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巨变》1(第一课时)共案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社四下《城乡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城乡生活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城乡生活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城乡巨变,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城乡巨变的意义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2.难点:深入理解城乡巨变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城乡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乡巨变。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用于创设情境和对比展示。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感人故事,用于情感教育的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我国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对比图片,展示过去和现在的城乡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乡巨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城乡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城乡巨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太原市实验小学卢金玥《城乡巨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从太原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了解家乡的变化.2. 产生爱家乡的感情.3. 初步学会使用一些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乐于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从太原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了解城市与乡村的变化.教学难点:产生爱家乡的感情.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学生课前分小组以一个主题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 这些年来,太原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让四年级的孩子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了解如此多的变化是不容易的,所以,我更希望课堂能成为一个起点,学生在这里生发感悟,从这里开始,试着了解生活,真诚的爱家乡,并从而希望要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乡.而汾河做为山西人的母亲河,孕育了生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太原市实验小学又座落于汾河的西岸,离孩子们的生活非常近.学生更容易在这样一条河面前产生岁月的厚重感和对家乡过去与今天的思索对比.从而认识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实小各个时期的图片,1.谁认识这是哪儿?这是2012年才拆掉的实验小学的旧校门,那时候,同学们还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呢。
2.谁认识这张图这是我们学校什么时候的图你知道这些临时搭建的板房是干什么用的吗3.现在,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新学校吧!问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总结:这么多年来,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她只是我们的家乡太原的一个小小的角落,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到处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课题: 城乡巨变二走入汾河,感知变化1 回顾过去,初感汾河之夕.有一个地方,我们都很熟悉,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十几年前在那里播放的视频,请大家猜猜这里哪里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问题预设: 垃圾场,臭水沟等。
教师评价其实啊,这个地方离我们很近,我们经常去那里玩,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到那里去放风筝,她是我们太原人民的母亲河。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城乡巨变》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
教材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让学生了解到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对于城市和农村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城市和农村变化的深入理解还不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城乡巨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认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
2.难点:深入理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城乡巨变。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准备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图片,包括过去和现在。
2.视频素材:准备关于城乡巨变的视频资料。
3.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城乡巨变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组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城市和农村有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播放关于城乡巨变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和农村的变化。
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城乡巨变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城乡发展的看法。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分析案例:教师展示一些城乡巨变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表达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表达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看法;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公民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和采集信息;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新变化的相关资料和调查表;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并为每组分配一个调查任务;3.教师准备表达方式的相关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发展历程。
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变化。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呢?”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预设:“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知和认知情况。
”二、探究(20分钟)老师介绍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询问、记录等。
老师说:“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新变化,我们需要通过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询问、记录等。
”学生自由组队,调查家乡最近的一项新变化,采集信息并记录下来。
老师说:“现在,我给大家分组,每组选择一项家乡最近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调查和采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让其他同学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2.1城乡巨变(1)(教案练习)
浙教版四年级2.1(1)城乡巨变1课时教学设计生了巨大的变化。
接着,京京带我们回到2001年的7月13日。
你看,这就是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场景!点击:视频“申奥成功”。
看着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想说的?二、出谋划策2.结论或提出建议:向老人家询问(采访)翻翻旧照片;找找新旧账本;拿起照相机自己去拍照;拿起摄像机去拍摄;翻阅报纸;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查找;从相关的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到街道社区或乡村去调查;从一些歌词、民谣、谚语、顺口溜、民间故事等内容中捕捉信息。
还可以从常生活(吃、穿、住、行)、交通、经济、城乡面貌、文化、家乡的变迁等等。
3.我们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从哪些方面的对比中感受到这种变化呢?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三、拓展延伸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料,一些故事等等,了解家乡的变化。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搜集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练习 1.填空你的家乡在____________,特产是____________,标志性的建筑是____________。
2. 同学们,你是怎样知道家乡的故事的?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的成果。
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
布置作业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很美丽吧,拿起画笔描绘一下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把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生活。
板书城乡巨变感受北京的变化了解身边的变化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整体掌握。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城乡巨变》第一课时说课
《城乡巨变》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指导学生搜集和交流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变。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故事来加深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1. 知道北京从明朝定都到现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2.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潼关、苏州等各地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3. 通过夸夸家乡、欣赏视频等形式,感受宁波这个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魅力。
4.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确定为:1. 搜集跟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 了解家乡的变迁。
3. 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摘记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北京城的巨变 1. 从《在希望的田野上》引出家乡的变化。
2. 介绍故宫概况,了解明成祖建都北京的故事。
3. 了解圆明园曾经经历的沧桑。
4. 回顾开国大典盛况5. 感受申奥成功喜悦。
6. 诉说爱家乡的情感。
7. 小结:北京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北京城历史变迁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时为如何了解家乡作铺垫。
)二、感受家乡巨变 1. 听潼关、苏州小朋友介绍当地故事。
2. 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变,引入宁波的变化。
3. 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4. 夸夸自己的家乡。
5. 视频欣赏宁波巨变。
6. 看图片,今昔对比。
7. 小结:家乡宁波变化真大,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感受家乡的魅力,再通过图片的对比,感受宁波城的巨变。
)三、搜集家乡故事 1. 你还想了解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2. 讨论: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家乡的变化。
3. 学生出谋划策,总结出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4.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采访小组”三个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学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
二(1)城乡巨变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城乡巨变》学习活动方案学习目标:1、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2、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3、在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搜集跟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了解家乡的变迁。
3、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故事。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家乡新、旧房子的图片及有关故事。
(生)学习过程:一、导入1.学习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学生自读后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2 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房子。
(包括室内分布和室外环境)3.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导学活动一:放映机活动任务:探究“古都北京随着岁月的变迁有哪些变化”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仔细观察课图,思考问题,整理信息,理清表达顺序。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古都北京随着岁月的变迁有哪些变化”。
活动二:风景线活动任务:探究“历史遗迹告诉我们什么”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仔细观察课图,思考问题,想想怎样表达。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古历史遗迹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三:故事会活动任务:讲述“家乡变化的故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重新以村落为单位设定小组,在小组内交流村庄的变化。
3.小组讨论:把自己收集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1肯定学生发言,进行小结;2以图片方式展示楚雄发展的岁月变迁。
三、导结课堂小结(略)。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1《城乡巨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城乡巨变》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到改革开放对城乡发展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身边的城乡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城乡变化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乡巨变。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城乡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乡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城乡变化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情景教学。
3.准备教材和教学PPT,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城乡变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城乡巨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城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改革开放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城乡变化的认识和感受。
小学四年级教案 1 城乡巨变-市赛一等奖
城乡巨变(品德与社会,四下,浙江教育出版社)执教: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孙希教材分析: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我看家乡新变化”为主题,通过城乡巨变、腾飞的翅膀、交通连四方、服务在身边等方面的描述,使学生对家乡发生的新变化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城乡巨变”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搜集和交流家乡的故事;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变。
学情分析:这堂课,着眼在于“巨变”。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于家乡的过去并不了解。
所以,在了解家乡老故事的板块,我们课前安排了采访家里爷爷奶奶的环节,让他们从长辈的叙述中,去感受家乡当时面貌的落后。
而对于家乡现在的面貌,都是学生日常看到的、接触到的,所以我们安排了学生分组实地调查,在调查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最真实的情感。
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今昔对比,进一步去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 通过找故事、讲故事等活动了解家乡的过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休闲娱乐设施、住宅、文化建设等方面了解家乡的现在,感受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2. 在交流、对比中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探究家乡巨变之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家乡以前和现在的对比,感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听了关于北京的老故事,了解了首都北京的历史变迁,看到了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走进自己的家乡,一起来继续聊聊《城乡巨变》这个话题。
二、讲述家乡老故事,了解昨日海宁旧面貌1.出示南关厢的照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谁来说说,你们现在眼里的南关厢?3.老师讲述:南关厢,一条建于明清时期的小巷,那里有许多的老房子。
在孙老师的印象里,那里有一个轮船码头,老师小的时候,住在斜桥,要来硖石的话,就会坐轮船过来。
城乡巨变(第一课时)
(课件)
准备
搜集和家乡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教学流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修改或评论
一、歌曲导入
1、教师播放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
2、谈话交流: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她蒸蒸日上,不断地发身变化……大家想知道这些变化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板书:城乡巨变)
教
学
环
节
二、北京城的变迁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先来看我们的首都看看美丽的北京是如何变化的。
1、2提示:历史书上记载着许多关于北京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北京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或传说来了解北京的变迁。
2、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明成祖建都北京、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这四个故事、
3小结:从四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历史上北京城的变化。
三、指导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祖国的变化。
4、讨论: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5提示:我们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四、课后延伸
1、教师布置学生去搜集家乡的故事。
2、学生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和采访小组“等不同的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字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力求故事载体多样化。
1、设疑:关于北京的故事特别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这么多的故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些地方的变化故事来了解自己祖国的变化呢?
2、结合课文中的图片,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潼关、苏州杭州的故事。
3、每个地方都和北京一样,流传着很多跟这些方面有关的故事。我们的家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
城乡的巨变案例(1)
城乡的巨变案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3、课时: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25--28页的内容;(2)、课前收集有关城乡变迁的资料。
二、教学主题《城乡的巨变》是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看家乡的新变化》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知道家乡发生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知识: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变迁;3、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搜集跟家乡有关的故事;2、了解家乡的变迁。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形式搜集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同学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无不体现着社会的进步,过去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吗?(二)了解北京的历史1、课件出示北京城的繁荣场面和宏伟气势。
谈话: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你想了解她的更多事吗?2、播放“明成祖建都北京”,“圆明园遗址”,“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四个故事。
3、看了这四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全班交流。
生:我们的祖国真伟大。
生:我们的祖国经历的太多太多。
生:我痛恨帝国列强。
生: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北京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通过对北京城历史变迁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到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为如何了解家乡做铺垫。
(三)、了解家乡的过去1、设疑:北京的故事特别多,我们的家乡是不是也有这么多的故事?想不想通过故事了解自己家乡的过去呢?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动手、探究的能力。
2、展示成果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有的展示了和老人谈话的记录,有的把旧房子拍成照片,有的摘写了从网站上查阅的资料,有的出示了从图书馆查到的资料。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城乡巨变》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城乡巨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城乡巨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掌握城市和农村的特点;•认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能够观察和分析城市和农村的变化;•能够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城乡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城乡巨变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城市和农村差异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对城乡发展的综合认识;•培养学生对城乡发展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黑板和白板;•学生练习册。
1. 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比如:“城市和农村有哪些不同特点?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城市和农村的差异?”2. 学习活动(45分钟)活动一:学习《城乡巨变》课文(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城乡巨变》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城乡巨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城乡巨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活动二:观察城市和农村的变化(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城乡巨变带来的变化。
学生可以记录下其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并在回到教室后进行集体分享和讨论。
活动三: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15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实地体验,编写一份关于城市和农村差异的比较报告。
可以设置提纲,要求学生列举城市和农村在交通、建筑、人口等方面的不同,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达标检测(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总结和展望。
城乡巨变教案
城乡巨变教案教案标题:城乡巨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城乡巨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探讨城乡巨变对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3. 分析城乡巨变对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引发学生对城乡巨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城乡巨变对社会和个人有哪些影响?知识探究:3.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多种资源(图书、互联网等)收集城乡巨变的相关信息。
4. 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信息,并进行讨论,总结城乡巨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5. 给学生分发一些城乡巨变案例,例如某个农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经历,或者某个城市的农村贫困问题等。
6.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案例,回答以下问题:a. 城乡巨变对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何影响?b. 城乡巨变对教育和就业机会有何影响?c. 学生认为这些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为什么?批判思考:7.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a. 城乡巨变是否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b. 城乡巨变是否带来了更大的社会不平等?c. 城乡巨变是否会导致文化和传统的丧失?总结:8. 学生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对城乡巨变的理解和观点。
9.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城乡巨变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多样性。
10. 提出学生进一步思考城乡巨变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关注和参与城乡发展的实践。
评估:11. 学生个人撰写一篇关于城乡巨变的短文,表达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观点。
12. 教师评估学生的短文,包括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城市和农村,了解实际的城乡巨变情况。
14.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城乡巨变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详细报告。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活动中,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城乡巨变的思考。
2. 在知识探究环节中,鼓励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3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城乡巨变(全国一等奖)
城乡巨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老照片、老故事中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
2.知道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家乡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3.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乡涌现出的许多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更加高效,同时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4.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发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体会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的老照片和新照片、课本插图等等。
【预习要求】与家人交流交流,了解家乡过去的样子,初步体会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几幅家乡的老照片,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照片上的地方是哪里吗(不知道。
)教师再出示几幅相同地方的现在的照片,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说一说,现在知道照片的地方是哪里了吗学生现在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些照片每组展示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大家看这些地方的变化大吗(非常大。
)3.教师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我们的家乡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喜看家乡新变化。
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变化。
揭示课题:1.城乡巨变二、家乡变化大1.教师引导:同学们,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咱们杭州的变化。
2.感受杭州的变化。
(1)教师引导:杭州是咱们浙江省的省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这些千古流传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2)出示几张现代杭州城的照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现代的杭州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3)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现代的杭州城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度
价值观
感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社会对个人生活的关怀,初步形成热爱劳动、遵守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乐意奉献社会、奉献家乡。
教学重点
1、搜集跟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了解家乡的变迁。
教学难点
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资料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交流讨论
说一说:家乡的变化
歌曲导入
1、教师播放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
2、谈话交流: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她蒸蒸日上,不断地发身变化……大家想知道这些变化吗?让我们一起去瞧瞧。(板书:城乡巨变)
2、看了这四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北京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通过对北京城历史变迁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时为如何了解家乡作铺垫。)
(三)、出谋划策:
1、倡议:关于北京的故事特别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家乡其实也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动手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
指导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祖国的变化。
1、设疑:关于北京的故事特别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这么多的故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些地方的变化故事来了解自己祖国的变化呢?
2、结合课文中的图片,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潼关、苏州杭州的故事。
3、每个地方都和北京一样,流传着很多跟这些方面有关的故事。我们的家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四)、光荣使命: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采访小组”三个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学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
4、讨论: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5、提示:我们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教
学
环
节
3、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4)、光荣使命: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采访小组”三个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学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城乡巨变
北京
潼关
杭州
苏州
家乡
(四)年级(下)册(品德)学科集体备课个案
签名:白友兰李建民
备课时间
2、11
主备人
白友兰
主备人
所在单位
东关小学
课题
城乡巨变
课型
新授课课时分配ຫໍສະໝຸດ 2第1课时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过程
方法
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评论或修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城的繁荣的场面和宏伟的气势。
2、谈话: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觉得北京怎么样?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关于它的建成和发展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呢,你想了解吗?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去看看。
(二)、时光隧道:
1、录像播放:明燕王建都北京、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这四个故事。
2、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3、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四)、光荣使命: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采访小组”三个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学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