面勾勒出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从而生动揭示和展现出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革命回忆录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对缔造新中国这段艰苦奋斗历程的生动再现,就是通过大众书写的方式建构关于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

“作者都是这些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比史书自然多了一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和带有个性色彩的真情实感”,就更能打动人。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

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

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

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

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

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

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

“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

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

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

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

“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

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课内基础(14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总角之宴,。

(《诗经氓》)(2)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3),访风景于崇阿。

(《滕王阁序》)(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赤壁赋》) (5)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D.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乃令秦武阳为副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B.①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②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C.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D.①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沛公欲王关中刑人如恐不胜B.素善留侯张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夜缒而出范增数目项王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今太子迟之5.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大王来何操A.竖子不足与谋B.皆为戮没C.夫晋,何厌之有D.燕王拜送于庭二、古诗文阅读(2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越山见梅吴文英①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

一生未第。

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龙岩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

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

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

河北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乌台诗案后,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再次,新与旧是相比较而言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新和旧的价值评价也是比较而言的,并非是绝对化的好与坏。新只是相对于旧的扬弃,而旧中也蕴涵了新的特质,对于新与旧的认识也往往是随着社会背景环境的变迁、文献史料的新发现和再解读而不断变化的。从《红楼梦考证》发表至今的100年中,几乎对每一件文物文献都会有反反复复的纠缠争论相持不下,很难达成一致的公论,这从一定程度而言则是阻碍了红学的前进。索隐学说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早就已经突破了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等人的范围,新红学所发现并尊奉的种种文献文物也为索隐新说的产生提供了弹药。更加值得深思的现象则是,虽然红学文献文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但他们之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互相抵牾、彼此排斥的,而且每当试图要论证如《红楼梦》的原创作者就是曹雪芹而不是其他的某些人、作者的身份家世、作者的生卒年等等这样关键的学术命题时,几乎不可能完全依照现有的证据直接推导出相应的结论,而必须要借助一些推理、乃至是一种大胆的假设才能得出。仅就这最后一步而言又与索隐何其相似呢。因此,在红学的学术世界中,考证与索隐很难截然分开,新与旧之间也就必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偷换主语,文中“尽管这里所提出的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的概念从时间上来看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提法多有重合,……但红学的方法与观念还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可知,主语是“近代红学和现代红学”,而不是“旧红学”和“新红学”。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红楼梦》“将真事隐去”是把“真事”隐在了书中,蔡元培认为只要采用索隐的方法就能将把隐藏的“真事”找出来。
D.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将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是考证学“自传说”发展的顶峰。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重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重庆市重点中学高2025届高二下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自得”字面意思即是自己得到,论学问时就是指自己领会知识的意思。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认为学问致道的关键在于“自得”,只有“自得”的知识才会取用自如、受益匪浅。

“自得”作为普遍意义的论学观念,后来也被有些人用来讨论诗学。

对于诗人而言,“自得”是他们在生活中与前人经验相融汇的顿然晓悟。

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领会老庄游心自然的意趣,陶渊明“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是深契于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

对于读者而言,当我们面对一首诗时,随文解义是通文字者的自然反应。

如朱熹曾举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欧阳修、苏轼等名公大家都道此句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一句的文义并不难理解。

然而它的“言外之意”却是要读者自身去体会。

朱熹认为,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能情不自已,获得一种会心的快乐,如此便是“自得”。

“自得”并非某种天启式的领悟,而与读者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②先说“自得”与知识的关系。

林逋的论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曾与友人议论其妙处。

有人提出林逋此句用以描述桃、李、杏同样没有问题,苏轼幽默地回答:“可则可,但恐杏与桃、李不敢承当。

”引得在座众人大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2024届高二(下)3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2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Ⅰ卷39分,Ⅱ卷111分。

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Ⅰ卷和Ⅱ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祝同学们考试顺当。

第Ⅰ卷留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A. 靡.(mǐ)途镂.(lóu)空桂棹.(zhào)拱券.(quàn)B. 懿.(yì)范彭蠡.(lǐ)联袂.(mèi)挑衅.(xìn)C. 梵.(fán)文拮据.(jū)赍.(jī)发蜜饯.(jiàn)D. 盛筵.(yàn)梭.(suō)子冠.(guān)动脉凫.(qiú)水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A. 田筹.盘桓.饯.别北海虽荼.B. 矜.持迁徒.希翼.讥俏.C. 陶治.乞.今眄.视编辑.D. 江皋.坍.缩晦溯.臭名昭.著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几千年教化的目的,__①__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职业技术__②__另外学的。

__③__教化从胎教起先,家教最重要,__④__才是跟先生老师学习。

人格教化、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

__⑤__,社会除了政治力气、财宝力气以外,__⑥__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行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奇、文化内涵丰富的原因。

B. “关爱生命,杜绝校内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加了中学生自我爱护。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3月高二月考测试卷语文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

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

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上学期高二3月大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过分依赖ChatGPT,导致劳动者逐渐丧失自主性ChatGPT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ChatGPT底层逻辑架构的原因,其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在稳健性和真实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对于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也会经常出错,从而会在某些情况下误导劳动者。

OpenAI的官网也提醒用户要保持独立的判断,不能完全依赖于ChatGPT所输出的结果。

倘若劳动者习惯于将ChatGPT视为劳动过程中的个人助理,在工作过程中过度依赖于ChatGPT,不假思索便全盘接受其输出结果,往往会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同时也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长此以往,不仅不会起到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会因为忙于应付各种常识性的错误而焦头烂额。

最终,劳动者将沉迷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崇拜,形成一种“技术至上”的错误理念,主动放弃人之为人的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劳动者个人的决策成为纯粹的机器决策,从而逐渐丧失自主性。

进一步蚕食劳动者工作领域“机器上的每一种改进都抢走了工人的饭碗,而且这种改进愈大,工人失业的就愈多。

”不可否认,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不同程度地引发失业问题,但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先前的技术变革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它超越了以往机器对劳动者体力的取代,更是对劳动者认知思维的颠覆,取代部分脑力劳动。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稷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2023年3月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立足本土、深耕沃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代进步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辅、礼义廉耻、选贤任能、革故鼎新、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对于当代中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需要勇于并善于借鉴,不断推陈出新。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人的眼里,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家庭是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齐才能国治。

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国家治理与家庭治理息息相关,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高度一致,强调正确对待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

这一价值内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治国方略,其发端于西周“明德慎罚”的观念。

孔子继承这一思想,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导为政以德。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主张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务德而不务刑的观点,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

【高中教育】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高中教育】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兰州一中 2022-2023-2 学期 3 月月考试题高二语文说明: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40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屈原的人格美林庚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

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

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

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

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二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

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

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

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

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

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

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

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

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枣庄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3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0.5mm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0.5mm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材料一:当前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乡土文学的概念内涵产生了新的挑战。

自1990年以来,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乡村生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传统乡村生活的状貌正在逐渐失去。

从文学角度来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化,传统乡土文学作品会进一步减少,很可能难以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或文学题材而继续存在。

据此,有一些批评家认为乡土文学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础,面临消亡。

其实不然,乡土文学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即使是在传统乡村逐渐消逝的背景下,它也有存在的一席之地。

它并不随乡村面貌的改变而消逝,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拓展自己、转换自己。

具体说,在乡土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甚至是不久的将来,“乡土精神”应该成为“乡土文学”最基本的核心,构成这一概念的灵魂。

乡土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乡土的热爱和关注,这是乡土精神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只有对乡村和乡村人的关爱,才能呈现出乡土的内核。

二是对乡土文明生活方式和核心价值观的向往与认同,这是一种基本的精神姿态,或许它不是现代的,但却是与乡土内在关联的。

当然,它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如对人类生态的关注,对现代文明缺陷的批判等,都是与之相关联的主题。

上海2024高二语文三月考试卷分享

上海2024高二语文三月考试卷分享

高二语文试卷2024年3月(闭卷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应用(12分)1.按要求填空。

(8分)(1),任重而道远。

(《泰伯》)。

(2),伏尸百万。

(3),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

”(5)《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2.选择题。

(4分)(1)诗句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黛玉之手的是()(2分)A.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B.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C.一朝春尽花落去,纵恐风起处,无奈水中流。

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指纹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的手掌和脚掌提供粗糙表面,让人更容易抓取物品, .同卵双胞胎即便基因相同,还生长在同一个子宫里,但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差异也能使他们的指纹产生差别。

A.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B.人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指纹,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C.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基因和胎儿的生长环境D.指纹在胎儿时期就开始生成,影响它的图案的是胎儿的生长环境和基因二、阅读(5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

(12分)材料一:近年来,女性形象的走红、女性创作的迭代,成为电视与网络视听创作领域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

根据已开机及待播的影视作品公开信息,接下来还将有一大批“她题材”作品纷至沓来。

种种迹象表明,“她题材”影视作品盛行的时代已来临。

“她题材”的兴起,源自社会文化变迁。

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成为观众席里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对性别平等的呼吁、对女性成长的呐喊、对女性情感的表达,催生了层出不穷的“她题材”作品。

其中,“她题材”电视剧是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作品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4一、 (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塞草腓.(féi)谛.(dì)听翩跹.(xiān)隧.(suì)道B.膘.(biāo)肥体壮褥.(rù)子嘀.(dī)咕媾.(gòu)和C.纡.(yū)尊降贵麦秸.(jiē)喷.(pēn)香葳蕤.(ruí)D.千刀万剐.(wā)戏谑.(xuè)孱.(chán)弱粗糙.(c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卑怯噩梦恰商草菅人命B.藐视白晰描摹恻隐之心C.梦魇诀别殴打独辟蹊径D.燥热遨翔皈依插科打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期待一挥而就....、一劳永逸。

B.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给解答“世界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即神经干细胞有潜能修复受伤的神经细胞,而这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釜底抽薪....的办法。

C.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D.中国传统文化洋洋洒洒....,各类著述典籍汗牛充栋,但总括梳理起来、无非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经史子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份调查显示,“春节恐归”的理由除了传统的经济、事业、婚恋等压力外,还有假期短和组建家庭后回农村过年不适应等因素使一些人春节不愿回家。

B. 福利院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关爱被弃儿童,然而,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大批人员的涌入,会对这些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C. 今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提高了扶贫标准,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低收入的人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从此将趋向一体化。

D. 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

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

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

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5.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

C.“打酱油” “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

祖干,齐左丞相。

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

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

少读书。

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

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

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

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

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有细过,必深文陷害。

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

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

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

”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

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

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

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

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

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

”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

”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

”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

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

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

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

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

(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注】①挝(zhuā):击,打。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吊:吊丧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盈:充满、塞满C.及下车..,执法严正下车:初到任D.亲友无内.之者内:入内9.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1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

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

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11.翻译文中划线句。

(10分)①士文至州,发擿,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②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

士文耻之,不与相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夜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3分)(2)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3)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请举一例印证你的观点(4分)(三)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都选只按前3题计分。

共6分)(1),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

(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3),。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4)酌酒以自宽,。

心非木石岂无感?。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提琴[美国]保•琼斯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