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 没上过幼儿园
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没上过幼儿园
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没上过幼儿园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
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范书恺显得很谦虚,“我不是什么神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听讲,课后练习,只不过比别人早上了几年学而已。
”范书恺告诉记者,自己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的。
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买了小学教材,在家里辅导他的学习。
“4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做过三四年级的测试题,当时得的分数都挺高的,本来想要直接给我报三年级,但是校长没答应,觉得4岁的孩子在楼道里容易磕着碰着太危险。
”范书恺的母亲是当地中学教师,教生物,也教过数学。
受母亲的影响,范书恺对理科兴趣浓厚,选择机械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今后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身边的同学都是哥哥姐姐,但是范书恺说除了身高矮一些,自己从来没觉得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
“我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我的心理比较成熟,所以跟同学的交往没什么问题。
”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寒门考上清华北大的故事
寒门考上清华北大的故事在贫穷的家庭长大,一直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的小明,一直都是用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小明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家庭经济拮据,父母却一直支持着他的学业。
小明在学校勤奋学习,任何机会都会去争取,虽然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生,但他有着不一般的毅力和勇气。
小明十二岁的时候,他被评为了全校综合能力最好的学生。
他在学习上的优秀表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关注下愈加突出。
不久,一个机遇来了。
学校给他安排了去省会参加儿童科技竞赛的机会。
那一年,小明代表全校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省一等奖。
此后,小明继续努力学习,他知道自己的未来与学习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学习,他每天早早起床,用功读书。
离开学校后,他还会到读书会和课外班来继续学习,并参加一些科技、数学类的竞赛活动。
凭借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小明在许多重要的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中一个是全国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他的作品从465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小明的优秀表现吸引了清华大学和北大校园招录人员的注意。
清华大学和北大校园招录人员在观察小明,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决定给他优惠的政策。
在校园招录人员的帮助下,小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小明入学的消息传到家里时,他的父母无比激动和自豪。
他们热泪盈眶地对每一个来祝贺的亲戚和朋友说:“我们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他是这个家庭最优秀的儿子!”小明的故事证明了,只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就能靠自己的实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神奇男生:被北大劝退后又复读考进清华
神奇男生:被北大劝退后又复读考进清华作者:张灵来源:《高中生·快乐阅读》2009年第11期他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被北大劝退,经过一年半的复读,重拾自信考上清华。
两年时间,重庆男孩刘森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他从当初的内向、自闭,到如今一脸阳光面对陌生人侃侃而谈。
时间仿佛一剂良药,在医治好刘淼心灵创伤的同时。
也向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初进大学陷入迷茫2009年8月21日,刘淼独自坐火车从重庆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二次进京上大学。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的身边没有父母相伴。
两年前,18岁的刘淼以68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北大,这在他所住的重庆万州区周家坝,可是条大新闻。
父母都是下岗工人的家庭出了个北大高材生,确实是件大喜事。
亲友们道贺的电话此起彼伏,刘淼的父母乐得天天合不拢嘴。
从小学起,刘淼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学习对于他来说不是件费力的事,习惯优秀的他一直梦想着长大后当个伟人。
高中三年,他为自己定下了目标:考上北大或清华。
第一次高考的成功,让刘淼收获了实现梦想的兴奋和满足,也使他第一次在学习上遇到了困惑。
“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看到北大元培学院是不分专业招生,就选了它。
”初进大学,刘淼很不适应。
大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高等数学课老师一讲就讲十多页,一节课的内容需要课后花很多时间消化,而那时的刘淼还习惯于中学老师“指哪打哪”的教学方式。
加上北大元培学院前两年都是不分专业培养,直到大二第一学期,刘淼还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他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了深深的迷茫和困惑。
因迷恋网络游戏被劝退面对这些困惑,刘淼没有想到去找老师和同学倾诉,性格内向的他选择了封闭自己,他玩起了网络游戏。
早在高中时,刘淼就喜欢玩网络游戏,虽然喜欢玩,但那时的他自控力很好,没有沉迷。
而这一次,他却用网络游戏来排解大学生活的空虚和无聊,麻痹自己。
从最初在学校计算机中心玩,到去校外网吧玩;从刚开始在课余时间玩,到一整天逃课去玩……刘淼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也因此一步步滑向危险的深渊。
清华最小生,不迷电视电脑_名人故事
清华最小生,不迷电视电脑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是年龄最小的清华新生。
父亲说:“孩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主要就是不迷恋电视、手机、电脑,而学习上从没松懈过。
”有资料显示,现在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平均每天4小时,这样书恺每天就比别的孩子多学习4小时。
范书恺的父亲是河曲县公安局干部,母亲是县实验中学初中教师。
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要求比较严,而母亲则言传身教。
书恺一周岁左右,能牙牙学语,母亲便有意教他认说汉字,和他一起看图画书、故事书,边讲故事边教认字。
书恺在两周岁左右就能认上千个字。
他没有上幼儿园,而是在家里由父母辅导自学。
但是孩子爱玩,尤其是玩游戏,书恺也不例外,曾有一段时间他也吵着要买游戏机,但父亲却想办法转移孩子视线,经常利用一些玩具、扑克牌、象棋等和他做数字游戏,既有趣又能在快乐的游戏中教他认识数字,练习简单的运算。
5岁时别家孩子“还在跟隔壁家的孩童玩游戏”,而他已经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了。
范书恺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紧跟老师步伐,认真听讲、思考,课后不折不扣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上从来都不取巧,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他做的题比别的同学都多。
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在学校都做完了,放学回到家里另外找题做,保证每天遇到的疑问、难题都“日日清”。
高中3年,每个任课老师几乎都接过范书恺的“求助”电话,疑问从不过夜。
上高中前主要是父母帮他买习题集、学习用书、中外名著和期刊杂志,到高中时他就自己买。
高中假期,书恺每门功课至少要做30多套题,寒假则平均每天两套。
高考结束时,在他家一间卧室的床上,还放着他做过的一摞2尺多高的习题卷,对他来说,学习就像做游戏一样充满乐趣。
父母的教育方法很简单,即让儿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坚持下去,不打折扣。
只要他在家学习,父母亲从来不看电视,而且不管多晚,只要有空就陪在他身边,3个人每人一本书,各看各的。
13岁清华新生范书恺:小男孩有大智慧
13岁清华新生范书恺:小男孩有大智慧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3年第32期当大多数13岁的同龄人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或“小少爷”时,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考上清华大学,成为2013年清华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
就连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见到这位“最小新生”时,也对他的“少年老成”大吃一惊。
范书恺1999年12月24日出生于山西河曲县,婴幼时候的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一直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成长。
四周岁那年,父母就想把他送到三年级上学,因为年龄太小而被校长好心劝了回去。
一年后,父母直接送他上了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学了一段时间后第一次考试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令人称奇。
其后他便一直念了下来,六周岁小学毕业,升入实验初中三年下来,他中考居然考了604分,当年居全县九十多名;为离家近上学方便又便于照顾,父母亲帮他选择了在河曲中学就读。
三年高中期间,范书恺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前茅,并再次脱颖而出。
今年高考他分数是601,当时估分后,父母亲和他起先想填报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后来听说了有专项生的惠民政策,他们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全省实施专项生计划的36个贫困县仅有一个考生分数高过范书恺,而清华大学在山西有3个“专项生”指标,范书恺抓住机遇,填报了清华,结果顺利进入该校深造。
许多人称范书恺为“少年神童”,但范书恺并不认同。
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只是因为年龄小而显得特别”。
在学习方法上,他也只是上课听讲,然后反复练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在上学期间,他基本不看电视,星期天和节假日最多看看科教频道、我爱发明等栏目,从不看电视剧。
他偶尔也玩玩电脑,但高三年级除了学习之外,他一年基本没玩电脑。
范书恺的父亲说:“孩子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主要就是坚持得好,学习上从没松懈过。
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他做的练习题比别的同学都多。
”范书恺兴趣较为广泛,爱唱歌、听音乐以及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运动。
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没上过幼儿园
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没上过幼儿园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
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范书恺显得很谦虚,“我不是什么神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听讲,课后练习,只不过比别人早上了几年学而已。
”范书恺告诉记者,自己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的。
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买了小学教材,在家里辅导他的学习。
“4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做过三四年级的测试题,当时得的分数都挺高的,本来想要直接给我报三年级,但是校长没答应,觉得4岁的孩子在楼道里容易磕着碰着太危险。
”范书恺的母亲是当地中学教师,教生物,也教过数学。
受母亲的影响,范书恺对理科兴趣浓厚,选择机械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今后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身边的同学都是哥哥姐姐,但是范书恺说除了身高矮一些,自己从来没觉得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
“我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我的心理比较成熟,所以跟同学的交往没什么问题。
”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十三岁男孩父母双亡以捡废品凑学费最终考上北大观后感
十三岁男孩父母双亡以捡废品凑学费最终考
上北大观后感
在这个充斥着竞争和抱怨的社会中,听到一个十三岁的男孩通过捡废品凑学费考上北大的故事,不禁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个男孩的人生经历虽然异常艰苦,但他仍然坚定地走在自己坚持的道路上,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他没有放弃自己,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而自卑、颓废,而是选择了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勤奋和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未来。
他用眼泪换来了成绩,用勤奋和汗水铸就了辉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他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只有想不到的困难,只有不努力的选择。
这个故事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放弃,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将铭记这个故事,继续努力,相信自己可以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是谁把孩子骗进清华大学
是谁把孩子骗进清华大学2002年江西省的理科高考状元名字叫任乐,小名叫乐乐。
乐乐在只有一岁多时候,爸爸就因为车祸去世了,妈妈做为单亲母亲一个人把孩子抚养大不容易,妈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乐乐在三岁多的时候,妈妈送他上幼儿园,幼儿园的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就把妈妈留下来了,老师说:乐乐妈妈我们建议你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妈妈一听赶忙问老师,乐乐怎么了?老师说,乐乐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住就会满教室的乱跑,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他上课。
我们怀疑这个孩子有多动症,所以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妈妈听了很难过,因为丈夫的去世对自已的打击很大,使她没有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她对孩子充满了内疚。
妈妈走出了教室,乐乐在外面等她,见到妈妈乐乐仰着天真的小脸问妈妈:老师说我什么了?妈妈一听啊,眼泪差点流了下来。
因为全班30几个孩子,数乐乐的表现最差老师还对这个孩子表现出了不屑一顾。
妈妈笑笑对乐乐说。
老师说了你以前只能在凳子上坐一分钟,现在啊可以坐三分钟了。
全班30个小朋友数你的进步最快,老师啊只表扬了妈妈一个人,其他的家长都特别羡慕妈妈。
当天晚上乐乐破天荒的吃了两碗饭没让妈妈喂。
进了小学又一次开家长会,在会上老师第一个点到的名字就是任乐,老师说啊,这次摸底考试全班五十个同学任乐又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都没法教他了,这个孩子是不是特别的笨啊!大家可以想象的到这样的一个家长会对于一个妈妈来说是多么的难熬。
散会了妈妈一路哭着往回走。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她把眼泪擦干了,因为她知道乐乐在家里等她,她不能让儿子看到自已哭,推开门乐乐从桌子后面探出个小脑袋一脸害怕怯生生的问妈妈,老师今天一定批评我了,因为我考的太差了,妈妈笑笑对乐乐说,老师啊今天没有批评你,老师只是说了你有一点不太细心,有些题目是因为你不太细心才做错了,如果你能够在细心一点,下次考试你一定能超过你同桌,因为这次他才考了第四十一名。
乐乐当天晚上复习功课到深夜,第二天一早没让妈妈叫就自已上学去了,好象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很多。
清华土豆少年人与精神描写
清华土豆少年人与精神描写清华土豆少年,本名李泓锦,在初中阶段一直是班级的倒数第三、四名。
初升高时,以全校前五十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实验班),这对于刚上初中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和心态,仅凭自身努力而达到此程度的李泓锦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与惊喜!然而开始的优秀并不代表之后的保持稳定,由于心态与习惯方面的问题,使得他在后期有些松懈,虽然最终还是被北京大学的法律专业录取了,但也让我们看出,他确实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继续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毕竟在人生的路途上,只有坚持下去,才会获得更多。
因此,从李泓锦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1.每天都应该给自己制定目标,树立梦想,并付诸行动;2.做任何事情都应有明确的计划与合理的安排,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3.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凡事都往好处想,相信美好的事物总会发生;4.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加强大,即便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5.应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为现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谓“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善于抓住机遇者”,如果你稍微松懈就会落后别人甚至淘汰出局。
因此,既然已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清华土豆少年》一书,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的成绩不够理想,你就必须非常努力;如果你的成绩很好,你就应该再接再厉;如果你什么成绩都不错,你应该珍惜这份荣誉,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这句话用来形容清华土豆少年李泓锦最适合不过了。
李泓锦小学六年级进入校队训练,曾连续两年拿到区级乒乓球比赛冠军,又曾代表北京市参加国际比赛。
高二时他放弃了体育特招生资格,以普通考生身份报考清华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
在进入清华大学的第一次月考中,他就考出了年级第五的好成绩。
但由于没有及时调整状态,他的成绩开始出现起伏。
他意识到自己急需改变,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科目上,尽量避免“偏科”。
9岁上大学的神童
9岁上大学的神童作者:林咖来源:《百科新说》2020年第04期9岁的时候,我们可能正上着小学三年级,学习三角形的周长怎么算、“衣裳”的“裳”怎么念。
但在比利时,有一位小朋友9岁就上了大学,还在短短9个月内学完了大学三年的课程!这位小神童名叫劳伦特·西蒙斯,他的求学之路就像摁了加速键。
在学业上,劳伦特简直是一个“跳级达人”,他4岁上小学,在两年的时间里自学完成了六年的课程,也就是说,同龄人才刚上一年级,劳伦特就小学毕业了;并且,劳伦特没有上初中,而是直接跳到高中,由学校的老师单独给他上课,然后把学习资料带回家自学,再去学校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行了。
于是,劳伦特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8岁时完成了高中学业,拿到了别人18岁时才能拿到的高中毕业证。
高中一毕业,8岁的劳伦特就想踏进大学这座知识殿堂继续学习。
2018年末,荷兰一所大学向劳伦特伸出了橄榄枝,愿意帮这个有天赋的孩子加速学习。
于是,在2019年,9岁的劳伦特成为了这所大学电气工程学系的一员,是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他在大学的经历也使教授们感到震惊,因为这个小男孩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太快了,别人花八个星期才学懂的东西,他花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并且,劳伦特还和教授一起研究开发了一款大脑芯片,可以用来测试大脑某些部位对于特定药物的反应。
虽然劳伦特智商高、成绩优异,但他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书呆子。
他很喜欢玩网络游戏,《堡垒之夜》和《我的世界》是他的最爱。
不过,劳伦特既不会什么乐器,也不会画画下棋,更不喜欢体育运动。
劳伦特的父母表示,他在运动方面的确有点懒,但他们不会逼他学不喜欢的东西,而是一直鼓励劳伦特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论儿子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还是木匠,他们都会全力支持。
2020年,满10岁的劳伦特·西蒙斯已经完成了大学的课程,准备前往以色列繼续深造。
科学家发现,神童们有着更强的工作记忆,这是一种短时记忆。
也许你在5秒钟内只能记住6位数字,但他们可以记20位。
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
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第一篇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唠唠清华考生庞众望的事儿。
你知道这孩子吗?庞众望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娃!他家境那叫一个贫寒呐,穷得让人心疼。
可他愣是没被生活的苦给压垮。
他出生在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爸爸呢,精神上还有些问题。
家里就靠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操持着,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这小子从小就特别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主动帮着干活儿。
上学的时候,他学习可刻苦了,那股子认真劲儿,谁看了都佩服。
别人放学出去玩,他就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
回到家,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还不忘看书做作业。
有时候啊,灯光太暗,他就借着月光读书。
他也从来没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总是笑嘻嘻的,好像啥困难都打不倒他。
大家都为他高兴,觉得这孩子终于熬出头了。
庞众望的故事告诉咱们,只要有梦想,肯努力,啥困难都能克服,啥坎儿都能迈过去!第二篇亲,咱们来聊聊清华考生庞众望的故事呗。
庞众望这孩子,简直就是逆境中绽放的花朵。
他家穷得叮当响,可他的心却充满了阳光。
你能想象到吗?他每天除了学习,还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洗衣做饭,啥活儿都干。
但他从来没喊过累,也没觉得生活没希望。
他上学的路也不容易,没钱买文具,就用别人剩下的。
有时候连学费都交不起,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
而且啊,他在学校里表现可优秀了,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成绩还一直名列前茅。
别人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着说:“不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高考前,他压力也大呀,但他自己给自己打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清华。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都觉得太励志了。
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我觉得咱们都该向庞众望学习,不管生活多苦,都要笑着面对,努力向前冲!。
14岁大学生成长故事:没上一天学,没有书山题海
14岁大学生成长故事:没上一天学,没有书山题海最近,哈尔滨市女孩辛蕴甜因为14岁就考上了大学而成为新闻人物。
不过,这个女孩最受瞩目的,不是她的少年大学生的身份,而是她一天学也没有上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类型的补习班,却轻松考出560分的成绩。
这多少让苦读12载,充分享受了国家教育资源,但仍进入不了大学校园的学子汗颜!辛蕴甜的父亲辛军自始至终强调:“我的孩子不是神童,一般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妈妈教理科,爸爸教文科,教出了14岁大学生1992年,辛蕴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辛军是武警部队的一名干部,母亲孙军源在市蓄电池厂做技术工作。
小时候,小蕴甜在幼儿园总是哭闹,爸妈就决定把她接回家找人看管。
在她两岁时,父母请来了退休教师关玉梅,开始教她识字和算术。
小蕴甜接受很快,比较适应这种一对一的教育形式。
4岁的时候,辛蕴甜基本学完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
这时候,关老师离开了,辛蕴甜的父母面临的选择是:还送不送她到幼儿园呢?“如果送去,就等于前功尽弃;不送,谁来教她呢?”辛军说。
最后夫妻俩决定,由单位效益不好的孙军源“下岗”来辅导孩子。
孙军源是专科毕业,学的是无线电专业。
到7岁时,辛蕴甜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此时,她再次面临是否接受学校教育的选择。
她的父母想让她直接上小学四年级,但担心她身体承受不了,也怕自己的孩子太小“受欺负”。
于是决定继续在家教孩子。
此时,辛军得了结肠癌并做了手术。
“正好,我就申请了病退,与妻子一起全心全意辅导孩子。
”在辛军治疗期间,辛蕴甜有一年的时间中断了学习。
此后,夫妻俩轮流给孩子讲课,孙军源教理科,辛军教文科。
每天上午讲课,下午孩子自由活动或者进行自习、读书。
平时也进行音乐、体育、美术教育。
到2004年年末的时候,辛蕴甜基本学完了高中课程。
辛军拿出一套高考试题测试孩子,她居然得了530多分。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让只有13岁的女儿参加2005年的高考,可没想到居然取得了580分的成绩。
13 岁少年上清华
13 岁少年上清华作者:暂无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5年第4期杨兴文13岁的范书恺走进清华大学的那一刻,立即成为迎接闪光灯次数最多的校园明星。
初次见到范书恺,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感到惊讶,称赞他少年老成。
范书恺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父亲范相是警察,母亲王静是教师。
负责任的优秀父母,给了他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成长环境。
王静深有感触地说:“从小就要把孩子朝好的方面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小时候养成坏毛病,以后就不容易纠正了。
”在范书恺刚会说话时,母亲就用彩笔在墙壁、物品、广告牌上面写字,随时随地用规范的语言教他认识汉字、认识各种事物。
王静还经常带着他看图画书,边讲述故事边为他指认书上的字和词语。
坐在院子里的小书桌前,父亲喜欢利用玩具、扑克牌或者象棋与范书恺做数字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教他认识数字,练习简单的运算。
在父母的指导下,范书恺很快就显现出读书、学习的天分。
在只有两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认读1000多个汉字,口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了。
自从发现范书恺记忆力和领悟力特别好,学习起来不费劲后,为了更好地培养他,母亲就专门买来教学挂图,并借来五年制小学课本教他,从拼音、字母开始学习,同时练习书写。
语文的学习,母亲按照课本字、词、句、段、篇,对儿子进行听、说、读、写、记的教育,尽力把文章理解透彻,要求背诵的课文,尽量背诵出来。
数学的学习,父亲并没有根据学校教材对范书恺进行系统的教育,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按照范书恺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予以教育。
英语教学主要选择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新概念英语》,王静还买来整套光盘让儿子练习听力。
与此同时,范书恺也学习着其他各种课程。
父母自制了小黑板,购来小桌凳,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在房间里、院子中教范书恺读书学习,练习做题目。
他们几乎每天都教儿子,在家总是围绕着孩子转。
范书恺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小学一到三年级,而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不仅学会了不少知识,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
13岁男子考进北京大学。作文感想
13岁男子考进北京大学。
作文感想每当听到13岁的男子考进北京大学的事迹时,心里不得由衷地感叹道这是多么聪慧和勤奋的孩子!
回想起我自己的13岁,这个年龄正是无忧无虑,可以随意玩耍的年龄,从来不曾想过什么是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会得到怎样的成果,而且父母为了让我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曾施加过任何压力。
13岁的男子能够上北京大学,这与他的天分是离不开的,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父母能够恰如其分的引导孩子去发展他的天分。
父母会培养他的各种兴趣,在他5到8岁之间,父母发现他对数字组合有很好的能力,自此在他的数学方面着重培养,带着他去学习奥数,去参加各种数学方面的比赛,还曾获得过华杯赛一等奖。
不仅如此,他从小就学习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切换自如。
他既可以连续三个小时埋头学习只为攻克一个难题,也可以坐在钢琴前安静地演奏钢琴曲,他还是一个小足球迷、象棋爱好者。
他的兴趣很广泛,他的性格活泼阳光,这些成就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引导,更离不开男孩自身的努力和勤奋。
了解了人家小时候的经历,我不禁想到自己和人家的差距,同样是13岁的年龄,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更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年龄小不是借口,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虚度光阴,我们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在不同的年龄段都应该提升自己,付出努力和汗水,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会
亏待自己,人生的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是困难与成功并存,迎难而上,超越自己,人生才变得有意义。
高考状元的背后故事:厌学少年的成长之路
从前有个叫小明的少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厌学少年。
每天上课都是摇摇晃晃地打盹,老师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因为他觉得学校生活就是一团乱麻,考试就是一场噩梦。
每到考试周,小明总是神出鬼没,躲在角落里偷偷溜走,然后在家里玩游戏吃零食,享受着远离书本的自由。
然而,命运常常开玩笑,小明在一次逃学中被一本奇怪的书吸引住了。
那是一本关于宇宙奥秘的科普读物,小明虽然一直对学习没兴趣,但是对宇宙的奇妙景观却充满了好奇。
他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发不可收拾。
从此,他的学霸之路便开始了。
小明日以继夜地钻研,成了学校里最勤奋的学生,老师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最终,小明凭借着对宇宙的执着追求,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顶尖的学霸,更是一举夺得高考状元的桂冠。
在领奖台上,小明握着奖杯,笑得合不拢嘴,“谁说我厌学?其实我是厌倦了无聊的课本和枯燥的题海。
”全场哄堂大笑。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调皮地说:“原来高考状元就藏在银河系的星际图书馆里,只要你找到了兴趣的钥匙,就能打开通往知识宇宙的大门。
”
小明的故事成了全城的笑谈,人们纷纷感慨“有时候,厌学少年只是在等待一场心灵的触动,就像小明那样,不放弃寻找自己兴趣的机会。
”
从此,小明成为了学校里的“学霸偶像”,他的转变也警示着大家:别轻易下结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只需要用心去发现。
【高考励志故事:13岁的研究生】 高考励志故事
《【高考励志故事:13岁的研究生】高考励志故事》摘要:办手续时,张炘炀遇见了他未来的导师,两个月前,双方已经见过面,从一开始,张炘炀就直呼两位导师的名字,既然知道名字,不叫白不叫,如今,这个13岁的硕士研究生,与父亲张会祥同住在北工大的一间博士生宿舍里2005年,他以10岁的年纪,担上年龄最小的大学生的称号。
在大家预言新一代伤仲永将要上演时,他仅用了3年的时间,实现最小硕士研究生的跨越。
办手续时,张炘炀遇见了他未来的导师,两个月前,双方已经见过面。
母亲示意儿子快叫老师,结果他连招呼都没打,扭头走了,只留下一句话,都认识了还说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
类似的情形,在2005年张炘炀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时就曾上演过。
第一次见面,学校的老师让他写几个字看看。
这个还差一个月才满10岁的大一新生写了10个字:居高临下的感觉真好啊。
太多的赞美让这个10岁的孩子一时间把握不好自己。
张炘炀本科时的导师张跃辉说。
学校针对这个特殊学生设立了培养小组,由数学系教授张跃辉和副教授刘华担任他的指导老师,每个星期为他安排两次单独的相处时间。
从一开始,张炘炀就直呼两位导师的名字,既然知道名字,不叫白不叫。
于是,导师刘华送给他一部《论语》,要求毕业前背熟。
从校方的立场看,培育一个10岁的大学生必须先成人,后成才。
不过,和所有早慧的孩子一样,张炘炀最先表现出来的还是学业上的天赋。
在张跃辉的记事本里,记录着许多这个少年的逸事。
有一次上课,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这小子突然鼓起掌来,说是因为看到了多项式对称的美,情不自禁。
张跃辉为此感到震惊:我确实想表达对数学美的感受,但此前从未有过共鸣。
另一个故事则反映了张炘炀非凡的记忆力,大一下学期,他完全凭心算解出一道八元二次方程。
为弥补因为年幼而缺乏的叙述能力,刘华曾要求张炘炀用500个字描述自己的办公室。
半个钟头后,他发现纸上只写了一行字废纸堆上漂浮着几张桌子。
刘华发现,张炘炀能敏感地发现事物的核心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岁考入清华男孩“传奇经历”没上过幼儿园
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借助贫困专项计划,以601 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录取。
本报讯昨天,清华大学迎来新生报到。
在报到的新生中,一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小男生受到瞩目。
他叫范书恺,1999年12月出生,还未满14岁。
学姐看到他,忍不住轻叹道:“好萌啊!”
大多数13岁的孩子还赖在父母身边当着“小公主”、“小少爷”,而山西河曲的范书恺已经走入清华园,成为机械工程系年纪最小的新生,从此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1999年12月出生,5岁上四年级,7岁上初中,未满14岁进入清华大学。
说起自己的“传奇经历”,范书恺显得很谦虚,“我不是什么神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上课听讲,课后练习,只不过比别人早上了几年学而已。
”
范书恺告诉记者,自己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生活是在家里度过的。
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买了小学教材,在家里辅导他的学习。
“4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做过三四年级的测试题,当时得的分数都挺高的,本来想要直接给我报三年级,但是校长没答应,觉得4岁的孩子在楼道里容易磕着碰着太危险。
”
范书恺的母亲是当地中学教师,教生物,也教过数学。
受母亲___,范书恺对理科兴趣浓厚,选择机械工程作为自己的专业,“希望今后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身边的同学都是哥哥姐姐,但是范书恺说除了身高矮一些,自己从来没觉得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
“我虽然年纪比较小,但是我的心理比较成熟,所以跟同学的交往没什么问题。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