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文的再简评
网络版楹联鉴赏大典下卷(上)
网络版楹联鉴赏大典下卷(上)风景篇101(作者:观涛钓鳌)石莲水刻玉笋天成楹联鉴赏:桂林石洞。
确好,有青水出芙蓉之感102(作者:慕容泊尔)题绍兴鉴湖溯辛亥当年,浪翻潮涌。
有儿女英雄,刀丛一笑踏歌去;看湖山此刻,水秀岚青,喜人间天上,春雨千丝染翠来。
无穷江月评:观此联,颇喜“有儿女英雄,刀丛一笑踏歌去”一句,豪放,自信,从容,溢于言表。
103(作者:无穷江月)莫高窟是处凭大漠异光,赋人神性,赋神人性;恍如引千年活力,一振飞天,一飞振天。
无穷江月评:上联赋于莫高窟神奇的,神人交合的内涵;下联则对其千年的积累赋于莫大的期望。
上下末两分句,运用重字手法,重而不复,层层递进,也有特色。
104(作者:班主任)题图负气而来,无人在此拦得住;飞身而下,何事于心想不开?楹联鉴赏:角度独特。
以人喻瀑布。
见此气势,谁还能拦105(作者:上官夫人)三峡大荒千百劫,仍看我高峡巍丽,江流壮阔;玄宇七二峰,但凭君绝顶拂云,浩气冲霄。
楹联鉴赏:上溯远古,下穷上苍,写出一派三峡大气。
106(作者:意识形态大总管)南京清凉山清凉寺清凉寺:阁下已临清净地;寺中别有小凉天。
清者自清,凉者自凉,足下多余此驻;大乘不大,小乘不小,心中早有如来。
满地月如水,得此清凉,谁会在乎三两点?幽池莲是台,参之般若,蛙将跳了六七只。
楹联鉴赏:一见自然,二见大乘,三见戏谑/107(作者:意识形态大总管)扫叶楼:叶有名诗,扫还不扫?楼依清月,凉已当凉。
扫叶属平常,竹帚横秋天下净;清楼当自在,诗心向月此间凉。
要此间干净,贵在坚持,无叶直当飞叶扫;卧楼上清凉,难得思隐,今时要作旧时看。
楹联鉴赏:一联比一联耐读。
108(作者:轻灵为上)莫愁湖湖心亭月是湖心亭是我;水流诗意酒流觞。
楹联鉴赏:上月作湖心,我亦为亭,有思想。
下诗意就这么流水出来了。
嵌湖心亭而毫无痕迹。
109(作者:洗竹先生)海南天涯海角:白鸟征帆飞海角;晚潮退日向天涯/自赏:全联采用叠进与逆上手法。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清代是我国书法艺术集大成阶段。
在“以书取士”之风下,经清代科举之路选拔的两万名进士,几乎人人写一手好书法。
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即将收展的首届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上,一组清代对联书法依旧引人注目,他们之中大多是当时的进士或“三甲”:程恩泽、汪洵、谭延闿、张岳崧、喻长霖、林世熹……与其他朝代不同,清代盛行“以书取士”,尤以乾隆时代更甚。
当时,文人若想考取功名,首先要练就一手好书法,因而清中晚期的进士几乎人人写得一手好书法。
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字画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有骨介绍,清代可谓中国书法最繁荣的时期,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当时流派纷涌、个性奔放,丝毫不逊于唐代的楷书、宋代的行书、明代的草书。
起自五代的对联书法,则是将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品种。
李有骨说,此次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展出的清代对联书法,代表了中国古代极高的对联书法水准,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之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襄阳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于山窗”。
清代嘉庆进士程恩泽的这幅龙门对长联图,洋洋洒洒共74字。
上联摄景,集合了神州古国的九处胜景奇观———泰山极顶观东海日出、赤城栖霞、峨眉山雪景、巫山十二峰、洞庭月色、鄱阳湖奇观、潇湘夜雨、扬州曲江潮、庐山瀑布,可谓五彩纷呈;下联取文,提及我国古代九位名人及其绝艺:杜甫的诗、王维的画、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司马迁的《史记》、薛涛的小笺诗、王羲之的书法、庄子的道家经典著作《南华经》、司马相如的汉赋、屈原的《离骚》,可谓绮章叠秀。
李有骨介绍,所谓龙门对,是指上联从右边读起,下联从左边读起,上下联的落款刚好能对在一起。
此联上下气脉连贯,一气呵成,内容之丰富、气势之恢宏、写作方法之独绝,令人击节赞叹。
网络版楹联鉴赏大典下卷 (下)
网络版楹联鉴赏大典下卷(下)《咏人篇》501、(作者:绛雪)只说是无敌无畏,无拘无束,却原来无亲无爱,无父无母。
噫!任你七十二变,扪心自问,可知有情是悟,无情是悟?所贵者不伪不屈,不系不萦,为什么不容不放,不死不生。
唉!历它百千万劫,破茧而出,当笑箍我者空,释我者空。
--悟空楹联鉴赏:西游记为人所熟悉,人物形象更是熟悉。
从身世到性情,到行为,到境界,都很好的表达刻画出悟空的形神/尾部的嵌悟空更是自然,且禅学寓意。
更赋予了悟空本身的内涵/再者就是大白话的风格非常的语言流畅。
读来就是入木三分的感受/。
502(作者:诗情画意)柳如是傲骨不曾缘水冷银钩愈是画词清----此联很好,一个小小的建议,傲骨可为弱骨?你要表现的是女子态的品格。
傲字太抢眼,把后面的缘水冷的好句意给盖过去了,以弱字,一为柳之形态,一为女子形态。
)(柳如是在文学和艺术才华方面可称八艳之首,工诗画,善书法。
一沉碧水不媚清庭的壮举,更是令天人共泣。
)503(作者:无穷江月)苏曼殊苏曼殊,生于日本,清末民初奇僧,著名诗人、画家。
由于家族的歧视,年幼出家。
但他情緣未了,时僧时俗,亦僧亦俗。
为僧不碍他投入革命洪炉,或出入青楼酒肆;为俗不妨他穷究佛理,守持比丘戒。
他35年生涯,心灵如冰如炭,时时都似在矛盾和煎熬中度过。
特别他与艺伎百助枫子欲断又连的爱恋情缘,更是可歌可泣。
色相付春风,艳骨且随樱瓣瘦;袈裟藏烈火,禅心一任美人煎。
楹联鉴赏:笔法奇特。
504(作者:乞丐生活)鞋中压迫人民币;梦里唠叨马克思。
(进城农民工)楹联鉴赏:含着微笑的眼泪。
最真实的把进城农民工在火车上酣然睡觉的场景描述出来。
意盖过巧。
505(作者:007)好在品尝方得体;勤于炒作却无名。
(厨师)楹联鉴赏:炒作与为人道理相融。
506(作者:葱江花月夜)柳永注定风流,不然何以杨花同姓;终归寂寞,末了多亏浊酒浮名。
楹联鉴赏:形神俱备。
柳永乃是书剑情侠也/507(作者:叶落无题)街头艺人迎来四面路人,落魄时,不提姓氏;拉其二胡弦子,立足处,便是舞台。
名联欣赏(1)——寺庙楹联赏析(中)
名联欣赏(1)——寺庙楹联赏析(中)2012-01-16 19:45:50本文引用自清心剑栩《名联欣赏(1)——寺庙楹联赏析(中)[原]》楹联,是中国传统而特有的文学形式,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书院门庭、楼室堂馆、寺庙道观、山水胜景,无处不见它的影迹;婚丧嫁娶、宴乐喜庆、春秋更替、书画艺术,到处都有它的风采;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堂联、名胜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五花八门;写景联、抒情联、励志联、庆贺联、交际联、赠答联、宣传联、奇巧联,无奇不有。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和积淀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清心剑栩搜烁遴选,分类整理,并略作赏析,一供自娱,二飧楹联爱者。
名联欣赏(1)——寺庙楹联赏析(中)山东枣庄龙泉寺: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枣庄龙泉寺在滕州城东郊、荆河西岸,建筑规模宏丽,风雅古朴。
寺中有一座巍巍古塔叫龙泉塔,据考建于唐代,距今约有1200余年历史,每当斜阳西照,霞光万道,波水涟漪与塔影远山相映生辉,极为奇丽壮观,被古人命名为“塔影高标”(又称“浮屠峙玉”),为古滕八景之一。
此联虽是劝人皈依佛门,但含蓄有致。
上联说弥勒佛所以开口大笑,是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执迷不悟,不入佛眼;下联是说佛门才是普度众生独一无二的途径,就像济公一样,貌似疯颠,破鞋垢衣,嗜好酒肉,却成为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是世人心目中救苦救难的“活佛”。
济南千佛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座落在济南南郊的千佛山半山腰,始建于隋,后经历代开发,分为东、西两院,西院称千佛寺,南面崖壁下方凿有十个石窟,刻有造像百余尊,即闻名遐迩的千佛崖,崖下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等三个较大的自然石洞,出千佛洞即进入东院,称历山园,有文昌阁、鲁班祠、舜祠等背山建筑。
千佛寺南靠悬崖,北望泉城,是赴会览胜、登高望远的胜地。
此联含义丰富,意味深长,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理解。
礼佛信佛者,可认为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看透了红尘世事,修炼到最高境界,所以笑口常开,日日开怀。
仁寿殿内楹联点评
仁寿殿内楹联点评
在明清时期,仁寿殿是一座备受瞩目的皇家宫殿。
它不仅是皇家家族的居所,而且也是皇室文化的象征。
它拥有一组相互交错的楹联,富有寓意,其中不乏艺术精髓,从而成为众多古老建筑的重要杰作之一。
仁寿殿的楹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组“福仁寿”的楹联,包括“福”、“仁”、“寿”三个字,端端正正,洁白无瑕,字体精湛,层次清晰,刻画细腻,构思巧妙,图案优美,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技艺,使其成为当时皇家宫殿楹联的杰出代表作。
仁寿殿的楹联以一种细腻到极致的笔触准确地勾勒出“福仁寿”的内涵。
“福”字里藏着“此生长久喜气洋溢”的愿望,“仁”字则寓意“普世仁慈平等”;而“寿”字则隐含着“万事福寿临门”的美好
祝愿。
在“福仁寿”之中,无论是字体还是笔触,尤其是每一个细节都细腻地展现了古典化的精神气质,把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令人折服。
仁寿殿就是一个秉持着“福仁寿”精神的建筑宝库,它的楹联彰显着花样繁多的古典文化,在其中寓意深邃,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为人们传达出祝福和希望。
仁寿殿是一个文化宝库,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楹联中精彩绝伦的抒写福仁寿内涵的精致艺术品,还可以把诚惶诚邀的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活中,从而体会到祝福与喜悦的感受。
仁寿殿的楹联将千古的文化传承有机地融入到宫廷的室内装饰
之中,表达了当时文化精神,为宫殿赋予了不朽的意义。
仁寿殿的楹联是经过缜密构思的、融入了精美的艺术审美的、蕴藏着深刻的文化思想的,它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我们将古典文化之美传承到今天,令人深思。
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充实的高校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高校生都必需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方案的、比较正规的检验高校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篇1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化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讨论9.先秦史传寓言讨论10.先秦史书寓言讨论(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斗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讨论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21.《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26.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28.《《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29.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进展30.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31.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32.论曹操的散文创作33.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43.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4.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讨论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47.谢灵运与山水诗48.《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篇2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2、试论《诗经》中的战斗徭役诗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讨论5、《诗经》意象论6、《诗经》抒情手段论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8、试论《离骚》抒情仆人公形象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喊人评屈11、论班固评屈12、论刘勰评屈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6、《左传》行人辞令讨论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讨论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9、《庄子》寓言探略20、汉楚歌略论21、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讨论22、汉初政论散文讨论23、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考论24、汉武帝时期辞赋考论25、论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2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27、论《史记》的叙事艺术28、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29、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30、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索和抒情技巧31、论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32、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33、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34、论魏晋隐逸之风与魏晋文学35、阮籍咏怀诗略论36、左思咏史诗略论37、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38、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讨论39、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40、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41、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42、谢灵运山水诗略论43、南朝宫体诗略论44、试论《世说新语》刻画人物45、唐前女性作家诗文创作论略46、略论《诗经》中的民俗描写47、“风”“雅”“颂”讨论综述48、孔子“删诗”说检讨49、《论语》文学性检讨50、“女娲”故事流变探略51、中国洪水神话考论51、试论《山海经》的文学特色52、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53、论乌江流域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54、论乌江流域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55、论乌江流域古代贬谪文人的诗歌创作56、论乌江流域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57、乌江流域历代碑刻文学艺术价值略论58、论王维山水诗田园的诗情与画意的交融59、论李白诗歌与道家精神的关系60、杜甫夔州行迹及诗歌创作考论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篇31、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山水情怀2、浅谈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对高校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影响分析3、试论《红楼梦》中的干亲文化叙事4、浅谈从《红楼梦》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5、浅谈从《定风波》(长羡人间琢玉郎)来看苏轼笔下的女性美6、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7、简析唐代咏史诗折射的开明意识8、浅谈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9、浅谈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10、浅谈老子的学习观不容曲解11、浅谈《水浒传》中失陷生辰纲责任12、浅谈魏晋人物品评的转向及其缘由13、浅谈引导同学走进名著《三国演义》策略14、试论《白夜行》中的仆人公形象塑造15、浅谈唐代佛教影响下的长安城市生活—以佛教寺院为中心16、浅谈从孟子的恻隐之心看当代社会精神危机17、浅谈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18、浅谈唐彦谦诗歌对李商隐的师承19、浅谈从筷子看日本文化20、浅谈《红楼梦》中的休闲体育文化及启示21、浅谈孝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22、浅谈杜甫“眼泪”诗作的情感意蕴23、浅谈赵蕃行役诗的特点24、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自主学习方法25、浅谈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26、试论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讨论法27、浅谈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讨论28、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诵读法29、试论多媒体用于古代文学教学应留意的几个问题30、浅谈陶渊明“桃源抱负”探析及反思31、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形式讨论32、浅谈人与天调—《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33、试论老子的人性论及对艺术家修养的启示34、浅谈羌族释比经典蕴含的生死观35、试论《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文的再简评36、浅谈老子处世思想体系探微陈珊怡37、浅谈老子诞生地历史定位、沿革及其认可漂移38、浅谈曹操《孙子注》的成就及其实践价值39、浅谈元明蒙古豳王家族史讨论回顾40、浅谈从乾隆的两道训谕看雍和宫的历史地位41、试论场景描写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作用42、试论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43、试论商山四皓汉初事迹44、试论日暮乡关何处是—贾平凹精神家园的追寻45、浅谈历史叙事的主观倾向性:以《史记·孝景本纪》为个案分析46、试论龙文化的历史职能、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47、浅谈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见48、作于楚襄王四年考论49、试论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50、试论避讳和古籍版本鉴定51、浅谈魏了翁对实现蜀学义理化所做出的贡献52、试论于无声处听惊雷:谈史景迁的《王氏之死》53、试论唐五代诗格的形式批判讨论54、试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传统文人形象解析55、试论从语用学角度看郭靖语言运用和理解特征56、试论透过红楼看清朝贵族的奢华饮食生活57、浅谈《四库全书总目》对《汉纪》讨论的意义58、试论苏南文化家族中的夫妻唱和:以孙星衍与王采薇为中心59、试论《聊斋志异》花妖故事中的男性形象赏析60、试论“食臣枣”和“食巨枣”的辨析61、试论《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叙事分析62、试论为爱言情:浅谈宋代七夕词63、试论叛逆的石头64、试论大观园里“奇花异草”:薛宝钗65、试论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66、简析诗歌鉴赏方法67、试论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68、试论让古典文学再放光线69、试论诗歌与人生:从诗歌中看李白的人格魅力70、简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71、试论杜甫的诗歌特点72、试论中国古代的避讳习俗73、试论爱意绵绵言无尽离情悠悠别无期:柳永《雨霖铃》赏析74、试论以李白的人格魅力为力气走好人生路75、试论从“三仙四气”中解读李白76、试论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77、试论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78、试论古诗词的观赏79、浅谈《增广贤文》的文化价值80、浅谈杜诗审美中的“真”81、试论文言文教学82、试论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83、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84、试论读《刘姥姥游大观园》:在三进荣国府中品尝刘姥姥的形象85、浅谈如何多角度赏读文学作品86、浅谈薛宝钗受当代青年青睐缘由探究87、浅谈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88、试论诗仙风骨浪漫激情89、浅谈《青楼梦》中所蕴含的封建文人的士子情结90、浅谈孟子和杨朱的分歧91、试论关于颜色民俗语汇与古代人生礼仪92、试论婉约词人晏几道和秦观爱情观之比较93、试论《春香传》中的女性形象94、试论笑看陶渊明的海阔天空95、试论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96、试论圆满并漂亮着:《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97、浅谈古代文学书目的进展看古代文学概念的演化。
楹联鉴赏大典(上卷)
楹联鉴赏大典(上卷)序:无论在现实或在网络,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这是网络版楹联鉴赏大典的来由之一。
此举意在收集,分类,鉴赏历年来网络版楹联的精华部分,原计划是在1000副对联作品。
今上卷已经完成,共收集了500副对联。
鉴赏大典的素材提供,包括了北网楹联,天涯雅座,联都,秋雁对联茶社,夜雨无声对联,中国楹联,唐诗宋词对联雅居,中国古典文化对联,等等诸多论坛以及个人所创作的260余集对联作品的精华部分。
上卷目录:一。
风景部分:50联二。
农村部分:50联三。
出对部分:100联四。
山居部分:50联五。
咏人部分:20联六。
咏物部分:50联七。
性情部分:50联八。
格言部分:70联九。
技巧部分:40联十。
外篇部分:20联一。
风景卷001(作者:懒云窝主)烟雨朦胧,常香越伞西施打;风光旖旎,不老宋船苏轼撑。
楹联鉴赏:-作为题西湖联,此中运用的就是印象手法的运用,西施广泛为佳人,苏轼广泛为才子。
是以以其之典故来广代在西湖的烟雨之中游湖所表现出的美感形象。
且其富有诗意,读来琅口。
印象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是能体现出其风景人情。
这如咏赤壁时大多数人用苏轼典故与赤壁之战典故是雷同的。
002(作者:天娇木兰花)错高湖云影天光,空灵秋色,论西子江南,略输隐逸;青山野鹭,自在松风,到琉璃湖畔,顿起禅心。
如果说蓝天是宝石那么错高湖就是一块大翡翠点缀在天地间湖边一树的红花在阳光下开得分外妖娆蓝天绿水红花这天然的三原色折射出所有朝圣者的梦。
003(作者:慕容泊尔)◎题石钟山湖口古战场孤亭吞浩淼,我来祭怀古情肠:有十万貔貅,曾向大江听号角;只影起彷徨,谁能料驱鲸心事,历百年沦落,空留浊浪激噌吰。
楹联鉴赏:整联既有写景,也有抒情。
融合的感觉是浑厚,苍凉,磅礴,寂寞皆有之。
“景语皆情语”。
关键词语“貔貅,驱鲸,噌吰”等运用,增色不少,怀古油然而生。
全联的气势荡得开,读之快意又感伤。
附词语解读:貔貅: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
张丹薇佳联赏析
随 之 的 等 待 更 写 出 了 闲 情 逸 致。 结 句联 眼虚 实结 合 , 堪 称妙
1 1 .无题
风 云 渺也 千秋 ,叹 垓 下歌 笔 。
凄, 乌 江魂 冷 , 英雄 至此
最 悲楚 ;
胜 败 关乎 一念 ,使 项 庄意 逞, 亚 父谋 行 , 钟 鼎凭谁
点 评 :上 联 从 反 面切 人 ,
春 眠不 觉晓 , 待 莺声在 耳 ,
日照 于窗 ,卷 帘放入 绿
三分。
族
虎豹 ” 代表 那些 陷害张 溥 的 名 的人 物 便是 有 以 “ 江 南 第 一 “
风流才子” 自谓的唐伯 虎 , 故 人 ,那么张溥是个什么样 的人 是一 个 振臂 一 呼 , 能 干朝 野 联 中有 “ 几 回风月 ” 之说。 上 下 呢 ?
人
2 0 1 5 年第 1 0期
对联 ・ 民间对联故事 ( 下半 月 )
楹联 赏析
传
楼 外 画桥 ,小辟 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山开
胜景;
虎豹憎清名 , 士节何为, 记 形 象 ,也 只有 陶令笔 下 的渔 夫 当时攘臂 一 呼 ,复 社 纷 才 能 如此 , 联承 继 了文 的风采 。
从 干 气象 ; 江 山遗 大笔 , 故 庐 尚在 , 问
此 处凝神 七 录 ,谁 人 更
联 可 品之处 。 电视 大赛 锋, 落笺敢 映雁 门月 ; 写法 , 是写 失败 者 常用 的方 法 。 6 .题 山西 首 届 楹 联 高 手 “ 钟鼎” 借 代手 法 。 全 联写 法上
一
簇 去 ~ 何 ~ 一 阻 之 一 螗 一
联
有特 点 ,只是 上联 起句 未 必确 了 一 些 不 平 静
历代名联300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历代名联300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历代名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涵。
它们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以及对于意境、韵律和寓意的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想象力。
自古以来,名联一词就已经出现在古人的文献中。
起初,名联是指古代建筑牌匾上的对联,用以表达某种寓意或祝福。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名联的运用逐渐扩展到了其他艺术领域,例如书法、绘画以及诗词领域。
名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文字组合,更是一种以文字表现美的艺术形式。
对于历代名联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得到体现。
比如在唐朝,名联的风格更注重对对联的韵律和韵脚的追求,起到了音乐般的感觉。
而到了宋元时期,名联的表达方式则更为务实,更加注重对联的意境和寓意的传达。
因此,历代名联的风格和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历代名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名联以简练、精炼的文字形式,将人们的情感、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文字之中。
它们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和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名联成为了传播思想、表达情感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舞台。
随着时代的变迁,名联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
当代名联既保留了传统的形式和内涵,又吸收了现代的语言和观念,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思考。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名联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综上所述,历代名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涵,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想象力。
通过对历代名联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名联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架构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历代名联300副,并在概述中简要说明历代名联的背景和重要性。
乐常在轩藏清代楹联赏鉴
乐常在轩藏清代楹联赏鉴作者:吴秀华来源:《收藏·拍卖》2007年第09期乐常在轩藏清代楹联之作品,均为著名山水画家黄仲方先生之收藏。
曾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
传世纸本楹联最早见于晚明,而楹联实际上流行于清代。
本文以清代各体书风特色及流变为基调,集中介绍乐常在轩藏清代楹联中具个别元素之楹联,以求在欣赏作品之余,重温整个丰富烂漫之清代书坛发展。
帖学与“馆阁体”清前期书坛是明代帖学的延续阶段,帖学昌盛,且有远追二王晋唐及近学宋四家董赵两派,但未能超出元、明。
帖学书家以柔美、秀逸书风见长,当中梁诗正及其子同书均为帖学追随者。
七言联书风规矩,沉着流畅,秀雅有力,融合了赵体的道媚秀丽,但略嫌工整。
梁的书风不算鲜明,但胜在规整典雅,且书风与乾隆帝相似,受其重用。
梁又常随乾隆帝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偶亦为其代笔于书画上。
清代多幅宫廷画(如木兰秋尔)也见其代笔之御题。
彼时最负名为帖学四家“翁刘梁王”,当中又以刘墉之影响最大。
刘氏除为乾嘉时之名臣外,更是著名书法家。
刘氏传世书迹,大部份均墨色厚重、笔势浓肥,因而时有“浓墨宰相”之誉。
刘氏书法名重一时,当时踵门求书,以得纸为荣的人不少。
由于穷于应付,有传其命姬妾代笔。
是联用笔圆浑柔软,而字体稚拙肥满,转折处采用圆转笔法,蚕头燕尾,内含刚劲骨力,该为较晚期作品。
另与刘墉齐名时称“淡墨探花”之王文治,一如其名,喜用淡墨。
是联出自《禊帖》,书风既规矩又不失潇洒,结构紧密,且墨色浓厚庄重。
王氏虽秉承帖学,然此作并非如钱泳所指“过于清纤,不够庄重”,且用笔转少折多,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
另有马元驭、史贻直及张照作品,均能体现帖学一路的秀美书风。
如马氏此联秀媚道逸笔法,书风表现轻巧灵动,结体修长流丽,是典型晋唐书风。
另张照此联则得董其昌神韵,字形欹侧,与马、史相比,用笔放逸且筋骨俱各,有颜米影子,是帖学中近学宋四家董赵一脉。
除帖学兴起外,清前期缘于科举制度和康、乾极力提倡下,“馆阁体”一时成为书法之正宗。
杨远建: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续评(壹)
杨远建: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续评(壹)撰/杨远建(湖南洪江)序言《楹联丛话》,以下简称《话》,其所收录佳作,其实甚多。
然在第一轮选评中,不知为什么,当时只看好152副对联。
还算好,在这五个月的点评中,需要不断翻阅《话》,又发现,在没有被选上的楹联中,还有一些佳联。
于是,在进一步认真研读了一遍《话》后,又竟然还选出了359副对联。
心中甚喜,准备在第一轮选评完后,对它们进行点评。
此期是续评的第一期,本人打算,一期点评30副,一个月一期,如此,这第二轮点评,要点评完359副对联,刚好需要一年时间。
大家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卖力搞楹联的选评呢?答曰,其实,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可以逼着自己去深入学习古代名联。
对余个人来讲,唯有“逼”,才有动力,才能消解一些余固有的惰性,提高学习效果和进度,为创作优秀的对联打下较好的基础。
多年来,本人逐渐认识到,对“艺”的追求与提升,真是永无止境也。
唯有真正放下名利,长期坐冷板凳,刻苦学习,如此,无论是文学理论水平,还是对联创作水平,才有可能都获得不断地提高。
当然,这种学习模式的出现和运用,也是与吾的个人特性紧密相关的。
由于本人天性愚笨,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差,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长期埋头苦干,反反复复去揣摩、理解和消化,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文化血液里,方能有丁点儿之收获。
大家也会问,你点评只有区区30副对联的一期选评,为何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呢?答曰,一是,慢工才能出细活。
二是,《话》中所提供的楹联创作背景、点评都极其简略,有的楹联连这些东西都没有,都必须到网上去搜索、查找、核对和补充,为点评提供相应而较完整的资料。
三是,楹联用典甚多,也需要一一查证。
四是,点评文字的篇幅虽然很小,但是其立意、裁剪和语言的组织,亦十分复杂,也是要颇费一番功夫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写出一篇优秀的点评短文,也是相当困难的。
这些工作既费时、又费力,搞一期,需要十二、三个早晨。
《新清联三百副》上卷(赏析收藏版本)
《新清联三百副》上卷(赏析收藏版本)序:清联,代表着楹联史上的一个巅峰水平时期。
关于清联的研究,有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有吴恭亨的《对联话》,有胡君复的《古今联语选汇》。
网络楹联研究清联比较早的有钟华一的《清联一万副》,李学文的《清联三百副》,江海的《清联七十二副赏析》,我的《联话清联十大家》,以及方家们的《对联话笺注》等等。
其中李学文老师的《清联三百副》影响力很广,众多爱好清联者皆有收藏学习研究。
笔者在学习清联的过程中,随着阅历与视野的增长,对一些清联格外喜欢,十几年前就有意编撰《新清联三百副》。
新的清联三百副吸收了众多清联方家的作品,比如有清联十大家(李渔,郑燮,林则徐,曾国藩,梁章钜,彭玉麟,俞樾,薛时雨,顾文斌,钟云舫)的代表作品,亦有清联其他名家(纪昀,阮元,陶澍,江峰青,范当世,邓石如,黄体芳,袁枚,左宗棠,谭嗣同等等近百位清联名家)的作品。
《新清联三百副》选材作品出自有《楹联丛话》,《对联话》,《古今联语选汇》,《古今名家联选》,《风景名胜楹联鉴赏辞典》,《清联一万副》,《清联三百副》,《清联七十二副赏析》,《清联十大家》,《前人格言二百副》,《名家书房联》,《随园诗话》等等,本着广选精选严选的研究宗旨,并配以适当的点评笺注语言,来去见识挖掘发现清联的楹联境界,从而更高水平高颜值高审美,来展示清联的一个真实基本面貌与文字精神。
《新清联三百副》将分为纯作品版本与附赏析版本两种,以供不同的爱好清联者学习使用。
下面版本就是附赏析版本,共记收录清联三百零三副。
《新清联三百副》上卷赏析版本联圣三少编撰001(作者:伊秉绶)金山寺月明如昼;江流有声。
品鉴: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
此联是《对联话》开篇介绍的第一副联。
吴恭亨给它的评语是“用成语雄桀惊人。
”此联集句浑然天成,意境高古,气势雄浑,画面一流。
中国楹联的文史价值
例 证 。例如 明代兵 部尚书 袁崇焕 的自题 联 : 宇 、宫 廷
又如,清代四川布道按察使赵藩为成 中国楹联的教化功能上亡今都有许多的 古往今
有 资 治的 效应 在 。
人 民 ,利归 天下 ~的壮 志情 怀 。
托景 观
向 和 抱负 ,对后 人 无论 是 领 导 还是 百姓 都 号 召全 党同 志 学 习胡 耀邦 同 志 一心在 中
这
狱中墙壁上写的两句诗 一铁肩担道 义,辣 念胡耀邦同志诞辰 一百周年大会上引用胡 无
仇鸾 ,严嵩等斗争 lⅡ死不屈 ,临刑前 ,在 习 近平总 书 记在 二零 一五年十 一月纪 有
此 联 原 是 由 明 代 名 士杨 继 盛 与 权 奸
用,地 方全靠 一官 ;
又
炒 手 著 文 聿 。
沐 泽 ,共乐春 台 。
而湖北襄阳的西隆山古隆中 ,也有诸葛亮 清时思俭德 ,祝神来清浦,千百载泳勤
相传 三国 时诸 葛亮 曾 结 庐 河南 南 阳 ,
鱼 香 ,如依夏屋 ;
情 ,因 联起兴 。
洪水想 当年 ,幸 怪锁 洪湖 ,十 万户 饭美
人 、证事 、证物 ,使人们读联思旧 ,读联动 又如 江苏淮 阴县清 江浦禹 王台 联 :
还是 短联 ,都 有 不少联家 以联 述史 、以史 证 有 格言联 的作 用 。
爱
浩如烟海的中国楹联中,无论是长联 联语意义超出了原联的范围,使之具 再
一、佐证 历史 ,芳华史 志
利 归天 下 ,何 必争多 得 少得 。
讥 讽 。
衬环境 、传承文明的文史价值 。
心在 人 民,原 无论大事 小事 ;
我 祖传 。
远处 宝
上述这些名胜对联 ,在我国文史发展 世间好话书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 邀集临
昆仑宝玉新生润 沧海明珠更吐茫——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
作者: 程起骏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37-3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中国楹联学会 丹噶尔 清末 新生 宝玉 昆仑 简评 名誉会长
摘要:打开装帧古朴典雅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书(下称《大全》),读到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院长常江先生为此写的序中说,他见到此书的瞬间,突然想到“我带副白手套来就好了”。
这位对文学和楹联学有着很高造诣,与湟源有着深厚因缘的专家,以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这本古籍的崇敬之意。
我算半个湟源人,对湟源也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眷恋。
但对楹联知之甚少,所以抱着“看热闹”的心情,随手翻来,渐渐觉得此书墨香盈袖,古气沁人,非同凡响。
著名对联赏析_楹联故事会之六、名联雅事
著名对联赏析_楹联故事会之六、名联雅事下面是整理的著名对联故事,内容来自《楹联知识与赏析》第十章,楹联故事会的第六部分“名联雅事”,欢迎阅读。
名联雅事1.读书声与天下事这是明代学者、东林党首领之一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所题联语。
在中国楹联史上,这是一幅最著名的楹联之一。
无锡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作者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学者称泾阳先生,明无锡(今属江苏)人。
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
后因违帝意,削籍归里。
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学者闻风响附,形成集团,被称为东林党。
后来东林党被昏庸的政府镇压下去,顾宪成也因此死难。
顾有《顾端文公集》传世。
这副楹联以对读书致用的期望以及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而被广泛传诵。
上联的风声和雨声既表示自然界中的风雨,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生动地描绘了当年东林党人在那风雨交加、国难深重的时代,坚持读书治学的情景,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学子们学好知识以经世致用的期望。
下联中“家”、“国”、“天下”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作为读书人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也明确地指出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既要认真读书,还得关心时事,表达了东林党人心忧天下、关心国事的思想。
联语朴素无华,平中见奇。
全联将“声”和“事”有规律地五次重复相对,弥补了“读书”对“天下”的不工整;以“入耳”对“关心”,则工巧异常。
此联属于一字反复,上下联节奏点均平仄相对,无懈可击,别具匠心,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联。
后来,有许多仿照此联而作者,比如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谐趣名联赏释(十六)
谐趣名联赏释(十六)谐趣名联赏释(十六)孤山独庙一将军,单枪匹马;隔江对岸两渔翁,并钓双竿。
相传某地突兀一山,有一“将军庙”,奉一将军,其塑像形态为单枪匹马。
有甲乙二士人游览,甲即景出上联,以将军为题,立意在写“一”。
乙寻思间,见隔江对岸两渔翁垂钓,便以渔翁为题,对出下联,立意在写“二”。
联语为特殊数量词巧对。
孤、独、单、匹虽非数字,其概念均为“一”;对、两、并、双概念均为“二”。
“隔”字,体会其意义,必有彼此两边(或两层、双方等)的对应概念,在这样的语境中,也有“二”的内容。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见《楹联新话》。
清代嘉庆皇帝作寿,众大臣纷纷送寿联,一位新任翰林所作此联被置于寿堂正中。
因为联语在对应位置上嵌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位皇帝年号,因此,不能不有崇隆位置。
在技巧上,各应嵌入字都能组成既明白顺畅、又歌功颂德的词,在这点上,比起一般地称赞盛世皇恩,的确别出心裁,可见,作者是很有创新意识的。
兔走乌飞,地下相逢评月旦;雁来燕去,途中相遇说春秋。
见《巧对录》卷六。
“地下”,是相对于鸟在空中飞行而言,指在地上。
月旦,指日月,天明为“旦”,。
联语用拟人手法,把飞禽走兽写得生动活泼,好似童话。
其“暗接”技巧高超而严谨:月,照应“兔”,传说月宫中有捣药的玉兔;旦,照应“乌”,传说太阳中有乌鸦,故乌指太阳。
雁来时则春天降临,燕去时秋日已到。
月旦并用,评月旦,不是评论日夜,而是品评人物;春秋并用,说春秋,不是话说季节,而是论述历史。
南乡子前,常忆秦娥寻芳草;西江月下,最念奴娇浣溪纱。
作者梁元锴,生平未详。
联语是以词牌名缀成巧对。
上联含“南乡子”“忆秦娥”“寻芳草”三词牌;下联含“西江月”“念奴娇”“浣溪纱”三词牌。
用一个“前”字、一个“下”字,把“南乡子”、“西江月”唤起,赋予生机,由静而动;再用“常”“最”两个副词,把“忆秦娥”“念奴娇”推向高潮。
“常忆秦娥”“最念奴娇”,是何等热情?且是常忆(自己)寻芳草,最念(伊人)浣溪纱。
晚清经世治国派的楹联艺术简论
晚清经世治国派的楹联艺术简论晚清经世治国派的楹联艺术简论天津刘锋一引言1 ,风格什么是风格?东西方的哲人,有很多精彩的论点:布丰说“风格即人”;爱默生说“风格是一个人的心声”。
这是说风格反映其人,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风格。
对于文学艺术而言,风格就是艺术特征。
歌德认为:“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
切斯特菲尔德说:“风格是思想的衣裳”;阿米尔说:“风格赋予思想以价值,并使思想得以传播”;亚·史密斯说:“说到底,文学中的不朽的东西是风格,而不是思想”。
这些论点阐述了风格和思想之间辩证和深刻的关系。
因此,所谓风格,就是一个艺术家在作品中显示出来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因此,一个被称为文学艺术的作品如果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或者说没有风格是不配称为文学艺术作品的。
风格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
它取决于环境和修养,即:生活经历、文化氛围和学习。
这些就养成了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养成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以及价值取向。
如果表现在创作上,那么他对主题的确定、题材的取舍、思想上的倾向、艺术修辞的运用、作品的审视都有其个人的特点。
没有特色,就没有“风格”。
2,流派一般来说,风格强调个性,而流派强调不同个性之间的共性。
什么叫“流派”呢?所谓“流派”是指由不同的文学艺术家或者因为相同(或相近,下同)艺术观念,或者因为具有相同审美趣味,或者因为具有相同的艺术追求,或者因为具有相同创作倾向等等从而结合在一起。
这些结合或许自觉,或许不自觉;或者紧密,或者松散;但是都会对当代和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史)上各自流派纷呈,表现了多样化的艺术追求。
以诗词而言,唐诗流派百花齐放,仅举几例。
“沈宋”是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合称。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对近体诗(律诗)的定型作出了大贡献。
于是“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新唐书·宋之问传》):山水田园诗派是以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为代表。
浅谈通过楹联艺术看清代书法
浅谈通过楹联艺术看清代书法发布时间:2021-09-06T03:13:36.54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3期作者:郭庆利[导读] 中国文化宏伟瑰丽且博大精深,郭庆利滨州市文联滨州市文学艺术创作中心 251900摘要:中国文化宏伟瑰丽且博大精深,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学习与工作上来看,处处均充斥着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化不断演变和丰盈。
楹联艺术与清代书法作为清代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道风景,除了历史社会背景的,在其他各种复合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两者呈现出了融汇风调,在当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清代文化。
本文通过分析楹联艺术与清代书法的特点,概述两者在清代的发展,并从楹联艺术来看清代书法。
关键词:楹联艺术;清代书法;分析引言:楹联起源于五代或更早的的时代,其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了清代文学中的一个里程碑。
楹联艺术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其有着独特的内在美,并直接影响了清代书法的调性和走向。
而书法作为一种形式美,与楹联艺术不同,其展现出了更多的外在美。
两者具有的独特韵味,令其在发展中不断融汇,进而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道鲜明的色彩:楹联书法。
由此看来,楹联艺术与清代书法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化的发展有着相当的研究意义。
一、楹联艺术与清代书法的特点楹联即对联,楹联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喜爱,并在清代达到鼎盛。
楹联艺术区别于其他文体,关于楹联的特点,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楹联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到了许多答案,但是仔细分析与总结,不难看出,楹联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独特性与普遍性、实用性与艺术性、通俗性和高雅性。
清代书法在初期是在明代的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乾隆时期,位于扬州的书画家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传统的艺术风格形成强烈的冲击,扬州八怪,其书法风格独特,在艺术和审美上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艺术群体。
二、清代楹联艺术与清代书法的发展清代的楹联艺术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楹联素有“诗中之诗”的称号,即诗、词和曲的成熟为楹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故在清代,楹联艺术的鼎盛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清代四大书家”楹联赏析
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清代四大书家”楹联赏析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清朝是继宋元之后,中国古代书法再放异彩的一个时代。
乾隆时期正值
清朝立国百年之后,综合国力如日中天,文化艺术繁荣昌盛。
“馆阁体”书法应运而生,并被列入科考内容。
“乾隆四家”——翁方纲、刘墉、成亲王永理、铁保,是那个时代书家的代表,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传统帖学盛极一时、新兴碑学酝酿发端的时代风貌。
【总页数】9页(P45-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28
【相关文献】
1.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状元”楹联系列
2.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晚清四大名臣”楹联赏析
3.京博艺术博物馆——京博艺术馆珍藏“清代状元楹联法书系列”
4.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明末清初名家”楹联赏析
5.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西泠八家”楹联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文的再简评近日在《群文天地》阅览到程起骏先生得“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文”(以下称“程文”),其中许多观点和提法诸如“遗落在湟源民间得珍宝”、“丹噶尔时代民间有用大全”、“中华千古文脉传承融汇于一身”、“联中透出得昂扬意气,给人一种天地为家得精神感受,这也是康乾盛世大一统在文化上得折射”、“土生土长得湟源货”等等,笔者不敢苟同,也断难从命.《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在灿若众星得湟源楹联大伙儿中榜上有名吗?在出类拔萃得湟源楹联中占有几条?涉及湟源范围妨碍毕竟有多大?首先,不妨把清末民国时期湟源文化教育界榜上有名得楹联大伙儿简略表述于后,从中看《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闫氏得地位与作用.据《丹噶尔厅志》、《湟源县志》、《湟源文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国湟源楹联大伙儿渐起,人才济济,其中艺术水准最高,墨迹传布最广,其妨碍最大得有杨继魁、杨治平、石殿峰、祁维义、林桂荣等.杨继魁,字梅斋,一作墨则,湟源县城关人氏,父祖山西,母籍湟源.聪慧慧敏,参加清室科举制最后一次光绪丙辰科乡试(省试),举丙辰俊元,能文善书,随手拈来游刃有余得楹联炉火纯青,遍布庙宇,走进湟源商贾大伙儿,平民百姓,爱不释手.笔者家中保存继魁先生墨迹二幅.凡到寒舍之人,无不啧啧赞扬,惋惜烧于文化大革命年代.杨治平,字景升,号痴屏,晚号潜园老人,湟源县城关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卒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同治年间,兵荒马乱,治平得祖父、父亲先后去世,家中留有他得母亲和幼弟三人,孤儿寡母,凄苦伶仃,其母以替人晒羊毛、拣毛渣、洗衣缝补,维持生活.wM光绪初年,家道虽极艰难,其母仍送治平从师求学,取得邑廪生资格.二十五岁左右,在丹城设馆授课,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考取贡生,本应保送礼部深造,但9家境贫寒,未能去京师国子监就读,遂在家研读著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和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候用知县靳学书推举于厅同知,两度编撰《丹噶尔厅志》,声誉鹊起.治平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五月三十日病逝于湟源故居,享年七十.杨治平逝世后,在县城隍庙进行凉爽了有省党政代表参加得三千多人得追悼会,后经湟源县政府呈请,青海省政府批准,被列入省乡贤祠.治平一生著述颇丰,编辑《丹噶尔厅志》八卷,首次完整翔实地记载了湟源得地理、历史、军事、政治、民族、宗教、经济、文化、习俗等情,为研究青海历史、湟源历史得重要文献.另有其他著述尚多,民国二十五年成立以石殿峰为首得“杨治平先生遣著整理委员会”.当年七日三日编出遗著草目,共列遗著六十四种(近二百册),其中楹联一册精华荟萃,多在湟源城乡入户,人皆喜爱,遍及千家万户,后由石殿峰运交省图书馆保存,不幸均毁于1951年图书馆大火之中,现仅存《丹噶尔厅志》及《丹邑新志》二种.石殿峰,字蓉九,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青年时就学于杨治平门下,为杨得得意门生,1920年毕业于甘省第四师范,成绩优异,回到湟源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教务主任、校长.1938年后任省政府秘书,省职校校长,省合作办事处长,省政府顾咨询,长期担任昆仑中学、西宁中学、西宁国立师范得国文教师.同时是马继援等后来青海军政要员得国文导师.石殿峰是闻名得诗、词、联、文得大伙儿,所作四季歌词,“誉满全国,走红海外”、“道冠古今,德配天地”、“日月齐光,天地共存”等楹联,灿烂绚丽,历久弥新,故中国闻名学者于佑仁赠联日:“古石生灵草,长松栖异兽”.足见石殿峰,才华横溢,笃伦敦本,可谓“天生此君人宠爱,只身占有独高处.”祁维义,字友仁,湟源县塔湾乡人.生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光绪末年受业于杨治平先生,考取群文天地·2ol1年第11期了清末最后一期地点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任教于西宁市属高等小学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任湟源县北庄小学校长,在任校长期间,他在致力于学校教育之余,坚持勤奋自学,博通经史,善于写作,对楹联颇有研究,并不惜精力广为荟存,心狡瘁加,乏书法著称,笔法严谨,苍劲有力,自成一家,故楹联书法为人们所喜爱.林桂荣,字仁则,不号更生.湟源县城关镇人,祖籍湟中县多巴乡,世业制鞋.光绪初年举家迁来湟源,改行务农.桂荣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幼年时入私塾读书,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考入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毕业,被聘为西宁第五高级小学校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湟源第一高等小学在县知事陈泽藩、绅缙李耀庭、朱绣、杨治平等得支持下,创建成功,聘请桂荣为首任校长.“身安茅屋稳,心定菜根香”等楹联比比皆是,叹为观止.除此以外民国时期湟源就读高等学校得约一百多人,就读湟川i、昆仑中学和国立师范得达200余人.社会公认得楹联大伙儿还有湟源闻名诗人芸志儒、题词家侯补知县靳事书、贡生赵文蔚、贺生华、靳柏龄、宁涵智、杨文茂等.只是在这些楹联大伙儿中从未看到闫氏影子,他生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就读于湟源县立高等小学堂,是杨治平、石殿峰、林桂荣执教下得学生,后来在乡村初级小学任教,在十多年中轶事遗闻对楹联做了一些抄本收录而已.可算个或未排列得“小字辈”,湟源楹联榜上无名也就尘埃落定.其次,从清末以来流传至今得湟源楹联举不胜举.笔者如数家珍略摘几对,与此相比从中看《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闫氏得水平高低.湟源庙宇楹联中有:文庙,也称孔子庙,是民国八年修建,是青海民国时期修建得唯一祭孔庙宇,其联云:先师贤于尧舜远;至成可与天地参.民国十五年峻工城隍庙鉴心殿,前沿柱楹联,典故颇多,丰腴饱满,气概磅礴,讴歌丹地一呼三叹:地连青海,听胡笳羌笛,四夷来王;宇枕丹山,看蒲酒滕杯,万家生佛.青海,主指历史上得西海,仙海,胡笳,鼓声;四夷即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丹山,主指日月山、南北华石山.蒲酒滕杯;从西域进口得大酒器滕杯盛满蒲叶得美群文天地·2011年第11期酒.关帝庙联:赤面表赤心;青灯观青史.伊斯兰清真寺联:至正至真至尊至大;无方无相无嗅天声.千年古刹扎藏寺联:一峰高过千山顶;二龙戏珠绝境腾.北极山庙有联:千里云烟皆过眼;万家灯火最关·心.湟源名胜景点联中有:光绪三十年,湟源标志性建筑火祖阁联:紫气东来,金门旭日;阳春西耀,玉地祥光.华夏名山日月山联:日为宝镜天天照;月作明灯夜夜光.号为“天门峡”中佛尔崖,海藏寺联:法力无涯,海藏咽喉工蒙庇泽;太平有象,湟水源头泰清宁.华夏景联中“响河尔”联:滩浪高抛,犹如三军应战;水流湍急,势若万马奔腾.三军:指古代步、骑、车兵.湟源古迹遗存联中:唐代边陲国门石堡城联:昔日三军雄镇地;今却衰草遍城荫.土埋白骨血溅革;月冷黄昏鬼守门.《山海经》中腕山翠水联: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址,放能就其高.湟源村村修建《山神庙》联:远追虎狼千里外;近保村民万家乐.常来清风细雨;保佑丹城万民.保一方顺调雨顺;佑四时国秦民安.湟源人物联中:赴藏谈判得北洋政府特使、甘肃政务代表团代表朱绣不幸于民国十八年血溅莲花台,后人有联:生是英雄,威震华夏;死为烈士,名垂域中.湟源民俗联中:青海海青,风调雨顺;湟水水湟,人寿年丰.鸾凤和呜莲花并蒂;麒麟瑞叶玉树连枝.今日安门根基固;明朝财源与日增.门迎彭祖千年寿;户纳石崇万贯财.彭祖:传奇中仙人,据讲长寿活到800岁.石崇:西晋富商,当时家中财产相当于西晋全年赋税.家产超过百万.上述楹联中《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中有吗?笔者翻阅几多所谓“名珠”,不见一例.然而湟源上述楹联中有得被遴选“华夏楹联”,有得记入地点史册,有得走进圣域庙堂.民俗楹联还大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湟源文3◇得一道风景,广为万民喜阅乐用,爱不释手.《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虽讲抄收录1400多条,好比芝麻摊了一场,真正具有湟源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民俗特色得却挂一漏万,无一抄订,收录其中.故讲它“大全”令人哑然失笑,讲它“明珠”令人芒剌汗颜.“程文”称《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闫氏“精心编辑誊录,并将湟源得楹联和自己创作得楹联加入.珠联璧合,遂成一部秦晋文化与湟源文化相结合、特色独具得楹联大全.”如此评价,笔者以为,言过事实上,可谓“盛名之下,事实上难却.”那么《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毕竟是怎么样得一本书?“程文”讲:“相当一部分楹联是土生土长得湟源货,集中反映了湟源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又讲“所到三十余种商铺,似为湟源所有,如盐店、靴店、马市、车马店、陈醋店等”.如此冠名,令人百思不解,“程文”所指盐店,湟源实无所指,清末民国盐被湟源盐务局统管统卖,私人不同意经营,间或有一两家小商摆摊经销茶、盐,但不称“盐店”;湟源盛名制作藏靴,有十三家靴匠,是小作坊,不称“靴店”,新中国成立后有“藏靴合作社”;“马市”,湟源没有单独马市,在丰盛街设有“骡马市场”;“宰杀行”湟源称“屠家”;据《湟源县志》记载:湟源有四大醋房,即马醋房、陈醋房、王醋房、简醋房,但不称“店”;“车马店”有得叫果子店、轿车店、杨家尕店等都在笔者得家乡光华村,而湟源商店文盛合,三元店、洋东店、洋西店都分布在这个地方.却在《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中无所咨询津“土生土长得湟源货”连商铺名子都叫不对了,闻名得又被遗忘“那有土味”湟源货!“程文”还讲“不同宗教得寺院林立,这在楹联中也有所反映,如牛王、马王、牛马王、龙王、水神、药王等庙观楹联.”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出《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在不同宗教寺院林立中只有汉族民俗庙观楹联,但也寥寥无几,差漏太多,不足以反映湟源一百七十多处不同宗教庙观得文化景象.湟源地处边陲,历史上是崇文尚武得地点,关帝庙l3处,菩萨庙8处、全神庙5处、财神庙4处、文庙3处、城隍庙2处、无量庙2处,还有禹王庙、玉皇庙、吕祖庙、福神庙、三清殿、三官庙、魁星阁、火祖阁、火神庙、龙王庙、文昌庙、结义祠、中山堂等,中原有得湟源也无处不有.然而惊奇得是《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上东方文化述庙宇隐姓埋名子虚乌有,却提出湟源本来没有得“寿鸡、井神、牛马王、水神”湟源地处蒙、藏、汉、回民族交融地点,多元文化异彩纷呈,法幢寺、扎藏寺、东科寺、居士林、观音奄、金佛寺、清真寺、福音堂遍布城乡.山神庙又称“扎扎”,大约有一百多个,可讲村村都有.这些庙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在《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里却销声匿迹.号为古城之乡得湟源破羌墩、绥戎城、临羌城、护羌城、定戎城、石堡城、哈拉库图城、察汗托洛亥城、丹噶尔城、安仁军城、月氏城、赤城、阳坡城、巴燕古城等十四个古城有楹联吗?既然是“土生土长湟源货”,那么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所谓名噪中原得湟源三峡;《山海经》中记载:日月山、华石山、耽山(今称阿妈索日苟)、将军山、河拉大山、八宝山、戎峡山有楹联吗?遐迩闻名得“四十八歇家”、“七十余家藏客”、“三十多家刁郎子”、“牙行”、十多家山陕商号、十多家丹噶尔商行、十一家洋行有楹联吗?总观以上几个方面,笔者以为《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数量上不能讲大全,时刻上不能讲清末,地域上也不能讲丹噶尔,应是秦晋地域“楹联汇合”收录本比较恰如其分.所谓“遗落在湟源民间得珍宝”、“丹噶尔时代民间有用大全”、“中华千古文脉传承融汇于一身”等等夸张过分,言过事实上,与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得湟源楹联相形见绌.讲句题外之话,笔者也是专门研究河湟楹联文化学者之一,差不多出版过多种楹联专著:由青海群众艺术杂志专门出版《对联荟萃》分通联、春联、专联、喜联、挽联、景联、古联、横额等八个部分,2千多条对;印刷3万多,遍布海东、省垣.由中国画报社出版《中国名胜景联》全国三十一省市闻名景点都榜上有联,以后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得《日月山风情》,内部出版得《神州揽胜》,香港出版得《湟源彩珍》、《西部漫行》、《浪迹天涯》,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得《丹城风韵》、《湟源史话》、《环湖寻踪》以及《丹噶尔历史渊薮》、《丹噶尔历史补轶》等书文中,据不完全统计,有楹联五千余条.尽管被闻名专家高度赞扬,对湟源历史文化“一网打尽”,也受到“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国学学会命名“中国国学名家”,但笔者与先前楹联大伙儿得精湛楹联相比,“请自隗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