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改革的再认识
关于道路远输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改革的再认识
在原交通部1990年13号令(以下简称“13号令”)执行25年后的2016年年初,交通运输部颁发了1号部令《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其中改革的重点即是车辆维护管理制度,由“强制维护”改为“周期维护”,将具体的车辆维护管理放到了企业,改革了过去由政府统一制定维护作业周期,规定作业地点和作业时间的刚性监管,变革为由经营者根据《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规定的作业推荐周期、作业项目及工艺工序及质量要求,参考车辆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建议维护周期及车辆运行技术条件、工作强度和车辆总行驶里程等综合因素,客观、合理、科学编制车辆维护作业计划,自觉落实维护作业计划,做好车辆维护记录,形成相对柔性的监管制度,确保维护作业更加切合每一台营运车辆具体情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道路运输车辆保持良好技术状况。
但是,部令一经颁布却引起了强大的波澜,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在此,笔者就营运车辆维护监管制度改革进行探讨,以求行业达成共识。
1.维护制度是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过去2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不是原设计的强制维护、定期检测制度错了,而是没有及时调整和转型,当然其因素是复杂的。
13号令仅调研和修改就历时6年时间,说明非常谨慎,前前后后总结了1951年至1980年的历次“红皮书”的经验和教训,在大量试验、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车辆维护制度,取消了大拆大卸的三级保养,总结出“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首次提出“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强调了运输成本与运输效率,车辆技术管理服从运输经济,车辆技术管理要为提高运输效率服务。
虽然13号令依然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已经是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13号令为全面开展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开辟了道路,设定了定期检测制度,为营运车辆市场准入开创了条件,为实施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提供了技术支撑。
考虑国有资产和集体财产(当时主要是国有运输公司和集体运输公司)保值增值,设定了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当时执行制度的主要责任主体是运输公司,运输公司又都是交通局直属企业,实施这样的制度客观上来说没有错。
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改革的一些认识
同或相近职 能交 由同一个 部门承担” 的要求, 同级政府交通运 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促进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对促 输主管部门原则上只设一个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高运 管形 象和执 法的严谨性 。 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将起到十分重要 的作用 。
l 道路 运输 管理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1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名称、 职能、 内设机构 、 着装不统一
一பைடு நூலகம்
设科室的设置也各不相同。执法人员着装与执法车辆标识也 2 . 3明确职 能范围, 加 强业务管理 没有实现统一 , 缺 乏交通运政执法的严肃 性, 不利 于运管的形 明确职能范 围, 确保管理职能行使的顺畅性 。 根据《 中华 象和运管队伍 的建设与发展 。 人 民共 和 国道 路 运 输 条例 》 及 其 他相 关 法 律法 规 , 对 运输 管理 1 . 2管理体质不顺 机 构 的 职 能 重新 进 行 梳 理 ,明 确职 能范 围。 如 由于 现有 法 律 目前大部分道路运输管理体制采用的是“ 条块结合” 模式, 法规并未授予交通行政主管部 门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道路 人、 财、 物三权都 由地方的财 政和 人事部 门负责 , 上级道路运 运输安全生产的职 能,因此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道路运输管 输管理机构对下级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只有业务指导职 能,人 理机构只是道路运输 的安全保障机构 道路运输管理机 构具 员定编的 自由度较小, 导致管事 的不管人 , 管人 的不管事 , 整 体负责道路运输经营 的行政许可工作, 而不是安全生产。 个管理体制严重脱节 , 很难形成 一个整体和工作的合力 , 并且 2 . 4多渠道采取措施 , 提 高运管人 员素质 经费难以获得保障 。 规范运输管理机 构的进入机制 , 实现 “ 逢进必考” 。面向 1 . 3职 能 交 叉严 重 社会公开招聘, 重视德育与 能力考核, 实行交通运输系统 内部 由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业务职能划分 不清楚 ,管理范围 逐级备案制。制定备案管 理制度 ,以制度约束用人选拔进入 不明确, 导致道路运输 管理机构职能交叉严重 , 管理不顺畅。 机制 , 杜绝人 员无序调入、 调 出, 保障运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保 些 省 交 通运 输 厅 内设 有 运 输 管 理 处 ,在 日常管 理 中常 与 道 持运管 队伍旺盛的精力, 加强运管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 路运输管理局 的职 能出现冲突 , 职 能交叉现象严重 2 . 5加强信 息化建设 , 提 高工作效率 1 . 4人 员素质低 下 继续推进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成立专业的信息 从队伍建 设的整体情况看 ,各地运管队伍建 设的发展还 管理部 门对业务进行技术支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开展交通 很不平衡, 省、 市两级好于县级, 机关好于基层 , 特 别是基层一 信 息化 建 设 ,更 有 利 于 行 业 的 管理 。可 以统 一开 发 了运 作 信 线执法人员存在的问题更 多一些 。人 员中存在着 “ 三低一高 息 网 、 道 路 运 输检 测 线 网 以及 车 技 网 , 这 三个 基础 数 据 网 中包
浅谈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
车辆技术管理是道路运输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在车辆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在兼顾技术性与经济性的前提下,对车辆进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科学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目前,许多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模式还有些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诸多问题鱼待解决。
本文主要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一)车辆技术管理基础资料不规范1.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行业管理部门缺乏较为系统的制度建设,多数运输企业是各自为政,忽视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所以要治理好企业,需要在行业管理层面建立一套完整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这对保障运输企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完善车辆技术管理台账。
车辆技术档案和车辆技术管理台账是车辆技术管理的基础。
应做到一车一档,将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资料系统地记录到档案中,要求记录及时、完整、准确,不得随意更改,要妥善保管。
但有些运输企业忽视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即使建立了技术档案也不完善,造成企业无法真实掌握车辆的实际技术状况。
(二)运输企业对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很多运输企业受经济条件制约,较为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和运输生产存在一定差异,虽然看不到直接的效益,但它会通过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慢慢表现出来。
车辆的技术性能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经济效益,因此,运输企业的领导层要立足于长远考虑,将车辆技术的管理工作当作保障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主要土作进行实施。
(三)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职能薄弱运输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
多数运输企业将车辆技术管理与生产经营部门或安全稽查部门合并,部门员工则身兼数职。
有的企业已经取消了车辆技术管理部门,或者有名无实,使车辆技术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受到挑战和考验。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效便捷的出行需求,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改革与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进行探讨。
一、改革背景与意义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旨在完善行业规范、优化运输服务、提高行业效益。
面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过去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首先,改革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能够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制度的创新,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行业内外各方的积极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其次,改革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可以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相关制度,构建公平、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最后,改革与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有助于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安全稳定。
加强对行业运营的规范和监督,推动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提高行业治理水平,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改革与提升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扶持和引导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2. 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
建立健全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运输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更便捷的运输服务。
4. 强调便捷与绿色发展。
推动公共交通的智能化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5.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处罚各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切实保障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关于公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问题研究与对策思考
问题探讨・Problem Discussion298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6期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建设,我国的公路运输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作为交通管理三要素之一的车辆技术管理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传统的车辆技术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阻碍了公路运输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加强和完善公路运输行业的车辆技术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1 . 车辆维护意识淡薄,不按期进行二级维护,二级维护作业规范执行不严。
在许多运输企业中,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
车辆所有者和企业看重的是更多的利润,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超速、超载、疲劳运输、不按期进行二级维护,这都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有些维修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员工整体服务意识较差,维修标准执行不严,致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应付等现象,维护工作达不到作业规范的要求。
2 . 维护质量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阻碍了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
实施车辆维护的两大主体——车主和维修企业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市场功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交通主管部门仅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强制车辆二级维护的执行,这就造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管理流于形式。
作为维护后质量评定的第三方——综合性能检测站,大多数是属于盈利性的经济实体,他们重经济效益、轻检测质量。
部分行业管理部门或明或暗地与检测站发生一定的经济关系,为了检测站的经济利益组织车辆去检测,使广大车主产生一种“维护是形式,检测是实质”的错觉,认为交通部门实行的是强制检测,这些行为损害了交通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阻碍了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
3 . 运输企业重经济效益、轻车辆技术管理,增加了技术管理的难度。
受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运输企业的领导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对车辆技术管理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放松对驾驶人员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的教育,导致车辆技术状况下降。
关于建立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体系的思考
推广
,
、
足 澎综服务工作
。
进一步 完善农机经 营体制 农户三 种经营形式并存
, 、 。
。
集体 ( 国有 )
, 。
、
使推广 工作 与服 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基 层农机队 伍体系
,
联户
,
、
在有条件的地方
展望农机化事业
,
可适当增加规 模农业面积 增加人力
3
、
抓好农机与农艺结合
,
综 上所 述 事业向前发展
,
多万辆
,
在总结 四 十 多年汽车运输管理经验的基础
,
其中从事营业性运输的 为
、
多万辆
而且 在车辆 近 几年交通 如营 运车辆
。
结合发展运 输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
。
对车辆技
“
技术性能
、
车 型和 质量等方面都 有较 大
。 ,
术管理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养 理
、
由过去的
、
管
、
用
、
这是道路运输业 发展的基础
,
王 大伟
站侧 同侧的 工 业企业线接轨不方 便 货场作业取送必须越 正 线
。 , 。
、
车站图型布置分析
区 段站图型的演变与发展
,
应 以运量及运输性
,
1 2 7 1 2 8
. .
.
.
干扰正线行 车
,
。
质为主要依据 法
.
,
以提高通过能力为基本 目标
, ,
以分
机 务 段一端咽喉比较复杂
另一端机车走
析 进路交又为基本 目标
、 ,
浅谈优化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
技术改造—290—浅谈优化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陆海漫(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引言:深入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道路货运车辆“三检合一”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从多个方面着力优化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
一、谨遵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GB38900标准是保障“三检合一”(安全技术检验、综合性能检测与排放检测)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6-2016)将同时废止。
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管理状况良好,保障运输安全,发挥车辆高效性能,促进节能减排,应谨遵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旨在为社会、为群众建立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1]。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一系列相关规定。
不仅如此,违反道路运输规定,都必将接受法律的严惩。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拼装、检测不合格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未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次进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未建立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或档案不符合规定的,未做好车辆维护纪律的运输经营者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转变车辆技术管理理念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转变车辆技术管理理念,在发挥车辆效能的同时,将安全指数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上,督促道路运输经营者建立车辆维护制度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在车辆维护、检测行业的应用水平,构建信息化车辆技术管理系统,在车辆的技术管理中采用新型管理模式,以大数据的形式对数据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分类,在车辆的技术管理中,用信息化、统一化的方式进行全方位思考,加强信息系统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解读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解读一、修订背景及意义1990年,原交通部颁布了《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部1990年部令第13号,以下简称13号令),施行25年以来,对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促进道路运输安全及节能减排,保障道路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道路运输业转型发展,13号令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急需适时修订。
本次修订,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目标导向,制定符合行情民意、具有时代特征的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大胆作为,着力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满足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要。
(一)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建设的需要。
2004年,国务院颁布施行《道路运输条例》,原交通部及时组织出台了与其相配套的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机动车驾驶培训、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管理等一系列部门规章,构筑了道路运输法规体系。
可是,在车辆技术管理方面,一直沿用13号令和《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交通部令1998年第2号,交通部令2001年第4号修正,以下简称4号令),体现《道路运输条例》要求的内容散见于各项规章中,不全面、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车辆技术管理的系统性、完整性,削弱了车辆技术管理应有的作用。
由于13号令酝酿、起草于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主体职责和行业监管职责界定不清,交通主管部门对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往往越俎代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进,原有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设计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
因此,需要对原有的车辆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全面梳理,汲取发达国家车辆分类管理经验,重新确定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方针,制定道路运输车辆技术准入、维护、检测、监督政策措施,并将13号令和4号令进行整合,出台一部新的规章予以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
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道路运输车辆也越来越多。
而这些车辆,不仅要满足运输的需求,也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安全出行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意义:减少事故率、降低油耗以及延长车辆寿命。
减少事故率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的道路运输车辆拥有着诸如防抱死制动、电子稳定控制等安全特性,在运输过程中,这些特性对于驾驶员的安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随着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道路运输车辆还配备了各种安全设备,例如高科技智能传感系统,以及限速器等,这些设备都可以有效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概率,提升道路运输的安全性。
降低油耗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对于降低油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道路运输车辆中的机油和冷却液两种基础物质对于车辆使用寿命以及油耗是非常大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只有对这些机油以及冷却液的定期维护和更换,才能实现对车辆油耗的控制。
对于一辆车,油耗的不断增加还会导致其运营成本的不断上升,这对于车主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进而,在天然资源面临日益枯竭时,车辆油耗的降低也更加迫切。
延长车辆寿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对车辆使用寿命的延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述,油耗的不断增加会导致车辆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这对于车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牺牲车辆的使用寿命,也是非常不划算的。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车辆的维护成本,还可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能够长期稳定运营,对于车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结论总而言之,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对于道路运输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也能够有效地减少油耗,降低车主的运营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因此,我们认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对于现代社会的道路运输行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交通运输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一、改革的动因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源于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和问题的需求解决。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和规章制度的滞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着一些乱象和问题,如道路交通拥堵、安全事故频发等。
因此,改革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监管与服务并重改革后的管理制度应既强调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监管,又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
通过加强监管,可以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安全管理,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同时,也要注重服务,提高运输效率,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2. 推动信息化建设在改革中,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共享、智能调度和监控管理。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社会参与和多元化管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还需加强社会参与,倡导多元化管理。
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可以提高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三、改革的影响和挑战改革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对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创新发展。
通过监管和服务并重,可以规范行业秩序,提高运输效率,满足社会需求。
其次,改革可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通过加强监管和引入先进技术,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改革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要保证公平竞争和利益分配,避免出现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现象。
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再思考
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再思考1. 引言1.1 中国道路运输管理的背景和现状中国道路运输管理是指政府针对道路运输活动实施的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迅速,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运输量和运输效率也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道路运输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道路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必须深刻认识到道路运输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和方式,推动管理职能转变,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正是这种背景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转变迫在眉睫,需要加强创新和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1.2 管理职能在新形势下的转变在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的管理职能正在经历着重大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道路运输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管理职能在新形势下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是强化协同治理,促进多部门合作。
道路运输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三是注重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在新形势下,管理职能的转变是必然趋势,必须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国道路运输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2. 正文2.1 智慧交通对道路运输管理的影响智慧交通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的一种交通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再思考
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再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道路运输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者和监管者,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承担着监管和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正在发生转变。
本文将重新思考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转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技术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兴起,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货物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
大数据技术也可以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监管。
2. 跨地域运输需求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跨地域的道路运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给道路运输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监管,还需要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更强的管理政策和规定。
3.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成为重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也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管理者需要加强对车辆排放和驾驶员安全的监管,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和环境友好。
在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职能正在发生转变,需要管理者重新思考和调整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信息化管理管理者可以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构建道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道路运输行业的全面监管和管理。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优化管理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道路运输,管理者可以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更强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更加注重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提高监管力度管理者应加大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管理行业准入和退出规定,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02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意义提升运输行业形象提高车辆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车辆保 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运输行业的 形象。
推广新技术
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提高车辆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性,推动 运输行业的技术进步。
优化调度和路线规划
车辆技术管理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车辆状态信息,帮助企业优 化调度和路线规划,提高运输效率。
提高车辆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车辆技术管理和维护计划,可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保障运输安全
预防事故发生
01
有效的车辆技术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预
防事故的发生。
03
通过培训教育,培养专业的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提高
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05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未
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管理技术的运用
智能化管理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道路运输车 辆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安全 性。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 态,预测车辆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成本,提 高车辆的使用寿命。
VS
技术档案查询
方便查询车辆的技术状态和历史记录,为 车辆的维护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04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实
施措施
完善法规体系
确保车辆技术管理有法可依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车辆技术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和规范。
强化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强化其法律责任,以 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 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意义 •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内
浅谈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
浅谈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作者:莫成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30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道路运输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行列。
车辆技术管理是道路运输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如何使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在运输业中发挥其安全保障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文章以道路运输车辆中技术管理工作的现状为出发点,针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改善措施道路运输中的车辆技术管理一直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检查工作中,运输车辆的技术情况对运输车辆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因此,提高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据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国的汽车总量已经达到了9086万辆,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2000多万,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促使着我道路事业的全面发展。
1 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概况1.1 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车辆技术管理包括运输车辆的选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首先,车辆的选购需要满足运政管理及经营运输的实际需求,所以应特别关注道路运输实际状况调整车辆比例与选配类型,其中车辆结构的配置需要具备安全性、耐用性、环保性、节能性等技术性能,一方面确保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节约车辆的选购成本,尽量降低成本消耗。
其次,正确使用车辆,只有在充分了解车辆实际性能和运行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车辆的运输性能,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车辆过度超载或者疲劳运行,综合考虑运行周期内便于维修的车辆,并经常进行车辆的检查、维护,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最后,车辆的报废更新应具有明确的档案记录,另外,考虑到运输车辆的成本问题,可以适时改造车辆或者及时报废车辆,车辆的技术改造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车辆改装的恰当性。
浅谈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
浅谈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道路运输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行列。
车辆技术管理是道路运输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如何使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在运输业中发挥其安全保障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文章以道路运输车辆中技术管理工作的现状为出发点,针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改善措施道路运输中的车辆技术管理一直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检查工作中,运输车辆的技术情况对运输车辆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因此,提高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据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国的汽车总量已经达到了9086万辆,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2000多万,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促使着我道路事业的全面发展。
1 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概况1.1 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车辆技术管理包括运输车辆的选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首先,车辆的选购需要满足运政管理及经营运输的实际需求,所以应特别关注道路运输实际状况调整车辆比例与选配类型,其中车辆结构的配置需要具备安全性、耐用性、环保性、节能性等技术性能,一方面确保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节约车辆的选购成本,尽量降低成本消耗。
其次,正确使用车辆,只有在充分了解车辆实际性能和运行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车辆的运输性能,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车辆过度超载或者疲劳运行,综合考虑运行周期内便于维修的车辆,并经常进行车辆的检查、维护,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最后,车辆的报废更新应具有明确的档案记录,另外,考虑到运输车辆的成本问题,可以适时改造车辆或者及时报废车辆,车辆的技术改造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车辆改装的恰当性。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改革方向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11
四、主要的修改内容及改革举措
二是明确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 构的属性定位和主要职责,汽车 综合性能检测应是依法成立、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 律责任的企业法人,为评价车辆 的技术条件提供支持;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12
四、主要的修改内容及改革举措
三是明确了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是车辆维 护、修理的实施主体,为道路运输车辆 的维护和修理提供服务保障;
修改后的13号令为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要求、第三章车辆技 术管理、第四章车辆检测管理、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 任、第七章附则共七章47条。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10
四、主要的修改内容及改革举措
(一)明晰经营者和有关各方对于车辆技 术管理的责任。 一是明确了道路运输经营者是车辆技术管 理的责任主体,要求其应根据车辆数量和 经营类别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道路运 输企业应有相应的部门,负责对本企业车 辆管用养修和检测的全过程管理;
19
四、主要的修改内容及改革举措
二是优化完善了二级维护制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车辆一 直实行强制维护,维护周期基本是由管理部门制 定,一刀切,缺乏科学性,而且维护后,还要强 制上线检测,强制签章和备案等,增加了车主的 负担。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20
四、主要的修改内容及改革举措
❖ 三是强化重点车辆的监管,有的放矢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25
四、主要的修改内容及改革举措
❖ (五)突出抓好“两客一危”—— ❖ “两客一危”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重中之
重,本次修订强调车辆分类管理的原则,将 “两客一危”列为了重点管理对象。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再思考
新形势下中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再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道路运输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和问题,这就需要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能进行再思考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和发展。
一、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道路运输管理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为道路运输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途径。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道路运输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等,都为道路运输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
随着国家对道路运输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道路运输管理也面临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需要对车辆的安全性、司机的素质和驾驶行为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在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管理的职能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发展。
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以实现对道路运输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需要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以确保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可以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管,加强对价格、运输量等方面的监管,以推动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挑战和对策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方面的挑战是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关键,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可以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管理方面的挑战是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另一个关键,需要加强对道路运输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以确保道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谈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驻站管理是现场监督的有效形式,应当在检测站派驻管理人员,现场指导、协调、监督检测工作,确保车辆参加检测和对合格车辆出具检测报告。
3.3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1.3机动车维护、检测经营风气不正
国家倡导机动车维修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由于长期的监管不到位,助长了行业的不良风气,个别二级维护企业、检测站以不维护、不检测追求利益最大化,与经营者串通出具虚假单证,不仅使车辆技术管理流于形式,更是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威信。
1辆技术管理工作的监管对象是客、货运经营者、二级维护企业、检测站,维护、检测作业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要使工作不流于形式,必须采取具体、动态的监管措施,使之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3.1实行二级维护作业动态监管
要通过统计情况、计划组织、现场查验、审核单证等措施,推进工作的落实。车辆二级维护作业每半年进行一次,要通过建立统计台帐,掌握其维护情况,了解下次维护时间和漏维护的、不按规定时间维护的等情况。要求经营者报送车辆年度二级维护的计划,根据计划安排了解作业车辆台数、时间、维护企业等信息,便于实施监督工作。现场查验可以分为二级维护计划实施情况检查和抽查,这样,基本上能够在车辆作业时间内查验具体作业情况,避免发生只收费、不维护。并且,可以每半年审核一次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了解按进度实施情况和未开展情况,通过以上措施基本上能够使二级维护作业得到控制。
二是依据《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主要职能是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即为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年度审验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及其它项目检测。
三是因为车辆评定技术等级不是综合性能检测的结果、而是根据综合性能检测情况评定的结果,将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作为一项检测由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完成并收取费用是不正确的,应由运管部门根据综合性能检测结果评定车辆技术等级,并且,因为运管部门的管理费用已通过燃油税安排,评定车辆技术等级应当免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 当时综检站也处于交通运输部门内部运行 , 并没 有 开放 ,经 营者无 论是 车辆 维护还 是 车辆检 测都 没 有任何 自主选择的余地 ,车辆管理就在交通运输部
门 自己设定 的封 闭 圈子里运 行 , 缺 乏有 效监 督 , 运行
机制 出现严 重偏 差 , 这些所谓“ 为 经 营者 服 务 ” 的机
护作业 企 业和规 定 的维 护作业 时 间进 行 ,依靠 强 权
务于车主 、 服务于经营者和驾驶员 , 让他们在 自主选
择 中充分 感受 政府 的关 爱 和帮 助 ,感 受 到 用鲜 活 的 生命换 取 的科 学制 度带 来 的甜 头 。我 们 管理 的 目的 不 是让 谁 怕谁 , 更不 是 让管理 者 与经 营 者对 立 , 管 理 者 和经 营者 是平 等 的 , 都 具有 平 等 的人 权 和人 格 , 都 应 该受 到 尊重 , 都应 该 活得有 尊严 。 2 转 变 观念 、 转 变职 能 、 提 升 服务 是关 键
者 就营运 车辆 维护 监管 制度 改革进 行探 讨 ,以求行
、 共识 。
术准备和思想准备都显不足, 直接沿用 国有 、 集体运
输 公 司的管 理模 式 ,套用专 业运输 企 业 的车辆 技术 管理 制度 , 在 当时依法 行政 的理念 还 没有 建立 时期 ,
利用政 府 强势介 入具 体 的车辆技 术管 理 , 沿用 “ 强 制
动车维修企业 、 综检站 , 甚至还有个别运管机构 , 利 用权力和强势 ,培养 了一批依靠政府政策坐等生意
胡延 军等 : 关 于道路 运输 车 辆技 术 管理 制度 改革 的再认 识
2 0 1 6年 第 3期
的群体 , 不维护 、 不检测 , 弄虚作假 , 强买强卖 , 个体 车辆 自己明明做了维护 , 但是没有到“ 我” 指定 的维
着想 , 只 想在他 们 身上赚取 利 益 , 根 本就 没有 对其 车
辆 提供认 真 的维护 作业 和优质 的服 务 ,完全 依靠 政
常谨慎 ,前 前后后 总结 了 1 9 5 1 年至 1 9 8 0年 的历 次 “ 红皮书” 的 经 验 和 教训 , 在大量实验 、 调 研 的 基 础
吉林 交通科 技
2 0 1 6年 第 3期
妇 业
S C I ENC E AND T EC HN0 L 0GY O F J I L I N C OMMUNI C AT I ONS
嘲 汽 车 运 输
举 恭 带 恭 芥
关 于道路运输车辆 技术 管理 制度 改革 的再认识
胡延பைடு நூலகம்军
四平 市道 路运 输管 理局 ( 四平 1 3 6 0 0 0 )
王春 新
梅河 口市 运输管 理所 ( 梅河 口 1 3 5 0 0 0 )
在 原 交通 部 1 3号 令 执行 2 5年 后 的 2 0 1 6年年
在 当时历史 条件 下 已经是很 大 的突破 和创 新 ,尤其 是预 防为 主 的原 则是 几十 年 、几 代 车辆技 术 管理 工
府 强 势 和 统 一 指 定定 点来 实 行 强 制 维 护 和 定 期 检
上 ,大胆改革原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车辆维护 制度 , 取消了大拆大卸 的三级保养 , 总结 出“ 预 防为 主” 的核心理念 , 首次提 出“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 , 强 调了运输成本与运输效率 ,车辆技术管理服从运输 经济, 车辆技术管理要为提高运输效率服务。 虽然 1 3 号令依然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 , 旦
初, 交通运输部颁发了 1 号部令《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 管理规定》 ,其 中改革的重点即是车辆维护管理制 度, 由“ 强制维护” 改为“ 周期维护” , 将具体 的车辆维
护管理 放 到 了企 业 ,改革 了过 去 由政府统 一 制定 维
作者人用辛勤劳动 、 刻苦钻研 、 长期实践的到的核心
维护 、 视情 修理 和定期 检测 ” 的技 术方 法 和模 式 。如 此行政 , 主要是考 虑管 理 的方便性 , 但 忽 略 了管 理就 是服 务 ,单 纯追 求管 理 的方便性 和执 行 中的 强势 和
1 维 护制 度是 预 防为主 的具体 体现 在过 去 2 5年 的实 践告诉 我们 , 不 是原设 计 的强
合理 、 科 学编制 车辆 维护 作业计 划 , 自觉 落实 维 护作 业计 划 , 搞好 车辆 维护记 录 , 形 成相 对柔 性 的监 管制
后来 , 随着道 路运 输市 场 的全 面开 放 , 大量 的个 体 车辆 涌人 道路 运输市 场 ,对此政 府监 管部 门的技
度 ,确保维护作业更加切合每一台营运车辆具体情 况,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保障道路运输车辆保持 良 好技术状况。 但是 , 部令一经颁布却引起了强大 的波 澜, 站在 不 同角度 的人发 出了不 同的声 音 。在此 , 笔
要领 。1 3 号 令 为全面 开展 营运车 辆综 合性能 检测 开 辟 了道路 , 设定 了定 期检 测制 度 , 为营运 车辆 市场 准 入 开创 了条件 ,为实施 道路运 输行 政许 可提 供 了技 术 支撑 。 考 虑 国有 资产 和集 体财 产 ( 当时主要 是 国有 运输 公 司和集 体运 输公 司 ) 保值 增 值 , 设 定 了车辆 强 制 维护 制度 ,当时执行 制度 的主要 责任 主体 是运 输 公司 , 运 输公 司又 都是交 通局 直属 企业 , 实施 这样 的
制度客 观上来 说 没有错 !
护作业 周期 , 规 定作业 地点 和作 业 时间 的刚性 监 管 , 变革 为 由经 营 者根 据 G B / T 1 8 3 4 4规 定 的作 业 推 荐
周期 、 作业项 目 及工艺工序及质量要求 , 参考车辆使 用说 明书提供 的建议维护 周期 及车辆运行技术条 件、 工作 强 度 和车 辆 总行 驶 里 程 等综 合 因素 , 客观 、
制 维护 、 定期 检测 制度 错 了 , 而是 没有 及 时调整 和转 型, 当然 其 因素是 复杂 的 。
1 3号令仅 调 研 和修 改就 历 时六 年 时 间 , 说 明非
统一 。 可是我们经营者( 检测机构 、 汽车维修企业 、 运 输经 营者 ) 出于对利 益 的过 份追 逐 , 不 为个 体 经 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