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20种: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照应,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夸张,抑扬,故意误会和巧合。

(一)以小见大,指小处落笔,大处落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往往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

《变色龙》中,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这种小事情反映的重大问题,就是以小见大。

《赵普》中“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和“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两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赵普的勇气、毅力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这些都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借物喻人,明着写物,实质写人。

通过对物的歌颂来赞美和物具有同品质的人,这是写人常用的一种写法。

阅读这类文章关键在于抓住物与人相似的地方。

如《白杨礼赞》,借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比喻北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孤雁》(唐/杜甫)中,作者自喻,表现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诗中还有一群野鸦“鸣噪自纷纷”,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

(三)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这种写法与借物喻人一样,抓住物与人的相识之处。

《石榴》描绘外在美和内在品质,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也是作者理想、追求和志向的体现。

古诗词中也比较多见。

(四)借景抒情,指让感情依附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情是目的,景是手段和条件,情要从景中引发,与写景的特征相关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

常见的方式有: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美景、哀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朱自清的《春》,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春早人勤图无不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则是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山”“水”“雪”本不具有感情,但在作者笔下则流露出喜爱之情。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叁 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 1.狭义:
赋比兴、象征、曲笔(对面落笔)、 动静结合、抑扬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 合、以小见大、用典、联想、想象等。
2.广义:基本上所有的手法都可以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景结情、借景抒 情、修辞、描写手法等,答题时一般是广 义上的表现手法,即所有的手法,找最突 出的)
1、渲染(正面):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 气氛。
• 本写“怨”,而一二句却欲擒故纵,欲抑先扬,
突出少妇天真无忧不知愁,后两句笔峰陡然一沉,
感情“抑”了下来——“忽见陌头杨柳色”,刹那
间,陌头柳色牵动了少妇的春心,勾起了她无限的
眷恋和苦闷:“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恨,更
深一层地写出少妇内心痛切的离愁别恨。前之景
愈乐,后之情愈悲;前之兴愈浓,后之怨愈深。
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想象、虚写
悬想 (对写),诗人有情感要抒发,有 相思要寄托,不直接写“我”如何,而 是展开想象,设想对方面对此情此景, 会怎样,
1.更自由地展现作者理想的情景,丰富 诗文内容。 2.更能表现所抒发的情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描写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渲染全 诗沉郁悲哀(凉)的气氛。
2、烘托(侧面):突出本意。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 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 态来侧面衬托,突出罗敷的美。
衬托(两者主次分明)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
揭示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抑扬结合:可避免诗情的直白呆板,变直抒其情为

常用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铺陈,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与直接描写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呼应。

方式:①结尾与开头;②行文与题目;③后文与前文等。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常见20种表现手法

常见20种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其作用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
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一、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二、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比喻拟人悬念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咏物抒情开门见山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写作常用表现手法

写作常用表现手法

写作常用表现手法写作常用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渲染、烘托、象征、对比、曲笔、比兴、以小见大等。

(一)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1、正衬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2、反衬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这是一种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衬的方法。

(二)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四)抑扬这是指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的表现手法。

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

(五)渲染渲染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烘托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七)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借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八)对比对比也叫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九)曲笔(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退想。

(十)赋、比、兴1、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现出作者的态度。

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3、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引出下面的叙述。

(十一)以小见大“小”指小的题材、小的材料,“大”指的是重大的深刻的主题(中心思想)。

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

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

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表现手法或表现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表现手法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意义。

下面是八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 描述描述是表现手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

它通过对人物、场景、环境、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内容。

描写可以是生动的、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隐喻性的。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描写都有助于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来。

2. 对话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思想的最有效的手法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口头交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

而且对话也可以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式,比如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矛盾、人性弱点和舌战群儒的机智反应等。

3. 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都是文字表达中常使用的隐喻手法。

比喻是通过比较和类比来显示事物之间的相似处,而象征则是通过符号来表示一个抽象概念或情感。

比如,用“月亮”来比喻女子的美丽、用“蜘蛛网”来象征陷阱等等,这些手法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丰富意义、深化主题的作用。

4. 叙述叙述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描写手法。

通过故事情节的顺序描述来展现事件的发生过程,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跟随作品的节奏,全景式了解作品中的情节。

同时,叙述也可以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提供基础,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深层次的含义。

5. 比较比较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对性的描写手法。

它可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和特征,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主题。

比如比较大和小、重和轻、嘈杂和寂静等等,这些比较可以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

6. 反讽反讽是通过贬低、讽刺或反串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表面和实际含义之间的冲突。

通过反讽,作品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性格、阐明主题和深层次的意义。

对于讽刺性强的作品,反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技巧。

7. 暗示暗示是通过巧妙的措辞、符号和场景,透露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

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思想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暗示技巧,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常用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也就是从反面或侧面烘托人物的一种方法。

侧面描写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吧!1、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什么作用?不管采用哪种描写方法,都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

但这种描写有时在某种特定场合下是必不可少的。

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直接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情况传神地展示给读者。

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都会透露出他的思想品质,一个外貌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能“以貌取人”。

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终日好喝懒做的小伙计,他头戴一顶小毡帽,身上穿着一件破夹袄,总是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甚至还常穿着一双“千层底”的破鞋。

他死得可笑,“连那一声也没有”。

这一句话勾画出他死后可悲的景象。

还有当外貌描写与其他描写结合在一起时,还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王熙凤的美丽、漂亮,就曾引起过很多读者的兴趣,她是怎样的漂亮呢?通过外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的美丽是超凡脱俗的。

外貌描写是从正面、侧面描写的总和,由于视角的不同,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 1)正面描写: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了缩短了伸直了,比喻,拟人等等;( 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不直接写某人怎样怎样,而是通过其他人物或周围环境来暗示他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等。

正面描写也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直接描写就是作者用笔对人物直接加以描绘,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直接刻画人物。

直接描写有以下三种方法: A.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以及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外界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B.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口头语言进行具体的描写。

C.行动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行为举止进行具体描写。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是从反面或侧面烘托人物的一种方法。

那么这种方法要怎样运用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2、心理描写:又叫心理分析,即通过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古文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古文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古文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1. 比喻:古文中常使用比喻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和形态,使文章
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达到描绘事物
的目的。

2. 对仗:古文中常使用对仗手法,通过结构上的对称和平衡,
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优美婉转。

对仗手法可以出现在句子结构、词语
选择、意境等方面。

3. 夸张:古文中常使用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形象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 比较:古文中常使用比较手法,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
性进行对比,以凸显事物的特点和形态。

比较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
好地理解事物。

5. 排比:古文中常使用排比手法,通过列举一系列并列或相似的事物或情感,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力度。

排比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加鲜明有力。

6. 反问:古文中常使用反问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

反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思辨性。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文中广泛应用,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涵。

什么是表现手法

什么是表现手法

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艺术或演艺等领域中,通过各种手段来传达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方式或方法。

它是艺术表达艺术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表现手法,创作者可以塑造作品的形象、情节、气氛,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及对社会、人生等的见解。

表现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手法:描写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描写,创作者可以用文字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描述,表现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色彩等。

描写手法可以细致入微,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也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环境。

2.比喻手法:比喻是指用某种事物来比拟另一种事物,以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或联系。

比喻手法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通过比喻,创作者不仅可以为作品增添生动的形象,还可以运用隐喻、暗喻等修辞手法来塑造多重意义或隐含的象征。

3.对话手法:对话是人物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是展现人物性格、关系和故事情节进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话,创作者可以直接展示人物的言语、态度和心理等,使作品更具活力和真实感。

另外,对话还可以用于传递创作者的观点、思想,引导读者思考和思索。

4.叙述手法:叙述是用一种连贯的方式将事件或情节进行描述和展开的手法。

叙述手法可以选择直接叙述或间接叙述,以及不同的叙述角度和人称,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感觉。

叙述手法也可以运用悬念、回溯等技巧,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悬疑性。

5.节奏手法:节奏是文学作品中时间、音律和情节发展的有机结合,它直接影响作品的阅读感受和节奏感。

节奏手法通过语言的韵律变化、句子的长短、情节的起伏等来调控作品的节奏感和节奏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表现手法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灵魂所在,它通过多种方式和技巧,让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艺术性。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创作者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影响表现手法的重要因素。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是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比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看起来是纯写景其实以景传情,传达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比如,《小石潭记》凄凉冷清的环境出发了作者长久以来郁积在心里的忧郁与悲伤的情绪,因而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中的“我”看到茂盛的藤萝想到花和人一样生命是无止境的。
13、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比如,《天上的街市》中联想想象的运用非常突出,既丰富了使得意境,又增加了诗的艺术性。
作用: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4、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夸张、对比、悬念、照应、联想和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承上启下、虚实相生、卒章显志等。
1.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文章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对照、对比、象征、表志、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等。

16种表现手法1.联想和想象:联想是从一个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或者事物中相似的特征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模型。

2、铺垫:在高潮到来之前,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3.象征:通过具体的、易于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具有相似或相近特征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5、衬托(foil):指对a的支持,使a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两种:前衬和后衬。

6.克制:把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其中一个方面,达到抑制一个促进另一个或抑制另一个的目的。

有两种:先升后抑,先抑后升。

7、(前后)照应:指诗对之前写的东西做出必要的回答。

这种方法运用得当,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正面直接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加生动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场景和事件与想象的场景和事件相对立,真实的与虚拟的相对立,虚拟的与真实的相对立,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的感情,含蓄地寄托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岀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常用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方法(细节的刻画)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2、人物描写方法①肖像描写②动作描写③心理描写④语言描写⑤神态描写⑥外貌描写二、表达方式①记叙②描写③议论④抒情⑤说明三、记叙文记叙的顺序①顺叙②插叙③倒叙④补叙⑤平叙(一般不提)四、修辞方法㈠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㈡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①拟人②拟物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⑵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㈢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①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②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③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㈣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你学会了吗?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你学会了吗?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你学会了吗?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其作用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
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四、常见的20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欲扬先抑
虚实相结合(想象、联想)顺叙倒叙插叙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渲染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
1、以小见大:指小处落笔,大处落眼,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往往借助平凡、具体的小事,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表达深刻的道理。

2、借物喻人:明写物,实写人。

通过对物的歌颂来赞美和物具有同品质的人,这是写人常用的一种写法。

3、托物言志,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这种写法与借物喻人一样,抓住物与人的相似之处。

4、借景抒情,指让感情依附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情要从景中引发,与写景的特征
相关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

常见的方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情景相生,以(美景、哀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朱自清的《春》。

5、虚实相生,无论联想还是想象,都是虚写。

联想:指回忆时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辞海》
想象: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辞海》
6、象征,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情感。

如《海燕》、《马说》。

7、铺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

如《紫藤萝瀑布》。

8、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情作某种暗示,在文章的后面再作回应、说明,这是增强文章内容前后联系的一种重要的谋篇技巧。

9、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

常用方法:反复和烘托。

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

烘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10、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
法,它分为映衬和反衬两种。

与对比有些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衬托主体只有一个,使用衬托手法使这个主体更鲜明、突出;二对比的两个方面都是主体,使用对比手法,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和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描写,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中来烘托描写对象的方法。

如《春》中春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