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平利县工业集中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平利县工业集中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
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
然而,受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园区下一步发展空间受限,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破解。
关键词:平利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是集约产业要素、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平利县按照中省市决策部署,根据绿色经济、循环发展要求,围绕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培育循环产业集群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平利县工业集中区现状平利县工业集中区于2012年在原2009年陈家坝工业园区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境内的308省道为轴线,由陈家坝绿色产业园、老县新材料产业园、长安茶饮产业园“三园”连成“一区”,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核准面积4.69平方公里。
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基础先行、项目引领、园区承载、产业集群、企业支撑”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为一体的县域工业集中区,2017年一、二、三产结构比为13:68:19,实现工业产值12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1.3%,省政府表彰2017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
围绕“一区三园”,突出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工作,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建成路、桥、堤以及110KVA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18万㎡,先后招商引进企业66家,入驻工业企业达到165家,累计完成投资48.4亿元,基本建成了以茶饮产业为主的长安茶饮产业园、以重晶石循环产业为主的老县新材料产业园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为配套的陈家坝绿色产业园三大板块。
依托园区建社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型、两头在外型、社区孵化型社区工厂,嘉鸿手套、富声电子、金石塑业等34家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入驻居民安置区,“车间在社区、总部在园区”的社区工厂发展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和人社部作为典型予以全国推广,年均带动就业1.4万人,实现了社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和园区发展的双赢目标。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彬县招商局关于“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打算的报告县政府:“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和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十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煤炭强基、化工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质量,使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质量和数量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现就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全县统计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1个,合同引进资金278.58亿元,到位资金153.69亿元,是2005年到位资金10.1亿元的15倍。
其中2010年到位资金46亿元,比2009增长5%。
是2005年的4.5倍。
招商引资连续四年荣获全市招商引资一等奖和大项目奖。
相继有陕西山西煤业集团、河北中达集团、山东新矿集团、深圳东部集团、浙江虎豪集团、亚洲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家福乐购物中心、陕西天柱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彬县,投资兴业。
不仅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运输业已形成规模,运输车辆达到2000余辆,运输业收入已突破亿元。
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0余人,招商企业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余人,为全县经济管理注入了活力。
二、主要做法(一)强化招商意识,积极营造招商氛围。
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得各类经贸活动和招商活动。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推介县情,推介项目,使客商充分认识彬县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投资环境等。
累计散发项目册、招商指南5000余套,项目推介光盘360余张,推介招商项目6类196个。
先后香港、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新疆、内蒙古等地客商和省内部分客商多次来电来函咨询,了解情况,我们及时通过网络将项目建设情况和我县的区域情况及时予以答复,并欢迎来我县实地考察。
二是在深圳、北京、西安、咸阳等地举办了项目推介会。
十五规划纲要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报告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十一五”以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追赶跨越、奋力崛起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大开放、城镇化、创新推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2亿元,“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6.4%;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二产实现增加值21.78亿元,三产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15.5%和17.6%。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亿元,年均增长27.9%。
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年均增长18.7%。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年均增长35.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亿元, 年均增长19.5%。
规模工业产值39.57亿元,年均增长35.2%。
天柱山旅游总收入5.1亿元,年均增长22.1%。
值得指出的是,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天柱山旅游总收入前三年年均增幅略低于“十一五”计划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年均增幅,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4:43.2:33.4,工业、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 3.7个和1个百分点,工业强县战略取得实效,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规划实施三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1、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十一五”以来,我县始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断硬化举措,优化环境,发展氛围更加浓厚,骨干群体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九叶蓝产地-平利县的发展
九叶蓝产地——平利县的发展平利县属陕西省安康市,地处北纬31度37分至32度39分、东经109度至109度33分之间,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
县城距安康市中心城区60公里,距省会西安市263公里。
被称为“女娲故里”。
面积2627平方公里,23万人口。
属于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煤炭、大理石、黄铁矿、重晶石等。
全县具有林地157.19万亩,森林资源丰富。
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
农业平利县是陕西省边远贫困山区之一,其中耕地面积37.8514万亩,并具有发展林特生产的各类资源。
解放之前,因为土地是封建私有制,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旧政府极其不重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非常缓慢,栽培技术粗放,农村经济相对落后,1949年粮食亩产44.5公斤,人均占有粮食88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结束了封建压迫和反动统治的苦难史,实行反霸减租,土地改革,发展互助合作运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农业基础建设,不断的改革农机具和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引进培育良种,实行科学种田,提高抗灾能力。
1990年粮食亩产161公斤,比1949年提高2.62倍。
粮食总产98313吨,比1949年提高2.92倍,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566.80万元提高到1990年的20405万元,增长35倍。
大牲畜由1949年的6778头发展到1990年的14917头,增长1.2倍。
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36.9187万亩,比上年下降7.62%。
全年粮食产量6.9502万吨,比上年下降12.98%。
其中:夏粮产量2.089万吨,下降3.01%;秋粮产量4.8683万吨,下降14.53%。
工业平利县的手工制品始于秦汉时期,主要有砖瓦、石灰生产。
清乾隆之后,铁竹木农具制造及纺线织布业迅速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的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9.11
•【字号】陕政函〔2017〕196号
•【施行日期】2017.09.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的批复
陕政函〔2017〕196号
安康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审批安康市平利县等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成果的请示》(安政字〔2017〕5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紫阳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宁陕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市要督促县政府严格落实《规划》各项主要调控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
到2020年各类主要控制指标为:
三、县政府要依据调整完善后的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规模边界,从严控制城镇、乡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加强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责任。
加强建设用地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严格落实“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建设用地下降标准,严肃查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行为,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9月11日。
区县十一五工作总结
区县十一五工作总结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圆满落幕,本区县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密团结,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就区县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成果、成就与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规划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十一五”时期,是区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此期间,我们明确了区县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区县。
二、经济建设成就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我们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此外,我们还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三、社会事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们加大了对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升。
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区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我们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
五、民生改善情况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平利县概况
平利县概况一、地理位置平利县地处北纬31度37分至32度39分、东经109度至109度33分之间,东邻湖北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 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靠陕西省安康市、汉宾区、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
县城距安康市府驻地60公里, 距省会西安市447公里。
和湖北省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207、308两条省道横穿县境南北,安平二级路直通安康市。
二、概况平利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1°37′-32°39′、东经109°-109°33′。
地处陕西东南部,陕鄂渝三省交界处,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
全县辖12个乡镇、190个村和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国土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5%,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属于省级贫困县。
近几年来,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壮大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全面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开创了全县团结稳定、突破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从2005年到2010年,该县生产总值由8.7亿元增加到23.9亿元,增长1.7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307万元增加到5400万元,增长1.35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1:41.4:28.5。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全市的位次稳步攀升,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2008年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之一。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以金龙水泥、睿恒硅业等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为标志,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发展,基本形成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建筑建材、绿色能源、生物医药五大支柱工业,2009年成为全省工业增速最快的前十县之一。
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茶饮产业的产量和产值在全省21个产茶县中从14位跃升到前三位。
开化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开化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2008年11月28日开化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06年3月经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
规划实施近三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基本建成生态县和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两大战略,制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施程度评价(一)“两大目标”实施程度评价——基本建成生态县。
2007年,我县第一批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基本建成生态县。
目前,正全力向国家级生态县目标迈进,计划2008年达到验收标准,2009年通过考核验收。
对照新修订的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准,5项基本条件中有4项已符合要求;22项建设指标有15项已达标或基本达标。
未达标的7项建设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3项指标,今年底可确保达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占比、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等指标达标难度大,但随着生态县建设“七大工程”的加快推进,预期也可以达标。
——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按照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标准,10项指标综合评价达到基本标准90%以上的,就可视为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对照10个主要评价指标,经初步评估,到2007年末,我县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学入学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4个指标已经达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千人医生数预计通过努力到“十一五”期末可以达到基本标准的9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个指标目前无统计数据,但初步分析也可达到基本标准的9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2个指标距离达标尚有一定的难度。
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XX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调查报告尊敬的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人大 ___会的安排,6月底7月初,调查组一行在人大 ___会肖万福副主任的带领下,深入 ___等相关部门座谈,对我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1—6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3亿元,同比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24.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6%。
(二)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旅游业经济发展迅速。
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0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分别增长98.9%、136%。
在市对县的旅游考核任务中,旅游投入总额及增长率和旅游消费总额及增长率分别居考核组第二名和第三名。
龙缸百里生态经济走廊“一带七园”建设初具规模。
二是商贸业发展提速。
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9亿元,增长14.3%,全市排名第五,商品销售额完成88.4亿元,同比增长17.4%,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97亿元,同比增长16.1%。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快速。
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成功,电子商务创业园开工建设,全县新增电商主体260余户,上线农产品达12种。
(三)一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工业发展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发展质效却有了明显改善。
工业园区入园企业50家,实现产值55亿元。
6个返乡创业园新签约项目2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
二是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上半年,我县农业增加值10.4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7%。
粮食播种 ___51万亩,油菜13万亩。
肉牛、生猪、山羊出栏量分别达到1万头、80万头19.1万只。
农民上半年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___%。
可行性报告-平利县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精品
平利县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平利县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一) 项目名称及单位项目名称:平利县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项目地点:平利县老县镇编制单位:陕西省华瑞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单位:平利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二)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4.《平利县城总体规划》(1999--2020);5.《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6.《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工业专项规划》;7.《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国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91);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程》,(GB50318—2000年);10.《平利县老县新材料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 编制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生态、人口容量等方面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2.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3.坚持合理布局原则。
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
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重视节约用地;4.坚持突出特色原则。
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现代化新材料工业园区,以良好的景观环境,增强园区的持续竞争力,吸引各地企业的投资;5.坚持整体规划原则。
新材料工业园区是平利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新材料工业园区作为平利县老县镇城镇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周边其它片区进行统一考虑研究,避免孤立研究带来问题;6.坚持弹性原则。
规划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园区长远发展的可能,对未来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与实力大小都能较好适应,既不造成投资浪费,又能保证整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7.坚持优化、完善、健全原则。
平利县人口经济分布状况(同名2153)
平利县人口经济分布状况一、地理位置人口概况在陕西东南,有一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秀色可餐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绿色休闲家园的女娲故里—平利。
县境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本省本市的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
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造就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生物种群。
全县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190个村和6个居民委员会,(城关镇、兴隆镇、老县镇、大贵镇、三阳镇、洛河镇、广佛镇、八仙镇、长安镇、西河乡、正阳乡、女娲山乡。
)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国土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9%,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是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16亿元,财政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
二、地理优势1、平利是自然资源宝库。
平利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3.9℃,年均降水量952.5毫米,无霜期25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巴山药乡”和“生物基因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全县森林面积1812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量770万立方米,主要成林(园)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栎类、漆、桑、茶等。
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树种有珙桐、七叶树、银杏、水杉、冷杉、香樟、楠木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白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黑熊、狒猴、鬣羚、锦鸡等22种。
境内蕴含丰富矿藏,现已探明有重晶石、石灰石、板石、铅锌、铌钽等大中型矿床34个,其中重晶石储量2800万吨,平均品位达到95%,均属亚洲之最;初步探明萤石储量300万吨,为同类单矿全国最大。
2、平利是中国最美乡村。
平利是中国女娲文化的发源地,是贺龙元帅入党介绍人、革命先驱廖乾五的故乡,2012年7月被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中国乡村发展论坛委员会、中国县域旅游网等机构联合评为“中国十佳最美乡村”。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位代表: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稳县,工业立县,科教兴县,城镇活县”的工作思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7.2亿元(现价,下同),增13.5%(按可比价,下同),超出计划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6.6亿元,增6.0%;第二产业3.1亿元,增30.7%;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98亿元,增33.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增25.3%;第三产业7.5亿元,增14.3%。
三次产业比重由20xx 年的40︰16︰44调整为38︰18︰44,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4、4.7、6.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35%、47%。
财政总收入14788.0万元,增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82.0万元,增2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2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亿元,增7866.0万元,增20.0%。
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0元,人均增收302.0元,增14.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3.0元,现价增幅1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8.8%。
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xx年,全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乡镇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乡镇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根据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镇对执行“十二五”规划纲要完成情况要进行了认真总结,并扎实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实现社会总产值16568万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社会总产值19738万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总产值预计可达到22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三个年度的社会生产总值平均增幅都达到了9%以上。
按照目前的发展建设正常推进,到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将达到26264万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5710万元,比上年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3583万元,比上年增长%,预计可达到67000万元,比增长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31元,比增加1092元,年均递增15%。
农民人均纯收入7931元,比增加1005元,增长%。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全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的22:61:17调整为的19:64:17。
一是现代工业迅速推进。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煤炭、建材、电力、鞋业等工业企业,规模工业企业增加1家,发展到4家,规模工业产值从的9608万元增加到的12666万元,年均增长11%,上半年规模工业产值7346万元,增长16%。
二是农业产业稳步增长。
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每年推广种植优质稻1920亩。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不断巩固油桐、脐橙、杨梅、金银花、红堤、西瓜、山羊、生猪等优势农业产业。
围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力支持富里坪村和枧坪村的果木基地、高枧村和枧坪村生猪养殖基地、香花村红堤基地、鸭婆蛋村西瓜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
关于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关于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2008年8月21日在平利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平利县发展计划局局长王晓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平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情况,请予审议。
一、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奋力推进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克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土地信贷闸门等不利因素,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06、07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
两年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相当于“十五”五年总投资。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亿元,年均递增13.9%,比“十五”高4.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39万元,年均递增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年均递增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年均递增12.3%。
均不同程度超过预期年均递增目标。
(一)特色经济体系框架形成,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框架,2007年一、二、三产比重为41:28: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升。
在稳固粮油生产同时,全力做大做强茶、桑、畜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坚持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
两年半新建和培植精品高效茶园4500亩,茶园面积达到11.3万亩,发展绞股蓝2万亩,绞股蓝标准化种植面积3万亩,分别占发展目标的75.3%和60%,成功开发了女娲乌龙、女娲龙井等新的茶产品,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成功举办了茶文化节和西安西北茶叶市场推介活动,平利女娲绿茶和中国平利绞股蓝知名度有了较大提升,新建小型茶饮加工厂90余个,完成了茶饮产业的各项基础认证工作,初步构建了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平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37
第二节电力项目......................................................................... 48
II
平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年调整完善目录
第三节环保项目......................................................................... 48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31
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32
第四节技术措施......................................................................... 52
第十二章附则..................................................................................... 53
第四节禁止建设区..................................................................... 39
平利基本情况详细说明书
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城市发展概况第一节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坡,东靠湖北省竹溪县,南邻重庆市城口县及本省镇坪县,西与岚皋县接壤,北与安康市、旬阳县相邻。
县境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
平利县地处北纬31°37′~32°39′,东经109°~109°33′之间。
以公路里程计,县城距省会西安市区447公里,距行署驻地安康市区76公里。
县城位于本县中部,北依五峰山,南临坝河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用地条件良好。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平利属汉中郡西城县,西汉属长利县。
西晋太康元年,以境内有上廉水建立上廉县,属荆州上庸郡,置县已1700余年。
平利县由于地处陕西东南边陲川陕鄂交界处,历史上曾为秦汉、魏蜀、南北朝争夺地。
地域归属变化频繁,建置多次撤并。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以平利川复置平利县,县名沿用至今。
随着政区变化,县治所多次搬迁,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县城由老县移至今城——城关镇。
(二)自然条件及资源●地形地貌和山系平利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侧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东缘。
紫阳县红椿坝-镇坪县曾家坝大断裂带从平岚交界的界岭垭子、獐子坪、白果坪一线穿过。
大断裂带以三坪、白沙间的凤凰尖-八道与狮坪交界的光头山一线为界。
断裂带以南的大巴山系高大挺拔,2000米以上的群峰叠起,沟壑纵横。
大巴山主脊北西走向,最高峰化龙山海拔2917.2米。
山势由南向北,逐次降低,为南高北低地形为主。
在坝河、黄洋河一带多有串珠式宽阔阶地,坝子和山间盆地,小的几十亩,大则数百亩至千亩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上。
南部为震旦系地质,主要岩石有灰色硅质灰岩、石英片岩、斑岩、石英砂岩和砾石,地势陡峻。
北部为志留系地质,主要分布有炭质板岩、夹岩质硅质板岩、硅质岩、炭质粉砂岩、砾质板岩、云母石英片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等,地势较缓,最低点为西河镇头洞子,海拔300米,与华龙山主脊高差2600米。
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方案(最新)
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方案根据X市“X”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X”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意义X县第X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批准通过的《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区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区“X”规划实施已进入中期阶段,及时开展中期评估,客观评价“X”规划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全面评估规划实施成效,发现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完成“X”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评估对象X市X区“X”规划纲要。
三、评估重点(一)围绕“X”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重点分析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赶超越、X 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的实施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改进相关工作的政策建议。
(二)围绕“X”规划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
重点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进度,以及分析一些指标进展不够理想的原因,判断完成五年目标的趋势,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的进度和对策建议等。
(三)围绕“X”规划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重点分析六大工程(农业富民、工业强基、旅游带动、城镇提升、生态创建、民生共享)方面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为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四)围绕“X”规划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评估。
重点分析列入“X”规划项目库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包括项目开竣工、前期工作进展和资金到位情况,客观评估项目实施效果,综合判断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五)提出进一步推动“X”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重点分析发展环境变化对“X”中后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规划实施的进展,提出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包括是否需要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等。
平利县自然资源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商水县艺彩彩印厂
26.2
2022-08-08
TOP3
2021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平战结合 陕 西 核 工 业 工 程 勘
技术支撑单位建设服务采购
察院有限公司
15.0
2023-01-06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6)纺织原料、毛皮、被服装具(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3
关于 2021 年度平利县耕地资源 质量分类更新与监测项目的磋商 成交结果公告
西安中策资讯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
\
2022-09-07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4)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3)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平利县自然资源局(本级)平利
TOP1
金忠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141.3 141.3
2023-01-09 2022-10-26
(2)其他工程服务(5)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平利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1.4.1 重点项目
(1)环境治理业(7)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平利县城关镇艾家湾滑坡治理工 陕西地矿第二工程
程招标中标结果公示
勘察院有限公司
134655.8
2022-05-20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2 日 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2008年8月21日在平利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平利县发展计划局局长王晓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平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情况,请予审议。
一、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奋力推进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克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土地信贷闸门等不利因素,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06、07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
两年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相当于“十五”五年总投资。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亿元,年均递增13.9%,比“十五”高4.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39万元,年均递增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年均递增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年均递增12.3%。
均不同程度超过预期年均递增目标。
(一)特色经济体系框架形成,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框架,2007年一、二、三产比重为41:28: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升。
在稳固粮油生产同时,全力做大做强茶、桑、畜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坚持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
两年半新建和培植精品高效茶园4500亩,茶园面积达到11.3万亩,发展绞股蓝2万亩,绞股蓝标准化种植面积3万亩,分别占发展目标的75.3%和60%,成功开发了女娲乌龙、女娲龙井等新的茶产品,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成功举办了茶文化节和西安西北茶叶市场推介活动,平利女娲绿茶和中国平利绞股蓝知名度有了较大提升,新建小型茶饮加工厂90余个,完成了茶饮产业的各项基础认证工作,初步构建了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二是蚕桑产业坚持集中优势区域,主攻密植高效桑园,认真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在市场行情不断走低的不利情况下,两年半新建标准桑园2万亩,低改桑园2.3万亩,桑园总面积达到8.5万亩,占发展目标的106%,2007年养蚕61579张,年均增长13.9%,超过预期年均增速9.1个百分点,产茧2071吨,年均增长17.6%,超过预期目标11.6个百分点,形成了“种养加”产业链条;三是畜牧产业克服蓝耳病疫情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能繁母猪补助兑现,完成“正大模式”建设570户,建成10万头生猪定点屠宰生产线,完成两个万头养猪场规划上报,开工建设5个千头养猪场、4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三元仔猪繁育场,生猪饲养量达到36.58万头,出栏18.74万头,年均增长分别为15.9%和20.3%,分别超过预期年均增速7.9和4.5个百分点。
四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成为省级示范县。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7个,完成总任务70个的38.6%,欠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3325人,完成总任务7500人的44.3%,超过预期目标4.3个百分点,新建徽派特色民居2200户,普通民居改造24000户,建沼气池4500口,人饮工程32处,植树造林5.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3万亩,天然林保护224.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上升到67.8%,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6亿元,年均递增19.4%,超过预期年均增速14.4个百分点。
壮大工业总量,做强支柱工业,突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两年多来,我县充分发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五大支柱工业,壮大工业总量,建好工业园区,按照“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是狠抓协调服务,力促企业提产达效。
通过实行县级领导挂帅、部门帮扶重点企业制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千方百计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昊华钡盐、康华建材、光大硅业、众鑫茧丝等规模企业不断技改扩能,规模效益全面提升。
二是强化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通过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切实加大援建力度,200万吨水泥旋窑生产线、30万吨铅锌选矿厂、2万立方米建筑胶合板生产线、7000吨彩印塑料编织袋生产线、生猪屠宰及分割肉生产线等一批在建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西洽会”、“安洽会”、“常博会”、“世博会”、网上招商等各种手段广泛招商,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新建了一批投资额度大、关联性强的产业项目,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共签约各类合同项目41个,引资22.04亿元。
四是国有企业改制有序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有效控制。
造纸厂、林化厂、粮食企业实现平稳改制。
依法将节能减排各项控制性指标落实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个,工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1%和58.3%,分别超过预期年均增速10.5和29个百分点。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提高了4个百分点,继旬阳、汉滨之后成为安康市工业强县之一。
生态旅游稳步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升温。
围绕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在安平、平镇路沿线大规模实施了绿化、产业、民居、新村等工程建设,张店、长安、普济寺、龙头、塘坊等已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逐渐成为全县乡村游的“亮点”,长安农业观光园、西河朝阳度假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围绕“一山两线”旅游产业格局,扎实推进景区景点建设。
女娲山、天书峡景区开发启动,韩仙洞、黄龙洞渡假山庄、神草园茶楼相继建成运营;琵琶岛、翠茗园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了两届“茶之旅”文化节,我县已成为陕南最美丽的乡村,到我县旅游观光的外地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生态旅游业对三产发展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两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4亿元,年均递增15.8%,达到预期目标。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在国家抑制投资过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情况下,我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抢抓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两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上争下促,外引内培,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规划计划建设项目176个,目前已实施90个,其中已完成项目30个,在建60个,未列入规划但已实施项目11个,目前已完成7个。
共完成投资17.9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45%。
县城建设快速推进,“山、水、园、林”县城面貌日新月异。
文化广场、景观桥相继投入使用;“一河两岸”初步建成“水、堤、路、桥、绿、景”景观带,完成河滨路改造、城东防洪堤、马龙潭大桥、排污管网、橡胶坝、南堤加固、灯饰亮化等工程,二级汽车站即将投入使用;闽北房产开发二期商住楼竣工,正在进行三期施工,河滨花园、水晶丽城工程已完工;11处公厕和东直街道路改造完成;新正街十幢标志性建筑全面开工。
陈家坝工业园区完成建设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通村水泥路建设飞速发展。
两年半共建设通村水泥路640余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70%;干线公路等级逐步提高。
308省道示范路、贵洛路铺油全面完成,百朝路、白狮路即将竣工通车,大广路改造开工建设,年底前全县12个乡镇除正阳乡外,都能实现通油路目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总投资过千万元的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即将投入运营,建成6个五级客运站、37个客运招呼站、20个停靠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路管理养护体系。
2007年客运量为111.27万人,客运周转量为7079.22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为146.9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3889.88万吨公里,客运、货运量的年均增速都在20%以上。
电网建设再掀新高潮。
建成八仙—城关110kv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平利变增容扩改工程、110千伏平利—镇坪输电线路工程、老县镇110KV变电站已完成基础工程。
农村通讯事业长足发展。
县到乡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成投入使用,电信、移动、联通基站设施日益完善,农信通网点遍布乡村,信息鸿沟日益缩小。
(三)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通过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源培植和征管力度,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500万元,剔除非常规性收入2000万元,同比增长13%,年均增速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39万元,同比增长33.82%,年均增长25.3%,超过预期年均增速10.2个百分点。
一般预算支出2.9亿元,增长50.6%。
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及时拨付了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资,并按全市上游水平兑现了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津贴补贴。
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关系民生领域的支出也同步大幅度增长。
在居民理财观念增强和国家连续八次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1.69亿元,同比增长18.09%,比年初增长1.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12亿元,比年初增长近1.12亿元,同比增长27.74%。
(四)各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省检查组验收;学校布局得到大幅度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教育水平不断巩固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7.5%和99.6%。
两年半共实施项目80余个,投资5111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11.2万平方米,平中、城关二小、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教学楼、农村中小学危改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一批工程相继建成,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平利中学、职教中心分别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级重点职教中心,城关小学建成省级示范小学,高考上线率逐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工作成绩斐然。
建立了190个“科技协会”村、280个科技示范户,引进试种推广优质农作物品种10余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千余场次,4万余人次接受了相关技术培训。
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被科技部授于“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完成了县医院门诊楼、住院楼和传染病区、疾控中心综合楼、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八仙等11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及医疗设施配置。
全面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人民医疗保健水平全面提高。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计划生育创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验收被省政府正式命名,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为99.5%,乡镇计生站新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工。
体育、文化事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